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素《秋閨思兩首》閱讀答案與譯文及賞析
秋閨思二首
張仲素
碧窗斜月藹深暉, 愁聽寒螀淚濕衣。
夢里分明見關塞, 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靜無云,斷續(xù)鴻聲到曉聞,
欲寄征衣問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軍。
注釋
。1)藹:古同“靄”,云氣。
。2)寒螀:即“寒蟬”,蟬的一種,比較小,墨色,有黃綠色的斑點,秋天出來叫。漢·王充《論衡·變動》:“是故夏末蜻蛚鳴,寒螿啼,感陰氣也。”此處借指深秋的鳴蟲。
。3)金微:金微山,即今阿爾泰山,是當時邊關要塞所在。
。4)征衣:出征將士之衣。
。5)鴻聲:鴻雁鳴叫的聲音。古有鴻雁傳書一說。
1.這兩首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結合詩的內容簡要分析。(5分)
2.兩首詩在寫法上有哪些共同點?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5分)兩首詩都表達了思婦對戍邊丈夫的思念、牽掛之情。(2分)第一首詩寫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做夢來到關塞,卻又找不到丈夫所在的地方;第二首詩寫女主人公因牽掛丈夫,要給遠在邊疆的丈夫寄御寒的衣服,但丈夫卻換防他處,因此沒有辦法把衣服寄出!厩镩|思二首|鑒賞閱讀試題答案及賞析】秋閨思二首|鑒賞閱讀試題答案及賞析。詩人通過對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表達了閨思之情。(3分)
2.(6分)⑴前二句都重點寫景,有聲有色,營造氛圍,烘托主人公情感,借景抒情;后二句都敘事,敘中含情。⑵敘事抒情都用筆曲折跌宕,富有變化,耐人尋味。⑶都借助對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來抒發(fā)感情,情感表達真摯細膩,具體實在。(每點2分,意合即可)
譯文:
斜月透進碧紗窗照進來,月色下顯得周圍都光線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環(huán)繞,更有秋蟲悲鳴,淚水沾濕了衣襟。
在夢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關寨,可是卻始終不知哪條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
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靜,空中沒有云朵,聽著時斷時續(xù)的鴻雁聲一直到天明。(秋天冷了)想給丈夫寄些衣服,問了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現(xiàn)在又軍隊正在轉移(這衣物該寄到何處)。
賞析:
第一首詩開頭二句寫思婦醒時情景,接著寫她的夢境,乃倒裝寫法。
她一覺醒來,只見斜月透進碧紗窗照到床前,環(huán)境如此清幽,心頭卻無比寂寞,更有那秋蟲悲鳴,催人淚下;她的淚水早已沾濕了衣襟。
剛才在夢里,分明地見到關塞了。那“關塞”正是她魂牽夢縈的.地方。因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她不由大喜,立刻想到:快,去找金微山?墒,前路漫漫,找不到去金微山的路了。一急,就此醒來。金微山,即今阿爾泰山,是當時邊關要塞所在。
詩人以飽蘸同情之淚的筆觸,寫出了思婦的一片思念之情。
第二首詩寫思婦心潮起伏,一夜未眠。她看到夜靜無云,她聽到鴻聲時斷時續(xù)。鴻雁,向來被認為是替人傳遞書信的,因此,她便由鴻聲而想到要郵寄征衣,但不知寄到哪兒去。本想寄到遙遠的居延城(今新疆),誰料想,如今那兒又在移軍。真叫人愁緒萬端,寢食不安。
初、盛唐時,國力強盛。詩歌里洋溢著高昂、樂觀情調。中唐詩的基調開始轉為低沉了。就這兩首詩而論,從閨中思婦的悲愁惶恐里,使人看出了邊關動亂不寧的影子。
從風格方面來看,盛唐氣象,往往貴在雄渾,一氣呵成。而中晚唐作品則講究用意用筆的曲折,以耐人尋味見長。像這二首中,“夢里”句是一折,“不知”,又是一折,如此回環(huán)曲折,方將思婦的心情極細致地表達出來。“居延城外”句亦是曲折的寫法,出乎讀者意料之外。但如此一轉,便加深了主題,豐富了內涵。
【張仲素《秋閨思》閱讀答案與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秋閨思二首_張仲素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張仲素《秋夜曲》閱讀試題及答案及賞析04-12
張仲素《秋夜曲》閱讀答案10-20
《秋夜曲 張仲素》閱讀答案11-24
張仲素《春閨思》全詩翻譯賞析06-19
春閨思_張仲素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2
張仲素《秋夜曲》古詩閱讀答案12-19
秋閨思詩歌閱讀附答案06-07
《秋閨思》《望夫詞》的閱讀答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