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1-11 19:07:52 古籍 我要投稿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

          弊廬在郭外,素產(chǎn)唯田園。

          左右林野曠,不聞朝市喧。

          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

          書取幽棲事,將尋靜者論。

          翻譯

          簡陋的房舍在城外,先人的薄產(chǎn)只有田園。

          周圍林茂田野廣闊,不聞城市中車馬聲喧。

          釣魚人垂竿在北澗,樵夫的歌聲飛入南軒。

          詩成但言隱居情事,還請高人賢士來評談。

          注釋

          素:舊的。

          產(chǎn):一作“業(yè)”。

          朝:又作“城”。

          靜者:指跳出塵世的出家人,這里指皎上人。

          將:又作“還”。

          論:又作“言”。

          賞析

          皎上人,僧人名皎,生平未詳。從詩中均內(nèi)容看,二人以前交往并不多。詩題為“即事”,是就自已在澗南園的生活情景加以描述。詩首二句為全詩描述的概括。正因在“郭外”,才有“左右林野曠,不聞城市喧”的開闊幽靜;正因“素業(yè)唯田園”,才有“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的田園樂趣。這些都寫得極自然,沒有其他詩寫幽居時流露出的孤寂情調(diào)。結(jié)尾點出書贈皎上人,表達自己淡泊的心志。

          此詩為孟浩然在故里所作,詩中描寫了作者居住地的開闊幽靜,表現(xiàn)出田園生活的樂趣,表達了作者淡泊的心志。全詩寫得極為自然,沒有其他詩寫幽居時流露出的孤寂情調(diào)。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2

          朝代:唐代

          作者:嚴維

          原文:

          家貧惟種竹,時幸故人看。菊度重陽少,林經(jīng)閏月寒。

          宿酲猶落帽,華發(fā)強扶冠。美景良難得,今朝更盡歡。

          譯文

          昨天剛登上龍山宴飲,今天又在這里舉起了酒杯。

          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

          注釋①觴(shāng):盛著酒的酒杯。

         、趦芍仃枺禾扑,京城的人們常在重陽后的一天再次宴會賞菊,故九月十日有“小重陽”之稱。

          評析

          此詩與《九日龍山飲》,同作于當涂。這首詩是李白歷盡人世滄桑之后的作品。

          在唐宋時代,九月十日被稱為“小重陽”,詩人從這一角度入手,說菊花在大小重陽兩天內(nèi)連續(xù)遇到人們的登高、宴飲,兩次遭到采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澆愁,朦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這個朝廷“逐臣”,他痛苦地發(fā)問:菊花為什么要遭到“兩重陽”的重創(chuàng)?對于賞菊的人們來說,重陽節(jié)的歡樂情緒言猶未盡,所以九月十日還要繼續(xù)宴飲;但菊花作為一種生命的個體,卻要忍受兩遭采擷之苦。詩人以其極為敏感、幽微的靈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場上,發(fā)現(xiàn)了這一詩意的空間。實際上,詩人是借菊花之苦來寄托自己內(nèi)心的極度苦悶。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3

          端午即事原文: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fā)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端午即事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jié),你贈與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卻看不見,新結(jié)交的知己卻在萬里之外。

          往日能夠為國盡忠的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我想要從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較遠。

          注釋即事:就眼前之事歌詠。

          故人:古人,死者。

          新知:新結(jié)交的知己。

          丹心:指赤紅熾熱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來形容為國盡忠的人。

          夙昔:指昔時,往日。

          靈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屈”字的意思。在這里指屈原。

          三湘:指沅湘、瀟湘、資湘(或蒸湘),合稱“三湘”。也可以指湖南一帶。

          隔:間隔,距離。

          遼海:泛指遼河流域以東至海地區(qū)。

          端午即事賞析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軍被扣,在鎮(zhèn)江逃脫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謠言所誣陷。為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這首《端午即事》。

          在詩中端午節(jié)歡愉的背后暗含著作者的一絲無奈,但是即使在這種境況中,他在內(nèi)心深處仍然滿懷著“丹心照夙昔”的壯志。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樣為國難奔波卻壯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4

          春日即事

          病起多情白日遲,強來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館初春后,人倚欄桿欲暮時。

          亂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麥自無知。

          池邊垂柳腰支活,折盡長條為寄誰?

          翻譯

          我病體初愈,帶著極大的興趣,勉強漫步庭院,探尋春天的消息;院中陽光明媚,日影緩緩西移。

          池邊的亭臺樓閣積雪已經(jīng)消融,透滿了初春的活力;我留連忘返,倚著欄桿,一直到夕陽西下,暮云低迷。

          那上下翻飛的蝴蝶,那嗡嗡盤旋的蜜蜂,似乎都充滿了情意;滿地的兔葵,叢生的燕麥,一個勁地長著,怎知我滿腹的心思?

          池塘邊的垂柳在風中搖動著它婀娜的腰肢,我想把它折下送人,可心中的人啊,你此時又在何地?

          注釋

          病起:病愈。

          多情:指情志高。

          白日遲:用《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句,謂春日過得緩慢。

          強:勉強。

          池館:池苑館舍。

          初春:春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春。

          兔葵燕麥,兩種植物名。

          腰支:同“腰肢”。腰身;身段;體態(tài)。

          長條:長的枝條。特指柳枝。

          賞析

          這首詩是呂本中的代表作,無論是抒情還是寫景,都寫得流轉(zhuǎn)自然,為歷來選家所重。

          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詩的主腦,“病起”是身體狀況,“多情”是因為病,因為春懷,還有門外的春景。一個人纏綿病榻多日,今天身體好些,能夠出外走走,而外面是足以感人、使人留戀的初春美景,詩人自然多情。在這樣的心情指導(dǎo)下,見到的景色也變得多情起來。于是,院中的白日、似乎遲遲不墜,將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讓詩人盡情領(lǐng)略眼前的春光。首句寫春日,照應(yīng)節(jié)候,也是在室內(nèi)很久的病人乍一出門的最直截的反應(yīng),寫得很自然。次句“強來庭下探花期”是承首句說,“強來”是“病起”的進一步說明;“探花期”又是“多情”的表現(xiàn)。

          次聯(lián)依“庭下探花期”展開。詩人漫步庭院,欣賞著早春景色,只見病前所見的積雪都已消融,和暖的春風吹滿大地,使人懶洋洋地,他便倚著欄桿,久久不想離去,一直到黃昏,太陽即將下山。前面已有“白日遲”句,此聯(lián)又重說賞景到日暮還不走,他站的時間之久,對景色的多情就得到了深刻的描繪。詩在寫景時不僅僅是注目風景,而是把自己嵌入景中,與景物融合成一片。因此宋張九成在《橫浦日新錄》中稱贊說:“此自可入畫。人之情意,物之容態(tài),二句盡之。”詩也成為眾口稱贊的名聯(lián)。

          下一聯(lián)又接上“人倚闌干”寫。詩人倚欄桿這么久,看得這么細,他見到是眼前蜂蝶忙忙碌碌地飛來飛去,遍地長著兔葵、燕麥。詩在這里特地把“有意”與“無知”對舉,蜂蝶是有意,為春色而繁忙,兔葵、燕麥是無知,默默地生長。詩人把自己的感情移入物中,使自然界的動植物都帶有感情,襯托出自己的主觀思想。錢鐘書在《宋詩選注》中指出,這二句都有出處。出句是化用了李商隱《二月二日》:“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句,也參考了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中的“蜜蜂蝴蝶生情性”句。呂本中在這里借用,顯然不單單是描寫小昆蟲的熱鬧,贊賞春天的蓬勃生氣,而是由它們所交織成的氣氛中,感嘆自己的孤寂。對句是用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序中的話:“重游玄都觀,蕩然無復(fù)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耳。”也是藉此含蓄地寄托自己凄然的神思。

          上聯(lián)通過景色,加以主觀情感,使詩進入一種幽獨傷感的氛圍,詩人傷春的情調(diào)已經(jīng)流露出來,尾聯(lián)就以情語作結(jié),將前三聯(lián)作一大收煞。詩說小池邊的垂柳在春風中飄蕩多姿,可我即使要去折它,折了又送給誰呢?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如唐王之渙《送別》云:“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別離多。”樂府有《折楊柳》專詠送別。這首詩由眼前的楊柳想到送別,而所送之人早已走了,如今不知流落在何方,于是又產(chǎn)生懷念,應(yīng)接得很自然。更見功力的是,這樣一結(jié),成為全詩的點睛,原來詩人病起看花,倚欄留戀,感蜂蝶有情,嘆葵麥無知,種種“多情”舉動,都是因了懷人。心中所懷,不惟不見,連所懷之人在何處都不知道,讓他不得不迷惘感傷、凄然淚下。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5

          江城歌吹風流,雨過平山,月滿西樓。幾許年華,三生醉夢,六月涼秋。按錦瑟佳人勸酒,卷朱簾齊按涼州。客去還留,云樹蕭蕭,河漢悠悠。

          創(chuàng)作背景

          此小令是盧摯在揚州汪右丞的宴席上的即興之作。時逢大德七年(1303年),盧摯由湖南肅政廉訪使北上,在揚州逗留,與友人相聚,久別重逢的欣喜促使他寫下了此小令。

          譯文

          江城揚州充滿風情的笙管笛蕭聲和歌聲十分熱烈而溫柔,一陣小雨經(jīng)過了寬敞的平山堂,清澈的月光籠罩西樓,已經(jīng)如此一大把的年紀,如同是在三生石上陶然迷醉的夢境中,雖然是夏日的六月,卻涼爽如秋,彈奏錦瑟的美人是在勸酒,卷起朱簾又出來一隊舞女,踩踏著《涼州》舞曲的節(jié)奏。我已經(jīng)乘船離開送別者還在殷勤挽留,只見兩岸上的樹影婆娑天空中銀河悠悠。

          注釋

          雙調(diào):宮調(diào)名。蟾宮曲:是元曲牌名,屬北曲雙調(diào)。也是昆曲里一支用途極廣的北曲曲牌。

          江城,:即揚州。

          平山:指平山堂,在揚州蜀岡中峰大明寺西側(cè),歐陽修所建。

          幾許:多少。

          三生:佛教理論,認為人有前生、今生、來生。

          錦瑟:彈撥樂器,五十弦,瑟上花紋如錦。

          涼州:唐代天寶樂曲名,多表現(xiàn)邊塞題材。

          留:挽留。

          河漢:天河,也稱銀河。

          賞析

          “江城歌吹風流,雨過平山,月滿西樓”。開篇三句點明時間地點,同時寫出良宵美景。“揚州”在古代一直是個繁華的高消費城市。唐代在繁榮熱鬧方面簡直可以和首都長安相比,而夜生活則遠遠超過長安,“平山”兼有讀書、講學、觀景之功能,因為南望江南遠山正與欄桿桕平而得名。這次歡送宴會大概就在這里舉行。“月滿西樓”是李清照《一剪梅》中的原話,卻天衣無縫。這三句寫景如畫,一陣雨過后,天氣轉(zhuǎn)晴,雨后的天空如洗。雨水沖刷了天地間的一切塵埃,又給這里送來了清爽。這對于正在欣賞歌舞品嘗美酒佳肴的主客無疑是一種助興,氣氛會更加熱烈。

          “幾許年華,三生醉夢,六月涼秋”三句觸景生情。轉(zhuǎn)寫自己的主觀感受。盧摯三十七歲時曾任江東按察副使在揚州衙門,此次再到揚州已經(jīng)是二十多年過去了,自己也年過花甲,舊地重游,又見故人,感慨之多不難想象,人生如夢的感覺用“三生醉夢”來表達,更增加許多迷離朦朧,正逢這六月中卻有涼爽的初秋的感覺,心情自然起伏難平。本來就百感交集之時,送別的場景再掀高潮,“按錦瑟佳人勸酒,卷朱簾齊按涼州”再轉(zhuǎn)向當時場景,彈奏錦瑟的美人可能是勸酒曲或是唱著勸酒詞,卷起朱簾又出來一隊舞蹈演員挑著“涼州”舞曲!熬碇旌煛比謱儆诩o實筆法,可知是很大的演出廳,旁邊還有一些化妝室等,所以節(jié)目按照順序逐漸出場,而這是又一個高潮!翱腿ミ留”則寫離開時依依惜別和主人殷勤挽留的情景。“云樹蕭蕭,河漢悠悠”是寫離開后在船上所看到的景色。雖然不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蒼涼,卻也很空曠悠遠,與前面的熱鬧形成對比,委婉抒發(fā)別后的冷清和寂寞。

          全篇景起景收,中間敘事兼抒情,意脈清晰,一波三折,尺幅中便有波瀾,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佳作。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6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翻譯/譯文

          一條清澈溪流穿過桃李花林,水波蕩漾著綠蒲滋潤著白芷。

          溪流旁邊總共只有幾戶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東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qū)覍腋叱鲲w鳥上,蕩起的秋千爭相廢除綠楊林。

          年輕人分開日子每天來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注釋

          寒食:即寒食節(jié),在夏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節(jié)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故稱“寒食”。

          一道:一條。穿:穿過。

          演漾:蕩漾。涵:沉浸。白芷:一種可入藥的香草。

          凡:總共,一共。

          蹴(cù)踘(jū):同“蹴鞠”,亦稱“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戲。蹴,踢。踘,皮制球,球內(nèi)充塞以柔軟的東西。古時有在寒食蹴鞠的習俗,參見《荊楚歲時記》。

          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為古代游戲用具,相傳是春秋齊桓公時期從北方山戎傳入!短接[》卷三〇引《古今藝術(shù)圖》云:“寒食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戲,以習輕越者也!

          分日:安排好日期,計劃好如何玩。一說猶逐日,意為一天天、每天。又說指春分之日。

          清明:節(jié)氣名。在夏歷三月初,陽歷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淮南子·天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上巳:節(jié)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節(jié),有在流水邊洗濯祓除、去除災(zāi)病的習俗。魏晉以后固定為夏歷三月三日。

          賞析/鑒賞

          此詩是王維早期的作品,當作于唐玄宗開元年間的一個早春時節(jié),其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未詳。當時王維在長安(今陜西西安)或洛陽(今屬河南)。

          此詩開頭兩句,寫一道清澈的溪流,穿過桃李花叢;而溪水邊蕩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潤的白芷,安逸而柔靜。古代習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時,王公以下,攜眷聚于水畔洗濯,驅(qū)除不祥。這里表現(xiàn)的就是這個習俗,展現(xiàn)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兩句,寫溪流邊的幾戶人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花,又是柔美寧靜的意象,表現(xiàn)出濃厚的早春氣息,有很強的畫面感。

          五六兩句又轉(zhuǎn)換為力量和青春的意象。古代秋千是在清明、寒食節(jié)前后才有所見,而且僅僅局限于豪門貴族家的紅男綠女游戲之用。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寒食之時,造大麥粥,人們常以斗雞、蹴鞠、打秋千為娛樂。這兩句在前四句寫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幾筆不時飛上高空的秋千與皮球,使整幅畫面更加充溢這清新靈動的青春活力。尤其是“過”“出”二字用得好,分別寫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時的熱烈氣氛,使人感受到年輕人沉湎于游樂中的景象,透露出無限的羨慕之情。

          最后兩句意謂青春年少的人,應(yīng)該每天都有開心游玩的心態(tài),無憂無慮,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兩個節(jié)日才出去游玩,含有及時行樂的意味。

          在《寒食城東即事》中,作者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思想,人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很短暫。詩人認為,如果想要在短暫的時光中去建功立業(yè)、修身齊家、做學問,終究都不牢固實在,只有抓緊時間享受快樂才是真實的。全詩描繪出美麗的早春景象,交錯著青春朝氣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寧的閑適氣息,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詩中有畫”的特色。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7

          山行即事

          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晴。

          荷雨灑衣濕,蘋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

          翻譯

          浮云在萬里澄碧的晴空上來往飄蕩,似乎在把天氣的陰晴醞釀。

          微雨輕敲著荷葉,發(fā)出細碎急促的聲響,不一會也灑濕了衣裳;從水面浮萍間飄來的和風吹拂著衣袖,帶來一陣清涼。

          忽而雨過天晴,喜鵲喳喳喧鬧,迎接朝陽;鷗鳥也在風平浪靜的水面盡情游翔。

          經(jīng)過風吹雨洗之后,山色更加明凈秀麗,它雖然不言不語,卻使人醉意全消,神清氣爽。

          注釋

          空碧:即“碧空”。

          荷雨:化用李商隱詩句“留得枯荷聽雨聲”。指沿途有荷花,下的雨不大。

          蘋風:從水面浮萍之間飄來的風。

          喧:聲音大而嘈雜。是說喜鵲對日出的喜悅。

          狎:親熱、玩樂的意思。是說水鷗在波平如鏡的水面上盡情地玩樂。

          酲:酒醒后的困憊狀態(tài)。這里指山色的可愛,能夠使人神清氣爽,困意全消。

          賞析

          首聯(lián)寫天氣,統(tǒng)攝全局,極精采。兩句詩應(yīng)連起來讀、連起來講:飄浮的云朵在碧空里你來我往,忙于“議”,“議”什么?“議”究竟是“陰”好,還是“晴”好。“議”的結(jié)果怎么樣,沒有說,接著便具體描寫“山行”的經(jīng)歷和感受:“荷雨酒衣濕”,下起雨來了;“鵲聲喧日出”,太陽又出來了。浮云議論不定,故陰晴也不定。宋人詩詞中往往用擬人化手法寫天氣,姜夔《點絳唇》中的“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尤有名。但比較而言,王質(zhì)以浮云“議陰晴”涵蓋全篇,更具匠心。

          “荷雨”一聯(lián)承“陰”。先說“荷雨”,后說“酒衣濕”,見得先聽見雨打荷葉聲而后才意識到下雨,才感覺到“衣濕”。這雨當然比“沽衣欲濕杏花雨”大一點,但大得也有限。同時,有荷花的季節(jié)衣服被雨酒濕,反而涼爽些!疤O風”是從浮萍之間吹來的風,說它“吹袖清”,見得那風也并不狂。雨已濕衣,再加風吹,其主觀感受是“清”而不是寒,表明如果沒有這風和雨,“山行”者就會感到炎熱了。

          “鵲聲”一聯(lián)承“晴”。喜鵲喜干厭濕,所以叫“干鵲”。雨過天晴,喜鵲“喧”叫,這表現(xiàn)了鵲的喜悅,也傳達了人的喜悅。試想:荷雨濕衣,雖然暫時帶來爽意,但如果繼續(xù)下,沒完沒了,“山行”者就不會很愉快;所以詩人寫鵲“喧”,也正是為了傳達自己的心聲!靶焙蠼印叭粘觥,造句生新:“喜鵲喧叫:‘太陽出來了!’多么傳神!“鵲聲喧日出“,引人向上看,由“鵲”及“日”;“鷗性狎波平”引人向下看,由“鷗”及“波”。鷗,生性愛水,但如果風急浪涌,它也受不了。如今雨霽風和,“波平”如鏡,鷗自然盡情玩樂!搬颉弊忠蚕瘛靶弊忠粯佑玫煤芫,“狎”有“親熱”的意思。也有“玩樂”的意思,這里都適用。

          像首聯(lián)一樣,尾聯(lián)也用擬人化手法,其區(qū)別在于前者正用,后者反用。有正才有反,從反面說,“山色不言語”,從正面說,自然是“山色能言語”。惟其能言語,所以下句用了個“喚”字。剛經(jīng)過雨洗的“山色”忽受陽光照耀,明凈秀麗,“不言語”已能“喚醒三日醒”;對于并未喝酒爛醉的人來說,自然更加神清氣爽,賞心悅目。

          以“山行”為題,結(jié)尾才點出“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見“行”字,但從浮云往來到荷雨濕衣、蘋風吹袖、鵲聲喧日、鷗性狎波,都是“山行”過程中的經(jīng)歷、見聞和感受。合起來,就是所謂“山行即事”。全詩寫得興會淋漓,景美情濃,藝術(shù)構(gòu)思也相當精巧。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8

          上京即事五首·其三

          薩都剌〔元代〕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風沙似雪,家家行帳下氈簾。

          翻譯

          文牛羊在落日下散步,空氣中彌漫著野草像清香和乳酪像香甜。忽然間狂風大作,沙塵像雪一般襲來,家家都把帳篷像氈簾放下來。注釋帳京:即帳都(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正蘭旗東閃電河北岸)。帳京即事――描寫在帳京見到像事物。乳酪:用牛、馬、羊乳煉制成像一種食品,味甜美。俗稱奶豆腐。朔風:北風。朔,一作“旋”。行帳:即氈帳,又稱旃帳。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牧民居住像氈制帳篷,類今之蒙古包。因易拆裝,攜帶,便游牧遷移,故稱行帳。氈簾:行帳帳像氈制門簾。拉――也作“剌(là)”。

          賞析

          《上京即事》共有五首,本篇為其中的第三首,作者六十二歲時(1333)作。詩歌描寫塞外牧區(qū)風光和牧民生活,獨特的自然風光和邊疆風情完美融合,別具藝術(shù)魅力。前兩句寫夕陽映照的草原牛羊遍地,野草生香,空氣中布滿乳酪的甜味。這是邊疆風景中寧靜和熙的一面;三四句寫北風勁吹,沙塵似雪,帳下氈簾,這是邊疆風景中野性暴烈的一面。因此,詩歌就在對北國草原風景、氣候的變幻、民俗風情的勾勒中,描繪中迥異于中原的風情,傳達出新鮮的、刺激的美感。

          本詩背景廣闊,具有典型的北國特色,可與南北朝民歌《敕勒歌》相媲美。

          西天的太陽漸漸貼近地平線,草原的牛兒羊兒們,身披夕陽的金輝,拖著圓滾滾的大肚皮,散散落落,蹣蹣跚跚,從四面八方向帳篷歸攏而來。忙碌了一天的牧人,將牛羊安頓好,坐在掛起氈簾的帳篷里,喝著濃濃的磚茶,吃著甜甜的奶酪,同時透過柵木欣賞著外面的風光,一陣陣清風帶著野草的香氣徐徐吹來,清爽得沁人心脾。多么恬靜的草原暮色啊!但是,突然狂風席卷大地,打亂了草原的平靜,家家戶戶慌手忙腳,將氈簾扯下,躲進帳篷里面去了,只剩下咆哮的狂風和漫天的大雪――那不是雪,那是飛騰翻滾的白沙。許多人見過鵝毛大的雪片,讀過“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的詩句。然而北方草原的大雪,有時并不是一片征的白絮,而是一團團的顆粒,簡直就是密密的冰雹!熬淼厮凤L沙似雪”,只有薩都拉這樣熟悉北國景物的詩人,才能描繪出這種草原上獨有的奇觀。

          薩都剌

          薩都剌(約1272—1355)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天錫,號直齋;刈澹ㄒ徽f蒙古族)。其先世為西域人,出生于雁門(今山西代縣),泰定四年進士。授應(yīng)奉翰林文字,擢南臺御史,以彈劾權(quán)貴,左遷鎮(zhèn)江錄事司達魯花赤,累遷江南行臺侍御史,左遷淮西北道經(jīng)歷,晚年居杭州。薩都剌善繪畫,精書法,尤善楷書。有虎臥龍?zhí),人稱燕門才子。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內(nèi)容,以游山玩水、歸隱賦閑、慕仙禮佛、酬酢應(yīng)答之類為多,思想價值不高。薩都剌還留有《嚴陵釣臺圖》和《梅雀》等畫,現(xiàn)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9

          一、原文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踘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譯文及注釋:

          二、譯文一條清澈溪流穿過桃李花林,水波蕩漾著綠蒲滋潤著白芷。

          溪流旁邊總共只有幾戶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東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qū)覍腋叱鲲w鳥上,蕩起的秋千爭相飛出綠楊林。

          年輕人分開日子每天來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三、注釋1.寒食:即寒食節(jié),在夏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節(jié)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故稱“寒食”。

          2.一道:一條。穿:穿過。

          3.演漾:蕩漾。涵:沉浸。白芷:一種可入藥的香草。

          4.凡:總共,一共。

          5.蹴(cù)踘(jū):同“蹴鞠”,亦稱“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戲。蹴,踢。踘,皮制球,球內(nèi)充塞以柔軟的東西。古時有在寒食蹴鞠的習俗,參見《荊楚歲時記》。

          6.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為古代游戲用具,相傳是春秋齊桓公時期從北方山戎傳入。《太平御覽》卷三〇引《古今藝術(shù)圖》云:“寒食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戲,以習輕越者也!

          7.分日:安排好日期,計劃好如何玩。一說猶逐日,意為一天天、每天。又說指春分之日。

          8.清明:節(jié)氣名。在夏歷三月初,陽歷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淮南子·天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上巳:節(jié)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節(jié),有在流水邊洗濯祓除、去除災(zāi)病的習俗。魏晉以后固定為夏歷三月三日。

          四、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寫一道清澈的溪流,穿過桃李花叢;而溪水邊蕩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潤的白芷,安逸而柔靜。古代習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時,王公以下,攜眷聚于水畔洗濯,驅(qū)除不祥。這里表現(xiàn)的就是這個習俗,展現(xiàn)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兩句,寫溪流邊的幾戶人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花,又是柔美寧靜的意象,表現(xiàn)出濃厚的早春氣息,有很強的畫面感。

          五六兩句又轉(zhuǎn)換為力量和青春的意象。古代秋千是在清明、寒食節(jié)前后才有所見,而且僅僅局限于豪門貴族家的.紅男綠女游戲之用。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寒食之時,造大麥粥,人們常以斗雞、蹴鞠、打秋千為娛樂。這兩句在前四句寫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幾筆不時飛上高空的秋千與皮球,使整幅畫面更加充溢這清新靈動的青春活力。尤其是“過”“出”二字用得好,分別寫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時的熱烈氣氛,使人感受到年輕人沉湎于游樂中的景象,透露出無限的羨慕之情。

          最后兩句意謂青春年少的人,應(yīng)該每天都有開心游玩的心態(tài),無憂無慮,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兩個節(jié)日才出去游玩,含有及時行樂的意味。

          在《寒食城東即事》中,作者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思想,人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很短暫。詩人認為,如果想要在短暫的時光中去建功立業(yè)、修身齊家、做學問,終究都不牢固實在,只有抓緊時間享受快樂才是真實的。全詩描繪出美麗的早春景象,交錯著青春朝氣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寧的閑適氣息,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詩中有畫”的特色。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

          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

          飛閣卷簾圖畫里,虛無只少對瀟湘。

          翻譯

          巫峽的暮春三月似乎要比其他地方長一些,上空的白云隨風疾行,映著日光,很是明亮。

          突然傳來雷聲,馬上就下起大雨,天地之間,高山群峰都籠罩在蒼茫雨中,大雨驟聚驟散,清新的空氣中馬上充滿了各種花香。

          嬌弱的黃鶯遇到雷雨,驚恐翻回,棲止不定;而燕子就不同了,它冒雨勞作,迎風飛翔。

          打開我窗前的卷簾,眼前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峽中的風景圖畫是壯麗的,山高水險,雷雨千峰,但還缺少瀟湘洞庭的廣闊浩茫。

          注釋

          皛皛:潔白明亮貌。

          百和香:形容山野間花氣的濃郁。

          濕不妨:濕而不妨。

          虛無:空曠平遠。仇兆鰲《杜詩詳注》:“空曠貌!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早春,當時杜甫客居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西閣。杜甫自大歷元年(766年)寓居夔州,到大歷三年(768年)出三峽,在夔州度過了不到兩年的安定生活。

          賞析

          舊時注釋家都稱贊此詩“寫景之妙”,清代的黃生說這首詩“可作暮春山居圖看”。

          第一句,“暮春三月巫峽長”。自重慶奉節(jié)到湖北宜昌之間的長江兩岸,層巒疊嶂,無處不峽,其中最險者稱“三峽”。晉代左思的《蜀都賦》中就寫道:“經(jīng)三峽之崢嶸!钡珰v代關(guān)于三峽的名稱的說法不一,如明月峽、黃牛峽也曾被列入三峽中,在杜詩中也有“三峽傳何處”的發(fā)問句。通常習慣上把瞿唐峽、巫峽和西陵峽稱為三峽。在三峽中,巫峽數(shù)長,所謂“巴東三峽巫峽長”。暮春,春將過去。在唐代以前,南北朝人寫詩,不時表達惜春的感情,如“無令春色晚”,“處處春心動,常惜光陰移”,“不愁花不飛,倒畏花飛盡”,等等。杜甫寫“暮春三月巫峽長”,把暮春和“巫峽長”聯(lián)系起來,似乎峽中的暮春三月也較其他地方的暮春三月為長,這就一反惜春的老調(diào),有了新意。

          第二句,“皎皎行云浮日光”。清代著名杜詩注家仇兆鰲解釋道:“云浮日光而過,其色皎皎然,雷雨將作矣。”仇氏的意思是說詩人寫這第二句是為了引出寫雷雨的第三句。清代另一位注家楊倫也作同樣的理解。按照一般的詩法觀念,說七言律的第二句引出第三句,或者說第三句承應(yīng)第二句,大致無錯。但對于大詩人的作品,卻也不能一概地用詩法模式去套,從而作出刻板的解釋。杜甫的這首《即事》詩是拗體七律,對拗體詩,前人常從它的平仄、黏連等形式不合常規(guī)律詩的格律這點上作解釋。杜甫的拗體詩不僅在平仄形式上表現(xiàn)為“拗”,就是在詩意的起承轉(zhuǎn)合上也會表現(xiàn)出“拗”。這首《即事》詩的第二句未必就是起到引出第三句的作用,而且,“皎皎”是形容皎明之貌,陶淵明詩句“皎皎川上平”,即為例證。杜甫寫?zhàn)ò椎男性戚p疾而過,并不是寫陰云密布,所以仇氏“雷雨將作矣”的見解未必正確。

          第二聯(lián)的上句“雷聲忽送千峰雨”是兀起之筆,也反映了彼時彼地忽晴忽雨的實際風光。而且,正是這一句,寫出了壯麗場面。凡寫暮春風光,即使能夠避免哀愁,卻也不易寫得壯麗。雷雨千峰,卻正是一種壯麗的場面。

          第二聯(lián)的下句“花氣渾如百和香”是由雨寫花。如按老套,就會有雨打花落,或者濕花垂枝之類。杜甫摒卻這些,卻采用前人寫雨后花更艷的意境,李世民《詠雨》詩就寫“花沾色更鮮”,虞世南也有“山花濕更燃”的詩句。這里杜甫稍作變化,寫雨后花氣更濃。關(guān)于“百和香”,宋代著名杜詩研究者趙次公引古詩“博山爐中百和香,郁金蘇合及都梁”,說明“百和香”是各種香物的混稱。沈約《和劉雍州繪博山香爐》也云:“百和清夜吐,蘭煙四面充!被蛑^在實際吟唱時,杜甫此詩中“百和香”的“和”字當讀仄聲?蓚湟徽f,可惜未見訓詁文獻根據(jù)。

          第三聯(lián)寫鶯燕:“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鼻叭嗽伌涸娭谐R霈F(xiàn)鶯燕,卻又最易流入老套。杜甫由雷雨而捕捉住黃鶯的一種特殊情狀,“黃鶯過水”即“過水黃鶯”,被雨水打濕了翅膀。仇兆鰲解釋道:“鶯畏雨,故翻回”。浦起龍《讀杜心解》說:“翻回去,雨中棲止不定也”。不少杜詩中寫黃鶯都很可愛,這首詩中卻寫它的狼狽形狀。嬌弱的黃鶯遇到雷雨,驚恐翻回,棲止不定,這才真符合它的“性格”。

          燕子就不同,詩人寫它冒雨勞作,“燕子銜泥”即“銜泥燕子”,浦起龍說“濕,不指泥”,也很有見地,這里寫燕子身濕。如果僅僅理解為燕子銜濕泥筑巢,那就流于一般了。細雨蒙蒙,燕子銜泥是常見的,但隆隆雷雨中不一定有燕子飛翔。詩人這里未必是實寫,而是賦予想象。既然他寫過水黃鶯的狼狽,必然要寫銜泥燕子的豪壯。詩人必然會憑借石燕的傳說,《湘州記》:“零陵山有石燕,遇風雨即飛!绷懔暄嘧鳛橐粋壯勇的形象,南北朝時人就有描寫:“詎得零陵燕,隨風時共舞!保◤堈姟顿x新題梅林輕雨應(yīng)教詩》)杜甫巧妙地把勤勞的銜泥燕和豪壯的迎風燕結(jié)合起來描寫,卻也正切合這春雷千峰雨的環(huán)境,也就使這首《即事》詩的壯麗意境再次升華起來。

          尾聯(lián)上一句“飛閣卷簾圖畫里”是總結(jié)即景風光,此時詩人客居夔州西閣,“飛閣卷簾”當是實寫。但結(jié)句宕開得很遠,一下子說到湖南,“虛無只少對瀟湘”。這看來似為突兀,其實也不奇怪。早在陰鏗《渡青草湖》詩中就寫道:“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源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連巫峽長……”青草湖即洞庭湖,這是描寫“瀟湘”之詩,卻聯(lián)系到上游,出現(xiàn)“江連巫峽長”的句子。而杜甫此詩分明寫峽中光景,卻縱筆飛思,一直寫到下游。杜甫曾說他自己“頗學陰何苦用心”,陰是陰鏗,何是何遜。杜甫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或許也是受到了陰鏗《渡青草湖》詩的啟發(fā)。峽中的風景圖畫是壯麗的,山高水險,雷雨千峰,但還缺少一點什么,缺少浩茫廣闊。瀟湘洞庭,正是浩闊所在。杜甫《長江》詩中就寫道:“色借瀟湘闊”。有的注家釋為:“瀟湘之闊,其色皆借資于此,以瀟湘乃江水下流也!睘橛虚L江之水,更呈洞庭之闊;長江雖然壯麗,洞庭卻為浩曠。詩人本極狀峽中暮春景色,忽然蕩開作結(jié),寫它的不足——“虛無只少對瀟湘”,這才真叫大家筆法。杜甫的《去蜀》詩中說:“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guān)塞阻,轉(zhuǎn)作瀟湘游?”東下瀟湘,是他早有的打算。他寫《即事》詩時正滯留峽中,這“虛無只少對瀟湘”句正是他東下意念的自然流露。正如他在《暮春》詩中寫“臥病擁塞在峽中,瀟湘洞庭虛映空”一樣,所以這種宕開作結(jié)更顯得情景交融。

          此詩詩體屬七言拗律,第二聯(lián)本應(yīng)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卻作了平起格式,這樣就構(gòu)成首聯(lián)、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都作平起式。首句末三字作“平仄平”,由于此詩首句取平起式,也就呈現(xiàn)所謂“孤平”現(xiàn)象,也屬拗句。大凡細檢唐代著名詩人近體詩,這類拗體大致自成一格,尤其首句末三字作“孤平”,不時可見,或許自有其規(guī)律在,當也不害吟唱。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上京即事五首·其四

          元代:薩都剌

          紫塞風高弓力強,王孫走馬獵沙場。

          呼鷹腰箭歸來晚,馬上倒懸雙白狼。

          譯文:

          紫塞風高弓力強,王孫走馬獵沙場。

          塞外風疾挽弓的力量又猛又強,王孫們飛馬游獵在沙場上。

          呼鷹腰箭歸來晚,馬上倒懸雙白狼。

          呼喚著雕鷹掛著腰箭很晚才歸來,只見馬背上倒掛著一對白狼。

          注釋:

          紫塞(sài)風高弓力強,王孫走馬獵沙場。

          紫塞:北方邊塞。弓力:挽弓的力量。

          呼鷹腰箭歸來晚,馬上倒懸雙白狼。

          賞析:

          這首詩是寫狩獵的情況。秋風勁吹,牧草枯黃,逐圍打獵的季節(jié)到了。王孫貴族帶著勁弓,騎著駿馬,馳騁在浩瀚無垠的草原上。晚上,吆喝著鷹兒,歸來馬上懸掛著獵獲的野獸。

          這首詩采取了平鋪直敘的手法,不寫打獵所注重的斬獲、追逐等熱點,只是淡淡說去,令讀者自然感受到那刀響弓鳴、馬蹄飛揚的熱鬧場面。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閶門即事

          唐代: 張繼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譯文: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耕作的農(nóng)民都被召去打仗了,無數(shù)田地無人耕種一片荒蕪。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時節(jié),試著登上城樓眺望郡城的郊野,只有寥寥幾處人家燃起新煙。

          注釋:

          耕(gēng)夫召募(mù)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頃(qǐng)田。

          閶(chānɡ)門:城門名。在江蘇省蘇州市城西。古時閶門建筑雄偉壯麗。唐代尤為繁華,是宴請和送迎之地。樓船:亦作“樓舩”。有樓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戰(zhàn)船。有時也指有樓飾的游船。唐·杜甫《城西陂泛舟》詩:“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

          試上吳門窺(kuī)郡(jùn)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郡城的郊野。新煙:古代風俗,清明前的寒食節(jié)禁止燒火,到了清時節(jié)重新起火。煙指煙火。

          賞析:

          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后本應(yīng)“處處有新煙”,現(xiàn)在卻因戰(zhàn)亂農(nóng)民都被召去打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凄涼。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即事

          暮春三月巫峽長;皎皎行云浮日光。

          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

          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

          飛閣卷簾圖畫里,虛無只少對瀟湘。

          賞析/鑒賞

          這詩是杜甫居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時所作,非屬名篇,詩體屬七言拗律,第二聯(lián)本應(yīng)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卻作了平起格式,這樣就構(gòu)成首聯(lián)、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都作平起式。首句末三字作“平仄平”,由于本詩首句取平起式,也就呈現(xiàn)所謂“孤平”現(xiàn)象,也屬拗句。大凡細檢唐代著名詩人近體詩,這類拗體大致自成一格,尤其首句末三字作“孤平”,不時可見,或許自有其規(guī)律在,當也不害吟唱。但后世學詩者如作模仿,卻或許會遭到譏彈乃至斥責。這就是所謂名家可作你不可作,似乎約定俗成,無理可講。

          舊時注釋家都稱贊此詩“寫景之妙”,清代的黃生說這首詩“可作暮春山居圖看”。現(xiàn)略談我的粗淺看法。

          第一句,“暮春三月巫峽長”。自重慶奉節(jié)到湖北宜昌之間的長江兩岸,層巒疊嶂,無處不峽,其中最險者稱“三峽”。晉代左思的《蜀都賦》中就寫道:“經(jīng)三峽之崢嶸”。但歷代關(guān)于三峽的名稱的說法不一,如明月峽、黃牛峽也曾被列入三峽中,在杜詩中也有“三峽傳何處”的發(fā)問句。通常習慣上把瞿唐峽、巫峽和西陵峽稱為三峽。在三峽中,巫峽數(shù)長,所謂“巴東三峽巫峽長”。暮春,春將過去。在唐代以前,南北朝人寫詩,不時表達惜春的感情,如“無令春色晚”,“處處春心動,常惜光陰移”,“不愁花不飛,倒畏花飛盡”,等等。杜甫寫“暮春三月巫峽長”,把暮春和“巫峽長”聯(lián)系起來,似乎峽中的暮春三月也較其他地方的暮春三月為長,這就一反惜春的老調(diào),有了新意。

          第二句,“皎皎行云浮日光”。清代著名杜詩注家仇兆鰲解釋道:“云浮日光而過,其色皎皎然,雷雨將作矣!背鹗系囊馑际钦f詩人寫這第二句是為了引出寫雷雨的第三句。清代另一位注家楊倫也作同樣的理解。按照一般的詩法觀念,說七言律的第二句引出第三句,或者說第三句承應(yīng)第二句,大致無錯。但對于大詩人的作品,卻也不能一概地用詩法模式去套,從而作出刻板的解釋。前面說過,杜甫的這首《即事》詩是拗體七律,對拗體詩,前人常從它的平仄、黏連等形式不合常規(guī)律詩的格律這點上作解釋,F(xiàn)在我不妨提出一個看法,杜甫的拗體詩不僅在平仄形式上表現(xiàn)為“拗”,就是在詩意的起承轉(zhuǎn)合上也會表現(xiàn)出“拗”。由此我認為這首《即事》詩的第二句未必就是起到引出第三句的作用,而且,“皎皎”是形容皎明之貌,陶淵明詩句“皎皎川上平”,即為例證。杜甫寫?zhàn)ò椎男性戚p疾而過,并不是寫陰云密布,所以仇氏“雷雨將作矣”的見解未必正確。

          我認為第二聯(lián)的上句“雷雨忽送千峰雨”是兀起之筆,也反映了彼時彼地忽晴忽雨的實際風光。而且,正是這一句,寫出了壯麗場面。凡寫暮春風光,即使能夠避免哀愁,卻也不易寫得壯麗。雷雨千峰,卻正是一種壯麗的場面。第二聯(lián)的下句“花氣渾如百和香”是由雨寫花。如按老套,就會有雨打花落,或者濕花垂枝之類。杜甫摒卻這些,卻采用前人寫雨后花更艷的意境,李世民《詠雨》詩就寫“花沾色更鮮”,虞世南也有“山花濕更燃”的詩句。這里杜甫稍作變化,寫雨后花氣更濃。關(guān)于“百和香”,宋代著名杜詩研究者趙次公引古詩云:“博山爐中百和香,郁金蘇合及都梁”,說明“百和香”是各種香物的混稱。沈約《和劉雍州繪博山香爐》也云:“百和清夜吐,蘭煙四面充”;蛑^在實際吟唱時,杜甫此詩中“百和香”的“和”字當讀仄聲?蓚湟徽f,可惜未見訓詁文獻根據(jù)。

          第三聯(lián)寫鶯燕:“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鼻叭嗽伌涸娭谐R霈F(xiàn)鶯燕,卻又最易流入老套。杜甫由雷雨而捕捉住黃鶯的一種特殊情狀,“黃鶯過水”即“過水黃鶯”,被雨水打濕了翅膀。仇兆鰲解釋道:“鶯畏雨,故翻回”。浦起龍《讀杜心解》說:“翻回去,雨中棲止不定也”。我想還是浦氏更有見地。不少杜詩中寫黃鶯都很可愛,這首詩中卻寫它的狼狽形狀。貼切嗎?很貼切,嬌弱的黃鶯遇到雷雨,驚恐翻回,棲止不定,才真符合它的“性格”哩!

          燕子就不同,詩人寫它冒雨勞作,“燕子銜泥”即“銜泥燕子”,浦起龍說“濕,不指泥”,也很有見地,這里寫燕子身濕。如果僅僅理解為燕子銜濕泥筑巢,那就流于一般了。或問:細雨蒙蒙,燕子銜泥是常見的,隆隆雷雨中還有燕子飛翔嗎?是的,詩人這里未必是實寫,而是賦予想象。既然他寫過水黃鶯的狼狽,必然要寫銜泥燕子的豪壯。詩人必然會憑借石燕的傳說,《湘州記》:“零陵山有石燕,遇風雨即飛!绷懔暄嘧鳛橐粋壯勇的形象,南北朝時人就有描寫:“詎得零陵燕,隨風時共舞!保◤堈姟顿x新題梅林輕雨應(yīng)教詩》)杜甫巧妙地把勤勞的銜泥燕和豪壯的迎風燕結(jié)合起來描寫,卻也正切合這春雷千峰雨的環(huán)境,也就使這首《即事》詩的壯麗意境再次升華起來。

          尾聯(lián)上一句“飛閣卷簾圖畫里”是總結(jié)即景風光,此時詩人客居夔州西閣,“飛閣卷簾”當是實寫。但結(jié)句蕩開得很遠,一下子說到湖南,“虛無只少對瀟湘”。這看來似為突兀,其實也不奇怪,它使我們想起了陰鏗的《度青草湖》詩,其中寫道:“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源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連巫峽長……”青草湖即洞庭湖,這是描寫“瀟湘”之詩,卻聯(lián)系到上游,出現(xiàn)“江連巫峽長”的句子。而杜甫此詩分明寫峽中光景,卻縱筆飛思,一直寫到下游。杜甫曾說他自己“頗學陰何苦用心”,陰是陰鏗,何是何遜?磥碓诙鸥戇@首詩的時候,或許也是受到了陰鏗《度青草湖》詩的啟發(fā)!疤摕o”,如仇兆鰲所說,“空曠貌”。峽中的風景圖畫是壯麗的,山高水險,雷雨千峰,但還缺少一點什么,缺少浩茫廣闊。瀟湘洞庭,正是浩闊所在。杜甫《長江》詩中就寫道:“色借瀟湘闊”。有的注家釋為:“瀟湘之闊,其色皆借資于此,以瀟湘乃江水下流也!睘橛虚L江之水,更呈洞庭之闊;長江雖然壯麗,洞庭卻為浩曠。詩人本極狀峽中暮春景色,忽然蕩開作結(jié),寫它的不足——“虛無只少對瀟湘”,這才真叫大家筆法。杜詩讀者知道,杜甫的《去蜀》詩中說:“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guān)塞阻,轉(zhuǎn)作瀟湘游?”東下瀟湘,是他早有的打算。他寫《即事》詩時正滯留峽中,這“虛無只少對瀟湘”句正是他東下意念的自然流露。正如他在《暮春》詩中寫“臥病擁塞在峽中,瀟湘洞庭虛映空”一樣,所以這種蕩開作結(jié)更顯得情景交融。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guān)。

          譯文

          籬笆外面不知是誰家沒有系好船只,小船被春風吹動,一直漂進釣魚灣。

          玩耍的小童看到有船進灣來了,以為有客人來,急忙跑去打開柴門。

          注釋

          溪居:溪邊村舍。即事:對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觸而創(chuàng)作。

          系(xì):栓,捆綁。

          疑:懷疑,以為。

          柴門:木制的門,詩中泛指家門。去卻:卻是助詞,去卻意思為去掉;關(guān):這里指關(guān)閉柴門的栓卡、鉤環(huán)之類。

          賞析:

          這首詩寫眼前所見,信手拈來,自然成篇。所寫雖日常生活小事,卻能給人以美的熏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為生產(chǎn)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點不稀奇的。但“籬外誰家不系船”句,卻于平常中又顯出不平常來了。似乎作者于無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這一瑣事,故以此句開首!罢l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為“不系船”,船便被吹進“釣魚灣”!按猴L”二字,不僅點時令,也道出了船的動因。春潮上漲,溪水滿溢,小船才會隨著風勢,由遠至近,悠悠蕩蕩地一直漂進釣魚灣來。不系船,可能出于無心,這在春日農(nóng)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經(jīng)作者兩筆勾勒,溪居的那種恬靜、平和的景象便被攝入畫面,再著春風一“吹”,整個畫面都活了起來,生氣盎然,饒有詩意。

          鄉(xiāng)村春日,人們都在田間勞作,村里是很清靜的,除了孩子們在宅前屋后嬉戲之外,少有閑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發(fā)現(xiàn)有船進灣來了,以為是客人來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開柴門的扣子,打開柴門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兒童那種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tài),描繪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詩人捕捉住這一剎那間極富情趣的小鏡頭,成功地攝取了一個熱情淳樸、天真可愛的農(nóng)村兒童的形象。

          這首詩純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飾,樸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謂洗盡鉛華,得天然之趣,因而詩味濃郁,意境悠遠。詩人給讀者展現(xiàn)出一幅素淡的水鄉(xiāng)風景

          畫:臨水的村莊,掩著的柴門,疏疏落落的籬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蕩的小船,奔走的兒童。靜中寓動,動中見靜,一切都很和諧而富有詩意,使人感受到水寧靜、優(yōu)美的景色,濃郁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而透過這一切,讀者還隱約可見一位翹首拈須、悠然自得的詩人形象,領(lǐng)略到他那積極樂觀的生活情趣和閑適舒坦的心情。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夏完淳〔明代〕

          復(fù)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戰(zhàn)苦難酬國,仇深敢憶家?

          一身存漢臘,滿目渺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劍花。

          六軍渾散盡,半夜起悲笳。

          一旅同仇誼,三秋故主懷。

          將星沉左輔,卿月隱中臺。

          東閣塵賓幕,西征愧賦才。

          月明笳鼓切,今夜為誰哀。

          譯文

          復(fù)國的愿望多么急切難禁,消滅敵人的志氣在心頭熱烈奔騰。大風送來清脆而雄勁的角聲,夕陽的余輝照在大旗上,紅艷鮮明。我全身縞素,立誓要報國仇家恨,指揮兵船跟敵人拼個你死我生。聽到胡笳聲,激起我滿腔無限的悲憤;抬頭見明月已上城頭,一片光明。

          戰(zhàn)斗萬分艱苦,報國真是談何容易。國仇如此深重,豈敢再顧念妻子兒女?我終身只承認大明中國的正朔和傳統(tǒng),但滿眼看到的是一片被敵人蹂躪的土地。月亮照著大旗的影子不斷翻飛,寶劍射出霜雪一樣的白光和逼人的寒氣?蓢@我們的隊伍已全被打散在四處,半夜里,聽到悲涼的笳聲從四面響起。

          旅內(nèi)結(jié)成了同仇敵愾的情誼,三年里,我一直懷念先帝。清兵攻克揚州,一顆將星就此隕落。奸臣當政,賢良之士盡皆隱蔽。自己能力差,不能勝任義軍的參謀,慚愧自己沒有像潘岳一般的才能。此夜明月高掛,響起軍號之聲,這是為誰而哀鳴?

          注釋

          “復(fù)楚”二句:暗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史記·項羽本紀》)語意。復(fù)楚,暗指復(fù)明。亡秦,暗指亡清。

          雄風:指義軍的軍威。

          清角勁:清越的號角聲悲壯有力。

          落日:指夕陽斜暉。

          大旗:指義軍的軍旗。

          縞素:指白色的孝服。

          酬家國:報家國之仇。家仇,指作者之父夏允彝于1645年兵敗,投水殉國。國仇,指明朝滅亡。

          戈船:戰(zhàn)船,指義軍的水師。

          胡笳:古代管樂器。這句指清軍勢大。

          “戰(zhàn)苦”一句:意思是強敵當前,形勢艱苦,報仇雪恨實非易事。

          敢:這里是豈敢、不敢之意。

          漢臘:這里用以表示要畢身忠于明王朝。以漢代明。臘,從周代開始的一種歲中祭祀活動。

          胡沙:胡人占領(lǐng)下滿目荒涼的土地。

          劍花:劍上的霜花。

          六軍:天子有六軍,見《周禮》,這里泛指軍隊。

          渾:全。

          一旅:《左傳·哀公元年》:“有眾一旅”注:“五百人為旅”。

          “三秋”一句:公元1644年,明思宗在煤山自縊,1646年作者入?yún)且琢x軍,前后三年整,故稱三秋。故主懷,“懷故主”的倒裝句。故主,指明思宗。

          “將星”一句:指1645年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死難。將星,古代認為帝王將相都上應(yīng)天星。左輔,這里指揚州。

          “卿月”一句:這里卿月比喻賢臣。中臺,星名,三臺之一。古代以三臺喻三公之位。中臺謂司徒,這里指朝廷。此句是指馬士英、阮大鋮等奸佞當權(quán),朝政敗壞,賢良之士盡皆隱蔽。

          東閣:語出《漢書·公孫弘傳》:“于是起賓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

          塵:玷污。

          賓幕:即幕賓。

          西征:潘岳曾作《西征賦》。

          賞析

          第一首詩“起筆即化用“情雖三戶,亡秦必情”一語,點明主題,并以感情急切、激憤““情何極”、“氣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壯激越“基調(diào),表達出作者誓滅清人,恢復(fù)明朝“強烈愛國情感。接下來由情入景,國道:雄風補,傳來軍補“號角聲;紅日里,飄動起戰(zhàn)旗。用“角”與“旗”兩個意象,用“勁”與“明”兩個醒目“詞,突出體現(xiàn)義軍莊嚴、雄壯“軍威。“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是國誓死報效國家,是開篇“復(fù)情”“亡秦”“補充。“酬家國”是目“,“決死生”是決心,鮮明“突出了為雪恥復(fù)國而生死決戰(zhàn)“慘烈情懷。最后,以悲涼“胡笳與凄冷“月色來渲染義軍戰(zhàn)斗“艱苦和作者“悲涼心情。

          詩之一三聯(lián)直抒抗敵復(fù)國之志,二四聯(lián)描國雄豪悲壯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詩歌頗具特色“連環(huán)映帶、交綜流走“氣韻,最便于表達詩人內(nèi)心“郁郁不平之氣和銘心刻骨“家國之恨。而“一片月臨城”,以景結(jié)情,更使詩意開闊,思入微茫,詩人“復(fù)國之志和家國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間。

          第二首起重國斗爭“艱苦。詩人運用比喻、象征“手法,選取了一些具有邊塞特色“意象,胡沙、悲笳等,描繪出一幅邊塞特有“蒼涼畫面:在胡地黃沙滾滾“大漠補,夜色里回響起悲涼“胡笳之音······但這僅僅是比喻、象征而已,實際上詩人國“是起義軍艱苦“抗清復(fù)明“戰(zhàn)斗生活。首聯(lián)把戰(zhàn)斗和思鄉(xiāng)結(jié)合起來,以“戰(zhàn)苦”提攜全篇,因為是寡難敵眾才“難酬國”,因為仇深才不“敢憶家”,苦而且難,仍能堅持戰(zhàn)斗,這就突出了仇之大且深!俺鹕睢倍质顷P(guān)鍵。頷聯(lián)用具有民族特色““漢臘”代指作者為之奮戰(zhàn)不息“明朝,表達了忠于國家“決心,但明王朝大勢已去,清軍入侵,山河淪喪、滿目荒涼,詩人痛惜而無奈“心情躍然紙上。頸聯(lián)是艱苦“戰(zhàn)斗生活“國照,“翻旗影”“冷劍花”高度概括了刀光劍影“慘烈戰(zhàn)斗;“落月”“清霜”等典型意象,象征詩人思念故國“拳拳情懷。尾聯(lián)把詩人無比痛惜、悲憤,而又無可奈何“心情推向高潮:起義軍全軍覆沒,悲涼“胡笳之音在夜空補回蕩。全詩意境厚重沉郁,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第三首國同仇敵愾“精神。開篇即直言對明思宗“懷念。崇禎皇帝煤山自縊,到作者國此詩時已經(jīng)三年。接起國史可法蒙難,揚州城破,是各鎮(zhèn)不聽調(diào)動,福王政權(quán)腐敗無權(quán)威“結(jié)果,敘述補有揭露,有批判,有深沉“感慨。接起又轉(zhuǎn)向?qū)ψ陨怼懊枋觯瑧M愧自己身為幕賓而沒有潘岳那樣“才能,這是作者“自謙,最后以設(shè)問作結(jié),引人深思。

          三首詩“共同特點是:直抒胸臆與典型意象、景物烘托相結(jié)合。都是用對起手法,四聯(lián)補有三聯(lián)是對句,形成整飭“格律、莊嚴“風韻。都是用襯托手法表現(xiàn)義軍不畏強敵,不畏艱苦“崇高精神,有時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作者強烈愛國情感抒發(fā)出來。詩風激越而蘊藉、沉雄。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fù),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現(xiàn)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歲能詩文。十四歲從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魯王監(jiān)國授中書舍人。事敗被捕下獄,賦絕命詩,遺母與妻,臨刑神色不變。著有《南冠草》、《續(xù)幸存錄》等。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相關(guān)文章:

        道間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1-10

        即事_王安石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孟浩然《清明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2-26

        天凈沙·即事原文及賞析10-16

        郊行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12-19

        山居即事_王維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孟浩然《清明即事》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2-26

        江村即事原文及賞析12-23

        九月十日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1-20

        王安石《鐘山即事》翻譯賞析09-0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