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失敗的原因論文
審計工作是財政工作中的重點,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審計失敗的原因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審計失敗的原因論文一
審計質量由審計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共同決定。如果一味單方面從審計服務提供方的角度來提高審計質量,而不注意 同時引導和創(chuàng)造審計需求,必然是事倍功半,招致審計提供方的不合作,最終使審計質量的提高成為空談。本文從審 計需求方的角度,分析了我國證券市場審計失敗這個頑癥久治不愈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國審計市場缺乏有 效的審計需求,并對審計需求主體缺乏真正有效的審計需求原因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為治理審計失敗、提高審計質 量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和方向。
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相繼爆發(fā)了一系列上市公司的會計造假案件,為其提供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也因審計失敗而受到了嚴厲的懲罰,這再一次把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推到了風口浪尖,嚴重的審計失敗問題已經引起了立法機構、監(jiān)管部門以及會計界人士的強烈關注。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政府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監(jiān)管措施,試圖解決審計失敗問題,但是實踐的結果并不理想,這引起了筆者的反思。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過多地專注于從對審計服務的供給方——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監(jiān)管的角度去研究問題,而忽視了對審計服務需求方的關注,不注意引導和創(chuàng)造審計需求。
一、審計需求:一個分析視角
信息的充分和恰當?shù)呐妒菍崿F(xiàn)資本市場公平交易的前提,而信息中首要的必然是會計信息。信息接受者在使用這種信息前,必須評價其質量,獨立審計就是幫助信息使用者評價被傳遞的 經濟 信息質量,從而提高信息價值的一種服務手段。如果把審計服務看作一種商品,注冊會計師和審計服務的相關利益集團便構成該商品的供需雙方,會計信息使用者為辨別信息質量特征需要審計鑒定服務。只有存在這種審計需求,才可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審計。可以這樣講:審計是基于審計相關主體的需求才產生的,審計需求是審計產生的前提,沒有審計需求就不會產生真正的審計,而且產生這種需求的主體必須是真實存在的,人格化的,不能是模糊的。因此,在探討審計質量問題時就必須考慮審計需求方面的因素,如果一味單方面從審計服務提供方的角度來提高審計質量,而不注意同時引導和創(chuàng)造審計需求,必然是事倍功半,招致審計提供方的不合作,最終使審計質量的提高成為空談。以下就我國審計市場上的審計需求現(xiàn)狀及其成因進行分析。
二、相關文獻回顧
由于學者們大多從審計供給的角度研究審計質量問題,因此,有關審計需求方面的文獻比較少。劉峰等(2002)通過對原中天勤 63家客戶的流向分析,發(fā)現(xiàn)沒有證據支持我國審計市場已形成良性的、追求高質量審計的結論。孫錚、曹宇(2004)通過實證的方式檢驗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上市公司管理人員選擇注冊會計師策略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國有股、法人股及境內個人股股東促進上市公司選擇高質量審計的動力較小,審計市場對高質量的審計需求不足。朱紅軍,夏立軍,陳信元(2004)通過檢驗事務所特征與其IPO審計市場份額之間的關系,對我國IPO審計市場的需求特征進行了實證考察。研究發(fā)現(xiàn),IPO審計市場上存在著對管制便利、事務所規(guī)模和事務所地緣關系的需求,但依然缺乏對高質量審計的需求。以上學者采取的研究方法的一個共同之處是選擇與問題有關的一個方面,通過對相關數(shù)據進行實證分析,利用經驗數(shù)據支持他們的結論,而對形成審計需求不足的成因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李樹華(2000)通過對為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份額進行回歸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提供高質量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份額呈逐年減少的趨勢,審計市場份額集中度過低,從而得出我國證券市場缺乏高質量審計的需求,而且他對缺乏高質量審計需求的原因也進行了分析,認為是我國證券發(fā)行機制和上市公司治理機制不完善造成的。
三、我國審計市場上的審計需求
在我國,從注冊會計師行業(yè)恢復乃至多年 發(fā)展 的過程看,推動其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不是市場中各種相關信息的使用者,而是政府;不是出于因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所產生的委托代理關系,而是出于政府部門監(jiān)督管理的需要。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從事審計、資本驗證等法定業(yè)務以及管理咨詢等非法定業(yè)務,但當前仍以法定業(yè)務為主,其服務也主要是滿足于相關主管部門的需要。絕大多數(shù) 企業(yè) 聘請注冊會計師不是出于自身改善經營管理的需要,而是應付政府部門的要求,將注冊會計師服務視為“過關”的一道程序性工作。簡言之,即我國審計市場上缺乏自發(fā)性需求。那么,產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就這一問題我們現(xiàn)在作進一步地探討,我們主要從政府、投資者、經營管理層和債權人等審計需求主體的需求狀況進行分析。
(一)政府的審計需求 2.政府有關部門作為會計信息市場的監(jiān)管者,他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是相互矛盾的。作為 中國 資本市場的“監(jiān)護人”,中國證監(jiān)會希望資本市場不出現(xiàn)任何危機和事故,特別是不希望出現(xiàn)源于自身工作失誤所導致的事故,從這一角度看,中國證監(jiān)會不希望上市公司發(fā)布虛假會計信息,他們需要高質量的獨立審計幫助鑒別虛假會計信息,以整頓資本市場秩序。但另一方面,中國證監(jiān)會又是政府職能部門,它理應貫徹中央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比如,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為貫徹執(zhí)行“為利用股票市場促進國有企業(yè)的改革,促進地方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的經濟政策,證監(jiān)會就不得不對資本市場上流行的“包裝上市”、“捆綁上市”等明顯的會計信息操縱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樣,由于證監(jiān)會的多重角色決定了他們不大可能大膽去履行自己的監(jiān)管職責,他們的審計需求也就不是真正的高質量的有效需求。
(二)投資者的審計需求
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分為兩種:大股東和中小投資者。從理論上講,大股東作為戰(zhàn)略投資者,最迫切需要經過審計的會計信息,以便自己作出決策。但由于我國政府建立證券市場的初衷是為國有企業(yè)募集資金,為國有企業(yè)“脫貧解困”服務的,不鼓勵甚至限制有勢力、有發(fā)展前景的民營企業(yè)入市,這就導致上市公司絕大部分是由國有企業(yè)改制而來,而且國有股絕對控股,一股獨大,因此,我們這里討論的大股東就是上面提及的政府所有者。根據上面已做的分析,作為所有者的政府——大股東,由于多種原因,并沒有產生真正的、有效的審計需求。
(三)經營管理者的審計需求
在一個有效的經理人市場上,經理人的報酬與經營業(yè)績直接掛鉤,他會主動要求通過審計人員對他的業(yè)績真實性進行鑒定評價,以向股東說明其努力程度及有效性,從而獲取報酬或職業(yè)聲望等。但我國上市公司(由國有企業(yè)改制而來)的經營管理者一般通過行政任命產生,加上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缺乏客觀評價經理人的市場機制,還遠未形成一個有效的充分競爭的經理人市場,潛在的競爭者對現(xiàn)任經理人的威脅很小,因此他們缺乏高質量的審計需求。再者,地方政府作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出于地方政績的考慮,政府部門及其官員會干預企業(yè)的經營行為,比如,為了爭取“股票發(fā)行資格”、維持“配股資格”、避免被“摘牌”或被“特別處理”,與企業(yè)管理當局合謀共同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甚至暗示或強制企業(yè)管理當局提供預定的數(shù)據。這樣,企業(yè)經營的好壞不是管理當局單獨能決定的,經營業(yè)績與管理者的報酬、升遷也沒有明顯的聯(lián)系;更加嚴重的`是,在我國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權結構下,股權相當集中且非流通股占絕對優(yōu)勢,社會公眾股股東的“用手投票權”和“用腳投票權”無濟于事,社會公眾股股東的利益幾乎沒有真正的制度保障,他們不可能成為長期投資者,而只可能是牟取短期收益的投機者,因此,上市公司管理當局也就很難自愿向社會公眾股東提供高質量財務信息,也沒有聘請高質量審計服務的動機。
(四)債權人的審計需求
債權人出于債權能否按期收回的考慮,必須對企業(yè)的財務狀況、信用狀況進行評估,以評定企業(yè)的償債能力,這就需借助企業(yè)的會計信息來判斷。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又要靠審計鑒定,因此,從理論上講,債權人需要高質量的審計服務。但實際情況是我國的 金融 體系是依托 中國 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yè)銀行等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建立起來的,國有企業(yè)的債務性融資主要來自四大國有銀行,四大商業(yè)銀行是國有企業(yè)的最大債權人,所以,國有四大銀行理應成為企業(yè)會計報表的重要使用者。但由于國有銀行同樣存在國有企業(yè)的通病,銀行對企業(yè)會計報表的鑒證質量也缺乏足夠的關注,表現(xiàn)在:四大銀行商業(yè)化之前,由于承接了過多的政策性業(yè)務,對債務人的會計報表的數(shù)據以及可靠性的關注程度較小。商業(yè)化之后的四大銀行也許會重視會計報表的信息及其可靠程度,因而會關心會計報表的鑒證質量,但是由于存在著金融工具單一、風險意識淡薄、缺乏合理的信用風險控制機制、政府行為嚴重等問題,故其不可能真正依據會計信息來作出決策,對會計報表及其鑒證質量的關注程度也不會有根本的提高。
四、結語
審計報告雖說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但也和其他商品一樣,其質量由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共同決定。如果一味從審計服務提供方的角度來提高審計質量,而不注意同時引導和創(chuàng)造審計需求,必然是事倍功半,招致審計提供方的不合作,最終使審計質量的提高成為空談。本文從審計需求方的角度,分析了我國證券市場審計失敗這個頑癥久治不愈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國缺乏有效的審計需求,并對我國的審計需求主體缺乏真正有效的審計需求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為治理審計失敗、提高審計質量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和方向。
參考文獻:
[1]孫錚,曹宇. 股權結構與審計需求[J].審計研究,2004,(3).
[2]朱紅軍,夏立軍,陳信元.轉型 經濟 中的審計市場需求特征研究[J].審計研究,2004,(5).
[3]李樹華.審計獨立性的提高與審計市場的背離[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0.
[4]蔣堯明,羅新華.有效需求主體的缺失與會計信息失真[J].會計研究,2003,(8).
[5]宋一欣.借鑒美證券法規(guī)定向中國的“安然”開刀[N].環(huán)球時報,2003-01-15.
審計失敗的原因論文二
一、審計失敗的原因探析
所謂審計失敗,是指注冊 會計 師發(fā)表與所審計的會計報表實際情況不相符的審計意見。導致審計失敗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會計報表的不真實表達
(二)企業(yè)發(fā)生經營失敗
經營失敗是指企業(yè)由于 經濟 蕭條、決策失誤或同業(yè)競爭等,無力歸還借款,或無法達到投資人期望的收益。企業(yè)當局是經營失敗的責任人。在市場經濟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外部環(huán)境中,企業(yè)出現(xiàn)經營失敗時,判斷注冊會計師是否應該承擔 法律 責任的唯一標準,是看注冊會計師的執(zhí)業(yè)行為是否遵守了《獨立審計準則》等職業(yè)規(guī)范。注冊會計師只對因審計失敗給委托單位和有關利益方帶來的損失承擔法律責任,不對企業(yè)的經營失敗負責。
(三)審計報告的不真實表達
無論過失還是欺詐,都是由于注冊會計師沒有嚴格遵守《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而形成錯誤的審計意見,給報表使用者造成損失,這才是審計失敗,注冊會計師應承擔法律責任。另外,注冊會計師未能履行業(yè)務約定書的要求,如未能在約定的日期內提交審計報告,也要承擔違約責任。
二、審計失敗的影響
審計的經濟后果主要通過審計報告等載體體現(xiàn)出來,也就是說,審計報告的使用者會利用審計意見的不同表述考慮其決策行動,包括投資信貸等經濟決策和審計師的選擇等。審計失敗的發(fā)生,首先影響的是審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行為,并在總體上制約市場運行效率和 社會 資源的配置效果。當然,審計失敗也會殃及會計行業(yè)的生存和健康 發(fā)展 。
(一)對事務所本身的影響
1.聲譽。審計也是一種產品,也存在著市場競爭,其存在的關鍵是審計產品的質量,而聲譽則是審計產品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如果一旦審計失敗發(fā)生,有可能嚴重影響事務所的聲譽。這種受損的聲譽不僅對事務所的現(xiàn)實市場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而且會使其散失潛在市場。
2.業(yè)務。有遠大目標的會計師事務所都希望能獲得有較高利潤率的持續(xù)發(fā)展機會,這就需要將有限的資源在新老客戶之間進行分配,取得平衡,在維護與老客戶關系、努力滿足其需求的基礎上,也會注意將服務重點放在可識別的潛在客戶身上,努力使一般性的客戶發(fā)展為固定的客戶進而成為有力的支持者,最終成為公司和服務產品的擁護者,成為公司的業(yè)績支撐點。但是,審計失敗的產生將使客戶利益受損,其忠誠度呈“下階”趨勢,其良好的關系無法長久地維持。
3.存在性。審計失敗的產生,可能導致法律訴訟,對事務所的存在產生直接的威脅。
(二)對社會的影響
1.決策失誤。傳統(tǒng)經濟學曾假定所有市場的參與者都擁有完全的信息,然而事實上,由于審計失敗使審計信息質量不理想,市場參與者一般都處于不完全信息和不對稱信息的狀態(tài)之中,信息供給和擁有越不完全,不確定性的程度和風險就越大,決策失誤也就越多。
2.控制失靈。用委托代理 理論 來 分析 ,委托代理關系確立后,委托人為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通過建立審計機制來控制代理人的行為,以防代理人采取“偷懶”等方式損害代理人的利益。由于審計失敗,使委托人不能借助于信息全面地觀察 企業(yè) 的狀況,并使代理人有條件和可能利用私有信息采取某些損害委托人的行動;由于審計失敗,使委托人無法借助于財務指標來衡量和評價代理人工作的主觀努力程度,代理人有可能“偷懶”或“規(guī)避責任”;由于審計失敗,處于企業(yè)外部的委托人,常常不能有效地鑒定信息的供給質量,使代理人可能會利用虛假的信息“欺騙”委托人,損害委托人的利益;等等。這種控制失靈的現(xiàn)象同樣存在于企業(yè)內部各層級之間的關系中。編輯。
3.評價失公。公平、公正、公允是業(yè)績評價的基本要求,而業(yè)績評價的公正性又取決于所依據的信息數(shù)量和質量。由于審計失敗,各種業(yè)績指標就會失去與經營者履行經管責任之間的相關性,從而使評價失公。
4.市場失效。導致市場效率差別的原因之一,是證券市場價格反映信息的充分程度,而這又與企業(y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供給數(shù)量和質量有關?梢哉f,在不考慮宏觀環(huán)境信息的情況下,企業(yè)內部信息(審計后)披露越充分,信息公開的程度越大,少數(shù)人獲取“內幕信息”或私有信息進行交易的機會就越小,證券市場效率也就越高,反之,則越低。
總之,由于審計失敗,在很大程度上導致 社會 經濟 利益分配失公和失效,導致社會經濟秩序的紊亂和無序,最終損害了市場經濟的有序性。
三、規(guī)避或減少審計失敗的措施
(一)審計師的聘用要與個人財富及聲譽掛鉤
根據風險不對稱原理,一個有效的市場必須實行某種“歧視政策”,將審計師的聘用與個人財富及聲譽掛鉤,這對一些人來說,回報率和風險會偏離正常的線性正比關系。例如,一筆業(yè)務做成功的概率是P,報酬是A,懲罰是B。一個缺乏資金和良好聲譽的審計師的期望收益=AP+(1-P)×0=AP;但一個具有雄厚資金且擁有良好聲譽的審計師的期望收益=AP-(1-P)×B。前者顯然大于后者,因為前者根本不用擔心罰款,他付不起,同時也不會因為聲譽下降而受損。而沒有了這些后顧之憂,他承擔風險作出敗德行為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所以,這種歧視性的政策看起來雖然不合理,但對審計師市場的長期健康 發(fā)展 卻是有利的。
另外,在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假定審計師的審計失敗會通過其聲譽的降低而導致其部分損失,那么,在實際中這種聲譽機制也應該落到實處。必須使審計師認識到,一次審計失敗就將導致其聲譽劇減。對此,行業(yè)管理部門每年公布審計失敗案例,將有關審計師予以曝光就是一個良好的辦法。因此,在減少或規(guī)避審計失敗的 問題 上,加強行業(yè)監(jiān)管是極為重要的。
(二)市場競爭機制的約束
通過激勵機制的設計來解決審計失敗問題有一定效力,但這種激勵機制的運作還需要委托人對代理人的管理有監(jiān)督的興趣,并且各個分散的股東能夠無成本地聯(lián)合起來形成股東集團的共同意志。在現(xiàn)實中,能夠代表股東利益的經濟主體一般設定為董事會。由于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公司控制權往往是由管理者所操縱,并形成對董事會控制的局面,而股東往往成為公司的“過路客”,進一步使股東對某一特定公司的管理進行監(jiān)督缺乏興趣。在股權極端分散的情況下,股東要想通過董事會利用激勵機制來直接約束審計師的行為,就顯得十分軟弱。此外,激勵機制還要求審計師的鑒證服務投入是可觀察的,委托人可根據審計師的反映函數(shù)來確定報酬比率。但是實際的審計活動中,審計師的投入是難以準確觀察到的,因為私有信息、不可觀察投入以及信息非對稱性是客觀存在的,從而限制了激勵機制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競爭的間接約束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加強事務所內部的質量控制
首先要簽定審計委托書,取得管理當局聲明書,對注冊 會計 師和客戶的責任、業(yè)務的性質、范圍等予以明確。其次,要正確地運用分析性復核程序。在計劃階段,注冊會計師需對企業(yè)所提供的會計報表及其他有關的資料進行分析性復核,以了解企業(yè)的業(yè)務經營情況, 研究 具有潛在風險的審計領域,規(guī)劃審計工作所需時間、人員,確定經濟業(yè)務和各會計科目實施符合性測試的范圍等;在具體實施階段,注冊會計師亦需通過實施分析性復核收集一定的審計證據,以發(fā)現(xiàn)尚需進一步檢查的事項;在審計完成階段,注冊會計師應對會計信息全面地實施分析性復核程序,以評價局部的審計結論和擬形成的審計意見的正確性。第三,要恰當?shù)赜涗泴徲嫻ぷ,編制良好的工作底稿;收集充分的證據,恰當?shù)卦u價證據;分配審計資源于高風險的審計領域,確保識別所有的重大錯報和漏報:對審計工作底稿實行三級復核制度,對重大問題實行報告制度。
(四)選擇和保持客戶時需慎重
注冊會計師在接受委托之前,應采取與前任注冊會計師聯(lián)系等程序,評價客戶管理高層的品格。一旦發(fā)現(xiàn)其缺乏正直的品格,應當盡量拒絕接受。對于陷入財務困境的客戶要尤為注意, 歷史 上就曾出現(xiàn)有財務危機的公司比沒有財務危機的公司較容易虛報收入和隱瞞需在財務報告中披露的事實的事例。一旦判斷客戶陷入財務困境,最好考慮拒絕接受這類客戶;若無法拒絕,則應提高審計費用,執(zhí)行較為詳細的審計,以降低審計失敗的風險。
(五)投保充分的責任險
在西方國家,投保充分的責任險是會計師事務所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保護措施。我國《注冊會計師法》也規(guī)定了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按規(guī)定建立職業(yè)風險基金,辦理職業(yè)保險,但我國的保險公司現(xiàn)在尚未在全國提供責任險的業(yè)務。
【審計失敗的原因論文】相關文章:
審計失敗的論文07-07
論文:項羽失敗的原因06-13
動物免疫失敗的原因及對策的論文06-10
ABC公司審計失敗案例分析論文03-02
農村規(guī)模養(yǎng)羊失敗的原因及對策論文06-12
減肥計劃失敗的原因09-01
張居正改革失敗的原因10-08
考試失敗的原因作文07-26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