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明史宋濂傳原文與翻譯

        時間:2024-01-30 08:46:38 賽賽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明史宋濂傳原文與翻譯

          《宋濂傳》是描寫宋濂一生的一篇文章,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明史宋濂傳原文與翻譯,歡迎查看。

          明史宋濂傳原文:

          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遍g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明史宋濂傳翻譯:

          宋濂曾經(jīng)與客人飲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偵探察看。第二天,皇帝問宋濂昨天飲酒沒有?座中的來客是誰?飯菜是什么東西?宋濂全部拿事實回答;实坌χf:“確實如此,你沒欺騙我。”皇帝秘密地召見(宋濂)詢問起大臣們的好壞,宋濂只舉岀那些好的大臣說說;实蹎査颍五セ卮鸬溃骸拔抑缓秃玫拇蟪冀慌笥,所以我了解他們;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們交往,所以)不了解他們!

          明史宋濂傳注釋:

          1.嘗:曾經(jīng)。

          2.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3.密:秘密,這里作動詞。

          4.撰:吃、喝。

          5.具:詳細

          6.誠:確實

          7.朕 (zhèn):皇帝自稱。

          8.臧否(zāng pǐ ):善惡。

          9.惟:只。

          10.茹太素:人名,時任主事之職。

          11.或:有的人

          12.對:回答

          13.悉:全,都

          14.因:于是

          25.微:如果沒有

          宋濂生平: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學家。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yè)于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于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yǎng)父母為由,辭不應(yīng)召,修道著書。

          至正二十年(1360),與劉基、章溢、葉琛同受朱元璋禮聘,尊為“五經(jīng)”師。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學士承旨知制造。后因牽涉胡惟庸案,謫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學士文集》、《孝經(jīng)新說》、《東陽馬生序》 等。

          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 提舉,為太子(朱標)講經(jīng)。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xiāng)。后因其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現(xiàn)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于夔州(現(xiàn)在重慶奉節(jié)縣)。

          作者評價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宋濂與劉基、高啟并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統(tǒng)為己任,為文主張“宗經(jīng)”“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散文或質(zhì)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國,朝廷禮樂制度多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贊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文集》。

          宋濂是“開國文臣之首”。他堅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經(jīng)師古,強調(diào)“辭達”,注意“通變”,要求“因事感觸”而為文,所以他的散文內(nèi)容比較充實,且有一定的藝術(shù)功力。

          有明一代,開私家藏書風氣者,首推宋濂。

          宋濂藏書始於青年時代。當時,他因元末戰(zhàn)亂遷居浦江,於青蘿山中筑室讀書,因名其樓為“青蘿山房”。兵禍之后,官私藏書毀損嚴重,而宋濂因隱居山中,仍能坐擁書城。明祁承漢《澹生堂藏書紅》說:“勝國兵火之后,宋文憲公讀書青蘿山中,便已藏書萬卷!鼻遢d殿泗《風希堂文集》卷二《宋文憲公全集序》則說宋濂“始自潛溪徒浦江,得卷氏藏書之富,首推宋濂 ”。

          宋濂藏書之精華,有少數(shù)流入清人之手。如北宋本《長慶集》,先后為錢曾、黃丕烈、潘祖蔭所藏。《百宋一廛賦》:“廬山《長慶》,見取六;金華太史,獨著精靈!弊ⅲ骸啊堕L慶集》北宋時鏤版,所謂‘廬山本’者。庚寅一炬,種子斷絕,唯此金華宋氏景濂所藏小宋本,圖記宛然,古香可愛,推稀世珍。”又有宋本《春秋經(jīng)傳集解》、《史記》等流入清宮內(nèi)府,《天祿琳瑯續(xù)編》有記。宋濂還曾藏有宋刊《事林廣記》,后歸廣東丁日昌,《持靜齋書目》著錄。

          道統(tǒng)文學觀由來已久,但這里也有區(qū)別:以韓愈、歐陽修為代表的唐宋古文家,在理論上主張“文以明道”,強調(diào)“文”的工具性,但并不輕視“文”;宋代理學家看到他們的不徹底性,于是提出“文道合一”甚至“作文害道”的論點,以防文人在“道”之外又受“文”的誘惑。宋濂的文學思想便是沿著理學家的極端觀點。在《文原》一文中,他強調(diào)了文“非專指辭翰之文”,而是道的“象”即顯現(xiàn),文與道相始終,道在哪里,文亦在哪里。在其他文章中,宋濂也反復提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白云稿序》);“文外無道,道外無文”(《徐教授文集序》)。

          以這種理論批評古代作家,就顯出非常偏狹的態(tài)度。如在《徐教授文集序》中,宋濂公然提出孟子死后,“世不復有文”;賈誼、司馬遷所得的僅是“皮膚”,韓愈、歐陽修所得的也僅是“骨骼”,只有到了宋代幾位大儒,才“得其心髓”,才算得上“六經(jīng)之文”。至于明顯不合“溫柔敦厚”標準的各種文章,在宋濂看來,更是“非文也”。

          “文道合一”論是一種受官方支持立場,這一點可以由《元史》的體例得到證明。自范曄《后漢書》分立《儒林》、《文苑》兩傳,以區(qū)分經(jīng)學之士與文學之士,后代官修正史多沿襲之!对贰穮s取消了這種區(qū)分,單立《儒林傳》,認為“經(jīng)藝文章,不可分而為二”,“文不本于六藝,又烏足謂之文哉!”《元史》是奉朱元璋詔命修撰的,這樣做當然迎合了他的意思。在朝廷正式支持下,這種理論必然給文學的發(fā)展帶來災(zāi)難性的后果。

          宋濂的文集中,大量充斥著美化、歌頌明初統(tǒng)治集團上層人物及表彰貞節(jié)婦女的作品,這大概就是他的“道統(tǒng)”文學的集中表現(xiàn)。但歷史已經(jīng)獲得的進展,即使用強力去扭轉(zhuǎn),也還是有困難。所以,就是在宋濂身上,也還是存在兩面性。

          宋濂在元末與楊維楨交誼甚篤,明初楊氏去世后,他為之作墓志銘,對楊的文學才能和成就推崇備至,甚至以相當寬容的語氣描繪其晚年“曠達”和“玩世”的生活情態(tài),這和他的嚴厲的理論頗不諧調(diào)。他另外還有一些散文,對生活實際比較尊重,因而在宣揚某種道德觀念的同時,比較接近真實的人性。如《王冕傳》,寫出一個元末“狂士”的精神面貌,開頭描寫王冕少年讀書情形的一節(jié),頗有情趣: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又如《鹿皮子墓志銘》詳細介紹陳樵“屏去傳注,獨取遺經(jīng)”而自成一家的思想成就,《竹溪逸民傳》寫出一個出世高士的形象,由于作者對不同的人物個性能取一種同情的態(tài)度,都寫得較出色。《送東陽馬生序》自述早年在貧寒中求學的艱苦,也很真實動人。

          宋濂的散文文辭簡練典雅,少作鋪排渲染。但偶爾有些描寫的片斷,也能寫得相當秀美。各種文體往往各具特點,可以看出變化,不是那么僵板?偟恼f來,他的文章風格具有密吻于道德規(guī)范的特征,同時也具有較高的語言修養(yǎng)和純熟的技巧,所以能夠成為明初文學風尚的典范。

          對于宋濂來說,非常可悲的是朱元璋根本不承認他是什么“大儒”,而帶有侮辱性地稱之為“文人”(見《明史·桂彥良傳》)。因為在朱元璋的政治體制中,已不能夠允許有“大儒”——社會的思想指導者存在,皇帝本人就是思想指導者。宋濂最后其實是死于無辜,也反映出明初政治的嚴酷。

          宋濂強調(diào)明道致用,宗經(jīng)師古,力主義理、事功、文辭三者統(tǒng)一。尤長散文,紀傳如《秦士錄》、《王冕傳》、《李疑傳》,均能抓住細節(jié),突出性格,渲染無多,感染卻深;寫景如《桃花澗修契詩序》、《環(huán)翠亭記》,簡潔清秀,邁似歐陽修。著作計有《孝經(jīng)新說》、《周禮集說》、《龍門子》、《潛溪集》、《蘿山集》、《浦陽人物記》、《翰苑集》、《芝園集》等。后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后裔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取婺州,開郡學,聘為五經(jīng)師。次年,應(yīng)征至應(yīng)天(南京),任江南儒學提舉,授太子經(jīng),修起居注。常侍朱元璋左右,以備顧問,明洪武二年(1369),任《元史》總裁官,書成,升翰林學士。四年,調(diào)任國子司業(yè),次年升贊善大夫。太祖征召四方儒士,擇少年俊異者入宮中文華堂肄業(yè),命濂為師。六年升侍講學士,知制誥兼修國史。十年,致仕歸里。

          宋濂勤奮好學,著作甚豐。系明代“開國文臣之首”。著有《孝經(jīng)新說》、《周禮集說》、《潛溪集》、《蘿山集》、《浦陽人物記》等。后人將其詩文合輯成《宋學士全集》75卷。文章不僅風行國內(nèi),當時在高麗、安南、日本等國亦廣為流傳。

          如今有兩部宋濂后裔宗譜《長陵宋氏宗譜》(今蘭溪市橫溪鎮(zhèn)宋宅、大斯等村宋濂孫宋懌、曾孫宋信后裔)和《潛溪宋氏宗譜》(橫溪鎮(zhèn)下溪前村宋濂孫宋愷后裔),寫成《宋濂后裔祖籍考》在《浙江日報》、《古今談》和《蘭溪日報》等報刊上發(fā)表。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0年5月出版的《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中又發(fā)現(xiàn)了一部宋濂孫宋慍后裔宗譜《京兆宋氏宗譜》(蘭溪),這破解了宋濂孫宋慍的下落不明的千古之謎,此對于研究宋濂生平以及浙東學派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據(jù)介紹,該宗譜為清宋永壇等纂修,清道光19年(1839)木活字本,1冊,存卷1-5。

        【明史宋濂傳原文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明史·宋濂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4-19

        宋濂《大言》的原文翻譯09-24

        明史宋濂傳閱讀答案01-20

        《明史·吳良傳》原文及翻譯09-24

        《明史·王英傳》原文及翻譯09-24

        《明史戚繼光傳》原文及翻譯09-25

        《明史·馬永傳》原文與翻譯09-30

        《明史張寧傳》的原文及翻譯09-30

        明史海瑞傳原文及翻譯08-1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