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教師音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06 12:22:07 論文 我要投稿

        教師音樂教學論文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音樂教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音樂教學論文

        教師音樂教學論文1

          摘要:“教師提問”作為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有關“提問策略”的論文也日漸增多。然而,關于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的“教師提問”的文章還略顯微薄,所以本文探討的就是有關幼兒教師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的提問藝術,主要從幼兒音樂教學活動提問的意義、提問的現狀以及提問的有效性建議三個方面來闡述。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學教師提問

          音樂活動作為幼兒園藝術領域的一個重要方面,更是受到了廣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視。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以聲音作為傳播的媒介,只憑幼兒自己的能力是不容易理解的,必須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所以“提問”就成了教師音樂教學活動的主要手段。

          一、總結分析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提問的現狀

          筆者通過查閱文獻和觀察真實的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對教師提問這一師幼交互作用著的動態過程進行分析和思考,反映了部分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現狀。

         。ㄒ唬┨釂柕闹黧w:重教師話語霸權,輕師幼雙向對話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強調以兒童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尊重兒童,傾聽兒童內心真實的聲音。廣大幼教工作者在觀念上都已經接受了這一說法,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特別是像音樂這種以聽覺化符號為主要傳播媒介的教學活動,教師往往又回到了過去,以自我為中心,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兒童的想法,輕視與幼兒之間的對話,忽視了幼兒的想法和感受。

          在韻律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通過提問的方式掌握著話語的霸權。幼兒園教育在使幼兒社會化的過程中預先賦予了教師教育幼兒的社會權威。另一方面,教師由于年齡上比幼兒成熟、知識比幼兒專深,使教師在教育情境中,特別是在教學活動中的言語交往中處于優勢。教師一般認為教教學并不是一種個人行為,而是在代替社會、國家對幼兒實施教育,行使社會和國家賦予她們的將社會認可的合法化內容內化為幼兒的價值觀和信仰的權力,因而她們認為其話語具有合法性、權威性和不容易質疑性。教師的霸權話語雖然代表的是社會的要求,但在教學上形成的教師獨自言說的權力,使幼兒沒有自己言說的權力,師幼之間的關系變成了一種不平等的關系。當幼兒抱在一起創造性地表現“小花和小雨做朋友”的時候,教師否定了?梢,教師控制了教學活動中的發言權,同時也控制了幼兒的思維。幼兒的話語,成為了教師話語的依附,沒有幼兒主動思維的參與,沒有幼兒獨立的有創造性的意見的參與。

          (二)提問的內容:局限于表面聯想,忽視音樂要素的表現作用

          幼兒學習的疑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難點,抓住疑難點提問,就是要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音樂的表現形式是以音樂的形式要素——節奏、旋律、和聲、調式、曲式等通過藝術的組合而顯示出來的,不同的音樂要素經過不同的組合具有不同的表現作用。在音樂表現形式的作用下,作品呈現出獨特的音樂形象、意境、風格,體現了特定的情緒、情感和人文主題,也就是音樂的內容。在音樂教學中提問的目的是要使幼兒在音樂的表現要素和形象之間建立起聯系,而不簡單地停止在“像什么”的層面上。而如今的教師提問普遍都處于這樣的層面。

         。ㄈ┨釂柕闹匾康闹唬撼R幍木S護

          幼兒園通常把常規分為日常生活常規和教育常規。幼兒園教育常規,是指為保證教育活動順利進行,在教育活動中經常使用的用來規范兒童行為的標準、法則或習慣。當然,也就包括幼兒音樂教學活動。

          在如今的教學中,常規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常規不再是教學的保障措施,而成為教學內容本身;即遵守常規不僅是一種事實性認識,同時也是一種規范性認識。常規擁有了事實價值之外的規范價值,且規范價值遠大于事實價值。教師借助提問來完成對兒童的控制并借此形成兒童普遍秩序。在這種秩序下,兒童僅被作為教學的客體,被動的接受和馴服,其主動性被壓抑、主體性被抹殺、積極性被磨滅、創造性被扼殺。這種教育遮蔽了兒童本應擁有的豐富的日常生活,成為了兒童自由和主動性的“鐐銬”。

          (四)滿堂問——形式的互動

          提問作為師幼互動的一種形式,需要教師與幼兒雙方的真實投入,包括教師和幼兒之間的情感溝通、思維激發與信息交流。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有很多教學活動表面上熱熱鬧鬧,教師與幼兒在進行“積極”的互動,其實是以形式的互動代替實質的互動。形式的互動,指的是只有互動的形式而無實質性的內容,表現為教師一呼、幼兒百應,對幼兒智慧活動沒有多大激發作用的互動形式。如教學中教師、幼兒都明明知道某幼兒回答正確了,但教師還不止一次地問“對不對”,幼兒一齊回答“對”。

          總之,目前的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存在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提問水平低;提問頻度高,但以低水平問題為主;提問目的片面性;提問形式化;教師對幼兒回答的反饋策略性不強等問題。

          二、提高幼兒音樂活動提問有效性的建議

          從各個視角來審視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現狀,既是為了找出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教師提問存在的缺失與不足,更是為了找到適當的途徑和方法,消除教學中教師提問的不合理性,提高教師的提問水平。因此,筆者將從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提問水平和提問策略、提問走向對話三個方面提出優化教師提問的建議。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往活動,它需要物質條件的支持,如座位的排列形式、班級的規模等,這些因素都是制約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要充分尊重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音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不是一方壓制或變革另一方,而是共同參與,塑造一個屬于雙方的情境。在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要改變幼兒處于被動、受抑制或其主體性受到忽視的,實質上被異化為客體的狀況。教學要從幼兒出發,充分發掘每個幼兒的潛能,讓幼兒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的設計、實施中把幼兒當成是發展中的、富有潛力的、整體的、具有主動性的人,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被動承受教學活動影響的客體。

         。ǘ┨岣呓處煹奶釂査胶吞釂柌呗

          1、精心設計,充分發揮不同類型問題的價值

          提問要有目的性,提問有組織、激發、反應等不同的功能與價值,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和發揮不同類型提問的價值。提問設計要精簡數量,直入重點,重視提問的密度、節奏以及與其他教學方式的配合;緊扣教學目的和重點、難點,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力求提問設計少而精。提問時,教師還要注意表述的技巧,把握提問的一些基本規則,如問題中心要集中,用盡可能少的字表述清楚,語音、語調要突出問題的中心和重點等。

          2、給幼兒適當的問題的解答距

          教師的“問”的根本目的在于開拓幼兒的智慧。如果幼兒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缺乏必要的思考,那么就很難達到“問”的目的。心理學上把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完畢的過程,稱為解答距。首先,給予幼兒適當的問題解答距,給幼兒更大的思維活動空間,更多的探究發現、交流合作、體驗成功的機會,是促進幼兒智慧生長的必然要求。其次,“問”與“答”之間要有適當的時間間隔,給幼兒留有較充分的思考時間。如果思考時間太短,幼兒對問題缺乏充分的感知和足夠的思考,必要的心理過程沒有完成,“問”的效果自然不好。一般來說,簡單的問題幼兒只需2-3秒的思考即可回答。如果問題可能引發爭議,需要幼兒仔細想一想,教師等待的時間則要相應地延長。

         。ㄈ⿵奶釂栕呦驅υ

          幼兒音樂教學要充滿生命的氣息,追尋生命的意義就必須以對話的方式而不是獨白的方式進行。對話方式的教學為幼兒的茁壯成長和教師的生命成長營造了充分的自由空間。幼兒會質疑“權威”、反思“真理”、超越“教材”,而不是單純的聆聽權威的“傳授”、理解課本的“真理”、適應教材的“內容”,師幼在對話中達成意義的建構。教師關注幼兒的心靈、呵護現實的生命、尊重幼兒的需要、關照幼兒的感受、接納幼兒的觀點、寬容幼兒的“錯誤”。師幼在理解、分享、崇敬、盼望、自由、開放、輕松的教學中,敞開自己的心靈,真誠地呼喊出生命的真切感受,知識在生命對話中變為活躍的生命氣息流入到幼兒的個體生命。

          總之,在提高教師提問藝術方面,幼兒音樂教學活動與其他領域的教學活動是一致的,都是以提高有效教學為目的。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教師關注教學提問,提高教學提問的水平,進而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和教學的效益。

          參考文獻:

          [1]童時.反思幼兒園常規教育[J].早期教育.20xx:1.

          [2]高時良.學記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4

          [3][美]索里JM&特爾福特.教育心理學[M].高覺敷.劉范.林傳鼎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52。

          [4]金傳寶.教師如何提高發問技巧[J].外國教育研究,1998(2)

          [5][美]Cazden,B‘C.著,蔡敏玲、彭海燕(譯).教室言談一教與學的語言〔M〕.臺北:心理出版社,1998.59.

          [6]張玉成.教師發問技巧[M〕.臺北:臺北心理出版社,1984.9

          [7]黃偉.對話語域下的課堂提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xx,4

          [8]王雪梅.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5

        教師音樂教學論文2

          初中音樂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占據著重要的教學地位,教師對自身的音樂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等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革,一方面可以改善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則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真正融入教師營造的音樂學習氛圍之內,提升學生感受美、發現美和理解美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協調發展。

          音樂課程在初中階段雖然是一門副科,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包含的專業性和藝術性,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素養,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學生的眼界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對現階段的初中音樂課程教學現狀進行觀察和分析,發現改進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優化課程教學方法和策略,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的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認知進行音樂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學生能夠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感受音樂的魅力和心靈上的熏陶。那么初中音樂課程的任課教師,應該如何改進音樂課程中的教學問題,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音樂課程學習,提升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科素養,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幾點看法。

          首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課程教學時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充分認識到教學目標設定在教學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導向作用,使學生在進行音樂課程學習時,能夠快速的感知課程教學的目的和指向,從而使學生能夠迅速的進入學習狀態,提升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有效性。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較為寬泛,學生在進行音樂課程的學習時,往往因為這種教學內容的寬泛而產生一種學習目標上的盲目性,不知道進行音樂課程學習的目的是什么,意義何在,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影響了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和積累。

          因此針對這種教學問題,教師應該清晰的認識到設置課程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做到以教學目標為導向,為學生的音樂課程學習樹立起清晰的標桿。在進行音樂課程教學目標的設定時,教師應該從明確、有效、科學、合理、具有可行性等幾個角度,進行綜合的考量和審視,結合學生的音樂課程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以及結合音樂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難點,凸顯教學目標設定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應該以教學大綱為落腳點,做到教學要求和教學實際的統一和一致,為初中音樂課程教學目標的設定找到一個正確的大方向和大目標,同時結合不同章節、不同階段音樂課程教學的具體內容制定出相應的小方向和小目標,從而使得課程教學大目標和小目標相結合,層層推進,引導初中音樂課程教學向著一個正確而清晰的方向逐步前進,使得音樂課程教學的每一個教學目標都能夠得到準確而堅實的落實,從而有效的提升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改進學生的課程學習效率。

          其次,在教學模式方面,教師在進行初中音樂課程教學時,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感受和生活實際,選擇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方法,拉近學生和音樂課程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堅持以音樂教學為基礎,選擇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對于學生而言,音樂課程和自己的現實生活之間,往往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在學生看來,音樂課程中的各種知識大都是一些抽象化的符號和聲音,學生很難真正的進入到音樂課程的教學情境之中,對這些抽象化的知識進行研讀和消化,從而使學生和音樂課程教學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隔膜感和陌生感,不利于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和音樂曲目的感知。

          針對這種教學問題,教師應該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學生的音樂課程學習心理,將生活化教學理念引入學生的音樂課程學習之中,使學生認識到音樂知識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一些抽象符號和聲音的集合,但是在深層次上,這些抽象符號和聲音其實是人類思想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是蘊蓄情感的一種有效形式,從而使學生認識到音樂課程并不是假大空,更不是無用的,而是和每個人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這些音樂知識和音樂曲目進行學習,不僅可以擴充自身的音樂知識儲備,同時可以使自己掌握一種和世界和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的方法,為自己內心情感的表達找到一個更加含蓄和合適的渠道,扭轉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理解和認知,拉近學生和音樂學科之間的距。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可以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出發,引導學生對包含在音樂曲目之中的生活經歷以及生活情感進行挖掘和分析,加深學生的理解,引發學生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升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

          除了上述兩個方面的內容之外,教師在進行初中音樂課程教學時還應該認識到,音樂課程和初中階段的其他教學科目不同,它雖然以音樂教材為基準和載體,但是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范圍上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發散性,因此教師應該結合時代的發展和音樂知識的跟新,不斷將全新的音樂知識和音樂形式等,引入自身的音樂教學范疇之中。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教材知識和教材曲目的同時,還應該根據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將不同形式的音樂知識、音樂曲目等,引入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之中,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音樂表現形式、音樂類型等。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教師可以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尊重學生的學習要求和學習主體性,使學生能夠向教師表達自己的學習感受和學習意見,和教師一起豐富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啟發學生對不同音樂形式進行思考和分析,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愛上音樂學習,并且主動進行音樂課程、音樂知識的學習,從而使學生能夠逐步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

          音樂課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教學地位,發揮著重要的教學作用,教師應該立足實際,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樂趣學習、主動學習,在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整體素質。

        教師音樂教學論文3

          “樂由情起”,這是說音樂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這種“情”牽動著無數顆童心!扒椤备撬囆g創作的靈魂,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創作意境是對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樂課上根據音樂創設相應的情境,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內涵達到一定的認識,才能感受到音樂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審美情趣。因此,首先應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的情感的琴弦,使之產生共鳴,才能使學生真切的融入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之中。而人類情感的交流,首先便是通過語言的交流。

          課堂語言是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信息傳遞的工具,它是知識,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織、互相促進的一種綜合交流。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形式也是多樣話的,它是音樂藝術的造型基礎與創造核心。尤其是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愛聽老師清晰明快的語言,從中獲得快樂;愛聽老師親切溫和的話語,從中得到溫馨,留下回味;愛看老師優美、和諧,有動感的肢體語言,從中得到啟發。語言的這種優越性是任何教學媒體不能取代的,而語言的美更能突出音樂學科的美。

          因此,課堂教學語言對于創設情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課堂文學素養是創設情境的前提。

          1、課堂文學語言的準確性是創設情境的關鍵。

          在音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音樂語言的特點。在語言發音上,切忌夾帶家鄉方言,要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標準的普通話和優質的音樂會給學生帶來聽覺的美感享受,它會想磁石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把學生導入自己所創設的意境之中?芍^水道渠成。音樂課的語言應該準確的表達音樂作品的創作意圖。音樂作品作為一種抽象的藝術,學生對其的理解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教師應用準確并有分寸的文學語言,創設和音樂作品的內涵一致的情境,讓學生在正確的思想引導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間。

          2、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文學語言,是進入情境的動力。

          音樂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是生動,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為音樂本身作為一種藝術,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而要學生進入所創設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師的語言也要相應的生動形象,精辟而精練。把音樂作品所蘊涵的藝術形象鮮明的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才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真正融入音樂情境中,接受音樂的感染與熏陶,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3、組織有序的課堂語言是創設情境的保證。

          一堂好的音樂課,教師所創設的情情境應該緊扣教學內容。從引情、激情、解情、動情到抒情,到帶領學生遨游于音樂的海洋,應環環緊扣,富于邏輯,引人入勝。因此,課堂語言的組織有序就顯得破有重要,試想,一堂沒有語言組織、東拉西扯、語無倫次,信馬由韁的音樂課,能創設出什么樣的情景來呢?更不用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了。

          4、語速、語調和節奏要和所創設的情境相互交融,高度一致。

          對于創設不同的情景,要根據不同的音樂作品所描繪的不同的意境而議。而一手好的音樂作品,少不了旋律、節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結合。同樣,富有情感的語言也少不了音樂要素恰到好處的結合運用。語言表達的思想感情,創設的情景,烘托的藝術氛圍很大程度要依靠語速、語調、節奏來表現。什么樣的音樂需要什么樣的情景,就需要什么樣的語速、語調和節奏。

          如:在學唱歌曲《念故鄉》,為了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對家鄉的眷戀、急切的懷念之情時,我采用了較慢的語速,低緩和激動想混雜的情緒去朗讀歌詞,以次激發學生對歌曲的內容產生共鳴,這樣的處理方式學生容易接受,從而也看到了御用與素、力度的變化來朗讀歌詞,對啟發學生的情緒產生了極好的效果。而又如《剪羊毛》這首歌曲,本身所描寫的是牧民們在剪羊毛時那種歡樂,跳躍,輕快的意境。而教師卻用了穩重有余的語調,低緩的語速,較慢的節奏來表現,這樣往往會給學生造成一種懶散而又無精打采的情緒不說,還會讓學生感到滑稽可笑,自然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導致嚴重的后果就是教學任務失敗。

          因此,教師課堂的語言的語速、語調、節奏要符合音樂的塑造手法,做到緩急一致,輕重一致,高低一致,節奏感應用恰如其分。使創設的情境與音樂的氛圍相互交融,渾然一體,才會讓學生把握住音樂的脈搏,全身心的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無窮魅力。

          二、恰當、優美的形體語言藝術是創設情境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看過戲曲表演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隨著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即使觀眾聽不懂表演者的語言,也會體驗到戲曲故事發展或輕松或緊張或哀傷的情節。也會體驗到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這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演員充分運用了自己的形體語言藝術。使觀眾在聽不懂語言的情況下根據任務不同的形體語言而掌握舉重人物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故事清潔曲折力氣的變化。因此在創設情境的時候,除了美的文學語言,還應當恰到好處的運用形體語言,即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適當的肢體動作以及豐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形體語言運用恰當,對于創設情景,無疑是錦上添花,增色不少。更可以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1、運用眼神交流,創設正確情境。

          從延伸可以洞察一個人的靈魂,利用眼神交流沒,是人與生俱來的一向交流本領,世界上無數的文學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無一例外的對主人工的眼神作了生動詳盡的描寫。可見其對于表達情感的重要性。當教師對音樂作品理解透徹而深刻時,這部作品的音樂情緒完全可以從教師的延伸中流露出來,所創或歡喜,或憂傷,或激昂,或悲憤的情景,甚至不需要老師更多的表白,學生已經深切的感受到了。如:在讓三年級的學生欣賞《四季啊,我在想》這首歌曲的時候。老師只要采用抑揚頓挫的語速、語調,激動的情緒再加以幸福、快樂、期盼的眼神把歌詞朗讀一遍,就足以讓學生感受到歌詞內容里傳達的老師和學生之間那分濃濃的師生情,直接就把學生帶入所創設的情景之中。這樣的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產生聯想,想到自己所尊敬、愛戴的老師對自己關心、愛護的事例會一一再現,激發自己對老師強烈的情感,這樣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會取得極佳的效果。

          2、利用肢體動作語言,深刻感受情境。

          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不可避免的需要用一些手勢或身體的動作來傳達情感。而這些肢體動作對于表達情感是相當重要的。事實上課堂中教師的一切身體動作都可視為肢體語言。很難想象一個只說不動的教師有能力創設一個歡快活潑的情境,也很難想象一個有抓頭撓腮習慣性小動作的教師能創設一個憂傷哀怨的情境。所以肢體語言的運用一定要得當。如在學習歌曲《豐收之歌》時。在導入的時候,教師隨著歌曲的旋律做幾個簡單的舞蹈化的割麥動作,就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老師創設的歡快活潑的情境之中。但也要注意所做的動作不應該過于夸張或不準確,而導致適得其反。

          3、輔以面部表情,引領學生順利進入情境。

          面部表情和眼神密不可分,演員的演技好壞和它有直接的關系。而創設情境的老師實際上就是一名演員,需要盡自己的表演讓學生進入自己所創設的情境之中。面部的表情是最直接的讓學生感受情感的一環。笑嘻嘻的表情怎么能帶領學生進入憂傷的情境之中呢?很多教師為了嚴肅紀律,整天表情凝重,學生看到了老師如此的表情又怎能進入快樂而又輕松的情境之中呢?

          特別在一些欣賞課中,當學生進入老師所創設的情境中后,教師多余的言語解說很可能就會破壞學生的注意力,而這時為了讓學生對所欣賞的樂曲進一步的理解,特別是在一些情緒的變化上也能讓學生體會到,可又不能立即打斷聆聽的過程,這時教師如果能發揮豐富的面部表情,就會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也會成為解決問題的絕好手段。如:在欣賞《西班牙斗牛士》時,樂曲有激烈、危險的都牛場面,但整個樂曲的表現又不單單只是這些,這里面也滲透出斗牛士沉著應戰,信心十足的的表情。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善于撲捉斗牛士臨危不懼的情感,運用豐富的面部表情,讓學生和斗牛士一起經歷整個斗牛的場面,尤其是心理上的考驗。

          在教學手段、媒體層出不窮的.當代,很多教師都喜歡運用投影、課件,而忽視了有聲語言和形體語言這兩樣自身的法寶來創設情境。殊不知這兩樣法寶才識人類交流情感的最重要而直接的方式。由上可見,在音樂課創設情景上,除了御用一些現代的教學媒體以外,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與文學修養,使有聲語言和形體語言在每一節課中完美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所創設的情境起到應有的作用。

        教師音樂教學論文4

          1幼兒教師音樂教學技能調查現狀

          在對陜西省幼兒教師音樂教學技能的調查中,我們選擇了關中地區、陜北和陜南地區部分不同級別、不同規模的幼兒園,對幼兒教師一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6份,有效率為98%。在調查中我們了解了幼兒教師的學業背景、實際的音樂技能掌握現狀和運用情況,以及幼兒園對教師在專業提升方面的要求和培訓交流,總結歸納為以下幾點。

          1.1幼兒教師向高學歷,專業化發展

          從對學歷的調查來看,我省幼兒教師已逐步走向了專業化,畢業于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達到了66%,職業技術類學前專業的教師達到了26%,民辦學前專業的教師達到了4%,也就是說畢業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教師達到了96%,這個從業比例是近年來最高的,而畢業于其他院校專業的教師只有4%。達到本?埔陨系慕處熯_到了98%,研究生達到了2%,中專以及高中學歷的教師目前已經沒有了,我省幼兒教師的學歷較以前明顯提高了。

          1.2幼兒教師音樂技能掌握不扎實,實踐應用能力低

          幼兒教師的音樂技能主要涉及唱歌、鋼琴即興伴奏、音樂理論和節奏素養等幾方面,通過對教師的問卷調查和聽課觀摩,發現教師在音樂技能方面存在掌握不扎實,運用不自如的現象。在聲樂技能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受過聲樂訓練的教師占91%,沒受過訓練的教師只有9%,說明職前都有過專業的學習。參加過聲樂考級的教師只占16%,這又說明技能掌握精湛的教師少。對于節奏素養的調查,有65%的教師能夠完成幼兒園教學所涉及的節奏,31%的教師不能準確識別節奏。在即興伴奏技能調查中,發現幼兒教師在鋼琴即興伴奏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大,只有37%的教師能夠編配教材中的兒童歌曲,63%的教師是憑感覺無理論的伴奏,或者根本不會。即興伴奏是幼兒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技能,這項技能的嫻熟程度直接影響了音樂教學活動。所以,這樣的技能現狀是令人擔憂的,也是急需提高的。從這三項幼兒教師音樂技能調查來看,雖然96%的教師畢業于學前教育專業,但音樂技能水平不過硬,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欠缺。

          1.3幼兒教師音樂教學法欠缺,不能開展豐富的音樂活動

          通過對個別地區幼兒園音樂活動的觀摩,和對教師的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幼兒教師對音樂教學法了解少、運用少,幼兒音樂活動形式單一,不能開展富有本地區特色的幼兒音樂活動。調查數據顯示,了解過這些音樂教學法的教師占40%,經常使用的教師占25%,只是偶爾使用的教師占到了60%。這些數據說明,幼兒教師對音樂教學法使用率較低,在音樂教學中沒有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在入院觀摩聽課中,發現幼兒音樂活動各地區特色少,比如有特色的陜北音樂就可以在幼兒音樂教學中體現,不僅體現了地區特色,也豐富了幼兒音樂教學。

          1.4職后繼續教育成效低,缺乏音樂技能培訓

          幼兒園對教師的職后培訓還是比較重視的,但是培訓效果卻并不理想,并且在培訓中理論多、技能少,尤其是音樂技能方面的培訓少。從參加職后培訓的項目中了解到,即興伴奏培訓最多,占45%,其次是音樂教學法占40%,居第二位,最后還有教學研討和器樂培訓各占37%和34%。但就實際應用和調查來說,即興伴奏和音樂教學法在使用中問題最多,這足以說明職后培訓成效低,實用性不強,需要改進。

          2幼兒教師音樂教學技能問題分析

          2.1學前教育專業大量擴招,導致幼兒教師職前教育質量下降

          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大力發展,我省大量擴建、重建和新建幼兒園,培養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專業也隨之大量招生,20xx年實行招生改革———高考招生,取消了專業面試,學生進校幾乎沒有專業基礎,這些因素導致了生源質量下降。還有相當一部分院校沒有辦學前教育專業的經驗或者經驗不足,都是這兩年才新開設的專業,這些因素導致了幼兒教師職前培養不專業,培養方向不明確。這就是我們在前面現狀中呈現的問題,96%的幼兒教師都畢業于學前教育專業,并且學歷都比以前的中專學歷高,但音樂基本技能卻不過硬的根本原因了。

          2.2地域差異和園級差異,造成音樂教學水平差異

          地域不同會造成教學水平有差異,這一點在這次研究中依然存在。經濟發達地區相對教育就發達,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相對豐富,有規范的教學計劃。關中地區音樂教學質量明顯高于陜北和陜南地區,一線城市高于二、三線城市,城市又高于區縣和農村。在幼兒園方面也存在差異。我省有2902所幼兒園,只有21%是公辦園。省級示范園、公辦園,大規模園,對就業者吸引力大,能夠招收到高水平、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并且就業后流動性小,能夠保證音樂教學持續發展。而民辦園、私立園和小規模園在教師招聘上,就顯得人員層次不一,招收的高學歷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少,即使有,也相對流動性大,造成幼兒園音樂教學發展不穩定,難以持續發展。

          2.3幼兒園擴建、重建和新建,造成幼兒教師質量下降

          從20xx年以來,全國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事業。我省制定了學前教育發展三步走計劃。20xx-2013年第一個三年計劃已按期完成。據最新統計,截至20xx年底,全省共有各級各類幼兒園6356所,比20xx年增加2428所,其中,公辦園1758所,比20xx年增加1047所,增長率達147%。在園幼兒122.8萬名,比20xx年增加52.33萬名。全省幼兒園教職工共10.05萬人,比20xx年增加4.8萬人。由于急速增加的幼兒園數量和在園幼兒,陜西省大量補充了近5萬名幼教工作者。這些教師有些有學歷、有些沒有學歷、還有些是非學前教育專業,這都是造成音樂教學水平降低的原因。

          3幼兒教師音樂教學技能提升策略和建議

          3.1改革幼兒教師培養方式,使其更具實用性

          要改善提升幼兒教師音樂技能水平,第一步從職前培養做起。明確幼兒教師的培養目標,制定符合學前教育特色的音樂課程體系,加強音樂學科內各課程的整合,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同時發揮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科優勢,在音樂課中融合有關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建立和掌握正確的音樂教育觀、價值觀。圍繞學前教育培養目標,更新教學大綱,將原有的專業課———鋼琴、聲樂、舞蹈等課程中,嘗試進行整合。在原來單獨的技能課基礎上加入與幼兒園音樂活動相關的內容,并開展“情景式”教學。讓技能學習更符合學前教育特色,更具實用性。

          3.2提升各級幼兒園教師入職門檻,制定職前上崗技能標準

          在我國幼教事業大力發展時期,我省幼兒園大量擴建和新建,造成幼兒教師嚴重短缺,雖然我省學前教育專業也隨之大量擴招和新建,通過培訓補充了一部分幼兒教師,但與社會發展形勢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依然短缺。雖然幼兒教師依然存在短缺,但我們還是要提高幼兒教師入職門檻,在入職前要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確保教師整體水平。在音樂方面,可以制定一個職前上崗標準,比如歌曲演唱、鋼琴彈奏、彈唱以及音樂知識等需要達到的標準,這一點我們可以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建的先進經驗,在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方面,許多發達國家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如美國“全美幼兒教育協會”(簡稱NAEYC)制定的幼兒教師職業核心標準,對于職前、職后幼兒教師在專業的掌控方面都有了具體的要求;英國教育科學部也頒布了《教師職前教育改革》,文件中詳細規定了初任教師必備的職業技能及其具體評鑒方法。

          3.3提高職后培訓的實效性,促進幼兒教師職后專業化發展

          教師繼續教育已成為時代發展的要求,幼兒教師繼續教育是落實終身教育理念、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素質、促進專業發展和提升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而幼兒教師的培訓效果與教師的需求有著密切的關系,已有的研究表明,按教師培訓需求進行培訓,有利于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避免讓培訓流于形勢。在對音樂技能提升需求的調查中了解到:幼兒教師對音樂技能的提升有強烈的愿望。但從目前的培訓來看,理論培訓大于技能培訓,很多培訓內容沒有實際應用價值。因此,要對職后培訓進行大力改革,提升實效性。首先,要了解幼兒教師在音樂教學技能方面的需求,其次,根據需求制定適宜的培訓方案和課程內容,最后,了解培訓的實際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針對的培訓,才能真正提高幼兒教師音樂技能水平。幼兒教師走向專業化發展已成為時代發展趨勢,完善的職后培訓體系,是促進幼兒教師職后專業化發展的必要保障。

          3.4加強各地區幼兒教師交流,推進教師輪崗制度

          為了縮小地域和園級差異,應加強各地區、各級別幼兒園之間的交流互訪,開展各種教學交流、培訓交流、幼兒園環境創設等活動,加強交流。還要在各市、區樹立1-2所示范幼兒園,意在帶動其他幼兒園的發展。在各地區、各級幼兒園推行教師輪崗制度。讓發達地區與教育相對落后地區互相輪崗、公辦園與民辦和私立幼兒園互相輪崗、大規模園與小型幼兒園互相輪崗,爭取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互相交流學習。

        教師音樂教學論文5

          旋律是音樂的血肉,節奏則是音樂的骨架。沒有節奏,旋律就不能存在,音樂也就無法表達,所以節奏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達爾克羅斯認為“人無不具有天生的節奏本能,不過需要加以誘發、培養,進而為音樂所用”。節奏訓練對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提高學生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必須重視節奏訓練,尤其是從低年級最基礎的節奏入手對學生進行音樂節奏訓練。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借鑒了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經驗,對低年級基礎節奏教學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 利用游戲,激發興趣,訓練節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音樂知識懷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和認識規律,將各種節奏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結合,進行啟發教學,能使節奏知識的學習變得生動、活潑、有趣。例如在教學生認識“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先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節奏,啟發學生模仿火車叫、烏龜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彈奏有×—、×、×等組成的旋律來表現各種動物的走路形象,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活動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認識。然后,再讓學生親身感受音樂符號的時值:請一個學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緊接著把這些節奏編入音樂游戲的《鐘》中進行鞏固,并采用雙響筒、碰鈴、三角鐵伴奏。

          時針(三角鐵)× — × —|× — × — ||

          分針(雙響筒)× × × ×|× × × × ||

          秒針(碰鈴)×× ×× ×× ×× |×× ×× ×× ×× ||

          以六人為一組、其中三人分別扮演時針、分針、秒針,其他形式分別演奏雙響筒、碰鈴和三角鐵進行簡單的立體節奏練習。這樣,學生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節奏訓練。

          二、利用小時侯熟知的詞句進行節奏

          音樂與語言有密切的關系,語言的本色和你就含有生動、豐富而又美妙的節奏。兒歌、詩歌不僅有優美的詞句、真摯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諧的韻律和鮮明的節奏,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過對兒歌、詩歌中學生熟悉的詞句的朗讀來進行節奏訓練,有助于培養兒童的情感,發展想象力,增強他們對歌曲的感受力。

          如:彎彎的月兒小小的 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 尖,

          我在 小小的 船里 坐,只看見閃閃的 星星藍藍的 天。

          另外,還可以變朗誦邊用聲勢伴奏:

          朗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拍手:0× × —|0 × ×—| 0 × × —| 0 × × —||

          跺腳:× 0 00|× 00 0|×000|×000||

          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兒歌、詩歌中進行節奏訓練,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減少了學習節奏的困難,有利于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三、結合律動進行節奏訓練

          律動教學是“動”的藝術,是通過身體各種韻律動作來體驗和感受音樂,從而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針對低年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通過簡單的身體運動或啟發兒童設計生活中熟悉的動作,伴隨著音樂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不僅能滿足兒童好動、好玩的特點,也能達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音樂素質的目的。如教學律動《愉快的夢》時,讓學生手拉手、背靠背、隨著音樂節奏輕輕搖曳,體會音樂表現的意境,再創作一些簡單的動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對學生進行舒展、輕盈的三拍子韻律的訓練。還可以采用奧爾夫的聲勢教學如拍手、點頭、聳肩、跺腳等動作,隨音樂的節奏變化進行即興表演。既能訓練學生的節奏感、韻律感,又能啟迪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合表現力。

          四、運用自制樂器進行節奏訓練。

          運用不同音色的打擊樂器,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想象力、表現力,也易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作欲望。

          在平時可以發動學生利用各種廢舊的材料自制打擊樂器。用易拉罐裝上碎石子制成沙球,用啤酒瓶蓋做成串鈴,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制成具有不同音色的打擊樂器等,這樣,學生對節奏訓練的興趣就高漲了。如在唱熟歌曲《快樂的小木匠》后,把全班學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學生邊唱邊拍節拍;一部分學生用樂器為歌曲伴奏;第三部分學生自己創編動作進行即興表演。

          學生主動地參與音樂時間,訓練了學生的節奏感,增強了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創作的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的協作能力。

          五、通過簡單的節奏創作,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托爾斯泰說:“如果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結果是自己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永遠是摹仿和抄襲。”啟發學生進行節奏創作是手段,而最終目的是通過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1、聽后拍出節奏。

          先由老師拍出一組節奏,要求學生聽后拍手摹仿出來。再由個別節奏感較好的學生即興拍出一組節奏,其它學生摹仿出來。

          2、給出幾組節奏型讓學生進行創編。

          例如:① × × ② ××× ③ × × ④ ×××× ⑤×O ×O⑥ × —。

          先要學生一一把節奏型邊讀邊拍出來,然后給出拍號,讓學生進行簡單創編。

          3、指導學生用語言來表示節奏。

          例如:①我叫張小明,她叫王春紅

         、诒夼诼曧戉枥锱纠侧枥锱纠

          總之,節奏訓練是音樂教學中最基礎的訓練,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從低年級抓起,選擇有效的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為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音樂教學論文6

          音樂作為小學階段的一個課程,我們的孩子在音樂課中應學習什么?是只會唱一些歌曲,還是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還是讓他們有自己的音樂夢想?

          一、 音樂應該是快樂的,沒有束縛的,但不是沒有規律的,首先是聽覺能力的培養,通過音調,音色,力度,時值等讓學生去感知和認識聲音,進而聽旋律,提高敏感性。音樂是一門聽的藝術,聽音樂時可以不必端正坐好,可以放松身心的。聽音樂也是有學問的,不是茫茫然的,不知所云的。我認為聽音樂時,可以告訴孩子們,我們要聽些什么,音樂里有什么,你可以做什么。這樣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可以減少學生的心理負擔。

          二、培養學生的理解,表現力,想像力,讓學生可以大膽的想,敢于挑戰,敢于表現。在音樂教學中,根據作品內容,引導學生從旋律,節奏,風格入手,在掌握一些基礎知識的同時,利用舊知識對歌曲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很快的理解掌握。尤其在我們演唱時,如何正確演唱一首歌曲,掌握正確的呼吸,準確的咬字吐字,準確的音高和節奏,恰到好處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聲音,真切的情感等等。這都是從課堂中慢慢積累的,這些就是對音樂的表現能力的初步體現。

          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所謂情感體驗,是指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欣賞作品的時候產生的情感反映,這種反應的體現是可以根據不同的音樂,不同的個人而變化的。這學期我給一年級上的一節欣賞課《小燕子》是一首同學們耳熟能詳的兒童歌曲,同學們在聽的時候,不表現出了高度的興趣。由于大部分同學都會唱這首歌,所以在課堂上,同學們都載歌載舞,邊唱邊跳,用自己稚嫩的嗓音,表現了對春的喜愛,對小燕子的喜愛,對家鄉的喜愛。這就是學生的情感隨著音樂起伏產生了共鳴,并從中獲得了心里上的藝術滿足。同學們通過肢體語言,繪畫等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表現音樂,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表現他們的內心情感。

          在音樂的國度里,我看清了我們學要為孩子們做的,只是讓他們可以快樂的、恣意的在音樂里體會快樂。我很幸運能和世界上最美的心靈共同學習、欣賞世界上美好的聲音。愿這音樂之聲,可以架起一道七彩的虹橋,連通我們的心靈,彼此共鳴

        【教師音樂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音樂優秀教學論文03-29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03-29

        關于音樂的教學論文03-29

        中學音樂教學論文03-29

        小學的音樂教學論文03-29

        初中音樂教學論文03-29

        古箏演奏的音樂教學論文09-25

        審美認識音樂的教學論文09-25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論文09-2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