1.易錯字
岱宗(dài) 青未了(liǎo) 決眥(zì)
2.通假字
蕩胸生曾云(“曾”同“層”)
3.詞語釋義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里指對泰山的尊稱。
齊魯:春秋時的兩個諸侯國。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后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qū)。
青:指山色。
未了:不盡。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鐘:聚集。
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
陰陽:古人以山北水南為陰,山南水北為陽。
割:分。
昏曉:黃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決眥入歸鳥:張大眼睛遠望飛鳥歸林。
會當:終當,終要。
凌:登上。
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的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練,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有《杜工部集》傳世。
【文題解說】
“望”是遠遠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獻身精神。
望 岳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勢,抒發(fā)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1.在了解杜甫及相關文學常識的基礎上通過反復誦讀體悟詩歌內(nèi)容,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鑒賞古詩的能力,探索知識的興趣。
3.背誦全詩。
1.有感情地反復誦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2.對古詩詞方面的知識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
領略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熱愛祖國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重點】
1.理解詩歌內(nèi)容,領略詩人豪情的基礎上提高詩歌朗讀和鑒賞能力。
2.背誦全詩。
【難點】
能憑借語言文字,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導入資料助讀整體把握品讀名句體會詩情
導入一:激趣型
[設計意圖] 通過五岳的引入,讓學生的認知產(chǎn)生懸念,由此引出課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同學們,我們國家山河秀麗,景色優(yōu)美,名勝古跡數(shù)不勝數(shù)。單說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誰最有名呢?那當然是“五岳”,因為有語云:“五岳歸來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誰的名氣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歸來不看岳”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杜甫筆下的泰山是怎樣的一番景色!(出示課題、作者)
導入二:搶答型
[設計意圖] 通過簡潔搶答,揭題激趣。
運用搶答的形式,簡介作者。
在黑板上寫出李白、王安石、杜牧、杜甫四位詩人的姓名。要求學生在教師的講述中搶答。
(1)他,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想象豐富,構思新奇,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被后人稱為“詩仙”,代表作有《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贈汪倫》。(李白)
(2)他,是唐代晚期著名詩人,他的抒情寫景七言絕句,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稱為“小杜”。我們學過的詩有《山行》《清明》。(杜牧)
(3)他,曾是宋朝的一個案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臨川人。我們學過他的一一首詩《書湖陽先生壁》。(王安石)
(4)他,是唐代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圣”,我們學過的詩有《春夜喜雨》《絕句》。(杜甫)(板書詩題、作者)
一、資料助讀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閱讀詩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利于學生快速背誦,加深對文本的印象。
【課件出示關于作者和作品的情況,然后,教師指名朗讀詩歌,其他學生聽讀,加深印象!
1.關于作者: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有“詩圣”之稱。其詩被喻為“詩史”;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2.關于作品:這首詩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輕的詩人離開了長安,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游生活。此后大約三四年內(nèi),他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漫游,結交了不少朋友。這首詩就是這期間寫的。詩中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也透露了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篇。
3.關于背景: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整個唐王朝處于上升時期,當時的人們普遍具有較強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功立業(yè)、萬里封侯是當時文人普遍的人生目標。
杜甫有一個顯赫的家世,他的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期最為重要的宮廷詩人,他在寫作《望岳》時,他的父親杜閑當時在擔任山東兗州司馬--杜甫的家族有做官的傳統(tǒng),他一輩子信守著“奉儒守官”的信條,以“立德立功立言”為終生的人生理想。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訓練學生朗讀等內(nèi)容,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整體認識,并較熟練地閱讀全文,為下面了解文意奠定基礎。
(一)自讀詩句,理解詩意。
1.學生細讀詩,借助詞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掌握下來,實在不會的則做上記號待上課時解決。
下面加點的字你會讀嗎?(要求:將下列字詞讀音標注在括號內(nèi))
岱宗夫如何( ) 齊魯青未了( ) 蕩胸生曾云( ) 決眥入歸鳥( ) 會當凌絕頂( )
2.認真聽讀配樂詩朗誦《望岳》。(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jié)奏,給全詩劃分節(jié)奏)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讀完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認為你在朗讀這首詩時應該帶著怎樣的語氣、情感來讀?
〔明確〕 喜愛贊嘆!∫:與小組成員交流,并試著朗讀。
4.將這首詩讀給小組內(nèi)的成員聽。(要求:小組推薦1~2人朗讀,其他小組成員認真聽讀,將沒有讀準的字音和節(jié)奏幫助糾正過來,并對朗讀進行評價)
(二)品讀詩歌,領悟詩情。
圍繞“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1.詩人要去哪里呀?你從何得知?
〔明確〕 泰山。從“岳”“岱宗”“齊魯”得知。
補充資料:東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望岳》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譽為“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
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們一起透過杜甫的一個動作“望”來欣賞泰山的景色。請同學們先一起大聲朗讀詩歌,思考杜甫從第一句實際上一直望到哪里。
〔明確〕 (1)描繪泰山景色。也即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
(2)想象登頂感受和望到的景象。
3.杜甫實際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請同學們?nèi)芜x一聯(lián)說一說。
〔明確〕 (1)首聯(lián):望到了泰山綿延不絕、樹木蔥郁的景象。這是遠望!扒辔戳恕。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麗又巍峨高大的景象。這是近望。
“鐘”:聚集,既寫出泰山神奇秀麗,又寫出詩人的喜愛贊嘆之情。
“割”:分。陰暗對照之明顯,陽光像一把刀一樣有力地把陰暗隔開,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壯闊景象和鳥兒歸巢的傍晚景象。這是細望。
“層云生而蕩胸,鳥兒歸而入眼”。
三、再讀古詩,賞析名句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引導學生感悟詩歌主旨,學會欣賞詩歌的能力。
1.泰山如此綿延不盡,如此神奇秀麗,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了一個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
〔明確〕 我還沒有登上山頂,景色就如此神奇美麗了,如果我登上了最高峰呢?一覽眾山小。
2.請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覽眾山小”的景象和感受。
3.登上絕頂眼界變寬了,心胸開闊了,登上絕頂才能欣賞到絕美的風景,這是身在低處的人永遠無法體驗到的。所以孔子登上了東山就認為魯國很小,登上泰山胸懷竟然博大得認為天下都很小。林則徐更說過“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4.這句話中蘊含了怎樣的人生啟示?
它告訴我們:不怕困難,勇攀高峰,不但望得遠,而且可以雄視一切,包舉天下。它鼓勵人們樹雄心立壯志,不怕困難、堅持到底就一定能獲得更大勝利。
[設計意圖] 通過對比,引導學生掌握杜甫不同的社會背景下的詩歌內(nèi)容,感受獨特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鑒別能力。
1.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望到一個什么樣的杜甫?
豪情勃發(fā),壯志凌云,樂觀向上,滿懷建功立業(yè),意氣風發(fā),信心滿懷。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楊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愿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會發(fā)展到最富庶的時期,他家境優(yōu)越,詩才橫溢,因此意氣風發(fā),信心滿懷,渴望著建功立業(yè)。
望 岳
首聯(lián):綿延不絕、樹木蔥郁 遠望
描繪泰山景色
頷聯(lián):神奇秀麗、巍峨高大 近望
頸聯(lián):云涌云翻、鳥兒歸巢 細望
想象登頂感受
尾聯(lián):一覽眾山小
豪情勃發(fā)、壯志滿懷的青年杜甫 雄豪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輕氣盛的詩人杜甫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锻馈吩妼懹诒庇锡R、趙時,其字里行間洋溢著蓬蓬勃勃的朝氣。詩題《望岳》,但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并由望岳想到將來的登岳,這樣,層層遞進,虛實結合,表現(xiàn)出了詩人偉大的胸襟與抱負。
首聯(lián)“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搬纷凇笔翘┥降膭e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胺蛉绾巍奔吹降自趺礃幽?“夫”語助詞,無實在意義!褒R魯”指春秋時諸侯國名,齊在山北,魯在山南!拔戳恕奔次幢M。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五岳之首的泰山究竟有多么雄偉?橫跨齊魯大地,青翠的山巒綿延不斷,一望無際。詩人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從而形象地描寫出了泰山之高大。特別是詩人首句運用設問,語勢有力,呼之欲出,不但引起讀者的注意,而且強調(diào)了詩歌描寫的對象。
頷聯(lián)“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霸旎敝复笞匀,造物主!扮姟奔淳奂囊馑。“神秀”神奇秀麗的景色!瓣庩枴奔瓷奖狈Q陰,山南稱陽!案睢奔磩澐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大自然把天地之間所有神奇與秀麗全都聚集在這座高山之上,高聳的山峰入云蔽日,乃至山南山北在明暗上竟有早晚之別。這一聯(lián)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鐘”字將大自然擬人化,使之富有情感。由于山高,向日的一面擋住了陽光,背日的一面陽光就照不著,形成陰、陽兩面,而詩人卻說是“割昏曉”!案睢弊钟玫煤芷婷,不但把陰陽這一自然現(xiàn)象擬人化,神奇之妙蘊含其中,而且表現(xiàn)出昏曉界限的分明,從而突出了山之高大。
頸聯(lián)“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笆幮厣鷮釉啤笔钦f山中層云疊生,使人心胸為之激蕩!皼Q眥”睜大眼睛。決,裂開!氨{”即眼眶!叭搿奔措[沒!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這兩句的意思就是說,山中層云上浮,令人望去心胸為之激蕩不已,竭盡眼力還可以看到飛鳥漸漸隱沒在山林中。這里,詩人首先寫了山中云氣層出不窮而激發(fā)了內(nèi)心的蕩漾,由物及心,觸動了內(nèi)在情感的產(chǎn)生。詩人杜甫面對這雄偉壯麗的大好河山,雄心勃勃的詩人怎能不產(chǎn)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尾聯(lián)“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皶敗笔翘迫丝谡Z,意即“一定要”,或者“終當”。“凌”即登上。這一聯(lián)的意思是說,總有一天我會登上這高峻的頂峰,把四周矮小的群山盡收眼底。這里,詩人寫由望岳而想到登岳。我們從這里可以看到詩人杜甫心中滿懷雄心壯志,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氣概。這不但表明力爭上游的精神,而且也表現(xiàn)了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的理想與信心。
總而言之,對于《望岳》這首詩,歷代詩歌評論家都很重視,也給出高度的評價。被后人譽為“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
閱讀《望岳》,回答問題。
1.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 而 ,時間是從 至 ,并由望岳聯(lián)想到將來登岳。
2.“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xiàn)了泰山的 ;“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寫的是 景,用 描寫,表達了 。
3.“造化”句寫泰山的 ,是 寫;“陰陽”句寫泰山的 ,是 寫。
4.《望岳》中每一聯(lián)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試對此做具體解釋。
首聯(lián)是 ,頷聯(lián)是 ,頸聯(lián)是 ,尾聯(lián)是 。
5.詩的前兩聯(lián)著力寫泰山的 ,后兩聯(lián)著力表現(xiàn)的是 。
6.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句做賞析。
7.“鐘”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試分析其好在何處?
8.文中“割”字用得極好,試分析其表達的作用。
9.選出下列對詩句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此句寫近望所見,未了,有綿綿不盡之意。
B.“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上句寫泰山秀美,用的是虛筆,下句寫泰山的高大,是實寫。
C.“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寫的是實景,乃細望所見。
D.“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富有哲理,表達作者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
10.下列對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詩人由望泰山而產(chǎn)生登臨意愿,于是想象登臨泰山絕頂?shù)木跋蠛托睦砀惺堋?/p>
B.詩的第二句,作者沒有用筆墨去勾畫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寫泰山占地多么廣大,以距離遠襯托山勢高峻,用筆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運氣、福氣的意思,這句是說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實為泰山的運氣。
D.全詩格調(diào)高亢,尤其是七、八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勇攀高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讀來催人奮進。
【答案與解析】
1.遠 近 朝 暮
2.高大 神奇秀麗 實 細節(jié) 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
3.秀美 虛 高大 實
4.遠望 近望 細望 俯視
5.整體形象 詩人的感受
6.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shù)氖难?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蘊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才能俯視一切、傲視群雄。
7.“鐘”字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體現(xiàn)出作者對泰山雄奇秀麗美景的喜愛。
8.從山的背面看來,那照臨泰山的陽光就像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A
10.C
李杰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20課《古代詩歌五首》之《望岳》導學案]相關文章:
1.《古代詩歌五首》教案
4.《談中國詩》導學案
9.外國勵志詩歌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