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18 14:39:02 兆波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精選18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精選18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1

          乘法分配律是一節(jié)概念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運算定律以及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五大運算定律中,是最難理解的,學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難點是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成功之處:

          1、本課在教學情境的設計上沒有采用課本上的主題圖,而是選取學生熟悉的買校服情境:這學期學校要換新校服。上衣每件28元,褲子每條12元。我們班共需繳校服費多少元?學生獨立思考,同位交流,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出來,然后讓學生對比兩種算法初步讓學生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即(28+12)×44=28×44+12×44。

          2、加深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讓學生不僅知道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寫成兩個積相加的形式,還要知道兩個積相加的形式可以寫成兩個數(shù)的和的形式。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不足之處:

          1、在總結乘法分配律時沒有把結構說的很透徹,導致學生出現(xiàn)在練習時有一個同學在同步學習的練習題中把連乘算成乘法分配律。

          2、學生的語言敘述不熟練,導致學生雖然會背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但是不會應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2

          今年我“高升”了!從畢業(yè)開始,一直在一二年級的數(shù)學徘徊,今年“高升”到了四年級!得到消息后,先是興奮,再是忐忑。興奮的是終于能教大孩子了。忐忑的是能教了這些大孩子嗎?于是每天像是剛工作時一樣,每天手寫備課、拎著凳子去聽師傅的每一節(jié)課,不敢有絲毫怠慢。更忐忑的是接到通知,于老師要來聽課,其中有我!于是馬上請教我的師傅車老師,車老師認為《乘法分配律》是一節(jié)數(shù)學味很濃的課,而且是一節(jié)特別值得研究的課,于是決定講這節(jié)課。經過初步備課,我發(fā)現(xiàn)乘法分配律的運用屬于運算律中最有難度的部分,而且類型頗多,每一種都能讓學生琢磨半天,這讓我感覺這節(jié)課確實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戰(zhàn)。

          因為從來沒有執(zhí)教過高年級,我決定先“拜訪”名師。于是我上網搜視頻,設計。當我看到葛麗霞老師的視頻,我被驚艷了!課堂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讓我感覺眼前一亮,幾個精彩瞬間如“乘法分配律的探索過程、用字母表示法還有課的小結……”仍記憶猶新,于是我決定就模仿葛麗霞老師的這節(jié)課。視頻看了三遍,教案看了無數(shù)遍。于是就“拿來”了這節(jié)課。

          可是經過于老師的指導,我發(fā)現(xiàn),我模仿的是教案的話,每一句話后面深意,每一句話的目的,我真的明白了嗎?備課,備了教案,備了老師,卻把最重要的要素——學生,忘記了。沒有找到學生的認知起點,沒有探索到學生的易錯點,難點。后來,與我的師傅車老師一起研究,對教案進行了重建,重建教案主要有以下幾個改進:

          1、形意結合。

          初次教學乘法分配律時,由于對教材的挖掘比較膚淺,在教學中,只是重視了對“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要用括號里的每一個加數(shù)分別與這個數(shù)相乘,再把積相加”這句話的理解,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印象完全停留在外形上,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用括號里的每個加數(shù)分別與括號外的數(shù)相乘,結果他們在應用時,只會按照總結出的規(guī)律生搬硬套,全班竟有一半的人出現(xiàn)了問題;當課堂進行到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用時,很多學生更是不知道該從何入手,課堂效果特差。于是,重建教案中,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時,不僅注意了等式兩邊的“外形”結構特點,即“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要用括號里的每一個加數(shù)分別與這個數(shù)相乘,再把積相加”,而且重視了對規(guī)律的本質——乘法意義的理解。借此機會我再次打開教學參考,進行了細細地研讀!皩12×105簡算時,要將105想成100與5的和。先求100個12是多少,再求5個12是多少,合起來就是105個12是多少。”是呀,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時,我只注意了等式兩邊的“外形”結構特點,卻缺乏對規(guī)律的本質——乘法意義的理解。

          2、講解到位,注重知識點的前后聯(lián)系

          初建教案時,最后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展示二年級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以及三年級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電子課本,其目的是將前后的知識點加以聯(lián)系。我的`課堂設計也延續(xù)了這一亮點,可是我只是自顧自的講解了一番,孩子根本不知所云!

          起初我的感覺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考慮優(yōu)等生的提升,所以在講解時也只是匆匆了事!但是,課后我覺得應該讓孩子明白回顧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在出示乘法情境圖的時候可以采用課件展示的方式,出示23×(10+2)=23×10+23×2這一算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以前運用過乘法分配律,還可出示長方形的周長公式(a+b)×2=a×2+b×2,唯有此,才能夠將前后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水到渠成。

          新航程的號角已經吹響,我想我應該以此次講課為契機,適應數(shù)學教學的變化,向名師課堂學習,從“拿來”到“思考”,關注學生,讓數(shù)學回歸本質,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每一個孩子學到有價值的數(shù)學!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3

          今天靜下心來觀看了省賽課中葛老師執(zhí)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她巧妙引領。葛老師非常自然的借助孩子們喜愛的農場游戲,引入問題“誰能幫老師算算一共有多少菜?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先求什么,后求什么?”一方面教師問題的指向性簡練明確可以引導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另一方面借助情景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算式的道理,明確意義。更為巧妙的是此情景內容豐富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2×3+3×4和(2+4)×32×5+8×5和(2+8)×5(10+15)×4和10×4+15×4為后面的“觀察、分類和探究”做好鋪墊。

          大膽放手。在第一個“求菜”的情境中,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順利完成了學習的過程,然而后面的.“求花”和“求果樹”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了,很自然的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分別列出了兩組算式:(2+8)×5和2×5+8×5以及(10+15)×4和10×4+15×4。

          這樣在學生喜愛的農場情景中,巧妙的引發(fā)出六道算式,為進一步的觀察和探究埋下了伏筆。

          得出6個算式后,葛老師再次拋出問題:“這六個算式讓你分分類,你打算分幾類?理由是什么?”然后葛老師又引導學生同桌先討論,然后集體匯報,于無形中讓學生經歷了各個層面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觀察——猜想——舉例驗證——,和從“特例”進行驗證等一系列的活動,最后歸納出一普遍性的規(guī)律。

          當結論得出后,葛老師并不是將字母表示進行簡單的灌輸,而是巧妙的借助點子圖將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的過程變?yōu)橐蛐瓒O,從而呼之欲出。最后教師還通過乘法的意義加深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并且教師還通過兩組以前學過的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來打通乘法分配律與以前知識的聯(lián)系。

          總之,本節(jié)課在學習方式上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并存,在思維發(fā)展上,教師引導與放手相結合,整個學習過程,因需而設,充滿了探究。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4

          《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習這幾個定律中的難點。故而,對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我沒有把重點放在數(shù)學語言的表達上,而是把重點放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的計算去完整地感知,對所列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和歸納,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舉例進行驗證……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與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2、展示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說明自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不僅讓學生獲得了數(shù)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知識的能力。

          3、出示乘法分配律的幾種不同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練習。

          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措施,一節(jié)課下來,總體感覺良好——覺得同學們掌握得還不錯。于是,我布置了讓學生們完成練習冊中《乘法分配律》這一課的習題。

          當我批改練習時我傻了眼,學生的作業(yè)大多是中,少部分得良和差(我的.作業(yè)批改評定標準),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果,我進行反思,發(fā)現(xiàn)是講時,例題出示的不多,當時學生都會做了,但是對于熟練掌握這個既是重點又是難的課程的確不是那么簡單的,三種題型放在一起學生就很容易受到干擾,結果是張冠李戴,錯得讓我涕笑皆非。而為了讓學生把這個知識點掌握牢固,我整整又用了兩節(jié)課。

          通過這個知識點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不多練是不行的。在學生理解之后,必須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練習才可以使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5

          記得曾經在教孩子們乘法分配律的時候,總是遇到很多問題,對于乘法分配律的應用不是很好,吐槽了很久,現(xiàn)在在教二年級的孩子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其實在二年級已經接觸了這方面的知識,只是沒有進行歸納而已。

          二年級的課本上有這樣一種題型,如:(1)6x9=5x9+9=7x9—9=(2)9x4=9x3+9=9x5—9=(3)8x9=7x9+9=9x9—9=先計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我一看到這題,我就想到乘法分配律,但是在二年級剛接觸乘法,不可能就跟他們講乘法分配律。我在上練習課的`時候我特意把這題拿出來講了,我想如果這里學生題解好了,對以后學習乘法分配律是有幫助的。在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自己完成,第一題的第2,3個算式,他們是按照運算順序來計算的,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這個沒有難度,而且他們根據第一題,后面的兩題都不要做,直接寫出了結果,每一題中的3個算式的結果是一樣的。我就問他們,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情況?學生就答不上來。我就舉了個示范,6x9是6個9相加,5x9+9是5個9相加再加1個9,5個9加1個9是6個9,6個9相加就是6x9,所以5x9+9=6x9=54。學習了乘法的意義,對于這個他們能理解,只是想不到而已,那么7x9—9=,可以交給孩子們完成,第(2)(3)題我也是讓學生來說一說。另外我還補充了一題,6x7—14,我發(fā)現(xiàn)竟然有孩子會想到14就是2個7,6個7減去2個7就是4個7,就是4x7=28。特別棒!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6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乘法分配律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第一課時學生對于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對于乘法分配律的結構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初步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本課內容的教學重點是靈活根據題型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成功之處:

          1、課始通過復習乘法分配律的意義,以及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填空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乘法分配律的`結構及特點,加深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

          2、分類型進行練習。采用邊講邊練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專項練習進一步鞏固每一類型題目。共分為四類:第一類是a×(b+c);

          第二類是a×b+a×c;第三類是a×b+a;第四類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數(shù)乘一個數(shù)。整體教學就是穩(wěn)扎穩(wěn)打,一步一個腳印,讓所有學生都能掌握其中的變式練習,然后再進行綜合訓練,讓學生靈活解決問題。

          不足之處:

          1、由于分類型講解練習,導致時間分配不足,個別題型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

          2、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不夠,導致個別學生對某一類型的題目沒有掌握。

          再教設計:

          1、加強小組合作的學習,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就自己解決,能小組解決的問題,就小組解決,充分發(fā)揮小組組際間的交流,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2、抓住易出錯類型題,重點講解,重點訓練。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7

          乘法的分配律學生在本冊書中是接觸過的。譬如第42頁的應用題第7題,其中就滲透了乘法的分配律。在數(shù)學一課一練上也有過這種類似的形式。以前在講的時候是從乘法的意義上來幫助學生理解。

          一、抓住重點。讓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材按照得出兩道算式,把兩道算式寫成等式,分析兩道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寫出類似的幾組算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用語言或其他方式交流規(guī)律,給出用字母式子表示的運算律。這樣的安排,便于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比較和根據的過程。能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對簡潔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教學用書上寫道:教學的重點和關鍵應是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用語言或其他方式與同伴交流規(guī)律。

          在教學時,我是按照如上的步驟進行教學的。可是在我引導學生把算式寫成等式的時候讓學生觀察左右兩邊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之后,學生就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在他們的印象中,聯(lián)系就是根據乘法的意義來進行聯(lián)系。根本沒有從數(shù)字上面去進行分析?梢哉f,局限在原先的思維中,而沒有跳出來看。而讓學生寫出幾組算式后,觀察分析幾組等式左右兩邊的區(qū)別之后,學生也還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這一規(guī)律。場面一時之間很冷,后來我只好直接讓學生用字母來表示,變化為這樣的形式之后,有很多的學生都能夠寫出來。

          我不明白這是為什么,時間我給了,小組也交流了,在小組交流時我已經發(fā)現(xiàn)我們班上的學生根本無法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所以也根本無法用語言來進行表達。難道是坡度給得不夠嗎?還是平時的教學中出現(xiàn)了問題。這些都要一一地去分析。

          總之,這個關鍵今天并沒有完成好。

          二、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尊重他們的主觀感受。

          在引導學生把兩道算式拼成一道等式之后,我讓學生交流,結果學生給出了兩種(65+45)×5=65×5+45×5。和65×5+45×5=(65+45)×5。我把這兩種方式都板書上黑板上。教材上要求的是第一種,即把(65+45)×5寫在等式的左邊,是為了方便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意義的理解。我認為,從乘法的意義這個角度上來說,意義的理解我們班級可以做到。既然是從意義出發(fā),那么兩種方式其實都是可以的。所以在用字母來表達時,我們班的同學也有了兩種的表達方式:即(A+B)×C=A×C+B×C和A×C+B=(A+B)×C。我都板書在黑板上,只是在規(guī)范的那一道上面畫了個星,告訴學生,乘法分配律的表示一般性采用的是這一條。

          三、練習中注意乘法分配律的變式。

          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是用,是為了計算的簡便。所以,在練習中我注意讓學生說清楚怎么使用的。尤其是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74×(20+1)和74×20+74。一定要學生說清楚括號中的1是從哪兒來的。但是簡便的思想滲透得還很不夠。學生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的時候,一大半的'學生都沒有采用簡算的方法。哪怕他們在經過了第四題的練習時也是一樣。

          今天教學了運算律——乘法分配律,對于例題的解決,學生能列出不同的算式,45x5+65x5和(45+65)x5,通過各自的計算得出計算結果相同,然后把這兩條算式寫成等式45x5+65x5=(45+65)x5,學生還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對等式的理解:45個5加65個5也就是(45+65)個5,然后又讓學生再仿寫了幾個算式后讓學生觀察等式總結自己的發(fā)現(xiàn),學生會用字母表示出這一規(guī)律,但用語言表述有困難了。想想做做第1題只有幾個學生把第3小題填錯,其實包括后面的練習中,把AxC+BxC改寫成(A+B)xC的正確率要比把(A+B)xC改寫成AxC+BxC的正確率高,可能還是學生受以前:45個5加65個5也就是(45+65)個5的理解方法的限制而沒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乘法分配律,從而也沒能真正掌握乘法分配律含義的緣故吧。

          想想做做第2題的第3小題74x(21+1)和74x21+74部分學生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是相等的,我讓認為相等的學生表述理由,學生能把算式改寫成74x21+74x1再運用乘法分配律變形成74x(21+1),學生理解后我補充77x99+77=□(□○□)讓學生填空,完成情況好多了,在拓展練習時補充了AxB+B=□(□○□)和AxB+B=□(□○□)讓學生進一步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但學生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時,學生多習慣列式48x3+48x2來計算,卻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列成(3+2)x48來計算,雖然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是下一課的學習內容,但我也由此反思出我教學的不足之處,在例題教學時只關注了得出等式,卻忽略了讓學生比較等式兩邊的算式哪邊比較簡便。于是在第4題的算算比比中才補上了這一點。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8

          《乘法分配律》是本章的難點,它不是單一的乘法運算,還涉及到加法運算。教材對于這部分內容的處理方法與前面講乘法結合律的方法類似。通過觀察幾組數(shù)目不同的算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然后歸納、總結,用語言表述出來。在教學時,我也是按照教學參考書的建議安排教學過程的。先復習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接著導入新課。通過

         。18+7)×6○18×6+7×6、20×(15+90)○20×15+20×3

          讓學生觀察、分析、思考、歸納,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并加以運用。

          教學過程中,導課比較快,在歸納乘法分配律的內容時,主觀上是時間緊張,可課后想想,實際上是引導不到位。課堂上學生氣氛不活躍,思維不積極,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結果,學生對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如當天在作業(yè)時出現(xiàn)的問題就比較多:45×103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直接乘,不會簡便;尤其是計算59×21+21時,學生發(fā)現(xiàn)不了它的特點,不會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說,本節(jié)課上得不是很成功。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多聽課,多學習。尤其是青年教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和課堂效率。

          2.加強同同課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易混點,上課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游刃有余。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9

          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所有運算定律中變化最多的,因此它是學生最難理解與運用的定律。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體驗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從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一、在對本課的教學目標上,我定位在:

          (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二、在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上

          我盡量想體現(xiàn)新課標的一些理念,注重從實際出發(fā),把數(shù)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到知識。順延之前學習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情境舉例:利用植樹活動情境“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2人負責抬水、澆水”。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讓學生嘗試通過不同的方法得出:

         。4 + 2)×254×25 + 2×25

          = 6×25 = 100 + 50

          = 150(元)= 150(元)

          此時,讓學生觀察通過計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結果,這兩個算式可用“=”連接。使之讓學生從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從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兩個數(shù)的和同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shù)分別同這個數(shù)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庇米帜感问奖硎荆

         。╝ + b)× c = a × c + b × c

          三、在本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上,我力求有針對性、有坡度的知識延伸。

          1、在完成課本36頁做一做時,對應這3道判斷題,

         。1)、判斷56×(19+28)=56×19+28,讓學生感知到乘法分配律要分給括號里的每一個數(shù),強調乘法分配律的“公平性”。

         。2)、判斷32×(7×3)=32×7+32×3,讓學生注意到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區(qū)別:通過對運算定律意義的描述,和算式的特點,提煉出最簡潔的區(qū)分方法:乘法結合律是連乘情況下的,乘法分配律除了乘法還有加法(后繼教學還會出現(xiàn)減法),容易使我們混淆的原因是,它們都是乘法的運算定律都有乘法出現(xiàn),更關鍵是它們都出現(xiàn)了小括號。

         。3)、判斷64×64+36×64,借助64個64和36個64,一共是64+36=100個64,讓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逆向使用,在一些情況下,計算會變得十分簡便。

          2、在完成較簡單的課本36頁做一做后,進行一些擴展型的練習:

          通過(250—25)×4,讓學生感受到,乘法分配律除也可以兩個數(shù)的差與一個數(shù)相乘。對于分配之后,再把兩個積相減。同時復習強調我們熟悉的5道重要算式:5×2、25×4、125×8、125×4、25×8

          由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運用的難度較大,學生對乘法分配律可以基本掌握,但是對于其萬般變化,還是有點力不從心,而該運算定律對學生后繼學習,尤其是小數(shù)和分數(shù)計算時有一定影響,所以還需要學生在本節(jié)課后進行深入的學習,教師也需要針對乘法分配律的每一種題型,結合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更系統(tǒng)深入的講解。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10

         。、知識的學習不是簡單的“搭積木”的過程,而是一個生態(tài)式“孕育”的過程。在設計教案時,我們必須從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背景、學習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等方面解讀教材,讓學生在現(xiàn)實具體的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shù)學。通過學生經歷運用數(shù)學知識為學生解決問題和男女生比賽等的練習,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驗證、歸納,初步了解感知規(guī)律,再次通過練習、描述、完善認識,達到對規(guī)律的理解,建立模型,最后又在熟悉的情境中深化認識認識規(guī)律,豐富規(guī)律的內涵。

         。、充分體現(xiàn)尋找規(guī)律、描述規(guī)律、應用規(guī)律、發(fā)展規(guī)律的過程。確定教學目標時,我將傳統(tǒng)的“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拓展為“通過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動,發(fā)現(xiàn)乘法分配律”,在關注結果的同時,更多關注學生獲得結果的過程。學生從對規(guī)律的初步了解、深入理解到應用和拓展,是一個從瑣碎到整合,正表述到逆表述,從單一到開放,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過程。其間培養(yǎng)了學生從“猜想與驗證”等探究的'方法。

          3、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從新課的學習開始就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學生會認為只要應用乘法分配律就能使所有的計算都變得簡便。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就是要得到一個整十整百數(shù),這樣才叫簡便。而忽視了乘法分配律的真正內涵——改變原來式子的運算順序,結果不變。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選擇了第(3)組兩種情況,讓學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不是簡便計算,是兩個相等算式之間的結構特征,只有當數(shù)據比較特殊時,可以運用乘法分配律來改變計算順序,使原先的計算變得簡便。這種科學的辯證思想的建立,對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選擇合理的方法計算是十分有利的。其次,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用兩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11

          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級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是一節(jié)比較抽象的概念課,因此教學時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多種探究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一起來研究抽象的算式,尋找它們各自的特點,從而概括它們的規(guī)律。在尋找規(guī)律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是橫向觀察,有的是縱向觀察,老師都予以肯定和表揚,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數(shù)學現(xiàn)實出發(fā),去嘗試解決問題,又能使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滿足,獲得相應的成功體驗。

          2、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fā)。提供充分的信息,為學生參與探索學習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沒有學生主體的主動參與,不會有學生主體的主動發(fā)展,教師若不了解學生實際,一下子把學習目標定得很高,勢必會造成部分學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觀望,失去信心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以往教學該課時都是以計算引入,有復習舊知,也有比一比誰的計算能力強開場。我想是不是可以拋開計算,帶著愉快的心情進課堂,因此,我在一開始設計了一個植樹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個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走進生活,開始學習新知。這樣所設的起點較低,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去猜想——傾聽——舉例——驗證。老師沒有過多的講授,也沒有花大量的時間去刻意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只是做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的工作,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大膽表達。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解決新問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xiàn)。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12

          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它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知乘法分配律,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難點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并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所以本堂課我通過口算、讀算式、寫類似算式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去感知乘法分配律,最后由學生總結出乘法分配律概念。本堂課我感到比較滿意的地方,就是把課堂的主體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們都很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可是不足之處頗多。

          1、在要求同學們去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時老師沒有很好的引導,導致同學對乘法分配律特點的認識比較模糊。

          結合學生的掌握情況我覺得教學此內容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區(qū)分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多進行對比練習。乘法結合律的特征是幾個數(shù)連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征是兩數(shù)的和乘一個數(shù)或兩個積的和。在練習中(40+4)×25與(40×4)×25這種題學生特別容易出現(xiàn)錯誤。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可以多進行一些對比練習。如:進行題組對比15×(8×4)和15×(8+4);25×125×25×8和25×125+25×8;練習中可以提問:每組算式有什么特征和區(qū)別?符合什么運算定律的特征?應用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嗎?為什么要這樣算?

          2、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經歷解題策略多樣性的過程,優(yōu)化算法,加深學生對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3、多練。針對典型題目多次進行練習。典型題型可選擇(40+4)×25;(40×4)×25;63×25+63×75;65×103—65×3;56×99+56;125×88;48×102;48×99等。對于比較特殊的題目可間斷性練習,對優(yōu)生提出掌握的要求。如36×98+72;68×25+68+68×74,32×125×25等。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13

          乘法分配律是一節(jié)概念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運算定律以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本單元運算定律中,是最難理解的,學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難點是利用乘法分配律靈活地進行簡便計算。

          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了植樹活動的情境,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植樹活動。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出來,然后讓學生對比兩種算法初步讓學生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即(4+2)×25=428×25+2×25。

          在學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后,運用變式練習加深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讓學生不僅知道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寫成兩個積相加的形式,還要知道兩個積相加的形式可以寫成兩個數(shù)的和的形式。也就是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反著用。最后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通過學習,一些學生已掌握,但也有一些學生的.語言敘述不熟練,雖然會背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但是不會靈活應用。還有一些學生容易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結合律弄混淆。

          所以在復習鞏固時,要加強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對比,讓學生對這兩個運算定律的結構更清晰。還要加強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通過不同形式的試題的演練,靈活掌握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14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習這幾個定律中的難點。故而,對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我沒有把重點放在數(shù)學語言的表達上,而是把重點放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的計算去完整地感知,對所列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和歸納,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舉例進行驗證……。

          現(xiàn)在的課程改革重點之一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讓他們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成為一個獨特的個體。并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shù)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本著對新課標的學習和認識,我對“乘法分配律”這一堂課在實踐理念方面作如下的探索。

          1.在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上,我定位在:

         。1)通過學生比賽列式計算解決情景問題后,觀察、比較、分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義,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內容。

         。2)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計算簡便。(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思維能力。

          2.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盡量想體現(xiàn)新課標的一些理念。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把數(shù)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到知識。在課的開始,我通過口頭講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森林超市”,“招聘廣告”,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你們去過森林超市嗎?想不想去看一看?小狗開了一家森林超市,想通過招聘廣告應聘一名營業(yè)員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兔、小豬看到廣告后,前來應聘,小熊決定進行考試過三關,擇優(yōu)錄取。小狗還想邀請同學們一起參加這個活動,你們愿意嗎?學生已迫不及待地說想。

          接著我分別讓班上的一組、二組分別和三組、四組扮演小豬和小兔進行解題比賽,學生學生們積極性極高并爭先恐后地做題,同時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學生嘗試通過不同的方法先后得出:

         。1)50×8+125×8 =400+1000=1400(元),(50+125)×8=175×8=1400(元);

         。2):(55+45)×5 =100 ×5 =500(元),55×5+45×5=275+225=500(元);

         。3)15×4+3×4 =60+12=72(元),(15+3)×4=18×4=72(元)。

          此時教師讓學生觀察通過不同的計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結果,這兩個算式用“=”連接。通過不同計算得到相同的結果,讓學生從中初步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為了讓學生切實體會生活中確實有乘法分配律的知識。在此我又設置了一個問題:上面兩題的結果,左邊和右邊的式子也有相同的形式,這里是否存在著規(guī)律?讓學生帶著一點疑惑,又急著想證明的愿望繼續(xù)探究。這時學生心中已具有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當學生有了上面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列舉出類似的等式已水到渠成。讓學生觀察剛才得到的一系列等式,小組討論:從這些等式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并要求同桌嘗試合作學習進行一人任意找三個數(shù)寫出等號左邊的式子讓另一個寫出等號右邊的式子,幾題過后再交換寫式子,讓他們親自感受乘法分配律,從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3、在本課的練習設計上,我力求有針對性,有坡度,同時也注意知識的延伸。針對平時學生練習中的錯誤,在判斷題中我安排了(25×7)×4=25×4+7×4,讓學生通過爭論明白當(25×7)×4時用乘法結合律簡算;當(25+7)×4時用乘法分配律簡算。在填空題目中,我設計了

         、伲10+7)×6=()×6 +()×6 ;

         、8×(125+9)=8×()+8×();

         、7×48+7×52=()×(+)

          通過練習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也為后面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打下伏筆。

          總之,在本堂課中新的教學理念有所體現(xiàn),但在具體的操作中還缺乏成熟的思考,對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而且在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對情境的趣味性、興趣性、情境性不能很好的體現(xiàn),情景創(chuàng)設題目有點多,需減少一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不夠。這一系列問題有待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改進和提高。最后,衷心地感謝各位領導的指導并提出建議!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15

          關于乘法分配律早在上學期和本冊教材的前幾個單元的練習題中就有所滲透,雖然在當時沒有揭示,但學生已經從乘法的意義角度初步進行了感知,以及初步體會了它可以使計算簡便。今天的教學就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上午第一節(jié)課我在自己班上,后來第二節(jié)課去聽了一根木頭老師的課,現(xiàn)在進行對比,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首先,值得向一根木頭老師學習的是,學生的預習工作很到位。課前,學生就已經解決了“想想做做”第3、4題,學生通過解決第三題用兩種方法求長方形的周長,既鞏固了舊知,而且將原來的認識提升了,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進一步感受了乘法分配律。而第4題通過計算比較,突現(xiàn)了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體現(xiàn)了應用價值。我在課前沒有安排這樣的預習,因此課上的時間比較倉促。

          其次,我在學生解決完例題的問題后,還讓學生提了減法的問題,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對于(a—b)×c=a×b—a×c這種類型的題也同樣適合,既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又為明天學習簡便運算鋪墊。

          最后,我覺得在指導學生在觀察比較65×5+45×5和(65+45)×5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時,可以指導學生從數(shù)和運算符號兩個角度觀察,學生得出結論后,其實已經感知到了算式的特點,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創(chuàng)造相同類型的等式,可以是數(shù)、字母、圖形的等,值得欣慰的是學生能用各種方式正確表示出來,然后再揭示數(shù)學語言,學生的認知產生飛躍。

          不足的是,學生很難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乘法分配律的含義,小組交流時,有些同寫還是充當旁觀者的角色,有待于教師科學地引導。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16

          乘法分配律是一節(jié)比較抽象的概念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多種探究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

          具體是這樣設計的:先創(chuàng)設佳樂超市的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買“3套運動服,每件上衣21元,每條褲子10元,一共花多少元?”列出兩種不同的式子,他們確實能夠體會到兩個不同的算式具有相等的關系。這是第一步:通過資料獲取繼續(xù)研究的信息。(雖然所得的信息很簡單,只是幾組具有相等關系的算式,但這是學生通過活動自己獲取的,學生對于它們感到熟悉和親切,用他們作為繼續(xù)研究的`對象,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第二步:觀察算式,尋找規(guī)律。讓學生通過討論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作出一種猜測:是不是所有符合這種形式的兩個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時,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舉例加以驗證。這里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猜測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驗證猜測的能力。

          第三步:應用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進一步拓寬乘法分配律。這一階段,既是學生鞏固和擴大知識,又是吸收內化知識的階段,同時還是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階段。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17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與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感興趣的學習情境——為樹勛中心小學購買舞蹈服裝。通過兩種算式的比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知識的最佳狀態(tài),促使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2、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一堂數(shù)學課可以有不同種教法,怎樣教才能在數(shù)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在探索乘法運算律的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有易到難,層層遞進,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經歷乘法運算律的產生和形成過程,而且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數(shù)學規(guī)律與奧秘,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深層次的熱愛。

          3、展示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

          現(xiàn)代教育觀認為:課堂教學不只是知識的傳授過程,更是學生的發(fā)展過程。從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看,學生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是前人思維的結果。學習這些知識,不是簡單地吸收,而必須通過自己的思維,把前人的思維結果轉化為自己的思維結果。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再創(chuàng)造,而不是把現(xiàn)成的結論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付出與前人發(fā)現(xiàn)這些知識所曾經付出的大體相同的智力代價,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知識訓練智力的價值。例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從而發(fā)現(xiàn)(65+35)×12=65×12+35×12這個等式,讓學生觀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然后照樣子寫出幾組這樣的等式,引導學生再觀察,讓學生說明自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并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示這個規(guī)律。這樣學生經歷了“觀察、初步發(fā)現(xiàn)、舉例驗證、再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概括歸納”這樣一個知識形成過程。不僅要讓學生獲得了數(shù)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讓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知識的能力。

          4.讓學生不斷在“反思”中學習,“體驗”中學習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占有別人的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自己的見解。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不僅要不斷監(jiān)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判斷自己的進展與目標的差距,采取各種增進和幫助思考的策略,而且還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由于數(shù)學對象的抽象性、數(shù)學活動的探索性決定了小學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數(shù)學活動的本質,必須要經過多次的反復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調整才可能洞察數(shù)學活動的本質特征。就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而言,反思的內容主要有: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對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進行反思,對所涉及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反思等。在數(shù)學活動中,當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反思探索過程;當數(shù)學活動結束后,要引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索過程和所獲得結論的合理性,以獲得成功的體驗。在“乘法分配律”教學中,我先向學生我先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從而發(fā)現(xiàn)(65+35)×12=65×12+35×12這個等式,讓學生觀察,是讓學生初步感知這個規(guī)律。同時也體現(xiàn)了教學的差異性,給沒有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同學以再次發(fā)現(xiàn)的機會。然后照樣子寫出幾組這樣的等式,引導學生再觀察,讓學生說明自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并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示這個規(guī)律,來加深學生的數(shù)學體驗。又如,學習了“乘法分配律”后,教師可讓學生反思:“乘法分配律”是怎樣總結出來的?從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什么知識與“乘法分配律”有聯(lián)系?學了“乘法分配律”后有什么用?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數(shù)學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本課中注意引導了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體驗數(shù)學,在數(shù)學中感悟數(shù)學,實現(xiàn)了運算律的抽象化與外化運用的認知飛躍,同時也體驗到了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18

          乘法分配律是學生較難理解和敘述的定律,比起乘法交換率和乘法結合率男掌握的多。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上,我結合新課標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注重從實際出發(fā),把數(shù)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和體驗中學習新知識。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教育家波利亞曾經說過:“數(shù)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盡其一切可能,來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我們過去的教學往往比較重視解決書上的數(shù)學問題,學生一旦遇到實際問題就束手無策。因此,上課一開始,我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創(chuàng)設了一個肯德基餐廳用餐的情境,使學生置身于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很快地按要求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夠輕而易舉地證明兩式相等。接著要求學生通過觀察這個等式看看能否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我并沒有急于讓學生說出規(guī)律,而是繼續(xù)為學生提供具有挑戰(zhàn)性的研究機會:“請你再舉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規(guī)律的等式”,繼續(xù)讓學生觀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討,感悟到等式的特點,驗證其內在的規(guī)律,從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猜想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驗證猜想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去發(fā)現(xiàn)、猜想、質疑、感悟、調整、驗證、完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同時,我還注重學生的合作與交流,多向互動。倡導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在數(shù)學學習中,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智力、活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為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我在本課教學中立足通過生生、師生之間多向互動,特別是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啟發(fā)與補充來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實現(xiàn)對“乘法分配律”的主動建構。學生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中博采眾長,共同經歷猜想、驗證、歸納知識的形成過程,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拓寬了學生思維能力,學生也學得積極主動。

          應用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是數(shù)學學習的目的所在。在練習題型的設計上,有搶答(填空)題、判斷題、連線題、簡算題和拓展題,它們并不孤立,而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由基本題到變式題,由一般題到綜合題,有一定的梯度和廣度。使學生逐步加深認識,在弄清算理的基礎上,學生能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便運算和拓展練習。不僅要求學生會順向應用乘法分配律,而且還要求學生會反向應用。通過正反應用的練習,加深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從課堂反饋來看,學生熱情較高,能夠學以致用,知識掌握的牢固。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和同學的交流合作,解題速度和準確性都很理想。

          本節(jié)課有一定的亮點,但其中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沒有預想中那么高?赡芘c我相對缺乏激勵性語言有關。也有可能今天的題材學生不太感興趣。以后注意,學生不感興趣的材料,教師應該想辦法使呈現(xiàn)的這個材料變得能讓學生感興趣。另外,在回答問題時,個別學生的語言不夠流利、準確。對乘法分配律的敘述稍顯羅嗦,不夠堅定、自信。在這方面有待今后加強訓練和提高。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乘法之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06-30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12-22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04-13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06-18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10-10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11-11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11-20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03-13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12-22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07-3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