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11-28 15:57:09 古籍 我要投稿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關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柑顧憐無聲。

          譯文

          游子要踏上關險山高的旅途,這里是繁華熱鬧的長安城。

          在這里我們分手告別,默默相望哀傷得說不出話。

          注釋

          關山:這里指入蜀的關隘山川。

          客子:旅居異地的人,這里指二兄。

          花柳:古指游賞之地,這里形容繁華。帝王城:指長安,自漢至唐,不少帝王建都于此。

          相顧:相看。憐:關切同情。

          賞析:

          此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這是盧照鄰和他的二兄在都城長安同游了一段時間,后來盧照鄰二兄入蜀,他為之送行而寫的詩。

          在古代,人們十分珍視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盧照鄰的《送二兄入蜀》就形象地表現了詩人與其兄弟之間深厚的手足親情。

          首句“關山客子路”,是向“二兄”說明前方路途遙遠、山巒疊嶂、十分艱險,提醒親人要多加珍重。古時由長安入蜀,必須經過秦嶺太白山、青泥嶺和大劍山、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劍門關。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曾清晰描繪了蜀道的艱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雖然劍閣有“天梯石棧相鉤連”,卻仍舊是“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最后不得不發(fā)出“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鄉(xiāng)”的嘆息。

          盧照鄰這首詩沒有細致刻繪,而用“關山”二字概括了蜀道上的艱險,與兄弟惜別的沉重心情卻清晰可見。

          次句“花柳帝王城”,是指“二兄”出發(fā)的.地點——長安,繁華似錦,歌舞升華,一派繁華的景象。

          這一句與首句形成鮮明對比。詩人以長安的“花柳”繁華反襯親人在艱險的蜀道上將會碰到的孤苦、凄涼,著墨不多,感情卻倍顯深沉。

          三、四句“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是抓取臨分手時的瞬間情景的一個細節(jié)描寫,將兄弟二人依依不舍相互牽掛的惜別情態(tài)刻劃地細致入微,淋漓盡致!跋囝櫋倍謱⑾嗷ラg情深意切的目光傳神地刻繪了出來,一個“憐”字瀉出了二人心中只有親人間才會存在的滔滔摯愛之情,“無聲”二字顯示了不可名狀的離別之慟,頗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意。

          詩人在短短四句詩中能夠由遠及近地刻劃雙方的心靈,善于節(jié)制感情,平衡抑揚,在前兩句的對仗中巧含對比的成份,使全詩感情異常深厚濃烈,跌宕起伏,令人感動。

          作為抒寫骨肉親情和送別詩來說,《送二兄入蜀》或許并非最上乘之作,但卻以其簡潔質樸的詩風和語言有力地沖擊了宮體詩的形式主義藩籬,給初唐詩壇帶來了清新之氣,也為后來的盛唐詩歌產生了很大影響。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2

          別路云初起,離亭葉正稀。

          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

          譯文

          送別的道路上云霧蒙蒙,驛亭旁的枝葉稀疏寥落。

          感嘆人與那歸雁不同,無法一起作伴同行而歸。

          注釋

          題下原注:武后召見,令賦送兄詩,應聲而就。

          離亭:驛亭。古時人們常在這個地方舉行告別宴會,古人往往于此送別。

          歸:一作“飛”。

          。盒稳輼淙~稀疏寥落的樣子。

          賞析

          這首詩通過送別兄長時的場景描寫,表達出真摯的同胞親情。前兩句寫別時的場景,借景寓情,以離別的路上見到的云喻兄長四海飄泊,又以離亭邊的樹枝象征著兄長即要離開親人,離開家鄉(xiāng);后兩句抒情,移情于景,詩人感嘆人不如雁,雁尚能相親相近,同往同歸,不分不離,而人生老是離別,叫人感傷嗟嘆,表現心境的不平靜和離別親人的失落感。這首詩語言自然樸素,情感含而不露,深沉真摯,耐人品味。

          關于這首詩,所傳甚少,獨在《全唐詩》方見之,對作者的介紹是“如意中女子”,其真名實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無從考證,唯能全憑《全唐詩》注解了。《全唐詩》寫道:“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見,令賦送兄詩,應聲而就!庇纱舜笾履芡茢,詩人是南海人,此詩出自唐武則天時代。

          此詩第一層:“別路”、“離亭”,相當于驛站,是古代送別、餞行的處所。點明地點,暗含事件,感情由此鋪開!霸瞥跗稹,要么是清晨,要么是傍晚,要么是雨后天開。但一切景語亦為情語,一語雙關,亦指心中“愁云初起”。“葉正稀”,結合下句中詩人觸景生情聯(lián)想到的“雁”來推斷,應該是在一個秋風蕭瑟的季節(jié)。秋風緊,黃葉飄零,“離亭”前的落葉,為秋風掃蕩,漸次稀疏,著實蒼涼,著實沉重。

          第二層:古人送別有折柳相送,寓“留”于“柳”的習俗。此處的葉,可能就是柳葉。前面不斷有人送別,使得柳條折盡,漸漸稀少,真是一條柳枝一片心。而現在,盡管柳條稀少,但她還是要再折一枝贈與兄長,此中惆悵叫人難以消受。至此感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詩人靜靜地站立,眼望兄長漸去漸遠,馬蹄聲終于被重疊的山巒阻隔。心中更是生出對于人生、對于命運的自憐嘆惋!八等水愌,不作一行歸!毖愕倪w徙,總是結隊成行,同出同歸。可是人迫于環(huán)境所限、條件所囿,而不能與兄隨行,而兄去妹留,各自孤單,再也不能心心相印了,誠為可嘆。并且,這一“歸”字可以做兩種分析,一者:妹在家,兄啟程外出。那么,這里的“歸”便是“同出同歸”的意義了,詩人大部分的思想放在了兄長身上,是對他一路風塵、外行兇吉的牽掛;一者:兩人皆在外,或是寄人籬下,或是流落他鄉(xiāng)。此時兄長啟程,回返故里,而獨留妹一人不與同歸,此間便更生出對故土、親人的思念,對身如浮萍、命如蟬翼的慨嘆。

          全詩寥寥數語,連題目僅二十二字。用字之儉約,另人折服。題目“送兄”,點明主旨,定下全詩的基調,是送別兄長。至于上面推測的種種情況,全無交代,給人很大的想像空間。而與此相比,后來大詩人李白的《送程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送族弟單父主薄凝攝宋城主薄至郭南月橋卻回棲霞留飲贈之》等很多這樣的詩標題就大為失色了。此詩前兩句表明了地點和大致的時間,大肆渲染了送別的場景。心中的惆悵、離別的情懷躍然紙上,如江如河,翻涌不息,卻僅用了十個字;后兩句也是十個字,突出了“雁”、“一行”、“歸”,使得感情再次升華到一個相當高的層面上,由送行也到了對人生的慨嘆,對身世的質問,情長紙短,惜墨如金。

          南朝江淹在《別賦》中說過,“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睆墓胖两瘢x別詩一直都在詩篇中占到了相當大的比重,在表現手法上也是各具風格、各至一家。對這一首也作一簡要的分析。“別路”、“離亭”形成對舉,一詠三嘆。在克儉如金的字數中,這算是潑墨如云、大肆渲染了。為的是以景襯情,為下兩句做好鋪墊。而且詩人善于選取特景:“別路”、“離亭”、“云”、“葉”等等,暗藏離愁別緒之情。

          緊接著,筆鋒陡轉,采用了電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將鏡頭對準天上的“雁”。當然,這里也許是虛寫。由“雁”的特性聯(lián)想到人,將二者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形成鮮明的對照,由此生發(fā)哀情,并且升華到了一個更高的層面,也為讀者將全詩刻畫成了一幅雋永的畫面,印入讀者的腦海中。其意境深遠,空間開闊,且滿目皆蕭然,滿腔皆哀傷,滿腹皆愁緒,實在不能不說是詩人的高妙之處。且詩人時齡七歲,且為女子。在古代輕視女子,滿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她能如此善用這樣的藝術技巧,實在讓人費解,驚異。

          再回到全詩,通篇都是情深意切,而字字珠璣,語言簡樸、明白如話,意境高妙。這樣的詩篇,在中國古詩詞中實在不可多得。難怪有人稱她為“神童”、“奇女子”,于情于理,都是當之無愧。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3

          關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

          古詩簡介

          《送二兄入蜀》是唐代詩人盧照鄰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詩先寫入蜀道路艱難,要兄多保重,接著寫京都長安的繁華,以襯托旅行在“難于上青天”的蜀道上的孤苦凄慘,最后寫兄弟二人離別時的眷戀不舍。此詩的畫面簡單,而畫外音卻頗豐富。

          翻譯/譯文

          游子要踏上關險山高的旅途,這里是柳暗花明的京城。

          在這里我們分手告別,彼此相看哀傷得說不出話。

          注釋

         、訇P山:這里指入蜀的關隘山川。客子:旅居異地的人,這里指二兄。

         、诨汗胖赣钨p之地,這里形容繁華。帝王城:指長安,自漢至唐,不少帝王建都于此。

         、巯囝櫍合嗫。憐:關切同情。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未知。這是盧照鄰和他的二兄在都城長安同游了一段時間,后來盧照鄰二兄入蜀,他為之送行而寫的詩。

          賞析/鑒賞

          在古代,人們十分珍視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盧照鄰的《送二兄入蜀》就形象地表現了詩人與其兄弟之間深厚的手足親情。

          首句“關山客子路”,是向“二兄”說明前方路途遙遠、山巒疊嶂、十分艱險,提醒親人要多加珍重。古時由長安入蜀,必須經過秦嶺太白山、青泥嶺和大劍山、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劍門關。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曾清晰描繪了蜀道的艱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雖然劍閣有“天梯石棧相鉤連”,卻仍舊是“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最后不得不發(fā)出“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鄉(xiāng)”的嘆息。

          盧照鄰這首詩沒有細致刻繪,而用“關山”二字概括了蜀道上的艱險,與兄弟惜別的沉重心情卻清晰可見。

          次句“花柳帝王城”,是指“二兄”出發(fā)的地點——長安,繁華似錦,歌舞升華,一派繁華的景象。

          這一句與首句形成鮮明對比。詩人以長安的“花柳”繁華反襯親人在艱險的蜀道上將會碰到的孤苦、凄涼,著墨不多,感情卻倍顯深沉。

          三、四句“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是抓取臨分手時的瞬間情景的一個細節(jié)描寫,將兄弟二人依依不舍相互牽掛的惜別情態(tài)刻劃地細致入微,淋漓盡致。“相顧”二字將相互間情深意切的目光傳神地刻繪了出來,一個“憐”字瀉出了二人心中只有親人間才會存在的`滔滔摯愛之情,“無聲”二字顯示了不可名狀的離別之慟,頗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意。

          詩人在短短四句詩中能夠由遠及近地刻劃雙方的心靈,善于節(jié)制感情,平衡抑揚,在前兩句的對仗中巧含對比的成份,使全詩感情異常深厚濃烈,跌宕起伏,令人感動。

          作為抒寫骨肉親情和送別詩來說,《送二兄入蜀》或許并非最上乘之作,但卻以其簡潔質樸的詩風和語言有力地沖擊了宮體詩的形式主義藩籬,給初唐詩壇帶來了清新之氣,也為后來的盛唐詩歌產生了很大影響。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寄校書七兄/送韓校書

          唐代:李冶

          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余。

          不知蕓閣吏,寂寞竟何如。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

          譯文:

          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余。

          我百無聊賴地居住在烏程,虛度光陰,轉眼又到了年終。

          不知蕓閣吏,寂寞竟何如。

          七兄啊,你在蕓閣那樣清冷的地方供職,不知你的寂寞該是怎樣的情形?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滔滔的江水裹挾著你的仙舟遠去,天上的寒星伴隨著你的使車前行。

          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

          你路過大雷岸時,不要忘記像鮑照一樣,給我寄幾個字,以告慰小妹的思念之情。

          注釋:

          無事烏程縣,蹉(cuō)跎(tuó)歲月余。

          校書:即校書郎,官名,掌管整理圖書工作的。七兄:名不詳,當時任校書郎。烏程縣:在今浙江湖州吳興南。作者家鄉(xiāng)。磋跎:光陰虛度。歲月余:歲晚、年終。

          不知蕓(yún)閣(gé)吏,寂寞竟何如。

          蕓閣吏:即校書郎,此處代指七兄!笆|閣”即秘書省,系朝廷藏書館。因為蕓香可辟紙蠢,故藏書館稱“蕓臺”或“蕓閣”。何如:是“如何”的倒置。

          遠水浮仙棹(zhào),寒星伴使車。

          仙棹:仙人所乘之船。這里指七兄所乘之船。棹:本搖船工具,船槳。常用來代指船。寒星伴使車:過去傳說天上有使星,伴著地上的使者。

          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

          大雷岸:即《水經》中所說的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縣。南朝宋詩人鮑照受臨川王征召,由建業(yè)赴江州途經此地。寫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與妹書》。

          賞析:

          此詩前兩句描繪出一幅詩人百無聊賴、歲晚遲暮的心境,直逼出“寂寞”二字,為開啟后文相思之意作鋪墊。頷聯(lián)是寫七兄的寂寞無聊,詩人由自己的寂寞,推及到七兄,表現了對七兄的`體貼和關懷。頸聯(lián)想象七兄出使路上的情景:水陸兼程,日夜趕路,凄寒孤獨。思慮七兄,慰問舟車之苦,正體現了詩人對七兄的深情。尾聯(lián)借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之典,寫出了對七兄的叮囑,表現了對七兄的無限關切之情,語淡而情深。這首詩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經意寫來,初似散緩,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無危苦之詞;至曲終奏雅,韻味無窮,堪稱律詩中別具風格的妙品。

          律詩起句尤難,“或對景興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題起。要突兀高遠,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保钶d《詩法家數·律詩要法》)但作者卻只從眼前心境說起,淡到幾乎漫不經意:“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余!奔确桥d比,又非引事,甚至未點題,更談不上“突兀高遠”,發(fā)唱驚挺了。但“無事”加之“蹉跎”,自能寫出百無聊賴的心境,“歲月余”三字除寫時令(歲晚),還兼帶些遲暮之感。兩句直逼出“寂寞”二字,對開啟后文相思之意,也算得是很好的導入。

          頷聯(lián)點出“寂寞”,卻又不是在說自家了!安恢|閣吏,寂寞竟何如?”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從七兄方面作想,為他的寂寞而耽憂,是何等體貼,何等多情呢。其實,自己的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這里寫法又是推己及人,情味雋永。對于前一聯(lián),承接自然,同時仍是漫不經意,連對仗都不講求,可謂不事雕琢,“不求深遠”。詩寫至此,很象一篇五古的開頭,其徐緩的節(jié)奏,固然有助于渲染寂寞無聊的氣氛,以傳相思深情。但對律詩來說,畢竟篇幅及半,進一步發(fā)展詩情的余地不多。

          頸聯(lián)一出,上述擔心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高仲武贊云:“如‘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蓋五言之佳境也!边@兩句想象七兄行程,上句寫水程,水“遠”舟“浮”,亦即“孤帆遠影碧空盡”也,當是作者回憶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漢代曾以“蓬萊”(神山,傳說仙府秘籍多藏于此)譬“蕓閣”,故此稱七兄所乘舟為“仙棹”,這樣寫來,景中又含一層向往之情。下句寫陸程,寫“星”曰“寒”,則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辛等意;“使車”惟“寒星”相伴,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以“寒星”、“遠水”來概述旅途風光,寫景簡淡而意象高遠。由于前四句全是情語,難免會有空疏之感,此聯(lián)則入景,恰好補救。其對仗天然工致,既能與前文協(xié)調,又能以格律相約制,使全篇給人散而不散的感覺。所以二句之妙,又不止境佳而已。

          從烏程出發(fā),沿江溯行,須經過雷池(在今安徽望江縣)。雷池一稱大雷。劉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秋,詩人鮑照受臨川王征召,由建業(yè)赴江州途經此地,寫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與妹書》。照妹鮑令暉是女詩人,兄妹有共同的文學愛好,所以他特將旅途所經所見山川風物精心描繪給她,兼有告慰遠思之意。

          此詩結尾幾乎是信手拈來這個典故,而使詩意大大豐富!耙蜻^大雷岸,莫忘幾行書”,由于這樣的“提示”,便使讀者從蹉跎歲余、遠水仙棹、寒星使車的吟詠聯(lián)想到那名篇中關于歲暮旅途的描寫:“渡泝無邊,險徑游歷,棧石星飯,結荷水宿,旅客貧辛,波路壯闊,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嚴霜慘節(jié),悲風斷肌。去親為客,如何如何!”(《登大雷岸與妹書》)從而,更能具體深切地體會到“不知蕓閣吏,寂寞竟何如”的淡語中,原來包含深厚的骨肉關切之情。女詩人以令暉自況,借大雷岸作書事,寄兄妹相思之情,用典既精切又自然。

          “莫忘寄書”的告語,形出己之不能忘情;盼寄書言“幾行”,意重而言輕。凡此種種,都使這個結尾既富于含蘊,又保持開篇就有的不刻意求深、“于有意無意得之”的風韻。

          這首詩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經意寫來,初似散緩,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無?嘀~;至曲終奏雅,韻味無窮,堪稱律詩中別具風格的妙品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5

          送仲高兄宮學秩滿赴行在

          兄去游東閣,才堪直北扉。

          莫憂持橐晚,姑記乞身歸。

          道義無今古,功名有是非。

          臨分出苦語,不敢計從違。

          注釋

          東閣:指丞相府,時秦檜任丞相。

          北扉:指學士院。

          持橐:即“持橐簪筆”,指近臣在皇帝左右以備顧問,或有所記事,故持袋備筆。

          注釋

          仲高,即陸升之,字仲高,陸游的從祖兄,紹興十九年(1149)為諸王宮大小學教授。行在:天子行幸所至之地。南宋時稱臨安即今杭州為行在,表示不忘舊都汴梁而以臨安為行都之意。

          行在,帝王駐蹕之地,臨安也。北扉,宋時學士居所近宮掖,其地在浴堂之南,便於應召也。所謂“持橐”者,代指人為帝王近侍也。

          東閣:指丞相府,時秦檜任丞相。

          北扉:指學士院。

          持橐:即“持橐簪筆”,指近臣在皇帝左右以備顧問,或有所記事,故持袋備筆!稘h書·趙充國傳》曰:(張)安世本持橐簪筆,事武皇帝數十年。

          鑒賞

          此詩作于升之宮學秩滿之時,在紹興二十一、二年間,時陸游居山陰。

          錢仲聯(lián)詳注仲高身世,大略云:仲高,陸游從兄陸升之也。紹興十八年(戊辰)進士,其人阿附秦檜,諂事檜黨兩浙轉運使兼臨安知府曹泳。泳為政兇酷,縉紳畏之如鬼蜮。時升之為右通直郎,與右承務郎李孟堅親善。孟堅之父光私撰國史,語涉朝政,或多訕謗褒貶。孟堅以秘事告之,升之發(fā)之以告泳,泳檢舉於朝,光故得罪。後檜死,泳被貶竄新州,升之坐為秦黨亦被黜!芭R分出苦語,不敢計從違”一句,深有規(guī)勸之意。

          此詩直白無礙,意思不必過多解釋,仲高時往投丞相秦檜門下,故陸游在此詩中予以規(guī)儆!暗懒x無今古,功名有是非”,道義是不分古今的,但凡稍有智識、操守的人都應遵守,然而功名卻很難說了。當逢有道之世,求取功名而不悖于道義,或說功名與道義體現為一致性時,自當努力追取。這正是儒家傳統(tǒng)的積極用世思想。歷數中國古代士人,但凡事業(yè)有成者莫不類此,國旺家興,名垂后世,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統(tǒng)統(tǒng)實現。但這樣的`世道,泱泱中華、上下五千載也只是鳳毛麟角,因此多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而遭逢亂世,帝王昏聵、奸佞當道,功名與道義則體現為對立的關系,這在漫長的中華歷史中則是一種常態(tài)。士人往往有兩類選擇:一是舍道義而就功名。陸仲高年輕時正是走了這樣一條路。紹興二十年(1150),陸仲高任諸王宮大小學教授,之后阿附秦檜,以告發(fā)秦檜政敵李光作私史事(仲高為李光侄婿),擢大宗正丞。顯然這樣的一種選擇很為時人所不恥,陸游在此詩中也正是勸他不如請求退職。另一種選擇是堅決維護道義,至少是維護心中的道義原則。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初報邊烽照石頭,旋聞胡馬集瓜州。

          諸公誰聽芻蕘策,吾輩空懷畎畝憂。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樓望遠涕俱流。

          豈知今日淮南路,亂絮飛花送客舟。

          譯文

          剛剛報傳邊地的烽火,已照亮了建康城頭;不久又聞說金人的兵馬,已集結在瓜州渡口。

          當權的袞袞諸公,有誰肯聽聽百姓的意見?我們在野的人呵,只能白白地為時局擔憂。

          大風急雪撲打著窗欞,心兒和雪珠一起破碎,登上高樓向遠處眺望,你我都不禁熱淚橫流。

          又哪里想到呵,今日里、柳絮輕飄、亂紅飛舞,送你的客船去往那,淮南東路的`古城揚州!

          賞析:

          紹興三十二年(1162),其時,詩人38歲。金兵內訌的消息,又一次鼓蕩起詩人奔赴前線、奮勇殺敵的熱忱。然而,報國有心,請纓無路,詩人只能徒喚奈何。詩雖為送別“七兄”而作,但作者所抒寫的卻不是離別之恨,而是失志之痛。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02-18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06-04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05-15

        送兄原文翻譯賞析08-28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11-28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02-18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02-18

        送兄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6-12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6-04

        《送兄》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5-1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