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的教案設(shè)計
教學(xué)目的與要求
1.了解雨果的生平與主要作品,理解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風格;
2.理清課文情節(jié),體會主人公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人性美;
3.理解文本中多角度對比手法的運用。
教學(xué)重點與難點
1.理解主人公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人性美;
2.理解文中多處運用的對比手法。
3.人物形象與性情的理解。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雨果(1802—1885) 19世紀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xué)家,法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幼年受母親的影響,政治觀點偏于保守,最初的作品都是一些歌頌王朝威儀的頌詩,曾經(jīng)受到國王的賞賜。20年代受法國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政治態(tài)度開始轉(zhuǎn)變,文學(xué)觀點也逐漸從保守立場轉(zhuǎn)向浪漫主義。
代表作: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
《巴黎圣母院》這部小說創(chuàng)作于他的青年時期,是他所有小說中浪漫主義色彩最濃的一部.
二、寫作背景:
數(shù)年前,雨果參觀圣母院時,,在一座尖頂鐘樓的陰暗角落里,發(fā)現(xiàn)有個手刻的字:’AN’AτKH(希臘語”命運”的意思),這幾個大寫的希臘字母,經(jīng)歲月侵蝕,黑黝黝的,深深凹陷在石頭里面.所蘊藏的宿命和悲慘的意義,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靈。作者左思右想,這苦難的靈魂是誰,非把這罪惡的烙印,或者說苦難的烙印留在這古老教堂的額頭上不可,否則就不肯離開這塵世;谶@樣一種深刻的體驗,他開始了創(chuàng)作。
據(jù)雨果夫人回憶:他買了一瓶墨水和一身灰色羊毛披肩,將全身從脖子到腳尖統(tǒng)統(tǒng)包住.他把衣服鎖在柜子里,免受出門的誘惑,一心鉆在小說里,像走進牢房一樣……從此之后,他除了吃飯睡覺,不離書桌.唯一的消遣是晚飯后同來訪的朋友談一小時天.有時把白天寫的東西讀給他們聽……文藝創(chuàng)作占據(jù)了他的身心.他不感疲乏,也不覺寒冬的來臨,12月他卻開著窗子工作……終于,他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部偉大的作品。
三、分析環(huán)境描寫:
1、課文第三段對刑臺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提示:它既展示了情節(jié)開展的環(huán)境,又寫出了周圍群眾的無聊、庸俗。
2、刑場是嚴肅的,但是,我們在伽西莫多受刑的地方,聽到了刺耳的笑聲,看見了動人的微笑,你能從課文中找出來嗎?這些笑的內(nèi)涵相同嗎?
群眾的笑——麻木而嘲諷的笑
伽西莫多的笑——虔誠而崇敬的笑
愛絲梅拉達的笑——善意而真誠的笑
四、分析人物形象:
思考題:
1、愛絲梅拉達被伽西莫多劫持過,為什么在伽西莫多遭受笞刑的時候她會給他喂水?
2、伽西莫多喝過了水,想要親吻”那幫助了他的美麗的小手”,愛絲梅拉達為什么”驚恐地把手縮回去了”?
3、 在喝愛斯梅拉達喂給水的時候,怎么會滾出一大顆眼淚?這是什么樣的眼淚?
4、副主教克洛德·孚羅洛當初收養(yǎng)相貌丑陋的伽西莫多,說明他還是有同情心的,現(xiàn)在的他見到伽西莫多受刑,為什么急忙轉(zhuǎn)身走開了?克洛德·孚羅洛既然能用善心收養(yǎng)伽西莫多,那么也應(yīng)該用愛心營救愛斯梅拉達,更何況他還很愛愛斯梅拉達。但是,他為什么將美麗的愛斯梅拉達送上了絞刑架?
提示:
1、愛絲梅拉達不記前仇,以德報怨,給伽西莫多喂水,表現(xiàn)了她的善良,也表現(xiàn)了人性之美。
2、這是他表示感激的方式。他不僅僅有生理層次的需要(喝水),也有精神層次的需要。 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美的追求。
3、感激之淚、自責之淚、悔恨之淚、開心之淚、覺醒之淚……愛斯梅拉達的“水”異常珍貴:殘酷的刑罰沒有使他流淚,群眾的冷嘲熱諷與打罵沒有使他流淚,副主教的忘恩負義沒有使他流淚……而愛斯梅拉達的“一滴水”中透出了人性美的光輝,正是這道人性美的曙光照亮了沉睡在黑夜中的善良,喚醒了伽西莫多已經(jīng)幾乎接近僵化的人性,生平第一次流出了眼淚。
4、(克洛德·孚羅洛是小說中最復(fù)雜最值得分析的人物。)他曾有過善的追求,希望成為優(yōu)秀的神甫他用溫情把弟弟撫養(yǎng)大;用憐憫之心收養(yǎng)了相貌丑陋的伽西莫多;他勤勞樸素,穿著破舊的衣服用功學(xué)習。然而他成了禁欲主義的犧牲品,靈與肉的沖突最終讓他逃離了上帝,成了魔鬼撒旦的信徒。
他為了得到愛斯梅拉達用盡了一切卑鄙的手段:劫持,恐嚇,威逼利誘。他一方面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罪惡,另一方面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并把自己邪惡的根源歸罪于愛斯梅拉達。最后,在愛斯梅拉達誓死不屈的態(tài)度面前,處于“我得不到,也不讓別人得到”的陰暗心理,把愛斯梅拉達送上了斷頭臺。
五、情節(jié)分析
1、伽西莫多在受刑的時候,人們“詛咒他,嘲笑他,向他叫罵,向他投石子”;而在愛斯梅拉達給他喂水的時候,人們又拍手叫好。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群眾前后的態(tài)度十分矛盾,而且變化比較突然,但這樣的描寫還是合理的。一方面,群眾嘲笑、辱罵伽西莫多,是因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另一方面,作者充分地表現(xiàn)了“中世紀的.人民”的無知愚昧和缺乏憐憫同情之心,并通過議論表達了自己的對他們的不滿和諷刺,但這并不能說明這些“中世紀的人民”完全喪失了人性。愛斯梅拉達的舉動,喚醒了他們?nèi)诵灾械牧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既是歌頌了美好人性的力量,也是對美好人生的呼喚。//也有人認為,愛斯梅拉達給伽西莫多喂水,群眾不是歡呼,而是起哄。從小說“那情景無論如何是很動人的”“觀眾也都被感動了”等描述可以肯定,這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歡呼,而不是起哄。
2、美麗的愛斯梅拉達走上刑臺給丑陋的伽西莫多喂水,這情景會引起看客的很多反應(yīng),文中寫出了一種,你能合理想像,再寫出一種嗎?
3、多重對比手法的運用,表現(xiàn)人性中美 與丑的對立和交織。請分析。
(一)自身外在形象和內(nèi)在德行的對比:外表丑陋,但內(nèi)心善良,在受刑時他表現(xiàn)出超人的頑強和忍耐,可是在愛斯梅拉達送水給他喝的時候,他流出了感激的眼淚。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二)伽西莫多和愛斯梅拉達的對比: 他們的內(nèi)心都很善良,都有著美好的心靈,但但伽西莫多外貌丑陋無比,而愛斯梅拉達卻從內(nèi)心同情他,為他送上他最需要的水。
(三)伽西莫多和他的養(yǎng)父、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羅洛的對比: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然,內(nèi)心卻自私陰險,是他指使伽西莫多動持了愛斯梅拉達,可是看到他受刑卻不聞不問。
(四)愛斯梅拉達和圍觀群眾的對比:看到伽西莫多受刑,被打得死去活來,圍觀群眾不但不同情,反而咒罵他,向他的投石塊,伽西莫多求他們給一點水喝,沒有一個人理睬,還要侮辱他,可曾被伽西莫多挾持過的愛斯梅拉達卻給予伽西莫多以同情,并為他送上他需要的水。
(五)群眾前后表現(xiàn)的對比:在伽西莫多受刑時,他們哄笑,咒罵,當愛斯梅拉達給伽西莫多喂水時,他們又為她歡呼。
六、小結(jié):
美與丑的分辨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不能為表面的假象所迷惑。”小小的刑臺,既是對伽西莫多肉體的懲罰,又是對中世紀人們靈魂的拷問。小小看臺,大千世界,人性的復(fù)雜、善惡、美丑展現(xiàn)無遺。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人生美丑的看臺上,盡顯自身的精彩!
七、布置作業(yè)
汪曾祺說:“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苯Y(jié)合《讀本》40頁汪曾祺的短篇小說《受戒》,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wù)勀銓Α敖】档娜诵浴钡睦斫狻?/p>
【《巴黎圣母院》的教案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巴黎圣母院課件03-31
巴黎圣母院摘抄04-06
讀《巴黎圣母院》10-26
《巴黎圣母院》雨果12-24
《巴黎圣母院》好句09-27
巴黎圣母院的經(jīng)典段落11-28
巴黎圣母院的好句09-04
讀《巴黎圣母院》有感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