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24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1
一、明確目標的重要性
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保證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我在制定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時,對課標進行反復研究,根據學生特點,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我能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并掌握其特征。
2、我能通過操作、觀察、思考等探究活動,提升動手實踐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我能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感受我國古代數學的博大精神。通過畫圓、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課件出示的“圓,一中同長也!备惺芪覈鴶祵W的博大精深。課件出示車輪為什么制成圓形的突出圓與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
二、教學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我設計了根據描述猜圓形物體的活動,學生在一次次提示,猜想的過程中,在大腦里會形成不同大小的圓,會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會把一定大小的圓與實物聯(lián)想,從而豐富空間觀念。本節(jié)課猜出的摩天輪,是相對我們畫的圓來說很大的,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三、靈活突破重難點
在畫圓時我利用課件直觀演示了畫圓過程,使畫圓步驟清晰明白。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如何更好地理解圓的半徑和直徑呢?我在本節(jié)課設計了錯誤的半徑、直徑,讓學生說出錯誤原因,從而使半徑和直徑的定義清晰可見。特殊直徑、半徑的問題利用課件直觀形象的演示。
四、課堂教育機智
學生在展示畫圓時,一個學生上來之后,怎么也畫不好,我及時給他幫忙,在黑板上找了一個小坑,固定住了有針的腳,既體現了畫圓的注意事項,又體現了圓心決定了圓的位置!靶】印边@個小坑成為本節(jié)課的一個小亮點。
五、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板書,包括畫圓步驟、圓各部分的名稱、圓的特征。本次板書排列整齊,非常有助于學生串聯(lián)知識。
六、達標檢測形式多樣、層次分明
每個學習任務完后,都有一個相對簡單的小檢測,讓學生及時鞏固,本節(jié)課全部完成之后,是一個課堂達標檢測。課堂達標檢測設計了基礎題、提高題、課外延伸題。不同層次的問題可使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體驗收獲。
七、有待改進
本節(jié)課課堂語言不夠簡潔,雖然對圓的半徑和直徑讓學生有了較好的理解、但是在對定義的表述上不夠規(guī)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使自己的數學語言更精煉準確。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2
《圓的認識》這一節(jié)課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一節(jié)概念新授課,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后對一種新的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的認識。作為曲線圍成的平面幾何圖形,它既是一節(jié)起始課,同時也是后繼學習內容——圓周長、面積、扇形、圓柱、圓錐的基礎。
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我出示一根繩子和一個小球,把小球甩起來,讓同學猜想:小球運動的軌跡會成什么圖形?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過圓?然后欣賞了一組圖片,使學生了解在自然現象,建筑物,工藝品中都能找到圓的足跡。并在圖片中,感受到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圖形。接著引導學生說一說圓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讓學生感知圓是一種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然后讓學生想方設法畫圓,先借助實物畫圓,接著用圓規(guī)畫圓,最后用釘繩畫圓,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感悟畫圓的方法。
二、恰當地處理教材,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探討圓的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幾個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
1、學生掌握了用釘繩工具畫圓的方法后,緊接著利用板書中的圓讓他們準確理解數學概念:圓內、圓外、圓上三個名稱。進而理解圓上有無數個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這部分內容教材里沒有安排,但通過課堂實踐發(fā)現補充這一內容對圓的概念的認識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2、有了上一環(huán)節(jié)的鋪墊,讓學生邊學概念邊探討特征,通過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探索半徑的特征:在同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都相等。這一環(huán)節(jié)較好的突出了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培養(yǎng)。
3、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直徑的特征,有了探討半徑特征的經驗,直徑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4、最后,利用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系以及圓的其他特征,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1、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顯不足,顯得有些生硬。
2、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不夠,對于課堂上動態(tài)生成的信息處理不靈活,給人的感覺是離不開教案,而且還造成前松后緊的局面。
3、這節(jié)課老師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圓的特征以及半徑與直徑的關系,不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以教師的教為主導的作用。
4、如果把這節(jié)課改成兩節(jié)課。第一節(jié)解決圓與其它圖形的不同,圓的半徑,直徑問題;第二節(jié)解決圓的特征及欣賞圓在生活中的應用,把節(jié)奏放緩,讓學生把基礎知識牢固掌握,可能效果會更好。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3
《圓的認識》是關于概念教學的一節(jié)展示課。通過教學本課,我的收獲頗多,感慨也不少。下面我從準備和上課兩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是對這次展示活動的準備。
《圓的認識》是屬于幾何概念的教學。在課的設計上我緊扣“概念教學”這一主題進行設計。一共設計了兩套不同的教學模式:
1、從日常生活出發(fā)感知圓——自主探究畫圓——認識各部分名稱——探索圓的特征——解釋應用;
2、情境創(chuàng)設提出自行車輪為什么要設計成圓形——操作討論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了解圓的特征——畫圓——首尾照應解決問題。通過幾次試教,發(fā)現第一套方案更適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曾一度的想超越教材,不依照教材呈現的順序來進行教學,其實,對于教學我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qū)——為創(chuàng)造情境而去創(chuàng)造。這并不符合我們教學的宗旨。我們的教學,可以異彩紛呈,但是應該給學生呈現最自然的,最易接受的方法,刻意的裝飾只能是“東施效顰”,適得其反。
在試教的過程中,同時我也深感研究教材的重要性。平時一堂課,上過了也就過了,最多自己對某些成功或失敗處進行反思。而在集體研討時,才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知識點,甚至是教師提的`每一個問題,說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深究,如果給無限的時間,研討也將會是無限的。
第二,關于課堂教學的體會:
基于各方面的準備,我在教學中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具體有兩方面完成較好: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我讓學生欣賞了一組圖片,使他們了解在自然現象,建筑物,工藝品中都能找到圓的足跡。并在圖片中,感受到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圖形。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在實際應用中呈現了餐盒、蛋糕等與現實生活常見的物品,讓學生感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后討論套圈活動場地設計方案,怎樣在操場畫一個半徑是3米的圓。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恰當地處理教材,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探討圓的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幾個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
1、學生掌握了畫圓的方法后,緊接著利用板書中的圓讓他們準確理解數學概念:圓內、圓外、圓上三個名稱。進而理解圓上有無數個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這部分內容教材里沒有安排,但通過課堂實踐發(fā)現補充這一內容對圓的概念的認識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2、有了上一環(huán)節(jié)的鋪墊,讓學生邊學概念邊探討特征,通過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探索半徑的特征:在同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都相等。這一環(huán)節(jié)較好的突出了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培養(yǎng)。
3、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直徑的特征,有了探討半徑特征的經驗,直徑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4、最后,利用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系以及圓的其他特征,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利用圓規(guī)畫圓的環(huán)節(jié):教學還不夠細致,在巡視時感覺學生畫的很好,基本上沒有什么問題,但在鞏固運用時發(fā)現有的學生沒有掌握畫圓的方法,特別是沒有在畫的過程中認識、領悟到:半徑的長度也就是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圓的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4
“自學-交流-應用”課堂教學模式,是由朱玉如校長主持構建的。這種模式的最終要義是指向學生的發(fā)展,得到全校數學老師的積極響應,各個年段的老師根據本年段的特點,積極地做著教學嘗試。我校也多次開展了圍繞該模式進行的教學研討,在實踐中暴露問題,在問題中調整方式,然后再投入實踐。也許,三兩句話步量不出我們實踐的長度,但是,從課堂中呈現的老師理念的轉變卻可以窺得一二。
以前兩天衛(wèi)林靈老師執(zhí)教的《圓的認識》一課為例。
教師少說,熬得!
絕大多數教師的職業(yè)生命在教學習慣中度過。老師“要說話”的習慣怕已是根深蒂固。但這是一種可怕的習慣,事實證明,這會搶占學生表達的機會,剝奪學生說話的權利,成為學生變成被動學習者的幕后殺手。衛(wèi)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說的真的不多。她把習慣認知上屬于她的臺詞和時間交還給了孩子。
鏡頭一:總結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步驟。
老師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用圓規(guī)畫圓,然后展示學生的作品,并通過相互間的評價自然引出新的話題:畫圓時要注意什么?學生有了親身體驗,交流固然充分到位,這時,老師追問:你能說說用圓規(guī)畫圓有哪些步驟嗎?有了之前的對比和交流,六年級的學生對于這個問題自是張口就來。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的發(fā)言只有幾句。
鏡頭二:小組合作,研究同一圓內直徑、半徑的關系。
這部分內容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操作也帶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但是老師并沒有怕學生出錯,出聲反復提醒,而是真的把操作探索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只做了兩件事:
1.出示研究目標
2.組織學生全面交流。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5
《圓的認識》一課選自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第12冊,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也是小學階段認識的最后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教材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實物揭示出“圓”,讓學生感受到圓與現實的密切聯(lián)系,再引導學生借助“實物”、“圓規(guī)”等多種方式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征,并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同時掌握圓的基本特征。這樣的編排,學生對于圓的相關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師的明確指引和調控之下,學生相對獨立的探索空間不夠,而與此同時,學生對于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也無從感受、體驗,對于圓在歷史、文化、數學發(fā)展過程中與人類結下的不解之緣感受不深。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試圖對本課的教學思路進行重新調整:一方面,通過拓展空間,將學生進一步置身于探索者、發(fā)現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在認識完圓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開對于圓的特征的發(fā)現,并在交流對話中完善相應的認知結構;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多媒體,將自然、社會、歷史、數學等各個領域中的“圓”有效整合進本課教學,充分放大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圖形背后所散發(fā)的獨特魅力。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本節(jié)課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比如:
1、教學圓心、直徑、半徑,不急于傳授,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折圓,發(fā)現圓中心的一點。在認識圓的特征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圓片、直尺、圓規(guī)等研究工具,選擇研究材料,通過實際動手折、量、比、畫等手段,在獨立探索和小組合作中學習,獲得關于圓的基本特征的豐富的動態(tài)表象。
2、在畫圓這個教學片段中我沒有像以前一樣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圓的畫法,我發(fā)現很多學生都有畫圓的經驗了,就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嘗試著畫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圓的畫法。在學生介紹畫圓的經驗時,我利用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教學,借助學生的實踐操作,我很自然地解決了“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規(guī)兩腳張開的大小是圓的半徑,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的問題,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會了圓的畫法。
在一般的關于圓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練習階段,教師總會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習題,以鞏固圓的概念,讓學生在應用中形成有關圓的知識和技能。我并沒有機械地進行所謂習題練習,而是更進一步彰顯圓的文化內涵:中國古代的陰陽太極圖;生活中的圓形拱橋、世界著名的圓形建筑、中國著名的圓形景德鎮(zhèn)瓷器、中國民間的圓形中國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的圓形剪紙、世界著名的圓形標志設計等等。最后,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我在課末引導學生探討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而且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學,伸出手就能觸摸到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我發(fā)現有些地方還存在一些不足,譬如:
1、部分學生對于圓的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不夠到位,對于直徑、半徑及其與圓之間的關系的掌握不夠透徹。
2、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顯不足,顯得有些生硬。
3、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不夠,對于課堂上動態(tài)生成的信息處理不靈活,給人的感覺是離不開教案,而且還造成前松后緊的局面。
4、關于如何讓學生自學以及自學內容的選定方面自己還是把握不住,需了解學生水平。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6
《圓的認識》這一節(jié)公開課,是一節(jié)30分鐘的課。我在設計這一節(jié)課時,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念。圓,是生活中常見的平面圖形,所以我在教學中,聯(lián)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等使學生認識圓。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悟圓和生活的聯(lián)系
從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我還是先復習了對其他平面圖形的認識,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等。關于復習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不應再詳細引導學生面積或者周長計算公式的由來。我通過圓形的建筑和生活中常見物品中的圓,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圓形,使學生感知了圓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操作認識圓
本課時我設計的操作有:我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畫圓,畫圓方法有兩種,第一是借助圓形實物在外圈畫一圈,第二是借助圓規(guī)畫圓。對于后者,其實學生已經有了畫圓的經驗,那么關鍵是在于畫圓的具體操作過程。我巧妙的利用了自己畫圓時出現的失誤,引導學生發(fā)現,畫圓的要點,定圓心,定半徑,旋轉一周。
在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有多少條時,我設計的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比賽,30秒看誰畫的半徑多?1分鐘折直徑,看誰折的直徑多?在學生的操作中,學生能夠自己得出結論,圓的半徑和直徑有無數條,同圓里,半徑相等,直徑相等。我設計的.兩個操作,其實課后反思,只應該設計第一個活動,第二個應該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直徑是有無數條的。活動設計的多,雖然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浪費了時間,同時呢,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三、自學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對于圓心、半徑、直徑的名稱,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早已經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在學習名稱時,我讓根據提示自學。自學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對于簡單的內容,應該讓學生自學。通過指一指圓心的位置,再通過找關鍵信息,知道半徑和直徑,畫一畫,折一折,加深對名稱的認識。結合習題,鞏固了對名稱的認識。
四、不足之處
這是一節(jié)30分鐘的課,但是我設計的部分還包括探究圓的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考慮時間因素不充分。對于鄉(xiāng)村學生,基礎較差,我總是放不開手,一些知識講的太細,學生會的知識講的太多,這也導致了占用了后面的一些時間。教學應該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如何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多說,這是今后我教學要思考實踐的一個問題。語言方面,我也要改進自己,多一些幽默,多一些風趣。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7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和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是學生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是學生認識發(fā)展的又一次飛躍。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fā),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激活已經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經驗,促使學生逐步歸納內化,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圓,體會到圓的本質特征:圓是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定點”“定長”)?紤]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并沒有給出圓的本質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過觀察與思考、畫一畫等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對此加以體會,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通過圓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如:騎過自行車,有一些學生可能還用過圓規(guī),對圓有一些了解,但只是直觀的認識,本課將在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之上,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征,使學生深切體會圓的特征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在低年級時對圓已有初步地感知,但對于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征還是比較困難。由認識平面的直線圖形到認識平面上的曲線圖形,是學生認識發(fā)展的一次飛躍。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好動、貪玩是他們的天性,寓教于樂的學習方式最受學生歡迎,只有抓住學生的特點,投其所好,注重體驗,才會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輕松、愉快、有所創(chuàng)造地學習。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8
在數學教學中曾經一直有個大困擾,課堂中教學學優(yōu)生不怎么聽,因為覺得簡單,學困生是聽不懂,因為太難,備課的時候我也總是盡心盡力備到每一個知識點,無論大小,可學生未必買賬。
直到看到奧蘇貝爾寫的:“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生學習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忽然明朗了,基于學情的教學才會更有效。于是,《圓的認識》這節(jié)課,我有了新的想法:“圓的認識”是在六年級孩子已經學習過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以及他們的周長、面積計算,也直觀地認識過圓的基礎上開始正式學習圓的有關知識,這是小學階段最后一個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也是學生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對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是一次飛躍。
教材中通過各種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圓心、直徑、半徑,并探索他們之間的關系。為了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在《圓的認識》這節(jié)課前通過設計了5道題對我校六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學前測試,題目包括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圓,球是不是圓,寫出對圓的`了解,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qū)別以及畫圓。
在對孩子們的前測進行分析中意外地發(fā)現,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不能厘清球和圓的區(qū)別,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不能正確區(qū)分,大多數學生不了解圓,有兩種可能,一是沒有預習的習慣,二是沒有上過輔導班;其中很多同學在老師要求準備圓規(guī)的基礎上能自覺研究它的用法,能用圓規(guī)畫圓,只是需要規(guī)范畫法。這些都是我之前從未想到的,一直自以為是地把知識點講給孩子們聽,其實,在不了解孩子的基礎上教學往往不能有效地進行學習。基于以上對學生學情的前測,在課的伊始,利用對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分類導入,明確球和圓不一樣,球是立體圖形,圓是平面圖形,幫助孩子們厘清概念。在平面圖形中繼續(xù)分類引入新課,明晰圓是曲線圖形,讓學生從直線圖形過渡到曲線圖形。接著在學生自主畫圓的基礎上認識圓規(guī),總結畫法,規(guī)范圓規(guī)畫圖的方法。在畫半徑、直徑的過程中發(fā)現他們的特點及關系,認識圓的特征;在找圓心的活動中,理解直徑就是圓的對稱軸,并且它是圓內最長的線段。
課后,我對學生進行了后測,學生對圓的認識已經超出了我的想象,他們能正確說區(qū)分生活中球和圓,能理解直徑和半徑的關系,能規(guī)范畫出圓;趯W情認識的圓,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效果定比以往只考慮知識點的教學更有效,讓優(yōu)等生發(fā)揮作用,幫學困生度過他們學習的困難點。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9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并直觀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也是后繼學習圓的周長、面積、扇形、圓柱、圓錐的基礎。本課讓學生學會用圓規(guī)畫標準圓,并一步認識深刻體會圓的特征及其內在聯(lián)系,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學生在低年級雖然也認識了圓,但只是直觀的,對于掌握圓的特征還是有難度的。由認識直線圖形到認識曲線圖形,是認識發(fā)展的一次飛躍。
本節(jié)課,我覺得比較好的地方是:
1、因為采用了先學后導的模式,很多學生都有畫圓的經驗了,就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嘗試著畫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圓的畫法。所以在畫圓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沒有像以前一樣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圓的畫法,我發(fā)現在學生介紹畫圓的經驗時。而是讓學生自己畫,在畫的過程中,發(fā)現畫圓會出現哪些問題。我利用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教學,借助學生的實踐操作,我很自然地解決了“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規(guī)兩腳張開的大小是圓的半徑,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的問題,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會了圓的畫法。
2、提高應用意識,努力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除了將汽車的輪胎為什么是圓等生活中的問題應用融入課堂我還讓學生思考,如何畫出籃球場上的.大圓。
讓學生體會到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發(fā)現有些地方還存在一些不足,譬如:
1、部分學生對于圓的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不夠到位,對于直徑、半徑及其與圓之間的關系的掌握不夠透徹。
2、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不夠,對于課堂上動態(tài)生成的信息處理不靈活,同時對于教材的研究還不夠透徹,造成前松后緊的局面。
3、關于如何讓學生自學以及自學內容的選定方面自己還是把握不住,需了解學生水平。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10
實行新課改對我們每一位教師而言是一個挑戰(zhàn),但我認為更是一個機遇,它需要教師不斷改變教學觀念,不斷探索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作了以下思考:
1、體驗數學與現實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數學不單純是符號的運算,它來源于生活,是理解和把握事物的一種思想。我依據《課標》,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滿活力
的課堂。
課伊始,先讓學生觀察一組自然現象的圖片,同時思考:從這些自然現象中你能找到什么數學圖形嗎?接著再讓學生觀察一組生活中有圓的物體,小結從很多物體中都能找到圓,引入了課題。
學生的發(fā)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學習應是發(fā)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
格的重要途徑。讓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活動過程。
在學生積極回答生活中在哪兒見過圓?強化了學生對生活中處處有圓的體驗后,我適時創(chuàng)設了如果大詩
李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會寫一首詩,音樂家會創(chuàng)作一首曲子,那你們現在會做什么呢?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畫圓、研究圓的強烈求知欲。通過讓學生想辦法畫圓,畫完后小組交流的活動,給予了學生獨立、自由、努力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在小結有不同畫圓方法的同時滲透互相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在解決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時,學生遇到了困難,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待改進。讓學生在多種畫圓的方法中自主挑選其中一種在我們課堂上研究,并說說為什么?順理成章地過度到了用圓規(guī)畫圓,先介紹圓規(guī),然后在學生嘗試畫圓的時候同時思考怎樣成功的畫出圓,讓學生嘗試成功畫圓后,我要求學生畫出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是4厘米的圓。并且讓感覺自己畫圓本領大的同學板演,同時歸納畫圓的步驟,接著讓學生在自本上完成,讓剛才板演的學生再介紹畫的圓,這里在依據畫圓的步驟時,引出了圓心、半徑、直徑。整個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思維的空間,注重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2、體驗動手與思維的關系,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加深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是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例3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安排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活動,深入體驗圓的特征。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地體驗,教材設計了四道討論題。其中前兩道是通過畫與量獲得體驗: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出無數條半徑(直徑),且長度都相等。理解“無數條”,感受了線是無數個點的集合;發(fā)現“長度相等”,是圓的本質特征,也是車輪和生活中許多物體都做成圓形的原因。后兩道題要通過對折圓獲得答案,發(fā)現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以及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對圓的認識就更深入了一步。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通過畫、量、折、比等操作活動中,探究了圓的特征。但是由于看錯了時間,本環(huán)節(jié)太匆忙了。
3、體驗知識與應用的'聯(lián)系,升華學生的求知欲。
《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在練習的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安排了相關練習。我借助媒體,將自然、社會、歷史、數學等各個領域中的“圓”有效整合進本課教學,充分放大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圖形背后所散發(fā)的獨特魅力。
我是如何想起要在自己的課堂里打破常規(guī)、沖破樊籬,演繹“走進圓的世界”的呢?是平靜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漣漪?是陽光下朵朵綻放的金色向日葵?是慈母心中那輪永恒的明月?是“長河落日圓”中夕陽下落日的余輝?是偉大思想家墨子筆下“圓,一中同長也”和數學巨著《周髀算經》中“圓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召喚?是古老的陰陽太極圖所給予的神秘誘惑?是“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一古訓背后的力量?還是西方數學哲學中“圓是最美的圖形”所帶來的無限誘惑?似乎都是,又不完全是。只是有一種莫明的沖動,一直縈繞心頭,那就是:怎樣讓數學課堂再厚重些、開闊些、深邃些、美麗些……藉此,想到了圓,繼而,便有了“圓的認識”這一嘗試。雖然課堂上師生語言不夠精煉、準確……但我在課堂上真正成為了引導者、推動者和共同思考者。學生在實踐操作、討論交流、合作探究中學習了知識,感受、體驗了數學的樂趣,我將不斷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11
《圓的認識》選自小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它是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里最后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唯一一個曲線圖形。學生在生活中見過很多圓形的物體,已經直觀認識了圓,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上展開。在初步感知圓后,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引導學生探究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的定義及特征,并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本堂課由張齊華老師執(zhí)教,他與教材編排的不同之處在于導入環(huán)節(jié)。教材是出示生活中各種圓形的圖片的情境圖導入,而張老師是以游戲導入,讓學生從放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信封中摸出圓形,初步感知圓的特點——曲線圖形,再通過凹凸不平的曲線圖形、橢圓形跟圓形進行對比,進一步感知圓的特點——從各個方向觀察都一樣;接著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圓,發(fā)現用圓規(guī)畫圓時的注意事項,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小主人。從而更直觀地討論出圓心、半徑、直徑的特點;最后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讓圖形不斷變換使學生感受圓的美。相比之下張老師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更勝一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做課堂的小主人,不僅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還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反復觀摩了張老師的課堂,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細細品味,發(fā)現其中充滿了大智慧。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銜接,師生互動過程的言語交流以及張教師的個人魅力都值得我學習借鑒,F將我的觀后感小結以下幾點:
一、教師素養(yǎng)之個人魅力從張老師的課前談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通過對比自己和該班科任的不同之處一下拉近了與學生間的距離,為他的課堂營造了和諧愉快的氛圍,也為后面的師生互動打下了基礎。談話中也滲透回答問題時要干脆利落、簡潔明了。整堂課把張老師身上的人文氣息反映得淋淋盡致,他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人格尊嚴,能耐心傾聽學生把話說完整。即使該生表述有誤,也毫不吝嗇地表揚,對該生的勇氣進行肯定,保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數學課中滲透數學文化在張老師的課堂中處處滲透著數學文化,可見他是一個博學的人。例如:在對比完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后,學生感嘆“圓最美”。接著引出畢達哥拉斯的'“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最美!弊寣W生產生共鳴,!原來我與古人感同身受,以此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的成就感。在講解完圓心、半徑、直徑的特點時,恰到好處地引用墨子的“圓,一中同長也!边@不僅充分概括了圓的特性,也折射出圓形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文化的向往。最后融入電腦畫圓的方法打破了孟子的“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說法。把這些濃厚的文化底蘊引入數學課堂,使嚴謹的數學課堂也散發(fā)出濃厚的文學氣息。
三、善于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在本堂課中,張老師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運用,由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到正八邊形,……,正二百邊形,……,圓。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數據使正多邊形的邊數不斷增加,圖形越來越接近圓。在這過程中,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哇”了幾聲,讓學生驚奇的感受到圓是所有正平面圖形最后的一個,讓學生在這一系列圖形的變化中感受數學的美。最后張老師再通過直線平面圖形的旋轉得到圓,讓學生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使他們的視覺得到了美的熏陶。四、課堂中散發(fā)的人文氣息課堂教學中,有學生上黑板畫直徑時沒法自己完成,張老師就叫一名學生上去幫他扶尺子,而不是讓其他學生上去畫。這樣的舉動不僅培養(yǎng)了同學間互幫互助的精神,還為該生保留了面子,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聽了張老師的課讓我感觸頗深,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們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數學文化修養(yǎng),不斷學習,把數學的美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今后的數學課堂更加精彩。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12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高年級段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圓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幾方面來體現這一新課程理念:
1、讓學生自主探索
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始終將學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貫穿其中。例如:讓學生 自主嘗試畫圓的方法;讓學生小組合作,觀察、探究圓的半徑和直徑的特點等。在各個探究活動中力求使學嶄露出他們的個性和潛在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探究展露本色和活力。
2、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例如: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的圓形的;討論生活中的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車軸應裝在哪里等環(huán)節(jié),都注意了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
3、以學生為本
在對圓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沒有強加給學生圓的科學概念,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進行學習,在頭腦中自然形成圓的概念。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13
“少說”!已成為大多數老師的共同認知,但是現實中,更多的老師總是說“唉,我也知道要少說,但沒熬得。 卑静蛔〉脑,只有一:那就是學生的回答不盡如人意,說不到點子上去;學生做得不夠好,忍不住要提示。那如何才能做到“熬得住”?我想,這不只需要有對抗慣性力量的強大心理,克服這種習慣的最終支撐恐怕還得落實在對課堂的精妙設計中。衛(wèi)老師之所以在課上能熬得住,正是得益于她對知識本質、對學生基礎的精當解讀,如“鏡頭一”的順利因為之前老師已經提供了一組引導性材料:“用鉛筆徒手畫圓——不能畫成圓——到用圓規(guī)嘗試畫圓——評價同學的.圓”。所以這時候“學生的自學”才成為可能,“學生的說”才水到渠成!扮R頭二”的順利是基于前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學生對于“半徑、直徑”概念真正的理解。
老師少說,明里是讓老師在課堂上做減法,但暗里,卻是要求老師在課前做加法,課前思考越多,課上才能熬住少說!
課堂是你的,學生是你的,你有選擇課堂教學方式的權利,但,最終,你也好,你的課堂也好,是屬于學生的。當我們開始這樣認識,就離教育的本質越來越近了!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14
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發(fā)現了一些成功之處:
一、將數學融入生活,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圓已經有了比較多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時盡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氛圍中自然地進入到課堂學習中。
二、在生活中體現數學
在本節(jié)課中,為學生提供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用手中圖形物體畫一畫,折一折形成圓形紙片,并在桌面上滾動,得到圓易滾動的特點;而且畫出的圓大小不同,是因為實物不同。()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
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在教學中多次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意識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流的平臺,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組員進行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的意識。通過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圓使學生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過將學生的名字連成一個圓,使學生更深入理解圓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精神。
不足之處:
學生手里有圓,互相交流,但是在折一折操作時學生跑去和其他小組說話,有的快有的慢,滾動起來收拾不住。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15
通過課后分析,感覺學生對于這部分教材要求需要掌握的相關知識、畫圓的方法掌握不錯。極少數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說在同一圓內,課上我舉出兩個半徑不同的圓,來說明同一圓內的含義。我認為教師課前應進一步加強對教材的深入挖掘和對教學的合理、有效的設計。
整堂課的教學中,無論是學生的個人預習,還是小組同伴之間的.互助交流,都比以前有所改進,在課堂教學中都有所體現。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很好。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想對本課教學設計作出如下調整:
。1)、引課利用ppt幻燈片,使學生真正看清生活的圓確實廣泛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使學生在認識生活中圓的同時,更增添對于圓的特征的認識。
(2)、對于圓的各部分名稱、圓的特征、畫圓等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多次讓學生動手畫圓,多次合作交流,使學生逐步通過每一次畫圓對圓的認識、理解更深入一步。
(3)、畫圓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讓學生體會出畫圓的技巧、圓心的位置和半徑與圓的大小和位置的關系、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圓的半徑等。
我認為課堂上再加入ppt幻燈片,課堂一定是生動直觀的,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16
《圓的認識》是一節(jié)概念課,之前學生學習的都是直線圖形,而這節(jié)課學習的圓是一種曲線圖形,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也是以后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等的基礎,所以至關重要。通過課堂教學我感慨頗多,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失敗的遺憾,下面我從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成功之處: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課前讓學生搜集帶有圓形的物品和剪出小圓片,并且相互展示,這樣上課前就給了學生豐富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基礎。
2、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親自動手折一折,畫一畫,通過自己的親身參與,了解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點。
3、讓學生自主探索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關系,通過讓學生量一量,比一比,和同桌討論,與小組其他成員的探究,培養(yǎng)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和能力。
4、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在認識圓的直徑和半徑的關系時,學生最容易忘記“在同一個圓里”,我先讓學生自己量,然后與同桌比較,最后小組討論,從而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17
這節(jié)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內容,教學目標是在畫圓的過程中認識圓的特征,認識直徑和半徑;認識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直徑,有無數條半徑,直徑等于半徑的2倍。教材先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圓,然后畫圓,最后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的做法,體驗感受圓的特征。這也是我們一般教學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上了幾節(jié)課,卻沒有體現出生生互動為主的教學氛圍,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學,我覺得還存在這樣的問題;
1、生本課堂體現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管理者,引導者,合作者。自己的角色沒有真正的轉變,所以學生回答問題時,自己問的.多,而沒有關注大家的想法,所以課堂缺少了學生之間的互動。
2、缺乏應有的教學機智。當學生回答與問題無關的問題時,教師應心中有數,不要被無關的問題牽著跑,從而離題萬里。
3、什么時候該收,什么時候該放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自己就是缺乏駕馭教材和孩子的能力。
4、當學生回答問題時,容易答不到點子的時候,總是再把學生的思維在拽到這里,無形之中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的發(fā)展。
總之,只有吃透教材,了解學情,具有靈活的教學機智才是上好生本課堂的關鍵。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18
在圓的認識這一節(jié)課中,由于是一節(jié)起始課,我特別注重了孩子們對知識的體驗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如教學圓心、直徑、半徑,不急于傳授,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折圓,發(fā)現圓中心的一點,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發(fā)現圓的一些特征;通過觀察、比較,自主看書,發(fā)現同圓中,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也相等,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教師適時引導,使學生懂得歸納知識的一般方法,同時學會了觀察、實驗、操作、發(fā)現等學習方法。
另外,這節(jié)課中我也注重了培養(yǎng)孩子們應用知識的能力。如提問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里?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教師機演示自制教具車輪,讓學生明白了車輪做成圓的車就跑的既快又穩(wěn)道理。這些生活化的問題,對學生既有挑戰(zhàn)性又體現了學習的樂趣。真正體現了數學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
不足之處:在本節(jié)課畫圓的部分,沒有在黑板上示范圓的畫法,因此并沒有規(guī)范學生對圓的畫法的認識,學生并沒有一個直觀的感覺,沒有創(chuàng)設出一個理解的空間。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19
對稱性是圖形的重要性質。與其他平面圖形相比,圓具有很好的對稱性:它是一個軸對稱圖形,任意一條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它是一個任意旋轉對稱圖形:圓上的所有點繞圓心旋轉任意一個角度后都在圓上。“圓的認識(二)”主要是使學生認識到圓的軸對稱性,引導學生開展折紙活動,探索圓的軸對稱性以及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通過與其他圖形對稱性的比較體會圓所具有的很好的軸對稱性。
學生通過五年的學習,掌握了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思維能力。學生經過第一課時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加深認識圓心、半徑和直徑,再引導學生對圓進行測量來發(fā)現直徑和半徑的存在,再而引出直徑與半徑的含義。然后通過學生自己測量來加深“直徑與半徑”的聯(lián)系。為學生繼續(xù)學習圓的周長和面積做好準備。孩子一般是對基礎知識能比較熟練的掌握,但在知識的運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別是如何運用有關的知識解答實際生活問題。本課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些生活情境,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能圍繞本節(jié)課的主題積極主動地去探求知識。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20
本屆課通過學生的折和量,來發(fā)現感知圓里的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表象,為學生探索圓各部分的名稱,猜想圓的特征,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同時在動手操作活動中,讓學生參與了學習過程,使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在學生經過操作,對圓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學課文,再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正確的概念。
運用"猜想驗證"的方法,引導學生借助操作過程與已學過的半徑、直徑對圓可能有哪些特征,進行了合理的猜想;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相互補充,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然后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驗證,使學生的求異思維得到發(fā)展;畫圓是這節(jié)課的非重點內容,則通過學生自我實踐便可掌握。
本課采用"自主探究式"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按“明確目標一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練反饋,鞏固新知——運用新知,質疑釋疑”的程序實施操作的。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去猜想、去驗證、去討論、去合作……
從而實現了“自主探究",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21
今天早上第一節(jié)在4班上了《圓》這一章的第一節(jié)。效果很差。
首先是學生在犯困。明明昨晚已經回校上晚修,今天卻毫無精神狀態(tài),有兩個趴臺,有兩個邊聽邊打瞌睡。
其次,我的講課邏輯性不強,這應該也是導致學生犯困的原因。這節(jié)課知識點零散,都是概念:圓的定義、弦、弧、等圓、等弧。教材上有一道例題,證明矩形的四點共圓。
我是講完所有的概念,才開始講這道例題,有點唐突。應該在講完圓的定義,就講例題。下面進行修正:
(1)用一條線段旋轉得到圓的第一種定義(板書)(符號)
——得出圓周上的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等于半徑——圓的.第一個性質:同圓的半徑相等。
——等腰三角形。
。2)反過來,如果這些點到某個定點的距離都相等,那么它們一定在同一個個圓上。如圓規(guī)畫圓。
例題:證明矩形的四個頂點共圓。
練習:證明直角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共圓。
高分突破第7題
。3)研究完圓周上的點,現在來研究線段。在圓上任意取兩個點,連接,這樣的線段就叫做弦。
問:這樣的弦有多少?直徑是弦嗎?
問:怎么證明直徑是最長的弦?(提醒:關鍵是長度的比較)
(4)曲線——弧——優(yōu)弧和劣弧。表示方法。
按照點——直線——曲線的邏輯順序展開教學。下午到另一個班實踐下,看看是否會好一些。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22
圓的認識一節(jié)內容相對簡單,也是許多老師公開課首選的內容之一。許多老師都在絞盡腦汁冥思苦想,試圖用所突破。結果到頭萊,一切都是白費力氣。甚至是弄巧成拙。每節(jié)課其實都已經由專家前輩定出了大調子,就像一首歌,曲調已成,如果我們試圖改變,求怪求新。只能是破壞主旋律之美。我們應該在扎扎實實上好這節(jié)課上下功夫。在把這節(jié)課上得行云流水上下功夫。
上課伊始,每個老師采取的開課方式過種多樣,但只要吸引住學生就是好的。我采取了投籃的游戲,讓學生從游戲規(guī)則入手,我發(fā)現連平時最不愛聽課的'學生也積極投入。真的,雞吃米的故事也許不能用在其他方面,但是用在小學生身上確實是可行的。
然后我又趁熱打鐵,讓學生圍繞我站成一個圓。我故意走動,學生也略加思考,集體跟著老師一動在動。這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圓心決定著什么?全班頓悟,都在積極主動的投入思考,有一個人冒出“位置“兩字,全班都明白了。雖然有人沒想起來。但是,他也在認真聽。
回想自己這些年,也有許多課上得如此閑庭信步,正真是在享受課堂。師生心里那就一個字兒,爽!但絕大時間還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課堂上不能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做出了一些既傷害孩子有無用的事情。切記,任何情況下都要克制。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23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并且對圓已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學習直線圖形到學習曲線圖形,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
成功之處:
1.加強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多種方式,探索出在同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有無數條直徑,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二分之一,所有半徑長度都相等,所有直徑長度都相等的圓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索的能力。
2.注重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圓是一種曲線圖形,和以前學的直線圖形在性質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聯(lián)系又很緊密。在教學中通過圓的認識,使學生明確圓和三角形、四邊形的區(qū)別就是圓是曲線圖形,三角形和四邊形是由直線構成的'圖形,同時滲透其中的聯(lián)系,加強了知識間的橫向與縱向聯(lián)系。
不足之處:
由于多媒體出現的故障,導致在讓學生直觀感受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車軸裝在什么位置上,沒有讓學生通過動畫演示使學生明確車軸之所以裝在圓心的位置,是因為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所以只有把車軸裝在圓心處,當車輪滾動時方可使行進的車輛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
再教設計:
加強對圓與已學過圖形的聯(lián)系,讓學生學會利用已有經驗自覺解決當前問題。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24
一、聯(lián)系生活,體現生活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先說出身邊的物體哪些是圓形的,讓學生初步了解圓形的。課結束時引導學生開展游戲活動,這樣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而且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學,伸出手就能觸摸到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我設計一些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如教學圓心、直徑、半徑,不急于傳授,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折圓,發(fā)現圓中心的一點,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發(fā)現圓的一些特征;通過觀察、比較,自主看書,發(fā)現同圓中,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也相等,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教師適時引導,使學生懂得歸納知識的一般方法,同時學會了觀察、實驗、操作、發(fā)現等學習方法,并伴隨新知識的獲得,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6-16
《圓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3-20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4-10
《圓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5-10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0-26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6-22
圓的認識二教學反思04-16
《圓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3-24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優(yōu)秀10-11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