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言語行為理論視野中的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英語論文

        時間:2021-06-29 18:03:06 論文 我要投稿

        言語行為理論視野中的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英語論文

          論文關(guān)鍵詞:言語行為;功能意念;語用能力;口語教學

        言語行為理論視野中的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英語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依據(jù)奧斯汀和舍爾的言語行為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所規(guī)定的交際功能與大學英語語用能力以及口語教學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探討,提出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應該以語言信息和功能為出發(fā)點,為學生營造真實的交際語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隨著我國2001年加入WTO,世界經(jīng)濟的全球化,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和外貿(mào)合作日益頻繁。英語作為參與國際交際的工具,在中國社會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性。然而從目前情況看,由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受應試教學的影響,忽視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結(jié)果養(yǎng)成學生打勾畫線、猜答案的思維習慣,極不利于培養(yǎng)真實環(huán)境下的口頭交際能力。大學英語被社會上貶稱為“啞巴英語”、“聾子英語”。根據(jù)大學外語指導委員會的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用人單位對近幾年來畢業(yè)的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滿意,對口語能力及寫作能力則更為不滿。例如,他們認為口語能力強或非常強的僅為5%,差的或極差的為37%,能勝任或基本勝任參加國際會議討論的僅為7%;能勝任或基本勝任參加對外業(yè)務談判的僅為14%。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由于受應試、高校擴招、課時有限、師資不足、班級規(guī)模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一直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而有關(guān)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研究更是教學改革的弱項。筆者試圖從語用學的角度出發(fā),借鑒言語行為理論,就大學英語口語交際、功能意念與語用能力的關(guān)系進行一些探討,以期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交際情景和語境中的語言應用能力。

          一、《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功能意念與語用能力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以下簡稱《大綱》)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為此,該《大綱》中的功能意念表根據(jù)大學英語教學階段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列出了學生在該階段英語學習中應掌握的功能意念項目,如寒暄、態(tài)度等,共計10大項,118分項。與該《大綱》同時頒布的《大學英語口語考試大綱》也以“語言功能”為考試的主要內(nèi)容,要求考生掌握《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中已明確列出的語言功能和意念,參與不同形式的口頭交際。而自1999年5月起開始實施的全國大學英語口語考試的設計原則也闡明:口語考試應著眼在意義的表達,而不可能由語言形式來影響,例如不可能在口語考試中規(guī)定使用虛擬語氣、不定式等等。交際情景決定所要表達的意思,確定表達意思所需要的語言形式。對各種語言行為的概括是語言功能,例如請求、道歉、抱怨、提議、問候等等。語言功能不能單靠語法結(jié)構(gòu)來確定,因此,話題的選擇應能充分覆蓋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各種交際功能。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中的功能意念表以及《口試大綱》中提出的“語言功能”都與Austin和Searle提出的言語行為理論關(guān)系甚為密切。這一理論把語言知識與語言應用的本質(zhì)結(jié)合起來,強調(diào)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和交際功能(communicativefunction)。所謂“功能”,就是使用語言做特定的事情。所謂“意念”,就是使用語言表達客觀事物,也即用言語傳輸信息。言語既可以用來說明意見事情,也體現(xiàn)一定的交際意圖和社會功能。語言的功能可以通過語調(diào)、詞匯、句子結(jié)構(gòu)等各種語言形式來表達。第二語言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為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得交際能力。這種能力的習得需要兩種規(guī)則的轉(zhuǎn)化,一個是語言規(guī)則的轉(zhuǎn)化,一個是文化規(guī)則的轉(zhuǎn)化。前者的轉(zhuǎn)化相對容易些,而后者則要復雜得多。提出的交際理論認為,交際能力由四個部分組成:形式上的可能性、實施手段上的可行性、語境中的.適宜性和現(xiàn)實中的實施情況。其所論交際能力的第一部分相當于Chomsky的“語言能力”,后三部分則通常被稱為.‘語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

          對語用能力的含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解釋。Leech認為,語用能力分為“語用語言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前者以語法能力為基礎,涉及語言的使用規(guī)則,不僅包括正確使用語法規(guī)則譴詞造句的能力,而且還包括在一定的語境中正確使用語言形式以實施某一交際功能的能力。而社交語用能力則是遵循語言使用的社會規(guī)則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是更高層次上的語用能力。何自然先生(1997)則把“語用能力”解釋為“運用語言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Bachman認為語用能力由“施為能力”(illocutionarycompetence)和“社交語言能力”(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組成。施為能力指的是了解交際行為并懂得如何實施交際行為的能力;社交語言能力則是根據(jù)語境得體使用語言的能力。因此,要真正理解并掌握一門語言,僅僅懂得構(gòu)成這門語言的語音、語法和詞匯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了解語言交際的一般模式和原則以及話語意義的多層次性。

          由此可見,如何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完成《大綱》所規(guī)定功能意念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使學生在真實的語言交際過程中不但能正確地掌握語言,而且能得體、適切地使用語言,減少或避免語用失誤,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言語行為理論

          言語行為理論是在20世紀中葉,由英國哲學家奧斯汀(J.L.Austin)針對當時盛行的邏輯實證注意語言理論所提出的。他認為,語言不僅是對客觀世界進行描述的工具,而且本身就是一種行為,即言語行為(speechacts)。此后,美國哲學家舍爾(L.R.Searle)系統(tǒng)地發(fā)展了奧斯汀的言語行為學說,為言語行為提供了語言哲學的基礎,闡明了言語行為的分類原則和標準,并探討了言外示力邏輯以及間接言語行為等更為復雜的言語行為問題。

          奧斯汀認為,英語句子大致分為兩種:敘述句(述謂句)(constatives)和行為句(施事句或?qū)嵺`句)(performatives)。前者指一種陳述,可能是報導一個信息,敘述一個事件,記錄一種狀態(tài)等,這些句子有真?zhèn)沃帧H?NanjingisinJiangsuprovince.(南京位于江蘇省。)而與之對立的行為句則不具備這些特點。它是指在說話行為的實踐中,在實施一個動詞的同時,恰好實現(xiàn)了該動詞所表達的動作,如:Ipromisetogotomorrow.(我保證明天走。)Iwamyounottobesorodenexttime.(我警告你下次不得這么粗魯。)在上述兩句中,說話者在說話的同時,就分別實施了“保證”、“警告”的行為。奧斯汀把行為句分為顯性行為句(explicitperformatives)和隱性行為句(implicitperformatives)。顯性行為句中往往包含一個行為動詞,而且主語常常是第一人稱單數(shù),動詞時態(tài)為一般現(xiàn)在時。而隱性行為句中沒有一個表示要實施的言語行為的動詞。其對比如下:

          顯:Itellyouthattheboyisintheclassroom.

          隱:The斷isintheclassroom.

          顯:Iaskwhetherallthestudents,presenthere.

          隱:Areallthestudentspresenthere?

          顯:Iorderyoutotaroo}theTV.

          隱:TumoiI’theTV!

          由此可見,講一句話就是執(zhí)行某種言語行為,如陳述,詢問,命令等。語言交際的基本單位就是言語行為。言語行為又可分為三個層次,即,表述性言語行為(locutionaryact),施為性言語行為(illocutionaryact)和成事性言語行為(perlocutionaryact)

          表述性言語行為(信息行為)是言語的字面含義,施為性言語行為(言外之意)是說話人的交際傾向(communicativeintention),而成事性言語行為(語后行為)則是對前兩種行為的接受或否決。言語行為的側(cè)重點是施為性言語行為(語力)。懂得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同一個語言功能。如:TurndowntheTV!It’stoonoisy!都是請求將電視機音量調(diào)低的含義。如果聽話人只把“太吵了!”當作一種描述,那么交際就失敗了。

          而舍爾提出的間接言語行為(indirectspeechacts)這一特殊的言外示力類型,進一步闡明了語句意義與言外之意之間的關(guān)系。語句意義最簡單的情況是:言者語句的言外之意與該語句字面意義完全吻合,但也有較復雜的情況:言者的言外之意與語句的字面意義不相吻合。如:Couldyoupassmethedictionary’?(你能把字典遞給我嗎約這個句子看起來是詢問聽者是否具有遞字典的能力,但其實是用來表達一種請求。因此,說話人和聽者常常需共有背景信息(backgroundinformation),或彼此有推斷能力(powerofinference),聽者才能明白說話人的間接言語行為。

          言語行為理論注重“根據(jù)說話者和聽話者在交際行為中的關(guān)系來分析話語的作用”。言語行為以交際雙方互動為基礎,在語言因素和超語言因素的共同參與下,伴隨著積極的角色轉(zhuǎn)換,完成信息建構(gòu)和信息傳遞的全過程。目前,言語行為理論研究是語言學的熱點課題,關(guān)注的焦點是:言語行為的結(jié)構(gòu),即言語行為的組成,包括交流者、交流者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以及交流者不同的社會地位對于構(gòu)成語句的影響;言語行為的條件,即語句的背景信息,包括交流雙方共同擁有的知識總和、心理特征以及由言語行為條件引發(fā)的前提或預設;言語行為的過程,即言語行為的發(fā)展機制;言語行為的目的,即言語行為的實際效果以及言語行為的類型等等。 雖然奧斯汀和舍爾等人的研究是純理論的研究,即對人類語言中所有可能的言語行為進行分類、分析,但是,他們的研究為具體語言的言語行為的分析,特別是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有益的啟示。以言語行為理論為依據(jù)的功能意念大綱“打破了把語言只看成是語言形式,語言教學只是教授一系列語法規(guī)則這一傳統(tǒng)觀念,主張使學習者從一開始就能在真實的交際中使用語言,它所強調(diào)的是語境中的語言意義和社會交際中的適宜性”。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理解話語的字面含義,還必須使學生理解說話者的言外之意,從而充分掌握《大綱》中功能意念的學習。

          三、創(chuàng)造真實交際語境,提高學生語用能力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語言交際可以粗略地定義為通過語言交換信息,語言交際一定發(fā)生在人和人之間,因此涉及參與交際者、交際目的、情景、場合、相互關(guān)系等等,語言交際的這種交互性在口語交際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真實交際過程中的對話與我們在課本上常見的會話不同,前者雖不象后者那么有條理,那么連貫,但不同的言語行為卻表達得很清楚,因此聽起來更自然。而一般書本上的會話內(nèi)容,有所問必有所答,人工痕跡過重,雖強調(diào)語言的功能,卻忽視了同樣的言外之意,可以用不同的語句來表達。例如:征詢意見雖常用Shallwe..’?Willyou..’?Doyoumind...’?Let’s.…等句型,但這些并不是固定的模式。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必須充分認識到口語交際的這些本質(zhì)特征,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的交際語境(context),提供真實的交際情景(situation)。

          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意識主要指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語言意識和社交語用意識,以避免這兩方面的語用失誤。英語語用語言方面的失誤有以下幾種情況:所說的英語不符合英語本族語者的語言習慣,誤用了英語的其他表達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語的正確表達方式,按母語的語言習慣套入英語中去;錯誤地將母語和英語的詞義等同;只了解字面意義,不清楚說話人的真正用意;濫用完整句,忽視完整句在特定的場合下可能帶來的特殊含義;混淆同義結(jié)構(gòu)的不同使用場合等等。社交語用方面的失誤主要發(fā)生在跨文化交際中,指的是因不了解或忽視交際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差異而出現(xiàn)的語言表達失誤。

          而大學英語教學往往“……引導學生把外語當作一種語言知識體系來研究。但語法知識的掌握,并不能自動轉(zhuǎn)化為語言交際能力”。傳統(tǒng)的三段式教學法演示—操練—運用,忽視了“說”(口語能力)這一語言產(chǎn)出是重要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語言學習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雖然在學習某個新知識點時很有效,但缺乏真實的交際需要,學生為練習而練習,語言運用能力得不到足夠的訓練,時間一長,學生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筆者試圖以信息為出發(fā)點,而不是以語言形式為出發(fā)點設計口語課堂教學。對語言形式的控制主要通過功能意念來體現(xiàn)。由于教學大綱中列舉的交際功能是通過需要分析(needsanalysis)確定的,在設計交際情景時應盡量體現(xiàn)這些功能意念。以交際功能“道歉”為例,常用來表達道歉的方式有:Iamsorry.Iamawfullysorry.Iamterriblysorry.Imustapologize.Ibegyourpardon.Excuseme,.…等。但實際交際過程中,有關(guān)“道歉”的表達方式遠不止這些。為了營造真實的交際語境,首先應該讓學生接觸大量真實的有關(guān)道歉的視聽材料,熟悉真實的交際情景,了解多種言外之意的表達方式,理解不同語句中的言外之意。體會真實交際過程中,會話往往很破碎,甚至不成語句,而且越是關(guān)系密切的人之間的對話越隨便,但交際照常進行。這是因為言者和聽者雙方共有背景信息,有推斷力,能夠理解不同于字面意義的語句的真實含義。一般來說對對方了解越深,會話中的縮略形式、理語、玩笑、巧妙的暗示等等就越多。例如:It’srainingnow.在不同的語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交際行為:(1)陳述一個事實(下雨了);(2)表達一個請求(能否關(guān)窗);(3)提出一個建議(在屋里呆著);(4)發(fā)出一個警告(外面冷,小L,"著涼);(5)表示一種埋怨(早知帶把雨傘);(6)表達一種喜悅(久旱無雨,終于下雨了)(7)表示一種沮喪(郊游計劃泡湯了);等等。在此基礎上,給學生設計一些他們熟悉的場景,要求他們用已學過的語言知識,運用不同的句子對“建議”這一交際功能進行交流。如:(1)Isuggestthatwestartatten.(2)Supposeyoutryagain.(3)Youmightlikethetaste.(4)Whynottrythisone?(5)Wemayaswellwalkhome.(6)Let’shavearest.(7)Howaboutacupoftea?(8)Iwonderifyouwouldmindmysmokinghere.…以上練習旨在使學生明白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之間并沒有一一對應的關(guān)系,使其克服在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之間劃等號的傾向,減少在語用語言方面的失誤。由于交流內(nèi)容所涉及的話題(topics)是學生熟悉又有話可說的,在說話的時候有一定的角色和對象,而且他們也掌握了表達同一語言功能的多種方法。能夠?qū)⑸缃徽Z用能力和語言能力結(jié)合起來,在語言形式、語用功能、社交環(huán)境和文化意義之間找到聯(lián)系,獲得發(fā)展自身語用能力所需的相關(guān)信息,提高語用意識。因此,這樣的交際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學生在交際過程中不會因為不知所措,詞不達意,而使交際失敗。

          言語行為理論揭示了語言在運用中的交際功能和言語力量,較好地彌補了描寫語言學重視語言結(jié)構(gòu)、忽視語言交際功能的不足,根據(jù)言語行為理論,在口語教學過程中,以語言信息和功能出發(f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的交際語境中自如使用語言的能力。

        【言語行為理論視野中的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英語論文】相關(guān)文章:

        從跨文化語用失誤談大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論文12-04

        論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與語用移情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12-04

        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的探索12-06

        論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論文12-04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中對語用能力的界定與描述論文07-17

        從語用能力的角度談應用型日語人才培養(yǎng)論文12-01

        音樂教學中的能力培養(yǎng)教學反思06-30

        在閱讀欣賞中培養(yǎng)綜合能力論文07-12

        在綜合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12-0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