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范文匯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回憶水變冰的變化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幼兒講述自己是怎樣把水變成冰的。教師小結:水在0℃以下會結冰。
2. 幼兒操作實驗,觀察水遇熱的變化。
① 激發(fā)幼兒討論水遇熱會發(fā)生什么變化。介紹操作材料及用法,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水在加熱后發(fā)生的變化。
、 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水燒熱后有什么變化?水氣是從哪里來的?(水變成水蒸氣。)水變成水蒸氣后到哪里去了?(飄散到空氣中去了。)
3. 引導幼兒討論并實驗怎樣把水蒸氣變成水。
、 提問:我們能不能讓水蒸氣變成水?(讓幼兒把冷的物體放在水蒸氣上,觀察蒸汽凝結成的小水珠;幼兒把手放在水蒸氣上感受手的潮濕。)
④ 小結:水冷了就會變成冰,熱了就會變成水蒸氣,冷了又會變成水。
4. 啟發(fā)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觀察水的變化。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家用較扁的盆里放滿水,置于干燥的地方,幾天后觀察水的變化。(水變少了,水在常溫下會蒸發(fā)成氣體。)
活動目標
1. 了解水的變化,知道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結冰;能用語言表達自己觀察到的水的三態(tài)變化。
2. 激發(fā)幼兒對水的變化的興趣和好奇。
活動準備
幼兒在家里冰箱做過結冰的實驗;酒精爐、燒水的壺或其他容器每組一套。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過程
一、用謎語引出課題,讓幼兒猜:“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當糧食,竹林里安家。”(大熊貓)
二、出示大熊貓玩具,引導幼兒觀察大熊貓的外形特征
教師出示大熊貓玩具,提出問題,引導幼兒依次觀察大熊貓的頭、嘴、眼睛、耳朵、鼻子、身體、四肢、尾巴等。
小結:大熊貓的頭是圓形,頭上有嘴、鼻子、眼睛、耳朵。一張嘴,一對小眼睛周圍長著黑色的毛,像帶黑色的眼鏡。鼻子是黑色的,在臉的中央,兩只小耳朵是黑色的。身體胖乎乎的是橢圓形,全是白色。有四條粗短的腿,長圓形,是黑色的,尾巴短短的是黑色。
三、放錄象,講述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教師放錄象,提出問題:大熊貓生活在哪里?它喜歡吃什么?怎樣生活?是怎樣走路的?
小結:大熊貓住在長有竹林的高山上,喜歡吃竹葉、竹筍。它喜歡獨居,白天睡覺,晚上出來吃東西,會爬樹,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 四、談話:大熊貓與人類的關系。
“為什么稱大熊貓為國寶?你在什么地方見過大熊貓?你喜歡大熊貓嗎?為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
小結:(為什么稱大熊貓為國寶參見教學資料)小朋友在動物園、電影、電視或圖書中見過大熊貓。大熊貓形體美麗,動作有趣,性情溫雅,可供大家觀賞,還可以表演精彩的節(jié)目,是我們和世界人民喜愛的動物。但它卻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危險,我們要救救大熊貓,保護大熊貓,讓它永遠生活在地球上。
活動延伸:
給大熊貓畫像(國畫);教幼兒玩《搶救大熊貓》的游戲,教育幼兒要愛護大熊貓。
活動要求與準備
一、使幼兒認識大熊貓的主要外形特征,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二、讓幼兒知道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貴動物,是國寶,應保護大熊貓。
三、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豐富詞匯:珍貴、竹筍。
五、準備:大熊貓玩具一個、錄像機、錄像帶。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會對我們的聽力產(chǎn)生傷害,保護聽力就是要避免我們的耳朵聽到過高或過強的聲音并控制噪聲。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保護聽力的資料,了解我們的聽力經(jīng)常受到哪些傷害,知道保護聽力的做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知道各種控制噪音的方法
二、教學準備:錄音準備(噪音和輕音樂)、發(fā)音罐、報紙、毛巾、棉花等
三、激情導入:
1、導入:多媒體大屏幕放一段有情節(jié)的和對話的短片,看后讓學生談談對短片的理解,帶著聲音和音樂再次播放短片,找學生談感受。之后放一段優(yōu)美的鋼琴曲,讓學生說聽后的感受。
2、屏幕放一段材料關于保護我們自己的聽覺器官,找同學談感受。
3、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說說在生活中有哪些是需要我們注意保護聽力的?怎樣才能保護我們的聽力?
四、遠離噪聲:
聽一段錄音,非常吵雜 。同學聽后談談感受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小組討論什么是噪聲?過強的聲音會損害人的聽力,如放鞭炮爆炸所產(chǎn)生的噪聲、強烈的汽笛聲等對人的損傷很大。
五、控制噪音:
1、過高或過低的聲音會影響我們的聽力,那么 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組先討論,再找個別同學回答。
2、小組活動,做一個發(fā)生罐,使發(fā)生罐發(fā)出聲音。
3、我們生活有哪些可以稱得上是噪聲的?那么有哪些辦法可以減少這些噪聲呢?小組討論。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噪聲。
4、在生活中有哪些場合需要我們控制音量?為什么啊?我們應該在公共場合怎么做啊?
六、課后延伸:
1、同學們平常用耳麥聽音樂嗎?經(jīng)常使用耳塞聽音樂好嗎?為什么?
2、從哪些地方需要保護我們的聽力?如何保護我們的聽力?
課后反思: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這節(jié)課教學難點是知道各種控制噪音的方法。本來是看似有些枯燥的課,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圖形并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感受到聲音對于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假如生活沒有聲音我們的生活將是什么樣子啊?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能夠大膽的想象。
通過本節(jié)課我也懂得了科學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在一些科學課中要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科學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本單元嘗試通過指導學生研究一些簡單的機械和工具,讓學生認識生活中運用的一些簡單的機械原理,并通過研究這些簡單的機械原理,培養(yǎng)學生開展比較完整的探究活動的能力。而本課又是本單元的第一課,重在引領學生認識了解生活中的常用的工具,及其中蘊含的機械問題,為以后的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在本課的研究活動中,值得我們重點思考和研討的問題有:
在六年級里,我們對學生制定研究計劃應該要求到什么程度?關于制定研究計劃,在本套教材中從三年級就開始了,先是口頭的制定觀察計劃、簡單的書面計劃,有一定的研究主題的計劃等等,到了六年級,對于制定研究計劃,我們要求學生們達到一個什么程度?對于他們提出的研究主題,要不要作一定的引導或者是限制?
學習“我們常用的工具”,實際上是學生在對客觀存在的機械和工具進行評價,要注意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不僅要考慮到它們的性能,而且還要考慮到其他標準,如它們的實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等。建議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可以利用圖表、文字、口述等方式進行交流。在交流對常用機械工具試用工具等活動中,關鍵是可能會發(fā)現(xiàn)為什么螺絲刀可以很方面的起出螺絲釘,而用釘錘雖然不能很方便地起螺絲釘卻能很輕松的拔除鐵釘?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我得去研究一下。因而就有了根據(jù)在試用工具中產(chǎn)生的問題制定一個研究計劃的活動。這個問題來自于前面的活動,也會對后面的研究活動產(chǎn)生影響,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有研究的價值,要能夠在以后的時間里方便開展研究活動。
二、教學目的:
1、認識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通過對不同工具不同特殊用途的認識,激發(fā)學生探究各種常用工具蘊含的科學原理。
2、學習更科學、系統(tǒng)地制定研究計劃。
三、教學準備:
錘子、螺絲刀、剪刀、起子等常用的工具。
四、教學過程:
1、出示錘子、螺絲刀,引入“工具”概念。
2、調查、討論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工具名稱
使用方法
可以完成的工作
3、試用不同的工具,發(fā)揮各自工具的特點,方便快捷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充分展開活動體驗。
4、描述不同工具在實踐使用中的不同感受,激發(fā)學生探究激情。
5、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制定研究計劃。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jù)需要查閱資料,選擇合適的方式搜集有關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莖、葉進行營養(yǎng)繁殖
科學知識: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見的營養(yǎng)繁殖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到營養(yǎng)繁殖中栽種一種植物的樂趣對栽種的植物感興趣、愿意照顧栽種的植物
一、導入新課
1、提問:植物怎樣繁殖后代的,你能舉幾個例子說一說嗎?你在家看到過父母種菜或是種花嗎?他們又是怎樣繁殖這些植物的?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提出問題:植物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出示課題)
4、學生先寫下自己了解的知識,然后再小組討論交流。
5、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歸納:有些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如白菜、蘿卜、油菜、向日葵等,還有些植物不用種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蘭、馬鈴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這些植物分別是用植物的根、莖、葉來繁殖的。
二、研究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
1、教師用大屏幕展示課文中的五種植物:落地生根、馬鈴薯、吊蘭、生姜和水仙球。還可以展示更多營養(yǎng)繁殖的例子。帶領學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邊緣向下會長出一些不定根,向上會萌發(fā)出一些小葉子,摘下帶有不定根的小葉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馬鈴薯切塊繁殖,只要上面有一個芽,就會長出一個新的植株來。吊蘭的莖上會結出小苗,小苗下部帶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塊莖,在他的莖節(jié)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長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種子也能繁殖。水仙鱗莖旁邊會長出小的鱗莖,植入土中又可以發(fā)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鱗莖繁殖。
2、根據(jù)大家的討論和剛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類別嗎?
3、小組討論后匯報: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還可以用莖、葉、或根來繁殖后代,這種營養(yǎng)繁殖或是無性繁殖(克。
三、指導學生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栽種植物
談話: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樣用營養(yǎng)繁殖方式進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營養(yǎng)繁殖方式來繁殖一種只物嗎?說一說如何繁殖。
1、小組交流扦插、壓枝、分株等技術方法和注意事項。
2、指導學生親自動手繁殖自己喜歡的植物。
3、小組之間互相參觀、評價栽種的效果。
4、師生共同小結活動。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鞏固幼兒的科學意識。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體去尋找空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鞏固幼兒的科學意識。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體去尋找空氣,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體去尋找空氣,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活動難點:
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鞏固幼兒的科學意識。
活動準備:
科學區(qū):氣球、扇子、吸管、空塑料袋等材料
手工區(qū):折紙炮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看不見,摸不著,人和動物都需要它的是什么嗎?”空氣是怎樣的呢?在哪里呢?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3、教師小結:空氣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無處不在,現(xiàn)在老師就請小朋友用各種各樣的材料去尋找空氣。
二、教師介紹區(qū)角操作材料。
科學區(qū):這里有許多氣球、扇子、吸管、空塑料袋等材料,請小朋友用這些物品去尋找空氣。
手工區(qū):這里有許多長方形的紙,小朋友可以在這里折出紙炮,然后甩甩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讓紙炮發(fā)出“嘭”的響聲。
三、幼兒自主選擇區(qū)角進行游戲。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鼓勵性格內向的小朋友積極地參與游戲。
四、活動結束。
1、活動結束,收拾操作材料。
2、老師小結活動情況。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過程與方法: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細致觀察對獲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經(jīng)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過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教學準備】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交流飼養(yǎng)蝸牛的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
1.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2.交流飼養(yǎng)蝸牛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內容。
4.關注:匯報情況的真實性,要求匯報的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聽別人說的或叢書上看到的。
5.設計意圖:獲取更多的有關蝸牛的信息,初步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觀察蝸牛吃食
1.整理有關蝸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學生設計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實驗。
3.學生用實驗驗證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師注意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5.關注:學生設計實驗的多樣性和可行性;學生觀察過程中新問題的提出。
6.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1.指導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學生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3.關注:學生觀察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學生獲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設計意圖:體會細節(jié)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繼續(xù)觀察蝸牛
1.學生課后繼續(xù)飼養(yǎng)蝸牛、并觀察和記錄獲取的信息。
2.教師注意在學生飼養(yǎng)過程中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3.關注:飼養(yǎng)中是否仔細認真的觀察,注意引起飼養(yǎng)和觀察的興趣。
4.設計意圖:在飼養(yǎng)中獲取更多的有關動物的信息。
五、小結本課,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經(jīng)歷一個不斷否定與糾正自己的推測的思維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活動過程中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科學知識:使學生明白杯子里的蠟燭熄滅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燒產(chǎn)生的.熱空氣占據(jù)了杯子的頂端,杯子上面沒有足夠的氧氣支持燃燒。
教學重點:使學生明白杯子里的蠟燭熄滅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燒產(chǎn)生的熱空氣占據(jù)了杯子的頂端,杯子上面沒有足夠的氧氣支持燃燒。
教學準備:
教師: 6支蠟燭、兩個玻璃杯、一個長杯、塑料袋、香。
學生:兩個玻璃杯、實驗記錄單、兩支長短不一樣的蠟燭、火柴、香、蘿卜。
教學過程:
一、實驗導入新課
1、師: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做個小實驗,點燃一支蠟燭,然后罩上一只玻璃杯,你會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2、師:是這樣嗎?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課件出示研究記錄單,研究的問題:蠟燭能不能在杯中繼續(xù)燃燒?)
3、剛才我們都說了自己的想法,那我們的推測是?(課件出示:我們的推測:A蠟燭會熄滅 B蠟燭不會熄滅C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
4、我們推測的理由是?(杯中的氧氣會逐漸用完。)
5、結果到底怎樣?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做。(教師演示實驗。)
6、師:你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7、看來我們剛才的推測有一定的道理。課件出示我們的解釋。(因為燃燒需要氧氣,杯中的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杯中的氧氣逐漸用完了,所以蠟燭會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
二、探究兩支蠟燭的燃燒
1、師:現(xiàn)在老師有兩根長短不同的蠟燭,點燃后分別罩在兩個相同的玻璃杯里,可能會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2、 如果根據(jù)我們前面的解釋來推測,結果會是怎樣的?(課件點擊返回前一長記錄單。)小組討論,并寫出你們的推測理由。
3、 師:哪一組愿意先來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們想法。其他同學認真聽,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需要補充的可以及時提出。(長蠟燭杯中的氧氣略少于短蠟燭杯中的氧氣,杯中的氧氣基本上同時用完,兩支蠟燭基本上同時熄滅。)
4、師:剛才同學們都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到底會怎樣呢,請同學們拿出實驗材料自己去做實驗。
6、學生實驗。匯報實驗現(xiàn)象:你們觀察到的什么現(xiàn)象?
7、如果根據(jù)前面的結論推測,兩支蠟燭應該是基本上同時熄滅的。
而我們的實驗結果是( ),這說明了什么?
看來我們前面的結論有問題。
三、進一步探究蠟燭熄滅的原因
1、師:那為什么杯中還有氧氣,蠟燭還是熄滅了?(匯報時要代表小組的觀點發(fā)言)
2、師: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老師這兒有個有趣的實驗,可能會給你們一些幫助。請位同學上來幫一下老師。其他同學仔細觀察。
3、教師演示實驗:利用三支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熱氣,使塑料袋飛起來。
4、師: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會這樣?(燃燒產(chǎn)生了熱氣,熱的氣體比較輕,所以能飛起來。和熱氣球原理一樣。)
5、師:你能不能通過這個小實驗的發(fā)現(xiàn)來解釋一下,杯中還有氧氣,蠟燭卻熄滅了?(蠟燭在杯中燃燒產(chǎn)生了一些不支持燃燒的熱氣,這些熱氣比較輕占據(jù)了杯子的頂部,下面的氧氣上不來。蠟燭的上面沒有足夠的氧氣支持燃燒,所以蠟燭熄滅了。)
四、探究長蠟燭先熄滅的原因
1、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不明白:為什么長的蠟燭先熄滅,短的蠟燭后熄滅?
2、小組討論一下,把你們的解釋寫在實驗記錄單上。
3、反饋:你們組的解釋是怎樣的?(匯報時要代表小組的觀點發(fā)言)
。峥諝饴侣樱紦(jù)了杯子的上方,蠟燭燃燒的只是火苗上方的氧氣,長的蠟燭上面氧氣少,所以長的蠟燭先熄滅。短的蠟燭上面的氧氣多,所以短的蠟燭后熄滅。)
4、我們的推測很有道理,那我們能不能想辦法看到這些熱氣?(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到的熱氣。)
5、今天老師給你們每組準備了香,自己做一做實驗?纯春湍銈兊南敕ㄊ遣皇且粯。
6、學生實驗香的燃燒。
7、匯報實驗現(xiàn)象。
8、現(xiàn)在哪個小組能再回過頭,完整的解釋一下長蠟燭先熄滅的原因。
9、修改實驗報告單上的解釋。
五、課外思考:
如果把下面墊上棋子,讓杯子底部留空,蠟燭還能不能繼續(xù)燃燒?
科學教案 篇9
板書設計:
為什么一年有四季
地球公轉 地軸傾斜
教學后記:
8、極晝和極夜的解釋
教學目標:
1、知道極晝和極夜現(xiàn)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2、知道地軸傾斜的角度大小和極晝極夜發(fā)生的范圍大小有關。
3、能用模擬實驗、模型、示意圖等方法來解釋極晝和極夜現(xiàn)象。
4、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能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
教學重點:極晝和極夜現(xiàn)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教學難點:地軸傾斜的角度大小和極晝極夜發(fā)生的范圍大小有關。
教學準備:地球儀,光源,極晝極夜現(xiàn)象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地球的南極和北極,會出現(xiàn)很多令人奇怪的現(xiàn)象,比如:北半球到了夏季,太陽就會掛在天空幾個月而不落下,北極中心地帶的白天甚至可以長達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會連續(xù)幾個月不見太陽,北極中心地帶的黑夜甚至可以長達半年之久。我們把這樣的現(xiàn)象叫做極晝和極夜。
2、問題:我們已經(jīng)知道,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交替就是一天,可是極地的白天和黑夜竟然長達半年!我們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這一現(xiàn)象嗎?
二、探究極晝和極夜現(xiàn)象:
1、談話:晝夜現(xiàn)象是地球自轉形成的,極晝和極夜現(xiàn)象夜可能與地球的運動有關。還記得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嗎?
2、解釋極晝和極夜現(xiàn)象
(1)思考:利用手電筒、地球儀、示意圖等材料,我們怎樣能解釋極晝和極夜現(xiàn)象?
(2)學生分組實驗。
。3)全班交流。
(4)小結。
三、研討地軸傾斜的角度和極晝極夜范圍的關系:
1、討論:我們知道地軸傾斜的角度是23度,如果傾斜角度加大,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對地球有什么影響?
2、交流。
四、總結延伸:
1、交流并記錄:
。1)在本單元中,我們研究了地球的運動,地球的運動主要有哪兩種形式?
。2)地球自轉的方向怎樣?周期多長?自轉有什么特點?地球公轉的方向怎樣?周期多長?公轉有什么特點?
。3)有什么證據(jù)表面地球在自轉?有什么證據(jù)表面地球在公轉?
。4)地球的運動出生了哪些自然現(xiàn)象?
2、延伸拓展:
我們還想知道地球運動的哪些問題?
板書設計:
極晝和極夜的解釋
地球自轉 公轉 地軸傾斜
2、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
傅科擺——地球自轉
三、認識相對運動:
5、北極星“不動”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轉嗎
7、為什么一年有四季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運動前后呼吸和脈搏頻率的對比,探究加強體育鍛煉的意義。
2.能準確地測試、計算、對比運動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數(shù)及運動前后每分鐘吸入空氣、泵送血液的數(shù)量變化,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對比。
3.親歷模擬心臟舒張和收縮的活動過程,了解人體血液循環(huán)的原理。
4.嘗試對運動時心跳、呼吸頻率加快的現(xiàn)象做己的解釋。
教學準備
測試運動前后心跳、呼吸頻率的記錄表、水槽、血液循環(huán)器官的掛圖或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我們常說“生命在于運動”,對于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2、師:運動與健康的關系很大。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運動與健康的關系。(揭示課題)
二、運動起來會怎樣
1.我們每個同學經(jīng)常在運動,運動前后我們有什么變化?
2、我們都能感受到運動時心跳、呼吸會加快,但1分鐘內會加快多少次你知道嗎?怎樣做就可以知道了?
。1)怎么測心跳的次數(shù)?心臟位置在哪里?教師出示心臟位置圖。仔細觀察圖,再摸摸自己心臟的位置。
心臟位于胸腔之內,約2/3在身體正中線的左側,1/3在正中線的右側。心臟的大小和本人的拳頭相當。
。2)怎樣算呼吸一次?怎么測?
(3)1分鐘時間怎么看?(出示課件鐘表)
測心跳,可以測脈搏的跳動。測呼吸只要將手捂在鼻子下,感覺熱氣一次就算呼吸一次。1分鐘時間就看秒針從哪里開始,再回到那里,教師出示課件鬧鐘。
3.學生設計后分組活動:(要求:四人小組中兩人測心跳數(shù),兩人測呼吸數(shù))
(1)測試并記錄平靜時每分鐘的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把數(shù)據(jù)填寫在表格上。
。2)原地跳動1分鐘后,測試并記錄每分鐘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
休息時和運動(1分鐘)后呼吸、心跳次數(shù)比較
姓名:班級:實驗時間:年月日
狀態(tài)項目呼吸心跳
休息時次次
運動后次次
增加次數(shù)次次
。3)匯報、交流。
休息時和運動(1分鐘)后呼吸、心跳次數(shù)比較(學生匯報時用)
狀態(tài)項目呼吸心跳
休息時次次
運動后次次
增加次數(shù)次次
讓學生自己比較數(shù)據(jù),說明什么?對不合理的數(shù)據(jù)作出。
三、為什么心跳會加快
1.模擬活動:心臟肌肉的力量。
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為什么運動后心跳、呼吸會加快?
教師出示心臟跳動有關知識,見書P77,可以以課件形式出現(xiàn)
讀后提問:讀了這段話后,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心跳是怎么回事?(板書:心臟在收縮和舒張)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血液循環(huán)模擬器,指名演示血液循環(huán)模擬器的收縮和舒張,并請學生模仿,體驗心臟的力量。
2、心臟跳動是干什么?
猜一猜心臟舒張時血液怎么流的?心臟收縮的時候血液又怎么流?
師給各組一盆水,分組做血液循環(huán)的模擬實驗。
教師用課件演示心臟收縮、舒張與血液循環(huán)關系(板書:血液在全身循環(huán))
3.血液不停地在體內循環(huán)有什么意義呢?
閱讀教材資料P77,說說血液循環(huán)有什么作用。教師借助課件說明。(板書:輸送氧氣、營養(yǎng),排出廢物)
4.指導學生根據(jù)教材的數(shù)據(jù)來計算平靜時和運動時肺吸收的空氣和心臟泵送到全身的血液量。
平靜時和運動時吸進的空氣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較姓名:班級:實驗時間:年月日1分鐘呼吸次數(shù)吸進的空氣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ê辽ê辽
平靜時運動時
增加
注:按每次呼吸吸進500毫升空氣.每次心跳泵送70毫升血液計算。
5.匯報、交流。
平靜時和運動時吸進的空氣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較1分鐘呼吸次數(shù)吸進的空氣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ê辽ê辽
平靜時
運動時
增加
6、討論:
。1)運動時吸進的空氣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現(xiàn)在你認為運動時人的呼吸和心跳為什么要加快?
。▽W生回答后,出示:因為人運動時能量需求增加,那么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也需要增加,運送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的血液就要加快流動
才能滿足身體各處的需要。所以運動后人的呼吸和心跳就要加快。)
。2)呼吸加快,心跳加劇了,血液流動快了,能量消耗大了,這對人體有什么好處?
出示訓練有素運動員運動時吸進的空氣量、泵送的血液量
訓練有素運動員平靜時吸進的空氣量、泵送的血液量
1分鐘呼吸次數(shù)吸進的空氣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毫升)(毫升)
平靜時1070004036000
得出:運動時吸進的空氣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這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加強呼吸肌和心肌的力量。(板書:運動能使新陳代謝加快,呼吸肌、心肌力量加強。)
四、:學了這一課后,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運動與健康
心臟跳動
心臟在收縮和舒張
血液在全身循環(huán)
輸送氧氣、營養(yǎng),排出廢物
作用:運動能加快新陳代謝,加強呼吸肌、心肌力量。
課后反思
運動對于健康的意義,學生認識不少,如果不上這節(jié)課,他們也能說出:“可以增強體質”“少生病”“延緩衰老”,等等。但這是他們從書本上或者別人的口中得到的,自己很少有這方面的親身體驗,或者說很少有意識地去體驗。這節(jié)課就是要學生通過一個個有結構的活動去體驗,去感受運動對心臟和其他器官的好處。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運動與健康關系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本課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的有結構的活動主要有三個:第一是通過親身的運動測算出運動1分鐘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比平靜時多了多少次。使學生知道自己激烈運動1分鐘后呼吸和心跳會增加很多。第二是讓學生通過心臟模擬器心跳情形感受到心臟收縮的力量;第三是通過做血液循環(huán)實驗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心臟收縮、舒張時血液流動地情況。
由于一課時安排三個活動,且知識含量多,因此,如何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成為本課教學的難點。
我試教了一個班級,結果拖課6分鐘,且是草草收場。怎么辦?根據(jù)試教情況,本著只要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能精簡就精簡的原則,我對原有的教案作了五處修改:
第一,精簡了“引入”。原來的引入是通過講述一個人把一只兔子和鴿子從小在籠子里喂養(yǎng),長大后,他把兔子和鴿子放出來,結果兔子跑不了多遠就死了,鴿子飛了幾圈后也死掉了,讓學生聽候談談自己的想法。意在引導學生得出缺乏運動就失去健康的結論。可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想法是多方面的,這樣就要費時。為此,我改用“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讓學生談談看法,學生一般較快地說出能增強體質,延續(xù)生命等話語,教師就能順勢揭示課題,省時快捷。
第二是將原來專項教學心臟位置的的內容安排在測試心跳環(huán)節(jié)中,這樣教學自然又省時,不是為教心臟而教心臟,符合本課的教學目標要求。
第三是精簡了實驗表格。按教材要求本節(jié)課學生需填寫兩份表格,一份是記錄運動前后呼吸、心跳次數(shù)的,另一份根據(jù)運動前后心跳、呼吸加快次數(shù)計算出心臟多泵送了多少血液和肺部多呼吸了多少空氣。在填寫第二份表格時學生需將第一份表格數(shù)據(jù)抄在第二份表格上再計算,費時,且易搞渾學生。因此,我在第二次教學時就直接出示第二份表格,反正第二份表格中包含了第一份表格的內容。
第四是原來在測試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時是讓學生自己看著課件上的鐘表數(shù)次數(shù)的,但學生完成人次參差不齊,教師就得等,浪費了時間。第二次教學時老師喊:準備——“瞿”,結束喊:“到”,同時結束。學生起跳都在原地站立跳,也省去了學生走來走去花費的時間。
第五是為節(jié)省學生翻書時間,我將樹上的有關知識語句直接用課件投視出來。
第六是為節(jié)省時間,考慮本課教學以學生體驗為主特點,每個問題一般提問不超3人次。
在精簡的同時,為能更好地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到運動能增強人體機能的教學目的,我增加了心臟跳動、血液循環(huán)、血液運送氧氣營養(yǎng)物質到全身各處,全身各處的廢物隨血液排出體外的flash課件,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從第二節(jié)的教學過程看,在測試運動前后呼吸和心跳次數(shù)時,由于學生節(jié)外生枝,雖然測試的動作過程清楚,但講述環(huán)節(jié)還是不夠清晰。
為節(jié)省時間,對個別學生的精彩回答教師沒有及時予以,一定程度上傷失了學生的積極性。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蝸牛09-11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7
關于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