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翻譯

        時間:2022-09-28 11:58:51 古籍 我要投稿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翻譯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現(xiàn)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到文言文的精華,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孟子梁惠王上原文翻譯文言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翻譯

          原文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对姟吩疲骸浭检`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jí),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hé)。王在靈沼,於(wū)牣(rèn)魚躍!耐跻悦窳榕_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稖摹吩唬骸畷r日害(hé)喪?予及女偕亡!裼c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梗蛭迨蕉笾。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跽埼鹨!”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踉唬骸嶂!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蜃又^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頭,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么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里,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里,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墒牵绻蚜x放在后而把利擺在前,他們不奪得國君的地位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反過來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何必說利呢?”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邊上,回頭看看大雁和馴鹿問:“賢能的君主也喜歡這個吧?”

          孟子回答到:”賢能的君主并不把這種娛樂當成首要的追求,不賢明的君主即使有這些也沒有辦法欣賞!对娊洝防锩嬲f到:打算建設靈臺,籌劃安排這件事,百姓動起手來,沒有規(guī)定做好的日期,本來是不打算很快做好的,民眾像子女一樣來幫忙。文王到靈囿,母鹿靜靜伏著,母鹿體型肥壯,白鳥浩浩潔白。文王來到靈臺,滿池魚兒跳!敝芪耐跤妹癖姷牧α啃藿`臺、挖掘靈沼,但老百姓覺得很幸福,把他的臺叫做靈臺,把他的池塘叫做靈沼。他們高興這里有麋鹿和魚鱉。古代圣君與民同樂,所以才能真正的欣賞享受園、池。《湯誓》上說:“你這個太陽什么時候滅亡,我和你就什么時候滅亡(夏桀曾將自己比作太陽),民眾想和夏桀一起滅亡,即使有高臺神馳和飛禽走獸,他難道能獨自享用嗎?”

          梁惠王說:“我治理梁國,真是費盡心力了。河內地方遭了饑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同時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河東遭了饑荒,也這樣辦。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墒,鄰國的百姓并不因此減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這是什么緣故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戰(zhàn)爭,那就請讓我用戰(zhàn)爭打個比喻吧。戰(zhàn)鼓咚咚敲響,槍尖刀鋒剛一接觸,有些士兵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腳,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腳。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嗎?”

          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他們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這也是逃跑呀!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鄰國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農業(yè)生產的季節(jié),糧食便會吃不完;如果細密的魚網不到池沼里去捕魚,魚鱉就會吃不光;如果按季節(jié)拿著斧頭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那么百姓便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遺憾。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都沒有遺憾,就是王道的開端了。分給百姓五畝大的宅園,種植桑樹,那么,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絲綢了。雞狗和豬等家畜,百姓能夠適時飼養(yǎng),那么,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季節(jié),那么,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餓了。認真地辦好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大道理教導老百姓,那么,須發(fā)花白的老人也就不會自己背負或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這樣還不能實行王道,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F(xiàn)在的梁國呢,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了百姓的糧食,卻不約束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打開糧倉賑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說:‘這不是我的罪過,而是由于年成不好!@種說法和拿著刀子殺死了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而是兵器殺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歸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投奔到梁國來了!

          梁惠王說:“我愿意高興地聽您指教!”

          孟子說:“用棍棒和刀子殺死人,有什么區(qū)別嗎?”

          (惠王)說:“沒有什么差別。”

         。献佑謫枺坝玫蹲託⑺廊撕陀谜问滞蠛λ廊恕⒂惺裁磪^(qū)別嗎?”

          (惠王)說:“也沒有什么差別!

          (孟子又說:)“廚房里有肥嫩的肉,欄里有健壯的馬,(而)百姓面帶饑色,郊野橫陳著餓死的尸體,這就(等于)率領著野獸一道吃人!野獸自相殘殺吞噬,人們尚且厭惡它,身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卻不免也率領獸類一道吃人,哪里配當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說過:‘第一個制作土偶陶俑來殉葬的人,恐怕理該斷子絕孫吧?’正是因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緣故,(試想連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許),又怎能讓這些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梁惠王說:“(想當年,我們)魏國,天下沒有比它更強的國家,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當政,東邊被齊國打敗,連我的大兒子也陣亡了;西邊又喪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讓給秦國;南邊又(以失掉八個城邑)被楚國所欺侮。我為此感到羞恥,希望能替全體死難者雪恥復仇,您說我該怎么辦才好?”

          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圓百里的小國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國土推行王道,大王如果肯對百姓施行仁政,減免刑罰,少收賦稅,提倡精耕細作,及時鋤草,使健壯的青年利用閑暇時間加強孝親、敬兄、忠誠、守信的道德修養(yǎng),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長敬上,這樣,即使是手里拿著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擁有堅實盔甲和鋒利武器的秦、楚軍隊相對抗。(因為)他們(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農時,使他們無法耕種來贍養(yǎng)父母。父母受凍挨餓,兄弟妻子各自逃散,他們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興師前往討伐它,有誰能跟王較量呢?有道是:‘實行仁政者無敵于天下!埓笸醪灰侏q豫徘徊!”

          ......

          齊宣王問道:“齊桓公、晉文公在春秋時代稱霸的事情,您可以講給我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學生沒有談論齊桓公、晉文公稱霸之事的,所以沒有傳到后代來,我也沒有聽說過。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說。那我就說說用道德來統(tǒng)一天下的王道吧?”

          宣王問:“道德怎么樣就可以統(tǒng)一天下了呢?”

          孟子說:“一切為了讓老百姓安居樂業(yè)。這樣去統(tǒng)一天下,就沒有誰能夠阻擋了!

          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讓老百姓安居樂業(yè)嗎?”

          孟子說:“能夠! 宣王說:“憑什么知道我能夠呢?”

          孟子說:“我曾經聽胡龁告訴過我一件事,說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牽著牛從殿下走過,您看到了,便問:‘把牛牽到哪里去?’牽牛的人回答:‘準備殺了取血祭鐘’。您便說:‘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發(fā)抖的樣子,就像毫無罪過卻被到處死刑一樣。’牽牛的人問:‘那就不祭鐘了嗎?’您說:‘怎么可以不祭鐘呢?用羊來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沒有這件事?”

          宣王說:“是有這件事。”

          孟子說:“憑大王您有這樣的仁心就可以統(tǒng)一天下了。老百姓聽說這件事后都認為您是吝嗇,我卻知道您不是吝嗇,而是因為不忍心!

          宣王說:“是,確實有的老百姓這樣認為。不過,我們齊國雖然不大,但我怎么會吝嗇到舍不得一頭牛的程度呢?我實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發(fā)抖的樣子,就像毫無罪過卻被判死刑一樣,所以用羊來代替它。”

          孟子說:“大王也不要責怪老百姓認為您吝嗇。他們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況,大王如果可憐它毫無罪過卻被宰殺,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宣王笑著說:“是啊,這一點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種什么心理了。我的確不是吝嗇錢財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過,老百姓這樣認為,的確也有他們的道理啊!

          孟子說:“沒有關系。大王這種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現(xiàn),只因為您當時親眼見到了牛而沒有見到羊。君子對于飛禽走獸,見到它們活著,便不忍心見到它們死去;聽到它們哀叫,便不忍心吃它們的肉。所以,君子總是遠離廚房。”

          孟子說:“要一個人把太山夾在胳膊下跳過北海,這人告訴人說:‘我做不到。’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個人為老年人揉胳膊,這人告訴人說:‘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沒有做到用道德來統(tǒng)一天下,不是屬于把太山夾在胳膊下跳過北海的一類,而是屬于為老年人揉胳膊的一類。“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廣到尊敬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孩子。做到了這一點,整個天下便會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運轉一樣容易治理了!对娊洝氛f:‘先給妻子做榜樣,再推廣到兄弟,再推廣到家族和國家。’說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廣到別人身上去。所以,推廣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廣恩德連自己的妻子兒女都保不了。古代的圣賢之所以能遠遠超過一般人,沒有別的什么,不過是善于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夠施及動物,卻不能夠施及老百姓,偏偏是為什么呢?

          “稱一稱才知道輕重,量一量才知道長短,什么東西都是如此,人心更是這樣。大王您請考慮考慮吧!難道真要發(fā)動全國軍隊,是將士冒著生命危險,去和別的國家結下仇怨,這樣您的心里才痛快嗎?”

          宣王說:“不,我為什么這樣做心里才痛快呢?我只不過想實現(xiàn)我心里的最大愿望啊!

          讀后感

          寒假里,我讀了《孟子》中的《梁惠王章句上》。孟子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當時的社會十分混亂。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們尊稱為“亞圣”。這是一篇文言文的文章,記錄了孟子和梁惠王、齊宣王的一些對話,介紹了孟子的政治主張。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讀了這句,使我知道梁惠王是個貪圖利益的人。然后孟子對梁惠王說,如果一個國家上上下下都爭利益的話,這個國家就危險了。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顆仁義的心,國家就會太平、慢慢地強盛起來。孟子說:“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蔽依斫膺@段話告訴我們,要有一顆仁義的心,有了仁慈和道義,心中充滿關愛和禮讓,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和諧了,大家都團結了。只要團結國家就可以強盛。這讓我想到,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只要人人都講仁慈和道義,不爭奪利益,處處關心、禮讓他人,那么家庭一定會很溫馨,同學之間關系也會很融洽。

          練習題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謗譏于市朝()

          (2)時時而間進()

         。3)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2、翻譯下列句子。

          (1)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1)寫鄒忌從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的啟發(f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威王采取納諫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自文段的一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它既描寫了進諫人多的場面,這說明了齊國確實有許多利弊。

          4、下面哪兩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相同( )

          A、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C、能謗譏于市朝 百里奚舉于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D、聞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小石潭記》)

          E、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廣故數(shù)言欲亡(《陳涉世家》)

          參考答案:

          1、(1)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公共場合;

         。2)不時,有時候;偶然進諫;

         。3)滿一年

          2、(1)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2)所有的大臣、官吏、老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

         。3)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傳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獎賞。

         。4)命令剛下達,群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一樣。

          3、(1)“暮寢而思之……欲有求于我也!

          (2)令初下……皆朝于齊;

         。3)門庭若市

          4、C、E

         。ㄒ馑紝纯桑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孟子梁惠王原文及翻譯03-17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翻譯06-17

        孟子梁惠王章句原文及翻譯03-29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譯文分析07-18

        孟子見梁惠王答案及原文翻譯06-16

        孟子見梁惠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6

        關于孟子梁惠王上原文02-22

        《孟子·梁惠王上》閱讀及答案11-23

        《孟子見梁惠王》閱讀答案及原文注釋翻譯07-1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