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管理心理學論文

        時間:2022-08-01 11:37:42 論文 我要投稿

        管理心理學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管理心理學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管理心理學論文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1

          摘要:在企業的組織管理中,心理學能夠引導其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方向,幫助從業人員分析員工的行為思維。本文將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發,分析探討心理學與人力資源管理之間的聯系,為針對心理學理論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應用

          作為一個勞動力大國,我國的勞動資源不僅數量龐大,而且勞動市場相對復雜。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是一項不可小視的問題。不斷發展中的心理學理論給人力資源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分析探討這兩者間的聯系及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時代不斷變遷,“以人為本”成為各行各業非常普及的概念,國與國、企業與企業間需要人力資源管理來提升競爭優勢,人力資源強才能給企業強勁發展帶來重要意義,企業強是國家強的重要前提。特別是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競爭資源中一項重要的內容便是人力資源。過去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實則是人事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的發展,轉變了過去的管理模式,開始使人力資源沿著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轉變,人力資源管理的定義也有了全新的解釋。無論人力資源管理如何更新概念,其發展之本依然是“以人為本”,在企業中實現員工的最佳配置,最終為企業創造最佳的收益。

          2心理學理論與人力資源管理之間的聯系

          在企業管理工作中,關系到人、事等方面的各類技術和概念,幫助企業完成發展目標的管理模式便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的競爭不僅表現在企業間,更表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稀缺人才方面的競爭越來越明顯。無論是國際競爭還是國內競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人才的競爭,這是當前社會競爭的主要內容。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更加有效利用人力資源,合理開發人力資源都顯得尤為重要。人力資源針對的是人,心理學理論探究的對象也是人,這兩者有很多相通之處。他們都在有意識地認識如何了解人、使用人。從這一點出發,在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方面,心理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契機,并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是這兩者研究的重要資源,也是第一資源。人是無法取代的,也是無法模仿的。如何管理好人,充分發揮好人的潛力,將他們的價值顯示出來,也是當前人力資源管理與心理學理論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此時在應用人力資源時,心理學理論顯得無可替代。有效應用心理學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管理人力資源。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應用心理學理論,不僅能夠給使工作開展地更加人性化,更重要的是能夠提升企業生產發展的效率。與此同時,對人力資源管理中得到的反饋信息,也為心理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實踐依據。由此可見,兩者之間存在的聯系非常密切。

          3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理學理論的應用

          3。1在員工招聘、培訓方面的應用

          過去的企業招聘中,大多數缺乏科學依據,很多情況下公司的管理層依靠主觀臆斷便招聘員工。但應聘者在應聘的過程中無法將所有的職業能力及素質表現出來,這就導致公司管理層無法全面、客觀地掌握招聘者的能力。這樣做難免會使這樣的招聘方式,招不到合適的員工,最終導致失敗。在實際招聘過程中,如果加入心理學理論的應用,可以提高公司招聘人才的精確度,幫助公司盡早尋找到需要的人才。很多心理學理論中,可以更客觀地反映出應聘者的真實情況。例如,暗示效應在招聘中的使用,正是最常見且最有效的心理學測試手段。例如,在企業招聘中有A、B兩名招聘者,對應聘人員詢問同樣的問題,兩人的回答可以體現兩種不同的暗示內容,比如問題圍繞工作強度、福利待遇、薪酬水平、獎勵制度等內容進行提問,A可以針對應聘者進行積極的暗示,而B對應聘者進行消極的暗示。此時觀察應聘者對相同問題給出的不同答案,不僅能夠了解兩位應聘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能了解他的自信心、意志力、抗壓能力、工作動機等各方面的內容。除了招聘工作以外,面對現有員工的培訓方面也應當將心理學理論應用其中。過去單一的企業員工培訓顯然已經不適合當前的發展形勢,并且這種傳統的培訓無法得到員工的認同。如果將心理學理論應用其中,可以得到更多員工的認可。這主要應用的是心理學理論中的“首因效應”理論,也就是培訓者給員工的第一印象。培訓人員應當以和藹可親的姿態和形象面對員工,并且用寬容大度的態度和輕松幽默的授課內容吸引員工,給他們帶來良好的印象,讓更多的員工樂于參加培訓,并主動接受培訓課程的內容。

          3。2在員工考核方面的應用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績效考核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一家企業要想得到高效的發展,勢必要以績效考核為抓手,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目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績效考核對員工及企業發展來說都有兩面性,對績效考核的運用應當把握尺度,它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并且對員工隊伍的穩定性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心理學理論中,“順序效應”理論可以應用到員工的績效考核中來,可以根據員工的職能和具體的考核內容,設置考核內容是按照“先寬后嚴”還是“先嚴后寬”。例如,企業運行一項新的制度,此時應當按照“先寬后嚴”的順序,讓員工在按照新制度工作一段時間后,已經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適應新工作任務,之后再按照工作目標嚴格考核內容。而對企業的領導干部進行考核時,或對某些領導干部進行提拔過程中,應當按照“先嚴后寬”的順序,在考核開始之初要制定較高的門檻,選擇管理能力強的候選人進入考核,這樣有助于企業今后的發展,也關系到個人的發展。

          3。3在員工激勵制度方面的應用

          要想增加員工的歸屬感,在企業中找到自我價值,在人力管理方面還可以通過激勵制度的應用,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只有員工在工作中充滿動力,才能為企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因此,調動員工積極性最好的方式便是激勵制度。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部門及企業的管理層應當從員工的需求出發,了解什么是員工最需要的,然后再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用以滿足員工的真實需求,這樣才能真正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作為企業的管理層,不僅要多聽員工的心里話,更要在日常工作中仔細觀察,通過員工的行為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從而在制定激勵制度時能夠滿足員工的需求。例如,為員工營造更加舒適的工作環境。在管理員工時,制定更加詳盡而科學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還要根據員工的能力情況,安排適度的工作,讓員工力所能及地完成相應的工作,激發他們在企業中尋找自己的位置,獲取事業上的成就感。對于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挫折的員工,還要多給予鼓勵和培訓,讓他們重塑信心。此外,在激勵制度中,職務晉升也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但是,選用激勵制度還應當適度,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和技巧,如果給員工的激勵不符合他們的心理預期,可能會引起負面效果,反而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從心理學理論的角度講,層次理論及公平理論適用于對員工激勵方面。首先可以根據員工的努力情況,改變員工原本不滿意的崗位,還應當根據公平的原則平衡崗位之間具體工作內容,不讓員工產生心理落差。例如,在企業中,有空缺的職位可以首先在內部公布,讓員工公平競爭上崗,讓員工根據自己的工作訴求獲得相應的職位和報酬。對于企業中級別相同但工作不同的崗位,管理層可以采取定期輪換崗位的方式,讓員工始終保持工作激情和熱情,保持著工作的新鮮感,時刻面對工作中的挑戰和機遇。

          3。4在員工個體心理差異方面的應用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身上都具備獨一無二的特點。即便是處于相同的社會環境或工作環境中,不同的員工所表現出的特點也是不同的,其中心理特征是最為顯著的個體化差異表現。這些心理特征受到自身活動的影響,進而影響人的活動和能力,并且這些心理特征也會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在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中,管理層要充分挖掘員工的優點,將這些內容充分發揮出來,依據員工的不同特點安排適合他們的工作內容。讓員工都能在工作中發揮自身的價值,最終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例如,在員工中有的性格外向,可以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安排宣傳或公關工作。對于善于表達的員工來說,可以從事組織協調或管理方面的工作。對于性格成熟穩重的員工,可以安排文員等方面的工作。在今后員工的晉升過程中,也應當充分考慮這些因素,根據員工特點,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

          3。5在人力資源管理其他方面的應用

          此外,還應當關注的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可能出現員工工作狀態欠佳,或與公司中的其他同事關系不和睦等情況。針對這些情況,管理層應當采用心理學理論中的“近因效應”理論,讓員工暫時離開原有的崗位,調換至其他崗位上,暫時離開周圍關系緊張的員工,以此來緩解員工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一段時間后,待員工的心理狀態和工作狀態恢復后,再調回原有崗位,讓員工以全新的狀態改變過去周圍人的印象,這樣也有助于促進員工間的和諧。綜上所述,心理學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各個方面都有應用價值,很多內容還有待進一步開發,它可以彌補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不足,幫助管理層解決問題。作為企業的管理層還應當靈活運用心理學理論,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工作模式中。在今后的應用中,還有待于企業的管理層及從業人員不懈的努力,去完善挖掘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理學理論的應用范圍,使人力資源管理更科學化、合理化。

          參考文獻

          [1]羅銀實。心理學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萍寂c企業,20xx(8)。

          [2]王玉珅,田瑩。管理心理學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的應用[J]。人力資源管理,20xx(8)。

          [3]鄒火英。淺議管理心理學視角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xx(1)。

          [4]商樂。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看心理學的應用[J]。滄桑,20xx(3)。

          [5]張志遠。心理學理論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的科學應用[J]。學理論,20xx(27)。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2

          摘要

          當代,學生社團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正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高校學生社團通常由學生自發組織形成、進行自主管理.如何做好社團管理工作,如何進行行之有效的團隊建設,如何運用管理心理學理論知識來引導社團向健康、文明、向上的方向發展等,儼然已經成為高校社團的重大課題,值得高校工作者和社團建設者深思.

          【關鍵詞】管理心理學 高校 社團 團隊建設 內部管理

          管理心理學是心理學科的一個分支,是研究組織管理中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其主要任務是探索改進管理工作的心理依據,尋求激勵人心理和行為的各種途徑與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勞動生產率.

          管理心理學關注人的心理活動,以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性為研究對象.在有人的地方,必定會需要管理;而管理的主體又恰恰是人.小到一個企業,大到整個社會,都需要進行管理,否則就是一盤散沙;如何進行管理呢?答案是"人".

          人是首要資源,人是管理的主體,只有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主動精神、挖掘人的潛在能力,才能實現發展.所以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是必不可少的.

          學生社團作為高校學生自發組成形成的學生組織,正在日益蓬勃發展.

          一方面,學生社團作為高校課堂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社團活動的健康開展,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另一方面,社團的發展與社團的管理密不可分.學生社團絕大部分是由在校學生自發組成,同時也是由在校學生擔當社團管理者的角色,所以,作為在校大學生,在未正式踏入社會、企業之時,社團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能力、汲取經驗的地方.

          在高校生活中,學生社團管理正日益成為社團工作者的一大課題.現在各大高校學生社團層出不窮,但是,社團建設與發展的現狀卻不容許忽視,在現今的社團發展態勢中,社團管理問題愈加尖銳,主要體現在:

          一、社團價值體系薄弱

          作為高校社團,每一個社團在成立之初都應該確立一個自身存在價值.無論是出于興趣,還是出于學術,社團的建立和發展都應該是引領學校風潮,走在社會前端,而不是迎合社會,甚至是落后社會.

          社團發展之初往往是生機勃勃,呈現一派積極的氛圍,但是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陷入瓶頸,有些會喪失熱情,甚至迷失方向,不知道社團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走向何處以及怎么去做.以往確定的社團宗旨、口號等在這個時候會變得蒼白無力.

          二、社團管理混亂

          由于現在高校中,參與社團活動,往往是出于兩個字--興趣,所以聚集起來的都是志趣相投的人,也往往因為這樣而弱化了管理.社團規章制度不健全,社團規定如一紙空文,往往許多事情的決定和執行都是有社團骨干人員隨心隨性而定,從而導致上下脫節.核心管理落后,在高校中,社團的負責人往往只會擔任一年,人員交接時又沒有做好下一任負責人的引導與培訓,所以新上任的負責人通常無法很快接受社團各項事務,需要重新協調摸索,往往面臨巨大壓力.

          三、社團團隊建設弱化

          我國高校秋季開學一般都是社團最忙碌的時候,在這個時候,社團中普遍存在新人新氣象效應,社團里的各個部門也是如火如荼的建設,在這一時期中,往往從上到下都充滿干勁.但時間一長,熱度一散,人去樓空,歸根結底還是團隊建設不夠,向心力、凝聚力不足.

          如何管理好社團,成為了社團負責人的一門必修課程.管理心理學中的許多理論正好可以為陷入瓶頸的高校社團做出引導.一個社團的良好發展,與社團管理層組織、社團內外部建設以及社團核心生命力息息相關.想好發展好一個社團,需要重視這些方面:

          一、構建社團運作模式

          管理心理學中的許多內容主要針對的是企業運作,但是在高校中,社團可以看做是企業,社團運作和企業運作有異曲同工之處.

          假設:社團是企業,社員是員工,社長是總裁,骨干是部門經理,活動是產品,參與者是顧客,校園是市場,收獲是利潤,聚餐是福利,發展社團是目的,豐富大學文化是社會責任.運用管理企業的方式來組建社團,將社團內部的運作建立地如同一家大型企業,從上到下都由完整的體系,讓社團每個人都在這家"企業"中發揮最大效用,每個人都要為"企業"的業績上升而努力.

          如果可以以這種模式來運作高校社團,那么社團的常規運作就會變得有條不紊,社團也能夠真正行之有效的管理起來.

          二、優化社團內部管理

          制度化管理與溫情化管理并用.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社團的運作,必須要有規章制度來進行約束,制定規章不難,難在嚴格遵守它.

          在現今高校中,學生選擇社團,參與社團活動,往往是出于興趣,聚集起來的都是志趣相投的人.所以不少學生出現了一個盲區,很多人認為參加社團就是因為好玩、想玩,抱著玩的心態參與,而不愿被規章制度鎖住.

          這也就需要社團管理層在每年招新之后,就對新入社的人進行教育,社團應該做到"有規矩的玩",在玩的時候不忘記自己的責任,不忘記規矩.當然,這必須從社團負責人自身做起,建立榜樣作用.同時建立起社團的獎懲機制,激勵社團成員更好地為社團做事.

          但是一味的恪守條例,用條例來框住活人,必定會產生逆反情緒,稍有差錯,可能會導致人心散失.所以,溫情化的管理也是需要的,現在,凡事都講究人性化,因時制宜,靈活變化,才能讓社團始終生機勃勃.

          三、緊密社團內部溝通

          在整個社團運作中,最關鍵的就是"人"與"人".

          溝通能協調成員的工作,促進成員之間的理解.社團中,不能只有主事的人說了算,一人社團是不現實的,這必定會導致社團的衰敗.所以在社團工作、活動中,重要的是人與人的溝通.一定要與成員進行溝通、交流,集思廣益.

          之前把社團比作企業,需要運用企業的管理模式.但是在這里,又不得不強調,社團畢竟不是企業,社團是由高校學生組成的,旨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它畢竟不像在企業、在社會,社團管理不應該摻雜勾心斗角的成分,也不應該有太多利益關系牽扯,適當的競爭是需要的,但千萬不可過度.

          在高校中,普遍流行"聯誼""聚餐",其實這是很好的方式,讓社員在輕松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增加溝通,增進感情.在一個社團內部,應該重視真心真意說實話.能夠讓社團的每個成員都大膽地說出心中所想,這個團隊才是有前途的.

          四、加強社團內部合作

          古人云:人心齊,泰山移.

          在一個社團中,合作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協同合作是一個團隊精神的核心,沒有合作,就沒有發展.例如要做一場話劇表演,只有演員是沒有用的,演員只能做到把戲演好.其他還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做,例如制作道具、策劃宣傳、聯系場地??把一場活動辦好,依賴的是大家的合作能力和默契度.

          這就要求成員是忠誠的,有責任心的,有意志力的,而且,還要有著對于自身團隊的榮譽感,使命感.同時,合作彼此之間要開誠布公,互相交心,做到心心相印,毫無保留;要與團隊的每一個成員緊密合作,直到整個團體都能緊密合作為止.

          還有,成員間不應該只有在工作上才會進行交流、合作,要從私下做起,形成堅固不催的革命友誼.只有能合作了,合作好了,才能提高成員的積極性和辦事效率,從而達到發展社團的目的.

          五、重視團隊凝聚力的巨大作用

          一個團隊能否能聚到一起,與團隊領導人密不可分.一個社團的負責人的素質、個人魅力、領導能力等,都會對這個社團產生直接,甚至致命的影響.

          對于一個領導者,必須要對社團充滿熱情、對社團事務有責任心、對社團有一份堅持、對社員包容??在高校中,領導一個社團是不易的;在社會中,領導一家企業更是難如登天.如果領導者缺乏個人魅力、獨斷專行、與下層溝通斷裂,那無論是個人,還是社團或企業,結果都是一個悲劇.

          凝聚力是無形的精神力量,是將一個社團的成員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看不見的紐帶.團隊的凝聚力來自于團隊成員自覺的內心動力,來自于共識的價值觀,是團隊精神的最高體現.一般情況下,高團隊凝聚力帶來高團隊績效.凝聚力在表現為社團成員之間的融合度和整個社團的士氣.

          人是社會中的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高效團隊的潤滑劑.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增強成員之間的融合度和親和力,形成高昂的團隊士氣.社團是開放的,在不同階段都會有新成員加入,高昂的凝聚力會讓社團成員在短期內樹立起團隊意識,形成對社團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縮短新成員與團隊的磨合期,達到社團人員積極性和創造力的最大化,從而促進社團又好又快的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教育體制的發展,高校社團面臨著機遇與挑戰.社團自身必須注重管理建設,重視人,調動人、挖掘人,使社團日益發光發熱.

          【參考文獻】

          [1]吳曉義、杜今鋒.管理心理學(第2版).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2]陳然、朱青青.淺談新時期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科技信息報.20xx.第17期

          [3]廖良輝.中美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比較-以哈佛大學為研究實例.青年研究.20xx.第04期

          [4]陳毅華.像企業一樣運作社團--社團的戰略管理框架.東北林業大學.20xx

          [5]唐雪蓮.高校社團管理的有效途徑.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xx.第13期

          [6]領導藝術與管理心理學.哈爾濱工業大學MBA教材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3

          通過這一學期的《管理心理學》的學習,雖然我選擇了自修區,雖然我承認有時候聽課不 怎么投入,但是一學期的學習下來我也是有些體會的,不是很深入卻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課就被老師的規矩給“折服”,怎么說呢,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分法,那時侯就想到

          底是關于管理的課程。從這里我也明白大家應該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課同一個評分標準我也很欣賞,我不明白那同學是怎么想,我是樂于接受這樣的結果的,我還覺得老師是很尊重我們的呢。

          這段時間對管理心理學的學習,使我了解了有關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學會了通過對他人

          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認識了我自己,雖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對自己還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關于“經濟人”假設的基本觀點那點,人類多數趨于天生懶惰,不愿多做工作。人類多數缺乏雄心,希望依賴他人,而不喜歡擔負責任。人們多數喜歡以自我為中心而忽視組織目標。 多數人安于現狀,習慣于抵抗變革。人們易受欺騙,常有盲從舉動。看到那么幾條,我真覺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對自己有個清晰的規劃。

          人是社會性的,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人不能獨立的生存,他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團隊中,個人在團隊中的行為,同他在獨自一個人時的行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規律。現代社會是信息的社會,信息把許多獨立的個人,團體貫通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信息溝通是交流意見,傳遞感情,協調人際關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管理者,首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有效的溝通。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生活,人在社會實踐和團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人際關系,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使人們團結一致,協調工作,提高勞動生產率。

          我真不得不承認網絡的強大,我晚上回憶了一晚上,總覺得自己有很多想說,可是真的動手不知道怎么下筆,擔心寫雜了偏題,專業的東西我又不知道怎么寫,也許是我太在乎了吧。我記得最多的是《士兵突擊》,還有些例子影片,還有SWOT分析,然后是些零碎的片斷了。

          這一學期的最大收獲,讓我知道的大家應該互相尊重,也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可主觀臆斷,這點是來自生日的那個打賭,還有也對我自己做了個小小的分析,知道什么我的第二象限是什么,懂得事情的輕重緩急。

          學習《管理心理學》的心得體會在《管理心理學》中,我學習了“人的從眾行為”,我想既然人有從眾行為,那么由人組成的企業同樣也具有從眾行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非理性的企業從眾性行為正破壞著我們并不富足的改革積累。為什么在中國的企業界、企業之中會有這種從眾性現象? 一個人的行為是受很多方面制約的,但主要歸納來看一是受外部環境的制約,二是受自身思維的影響。就正如一個人的跑步行為,只有當他有了跑步這個想法(內部因素),而且至少有一個能跑步的地方(外部因素),他的才能實施跑步這個行為。如果他自己沒有要跑步這個想法,就算有再好的跑道在面前,他也是不可能跑的。如果他在水中,就算他再想跑,他也是不能夠跑,而只能夠游。同理,一個企業的從眾性行為也是多方面影響的結果,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利潤空間比較大

          如果有某種產品在市場上毫無利潤可言,我想是不會有企業愿意生產的。正是有利可圖,有暴利可圖,才使眾多的企業盲目地爭相進入。先進入的企業由于獲得了暴利而極速膨脹,這種"模范"的影響導致更多的企業急于進入,形成另一輪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梢哉f,高額的利潤是產生從眾性行為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進入壁壘比較低

          進入壁壘包含兩方面:一是技術方面的壁壘,二是資金方面的壁壘。也就是說某個行業有從眾性行為的發生那么該行業進入所需要的資金肯定不多,其產品的技術含量也一定不高。

          三、市場機制不健全

          市場運行機制的不健全必然要導致競爭的無序,而這種無序又會成為企業從眾性行為的催化劑。大家都想乘亂撈一把,在里面的想多撈些,還沒進去而看著眼紅的拼命往里擠。市場不能進行有效的調控,就像一群人(企業),得了一種。◤谋娦孕袨椋t生(市場機制)卻不知道該怎么醫治(約束,調控),傳染的人越來越多。最后,身體特好的熬過來了,熬不過的占大多數。

          目前,我們的市場還沒有一個完善的、強有力的市場準入制度,也就是說很多企業沒有該種產品的生產資格卻上馬生產,市場對這種無證上崗"的企業不能進行有效的制約,這樣就會造成很多企業沒有完備的生產手續也能生產,為從眾性行為的發生開了方便之門。

          四、領導素質比較低

          一個企業的行為是由這個企業的領導者作出的,領導者所作出的決定能反映其素質的高低。通過對眾多的失敗的案例分析,我們發現了以下幾點共同之處。首先, 企業領導者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關懷意識。這種意識是以"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作為參考標準。企業家往往無意于追究企業成長,發展過程中的道德性,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長了企業家們的功利意識。追求功利,就是要求高額的利潤,從而又歸結到從眾性行為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上來了。其次,企業領導者普遍缺乏對規律和秩序的尊重。我們的許多企業領導者缺乏對游戲規則的遵守,許多人以“不按牌理出牌的人"為標榜。本來,不按牌理出牌,出奇招制勝是很好的經營手法,但是由于領導者自身素質偏低,不按牌理出牌變為了不看自己的牌出牌,不按規律,規則出牌。在企業發展的決策上是天馬行空,百無禁忌。根本不在意自身的條件夠不夠。再次,領導者普遍缺乏系統的職業精神。這主要是我們現在的企業家基本上都是改革以來的第一代企業家,他們沒有受過什么專業化的教育,沒有受過現代化管理的訓練。基本上都是敢闖,敢拼再加運氣而獲得成功的。這種先天的不足常常導致很多企業家在獲得一點成功之后不思進取,剛腹自用。 當該行業前景較好時,企業家們的這些缺陷就會被掩蓋,但當該行業一出現行業危機,或者是較高的獲利時期過去后,這種先天不足就要演變為災難。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4

          摘要:心理管理學作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它為管理工作開辟了一條創新道路,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诖,本文通過對管理心理學進行分析探究,并相應的提出管理心理學在企業現代化管理中所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管理心理學;現代化管理;實踐探索

          引言:管理心理學是在企業長期的管理工作實踐中逐漸產生的一門學科。隨著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管理心理學也在逐步的深化,它通過自身基本的原理和獨特的方法,可以有效解決企業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有利于提升企業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管理心理學的基本概述

          管理心理學,主要就是通過心理學理論體系將某個企業組織中的人當作是其研究的對象,充分掌握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心理變化規律,進而實現對企業組織中的人的有效管理的重要目的。當前,管理心理學的內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以企業組織中的領導為研究對象,研究他們在管理決策、管理活動、文化傳播以及溝通和交流等方面的行為理論;另一方面,主要是根據企業組織中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并通過教育培訓、選拔人才、獎懲機制等措施,使其在企業組織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

          二、管理心理學在企業現代化管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一)管理心理學堅持以人為本,是企業現代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

          企業發展需要以人為支撐,所以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原則,是企業現代化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內容。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增強對人的關愛,讓企業員工感受到企業領導的重視,從而提升員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2].企業在進行實際的管理工作中,企業領導者不僅要加強企業的集中管理工作,同時又要將管理權限進行適當的分散,將管理權限發放到各級員工,增強企業員工的歸屬感和積極性。例如,某企業領導制定相關的部門管理制度,定期進行考察和評比,對于表現良好、管理秩序效果明顯的部門給予一定的聚餐獎勵,讓企業各個部分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自主管理工作中去,提高員工的自我管理意識,通過各個部門管理水平的提高,進而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質量。

         。ǘ┕芾硇睦韺W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根本途徑,有利于提升企業發展效率

          企業在進行實際的管理工作中,需要通過管理心理學的方法來分析員工的各種心理活動和行為,深入挖掘企業員工的心里變化規律,并將其有效的應用到企業的管理工作中去,為企業領導的管理工作提供正確的指導。例如,某企業定期召開員工大會,對企業發展規劃進行詳細的介紹,并且在會議上廣泛聽取各部門員工的意見,讓他們合作制定出某個項目的具體規劃,對于表現良好的部門進行獎勵,激發其他部門的工作積極性。

         。ㄈ┕芾硇睦韺W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基本手段,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

          在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工作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分析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企業領導根據管理心理學理論進行管理工作時,需要對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有效的運用。首先,對企業領導的決策心理進行正確的把握。正確的決策可以推動企業發展不斷進步,而錯誤的決策會將企業發展帶向下坡路,所以,正確掌握決策的心理,提升企業領導的決策水平和能力,是增強企業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其次,充分分析指導工作中的各種心理因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工作提供正確的指導,促進企業的發展[3].

         。ㄋ模┕芾硇睦韺W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有效保證,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企業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業不斷發展進步的內在動力,所以,企業領導應該充分掌握員工的各種心理因素,努力協調企業員工之間的各種關系,從而建立一個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團體組織,加強企業各部門、各員工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企業的發展共同奮斗。在企業的日常發展中,企業員工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面對這一問題企業領導應該通過管理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引導企業員工保持良好的心態進行良性的競爭,防止發生不公平的競爭現象,而影響企業的發展效率。例如,某企業定期進行員工旅游、員工聚餐等活動,增強企業各部分員工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放松的環境中增進企業員工之間的感情;通過這種小聚餐舉行一系列的競賽活動,逐漸引導員工進行有序的參與,潛移默化的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競爭思想,從而在工作競爭中保持良好的心態。

          結論:企業領導應該高度重視管理心理學,充分掌握企業員工的各種心理變化規律,處理好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管理,加強員工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努力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軼良。 管理心理學與現代化管理[J].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02:41-43.

          [2]畢然。 現代化管理與心理學[J]. 社會科學戰線,20xx,01:151-155.

          [3]黨如庚。 管理心理學與現代化管理[J]. 工廠管理,20xx,06:15-16.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5

          一、全面改革教材體系。

          師范類院校的公共心理學教材體系,基本沿用普通心理學的體系,主要闡述心理學的基礎理論和心理產生的生理機制。這些內容可以為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但對師范生來講難度較大,而且與他們要從事的教育工作關系不大。另外,師范生將來面對的是中小學生,他們應該了解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而普通心理學是以正常成年人為研究對象,這就與師范院校的培養目標不相符合了。因此,高師心理學教材應全面改革教材體系,刪減實踐意義不大的內容,如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內容,壓縮普通心理學基本理論、生理基礎等內容,以擺脫普通心理學體系的限制;適當增加應用性、實踐性強的內容,如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心理等內容。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能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促進自身發展,成為健康發展的專業人才。

          二、改革教學內容。

          針對目前心理學教材存在的理論知識無法實際應用的問題,同時也為了提高師范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必須進行課程內容的改革。

          首先,增設可操作性知識,如心理實驗、心理測量等內容。在心理學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實驗的內容,使心理學知識更直觀、形象,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更符合學生學習的習慣。通過心理實驗內容的學習,可促進學生有效地理解、記憶,輕松地掌握理論知識。如在學習認知過程內容時,以往過于注重心理現象規律的介紹,導致學生只記住了規律的文字描述,卻不會用這些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引入心理實驗后,學生先學習理論知識,再通過操作實驗加強理解,實驗結束后還要及時討論總結這些心理現象、心理規律在教學實際中應如何利用。這樣就能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他們主動從心理學的視角思考問題的習慣。

          其次,增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心理健康知識是高師生必須具備的。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國中小學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可以幫助高師生在將來的教育教學實際中解決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要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教師首先就要有健康的心理。近些年很多相關調查都顯示出中小學教師中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數逐年增長,而教師的心理健康又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鑒于此,應對高師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內容的教學,使其在進入工作崗位后能盡快適應,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適當、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消極心理狀態,同時,還能有效對抗由于職業倦怠給教師帶來的巨大損耗。

          三、改革教學方法。

          以往的公共心理學課程之所以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學方法單一。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課時便難以投入其中,以致于學生最后只記住了一些心理學概念和心理現象的名稱。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習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成為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應讓高師生切身感受到學習的愉快,為其以后的教學提供可以模仿的行為范式。也就是說,除了沿用傳統的講授法外,還應結合多種方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1.心理實驗。心理學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實驗教學的比重。對認知過程的各章內容的學習,應在理論學習后利用心理學教學軟件讓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實驗,如記憶廣度、注意的分配、錯覺等實驗。這樣可以讓抽象的概念等更加具體化、形象化,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個性心理的內容,則可結合心理測量,如進行氣質、性格、能力等的測量。這樣既可以達到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也可以達到了解和掌握高師生心理健康水平狀況,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的目的。

          2.案例法。首先,由教師搜集整理教育教學中的典型案例和學生關心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從心理學視角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最后由師生共同討論,總結如何解釋隱含在案例中的心理現象,如何利用所學的心理學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利用心理學知識解決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對教學進行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3.教育見習。通過在實習基地的教育見習,不僅是讓學生真實體驗教學實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觀察每個教師的教學技巧。如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言語和肢體語言對教學有什么影響,如何利用非言語信息影響學生等。利用課后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技巧進行總結,既可以促進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掌握,又有利于學生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學會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4.模擬教學法。這是根據角色扮演的方法,圍繞中小學生常見的問題,如怎樣吸引學生注意力、如何解決學生厭學情緒等,設計問題情境。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將其解決問題的過程完整再現。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對其解決方法進行討論總結。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使高師生在實際操作中學會靈活運用心理學知識。

          5.觀看經典影視作品。在教學中可適當觀看一些經典的心理學電影,如《愛德華大夫》、《第六感》、《美麗心靈》等,通過撰寫觀后感引起學生思考。

          6.自我心理分析法。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具備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有良好的自知能力,即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和悅納自己。自我心理分析就是要求學生更深入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即結合自己的經歷,分析自己的個性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完善與發展的措施。

          總之,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如何才能為基礎教育培養出高質量的教師是高等師范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為此,我們應在高等師范教育培養目標的規范下,進行公共心理學課程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全面改革。

          摘要:心理學是師范生的必修課之一,也是提高師范生從業技能的重要課程之一。但目前,高師公共心理學教學存在很多問題。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有必要對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以確保師范院校的教學質量,為基礎教育培養出合格的專業教師。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6

          1、人力資源管理中運用管理心理學的必要性

          1.1能夠有效的解決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主要問題

          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中,管理心理學的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不同于其他領域,其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人力資源中各個要素的關系和影響方面。由于人力資源管理是一個企業人的集合,其主要是由一個集體中的若干個個體而組成的,也就是說,每一個個體都是這個集體中人力資源的基本構成單位。在這里,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每個個體之間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性,也就是說企業的每一位職員由于身處的環境以及性格等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心理特點,這些職員不同的心理特點也就是人力資源問題中的一些主要的要素。所以,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運用管理心理學,能夠更好的分析每一位員工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并找出問題的根源,幫助相關管理人員更加高效的解決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主要問題。

          1.2能夠幫助相關管理人員做出合理的管理決策

          在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中,其主要是以個體的心理與意識等狀態的改變為出發點,并在對個體的研究這過程來考慮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方法。所以,管理心理學主要是以事實為依據,對每一個個體的心理需求進行剖析,并從多方面搜集資料,最后通過總結和歸納等方式來得出結論,這就使得研究結果更加具有真實性。此外,在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過程中,管理心理學還能夠很好的解釋人力資源管理中問題的原因,并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最終幫助相關管理人員做出合理的管理決策。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利用管理心理學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時,一定要利用管理心理學中的一些理論知識和人文關懷等,來解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進一步發展。

          2、管理心理學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2.1在招聘中的應用

          現代人的心理壓力過大,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很難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現。因此在招聘中運用心理學,能夠對人才的心理承壓能力、對工作的態度和心理傾向等進行全面了解,從而反映出人才的素質水平,能力水平,個人道德等多個方面,為企業選定人才起到重要作用。運用心理學,可以在面試中進行人才的個性定位,以便更好的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實現專崗專人。

          此外,在招聘中運用心理學,可以對擬引進的人才進行專業的心理測試,如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卡特爾16PF、九型人格等可以全面的將人才的性格、素質、心理變化趨勢等進行掌握,有利于企業對人才的專向定位和崗位分配,實現人力資源的高效應用。而且人才的素質偏差會進一步降低,有利于戰略管理的進一步實現。

          2.2在培訓與開發中的應用

          心理學的應用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的最佳渠道,就是培訓開發。培訓開發就需要將培訓企業員工的心理培訓重視起來,將企業員工的心理資本得以提升。企業在進行綜合管理的過程中,不但要對員工開展大量的技術能力培訓,還要開展員工能力開發的活動,員工既要將自身的才能進行不斷的積累,又要進行實際的運用,才能夠將新的理念及技術進行充分的吸收,要想實現員工的這些技能,必須要給員工創造足夠的時間及空間,對員工進行精神上的調整。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運用管理心理學,員工的心理變化能夠有效的得到疏導,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能統一到企業的戰略發展中來。員工之間的不和諧因素消失,公平競爭機制得到高效開展和優化,集體凝聚力上升為企業市場競爭的優勢力量。員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組織機構的有效溝通大大改善。

          2.3在職業生涯管理中的應用

          心理學的應用在企業的職業生源管理上,應該為員工將與實際相符合的員工生涯的規劃制定出來,將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從而提升員工在多個層面上都感到滿意的水平。達到員工物質需求滿足的前提下,還要重視員工職業上自我要求的實現,使員工為企業服務的動力得到激發,從而讓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得到有效的實現。對于整個企業來說,員工可以說是目標得以實現的核心力量,為企業的員工將合理而科學的生涯規劃進行制定,是長久發展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進行企業員工生涯規劃的制定中,需要結合員工不同的行為和特點的差異來進行制定。個體行為差異主要有三個方面:直覺或感覺、情感或思考、外向或者內向。企業也可以根據員工的人格類型的不同,利用這三個方面進行組合,致使各種不同需要的團隊形成,從而使企業員工優勢的互補得以有效的實現。

          2.4在薪酬激勵中的應用

          心理學的應用對于企業而言,薪酬激勵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直接激勵有福利和薪資以及股權和福利;間接激勵有榮譽和文化。企業薪酬激勵管理的制定,就是根據不同的能力特點和崗位的不同性,來將不同等級的薪酬激勵制定出來。

          對于需要,人類就是比較強烈的高級動物,當人對于某種事物有強烈的需要時,通常會用盡最大努力,來實現內心的要求,進行努力的過程就是心理的轉變。企業的員工如果找到了自己要為之奮斗的目標,就會去努力實現心里設定的目標。

          綜上所述,在企業的發展中,人力資源管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過程中,相關的管理人員一定要積極的利用管理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并在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的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發展的更加強大。

          參考文獻:

          [1]崔寧寧.管理心理學在組織管理中的應用[J].化工管理,20xx,04:88-89.

          [2]張海燕.團體心理訓練融入管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探索研究[J].經營管理者,20xx,12:349+393.

          [3]張敦穎.管理心理學在當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xx,13:62-63.

          [4]王蘊璐,劉劍鋒.淺談管理心理學在組織管理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xx,20:81-82.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7

          一、引言

          在西方發達國家,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人員幾乎都具有心理學的知識背景,而一般管理人員也都在逐漸以心理學作為管理的工具。因為對HR這份工作的好奇和向往,促使我選擇了這門選修課去進一步了解它,經過一學期的學習,讓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信息。

          二、目標是一種有效的激勵因素

          如果一個人看清了團隊的未來發展目標,并認為隨著團隊目標的實現,自己可以從中分享到很多的利益,那么他就會把這個目標當成是自己的目標,并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奮斗。其次,目標是一種有效的協調因素。所謂“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相互信任主要來自對事業遠景目標的信心和需要,而對事業遠景目標的信心則是建立在對團隊成員的相互信任基礎之上的。這種信任既包括對團隊成員能力水平的相信,又包括對團隊成員正直程度的相信。儲戶對銀行信心不足,會采取“擠兌”行為。假使創業團隊成員間彼此產生信任危機,也會采取短視的機會主義行為,并最終危害團隊未來的事業。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利益契合都是構成有凝聚力的創業團隊的所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全面激發團隊成員的創業精神

          創業要發揚創業精神。沒有創業精神的創業不會成功,也不能稱之為創業。創業精神是創業團隊集體的精神狀態和對事業所持的態度。創業者往往不乏激情,但激情絕不是創業精神的全部,他應包括更豐富的內涵:

          一是耐心和犧牲精神。犧牲精神對于創業者,只不過是基于對未來信心的投入的勇氣。

          二是開拓精神和敬業精神。創業就是要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這都需要開拓精神。有人說,創業者是一群不知疲倦的登山者。

          三是胸懷、氣度和包容精神。創業期的條件一般比較脆弱,創業團隊的核心人物必須學會包容,才能聚集更多的人才,并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

          四、不斷提升團隊成員的個人修為

          成功企業家的某些素質是先天的,如基本的品質和能力,但更多的則是后天修煉而成的,無論能力還是人格都是如此。可以說,企業的成長過程,是創業者能力不斷成長和人格不斷完善的過程。在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團隊的成長和事業的發展存在著正相關關系。若團隊的成長快于公司的成長,則團隊成為公司成長的促進因素;若團隊的成長滯后于公司的成長,則團隊成為公司成長的阻礙因素。

          處于創業期的小公司,不斷提升團隊成員的個人修為尤為必要。提升個人修為主要指提高個人素質和修養,對于領導者而言主要是加強非職務影響力、非地位影響力修煉。即大家常說的“以德服人、以能服人”。團隊的整合實力是創業者最大的財富。絕大多數職業風險投資人把“寧要一流的團隊二流的想法,不要一流的想法二流的團隊”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是有其道理的。

          因為即便再天才的想法也還是具有可復制性的,而團隊的整合實力卻是難以復制的。從提高團隊內部親和力、凝聚力的角度講,做到以下幾點是最起碼的要求:

          一是尊重。尊重說白了就是拿人和事當回事兒。人們只有尊重彼此的意見和觀點,尊重彼此的技術和能力,尊重彼此對組織的全部貢獻,團隊共同的工作才能比這些人單獨工作更有效率。團隊內部的每個成員間要相互尊重,否則,一個團隊將無法運行或走向解散。團隊的領袖更要為團隊創造一種相互尊重的基調,以確保團隊成員有一種完成工作的自信心。團隊的領袖不是上帝,不可以搞“天上天下、惟我獨尊”。二是自律。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對事物進行歸因時,通常是按照以下模式進行的:行為者傾向于情境歸因,觀察者傾向于內部歸因;把積極的結果歸因于自己,把消極的結果歸因于情境。換句話說,人都有“委過爭功”的本能。因此,樹立“以責人之心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的自律意識,在團隊內部就顯得極為必要。三是公平、公正。公平就是一碗水端平,客觀地評價自己,客觀地評價他人。要講公平、公正,就要講將心比心、換位考。

          俗諺所謂“事怕反,理怕顛”、“要想公道,打個顛倒”。創業期要講擺平,更要講公平。無論公平、擺平,關鍵是要用心治心、以心換心。團隊成員對工作只投入很少的精力,“心”沒有放在工作上,是團隊整合最大的失敗。四是學習意識。對一個創業團隊來說,如果不善于學習,不堅持學習,跟上時代潮流,同時解決自身出現的問題,那么整個團隊的戰斗力在這個競爭的時代里會越來越弱,逐漸老化鈍化、脫離時代。

          五、結語

          《管理心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管理活動中個體、團體、組織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學科。它強調以人為中心和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理念,協調組織與團體的人際關系,改善組織與環境條件,改進領導與管理方法,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組織目標和促進組織與人員發展。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管理心理學發展至今也經過了漫長的時期,因此要在實踐中去將它的作用發揮出來,不斷完善、創新,這是我們學習最主要的目的。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8

          【摘要】高校學生社團作為“第二課堂”中培養學生成才與成長的重要陣地,是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但在對高校學生社團的實際管理過程中因為許多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學生社團的這一功能沒有得以很好的體現,如何利用管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實現管理目標,而為大學生就業和素質拓展發揮積極地作用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實踐的地方。

          【關鍵詞】管理心理學 團隊建設理論 學生社團管理

          現代化大生產向專業化、協作化的方向發展,21世紀的企事業單位都面臨著建設團隊,鑄造團隊精神的重要任務。因此也對當代大學畢業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大學畢業生在踏入社會時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同時要有團隊合作意識,理解并能夠融入團隊。但高校學生社團因其自身的群眾性、自主性、開放性等因素的影響,具體活動的內容及其發展方向容易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出現偏差。因此,如何對高校學生社團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管理心理學中關于團隊和團隊建設的基本理論對于開創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具有深遠的意義。

          1 團隊與團隊建設理論簡介

          一般意義上講,團隊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成員組成他們有著共同的行為目標,并保持著相互負責的工作關系,共享共同的成果,一種為了實現共同目標由相互協作的個體組成的正式群體。團隊的目標沒有成員的交流和合作是無法完成的。當團隊形成之后,其成員必須很快發展出合適的能力組合來完成團隊目標。

          團隊建設是一個過程,在該過程中,參與者和推進者都會彼此增進信任,坦誠相對,愿意探索影響工作小組發揮出色作用的核心問題和創造出不同尋常的業績。

          高校各類學生社團均具備這樣的特征,學生社團由不同專業、年級的同學組成,他們因為相同的興趣愛好成為社團的一員,他們是四種基本團隊類型(功能團隊、問題解決團隊、交叉團隊和自我管理)中典型的自我管理團隊。相對于高校對于學生社團傳統的管理方法,在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中運用團隊和團隊建設的理論更符合學生社團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方針,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社團的內部建設和制度完善,不斷增強社團凝聚力,同時也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社團的管理部門的工作效能,在促進大學生素質得以拓展和團隊合作意識得以建立的同時使學生社團管理的總目標得以實現。

          2 團隊與團隊建設理論在高校學生社團管理中的重要意義

          針對當前高校學生社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應用團隊與團隊建設理論去指導學生社團建設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

          2.1 社團管理方法單一,阻礙社團的發展

          現實中各高校學生社團數量龐大,社團類型多樣,學校管理部門對其管理多停留在宏觀指導層面,管理過程集中在審批活動項目、聯系活動場地、收集活動報告的基礎性工作當中。正是由于類似管理重心的偏移導致了學生社團的發展始終處于較為低級的水平,從團隊建設理論的角度看就是學生社團始終處在團隊的形成和震蕩階段,學生社團的成員無法在參加的社團中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從而出現了大一加入社團時躊躇滿志,大二對社團的活動心灰意冷,大三大呼上當而不告而別的社團發展惡性循環。

          2.2 社團活動單一,阻礙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塑造和培養

          目前,雖然社團類型眾多,但活動方式大同小異,活動內容較為單一,通常是舉辦講座,組織座談等,缺乏新意與影響力。團隊精神的塑造需要能夠使社團成員產生強烈歸屬感和一體感的社團品牌活動,需要活動的開展能夠給成員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單一的社團活動明顯不能滿足社團成員的這一基本的心理需求和加入社團的最初愿望,成員與社團之間形成不了共存意識與深厚久遠的情感;诖,我們的大學生在社團中接觸不到團隊精神的理念,更感受不到團隊成員的通力協作所能夠帶來的安全感和凝聚力,為他們走出校門時無法認同團隊精神和無法與工作伙伴和諧相處、良好溝通埋下了隱患。

          2.3 鍛造團隊型領導風格的學生社團負責人工作成為真空地帶

          為什么要成立高校學生社團的問題現在在我國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答案,學生社團是高等院校實現教育改革的重要載體,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拓展訓練的主陣地。但現實的社團建設過程中作為社團管理部門如何確立幫助大學生確立自己的社團發展方向,對自己創建和參與的社團進行準確的定位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直面的問題。大部分學生社團核心成員忽視傳統的承襲和新老成員銜接,只重視自己在任期間的活動成績,而不關心社團整體的發展目標和規劃,造成社團活動忽冷忽熱,缺乏穩定性和持久性。這是我們在管理過程中鍛造團隊型領導風格的社團負責人的意識不夠甚至是缺失的集中體現。

          從管理心理學的意義上來說,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工作中在社團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由于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的不夠科學合理導致了學生社團的存在和運作不能滿足社團成員的心理需求,不能實現學生社團本應具備的培養團隊合作意識的功能,同時也導致了社團的發展出現了瓶頸。在這樣的社會和現實背景下,將團隊和團隊建設的理論應用到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和建設中是迫在眉睫的,也是我們不斷探索推進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方法的有效途徑之一。

          3 團隊與團隊建設理論在高校學生社團管理中的具體運用

          3.1 學校層面鑄造團隊精神

          絕大多數高校都會在眾多學生社團的基礎上設立社團聯合會這樣的組織機構對學生社團的整體活動進行管理,如何在各種類型的社團之間尋找互補,通過社團與社團之間的協作取長補短,在社團聯合會內鑄造團隊精神,進而在學校的層面幫助各獨立社團克服社團活動單一的現象,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確立高校學生社團中高階位的團隊利益優先的原則來推進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制度的優化。

          3.2 學生社團層面注入團隊精神

          在學生社團中有效的注入團隊精神,使社團成員能夠充滿活力和熱情的參與到社團的自我管理中,每個人在社團中能夠感受到相互協作過程中帶來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感受到社團的發展和自身素質的提高的高度一致,在日常活動的開展中就將社團與其成員結合成了一個高度牢固的命運共同體,在潛移默化就實現了對大學生進行團隊意識教育和培養的目標。

          3.3 運用團隊與團隊建設理論來實現管理與被管理的良性互動

          團隊和團隊建設理論要求我們在管理過程中創造一個兼顧個人與團隊,培養團隊精神與個人發展相互促進的管理氛圍,通過在團隊中樹立共同的價值目標和愿望,運用教育的手段推行一系列被社會認可的道德行為規范,并融化到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中,引導他們產生團隊協作行為,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在管理過程中建立良好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互動,都將有利于管理方法的改進和管理效能的提高。

          總之,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理論體系需要我們不斷去探尋,去實踐,只有將新的理論和方法與實際的管理過程相結合,將理論具體化,不斷總結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積累的經驗,才能使我們的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蘇東水.管理心理學(第4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 俞文釗.管理心理學(第2版).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3] 張心昊.現代管理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9

          摘 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及空巢家庭的增多,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特別是孤獨感成了影響我國空巢老人晚年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提出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繼續弘揚“孝”文化傳統、發揮空巢老人主體優勢并構建完善的空巢老人身心健康服務體系等對策來幫助空巢老人克服孤獨感。

          關鍵詞:空巢老人;孤獨感;對策研究;精神慰藉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和空巢老人的增加,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人身安全、精神慰藉、經濟供養等問題也日益突出。有研究發現,當前我國老年人存在著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其中孤獨感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影響老年人心理孤獨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而空巢家庭的增多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筆者試著對我國空巢老人孤獨感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其對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危害并提出合理建議,為解決空巢老人的孤獨感問題提供指導和幫助,使他們能夠安度晚年。

          一、我國空巢老人孤獨感現狀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孤獨是指一種被對自己和他人、群體有意義地融合的系統排斥在外時所產生的感覺;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孤獨的形成不僅與個人的心理、生理因素相關,而且與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因素相關。由于空巢老人缺少來自家庭的精神慰藉,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滿足,其心理孤獨感尤為嚴重。上海的一項調查顯示,60-70歲的老年人群中,有孤獨心理癥狀的占到1/3左右;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這一比例達到60%。由此可見,老年人的心理孤獨感現狀不容樂觀。

          現在將“空巢”和“孤獨”聯系在一起的研究有很多,王玲鳳(20xx)的研究認為城市空巢老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情感問題,其中最主要是孤獨感。訪談結果顯示,城市老人普遍遭受孤獨,且部分老人常年承受孤獨,這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也有類似研究發現與非空巢老年人相比,空巢老年人有著較低的社會支持和經濟收入,更易產生孤獨感。孤獨感不僅嚴重降低了老人的生活質量,而且損害或嚴重損害其社會功能。

          高級心理咨詢師張沛超指出,孤獨感對于空巢老年人來說,是常見的心理問題,通常表現為寂寞、苦悶、心煩、少與人交談,如果不加以及時防治,久而久之強烈的孤獨感有衍生出精神疾病的可能。有的喪偶獨居老人,由于性格孤僻內向,加上子女親友平時疏于關懷,孤獨抑郁心理日益嚴重,進而產生悲觀厭世的想法。目前由于孤獨感引發老人自殺率不斷升高的現象,引起了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對孤獨感并沒有清晰的認識,不了解孤獨感的表現和危害,尤其是男性老人。這很可能與社會文化、社會角色期待有關,男性普遍被認為是不拘小節、心胸寬闊且能承受壓力的,這種角色期望可能導致男性較少關注自己心理狀態。同時當意識到自己遭受孤獨時,也很少有老人主動采取措施減輕或消除孤獨。老人普遍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識,對孤獨感產生的危害認識不足,特別是空巢老人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消除孤獨感的調節技巧。因此如何排遣老人的孤獨感,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

          二、空巢老人孤獨感的原因及危害

         。ㄒ唬┛粘怖先斯陋毟械某梢

          一般認為,子女不在身邊是老人產生孤獨感的直接原因,中國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有可能是造成空巢老人內心失落的根本原因。而林明鮮等人的研究則表明,分住并不一定會導致老人孤獨感的產生,它不能成為老人晚年生活感到孤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代際之間有沒有親密的交往關系。“空巢”背后真正影響老人內心孤獨感的是其晚年婚姻狀況和子女的孝順程度。

          隨著社會發展和老人認識的提高,傳統的居家養老觀念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與兒女分住,成為當下一部分老人的生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來看,“空巢”其實并不是老人被動接受的現實,而是很多老人自主自愿的選擇。然而如果空巢老人沒有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沒有建立起良好的情緒宣泄途徑和社會支持系統,無處不在的孤獨感就可能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二)孤獨感對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危害

          1.損害空巢老人的身體健康

          眾所周知,酗酒、吸煙等是損害健康的不良習慣,卻少有人意識到孤獨感也是影響健康的一大因素。有研究發現,社會孤獨感的危害等同于酗酒或每天吸煙15支,甚至比不運動所帶來的危害還要嚴重。而且孤獨可以削弱人體免疫系統,使人體血壓上升、壓力增大,還有造成抑郁癥的危險。孤獨感可以增加人體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分泌,皮質醇分泌增多可以削弱人體免疫系統,使人更容易生病7?傊,孤獨感會損害空巢老人的身體健康,孤獨感和軀體疾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一方面,孤獨感可能增加軀體疾病的患;另一方面,患軀體疾病的老年人由于軀體活動受限,可能體驗到更高水平的孤獨感。

          2.影響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孤獨感容易削弱空巢老人的意志,降低老人晚年生活質量。有研究發現,孤獨感能削弱空巢老人的意志力和決心,降低老人的自控力,不利于他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子女離家或子女去世后,老人最易產生無依無靠的孤獨寂寞感。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社會支持度低的空巢老人有可能因孤獨寂寞產生抑郁心理,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求生意志降低,嚴重的將可能導致自殺行為出現。

          三、消除空巢老人孤獨感的對策

         。ㄒ唬┘訌娦睦斫】抵R宣傳,提高空巢老人對孤獨感的認識

          隨著我國老齡化、多元化的發展,空巢老人問題已不僅是家庭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將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問題提升到政府與社會層面來研究是一個不可回避的重要話題。因此,我們應該在政府的主導下,家庭、社區、養老院等積極采取措施,以老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幫助他們提高對孤獨感的認識。一旦遭遇孤獨侵擾,應積極調整心態,以科學方法應對。面對應激事件,鼓勵老人采用傾訴、宣泄、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娛樂活動等積極應對方式,避免或消除孤獨感的侵害。

         。ǘ├^續弘揚“孝”文化,給空巢老人精神慰藉

          在我國尊老、敬老的思想源遠流長,孔子的“夫孝,德之本也”、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都體現了我國重“孝”,重精神贍養的傳統。心理學家羅爾認為,空巢老人問題之所以是問題,主要責任應該在子女方面,他們在社會壓力的多重因素干擾下不知道怎樣才能與父母融洽相處,加強“孝”文化的弘揚應該說是緩解和解決空巢老人心理關愛的一個重要路徑。因此我們應繼續弘揚“孝”文化,鼓勵孝心孝行,積極關注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親情撫慰他們的孤獨寂寞。畢竟親情關愛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求,子女的精神慰藉可緩解或消除空巢老人的孤獨感。

          (三)發揮空巢老人的主體優勢,構建完善的空巢老人身心健康服務體系

          一些空巢老人在離退休之前是各自行業的優秀人才或社會有用之人,即使是那些表面看起來沒有任何能量的人都有可能隱藏著天賦。那些生活經驗、與困難斗爭的品質,正好可以轉化為幫助空巢老人克服心理孤獨感的來源,并轉化為優勢,因此要積極挖掘并發揮空巢老人的這些優勢。通過政府領導、財政支持、社會援助等多方配合,建立完善的空巢老人身心健康服務體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養老護理人員、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的心理護理能力,給予空巢老人更多關愛與幫助,是解決空巢老人孤獨感的有效途徑。

          空巢老人孤獨感的消除不僅是空巢老人個人和空巢家庭的問題,更是一個全社會各環節都需要共同參與,協同配合的問題。因此,為切實解決好空巢老人的孤獨感問題,促進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個人、家庭、社區、社會以及政府部門都要關注空巢老人,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發揮養老護理人員、醫護人員的作用,這對于解決空巢老人的孤獨感問題,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社會影響。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10

          管理心理學在行政管理專業培養計劃中屬于與管理學同類、管理學的后續課程而開展;因行政學立基于管理學、政治學、法學三大學科基礎,因而,該課程在專業培養計劃中是起著夯實管理學基礎的作用。同時,在行政管理學的研究進程中,對于行政管理過程中的人的行為及基規律一直受到行政學研究者的關注。因此,在管理心理學教學開展過程中如何針對行政管理專業的專業特點進行課程創新成為該課程任課教師更為關注的課題。

          一、課程理念創新

          1.管理心理學的課程性質是行政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部分老師存在著一開學就講課的習慣,而這種講課是指直接教授課程內容。這樣的教學看似抓緊時間來完成教學內容、實現教學任務,但易于帶來學生對本門課程的性質及在專業中的位置不清晰的問題。因此,在行政管理專業中教授管理心理學課程時,教師應首先從專業培養計劃的角度去解讀這門課程與該專業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從專業學習的起點就了解到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行政管理專業建立于政治學、管理學、法學三大學科基礎之上,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應建立于這三大學科基礎之上。只有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才能進一步學好相關的專業主課程及專業選修課程。

          2.管理學的理念及實踐方法對行政管理的變革起著重要作用行政管理學發展到今天經歷了若干次的范式轉變與實踐改革,從傳統公共新政到新公共行政、從新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及新公共服務,無不體現著管理學的發展理念對行政學研究及發展的推進。傳統公共行政范式的建立緣于三大理論基礎:政治與行政二分法、官僚制及科學管理理論,當時管理的重點在于任務的完成及效率的實現,因而,行政管理的重點也在于制度的設計及效率指揮棒的指引。20世紀30年代后,管理學的研究重點由原先的泰羅主義向人際關系與行為科學時期轉變,人際關系與行為學派認為,員工的積極性依賴于他們的情緒和積極性、正式組織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新公共行政的研究者正是著眼于人際關系與行為學派的管理基礎去解釋行政管理中的現象,強調政治與行政的二分不可能實現,注重管理中的道德觀念與行為準則的存在及其對管理的影響,樹立社會公平與社會正義的價值準則。

          3.從當前國外行政管理研究的熱點看,著眼于行政管理過程中的人及其行為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行政管理的研究從最初傳統公共行政時期的制度框架的設計隨之轉向組織設計及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而當前開始越發關注行政管理過程中的人及其行為。傳統行政學研究中強調人的完全理性,到現代西蒙的決策理論中認為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決策中只能做到有限理性,遵循決策結果的滿意原則;伴隨著多學科的研究推動及交叉研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行政管理過程中的非理性行為。由此,可以看到,國外行政管理的研究熱點已開始部分關注行政管理中的人及其心理研究。

          二、課程內容創新

          1.完善課程內容,著眼于管理職能與管理主體分類的內容創新正如前面所分析的,無論是著眼于管理職能的劃分還是著眼于管理主體的劃分,課程內容都稍顯單薄,并且偏重于管理學或者心理學中的某一部分,并不能完整地反映管理心理學課程的研究內容是著眼于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及行為規律的研究定位。因此,在課程內容創新中,課程組致力于將兩種傾向性的內容進行整合,既包含管理主體中的人的心理及行為的研究,也包含管理職能中人的心理及行為的研究。這樣課程內容既保證了完整性,又體現了充實性,對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熱情十分有幫助。

          2.課程教學內容中關注當前的研究前沿隨著社會信息化與網絡化的發展,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如何保證將最新的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以緩沖教材與現實研究之間的時差,成為課程組探討的重要問題,也是課程教學內容創新的主要問題。比如,無論是基于行政管理專業的背景,還是基于本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決策理論及其發展都會得到關注。當前的教材中主要關注的還是從古典決策理論的完全理性決策到現代決策理論的西蒙為代表的有限理性決策再到林德布洛姆的漸進決策理論,但當前無論是關于決策理論還是關于決策中理性的研究都向前發展了一大步,因此,我們在決策中會將最新的研究熱點及前沿問題如前景理論、決策中的非理性因素等作為課程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以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

          三、教學方法創新

          1.任務驅動,項目化教學

          教師通過提供合適的案例,給學生下達任務。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根據案例情況,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分析、討論案例中的各種情節,逐步形成各自處理方案。由于案例一般來源于現實,通過對案例的閱讀、分析、討論,為學生提供了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機會,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過程中,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雙向和多向互動、積極參與、平等對話和研討,能夠培養學生的批判反思意識及團體合作意識,并促進學生充分理解管理中人的心理之復雜性、變化性、多樣性等屬性。

          2.自主學習

          首先,采取自覺閱讀的方式。教師在講授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指定相關的資料讓學生閱讀,可以指定書籍,也可以指定相關書籍中的相關章節,這樣,可以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對于一些重要內容要求學生背下來,經過鞏固以后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運用起來會得心應手。其次,小組學習。課后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就課堂上學習的內容,組成學習小助,課外查閱資料,查找相關的案例或根據所學理論知識自編案例。這樣,長期堅持的結果就是在學生中形養成了“主動參與,樂于研究,交流與合作”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3.教學手段改革

          管理心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涵蓋了管理學、行為學、心理學、學等多學科的知識,每個知識點都涵蓋極大的知識量與信息量,這就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組織教學,使管理心理學的相關事物形象豐富多彩。利用多媒體的多種功能,可以讓空洞單調的理論形象化處理、視頻化編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讓學生容易接受教學內容。

          總之,黨校管理心理學教學中,教師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到其重要作用和地位,認真研究管理心理學理論,將其靈活運用于實際的教學研究之中,大膽探索新形勢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使管理心理學教學有效并順利實施。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11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12

          認知管理心理學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通過影響公眾對事物、組織或個人的看法,達到改變其行為方式,最終使公眾作出有利于己方的決策。整個認知管理心理學的過程不僅是復雜的智能策劃過程,而且是主體形象形成發展的過程。這一概念的提出擴展了公共關系學的外延,也豐富了企業管理的內涵。

          一、認知管理心理學特點

          認知管理心理學是內部與外部認知管理心理學的整合,在企業管理中,企業組織通過運用具體運認知管理心理學策略來獲得人們以及企業內部員工對企業的認同。它的特點有: 一是目的性,采取具體的公關活動,影響人們的認知,最終獲得對組織的認可。二是主動性。認知管理心理學人員與客戶是合作伙伴關系,在客戶策劃企業目標,戰略及具體的實施方案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幫助客戶設計切實可行的目標。三是長期性,社會認知是一個復雜而微妙的變化過程,包含認知主體,認知對象以及這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認知的形成與改變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同樣要改變人們對某事物認知也是如此。四是藝術性,認知管理心理學沒有一種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這需要認知管理心理學者擁有很高的管理技巧,認知管理心理學主體對這種管理技巧的運用與發揮,體現了管理主體設計和操作管理活動的藝術性。五是動態性,從事物整體發展的角度來看,公眾的認知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正是由于認知的這種動態性,使得企業有必要通過認知管理心理學的手段來引導公眾的認知,達到使公眾及員工改變行為方式,最終作出對組織有利的決策。

          二、認知管理心理學在企業管理的作用

          (一)認知管理心理學有助于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隨著世界經濟信息化、一體化的發展,企業所處的外部和內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革,面對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企業有必要通過認知管理心理學來管理、傳播形象。通過與競爭對手以及大眾誠懇地交流溝通,使企業得到競爭對手的信任,公眾的理解和尊重,最終幫助組織實現戰略目標。

          (二)認知管理心理學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

          企業無形資產是指不具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資產,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無形資產價值首先是建立在公眾對企業形象、產品形象認可、接受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正確認識和重視無形資產是提升企業價值的重要部分。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中,企業的無形資產的價值常常是依賴公眾對企業形象及產品認知的基礎之上。認知管理心理學使企業和公眾在信息交流的互動過程中實現信息共享與知識共享,從而達到提升企業無形資產價值的目的。

          (三)認知管理心理學有助于提高企業內部信息溝通效率,起到指導、協調、激勵、控制的作用

          在市場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企業組織內部環境也在不斷的進行變革,種種變化使得管理者在日常管理與決策中需要依賴更多的信息才能完成,對管理者在信息的收集和傳遞過程中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溝通中,認知管理心理學有助于向員工指明企業面臨的現狀、問題以及戰略目標,使其了解企業的困難和改革的必要性,降低在企業改革過程將會面臨的阻力;同時有助于員工參與企業管理、激勵員工、增強凝聚力,提高管理效能。

          三、影響認知管理心理學的因素

          (一)認知動機因素對認知管理心理學的影響

          心理學家費斯廷格認為個體傾向于使自身的態度與行為保持協調一致,假如兩者出現了不一致,就產生了認知失調。認知失調會產生心理緊張感,因此個體會努力去解除這種緊張感,兩個途徑:改變自身態度或改變外在行為。認知管理心理學就是要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影響公眾對組織的看法,達到改變其行為方式,最終使公眾作出有利于組織的決策。

          (二)自我認知因素對認知管理心理學的影響

          當個體面對組織時,個人的力量往往太過渺小,對于組織所能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漸漸使人們對組織會產生“習得性無助”。這種無力感會使服務態度和質量有可能停滯不前甚至繼續劣變。因此在認知管理心理學的過程中企業要注意對客戶以及內部員工的意見予以及時、積極地反饋,耐心的解釋;當人們接受這些反饋信息之后,就會改變其對企業原有的認知,產生積極地情緒。

          四、企業實施認知管理心理學需要注意的原則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認知管理心理學策略和機制

          對客戶或員工的認知管理心理學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企業在管理中應重視認知管理心理學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一套完整的認知管理心理學機制,運用認知管理心理學的策略處理各方關系,樹立、保護企業形象,同時做到在日常工作中潛移默化引導員工認同企業文化,推動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不忽視小群體、快速反應、透明傳播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企業在進行認知管理心理學過程中不能僅關注傳統的公關對象,同時也要對容易被忽視的小群體的反應予以足夠的重視。他們可能利用互聯網“草根”力量給企業帶來始料未及的壓力。

          (三)更新傳播方式、積極溝通

          企業應該注重審視自己認知管理心理學戰略,及時修改或添加新的內容,使企業的認知管理心理學達到與時俱進。建立通暢的溝通渠道。重視通過不同的信息渠道與消費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利用好信息化所帶來的正面效應,開通新的溝通渠道,例如論壇、微信、微博等傳播渠道,建立并維護好與消費者的直接溝通反饋渠道,重視互動媒體的動向。

          (四)苦練內功、隨時自檢、防患于未然

          危機暗藏在企業運營鏈的方方面面,面對危機,企業更應該做的是練好內功,隨時自檢,及時清除化解那些隱藏在內部的問題。企業危機管理專家林景新提到最好的危機管理策略就是診出隱患之根,化于萌芽之中,良醫治未病比巧手化重疾更重要。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13

          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是普通高校的優勢辦學資源與優質社會資本相結合的民辦高等教育機構。

          一、獨立學院教師隊伍

          獨立學院師資力量具有其獨特性,一般都是有專職與兼職教師組成的。其中包括了本校的專職教師、母體學校選派的在職教師、外聘的企事業單位有實踐經驗的部分人員和在讀的碩士或博士生。專職教師大部分是聘任的碩士和博士畢業生以及少數緊缺專業本科畢業生,還有一部分是普通高校退休返聘教師。兼職教師大部分畢業于非師范院校沒有系統的接受過教育學、心理學的培訓,部分還存在臨時觀念,責任不明確,往往都是上課來,下課走,難以完成教學的完整過程,尤其是課后輔導、批改作業等環節,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同時兼職教師與學校沒有人事關系,學校難以做到全面管理。就目前來看,專職教師在獨立學院中所占比重還比較低,兼職教師數量偏多,導致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教師是學科建設、決定獨立學院長遠發展的主力軍,沒有自己的具有足夠力量的專職教師隊伍,學科建設以及辦學特色就難以實現。因此,建設一支符合獨立學院自身長遠發展的、一定數量的專職教師隊伍對獨立學院的教學以及發展都是非常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二、獨立學院中專職教師方面存在不足

          根據教育部8號文件和獨立學院教育工作合格評估方案的要求,獨立學院的教師數量應按照1:18配備,一般應具備不少于100人的、聘期一學年以上的、相對穩定的專任專職教師隊伍,專任專職教師中具備高級職稱和研究生學位的比例應占30%以上。首先,獨立學院發展初期專職教師數量偏少,多數依靠兼職教師。學校教學工作以兼職(母體大學安排和外聘)教師為主體,學校自有的專職教師很少,而且專職教師大多承擔一些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這樣不僅難以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難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連續性、一致性,也不利于學院的長遠發展。其次,專職教師結構不合理。辦學初期,絕大多數獨立學院難以招聘到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所以主要是退休返聘教師和應屆畢業生為主。在職稱、學歷及年齡結構上不盡合理。專職教師隊伍出現了“兩頭大,中間小”的結構狀態。返聘教師年齡偏大,思想保守,缺乏朝氣及創新精神,難以適應現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應屆畢業生,從校門進入校門,直接開始授課,教學方法、經驗、科研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都有所欠缺。教師實踐能力差,也影響教學質量,難以形成特色學科。獨立學院要想長期發展,最終目標是要從母體大學分離出來,從相對獨立走向完全獨立,所以培養自己的專職教師隊伍至關重要。

          三、專職教師的管理對策

          獨立學院要提高教學質量,要長遠發展就必須加強專職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建立起一支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師德高尚、業務過硬的專職教師隊伍,應從招聘引入、薪酬與發展、培訓、考核等以下幾個方面對專職教師進行全面管理。

          1.招聘。

          目前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普遍存在著缺乏師資隊伍建設整體規劃的問題,教師隊伍結構尚不能完全適應學院發展的需要。發展初期獨立學院基本上是根據當年的教學情況以及來年的教學需求來確定當年的需求教師的專業和人數,沒有制定一個長期的規劃。獨立學院教師隊伍建設應堅持需求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在正確處理好改革與發展、數量與質量、規模與效益的關系的基礎上,有序引進教師。根據自身的定位、專業設置和辦學規模,在專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進行長期規劃,分步驟、分階段引進人才。補充專職教師數量的同時不斷優化年齡、學歷、職稱、專業和能力結構。人力資源部門應與教務處以及各教學單位共同配合,對現有的專職教師隊伍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等情況進行統計,明確將來的發展需求,找出兩方面的差距,從而制定近、中、長期的招聘計劃。學校要通過制度創新,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的用人機制,還應不斷提升獨立學院的影響力?梢栽诠べY福利待遇、職稱評定、戶口、繼續教育等相關政策方面作調整以利于吸引人才,使應聘者能夠明白應聘成功后學?梢詾槠浯罱ǔ砷L平臺,幫助明確發展目標、發展優勢,實現自身價值。培養高質量的畢業生,挖掘本校的長處,宣傳優勢,不斷提升獨立學院在社會上的知名度、認可度,使學校有一個良好的口碑等。

          2.培養和培訓。

          只有教師不斷進步,才能促進學生不斷發展。不能只注重教師的使用而不重培養,獨立學院不應僅成為教師臨時授課的場所,更應成為教師獲取成長動力與機會的地方。穩定自己的專職教師隊伍,要重視對專職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尤其是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從制度上給青年教師的成長提要求、加壓力,并提供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持和保證,創造有利環境讓青年教師不斷地快速成長。不僅要重視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的補充和提高,另外還需注重實踐技能的訓練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獨立學院應多途徑、多方法地鼓勵青年教師在專業知識、教學方式方法、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等方面不斷積累。崗前培訓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可以集中對青年教師進行入職前的培訓;鼓勵青年教師多聽課,學習借鑒他人上課的方式風格;定期召開青年教師座談會,加強青年教師與其他教師的交流與合作;實行“導師制”,讓老教師、名教師發揮“傳幫帶”的作用;鼓勵青年教師在職進修,提高理論知識及學歷;組織青年教師到企業進行調查研究、業務實踐,參與企業科研課題研究;建立與市場接軌的研究所、開辦經濟實體等;開展產、學、研結合,為教師提供社會實踐和科研的平臺,主動開展科技服務,承擔科研項目,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培養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通過對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建設本校的特色專業、特色學科。依據學校特色,確定優先發展的學科和專業,設置學科帶頭人,選拔骨干教師,保證各學科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3.薪酬與發展。

          要提高獨立學院的教學效果,就要讓教師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專職教師的激勵工作對獨立學院的發展有重要作用。要做好對專職教師的激勵工作就要努力提高專職教師的社會和經濟地位,教師的薪酬待遇是教師社會地位的重要體現。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對獨立學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設置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增加教師的物質鼓勵,在經濟上對他們的工作予以肯定,有利于吸引更多有才華的人進入教師行業,提高教師隊伍質量,壯大專職教師隊伍規模。也可促進教師對自我價值的認識,提高他們對工作的熱情和滿意程度。在薪酬分配方面,打破論資排輩的傳統做法,實行績效工資制,堅持多勞多得、優勞多得的原則,對關鍵崗位和有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學科專業帶頭人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師實行傾斜分配政策,充分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獨立學院可利用職稱來挑選優秀的教師,也可對絕大多數教師施加壓力,使他們不斷進取。因為普通本科高校經過多年的發展,教師隊伍相對比較完善,職稱評定上競爭壓力也比較大,這也是獨立學院獨特優勢所在。所以,獨立學院可以在這方面為專職教師創造條件,不斷鼓勵專職教師完善自我,早日滿足評定條件,同時也能盡快改善獨立學院專職教師的職稱結構。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和晉升機制,通過提拔、進修、深造等方式將有管理潛能的骨干教師提升到相應管理崗位加以鍛煉,能夠充分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4.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是獨立學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促進專職教師的自我發展,有助于改善績效,根據績效考核決定教師是否應該晉升加薪,決定人員合理安置及調動。獨立學院評估制度應具有獨特性,不能僅克隆母體學校的考核體系,應根據辦學目標及特色來重新設計,明確考核范圍、考核標準、考核指標、考核結果公開等評估體系。尤其是考核指標設計要符合獨立學院特色,指標盡量量化,確?陀^、公正地反映教師的實際工作,不僅強調教學與科研,還應該包括教師知識更新和自我發展能力。在教學和科研考核中,對于不同學科和不同年齡的教師,采用不同的考核尺度和辦法。組織專門人員通過定期、不定期等方式檢查專職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師教風等。完善考核程序,考核結果出來以后,學院應及時將信息全面反饋給教師,指出其優點和不足之處,并給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根據考核結果以及后續改善情況,對教師實行滾動管理,對于教學效果好、責任心強的教師,在聘任期滿后繼續聘任;而對于教學效果不好、責任心差且指出問題后不思進取、不改善的教師則不再續聘。通過績效考核,體現學校對教師的導向,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對于獨立學院來說,也能發現和合理的使用人才,肯定成績,指出不足,保證獨立學院的教師的質量。

          提升專職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是增強獨立學院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獨立學院得以長遠發展的根本所在。獨立學院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專職教師的招聘、培養培訓、薪酬與發展、教學質量評估等方面,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有所創新,既要符合獨立學院特點,又要充分調動專職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14

          激勵是管理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每個人都需要激勵,需要自我激勵,也需要得到來自同事、群體、組織和領導方面的激勵;作為組織的領導者或管理者,為了實現組織的既定目標,就更需要激勵全體的組織成員。如何調動組織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不斷努力,是任何一個管理者都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因為不論管理者自己多么優秀,個人多么能干,如果他不能成功地促使全體組織成員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共同努力和合作,就難以提高組織的整體績效。一個組織的成功,不是個人的努力而得來的,是大家共同努力合作的結果,如果部分組織成員與組織脫離,對組織部負責、懶散,則會拖累組織的其他組織成員,領導者或管理者就應該正確處理好組織成員內部的問題,積極調動每一個組織成員的積極性,通過激勵把全體組織成員整合起來為組織做貢獻。這個時候,激勵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激勵在管理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激勵,顧名思義就是激發、鼓勵之意。而在心理學方面的意思就是持續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激勵就是調動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我們現在就從管理心理學方面來進一步認識激勵。人的動機是需要經過刺激激發的,通過激發,人產生一種內動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而起到激發作用的就是激勵。人們在面對工作時,每天都是在做同樣的事情,他們的頭腦都被固定住了,已經變得很厭煩,對工作失去了熱情及積極性。這樣,領導者或管理者就不能讓員工們繼續這樣下去,要通過一定的手段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種積極性是人們面對工作任務時一種持續主動、自覺的心理狀態,它通過積極、努力和創造性的工作行為表現出來。

          心理學家奧格登在1963年做了一項“警覺性實驗”用來說明激勵的作用。他通過調節光源的發光強度,記錄被試辨別光強度變化的感覺以測定其警覺性。在實驗中,人員被分成四組,A組不施加任何激勵;B組被告知:你們是經過挑選的,是具有很強的覺察能力的,現在要試驗出哪一位覺察能力最強;C組被告知:你們這個組要同另一組比賽,看哪一組成績好;D組每出現一次錯誤罰錢一角,每次無誤獎勵五分錢。實驗的結果顯示:經過激烈的行為和為經過激烈的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例如,未經過激勵的小組A組,其行為誤差次數是通過精神激勵小組B組的三倍;物質激勵小組D組比A組減少一半的誤差,這說明激勵方式不同又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這個實驗就可以充分地說明激勵的功能與作用,其功能與作用就可以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吸引和保持人才。

          人才是一個企業的支柱,如果企業的支柱都沒有了,那這個企業就要倒閉了, 要吸引和保持更多的人才就要通過激勵手段來吸引人才不外流。美國就特別重視運用激勵吸引人才。為了吸引世界各國的人才,美國不惜使用支付高酬金、創造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等激勵方法。

          二、提高員工工作績效。

          組織中員工的工作績效既與他們的能力有關,也與對他們的激勵水平有關,用公式表示就是績效=能力*激勵。激勵可以激發人的干勁并使之有工作的堅韌性,為實現目標而進行不懈的努力,還可以充分發揮人的因素,挖掘人的潛能,從而提高工作績效。

          三、激發人的工作熱情和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工作的動力,我們經常說,所事情要對它產生興趣才能做得好,如果你對它本來就覺得厭煩,那該工作就很難做好。興趣是影響動機形成的重要因素,通過激勵,人對工作產生穩定而濃厚的興趣,使人對工作產生高度的注意力、敏感性,形成對自身職業的偏愛。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從事現代化建設,進行著各項改革。改革的關鍵之一就是要有效地調動人的積極性。調動人的積極性的各項措施,按其是指來說就是要采取各種形式的激勵手段。一個有效的激勵手段必須是符合人的心理和行為活動的客觀規律的;反之,不符合人類心理活動客觀規律模式的激勵措施就不會達到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的。面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全部照搬西方的激勵理論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們的責任是要尋找和建立能理解和指導我國社會現實的理論模式,以指導各級管理人員,在面臨這一課題時,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理論來源于實踐,我們要在中國的土地上,按照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解決我國企業事業單位中的激勵問題。

          中國傳統的激勵模式是儒家的典范激勵模式,孔子認為一個真正的人是依循規范、按照自己的各種角色、舉止得當的人。大部分人可能學的不夠好,不能靈活應對各種人際關系,機械行事。相對于典范他們有所欠缺,但是仍不愧為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是在群體生活中從容自得,舉止得當,如果十分成功本身就成為典范,如果不那么成功,也要不斷的向典范學習,這種學習是自發的,自愿的。這種激勵模式適用于社會構成相對簡單的封閉的小群體,只有限于這一范圍,這種個人權威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證。那時的管理者為了能夠說服被管理者首先必須建立忠實的代理人形象,這種明君和賢臣的形象就是公仆的基礎,所以公仆形象幾乎是中國激勵觀念的宿命,而且在國有企業中激勵好幾代中國人。

          隨著中國社會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公仆的職能,公仆的觀念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使得以公仆方式出現的典范激勵不再令人信服,于是轉向以理性人為人性基礎的個人主義激勵方式。其實對于大多數中國組織而言不可能完全的采用個人主義的激勵措施以達到創新的目的。個人主義首先使得管理者個人變成了喻于利的小人,那么他對環境的判斷有多少是合乎組織利益的自然讓組織成員擔心。只有在群體主義的組織中存在公開論辯的公共領域,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才不會被神話。所以我們只有在群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相互協調中才能為組織的長期生存找到基礎。但是我國現在很多企業的激勵制度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激勵機制單一,對激勵機制缺乏有效的理解;薪酬結構不合理,缺乏一致性;考核機制、評定手段不夠完善。那么我國就要進行一定的改革,形成良好的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具體的做法如下:

          一、設計合理的薪酬制度。

          中小企業的薪酬是最為敏感和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強有力工具。它是員工的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員工與組織之間緊密聯系的紐帶之一。建立一套“對內具有公平性,對外具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是目前中小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當務之急。盡管有些企業的薪酬水平較高,但如果缺少合理的分配制度,將會適得其反。因此,公司在設計薪酬時要注意薪酬的外部均衡與內部均衡,保證薪酬對外有一定的競爭力,對內能夠解決員工的公平感,并且一定要與績效掛鉤,保證按時發放不隨意拖欠員工工資。

          二、獎勵制度的設計。

          激勵并不是完全的依靠金錢,然而激勵制度的建立與金錢卻是同樣的重要。所以,獎勵也不是單純的只有金錢的獎勵。其實,所有獎勵的基本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從而獲得更有競爭力的優勢。為了做到這點,獎勵手段必須以員工的需要和企業的經營目標為中心,獎勵的方式也應該適合企業員工的現狀。如:獎勵的價值和數量、獎勵的時間、獎勵的公平性和對獎勵的喜愛等,這些的公平性要由公平的考核制度來決定。

          三、將激勵機制制度化,防止人才的流失。

          大量的中小企業員工為企業走出困境立下赫赫頭功,但中小企業主卻推卻,甚至不愿兌付承諾,根本不按激勵機制操作,造成員工工作積極性降低并且人才大量流失。因此必須將企業科學化、合理化、系統化的激勵機制制度化,將其寫入公司章程及與員工簽訂的勞務合同中去,同時規定員工激勵的“度”,使其接受法律的監督,保障激勵機制的有效運行。

          總之,激勵是企業制勝的法寶。它的本質是適時、適地、適當的給被激勵者帶來內心的變化,對他們產生影響。所以在對企業員工進行激勵時,要做到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激勵一個員工必須考慮他的動機,只有發自他們內心的事情他們才真正愿意去做,主動地去做好,只有發自他們內心的事情,他們才能成為事情的主人而非奴隸。這樣才能達到有效激勵員工的動機,激發員工的潛能,使員工收到激勵實效的目的。

          記得老師說過管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以人為中心”。 以前一直沒有過對這門學科的了解,從選修這門課一直到上完,我有了不少收獲,雖然對這么學科的學習和了解還是非常的少,但我仍對這么學科有了很好的認識,并且有興趣和想法在將來繼續在這門學科上學習下去。

          人是社會性的,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人不能獨立的生存,他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團隊中,個人在團隊中的行為,同他在獨自一個人時的行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規律。現代社會是信息的社會,信息把許多獨立的個人,團體貫通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信息溝通是交流意見,傳遞感情,協調人際關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基層管理者,首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有效的溝通。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生活,人在社會實踐和團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人際關系,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使人們團結一致,協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課程建議:由于管理心理學與我們的專業息息相關,上課激情比較高,聽得也很認真,對老師的講解,感覺也很滿意,要說意見建議也是沒有的。不過既然要提,那就提一點吧,希望以后上課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一些,并不一定是講課的方式。

          管理心理學論文 篇15

          一、管理心理學與員工選拔的聯系

          管理心理學把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成功應用到管理活動中,分析和研究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規律,探索激勵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各種途徑和技巧,提高對人的行為的預測、引導和控制,以達到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提高工作績效的目的。管理心理學認為任何組織都是由眾多的個體組成,個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如何,直接影響到群體、組織乃至整個工作的活動效率。從管理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心理過程具有共同性,但由于個體的遺傳因素、成長的環境以及生活的經歷等因素,導致個體在形成需求、動機、興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差異,管理心理學將這類差異稱作個性傾向性。相同的心理過程反應在每一個具體的個體上,得出的反應也是不完全相同。在能力方面,對同一事物的認識過程中,個體在認知及活動效率方面存在著差異,有的感知敏銳、思維深刻,而另一些則相反;有的善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抽象思維;有的喜歡創新突破,有的喜歡循規蹈矩;有的對數字敏感,有的擅長歸納總結。在氣質方面,有的性情溫和,有的暴烈激動;有的情感外向反應迅速但不遲久,有的情感內斂反應緩慢但持續。個體經常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體現著個體性格上的差異,有的經常活潑愉快,有的經常多愁傷感;有的勇敢頑強,有的膽小懦弱;有的積極樂觀,有的消極悲觀;有的機智果斷,有的優柔寡斷……。個體在能力、氣質和性格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差異,心理學稱為個性心理特點。個性的傾向性和個性特點有機地、綜合的體現在一個人的身上,也就形成了一個人完整的個性心理,簡稱個性(朱吉玉,20xx年)。個性是個人能否施展才能、有效完成工作的基礎。一個人如果在個性方面存在缺陷,肯定會使其擁有的才能大打折扣。對組織而言,一個干勁十足,心理和個性都很健康的員工,遠比一個情緒不穩定、動力不足的員工更有價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于1973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素質冰山模型,所謂“冰山模型”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表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上部分”是指個人的“顯性素養”,包括基本知識和技能,即:個體所擁有的資質、知識、行為和技能,這些可以通過各歷證書、職業證書來證明,或者通過知識技能測驗來驗證,亦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而“冰山以下部分”是指個人的“隱性素養”,包括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即:個體求職動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等,這些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組織在員工選拔中按篩選申請材料(如簡歷、應聘申請表)、預備性面試、知識技能測驗、職業心理測試、結構化面試、評價中心測試、身體檢查、背景調查等步驟來完成員工選拔工作,不僅對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檢測,還要運用管理心理學的知識和理論,優化知識技能測驗+結構化面試的簡單選拔方式,從選拔方案的遴選開始到選拔過程中的系列測試工作,遵循心理規律的客觀要求,因勢利導,保證優勢動力的充分發揮,深入了解應聘人員的“隱性素養”,從而實現提高人崗匹配的準確度目標。

          二、管理心理學在員工選拔中的運用

          1.管理心理學在員工選拔策略選擇的運用員工選拔對員工來講是一種特別有效的激勵工具,員工選拔策略選擇得當將有效促進員工不斷學習、努力工作,保持較高的生產率;員工選拔策略不當常常會成為組織與員工之間產生矛盾矛盾的根源。組織在制定員工選拔方案時應高度重視員工的群體心理,慎重選擇員工選拔策略,一方面要滿足員工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保證被選拔員工保持持久、穩定的高效率,還要有效激發未被選拔的員工的工作、學習積極性。一般來講,員工選拔策略一般可分為內部選拔和外部選拔兩大類,內部選拔包括競爭上崗、民主推薦和交流調配;外部選拔包括對外招聘和招收應屆畢業生。內部選拔是一種承認和開發員工能力的重要方法,其本身還體現了組織對員工忠誠度、工作態度、工作表現和工作績效的認可,更多時候還會伴隨著職務等級或者薪酬待遇不同程度的提升。從管理心理學角度來講內部選拔對員工可以起到正強化的作用,既能起到加強被選拔員工的積極行為的作用,又能使得其他員工出現積極行為的可能性增加。對于組織穩定員工隊伍和吸引有價值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組織急需補充或即將需要補充一定數量的初級員工崗位時,或為獲取現有員工不具備、不掌握的特定技術、技能時,或為獲得具有不同背景、能夠提供新思想、新理念和創新的員工時,可采取外部選拔方式。如果內部選拔人選的條件大致相當,競爭比較激烈,但卻又都不太合適,在這種情況下,亦可外部選拔可以緩解這一矛盾,使未被提拔的員工獲得心理平衡。開展合適的外部選拔可以在無形當中給組織現有員工施加心理壓力,產生危機意識,激發斗志和潛能,從而產生“鯰魚效應”,提高組織整體業績。對于非空缺崗位的外部選拔需謹慎,避免給現有員工的心理造成不安全感,致使工作熱情下降,影響員工隊伍的穩定性。

          2.管理心理學在應聘材料審查上的運用篩選申請材料(如簡歷、應聘申請表)是員工選拔中的第一個環節,組織通過應聘人員填寫的各種申請表了解應聘人員的基本信息(如學歷、工作經驗等),從客觀的角度對應聘人員進行判斷,了解應聘人員的職業發展情況、近年來工作的穩定性,從管理心理學角度去初步評估應聘人員對應聘崗位的需求和動機,并據此預測其未來的工作績效和可能的任職期,淘汰不符合績效和穩定性預期要求的應聘人員,淘汰比例通常為6:1。關鍵崗位的選拔程序應包括背景調查環節,背景調查對提高應聘人員提供資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有著積極的意義。背景調查是指組織通過應聘人員原來的雇主、同事以及其他了解應聘人員的相關人員對應聘人員的情況進行了解和驗證。組織在公布的選拔公告中明確提出選拔包括背景調查環節,應聘人員預先了解提供不符合真實材料的行為可能引起的后果,將會增加應聘人員使用真實材料和信息的可能性,降低組織核實材料的成本費用開支以及人員選拔上崗后的使用風險。

          3.管理心理學在面試中的運用面試的關鍵是組織選派出的主考官的能力素質以及正確實施面試的方式。組織在選派主考官時要充分考慮選派人員的知識經驗、人格品質和情緒現狀,避免主考官用“有色眼鏡”來審視應聘人員,主考官不應用第一印象給應聘人員定位,不應以應聘人員的長相和地域產生歧視,不應憑個人經驗對應聘人員草率下結論,應盡量避免出現首因效應、暈輪效應、經驗效應、定勢效應,客觀看待應聘人員,既不能因為某個優點而給予高度評價,也不能因為某個缺點而全盤否定,而是應該全面評估應聘人員是否符合崗位的招聘要求。主考官在面試實施過程中,一方面要通過簡單的提問來緩解面試的緊張氣氛,消除應聘人員的心理壓力,使得應聘人員能夠輕松的進入角色,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水平和潛力;另一方面在提問的過程中多用誘導式提問讓應聘人員更多的發揮余地,從而使得組織更加深入地了解應聘人員的能力和潛力;還可以通過比較式提問或者舉例提問的方式要求應聘人員對進行比較分析或舉例說明,以增加應聘人員的心理壓力,更好地觀察應聘人員的心理活動,辨別應聘者所談問題的真假,了解應聘人員個人品格、工作動機、解決問題的能力。

          4.管理心理學在職業心理測試的運用職業心理測試主要包括職業興趣測試、職業能力測試、職業人格測試等等。職業興趣測試主要檢測個人在進行職業選擇時的價值取向,評價工作價值觀對人員選拔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有些職業或空缺崗位與應聘人員的工作價值觀并不符合,導致員工上崗后對職業或崗位可能并不滿意,這不僅僅降低其工作績效,甚至還會影響組織的效率。職業能力測試主要是通過測試個人的非生活經營積累而形成的能力來預測其在某一職業領域的發展潛能。能力不等同于知識、技能,能力更能表明個體在未來學習某一知識或技能可能達到的水平,也就是所謂的“潛力”,在心理學中也稱為“性向”,它是一種能力傾向(李蕾,20xx年)。職業能力測試包括一般能力(智力)測試和特殊能力(能力傾向)測試。職業人格測試即個性測試,它主要是對個體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的測試,旨在測量個體的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征,以便了解個體人格(個性)差異,在促進員工和諧發展的同時為組織合理配置人員提供參考。

          5.管理心理學在評價中心測試的運用評價中心是一種綜合性的人員測評方法,它主要通過公文筐測試、情景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或沙盤推演測評等情景模擬技術,加上一些傳統的測試方法,對人的知識、能力、個性、動機進行測量,通過書面溝通、一對一的單向或群體互動的環境,運用多種測評手段,對個體現有能力,更對其潛在能力提供的客觀、公正的評估。公文框測試的適用對象為中高層管理人員,它可以幫助組織選拔優秀的管理人才,考核現有管理人員或甄選出新的管理人員(安鴻章等,20xx年)。它主要是通過賦予個體一個角色,并框定一個條件受限、時間受限的高壓力高強度的虛構真實情景,觀察個體心理活動的變化,了解個體自信心、組織領導能力、計劃安排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分析決策能力、風險傾向能力、信息敏感度,從而達到預測個體在擬任崗位上獨立工作的勝任能力即發展的潛力與素質。在情景面試中,主要是一些情景性的問題,即:給定一個情景,讓個體扮演一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任務,并在過程中對應聘人員施加心理壓力甚至設計沖突,觀察個體在特定的情景中的各種心理活動以及反映出來的個體特點,它主要考查個體的思維靈活性與敏捷性、語言表達能力、溝通技能、處理沖突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等。

          無領導小組討論是評價中心技術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測評技術,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對個體進行集體面試。所謂“無領導”,是指不指定主持討論的組長,不安排座位、也不布置議題與議程,但介紹一種管理情景,其中隱含待決策的問題,引導群體(5-7人)在一定時間內自由討論,組織通過對個體在討論中的表現及所起的作用來觀測考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口頭溝通能力、宣傳鼓動與說服力、人際協調團結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質,以及自信程度、創新力、心理壓力、耐受力等個性特點,由此來綜合評價個體是否達到擬任崗位的要求。沙盤推演因強調個體參與企業運行管理中的某一具體角色,賦予群體(6人/組,2-3組)相同的場景,它要求個體在短時間內高度投入到模擬情景中,具有競爭力、趣味性、實用性和實戰性等特點,在群體互動中個體掩飾或者偽裝較為困難,從而能夠讓組織有效地觀察到個體的實際能力。通過沙盤推演,可以考察個體的決策能力、計劃能力、統籌能力、預測能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它適用于高級管理人員的選拔。

          綜上所述,每一個應聘人員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每一個崗位之間亦存在著不同的崗位勝任特征,采用管理心理學的理論和視野分析員工選拔中的各種現象,并提出科學的解決方案,既充分體現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又可以進一步了解和識別應聘人員的心理及其特征,為準確的評價和判斷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也能有意識地幫助組織選擇合適的員工選拔策略。有效地開展應聘材料的審查、面試和各類測試,對于構建和諧穩定的勞資關系,提高員工選拔工作水平和質量,打造團結高效的員工隊伍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心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認知管理心理學論文08-17

        管理心理學在企業中的應用論文03-17

        工藝質量管理心理學探討論文07-04

        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探討的論文09-21

        基于管理心理學視角的激勵問題研究論文09-14

        組織管理中管理心理學的有效運用論文09-14

        管理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社團的建設論文09-21

        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方法創新改革研究論文08-20

        管理心理學馬斯洛理論應用研究論文03-31

        管理心理學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論文08-1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