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3-05-29 16:56:5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1

          關鍵詞: 氧化還原反應 化學概念 教學設計 改革措施

          氧化還原反應是化學課程中十分關鍵的內容,對探究物質反應原理、理解生產生活實例、改進化學實驗等內容有極其重要作用。這一知識板塊在高一化學必修教材中,屬于基礎性知識,但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這個板塊成為很多學生的恐懼,經常性犯錯,失去化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由此可見,展開氧化還原反應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一、氧化還原反應知識體系

          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過氧化還原反應,對這種反應類型有不同的認識,甚至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為這是關于“氧”的反應。高中階段,教材從電子本質轉移的角度對氧化還原反應進行分析。很多教師認為氧化還原的本質過于簡單,忽略向學生傳授的細節,導致很多學生在今后學習中產生困惑,甚至懷疑自己的正確認知。

          教材將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分散到不同章節,貫穿整個化學教學過程。面對抽象的化學概念,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由表及里,通過交流和總結的方式探索相關知識。問題的研究遵循從特殊到一般、從個性到共性的規律。教師應該從學生了解的部分入手分析,利用教材不斷深化,將盡可能多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做出螺旋式的內容升級,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框架。

          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具有遷移價值,幫助學生理解其他類型的化學規律和知識。從反應類型看,給學生開設新視角,從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反應;從能量轉化看,反應中電子的定向移動產生了熱能、電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讓學生對能量本質有新的了解;從物質性質看,幫助學生理解物質之間的反應規律,了解物質的價態變化,預測物質的特性。

          二、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對化學課程的教學具有極強的啟發性。這部分知識體現高中化學學科內容的特點,具有化學學科的`研究特性,值得教師們深入分析。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按照概念、電子轉移、化學分類的順序進行了解。每部分內容都要按照外在、共性、本質特征的順序進行講解,讓學生認清本質和類別。本節根據個人教學經驗對氧化還原教學設計進行了詳細說明。

          1.電子轉移部分教學設計

          無論怎么說,氧化還原反應教學是在抽象思維的基礎上開展的,需要讓學生從概念理解開始,逐步接近電子轉移核心知識。這部分內容是氧化還原反應中最根本的內容,也是幫助學生在練習中排除干擾的根本依據。根據教材的安排,課堂以“Fe2O3+3CO=2Fe+3CO2”為例進行講解,啟發學生思考反應方程式中化合價的變化。在學生對本方程式有充分了解后,將氧化還原反應與其他三種反應類型進行比較,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共性:反應前后發生了電子轉移。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這個問題。在課堂引導下學生會自動思考采用怎樣的方式可以將氧化還原反應的各個要點信息標明,以便更好地利用物質的性質。課程內容自然而然地進行“雙線橋法分析電子轉移”和“電子轉移守恒定理”.每個學生都要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雙線橋法分析電子轉移,在方程式上明確標出各個元素化合價變化,分析元素化合價的升降。雙線橋法和電子守恒定理是氧化還原反應分析中最關鍵的方法和依據,教師應該將課程的一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化學方程式中各個物質的升降變化,使得學生不僅理解這種方法,更利用這種方法和定律分析問題,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2.氧化劑、還原劑部分教學設計

          氧化劑、還原劑是對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的直接應用。雖然氧化劑、還原劑是在概念章節接觸到的知識,但這部分知識如同橋梁,將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進行歸納,幫助學習者思考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規律。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梳理清楚思路,按照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串聯和講解。

          這一部分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向學生講解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從最簡單的反應方程式(如:2Cu+O2=2Cuo)入手分析,利用電子轉移和化合價進行定義,讓知識前后相連,思維相接。第二階段:在此基礎上研究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做出對氧化劑、還原劑的初步利用探索,并在大量化學反應案例中分析氧化劑、還原劑存在的規律;第三步:以氧化性和還原性為跳板,進行知識遷移,將其延伸到其他章節,主要包括原電池、電解池兩方面內容,思考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價值。如此便可以將氧化還原反應與原電池、電解池的原理和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生對后面的內容有所期待。

          經過兩個階段的教學課程,學生從概念、電子轉移本質、方程式判斷方法和原則、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性和還原性等具體角度了解整個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框架和知識價值,對氧化還原反應在其他章節的利用不感到陌生。如此師生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整個氧化還原反應知識體系盤活,幫助學生將知識轉變為解題能力。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內容并不只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化學知識體系思維,將各部分關于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斷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應該看到化學知識的特點,按照化學學科的規律展開教學活動,帶領學生理智性、層次性地學習化學,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宋偉定.不同教學設計對高一學生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理解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xx.

          [2]汪寧.氧化還原反應在高中化學教科書中位置的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xx(09).

          [3]劉知新.化學教學論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酸性、強氧化性、不穩定性)。

          2.通過學生實驗手段,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3.在濃硝酸和稀硝酸的對比學習中,滲透“量變和質變”的辨證規律。

          4.通過介紹化學家的故事,使學生樹立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品質,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硝酸的不穩定性和強氧化性

          【教學難點】

          硝酸的強氧化性

          【教學過程】

          [故事導入] 玻爾巧藏諾貝爾金獎章

          丹麥有位叫玻爾的科學家,37歲時他獲得了1922年的諾貝爾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玻爾被迫離開即將被德軍占領的祖國,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國的決心,他決定將諾貝爾獎章留在實驗室。玻爾把金獎章溶解在盛有王水試劑瓶里。后來,納粹分子竄入玻爾實驗室,那個試劑瓶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他們卻一無所知。戰爭結束后,玻爾從王水中把金還原出來,并重新鑄成獎章。而玻爾配制王水的主要組成之一是“硝酸”。

          一、硝酸的強氧化性

          [設疑]硝酸有酸性,能否與金屬反應放出氫氣?

          [演示]濃硝酸與Cu反應

          [講解]從實驗現象“紅棕色氣體生成”判斷生成物中是N02而非H2.進一步從氧化還原反應說明反應的本質是+5價的氮得電子能力比H+1強。

          [學生實驗]比較濃硝酸、稀硝酸分別與Cu反應

          [記錄并討論]

          反應現象

          產物

          濃硝酸+Cu

          1.Cu片:有大量氣泡產生

          2.溶液顏色:無色變為綠色

          3.氣體顏色:紅棕色

          4.反應劇烈程度:劇烈

          5.觸摸容器外壁:很熱

          Cu(NO3)2、NO2和H20

          稀硝酸+Cu

          1.Cu片:有氣泡產生

          2.溶液顏色:無色變為藍色

          3.氣體顏色:無色

          (打開止水夾后)無色變為紅棕色

          4.反應劇烈程度:緩慢

          5.觸摸容器外壁:溫熱

          Cu(NO3)2、NO和H20

          1.與金屬反應:

          Cu +4HN03(濃)=Cu(NO3)2+ 2NO2↑+2H20

          3Cu +8HN03(稀)3Cu(NO3)2+ 2NO↑+ 4H20

          [講述]除金、鉑等少數金屬外,硝酸幾乎能與所有金屬反應;當濃硝酸與濃鹽酸按體積比為1:3混合時,就配制成玻爾的“王水”溶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濃硝酸強,可以溶解金。鉑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屬。

          [設問]比較濃硫酸的性質,濃硝酸能否與非金屬反應?

          [練習]與非金屬反應:C+HNO3(濃)S+HNO3(濃)P+HNO3(濃)

          2.與非金屬反應:

          C+4HNO3(濃)=CO2↑+4NO2↑+2H2O

          S+6HNO3(濃)=H2SO4+6NO2↑+2H2O

          P+5HNO3(濃)=H3PO4↑+5NO2↑+H2O

          [提問]硝酸與哪些金屬及非金屬反應?產物是什么?硝酸濃度與還原產物有什么關系?

          [小結]反應規律:

         、俪鼳u、Pt等少數金屬外,硝酸幾乎可能氧化所有的金屬。

         、诔叵翭e、Al等金屬在濃HNO3中發生“純化”。

         、巯跛嵩綕,其氧化性越強。如稀HNO3可使石蕊試變紅,而濃HNO3可使石蕊試液先變紅后褪色。

         、芤话銇碚f,活潑金屬與HNO3反應不生成H2,濃HNO3的還原產物為NO2,稀HNO3的'還原產物為NO;顫娊饘倥c極稀HNO3反應時,還原產物復雜,可為NO、N2O、NH4NO3等。

         、莘墙饘賳钨|可被HNO3氧化為最高價氧化物或其含氧酸。

         、尥跛釮NO3和濃HCl按體積比1:3配制)具有更強的氧化性,能溶解Au、Pt。

          [強調]反應物或條件不同,硝酸產物發生變化:NO2、HNO2、NO、N2O、N2、NH3 。

          如:4Zn+10HNO3=4Zn(NO3)2+N20+5H2O

          注意:4Zn+10HNO3(。=4Zn(NO3)2+N20+5H2O

          [設疑]濃硝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是否也劇烈?

          [學生實驗]濃硝酸十鋁片

          [講解]鈍化原理:鐵、鋁與冷的濃硫酸或濃硝酸,表面被氧化為牢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酸與內層金屬進一步反應。

          3.鐵、鋁與冷的濃硫酸或濃硝酸常溫下發生鈍化。

          [提問]濃硝酸的運輸和貯存可用何種物質制的容器?

          [展示]一瓶呈黃色的濃硝酸,問為什么呈黃色?

          4.不穩定性

          4HN03 == 2H20+ 4NO2↑+02↑

          [提問]硝酸應如何貯存?

          [設疑]有人認為,“比較濃硝酸和稀硝酸的還原產物的化合價,濃HN03中的氮從+5降為+4而稀HN03,中的氮從+5價降為+2,從化合價變化可以判斷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濃硝酸強!边@種看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提示]從濃硝酸、稀硝酸分別與Cu反應的反應條件。劇烈程度分析。

          [講述]硝酸用途 :硝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藥、染料、塑料、硝酸鹽等;在實驗室里,它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試劑。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3

          一、教材依據

          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 第一章微觀結構與物質多樣性 第二單元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離子鍵、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

          二、設計思想

          本節的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內容,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認識物質的構成,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本節課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的基本特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于接受感性認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由于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比較抽象,應用多媒體課件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及概念。在學生深入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知識后,很自然的引出了化學鍵的概念,了解分子間作用力以及氫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了解分子間作用力以及氫鍵,通過離子鍵和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的教學,培養學生對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對離子鍵、共價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認識與理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通過電子式的書寫,培養學生的歸納比較能力,通過分子構型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化學鍵形成過程的分析,培養學生懷疑、求實、創新的精神。

          (2)、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3)、培養學生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四、教學重點

          離子鍵與共價鍵的概念,分子間作用力以及氫鍵的應用。

          五、教學難點

          理解離子鍵的形成過程、理解共價鍵的形成過程、認識化學鍵的涵義和氫鍵的應用。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氯化鈉固體,液態水和酒精。

          七、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展示]氯化鈉固體和水的樣品。

          [設問]1.食鹽是由哪幾個元素組成的?水是由哪幾種元素組成的?

          2.氯原子和鈉原子為什么能自動結合成氯化鈉?氫原子和氧原子為什么能自動結合成水分子?

          思考、討論、回答

          問題導思,激發興趣。

          [引入新課]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動脫離地球,是因為地球對人有吸引力。同樣的原子之間能自動結合是因為它們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互作用。這種強烈的相互作用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化學鍵,由于有化學鍵使得一百多種元素構構成了世界的萬事萬物。

          [板書]第二節 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力

          下面我們就以NaCl和HCl 為例,研究存在于它們中的相互作用力。

          閱讀教材,思考:鈉原子和氯原子是以怎樣的方式結合在一起的?它們之間又存在著什么樣的作用力?

          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來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

          Na+

          課件演示: 形成過程

          觀看,傾聽,思考。

          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增強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 、離子鍵

          1、概念

          陰陽離子之間的靜電作用

          提問:定義中的靜電僅指陰陽離子之間的吸引力嗎?離子可以無限接近嗎?

          思考,回答

          引導學生對概念深入理解

          2、實質

          陰陽離子之間的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

          記錄

          提問:NaCl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間的靜電作用形成的,那么HCl 的形成和NaCl一樣嗎?

          思考,討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件演示:HCl的形成過程

         。

          觀看,傾聽,思考。

          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來思考問題。

          板書:

          二、共價鍵:

          1、概念

          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的相互作用。

          共用電子對就像雙面膠一樣將兩原子聯系在一起。

          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提問:原子間的共用電子對是否都正好處于兩原子正中間,不偏不倚?

          思考,回答:不是,成鍵兩原子如果相同,兩者吸引電子能力相同,則電子對不偏向任何一方;如果成鍵原子不同則吸引電子能力也不同,電子對將偏向吸引電子能力強的一方。小結:共用電子對不偏移的共價鍵稱為非極性鍵;共用電子對偏移的共價鍵稱為極性鍵。

          板書:2、類型:

          1極性鍵:電子對偏向于成鍵原子其中一方;(X--Y)

          2非極性鍵:電子對處于在成鍵原子中間。(X--X)

          理解、記憶總結:

          NaCl和HCl是通過兩種不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們把這種使離子或原子相結合的作用力通稱為化學鍵。

          傾聽、體會、正確認識

          歸納抽象出概念。

          板書:

          三、化學鍵:使離子或原子相結合的作用力稱為化學鍵。

          練習:下列物質中哪些含有離子鍵?哪些含有共價鍵?哪些是極性鍵?哪些是非極性鍵?

          KCl、NH4Cl、H2、N2、Na2S、MgBr2、KOH、CO2、CH4、NH3、CaO、Na2O2

          運用剛才的抽象概念,從電子式角度判斷、比較、回答:(1)只含有離子鍵的式KCl、Na2S、MgBr2、CaO。

         。2)只含有共價鍵的是:H2、N2、CO2、CH4、NH3

         。3)既含有離子鍵又含有共價鍵的是:NH4Cl、KOH、Na2O2

         。4)含有極性鍵的是:CO2、CH4、NH3、NH4Cl、KOH。

         。5)含非極性鍵的是:H2、N2、Na2O2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如何判斷物質中含有離子鍵還是共價鍵?

          討論、思考、歸納:

          從成鍵的元素判斷:一般活潑金屬和活潑非金屬之間易形成離子鍵;非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之間易形成共價鍵。

          培養學生總結規律的能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結: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條件:

          1、離子鍵的成鍵條件:

          活潑的金屬元素(IA,IIA)與活潑的非金屬元素(VIA,VIIA)

         。1)活潑金屬元素:Na、K、Ca、Mg……

          活潑非金屬元素:O、S、F、Cl……

          (2)活潑的.金屬元素和酸根陰離子(SO42-,NO3-)及OH-

         。3)銨根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或活潑非金屬元素)

          (4)很活潑的金屬與氫氣反應生成的氫化物如 Na、K、Ca與H。

          2、非金屬元共價鍵的形成條件:

          非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之間易形成共價鍵。

          (1)非金屬單質:H2、X2 、N2等(稀有氣體除外)

          (2)共價化合物:H2O、 CO2 、SiO2、 H2S

         。3)復雜離子化合物:強堿、銨鹽、含氧酸鹽

          理解、記憶

          鞏固概念,加深理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初中我們學過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的物質,從化學鍵的角度應該如何解釋呢?以H2和Cl2反應為例,思考。

          思考并回答:H2分子中H-H鍵和Cl2分子中Cl-Cl鍵斷裂成H原子和Cl原子結合成HCl,形成了化學鍵H-Cl鍵,所以,從化學鍵的角度看,化學反應的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

          板書:四、分子間作用力:分子間存在將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第二課時)

          了解、預習

          本節課解決內容:

          1、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極性和非極性)的形成過程。

          2、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判斷。

          3、分子間作用力與化學鍵之間的區別。

          五、作業布置:

          1、有下列物質:1Na2O、2Na2O2、3NaOH、4NH4Cl、5CH4、6H2O、7CO2、8N2、9H2SO4、10Ar。

          其中只存在離子鍵的是 ,既存在離子鍵又存在共價鍵的是 ,存在非極性鍵的是 ,不存在化學鍵的是 ,只存在共價鍵的是

          2、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物質的化學式

         。1)既含有離子鍵又含有非極性共價鍵的是

         。2)只含有極性共價鍵的化合物的是

         。3)既含有極性共價鍵又含有非極性共價鍵的是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以具體的例子——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進行對比,找出它們成鍵的差異,讓學生自己發現離子鍵與共價鍵的區別。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評價、補充,由學生歸納出離子鍵、共價鍵、化學鍵的概念,從微觀化學鍵的角度理解宏觀化學反應的本質。并以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更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4

          一、教材

          該部分內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乙醇”這一部分涉及的內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質、乙醇的化學性質、乙醇的結構。在教學時要注意從結構的角度適當深化學生對乙醇的認識,建立有機物“(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系,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學情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乙醇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樂于去探究物質的奧秘,因此本節課從科學探究和生活實際經驗入手,充分利用實驗研究物質的性質與反應,再從結構角度深化認識。通過這樣的設置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探究精神。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烴的衍生物;認識到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能說出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能寫出乙醇的結構。

          【過程與方法】

          通過乙醇的結構和性質的學習,建立“(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樂趣,逐步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乙醇的化學性質。

          【難點】建立乙醇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講授法

          (過渡:好的教學方法應該在好的教學設計中應用,接下來我將重點說明我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以“乙醇汽油的利與弊”為話題,請學生談一談他們的想法,引發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警醒,培養學生的辯證意識。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意識到乙醇是一種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密切的有機物,引入對乙醇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在這一環節中需要講解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乙醇的物理性質

          我會讓學生通過觀察乙醇的顏色、狀態、氣味,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得出結論。這一設計可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在講解乙醇的化學性質之前,我會首先提問學生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它的結構又是怎樣的。既然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是有所關聯的,那么能否通過探究物質的性質推知物質的結構呢,從而進入接下來的學習。

          2.乙醇的化學性質

          教材涉及了兩個性質:與鈉的反應、氧化反應。

          (1)乙醇與鈉的反應

          我會首先請學生觀看乙醇與鈉反應的視頻,并請學生根據這一實驗現象判斷產物是哪種氣體。接下來提出鈉與烴不能反應,請學生判斷乙醇分子中的氫的連接方式與烴分子中的`氫的連接方式是否相同。接著讓學生根據乙醇的分子式寫出乙醇可能的結構簡式,并最終通過小組討論確定乙醇的結構簡式為。在這里我會指出—OH即為羥基。

          在此基礎上,我會讓學生對比乙醇和乙烷的結構簡式有何不同,由此建立乙醇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從中提出烴的衍生物的概念,并且說明之前學習的鹵代烴、硝基苯都屬于烴的衍生物,

          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有著極其緊密的關聯,我會請學生思考為什么乙醇和乙烷的化學性質不同,乙醇與鈉反應的本質是什么,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引出有關官能團的學習,由此建立有機物“結構—性質”的學習模式。

          (2)乙醇的氧化反應

          首先請學生寫出乙醇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思考乙醇還能不能發生其他的氧化反應。接著請學生自主實驗3-3,觀察實驗現象,根據教材判斷生成的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什么,銅絲的作用是什么。并且通過分析銅絲先變黑后變紅的過程寫出由乙醇生成乙醛的化學方程式:

          在這里我會詳細講解在乙醇生成乙醛的過程中,乙醇分子內的化學鍵是如何斷裂的,由此提出新的問題,如果醇經催化氧化能生成醛,醛應該具有怎樣的結構。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請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其他的有關乙醇、乙醛、乙酸相互轉化的信息。

          環節三:鞏固提升

          在這一環節我會請學生完成學案上有關乙醇的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環節四:小結作業

          化學學習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心學生學習的過程。課程最后,我會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我也會給學生布置開放性的作業,比如將本節課的知識應用于生活生產中,或者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這一作業的設置也能夠體現出化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無處不在。

          七、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我的板書,板書內容包括乙醇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乙醇的化學性質有2個,我將其提綱挈領地反映在板書里,便于學生清楚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5

          一、 教學目標

          1.了解從海水中獲取溴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溴碘的性質,知道氯溴碘的性質差異;

          3.了解檢驗溴離子、碘離子的常用方法;

          4.認識溴、碘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原理和方法;

          教學難點:氯溴碘在氧化性上的遞變規律以及在化學性質上的相似之處。

          三、 教具

          實驗儀器(氯水、溴化鉀溶液、碘化鉀溶液),教學用PPT

          四、 教學方法

          講授法

          五、 教學進程

          【課堂導入】閱讀PPT上南岐之人的小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你發現了什么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學生對于這些南岐人各個得大脖子病比較好奇,向他們介紹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引起的。

          碘的攝取:包括海帶、紫菜等海產品;但我們每天最常見的攝取碘的方法通過加碘鹽的攝取。

          溴的應用:溴的應用也有很多,比如紅藥水就是溴的有機物。溴還有海洋元素的美稱。

          【情境一、溴碘的物理性質】講解:溴在拉丁文中有惡臭的含義,而碘在拉丁文中是紫色的含義,由此你能不能得出什么信息?

          回答:碘的顏色是紫色的,溴具有難聞的刺激性氣味。

          展示:溴的圖片,學生根據圖片發現溴的一些物理性質:深紅棕色液體,易揮發。

          補充:溴的物理性質還有具有強的腐蝕性,會嚴重灼傷皮膚,橡膠;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ρBr2 >ρH2O

          展示:碘的`圖片,同樣挖掘碘具有哪些物理性質:紫黑色晶體 ,有金屬光澤 ;易升華,蒸氣為紫紅色刺激性(蒸氣)

          補充:在水中溶解度比溴還小,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淀粉遇碘單質變藍

          提問:加碘食鹽由于碘具有揮發性,是不是開袋放置一段時間以后,碘的含量就會減少?

          回答:不會,因為加碘食鹽中的碘不是單質碘,是化合態的碘。

          PPT展示:溴、碘的溶解性實驗

          講解:

          由于碘在水中,四氯化碳有機溶劑中的溶解性的不同,就會導致他們的顏色會發生變化。

          溴在水中是橙黃色的,但是它的四氯化碳溶液是橙紅色的。

          碘在水中是棕褐色的,但是它的四氯化碳溶液是紫色的。

          【情境二、溴碘的化學性質】觀察:溴碘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提問:溴碘的最外層都有7個電子,非常容易得到電子,呈現的是什么性質?溴碘的性質與之前學過的哪一種元素非常像?

          回答:溴碘的性質與氯的性質非常像。

          比較:氯溴碘三者的氧化性強弱(提示通過在一個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最強來進行比較)

          實驗:展示書本上P46頁的觀察與思考實驗內容

          討論:結合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回答,這個實驗中發生的反應涉及了什么方程式,通過方程式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現象1:在氯水加入碘化鉀溶液中,并加入四氯化碳溶液,下層變為紫色,可以得出反應為:

          Cl2+2KBr=2KCl+Br2

          現象2:在氯水中加入溴化鉀溶液中,同樣加入四氯化碳那溶液,下層變為橙色,說明發生了反應:

          Cl2+2KI=2KCl+I2

          結論:綜合以上方程,我們可以得出他們在氧化性之間的關系式:

          Cl2>Br2>I2;相對應的它們在還原性上也有一個遞變的規律:I->Br->Cl-

          引導:前面我們介紹了氯氣的化學性質和溴碘非常的相似,那么氯氣有的性質是不是溴碘也有呢?

          講解:溴碘的化學性質1.能和金屬反應2.能和非金屬反應3.能和水反應4.能和堿反應

          強調:雖然溴碘在化學性質上與氯氣非常相近,但是它們還是有特殊的地方,具體表現在:

          與金屬反應時,溴能夠氧化到最高價,但碘不能。

          與非金屬反應時,氯溴碘的反應條件越來越難。

          與水反應時,溴碘都是可逆反應

          與堿反應時,發生類似的反應:X2 + 2NaOH = NaX +NaXO + H2O

          【情境三、溴碘的提取】溴的提取

          在溴的提取的過程,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呢?

          提問:

          1.溴在海水中的濃度低?

          2.海水中的溴以什么形式存在?

          3.如何把化合態的溴轉化為單質溴?

          講解:由于海水中溴的濃度比較低,因此采取濃縮的方法,而濃縮液就是我們在提取粗鹽的過程中得到的母液

          展示提取流程圖:教學設計--《溴、碘的提取》學生版

          提問:在最后,為什么要鼓入熱的空氣?

          回答:使溴以蒸汽的形式跑出來。

          碘的提取

          在提取碘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海水中碘的含量更低,如何來提高碘的提。咳绾伟押е械牡馓崛〕鰜?

          講解:海帶等藻類植物具有富集碘的能力,因此在這些植物的體內含有碘的量要比海洋中大十幾萬倍。再通過灼燒、浸取使碘離子提取出來。

          展示:從海帶中提取得到碘的流程圖教學設計--《溴、碘的提取》學生版

          提問:

          步驟①灼燒海帶時,用什么儀器?(三腳架、泥三角、坩堝、酒精燈)

          步驟③的操作名稱是什么? (過濾)

          步驟④中加入試劑的作用是什么?(使碘離子以單質形式得到)

          步驟⑤中,應選擇什么試劑來提取碘?選擇的理由(有機溶劑且不溶于水,萃取劑的要求)

          步驟⑥的操作名稱是什么?原理是什么?(蒸餾,分離沸點相差較大的互溶的液體混合物)

          【情境四、溴碘的檢驗】如何檢驗溴離子和碘離子

          溴離子的檢驗: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有淡黃色的沉淀生成)

          碘離子的檢驗: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有黃色的沉淀生成)

          拓展另外的檢驗方法:

          可以用氯的四氯化碳溶液來檢驗溴單質和碘單質的存在:

          溴:下層溶液變為橙紅色;碘:下層溶液變為紫紅色

          【情境五、拓展與應用】溴的應用:抗爆劑、殺蟲劑、糧食熏蒸劑、制藥碘的應用:加碘食鹽、華素片、海帶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6

          知識與技能:

         、偈箤W生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②學會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進行簡單的計算。

         、蹖W會配制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情感、態度通過對摩爾概念的認識,使學生認識到探索的樂趣,激發學生與價值觀探究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物質的量濃度的有關計算

          教學難點:

          物質的量濃度的有關計算

          教學方法:

          分析比較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驗用品

          教學過程:

          第五課時

          【引言】

          我們知道了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及其與質量分數的區別,本節課我們來學習物質的量濃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之間的聯系及有關溶液稀釋的計算。

          5、溶液的稀釋

          引導學生分析:

          (1)含義:溶液的稀釋就是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劑,使溶液濃度變小的操作。

         。2)實質:溶劑增加,濃度變小,溶質不變。

         。3)規律: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和物質的量保持不變。

          溶液稀釋規律:c(濃)·V(濃)=c(稀)·V(稀)

          【板書】

          6、關于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

          【預備知識】

          用溶質的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來表示溶液的濃度叫做質量分數。

          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④溶液的體積:

          v特別提示:液體的密度單位通常是g/mL,而物質的量濃度計算中的體積單位是L。

          在一些教復雜問題中,已知條件和題目所要求解決的問題之間沒有直接聯系。如果直接從已知條件正向分析推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往往由于目標不明確,可能導致使問題復雜化,有時候還會掉入命題人設置的陷阱中,誤入歧途。

          如果從要解決的問題入手,逆向分析,步步為營,即可順利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解題時,再將思路理順,然后去解決,就可以順利解決問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直接計算

          例題1:配制500mL0.2molL–1的NaCl溶液,需要NaCl的質量是多少?

          例2:將28.4gNa2SO4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計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并求出溶液中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

          【強調】

         、僭谶\用物質的量濃度的定義式進行計算時,體積是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

         、谠谟嬎銜r要注意被溶解的物質是否能與溶劑反應,真正的溶質是什么。

         。劬毩暎

          1、把4gNaOH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2、把6.2gNa2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的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3、把5.6gCa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4、把4gCuSO4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5、把4gCuSO45H2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圻^渡]在實際生產中,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濃溶液,還往往需要稀釋后才能使用。如噴灑農藥時,須把市售農藥稀釋到一定濃度才能施用,實驗室所用一定濃度的稀H2SO4也均由濃H2SO4稀釋而來,這就需要我們掌握有關溶液稀釋的計算。

          例3.配制250 mL 1 mol/L的HCl溶液,需要12 mol/L HCl溶液的體積是多少?

          例4:配制250mL1molL–1的硫酸溶液,需要18.4molL–1的濃硫酸的體積是多少?

          (3)【過渡】從上節課的知識我們知道,溶質的質量分數和物質的量濃度都可用來表示溶液的組成。因此,二者之間必定可以通過一定的關系進行換算。

          例4.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為1.28g·cm-3,求其物質的量濃度。

          現有溶質的質量分數為w,溶液的密度為ρg/mL,溶質的摩爾質量為M g/mol的某溶質的溶液,推出其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表示式。

          【說明】

          不能依賴公式,應根據題目實際選擇合適的方法。

          [過渡]如果已知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及溶液的密度,又怎樣求其質量分數呢?

          例4.已知75 mL 2 mol·L-1NaOH溶液的質量為80克,計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牛刀小試】

          1、市售濃H2SO4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 g·cm-3。計算市售濃H2SO4的物質的量濃度。

          2、實驗室有一瓶4 mol·L-1的NaOH溶液,密度為1.2 g·cm-3,求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3、現有一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49%的磷酸溶液(H3PO4),密度為1.12 g·cm-3,其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

         。4)溶液混合后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計算

          ①同種溶液混合

          【說明】

          一般在計算中,沒有特別說明,可以認為混合后的體積等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若已知混合后的溶液密度,則一般要用總質量除以密度計算體積。

          例1、將300mL2 mol/L的HCl溶液和200mL4 mol/L的HCl溶液后,所得的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

          例2、將2 mol/L的NaOH溶液和4 mol/L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

          ②互不反應的兩種溶液混合

          例3、將300mL2 mol/L的NaCl溶液和200mL4 mol/LMgCl2的溶液混合,求混合后的溶液中NaCl的物質的量濃度和Cl—。

          1、將100mL3mol/L的NaOH溶液和150mL4mol/L的NaOH溶液后,所得的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

          2、將400mL2 mol/L的Na2SO4溶液和100ML2 mol/LAl2(SO4)3的溶液混合,求混合后的溶液中Na+、Al3+、SO42-的物質的量濃度。

          3、將448LHCl氣體(標況)溶于1L水中,得到的鹽酸溶液的密度為1.25g/mL,求該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和質量分數。

          四、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計算

          1、計算依據: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其在化學方程式中的系數之比。 m A + nB = pC + qD n(A):n(B):n(C):n(D)= m:n:p:q

          2、解題思路:

          ①求什么;②已知什么;③怎么求。

          3、解題方法:

          先根據已知條件求出相關物質的物質的量;再利用化學方程式列比例,求出所需物質的物質的量;最后利用有關公式,求出題目要求的量。

          例1、現有250mL 0.8mol/L的H2SO4溶液,用2 mol/L NaOH溶液中和,使溶液顯中性,求需要NaOH溶液多少mL?

          例2、現有250mL2Na2CO3mol/L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5mol/L HCl溶液使其充分反應,求參加反應的HCl溶液的體積和反應生成的CO2的體積(標準狀況)。

          〖活學活用〗

          1、現有100g含雜質的Zn使其與鹽酸充分反應,收集到標況5.6LH2,求Zn的純度。

          2、現有200gCaCO3,使其與鹽酸充分反應,并將生成的CO2與足量的NaOH溶液制取Na2CO3,求可以制得Na2CO3多少g?

         。坌〗Y]表示溶液組成的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之間可通過一定的關系進行換算。解有關溶液稀釋的問題,遵循的原則是:稀釋前后溶質的量不變。

          [作業]P17 1、2、3、4(要求有計算過程)

          板書設計:

          5、關于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

          (1)關于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計算

         。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

         。3)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稀釋計算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7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化學是高中化學知識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學業水平測試中占有重要地位。"原電池"作為電化學知識的第一課,其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電池的組成和化學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學電源;第三部分是金屬的電化學腐蝕。在現代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中,電池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電池原理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從本質上弄清金屬腐蝕,特別是電化學腐蝕的原因,找到金屬防護的方法;即研究金屬的腐蝕與防腐,以解決延長金屬材料的使用壽命;可見原電池原理的學習意義重大。本節課融合了氧化還原反應、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等知識,并彼此結合、滲透;在學習過程中還涉及到物理中電學的相關知識,體現了學科內、學科間的綜合。

          二、 學生狀況分析與對策

          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及氧化還原反應等有關知識;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由實驗現象推測反應原理,并對其進行歸納總結。

          三. 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的指南和學習評價的依據,根據教學大綱以及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確立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技能: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理解原電池的基本化學原理,初步掌握電極判斷、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原電池構成條件;

          2能力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訓練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從而獲得科學研究能力和技巧;增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通過探究學習, 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錯誤使用電池的講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重難點分析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既是本節課的知識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我設置了“關于電極作用、電解質溶液的作用、電流方向、能量轉化”等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放手讓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探究,對問題逐一分析、探索;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原電池一般都是還原性較強的物質作為負極,負極向外電路提供電子;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作為正極,正極從外電路得到電子;在電池內部,兩極之間填充電解質溶液。放電時,負極上的電子通過導線流向用電器,從正極流回電池,形成電流。初步構建原電池工作原理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中如何突破難點?

          在教學時,除了Zn-Cu原電池演示實驗外,還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實驗。

          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學習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畫的科學模擬演示,將微觀、抽象、不可見的電子的運動直觀化;將復雜的化學過程,變得清晰、形象、直觀。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疑問情境,逐步引導學生去分析、去主動探究原電池的原理及組成條件,重視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為學生創設好學習、研究的環境:⑴把時間留給學生;⑵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⑶把認知過程留給學生;⑷把交流與評價的權力留給學生。

          2.學法——實驗探索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有人曾恰當地用這么幾句話概括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我聽見因而我忘記,我看見因而我記得,我親手做因而我理解!睂W生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探索發現,因此,在課堂內增大學生的活動量和參與意識,每兩人一套實驗裝置,通過認真實驗,仔細觀察,自己分析銅鋅原電池的特點,歸納出原電池的組成條件,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評價,最后進行歸納與總結。

          六、教學設計

          1. 課題引入

         、艔男驴萍疾牧弦

          ⑵從身邊最熟悉的事例引入

         、菑膶嶒炓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盡快進入課程學習狀態.

          2.實驗研究

          確定主題:(供給學生實驗學習)

          探究1: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2:將銅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3:將鋅片、銅片同時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設疑:為什么上述實驗都是鋅片上有氣泡,銅片上無氣泡?

          探究4:鋅片、銅片用導線連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設疑:①鋅片的質量有無變化?②銅片上產生了氫氣,是否說明銅能失去電子?③寫出鋅片和銅片上變化的離子方程式。④H+得到的電子從哪來?⑤鋅失去的電子如何傳遞到銅?

          探究5:如何證明裝置中產生電流?

          設計與實施: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

         、艑W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為學生準備實驗用具,可擺放一些儀器和藥品,促使學生自由聯想,從而設計出富有創造性、切實可行的方案來。

         、拼_定方案、動手完成實驗、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操作中的問題、釋疑、處理偶發事件。

          交流與評價:

         、鸥鹘M派代表上講臺交流設計方案和展示實驗成果。

         、仆瑢W自評和互評價。

          教師組織交流并適當的提問,使學生的總結更加完善,從而使研究學習順利完成。

          3.引申與提高

         、烹娮影鍟鴮⒃姵匮b置原理分析和構成條件展示給學生

          ⑵電子動畫模擬原電池和干電池電流形成的微觀電子的運動

          4.結尾部分是本節課的升華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在鞏固原電池原理及其形成條件的基礎上,介紹日常生活中常見電池和電池與環保間的關系,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5、作業設計

          指導學生登錄網站,查閱相關資料,各類電池介紹(水果原電池、自制電池等),科學家或科普文章,環境與電池等介紹;并親手制作一個水果電池。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鹽類水解的規律,知道鹽類水解的實質。 2.過程與方法:小組研究探索式,輔以多媒體動畫演示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提前做導學案,小組探究,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求實、探索、創新、合作

          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點:鹽類水解的規律和實質教學難點:鹽類水解的規律和實質

        二、教材的分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鹽類的水解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化學平衡原理的基礎上討論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行為,包括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和水的電離平衡兩個平衡體系;學生也知道溶液酸堿性的本質原因,在此基礎上再來探究鹽類在水溶液中的酸堿性規律,這樣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2)鹽類水解是后續電化學學習的必備基礎。從知識結構上講,鹽類水解平衡是繼弱酸、弱堿及水的電離平衡體系之后的又一個電解質溶液的平衡體系,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電解質溶液的平衡體系。

          三、教學方法

          1.教法

         。1)感知情境,導入主題,研究探索,指導學法。

          (2)教師導學,學生合作討論,探討實驗設計及評價,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發現。(3)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對比、歸納及類推、練習訓練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4)多媒體輔助教學。

          2.學法

          (1)學生分組討論,增強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學會合作。

         。2)提出問題—探索分析—解決問題—遷移發展的方法展開探索,對比歸納及類推總結,練習訓練,獲得對比、歸納和類推的學習思維能力。

          (3)積極思考,善于應用對比、歸納總結及類推思維方法,提升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4)討論交流,提高人際交流能力。

          四、教學過程(附課件)

          1、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純堿和小蘇打入手

          [幻燈展示]圖片

          設計意圖: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使學生的學習從低起點、易接受的環境開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過渡到

          A級問題的六個問題,讓學生分組回答

          A級問題一:水的電離方程式是,若在水中加入酸或堿,水的電離平衡移動方向是向移動,理由是。

          A級問題二:溶液呈酸堿性的根本原因是,溶液呈中性是因為,呈酸性

          是,呈堿性是。

          A級問題三:寫出下列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鹽酸與NaOH溶液:,②鹽酸與氨水:,A級問題四:寫出下列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鄞姿崤cNaOH溶液:,④醋酸與氨水:。

          A級問題五:上述反應物中,屬于強電解質的是,屬于弱電解質的是。

          A級問題六:若按酸、堿強弱不同,上述反應生成的四種鹽可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分別為

          NaCl,NH4Cl,CH3COONa CH3COONH4 。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鹽類水解的實質,引導學生思考,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3、A級問題完成之后進入B級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將不同的題分給不同的

          小組。讓六個小組的學生同時上黑板演示。 B級問題一:

          鹽CH3COONa溶液酸堿性鹽類型Na2CO3 NH4Cl Al2(SO4)3 NaCl KNO3設計意圖:學生上黑板畫圖,指出優點和不足,教師能夠知道學生差在哪。

          B級問題二:CH3COONa溶液為什么呈堿性?

          電離方程式

          設計意圖: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

          科學態度。

          B級問題三:NH4Cl溶液為什么呈酸性?

          c(H+)和c(OH–)相對大小鹽溶液的酸堿性鹽溶液中的粒子有無弱電解質生成相關方程式電離方程式c(H+)和c(OH–)相對大小鹽溶液的酸堿性鹽溶液中的粒子有無弱電解質生成相關方程式B級問題四:NaCl溶液為什么呈中性?

          B級問題五:1.鹽類水解的定義:水溶液中鹽電離出的跟水電離出的生成的.反應。

          2.鹽類水解的實質:鹽電離出的與水電離出的結合成,水的電離。

          3、鹽類水解的條件:①鹽必須溶于中。

         、邴}中必須含有離子或離子

          B級問題六:鹽類水解規律

         、庞芯退猓粺o不水解;⑵越越水解;都雙水解;⑶誰顯誰性;同顯中性。

          例:酸性:乙酸碳酸次氯酸

          水解程度:乙酸鈉碳酸鈉次氯酸鈉溶液堿性: CH3COONa Na2CO3 NaClO

          設計意圖:通過思考分析,總結類推,讓學生強化基礎知識,關注知識的內在聯系,加深學生對不同水解類型的理解和記憶。 4、課堂練習課后作業

          見課件

          設計意圖:提供反饋教學的信息,培養強化學生的對比歸納類推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教學反思

          反思一:課堂還可以更高效

          提前給學生發了導學案,然后收上來批閱,也就是在講課之前,對學生已非常了解,能夠有針對性的上課。在學生分組答題的過程中,一個小組答一道,存在忽略其他同學的情況,同時也存在一個小組同學只關注自己的問題,而不去探討其他問題。此外,視學生的掌握情況,可以適當的鏈接高考題,這是我在本節課做的不足的地方,也是今后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地方。反思二:加強課后練習,能夠讓學生掌握的更好

          課后練習,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該讓學生多說,然后讓學生總結,隔段時間復習。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理解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了解銅的電解精煉、鍍銅、氯堿工業反應原理。能寫出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了解常見化學電源的種類及其工作原理

          適當時間里學生討論,進行合作學習。能根據電化學的原理解決有關設計電解池和原電池的問題。

          二、教學重點

          原電池原理、電解原理及其應用。

          三、教學難點

          原電池、電解池的分析、判斷。

          四、教學方法

          知識體系勾畫——知識點習題分析——復習討論——歸納總結——教師評價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導入】原電池基本概念

          一、原電池

          1、原電池的形成條件:

         、倌茏园l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

          ②兩個活動性不同的電極(燃料電池的兩個電極可以相同)。

         、坌纬砷]合回路。

          原電池裝置的變化:簡易裝置——鹽橋裝置——交換膜裝置

          2、原電池原理:

          3、導電粒子的流向問題:

          電子流向(外電路):負極→導線→正極(電流方向與電子流向相反)。

          離子流向(內電路):陰離子向負極移動,陽離子向正極移動

          考點:裝置的判斷:原電池和電解池;電極判斷:正負極和陰陽極

          例題:原電池的形成條件

          考點:(例題)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正負極發生的'反應,電子、陰陽離子的移動

          4、電解池的應用

          1)加快氧化還原反應的速率

          2)用于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3)用于金屬的防護

          4)設計原電池

          例題:根據氧化還原反應,寫出兩個半反應,選擇負極材料、正極材料,選擇電解質溶液,設計簡易原電池,設計鹽橋原電池

          例題:可逆氧化還原反應與原電池綜合應用

          二、化學電源

          一次電池常見類型、二次電池主要類型

          1、二次電池的充電過程與放電過程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10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一)本課時教學內容的功能和地位

          高中化學新教材的實施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的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初步學會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和溶液配制等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在實驗中能夠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并主動進行交流。

          本課時選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在課程內容標準中主題2化學實驗基礎中是這樣規定的:讓學生初步學會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等實驗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并能夠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并能主動進行交流。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的思維活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好奇心強,同時以具備一定的實驗技能。知識儲備上,他們已經熟悉了過濾和蒸發這兩種固體液體的分離方法,但對于兩種都是液體的`混合物如何分離還不太明確,有這方面的學習渴望,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對實驗現象及結果的分析和處理能力還有一定的欠缺,也需要教師不失時機的引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ㄒ唬┙虒W重點 蒸餾及萃取的原理

         。ǘ┙虒W難點 萃取的操作

          三、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實驗操作。

          2、了解蒸餾原理,練習蒸餾操作。能根據常見物質的性質設計分離和提純物質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3、會用合理的方法檢驗離子。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操作和實驗安全問題的分析,讓學生對實驗探究有進一步的認識 2、通過對初中常見物質分離與提純以及分離提純物質一般方法的復習鞏固,培養學生綜合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實驗設計和評價辨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組織學生完成實驗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通過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明白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體驗成功的樂趣。 2、讓學生在實驗中感受實驗儀器和實驗設計的巧妙,感受化學之美

          四、教學用品、教學手段和主要教學方法

         。ㄒ唬┙虒W用品

          藥品:制取蒸餾水裝置1套、50ml分液漏斗、10ml量筒、燒杯、鐵夾臺、鐵圈、CCl4、碘水。

          (二)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實驗探究

          (三)主要教學方法啟發、誘導、閱讀、討論、實驗探究、練習五、教學流程示意圖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11

          1、分析本節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為高中化學新課程(人教版)選修4的第四章電化學的重要內容之

          一。該內容學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節是該內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個鹽橋內容。掌握本節知識,對指導學生了解生活中電池使用原理、金屬腐蝕和防護,研究探索發明新電池有重要意義。

          2、了解學情

          已有基礎:對原電池原理有初步認識;具有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 局限認識:氧化劑和還原劑只有接觸才可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發展方向:通過實驗活動對原電池原理形成完整認識,提高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3、明確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深入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對原電池的形成條件有更完整的認識。學會書寫電極反應式和電池總反應。能根據反應設計簡單的原電池。 過程與方法:通過Pb-CuSO4電池的.設計活動,感悟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進一步體會控制變量在科學探究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設計原電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為國家作出貢獻,感受原電池原理應用于化學電源開發的關鍵作用。

          4、研究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原電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條件

          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完全分開在兩極(兩池)發生及鹽橋的作用。

          5、確定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

          以“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實驗探究,自主分析設計”的學習方式學習。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不斷深入認識原電池原理和形成條件,最終實現知識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學設計過程和意圖

         。1)情境導課:讓學生舉一些手機、電子表等新型電池例子。聯系生活,吸引學生注意力,喚起學生學習欲望。

         。2)回顧原電池:復習基本概念,溫故而知新。

          學生回憶原電池的有關內容,調動學生思考,回憶概念為后期探究作準備。 板書(便于學生直觀記憶、理解掌握):

          1.概念

          2.電極名稱

          3.構成條件

          4.原電池工作原理(課件展示微觀過程)

         。3)設計原電池:(板書)

          活動一、依Pb+CuSO4=PbS04+Cu反應,自主設計原電池。紙上談兵重溫原電池原

          理。

          活動二、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此原電池反應。實踐出真知,培養學生實驗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三、成果展示:學生寫出有關電極反應方程式,進行練習。

          活動四、學生總結單池原電池的設計思路,形成整體思維模式。

          活動五、學生評價原電池:電流不穩,引出新發明。

         。4)改良原電池:(板書)啟發分析電流不穩定的原因,引導雙池原電池的設計思路,學習課本知識,按實驗小組發放鹽橋,重新實驗。探討鹽橋的作用。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5)鹽橋的作用:(板書)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理解掌握。

          1.補充電荷。

          2.使裝置形成閉合回路。

          3.提高了能量轉化率。

         。6)結尾的設計:學生談談學習本節的感受,情感表達及分享。

          總體設計思想: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親手實驗,觀察現象,提出疑問,自主解答,自主設計,合作評價。在自主提問的過程中推動課的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問題意識,學會實驗,學會提問、學會探究、學會設計、學會 合作、學會評價。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12

          一、教材分析

          必修模塊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是以典型有機物的學習為切入點,讓學生在初中有機物常識的基礎上,能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加深對有機物和有機化學的整體認識。選取的代表物都與生活聯系密切,是學生每天都能看到的、聽到的和摸到的,使學生感到熟悉、親切,可以增加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必修模塊的有機化學具有雙重功能,一方面為滿足公民基本科學素養的要求,提供有機化學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識,使學生從熟悉的有機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機化學研究的對象、目的、內容和方法,認識到有機化學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能用所學知識解釋和說明一些常見的生活現象和物質用途;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學習有機化學的學生,打好最基本知識基礎、幫助他們了解有機化學的概況和主要研究方法,激發他們深入學習的欲望。

          苯就是幾種典型代表物之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為必修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苯的物理性質、分子結構、化學性質,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從結構角度適當深化對 學生苯的認識,建立有機物“(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系,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苯分子結構中特殊的化學鍵決定了苯的化學性質。它是對中學階段烴類成鍵知識以及性質的總結與拓展。學好苯的知識對后續有機物的學習具有指導作用。通過這節課,學生基本掌握了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能利用物質的結構推斷物質的性質,利用物質的性質來推斷物質的結構。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在學習苯的知識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甲烷和烷烴、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單鍵、碳碳雙鍵的結構特征和特征反應。根據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這些知識就是學生學習新知識之前已經具備的“先行組織者”,苯有關知識的學習要以此為基礎,注意新知識和“先行組織者”之間的聯系。學生運用“先行組織者”對苯分子的結構進行推測,繼而根據分子結構推測苯的化學性質。

          三、具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例舉苯的主要物理性質(顏色、狀態、熔點、沸點);掌握苯的分子結構并能夠描述其結構特征; 通過苯與溴、濃硝酸等反應,掌握苯能燃燒、易取代、難加成的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苯分子組成及結構、性質的探究加強觀察、歸納、推理等方法及技能的訓練,進一步認識研究有機物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以苯為例,論證物質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辨證關系;參與苯分子結構的探究過程,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發展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明顯地表現出科學解釋必須與實驗證據、自然觀察相一致的實證精神;

          能從歷史的角度理解科學家們提出的理論在當時具有的意義,從而理解科學的本質; 體會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認識技術的更新對科學發展的推動作用。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以假說的方法研究苯的結構,掌握苯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苯分子的結構特點和苯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以化學史為載體的科學探究法

          五、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

          20xx年4月頒布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

          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這一理念,要求課堂教學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使學生學習“有用的化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根據建構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教學設計思想,依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原則,在構建學生的學習環境時,采用的是“拋錨式教學”。

          本節課沿著歷史的發展脈絡設置了八個學習任務,將一個完整的發現苯、認識苯的過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運用引導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親歷 “苯的發現之旅”,體會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樂趣,訓練科學方法。本課采用化學史和科學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把演示實驗、探究實驗、苯分子結構假說的提出和證實(或發展)串聯起來,按科學發現基本過程的順序設計教學程序。從發展學生自主性、創新性的角度出發,先啟發學生自己寫出C6H6可能的鏈烴結構簡式,然后設計實驗否定苯具有鏈式結構,從而發現并明確問題。再通過介紹凱庫勒等科學家的研究工作,從運用假說的角度讓學生認識并體驗科學探索的基本過程。

          六、教學信息技術

          依據心理學知識,人類獲取的信息80%來源于視覺,多種感覺協調運用時,獲取的信息量就更大。因此本節課采用多媒體幻燈片與板書結合的呈現方式增強信息刺激力度,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盡可能多地獲取有效信息。

          教具:苯分子結構模型 、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相關實驗裝置及其藥品。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13

          一、設計思想

          新化學課程標準提出:“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注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引導—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強烈的創新意識等綜合素質的人才。

          化學平衡屬于化學熱力學知識范疇,是中學化學教材體系中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瘜W基礎理論的教學應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實際要求、學生的發展和認知水平,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重視學生科學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教材分析

          化學平衡觀點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材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通過類比、聯想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材以固體溶質溶解為例,分析溶質溶解過程中結晶與溶解速率的變化,并指出在飽和溶液中,當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速率相等時,處于溶解平衡狀態,以此順勢引入化學平衡狀態概念,并強調在可逆

          反應中,當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就處于化學平衡狀態。這樣層層引導,通過熟悉的例子類比幫助學生理解,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學平衡狀態建立的教學難點。

          化學平衡是化學反應速率知識的延伸,也是以后學習有關化學平衡的移動等知識的理論基礎,是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溶解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識的基礎與核心,因此《化學平衡》是一節承前啟后的關鍵課;瘜W平衡概念的建立和化學平衡特征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接觸化學平衡前對化學反應速率及可逆反應已有一定的認識,但要接受和理解化學平衡這一抽象概念并非易事。因此在學習中應集中注意力,采用自主學習,積極想象等學習方式提高自己觀察、理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理解能力,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模式,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采取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方式進行有效教學。

          四、教學目標、重難點、方法和手段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概念

          (2)使學生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征

         。3)掌握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

          能力目標:(1)通過回憶比較已學知識,掌握新的知識

          (2)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分析、歸納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思維習慣

          (2)結合平衡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動態的等特點,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2. 教學重點、難點

          化學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征

          3. 教學方法和手段

          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引導探究、比較發現、推理論證等方法,通過復習聯系舊知識,架設探究橋梁,借助多種教學方法,在引導探究、啟發討論中讓學生發現規律,形成概念,掌握知識。

          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創設情境引發沖突”“引導探究”“討論交流”“ 答疑點撥強化拓展”“變式探討體驗歸納”“ 聯系實際討論應用”

          五、教學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討論

          教師有目的地創設能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各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產生質疑和提出各種假設,并尋求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

          【引入】 大家都喜歡喝糖水,你們知道一塊糖投入水中會發生什么變化嗎?糖在水里面能無限度溶解嗎?為什么會飽和?飽和的實質是什么?

          【探究】實驗一:以蔗糖溶解為例(結合flash動畫),探究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特征, 微觀過程,宏觀再現

          [意圖:通過簡單的實驗演示,借助淺近的類比關系,作知識的填補,以取得學生知識基礎與認知水平之間的同步,獲得化學平衡的最初認識。]

          【問題】①蔗糖晶體溶解時存在哪兩個過程?

         、陔S時間推延,兩種過程速率如何變化?

         、郛攦煞N過程速率相等時,溶液有何特征?溶液濃度是否發生變化?

          ④用何種實驗可以證明飽和溶液兩種過程仍然存在?

         、輰柡腿芤荷邷囟然蚴羌尤肴軇,原狀態有何影響?

          [意圖:以蔗糖溶解平衡為例,設計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對問題的分析和思考。]

         。2)答疑點撥,強化知識拓展

          教師引導、組織好前述探究活動的討論交流工作,并進行必要的答疑點撥;學生回憶,討論,歸納得出溶解平衡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引申創設新的問題情境,做好知識的強化與拓展。

          【探究討論】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探究討論,形成如下共識: ①蔗糖晶體溶解時存在溶解和結晶兩個過程,是一個可逆過程。 ②隨著溶解進行,溶解速率逐漸減小,結晶速率逐漸增大,最后達到相等。

         、蹆煞N過程速率相等時,此時溶液為飽和溶液,在“外觀”上晶體不再溶解也不再析出,溶質的濃度不變,即達到了溶解平衡狀態。

         、埽ㄌ崾荆撼踔蠧uSO4晶體的制備實驗)向飽和溶液中加入一顆不規則形狀的晶體,放置一段時間后,晶體的形狀變成規則,但質量不變,由此可以說明,溶解平衡時,溶解和結晶并未停止,仍在進行,只是速率相等。因此,溶解平衡不是靜止的,是一個動態平衡。

          【flash動畫】再現溶解平衡時,V溶解=V結晶≠0

         、輰柡腿芤荷邷囟,溶解速率增大,繼續溶解;在飽和溶液中加入溶劑,繼續有固體溶解。所以,外界條件改變時,溶解平衡會被破壞。

          [意圖:以溶解平衡為例,探究溶解平衡的特征;多媒體動畫演示晶體的溶解、飽和溶液中晶體形變質不變、晶體溶解微觀解釋等,使學直觀形象的探究、分析問題,并得出溶解平衡特征]

          【板書】化學平衡

          一、 溶解平衡的建立

          1、 溶解 ——結晶—— 可逆過程

          2、 V溶解=V結晶≠0 →溶解平衡

         。▌討B平衡、 濃度不變、條件改變,平衡破壞)

          【探究】實驗二:對比溶解平衡,探究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

          【投影】下表是CO+H2O(g) CO2+H2反應中起始和反應不同時間時各物質的濃度的變化(催化劑1200℃)。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14

          一、學習目標

          1.學會Cl-、SO42-、CO32-、NH4+等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能用焰色反應法、離子檢驗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分。

          2.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現象分析等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3.初步學會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并學會主動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設計簡單的探究實驗方案。

          三、設計思路

          化學研究中,人們經常根據某些特征性質、特征反應、特征現象和特征條件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物質檢驗知識,但不夠系統化,需進一步總結和提煉。本節課選擇Cl-、SO42-、CO32-、NH4+等常見離子作為檢驗對象,復習總結初中化學知識,學習常見物質的檢驗方法,介紹現代分析測試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物質檢驗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認識到物質檢驗過程中防止干擾的設計、多種物質檢驗方案的設計及操作技能。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明確物質檢驗的意義和價值,并初步明確進行物質檢驗的依據或策略,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據教學目標創設相應的情景,提出具體的任務。

          四、教學過程

          [導入]物質的檢驗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如為保證公平競賽,在大型運動會上會進行興奮劑檢測;檢查身體時對血糖血脂的檢驗;質檢員對生產的產品質量標準的檢驗,等等。

          [情景]“資料鏈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農藥袋上的.標簽可知,該農藥含有碳酸銨和硫酸銅兩種成分。如何通過實驗確證該農藥中含有銨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呢?指出所用的試劑、預期將觀察到的現象以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完成課本“活動與探究”欄目中的實驗1-4。

          離子試劑現象

          實驗1NH4+

          實驗2Cl—

          實驗3SO42—

          各個實驗中,依次觀察到什么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NH4+、Cl—、SO42—等離子的檢驗所采用的試劑和方法等:

          NH4+:加濃NaOH溶液,加熱,產生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Cl—:滴加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鹽酸,生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

          [討論]在完成相關實驗時,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請結合實驗過程及相關元素化合物知識,分析下列問題:

          實驗1:試紙為何要潤濕?實驗2:為何要加稀硝酸?實驗3:為什么要加稀鹽酸?

          [補充實驗]碳酸鉀、碳酸鈉分別與硝酸銀、氯化鋇溶液反應,并分別滴加酸溶液。

          結論:氨氣溶于水才能電離出OH—;

          檢驗Cl—加入稀硝酸是為了避免CO32—的干擾;

          檢驗SO42—加入稀鹽酸是為了排除CO32—的干擾。

          [小結]什么是物質的檢驗?

          物質的檢驗應根據物質獨有的特性,要求反應靈敏、現象明顯、操作簡便、結論可靠。

          你還能回憶出哪些物質的檢驗方法呢?

          要求:能夠獨立、準確地回顧出一些物質檢驗的方法,盡可能多地歸納出有關物質或離子的檢驗方法。

          學生回憶常見物質的檢驗:碳酸鹽、酸、堿、淀粉、絲綢制品等。

          [遷移]“資料鏈接”——由加碘鹽標簽可知,加碘鹽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條件下與KI反應得到碘單質。

          如何確證碘鹽中的碘不是單質碘?如何確證某食鹽是否已加碘?如何確定加碘食鹽中含有鉀?

          用淀粉液檢驗是否含碘單質;根據所提供KIO3的性質并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焰色反應

          金屬或金屬離子的檢驗通常采用焰色反應。

          閱讀教材,回答問題:什么叫焰色反應?為何可用焰色反應來檢驗金屬或金屬離子?如何進行焰色反應實驗?操作中要注意什么問題?

          [過渡]物質的檢驗在工農業生產、科學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學學習中也有重要的作用;瘜W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必須掌握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學會用多種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份。

          1.人們經常依據什么來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

          2.歸納總結物質(或離子)檢驗的一般步驟。

          3.物質(或離子)檢驗時,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等化學性質,理解酯化反應的概念;

          2.使學生了解酯的水解,并了解乙酸的酯化與乙酸乙酯的水解是一對可逆反應;

          3.使學生了解羧酸的簡單分類、主要性質和用途;

          4.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歸納思維能力及分析思維能力;

          5.通過酯化反應的教學,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應。

          ●教學難點

          1.酯化反應的概念、特點及本質;

          2.酯化與酯的水解的條件差異。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1.采用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展示及實物展示,進一步認識乙酸的分子結構及其物理性質;

          2.采用復習回憶法及實驗驗證法學習乙酸的酸性;

          3.利用實驗探究、設疑、啟發、誘導、講述等方法學習乙酸的酯化反應及酯的水解反應;

          4.利用類推法學習酯、羧酸的結構與性質。

          ●教學用具

          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投影儀;

          冰醋酸、乙酸水溶液、乙醇、濃H2SO4、水垢、飽和Na2CO3溶液、乙酸乙酯、稀H2SO4、稀NaOH溶液、蒸餾水、冰水混合物;

          試管、燒杯、鐵架臺、酒精燈。

          ●教學過程

          [引言]

          為何在醋中加少許白酒,醋的味道就會變得芳香且不易變質?廚師燒魚時常加醋并加點酒,為何這樣魚的味道就變得無腥、香醇、特別鮮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便會知道其中的奧妙。

         。郯鍟莸诹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蹘煟菀宜崾且胰┑难趸a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飲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陳醋含醋酸7%。下面我們進一步學習乙酸的結構和性質。

         。郯鍟1.分子結構

         。蹘煟菡故疽宜岱肿拥谋壤P。要求學生寫出乙酸的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及官能團。

         。凵莘肿邮剑篊2H4O2

          結構簡式:CH3COOH

          官能團:—COOH(羧基)

          [過渡] 是由羰基和羥基結合構成的官能團,但與酮、醇性質上卻有很大差別。下面我們先看其物理性質。

          [師]展示乙酸樣品,讓學生觀察其顏色、狀態,并聞其氣味。結合初中所學知識概括出乙酸的重要物理性質及用途。

         。郯鍟2.物理性質及用途

          [生]乙酸是一種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液體,沸點是117.9℃,熔點是16.6℃,易溶于水和乙醇。

          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之一,醋是用得較多的一種酸性調味品,它能改善和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

          [師]將一瓶純乙酸和一瓶乙酸的水溶液同時放入冰水浴中,片刻后同時取出,讓學生觀察現象。

          [現象]純乙酸立即變為冰狀固體,而醋酸的水溶液無明顯變化。

         。蹘煟菀宜岬娜埸c是16.6℃,當溫度低于16.6℃時,乙酸就凝結成像冰一樣的固體,所以無水乙酸又稱冰醋酸。

         。圻^渡]乙酸的官能團是—COOH,其化學性質主要由羧基(—COOH)決定。

         。郯鍟3.化學性質

         。蹘煟莩踔袑W過乙酸有什么重要的化學性質?

         。凵菥哂兴岬耐ㄐ。

         。郯鍟(1)酸的通性

          CH3COOH CH3COO-+H+

         。蹘煟荽姿崾且辉跛幔谒胁糠蛛婋x生成CH3COO-和H+,那么酸性有哪幾方面的表現呢?

         。凵茛偈顾釅A指示劑變色。

         、诤突顒有皂樞虮碇蠬前金屬發生置換反應生成H2。

         、酆蛪A、堿性氧化物反應。

          ④和鹽反應。

         。蹘煟菹旅嫖覀冇脤嶒炞C明醋酸是否具有這些性質。

         。垩菔荆1.取一支試管,加入1 mL冰醋酸并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振蕩后觀察現象。

          2.取一塊水垢,用吸管吸取醋酸滴在水垢上,觀察現象。(水垢溶解,有氣泡)

          [討論]通過以上實驗得出什么結論?

          [生]醋酸顯酸性,根據以上反應確定CH3COOH酸性比H2CO3強。

         。蹘煟莞鶕藢嶒炍覀兛梢灾兰抑袖X壺內的水垢用食醋浸泡可以除去。那么水垢的成分是什么?請大家寫出反應方程式。

         。凵軲g(OH)2和CaCO3

          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

          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師]請大家寫出下列方程式

         。弁队熬毩暎輰懗鱿铝蟹磻碾x子方程式

          1.乙酸溶液與Cu(OH)2反應

          2.乙酸與CaO反應

          3.將鋅粒投入到乙酸溶液中

          4.用乙酸除水垢

          答案:1.2CH3COOH+Cu(OH)2====2CH3COO-+Cu2++2H2O

          2.2CH3COOH+CaO====Ca2++2CH3COO-+H2O

          3.2CH3COOH+Zn====Zn2++H2↑+2CH3COO-

          4.2CH3COOH+CaCO3====Ca2++2CH3COO-+CO2↑+H2O

          2CH3COOH+Mg(OH)2====Mg2++2CH3COO-+2H2O

         。圻^渡]乙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還可以發生酯化反應。

          [板書](2)酯化反應

         。垩菔緦嶒灒軵168 實驗6—10

          [現象]飽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狀液體產生,并可聞到香味。

         。劢Y論]在有濃H2SO4存在、加熱的條件下,乙酸與乙醇發生反應,生成無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狀液體。

         。蹘煟葸@種有香味的油狀液體就是乙酸乙酯。該反應為可逆反應。

         。蹘煟菹襁@種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應,叫做酯化反應。根據本實驗,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并選代表回答投影中的問題。

         。弁队帮@示]1.濃H2SO4在酯化反應中起什么作用?

          2.加熱的'目的是什么?

          3.為什么用飽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4.醇和羧酸酯化時,羧酸是提供H+還是羥基?即下面二式哪個正確?用什么方法證明?

          5.酯化反應屬于哪一類有機反應類型?

          [生]1.濃H2SO4起催化劑和吸水劑的作用。作催化劑,可提高反應速率;作吸水劑,可提高乙醇、乙酸的轉化率。

          2.加熱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應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揮發而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轉化率。

          3.因為:①乙酸乙酯在無機鹽溶液中溶解度減小,容易分層析出;②除去揮發出的乙酸,生成無氣味的乙酸鈉,便于聞到乙酸乙酯的氣味;③溶解揮發出的乙醇。

          4.采用同位素示蹤法確定產物H2O中的氧原子的來源對象。根據:

          CH3COOH+H18OC2H5 CH3CO18OC2H5+H2O,確定出酯化反應一般是羧酸分子里的羥基與醇分子中羥基上的氫原子結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結合成酯。

          5.酯化反應又屬于取代反應。

          [師]指出:酯化反應是有機酸和醇均具有的化學性質。不光有機酸和醇可以發生酯化反應,無機含氧酸也可以和醇酯化。例如:

         。弁队熬毩暎輰懗鱿铝蟹磻幕瘜W方程式

         。蹘煟菡埜鶕宜岬慕Y構簡式,概括羧酸的概念及乙酸的同系物的通式。

          [板書]

          二、羧酸

          1.概念及通式

          [生]烴基跟羧基直接相連而構成的化合物叫羧酸。通式為:R—COOH

          [師]乙酸的同系物又叫飽和一元羧酸,寫出其通式。

          [生]CnH2nO2(n≥1)

         。蹘煟蒴人崾侨绾畏诸惖?

          [板書]2.分類

         。凵祝輷狢OOH數目可分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及多元羧酸。

         。凵遥輷䶮N基不同可分為:脂肪酸和芳香酸。飽和酸和不飽和酸。

         。蹘煟菡f明:硬脂酸(C17H35COOH)、軟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等一元脂肪酸,由于烴基含有較多的碳原子,又叫高級脂肪酸。硬脂酸、軟脂酸為飽和酸,常為固體,不溶于水。油酸是不飽和酸,常為液體,不溶于水。

         。蹘煟蒴人岬墓倌軋F都是—COOH,其化學性質是否相似?有哪些重要的化學性質?

         。凵菹嗨疲加兴嵝,都能發生酯化反應。

          [板書]3.化學性質

          酸的通性 酯化反應

         。蹘煟菡埻瑢W們寫出最簡單的飽和一元羧酸甲酸的結構式,并分析其結構特點,說出其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

         。凵

          由于甲酸中有醛基,又有羧基,所以甲酸既具有羧酸的性質,也具有醛的性質。

         。弁队熬毩暎葜挥靡环N試劑鑒別下列物質的水溶液

          CH3CH2OH CH3CHO HCOOH CH3COOH

          答案:新制的Cu(OH)2懸濁液

         。圻^渡]酯化反應生成的有機產物均是酯,那么酯有什么結構特點?有什么重要的化學性質呢?

         。郯鍟

          三、酯

          [師]根據酯化反應概括酯的概念。

         。郯鍟1.概念

         。凵荽几跛崞鸱磻傻挠袡C化合物叫做酯。

          [師]根據生成酯的酸不同,酯可分為有機酸酯和無機酸酯,通常所說的是有機酸酯。請同學們寫出有機酸酯的官能團及通式。

         。蹘煟莓擱和R′均為飽和烷基時,且只有一個 的酯叫飽和一元酯,寫出其通式。

         。凵軨nH2nO2(n≥2)

         。蹘煟蒿柡鸵辉サ耐ㄊ胶湍念愑袡C物的通式相同?說明了什么?

         。凵蒿柡鸵辉ズ惋柡鸵辉人岬耐ㄊ较嗤,說明碳原子數相同的飽和一元羧酸和飽和一元酯是同分異構體的關系,兩者互為官能團的類別異構。

         。圻^渡]酯有什么重要的化學性質呢?

         。郯鍟2.化學性質

          [演示]P168實驗6—11

         。蹘煟菡埓蠹腋鶕䦟嶒灛F象討論以下問題。

         。弁队帮@示]

          1.酯化反應和酯的水解反應有何關系?

          2.酯的水解反應中,加熱、加酸、加堿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3.為什么酸或堿存在時,酯水解程度不同?

         。蹖W生討論后回答]

          1.酯化反應和酯的水解互為可逆反應。

          2.加熱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加酸或堿均在反應中作催化劑。

          3.加酸,酸只起催化劑的作用,可以縮短反應達平衡的時間,而不能使平衡發生移動,即不能增加酯水解的程度。加堿,堿不僅起催化劑的作用,還可以中和水解生成的酸,促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動,使酯水解完全。

         。郯鍟菟夥磻

         。蹘煟蒗セ退夥磻心男┎煌幠兀肯旅嫖覀兞斜肀容^一下。

          [投影顯示]

          酯化反應與酯水解反應的比較

          酯化 水解

          反應關系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催化劑 濃H2SO4 稀H2SO4或NaOH溶液

          催化劑的其他作用 吸水,提高CH3COOH和C2H5OH的轉化率 NaOH中和酯水解生成的CH3COOH,提高酯的水解率

          加熱方式 酒精燈火焰加熱 熱水浴加熱

          反應類型 酯化反應,取代反應 水解反應,取代反應

         。蹎枺菁姿狨( )有什么重要的化學性質?

          [生]除具有酯的化學性質外,還有醛類的化學性質。因甲酸酯中既有酯的官能團 ,又有醛的官能團 。

         。蹘煟莞鶕滩腜175的相關內容概括出酯的重要物理性質、存在及用途。

         。郯鍟3.物理性質、存在及用途

          [生]物理性質:密度一般比水小,難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機溶劑。

          存在:酯類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低級酯是有芳香氣味的液體,存在于各種水果和花草中。

          用途:作溶劑,作制備飲料和糖果的香料。

         。蹖W生質疑]老師:羧酸和酯中都有 ,它們也能像醛一樣和H2發生加成反應嗎?

         。蹘煟莶荒堋. 以 或單官能團的形式出現時可以和H2加成,但以 或 形式出現時不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

         。坌〗Y]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我們了解了酸和醇的酯化與酯的水解是一對可逆反應。在酯化反應中,新生成的化學鍵是 中的C—O鍵;在酯的水解反應中斷裂的化學鍵也是 中的C—O鍵。即“形成的是哪個鍵,斷開的就是哪個鍵。”

         。圩鳂I]1.閱讀P170選學內容

          2.P172 四、五、六、七

          ●板書設計

          第六節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1.分子結構

          2.物理性質及用途

          3.化學性質

          (1)酸的通性

          (2)酯化反應

          二、羧酸

          1.概念及通式

          2.分類

          3.化學性質

          酸的通性 酯化反應

          三、酯

          1.概念

          2.化學性質

          水解反應

          RCOOR′+H2O RCOOH+R′OH

          3.物理性質、存在及用途

          ●教學說明

          乙酸是一種重要的有機酸,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食醋的主要成分,還是乙醇和乙醛的氧化產物,因此緊接乙醇、乙醛之后,作為羧酸的代表物,單列一節講授。這樣既與前面的乙醇、乙醛形成一條知識主線,又通過乙酸的性質——酯化反應引出乙酸乙酯,為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做了鋪墊。所以本節總結時可進一步補充這個知識網絡。

          ●參考練習

          1.下列各組有機物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異構體,但最簡式相同的是

          A.甲醛和乙酸 B.乙酸和甲酸甲酯

          C.乙炔和苯 D.硝基苯和TNT

          答案:C

          2.確定乙酸是弱酸的依據是

          A.乙酸可以和乙醇發生酯化反應 B.乙酸鈉的水溶液顯堿性

          C.乙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D.Na2CO3中加入乙酸產生CO2

          答案:B

          3.當 與CH3CH218OH反應時,可能生成的物質是

          C. H218O D. H2O

          答案:BD

          4.下列有機物,既能發生消去反應,又能發生酯化反應,還能發生催化氧化的是

          A. CH3COOH B. BrCH2CH2COOH

          答案:CD

          5.某有機物既能被氧化,又能被還原,且氧化后與還原后的產物能發生酯化反應,所生成的酯又能發生銀鏡反應,則該有機物是

          A.CH3OH B.HCHO C.HCOOH D.CH3CH2CHO

          答案:B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06-10

        高中化學必修教學設計02-09

        高中化學必修教學設計02-09

        高中化學《物質的分類》教學設計04-03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15篇)03-20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15篇12-02

        優秀高中化學教學設計范文05-19

        高中化學教學教案標準設計格式06-11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04-07

        高中化學《離子反應》教學設計07-0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