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中圖版高中地理教案

        時間:2021-08-12 09:42:1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圖版高中地理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圖版高中地理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圖版高中地理教案

        中圖版高中地理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

          2、使學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劃分。

          能力目標

          會畫圖表示并說明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變化。

          【教學重點】

          1、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變化。

          2、閱讀和畫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

          【教學難點】

          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變化

          【教學過程】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自轉與公轉兩種運動的疊加

          自轉產生的赤道平面與公轉產生的黃道平面形成的夾角(目前:23°26′),即黃赤交角。

          2、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①范圍:23°26′N―23°26′S

         、谥芷冢阂粋周年,365日5時48分46秒

         、圻^程:利用數(shù)學的正弦圖來直觀展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過程,并抓住二分二至關鍵點。

          這樣可以判斷任意日期太陽直射點所處緯度及移動方向(向南或向北),并舉例說明。

          ④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12日前后。

          ⑤易混淆的概念:回歸年與恒星年(比較法)

          3、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

         、俪嗟溃阂荒晁募緯円蛊椒郑ɑ虻乳L)。

         、谥鄙潼c在哪個(南或北)半球,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另一半球晝短夜長。(歸納演繹法)

          即:1)若直射點在北半球,越往北,晝越長,夜越短,北極四周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南極四周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

          2)若直射點在南半球,越往南,晝越長,夜越短,南極四周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北極四周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

          3)夏至日,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以北到處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而南半球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南極圈以北到處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

          4)冬至日,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南半球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南極圈以南到處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而北半球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以北到處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1)全球各地晝夜平分(或等長);2)晨昏線經過南北兩極,并與經線圈重合。

          4、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

         、偬柛叨龋刺柛叨冉,就是太陽光線與地平線(或面)的夾角(H),

         。ㄗⅲ翰灰斫獬商栯x頭頂有多高)其取值范圍:0°≤H≤90°。

          正午太陽高度,即某地正午時的太陽高度,一天中的太陽高度,主要用它來度量某地天中的太陽高度,若一天中的太陽高度都很小,那一天的太陽高度一定比這還小。

         、谝(guī)律:1)空間變化規(guī)律: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方)遞減。比如:假如太陽直射點在3°N,那么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就是由3°N向南北兩側(方)遞減。

          2)時間變化規(guī)律: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改變。因為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所以它的空間變化規(guī)律也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改變。(歸納演繹法)

         、跦對地表影響:(利用人教版地圖冊P16右下圖,并解說)

          1)太陽高度(H)越大,太陽對地表輻射的強度就越大,地表能量就越多,溫度就越高;

          2)太陽高度(H)越小,太陽對地表輻射的強度就越小,地表能量就越少,溫度就越低。

          5、四季的劃分

         、偬煳乃募荆1)夏季,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的季節(jié),也是獲得太陽輻射最多的季節(jié);

          2)冬季,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季節(jié),也是獲得太陽輻射最少的季節(jié);

          3)春季和秋季是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jié)。

         、诒睖貛遥夂蚪y(tǒng)計)上的四季

          春季:3、4、5月份;夏季:6、7、8月份;秋季:9、10、11月份;冬季:12、1、2月份。

         、垡谆煜母拍睿杭竟(jié)、節(jié)氣與二分二至日,比如夏季、夏至與夏至日,冬季、冬至與冬至日等等。(比較法)

          6、五帶的劃分

          ①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分界線,把地球分成五個溫度帶自北向南分別為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

         、趯W生討論:1)若黃赤交角變小,北寒帶,南寒帶,熱帶變;南溫帶,北溫帶變大。

          2)若黃赤交角變大,北寒帶,南寒帶,熱帶變大;南溫帶,。北溫帶變小。

          ③易混淆的數(shù)據:五帶的劃分的分界線的緯度23°26′和66°34′,與低緯、中緯、高緯度的分界線的緯度30°和60°。(比較法)

        中圖版高中地理教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fā)、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lián)性,理解監(jiān)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fā)現(xiàn),陸地環(huán)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xiàn)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xiàn),它們常常給人類環(huán)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災害。請同學們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wěn))

          【觀看錄像】地震發(fā)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知道了地震發(fā)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分布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fā)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fā)的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圖,事實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像】“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并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我們了解了關于火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了我們對于火山噴發(fā)規(guī)律的不甚了解。要確切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fā)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fā)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fā)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fā)這種地質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2)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fā)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災害。它們分別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和巖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xiàn),而另外兩種地質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后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御,盡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質災害的發(fā)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災害圖。

          【提問】這么多的地質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御呢?請大家觀看下面的錄像,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像】日本地震災害的防御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fā)地區(qū)的人們,應該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fā)生后三個階段各應該做些什么事?)

          【教師總結】請參考擴展資料“地震發(fā)生時的應變”,接著總結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動畫游戲】讓學生回答,地震發(fā)生時在不同場景應該如何自我保護。

          【課件演示】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總結出地質災害的關聯(lián)性特點的三個方面。結束授課。

          探究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題目】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

          3、使學生通過總結探究活動的成果,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產生的間接和直接影響,以及如何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御。

          【活動步驟】

          1、將學生分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搜集典型的四類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fā),滑坡和泥石流)給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比較典型的地震災害,典型的火山噴發(fā)災害等等。

          3、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挑選最典型和深刻的`資料,其中這樣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1)應該區(qū)分哪些災害是人類活動影響的結果,哪些不是;

          (2)應該從正負兩個方面來對地質災害進行評價,尤其是火山噴發(fā);

          (3)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正確對待地質災害以及對災害所進行的研究,并對如何積極防御地質災害提出合理的建議。

          【成果展示】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展示探究活動成果的方式:

          1、論文方式,要求資料準確,引用得當,觀點明確;

          2、制作成板報,要求精簡內容,條理清楚,形式美觀,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用計算機完成演示(適合條件較好的學校)。

        中圖版高中地理教案3

          第一節(jié)農業(yè)的區(qū)位選擇

          從容說課

          本節(jié)內容較為系統(tǒng)、詳細地分析了影響農業(yè)區(qū)位的自然、社會、經濟等因素。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農業(yè)的區(qū)位選擇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因此在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過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種植和澳大利亞牧場的對比,引出區(qū)位的概念以及農業(yè)不同區(qū)位選擇的原因。泰國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亞東南部在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農業(yè)生產特點方面的區(qū)別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加以對比。使學生理解:農業(yè)的區(qū)位因素主要有哪些?農業(yè)的區(qū)位選擇在本質上就是綜合考慮多種區(qū)位因素從而對土地的合理利用。在這一基礎上,學生就較容易回答出兩地農業(yè)生產存在巨大差異的原因了。

          圖3是本單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圖,是本單元的其他內容的基礎,教學中應在分析各個案例和“活動”的過程中反復運用,從而達到熟練應用的目的。P43的三個活動的設計在于幫助學生理解農業(yè)生產的布局、變化與區(qū)位因素的影響,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好這一內容,以提高對學生探究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顒觢和活動2在教學時應出示地圖,讓學生找到孟買、羅馬、江西泰和縣的地理位置。使學生建立空間概念,進而幫助他們分析這三個地區(qū)的地理區(qū)位條件;顒3是“我國帶沿海地區(qū)農業(yè)景觀的變遷”,教學中需要出示一些這一地區(qū)的土地利用變化資料以及稻米、甘蔗、花卉三種作物的市場價格,最后引導學生分析說明農業(yè)區(qū)位的選擇受市場因素的影響。

          P44案例1的目的在于說明農業(yè)的區(qū)位選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分析地中海農產品種類及消費地的變化,通過對法國和西班牙兩國的農業(yè)區(qū)位差異的比較,使學生學會進行地理區(qū)域比較的方法和思想。

          農業(yè)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結果。教材中以澳大利亞混合農業(yè)地域的形成過程為例來說明這一問題,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圖綜合,分析澳大利亞混合農業(yè)地域類型形成的原因,同時訓練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l、從地理位置、自然和社會因素等方面,理解農業(yè)區(qū)位的含義。

          2、理解農業(yè)生產的布局、變化與區(qū)位因素的影響,說明農業(yè)生產活動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3、通過分析澳大利亞混合農業(yè)地域類型形成的原因,訓練學生讀圖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不同農業(yè)地域景觀圖的比較,理解農業(yè)區(qū)位的含義。

          2、利用圖表分析法、比較法幫助學生理解農業(yè)生產的布局、變化與區(qū)位因素的影響。

          3、以具體案例引導學生理解法國和西班牙兩個國家農業(yè)區(qū)位差異,學會進行區(qū)域比較。

        【中圖版高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傳統(tǒng)易經風水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11-24

        余光中鄉(xiāng)愁 教案11-28

        鄉(xiāng)愁 余光中 教案09-03

        余光中 《鄉(xiāng)愁》 教案11-27

        夜行黃沙道中教案09-03

        《答謝中書書》經典教案11-06

        《答謝中書書》教學教案11-15

        答謝中書書的教案11-01

        答謝中書書優(yōu)質教案10-25

        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10-2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