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yōu)秀語文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優(yōu)秀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優(yōu)秀語文教案1
【教學目的】
1、了解孟子“仁政”的具體內(nèi)容,思想基礎(chǔ)及其歷史進步性。
2、了解孟子答問過程,論辯藝術(shù)及其“好辯、善辯”的主客觀原因。
3、了解并掌握文中部分實詞的多義及若干固定句式的對應(yīng)今譯。
4、在綜合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
【教學重難點】
1、孟子的“仁政”思想。
2、孟子的論辯藝術(shù)。
3、通假字:頒—斑、無—毋、涂—途。
4、一詞多義:之、王、時、食、數(shù)。
5、固定格式:直……耳、是……也、或……或……、……何如。
【教學設(shè)想】
1、層層分析,指導背誦。
2、插入文學常識,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3、比較孔、孟思想,可展開討論。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有這么一個故事:
某地盛產(chǎn)沙丁魚,但每次漁夫們出;貋,捕得的沙丁魚都會死去很多。這令漁夫們非?鄲馈H欢,有一個聰明的漁夫,他的沙丁魚卻死得很少,為什么呢?原來,他從外地購了幾條喜歡吃沙丁魚的鲇魚放在船上,使沙丁魚們有了恐懼感,動了起來,增強了活力。
那么,同學們,這則故事反映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
對,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那么,這是誰說的?他是怎樣闡述這一道理的?有哪些名句?
(學生答:孟子。“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
好,那么我們今天就更進一步走近孟子,學習他的《寡人之于國也》。
二、關(guān)于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軻(前372~前289),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是孔子之孫子思的再傳,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學大師,是孔子學說的嫡傳。后世常以“孔孟”并稱,元文宗封孟子為“亞圣”。
更為可貴的是,孟子并不是簡單地繼承孔子的學說。他采用的是拿來主義的方法,占有、挑選、創(chuàng)新。例如:他否定絕對平均主義思想,主張社會分工;主張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主義思想;他還提出性善論,“人之初,性本善”,等等。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萬章等記錄孟子言行的書。全書共七篇,各篇分上下,為儒家經(jīng)典著作,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
三、朗讀課文
1、重申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2、選擇方式:
、琵R讀。(了解學生整體學習情緒和朗讀水平。)
、苽別讀。(深入解決具體的字音和句讀問題。)
、欠蹲x。(對學生朗讀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示范解決。)
⑷分角色讀。(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
四、課文分析
1、找出文中談及“民之加多”的語句,全文結(jié)構(gòu)自然呈現(xiàn)。
、殴讶酥癫患佣,何也?(1段)
、苿t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2、3、4段)
⑶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
⑷概括各部分的內(nèi)容。
2、誦讀第1段。
思考:梁惠王說他對國家已盡心盡力了,他作了哪些呢?
提示: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
思考:梁惠王這么做,結(jié)果如何呢?
提示: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思考:梁惠王的困惑究竟在哪里?
提示:于國盡心,而民不加多。
可見梁惠王還是想勵精圖治的,所以他“卑禮厚幣以招賢者”(《史記·魏世家》),于是數(shù)位賢者,包括孟子就不遠千里來到大梁,為之出謀獻策。
重點詞語理解:之、焉、兇、加。
3、誦讀第2、3、4段。
問:孟子為什么要“以戰(zhàn)喻”?
答:以對方熟悉的“戰(zhàn)”設(shè)喻,更便于啟發(fā)對方。
問:孟子是怎樣“以戰(zhàn)喻”的?
答:“五十步笑百步”。
問:在孟子看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何在?
答:梁惠王移民移粟與鄰國統(tǒng)治者不盡心本質(zhì)沒有什么區(qū)別,只是形式上或數(shù)量上不同而已。要使民加多,必須施仁政,行王道。
重點詞語理解:鼓、既、曳、或、以、走、無。
固定格式:或……或……、直……耳、是……也。
4、指導學生背誦第一、二部分。
(第一課時完。)
五、檢查第一、二段的背誦
注意背誦技巧。
六、分析課文第三部分
1、誦讀第5段:
措施效果
,不可勝食也。養(yǎng)生
,不可勝食也。喪死──→王道之始
,不可勝用也。無憾
本段層次:①②③/④/⑤
重點詞語理解:違、勝、數(shù)罟、時、養(yǎng)生、喪死、始
詞類活用:“喪死”──為動用法。
2、誦讀第6段:
措施效果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衣帛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著食肉
──→王道之成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黎民不饑不寒
重點詞語理解:樹、衣、畜、無、庠序、孝悌、頒、負戴、王
詞類活用:“衣”、“王”──名詞作動詞
特殊句式:“未之有也”──賓語前置
3、誦讀到7段:
思考:梁惠王為什么不得王也?
狗彘食人食諸侯貴族
對比
涂有餓莩下層百姓
社會極端不平等,國家治理得不好。
問:文中運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句,是哪一句呢?
答:“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
把老百姓餓死歸罪于年成不好就和殺了人歸罪于兇器一樣,非;.唐。最后,孟子勸勉梁惠王拋棄虐政,施行仁政!巴鯚o罪歲,則天下之民至焉!
重點詞語理解:檢、涂、莩、發(fā)、歲、斯。
七、總結(jié)孟子的仁政思想
1、合理地發(fā)展生產(chǎn),使老百姓“養(yǎng)生喪死無憾”。
2、教養(yǎng)百姓,使民心歸順。
3、害民的并非荒年,而是虐政。
4、統(tǒng)治者不要歸罪于年歲,而要不斷地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行仁政,行王道,以民為本,使老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飽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禮義,真心歸附。
八、寫作特點
1、結(jié)構(gòu)嚴謹。
2、善用比喻。
3、氣勢充沛。
九、完成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板書】
第一課時
寡人之于國也
《孟子》
1、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段)
2、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2、3、4段)
3、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
第二課時
寡人之于國也
《孟子》
措施效果
,不可勝食也。養(yǎng)生
,不可勝食也。喪死──→王道之始
,不可勝用也。無憾
措施效果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衣帛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著食肉
──→王道之成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黎民不饑不寒
高中優(yōu)秀語文教案2
【教學過程】
一、解題無須說,重要的是導入
教讀本文而用舊課導入,既簡便可行,又有溫故知新、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作用。當先讓學生復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然后提問:
1、教師口述:“取勝之道有三:曰天時,曰地利,曰人和──人和為取勝之本!眴枺哼@個意思孟子是怎樣表述的?(開頭兩句)好在哪里?
(自由作答。)
提示:讀孟子文章要注意語言的氣勢。
2、“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中的“君子”指什么人?
能行仁政的諸侯國君。
補充問:“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中的“君子”各指什么人?
有修養(yǎng)的人──丈夫。
提示:學文言要注意詞的多義性,要據(jù)語境判斷詞的意義。
3、試用孟子話說明君子“戰(zhàn)必勝”的原因。
“得道多助”,“多助”是得“人和”的表現(xiàn)。
提示:“道”,就是新課文里說的“王道”,能行王道,是謂“得道”。
過渡問:根據(jù)預(yù)習印象,說說新課文里哪幾句是描寫孟子理想中的“王道樂土”的。
“五十者”“七十者”“數(shù)口之家”“頒白者”四句。
哪句話跟“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的意思相同?
“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學生試讀課文兩遍:先指定五位同學接讀;后齊讀
三、教師范讀全文并略作解說,重在掌握文章理路
1、畫示意圖(標明秦、魏、齊的相鄰位置;指出河內(nèi)、河東所在),并簡介談話背景:
魏在戰(zhàn)國初期曾是軍事大國,至梁惠王在位后期,西畏秦逼,從安邑遷都于梁;東敗于齊,“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所以特邀孟子來梁,問強國之道。事在惠王35年(前335)。本章記梁惠王問“民不加多”之故,正是此意。
2、分層示范誦讀并作解說:
第一層:
、艃穿ぉは蟮卮┙幌萜渲兄危隇榍甘。
、埔譬ぉけ玖x是禾長相扶倚之狀,后代為遷移之義而本義廢。由此至彼之謂。
⑶大意是,惠王問“民不加多”之故。
第二層:
⑴鼓──會意字,左中為鼓,上象鼓飾,下象鼓架;右象手持槌擊鼓動作。后引申為所擊之物。古時以擊鼓代進攻令。
、拼笠馐,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為喻,含蓄作答。
第三層:
、艛(shù)罟──古法,魚不滿尺,市不得鬻,人不得食。
、剖鞘姑瘵ぉな,有“如此則”之義,這樣(就)使人民……
、谴笠馐,論王道之始,即“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第四層:
、拧盁o失其時”與“無奪其時”──“失”字輕,寓“提醒”義;“奪”字重,寓國君無以勞役苦民之義。
、拼笠馐,論王道之成,先制民之產(chǎn)(五畝之宅、百畝之田)而后行教化。
第五層:
、虐l(fā)──本義是將箭射出去,引申為由內(nèi)向外的動作,故在本句中有開倉放糧之義。
、茩z──今語“檢點”,亦有約束義。
、撬供ぉぬ撛~有通用之法,這里通“則”。
、却笠馐牵C癫拍苁姑駳w順。
3、解說全文理路(見本文開頭),要求學生記住每層的結(jié)句,用它們作為記誦全文的支撐點。
4、學生齊讀全文一遍后,檢查背誦上述五句話,即各層的結(jié)句。
四、學生分層練習背誦全文
(下面只寫出指導誦讀的要點,過程及練習方式從略。)
第一層:
1、在示意圖上標出河東、河內(nèi)的位置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梁惠王的救災(zāi)辦法。
向災(zāi)區(qū)調(diào)運糧食,從災(zāi)區(qū)遷出部分人口。
2、“河東兇亦然”一句是省文,試用文言作完整的表述。
河東兇,則移其民于河內(nèi),移其粟于河東。
3、“無如……者”意思是“沒有像……的人”,能否換一種表達方式?
其君皆不及寡人之用心。
4、試品味首句,說說惠王有無抱怨意。
從“焉耳矣”的疊用可見有抱怨勞而無功之意:勞者,移民、移粟也;無功者,鄰國之民不至。
5、再品味末句,說說“何也”能否改成“何哉”或“何故”。
何哉”,問中兼嘆,多用于設(shè)問;“何故”,一般詢問語氣;只有用“何也”才能表達梁惠王困惑而急于求解的心情。
第二層:
1、孟子此問的答案是事前即可料定的,試作仿問便知:某次考試,甲生得50分,乙生得30分,以50分得30分,則何如?請用文言作答。
不可,直不30分耳,是亦不及格也。
2、此問照應(yīng)上文哪一句?
“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妙在哪里?
惠王據(jù)事理作答,卻不料墜入孟子彀中,把自己跟鄰國之君放在同一水平上。
3、試代孟子作答:“王之好戰(zhàn)殘民,與鄰國之君無異,故民不至;移民移粟,小惠耳,雖能行之,何益?”跟原文比較后,說說比喻作答的好處。
從容,含蓄,讓對方反躬自省。
第三層:
1、開頭用排比句法連述三事,都有關(guān)人民生活,試用兩個字概括這樣的生活水平。
溫飽。
2、為什么說這是“王道之始”?
王道以得民心為本,溫飽可以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則得民心矣。
3、本層連用五個“也”字,擬刪去前四個,改用“……,則……”這種句式,如“不違農(nóng)時,則谷不可勝食”,好不好?
不好,用“也”才能表達出孟子堅信不疑的語氣和贊美之情,使行文如連珠,頗有聲勢。
第四層:
解釋:“五畝之宅”“百畝之田”,系指井田制而言。井田者,田區(qū)劃分如“井”字形之謂也。古法: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
1、問:王道體制下有哪兩件大事?是按怎樣的順序?qū)懙?
、呸r(nóng)業(yè)生產(chǎn),先說家庭副業(yè),后說糧食生產(chǎn);
、平袒,先說設(shè)校,后說教學內(nèi)容。
2、孟子在描寫“王道樂土”時全用“矣”字作結(jié),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味?
贊嘆;將理想圖景說得如在眼前。
3、本層煞尾如用“王道之成也”替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效果如何?
失去主觀色彩,缺乏咄咄逼人之勢,說服力減弱。
第五層:
1、本層文字不多,但波瀾起伏不窮,說說你的體會。
一揭,語氣嚴厲;二批,措辭尖刻;三勸勉,語調(diào)溫和。
2、本層是怎樣照應(yīng)開頭的?
“罪歲”照應(yīng)“河內(nèi)兇”“河東兇”;“斯天下之民至焉”照應(yīng)“寡人之民不加多”。
3、結(jié)句是否有省略?
不“罪歲”,則當行王道,因上文已詳論行王道的步驟和基本方法,此處不再提;完整的表述應(yīng)是“王無罪歲而行王道,斯天下之民至焉”
五、檢查背誦──連貫背誦全文
六、內(nèi)容點撥
(見“基本設(shè)想”第二段)。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同學互查);
2、預(yù)習新課。
高中優(yōu)秀語文教案3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與文學功績
2、掌握內(nèi)心獨白對任務(wù)形象塑造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在分析情節(jié)的`過程中來把握人物——桑提亞哥這位硬漢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進一步明確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教師設(shè)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從而把握課文的知識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老人的永不服輸?shù)念B強精神
教學重點:分析故事情節(jié),找出人物內(nèi)心獨白,把握人物“硬漢”形象
教學難點:掌握內(nèi)心獨白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學方法:情境法、啟發(fā)法、問題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導入
[以課前視頻欣賞導入]
同學們,剛才欣賞的是大家熟悉、喜歡的電視劇《亮劍》中的精彩片段----李云龍論述什么是“亮劍”精神?同學們聽后覺得好不好?牛不牛?“亮劍”精神簡單理解就是敢于與強大的敵人(對手)做斗爭,無論對手多么強大,都要滿腔勇氣和信心,永不放棄、永不言敗,要敢于亮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世界100部文學作品之一、美國里程碑式30部文學作品之一的世界名著——海明威的《老人與!罚纯粗魅斯L醽喐纭坝矟h”性格和李云龍“亮劍”精神有么相似的地方。(請同學們翻到課文,課件顯示課題《老人與!)
(二)課前小測試(積累文學名著中的名言名句)[課件展示]
(三)作者簡介[課件展示]
(四)故事梗概[課件展示]
海明威因《老人與海》這篇小說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素材來源于一位古巴老漁夫的親身經(jīng)歷。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非常簡單。小說敘述的是古巴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jīng)八十四天未捕到魚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個人出海遠航,在海上經(jīng)過三天兩夜的搏斗,終于捕到了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馬林魚卻被鯊魚吃掉。本文節(jié)選的是主要是老人與鯊魚搏斗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jié)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jié)的。
(五)梳理課文情節(jié)
因為小說節(jié)選的部分比較長,共有幾段?(97)那我先給大家一些提示,大家可以根據(jù)五次與鯊魚搏斗、兩次搏斗后的心理活動、最后返港回家把全文分為八個部分。[學生從文中找,討論交流后明確][課件展示]
(六)問題探究:
1.老人在什么狀況下與鯊魚接二連三進行搏斗的?
年老體衰精疲力竭頭昏眼花右手受傷
左手抽筋沒有食物缺乏武器孤立無援
2.小說為什么要描繪鯊魚的兇殘?
鯊魚:接二連三成群結(jié)隊兇殘強悍
對比——力量懸殊的對抗
3.老人先后幾次與鯊魚搏斗?結(jié)果如何?
①用魚叉殺死一條鯖鯊
、谟玫蹲託⑺纼蓷l星鯊
、塾玫蹲託⑺酪焕珙^鯊
④用短棍擊退兩條星鯊
、萦枚坦髋虺扇乎忯~
每次勝利都付出慘重的代價,最終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
4.如何理解老人與鯊魚的搏斗?
人—--自然(象征:不幸厄運困境)
弱----強(象征:敢于挑戰(zhàn),永不屈服、永不言敗)
5.你如何看待桑地亞哥的失敗?
這是一場人與自然搏斗的驚心動魄的悲劇。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后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不屈服于命運,無論在怎么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wèi)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么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征著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在與之進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現(xiàn)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并沒有被打敗?梢哉f,這樣一個形象,完美地體現(xiàn)了作者所說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6.桑地亞哥是個怎樣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硬漢形象:孤獨,背運,貧窮,年老體衰,但是他樂觀,自信,堅韌
忍著饑餓,疼痛,貧窮,竭盡全力,不屈不撓,頑強
(一個面臨厄運甚至絕境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硬漢子!)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桑地亞哥
7.文中的獨白有什么特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文除了有關(guān)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斗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nèi)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tài),通過自由聯(lián)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xiàn)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nèi)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內(nèi)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著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gòu)成小說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硬漢子多是“啞巴公!保哉Z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漁夫桑地亞哥卻具有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具有堅強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動的人,因此成為海明威小說中刻畫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從刻畫人物性格和表現(xiàn)文章主題兩方面分析)
(七)板書設(shè)計:
(八)課外拓展:
1.從桑地亞哥身上你獲得什么啟發(fā)?(說話訓練)
“如果有一天厄運來臨,我……”2.閱讀《老人與!房梢灶I(lǐng)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懂得如何面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請寫一篇讀后感(800字左右),記下自己讀書的收獲。(寫作訓練)
【高中優(yōu)秀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高中語文離騷教案10-27
小學語文《觀潮》優(yōu)秀教案11-20
高中語文《將進酒》教案10-27
高中語文《觀滄海》教案08-24
語文高中必修離騷節(jié)選教案12-19
人教版高中語文優(yōu)秀教案《滕王閣序》的教學設(shè)計12-22
高中語文《將進酒》的教案10-27
高中語文《琵琶行》教案12-19
高中語文《勸學》教案(8篇)08-29
高中語文《勸學》教案8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