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時間:2024-10-19 22:50:24 海潔 總結(jié)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漫長的學(xué)習(xí)生涯中,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說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xué)習(xí)要點。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fā)愁,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1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第一節(jié)認(rèn)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fā)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rèn)為是靜止的。

          質(zhì)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rèn)為物體的質(zhì)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zhì)點。

          2.質(zhì)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zhì)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jù)所研究問題的性質(zhì)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fù)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jié)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鐘表指示的一個讀數(shù)對應(yīng)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yīng)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yīng)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biāo)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學(xué)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biāo)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矢量。

          4.只有在質(zhì)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兩者運算法則不同。

          第三節(jié)記錄物體的運動信息

          打點記時器:通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信息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jié)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yīng))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yīng))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后無窮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節(jié)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tài)量值—初態(tài)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tài)量,加速度是性質(zhì)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jié)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biāo)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guān)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fù),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shù)和。

          第二章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第一、二節(jié)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

          記錄自由落體運動軌跡

          1.物體僅在中立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理想化模型)。在空氣中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guān)。

          2.伽利略的科學(xué)方法:觀察→提出假設(shè)→運用邏輯得出結(jié)論→通過實驗對推論進(jìn)行檢驗→對假說進(jìn)行修正和推廣

          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常量,稱為重力加速度(g)。g=9.8m/s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其大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vt2=2gs

          豎直上拋運動

          1.處理方法:分段法(上升過程a=-g,下降過程為自由落體),整體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2

          2.上升到最高點時間t=v0/g,上升到最高點所用時間與回落到拋出點所用時間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2g

          第三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1.基本公式:s=v0t+at2/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論:1)v=vt/2

          2)S2—S1=S3—S2=S4—S3=……=△S=aT2

          3)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nèi)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xù)相等的位移內(nèi)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減少誤差→逐差法)

          6)vt2—v02=2as

          第四節(jié)汽車行駛安全

          1.停車距離=反應(yīng)距離(車速×反應(yīng)時間)+剎車距離(勻減速)

          2.安全距離≥停車距離

          3.剎車距離的大小取決于車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問題:抓住兩物體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時間及位移關(guān)系,臨界狀態(tài)(勻減速至靜止)。可用圖象法解題。

          第三章研究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第一節(jié)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guān)系

          認(rèn)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fā)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1)定義法(產(chǎn)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shè)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tài)是否有變化。

          3)假設(shè)法:假設(shè)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tài)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fù)原狀的性質(zhì)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后,物體能完全恢復(fù)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后,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fù),這種現(xiàn)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fā)生了塑性形變。

          探究彈力

          1.產(chǎn)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fù)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于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fù)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倔強系數(shù)),反映了彈簧發(fā)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并聯(lián):串聯(lián):1/k=1/k1+1/k2并聯(lián):k=k1+k2

          第二節(jié)研究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在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chǎn)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稱為動摩擦因數(shù),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0<μ<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guān),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guān)。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靜摩擦力

          1.當(dāng)物體具有相對滑動趨勢時,物體間產(chǎn)生的摩擦叫做靜摩擦,這時產(chǎn)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2.物體所受到的靜摩擦力有一個最大限度,這個最大值叫最大靜摩擦力。

          3.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4.靜摩擦力的大小由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以及外部受力情況決定,與正壓力無關(guān),平衡時總與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fm=μ0·N(μ≤μ0)

          6.靜摩擦有無的判斷:概念法(相對運動趨勢);二力平衡法;牛頓運動定律法;假設(shè)法(假設(shè)沒有靜摩擦)。

          第三節(jié)力的等效和替代

          力的圖示

          1.力的圖示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圖示畫法:選定標(biāo)度(同一物體上標(biāo)度應(yīng)當(dāng)統(tǒng)一),沿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開始按比例畫一線段,在線段末端標(biāo)上箭頭。

          3.力的示意圖: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這個力與另外幾個力可以相互替代,這個力稱為另外幾個力的合力,另外幾個力稱為這個力的分力。

          2.根據(jù)具體情況進(jìn)行力的替代,稱為力的合成與分解。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個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關(guān)系。

          3.實驗:平行四邊形定則:P58

          第四節(jié)力的合成與分解

          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如果用表示兩個共點力的線段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則這兩個鄰邊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運算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合力的計算

          1.方法:公式法,圖解法(平行四邊形/多邊形/△)

          2.三角形定則:將兩個分力首尾相接,連接始末端的有向線段即表示它們的合力。

          3.設(shè)F為F1、F2的合力,θ為F1、F2的夾角,則:

          F=√F12+F22+2F1F2cosθtanθ=F2sinθ/(F1+F2cosθ)

          當(dāng)兩分力垂直時,F(xiàn)=F12+F22,當(dāng)兩分力大小相等時,F(xiàn)=2F1cos(θ/2)

          4.1)|F1—F2|≤F≤|F1+F2|

          2)隨F1、F2夾角的增大,合力F逐漸減小。

          3)當(dāng)兩個分力同向時θ=0,合力最大:F=F1+F2

          4)當(dāng)兩個分力反向時θ=180°,合力最。篎=|F1—F2|

          5)當(dāng)兩個分力垂直時θ=90°,F(xiàn)2=F12+F22

          分力的計算

          1.分解原則:力的實際效果/解題方便(正交分解)

          2.受力分析順序:G→N→F→電磁力

          第五節(jié)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共點力

          如果幾個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該點不一定在物體上),這幾個力叫做共點力。

          尋找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1.物體保持靜止或者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叫平衡狀態(tài)。

          2.物體如果受到共點力的作用且處于平衡狀態(tài),就叫做共點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體在兩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平衡條件是這兩個離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個矢量分解在兩個相互垂直的坐標(biāo)軸上,利于處理多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第六節(jié)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guān)系

          1.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作用力時,同時也受到另一物體對它的作用力,這種相互作用力稱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力的性質(zhì):物質(zhì)性(必有施/手力物體),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

          同:等大,反向,共線

          異:相互作用力具有同時性(產(chǎn)生、變化、小時),異體性(作用效果不同,不可抵消),二力同性質(zhì)。平衡力不具備同時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質(zhì)可不同。

          牛頓第三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牛頓第三定律適用于任何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與物體的質(zhì)量、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二力的產(chǎn)生和消失同時,無先后之分。二力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各自分別產(chǎn)生作用效果。

          第四章力與運動

          第一節(jié)伽利略理想實驗與牛頓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實驗(見P76、77,以及單擺實驗)

          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矬w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

          2.物體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的性質(zhì)叫慣性。

          3.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與物體受力、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質(zhì)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4.物體不受力時,慣性表現(xiàn)為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fàn)顟B(tài);受外力時,慣性表現(xiàn)為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難易程度不同。

          第二、三節(jié)影響加速度的因素/探究物體運動與受力的關(guān)系

          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力、物體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設(shè)計見B書P93)

          第四節(jié)牛頓第二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

          1.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zhì)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F=ma

          3.k的數(shù)值等于使單位質(zhì)量的物體產(chǎn)生單位加速度時力的大小。國際單位制中k=1。

          4.當(dāng)物體從某種特征到另一種特征時,發(fā)生質(zhì)的飛躍的轉(zhuǎn)折狀態(tài)叫做臨界狀態(tài)。

          5.極限分析法(預(yù)測和處理臨界問題):通過恰當(dāng)?shù)剡x取某個變化的物理量將其推向極端,從而把臨界現(xiàn)象暴露出來。

          6.牛頓第二定律特性:1)矢量性:加速度與合外力任意時刻方向相同

          2)瞬時性:加速度與合外力同時產(chǎn)生/變化/消失,力是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

          3)相對性:a是相對于慣性系的,牛頓第二定律只在慣性系中成立。

          4)獨立性:力的獨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產(chǎn)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對方影響。

          5)同體性:研究對象的統(tǒng)一性。

          第五節(jié)牛頓第二定律的應(yīng)用

          解題思路:物體的受力情況?牛頓第二定律?a?運動學(xué)公式?物體的運動情況

          第六節(jié)超重與失重

          超重和失重

          1.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稱為超重現(xiàn)象(視重>物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稱為失重現(xiàn)象(物重<視重)。

          2.只要豎直方向的a≠0,物體一定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

          3.視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儀器稱值)。

          4.實重:實際重力(來源于萬有引力)。

          5.N=G+ma(設(shè)豎直向上為正方向,與v無關(guān))

          6.完全失重:一個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為零,達(dá)到失重現(xiàn)象的極限的現(xiàn)象,此時a=g=9.8m/s2。

          7.自然界中落體加速度不大于g,人工加速使落體加速度大于g,則落體對上方物體(如果有)產(chǎn)生壓力,或?qū)ο路綘坷K產(chǎn)生拉力。

          第七節(jié)力學(xué)單位

          單位制的意義

          1.單位制是由基本單位和導(dǎo)出單位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單位體制。

          2.基本單位可任意選定,導(dǎo)出單位則由定義方程式與比例系數(shù)確定的;締挝贿x取的不同,組成的單位制也不同。

          國際單位制中的力學(xué)單位

          1.國際單位制(符號~單位):時間(t)~s,長度(l)~m,質(zhì)量(m)~kg,電流(I)~A,物質(zhì)的量(n)~mol,熱力學(xué)溫度~K,發(fā)光強度~cd(坎培拉)

          2.1N:使1kg的物體產(chǎn)生單位加速度時力的大小,即1N=1kg·m/s2。

          3.常見單位換算:1英尺=12英寸=0.3048m,1英寸=2.540cm,1英里=1.6093km。

          附:力學(xué)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定義: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點:

          (1) 力具有物質(zhì)性: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

          說明:①對某一物體而言,可能有一個或多個施力物體。

         、诓⒎窍扔惺┝ξ矬w,后有受力物體

          (2)力具有相互性:一個力總是關(guān)聯(lián)著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說明:①相互作用的物體可以直接接觸,也可以不接觸。

         、诹Φ拇笮∮脺y力計測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改變;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

          (5)力的種類:

         、俑鶕(jù)力的性質(zhì)命名: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

         、诟鶕(jù)效果命名:如壓力、拉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fù)力等。

          說明:根據(jù)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稱的力,性質(zhì)可以相同;同一名稱的力,性質(zhì)可以不同。

          重力

          定義: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說明:①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谥亓κ怯傻厍虻奈a(chǎn)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壑亓Φ氖┝ξ矬w是地球。

         、茉趦蓸O時重力等于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時不相等。

          (1)重力的大。篏=mg

          說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緯度越高,同一物體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體在兩極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個物體的重力不受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與是否還受其它力也無關(guān)系。

         、墼谔幚砦锢韱栴}時,一般認(rèn)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變。

          (2)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說明:①在兩極與在赤道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谥亓Φ姆较虿皇芷渌饔昧Φ挠绊懀c運動狀態(tài)也沒有關(guān)系。

          (3)重心: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

          重心的確定:①質(zhì)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guān)。形狀規(guī)則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

          ②質(zhì)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狀、質(zhì)量分布有關(guān)。

          ③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說明:①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②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處的位置及放置狀態(tài)和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

         、垡胫匦母拍詈螅芯烤唧w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于是原來的物體就可以用一個有質(zhì)量的點來代替。

          彈力

          (1) 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說明:①任何物體都能發(fā)生形變,不過有的形變比較明顯,有的形變及其微小。

         、趶椥孕巫儯撼啡ネ饬竽芑謴(fù)原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簡稱形變。

          (2)彈力: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fù)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說明:①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接觸;彈性形變。

         、趶椓κ且环N接觸力,必存在于接觸的物體間,作用點為接觸點。

         、蹚椓Ρ仨毊a(chǎn)生在同時形變的兩物體間。

         、軓椓εc彈性形變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

          (3)彈力的方向:與作用在物體上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

          幾種典型的產(chǎn)生彈力的理想模型:

         、 輕繩的拉力(張力)方向沿繩收縮的方向。注意桿的不同。

         、 點與平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平面;點與曲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觸點所在切面。

         、 平面與平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體;球面與球面接觸,彈力方向沿兩球球心連線方向,且指向受力物體。

          (4)大。簭椈稍趶椥韵薅葍(nèi)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勁度系數(shù),表示彈簧本身的一種屬性,k僅與彈簧的材料、粗細(xì)、長度有關(guān),而與運動狀態(tài)、所處位置無關(guān)。其他物體的彈力應(yīng)根據(jù)運動情況,利用平衡條件或運動學(xué)規(guī)律計算。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當(dāng)于另一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說明:①摩擦力的產(chǎn)生是由于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谀Σ亮哂邢嗷バ。

         、』瑒幽Σ亮Φ漠a(chǎn)生條件:A.兩個物體相互接觸;B.兩物體發(fā)生形變;C.兩物體發(fā)生了相對滑動;D.接觸面不光滑。

         、⒒瑒幽Σ亮Φ姆较颍嚎偢佑|面相切,并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①“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與運動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瑒幽Σ亮Φ拇笮。篎=μFN

          說明:①FN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zhì)上屬于彈力,不是重力。應(yīng)具體分析。

         、讦膛c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guān)。

         、ばЧ嚎偸亲璧K物體間的相對運動,但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ⅴ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得多。

          (2)靜摩擦力:兩相對靜止的相接觸的物體間,由于存在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產(chǎn)生的摩擦力。

          說明:靜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o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A.兩物體相接觸;B.相接觸面不光滑;C.兩物體有形變;D.兩物體有相對運動趨勢。

         、㈧o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總跟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說明:①運動的物體可以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

          ②靜摩擦力的方向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可以相反,還可以成任一夾角θ。

         、垤o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lo摩擦力的大小:兩物體間的靜摩擦力的取值范圍0

          說明:①靜摩擦力是被動力,其作用是與使物體產(chǎn)生運動趨勢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圍內(nèi)是根據(jù)物體的“需要”取值,所以與正壓力無關(guān)。

         、谧畲箪o摩擦力大小決定于正壓力與最大靜摩擦因數(shù)(選學(xué))Fm=μsFN。

         、ばЧ嚎偸亲璧K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趨勢。

          對物體進(jìn)行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xué)問題的基礎(chǔ),是研究力學(xué)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 根據(jù)題意選取適當(dāng)?shù)难芯繉ο,選取研究對象的原則是要使對物體的研究處理盡量簡便,研究對象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

          2. 把研究對象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隔離出來,按照先場力,再接觸力的順序?qū)ξ矬w進(jìn)行受力分析,并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這種方法常稱為隔離法。

          3. 對物體受力分析時,應(yīng)注意一下幾點:

          (1)不要把研究對象所受的力與它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相混淆。

          (2)對于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必須明確它的來源,不能無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體受哪些“性質(zhì)力”,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zhì)力”重復(fù)分析。

          力的合成

          求幾個共點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 力是矢量,其合成與分解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一條直線上兩力合成,在規(guī)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數(shù)運算。

          (3) 互成角度共點力互成的分析

         、賰蓚力合力的取值范圍是|F1-F2|≤F≤F1+F2

         、诠颤c的三個力,如果任意兩個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個力,那么這三個共點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弁瑫r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共點力才能合成(同時性和同體性)。

         、芎狭赡鼙确至Υ,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個分力。

          力的分解

          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已知兩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個力的兩個分力,如不限制條件有無數(shù)組解。

          要得到唯一確定的解應(yīng)附加一些條件:

         、僖阎狭蛢煞至Φ姆较,可求得兩分力的大小。

         、谝阎狭鸵粋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垡阎狭、一個分力F1的大小與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

          若F1=Fsinθ或F1≥F有一組解

          若F>F1>Fsinθ有兩組解

          若F

          (3) 在實際問題中,一般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或處理問題的方便需要進(jìn)行分解。

          (4) 力分解的解題思路

          力分解問題的關(guān)鍵是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畫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接著就轉(zhuǎn)化為一個根據(jù)已知邊角關(guān)系求解的幾何問題。因此其解題思路可表示為:

          必須注意:把一個力分解成兩個力,僅是一種等效替代關(guān)系,不能認(rèn)為在這兩個分力方向上有兩個施力物體。

          矢量與標(biāo)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來確定的物理量叫矢量;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標(biāo)量

          矢量由平行四邊形定則運算;標(biāo)量用代數(shù)方法運算。

          一條直線上的矢量在規(guī)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負(fù)號表示其方向。

          思維升華——規(guī)律·方法·思路

          一、物體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物體的受力情況不同,物體可處于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要研究物體的運動,必須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研究力學(xué)問題的關(guān)鍵,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主要是根據(jù)力的概念,從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其與周圍物體的接觸情況來考慮。具體的方法是:

          1. 確定研究對象,找出所有施力物體

          確定所研究的物體,找出周圍對它施力的物體,得出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

          (1)如果所研究的物體為A,與A接觸的物體有B、C、D……就應(yīng)該找出“B對A”、“C對A”、“D對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對B”、“A對C”等的作用力也作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體上的力,錯誤的認(rèn)為可通過“力的傳遞”而作用在研究的對象上;

          (3) 物體受到的每個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體;

          (4) 分析出物體的受力情況后,要檢查能否使研究對象處于題目所給出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或加速等),否則會發(fā)生多力或漏力現(xiàn)象。

          2. 按步驟分析物體受力

          為了防止出現(xiàn)多力或漏力現(xiàn)象,分析物體受力情況通常按如下步驟進(jìn)行:

          (1)先分析物體受重力。

          (2)其研究對象與周圍物體有接觸,則分析彈力或摩擦力,依次對每個接觸面(點)分析,若有擠壓則有彈力,若還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則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牽引力、電場力、磁場力等。

          3. 畫出物體力的示意圖

          (1)在作物體受力示意圖時,物體所受的某個力和這個力的分力,不能重復(fù)的列為物體的受力,力的合成與分解過程是合力與分力的等效替代過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時認(rèn)為是物體所受的力。

          (2)作物體是力的示意圖時,要用字母代號標(biāo)出物體所受的每一個力。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處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復(fù)雜問題上的一種簡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著兩個選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運用普通代數(shù)運算公式來解決矢量的運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驟如下:

          (1)正確選定直角坐標(biāo)系。通常選共點力的作用點為坐標(biāo)原點,坐標(biāo)軸方向的選擇則應(yīng)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確定,原則是使坐標(biāo)軸與盡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兩坐標(biāo)軸分解的力盡可能少。

          (2)分別將各個力投影到坐標(biāo)軸上。分別求x軸和y軸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

          Fx=F1x+F2x+F3x+…… ;Fy=F1y+F2y+F3y+……

          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xiàn)y=0,這是處理多個作用下物體平衡物體的好辦法,以后會常常用到。第2章的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勻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個常量

          1、加速度a與速度V的關(guān)系符合下式:V==at,t為時間變量,

          我們有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單位時間內(nèi)的平均變化率。

          2、V==at是一個直線方程,它相當(dāng)于數(shù)學(xué)上的y=kx(V相當(dāng)于y,t相當(dāng)于x,a相當(dāng)于k)

          數(shù)學(xué)知識指出,k是特定直線y=kx的斜率,

          直線斜率有如下性質(zhì):

          (1)不同直線(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數(shù)值不等

          (2)同一直線上斜率的數(shù)值,處處相等(與y和x的數(shù)值無關(guān))

          (3)直線斜率的數(shù)值,可以通過y和x的數(shù)值來求算:

          k==y/x

          (4)雖然k==y/x,但是,y==0,x==0,k不為零。

          仿此,

          (1)不同運動的加速度,數(shù)值不等

          (2)同一運動的加速度數(shù)值,處處相等(與V和t的數(shù)值無關(guān))

          (3)運動的加速度數(shù)值,可以通過V和t的數(shù)值來求算:

          ==V/t

          (4)雖然a==V/t,但是V==0(由靜止開始云動),t==0,但a不為零。

          變加速運動中的物體加速度在減小而速度卻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為零的物體速度大小卻可能不變.(這兩句怎么理解啊??舉幾個例子?

          變加速運動中加速度減小速度當(dāng)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與加速度大小沒有關(guān)系,例如從一個半圓形軌道上滑下的一個木塊,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減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與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才改變速度的大小,

          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變,如果想讓速度大小不變,那么就得讓它的方向改變,如勻速圓周運動,加速度的大小不變且不為0,速度方向不斷改變但大小不變。

          剎車方面應(yīng)用題:汽車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駛,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有危險,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應(yīng),馬上制動,這個時間稱為反應(yīng)時間.若汽車剎車時能產(chǎn)生最大加速度為5米每二次方秒,從汽車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有危險馬上制動剎車到汽車完全停下來,汽車所通過的距離叫剎車距離.問該汽車的剎車距離為多少?

          15米/秒 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 那么停止需要3秒鐘

          3秒通過的路程是s=15x3-1/2x5x3^2=22.5

          反應(yīng)時間是0.8秒 s=0.8x15=12

          總的距離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線運動”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這一章先講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運算法則學(xué)習(xí)力的計算,F(xiàn)在倒過來了。建議你還是先學(xué)一下這這章內(nèi)容。

          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體運動前后位置的變化,即由開始位置指向結(jié)束位置的矢量。

          速度就是物體位移(物體位置的變化量)與物體運動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速運動(叫變速運動),速度就又有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nèi)(或某段位移上),位移與時間的比值;瞬時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體速度的變化量與物體速度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加速運動(叫變加速運動),加速度就又有瞬時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nèi)(或某段位移上),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瞬時加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加速度。

          對比上面速度與加速度的概念,你就會容易理解一點的。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2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

          ●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沿著直線運動,而且保持加速度不變,這種運動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分類: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

          實驗小車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直線。由此可知,無論Δt取何值,無論在什么時間階段,Δt對應(yīng)的速度變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變,則物體的 加速度不變。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直線。在數(shù)學(xué)函數(shù)圖象中,Δv/Δt叫做圖象的斜率,故v-t圖象的斜率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3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jù)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侔葱再|(zhì)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傩巫;

         、诟淖冞\動狀態(tài).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zhì)量分布和形狀有關(guān)。質(zhì)量均勻分布,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zhuǎn)所需的向心力,在兩極處重力等于萬有引力.由于重力遠(yuǎn)大于向心力,一般情況下近似認(rèn)為重力等于萬有引力.

          3、彈力:

          (1)內(nèi)容: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fù)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①接觸;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chǎn)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chǎn)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chǎn)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chǎn)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繩子產(chǎn)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谝话闱闆r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有關(guān),應(yīng)結(jié)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說明: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為滑動摩擦系數(shù),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guān)。

          ②靜摩擦: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guān).

          大小范圍0

          (fm為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guān))

          靜摩擦力的具體數(shù)值可用以下方法來計算:一是根據(jù)平衡條件,二是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過受力分析確定.

          (4)注意事項: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fù)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4

          1、動力學(xué)的兩類基本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基本解題思路是:

          ①根據(jù)受力情況,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

         、诟鶕(jù)題意,選擇恰當(dāng)?shù)倪\動學(xué)公式求解相關(guān)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推斷或求出物體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題思路是:

         、俑鶕(jù)運動情況,利用運動學(xué)公式求出物體的加速度

         、诟鶕(jù)牛頓第二定律確定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從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點:

         、龠\用牛頓定律解決這類問題的關(guān)鍵是對物體進(jìn)行受力情況分析和運動情況分析,要善于畫出物體受力圖和運動草圖.不論是哪類問題,都應(yīng)抓住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是通過加速度這座橋梁聯(lián)系起來的這一關(guān)鍵

         、趯ξ矬w在運動過程中受力情況發(fā)生變化,要分段進(jìn)行分析,每一段根據(jù)其初速度和合外力來確定其運動情況;某一個力變化后,有時會影響其他力,如彈力變化后,滑動摩擦力也隨之變化

          2、關(guān)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狀態(tài)時,物體對水平支持物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當(dāng)物體在豎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就不等于物體的重力。當(dāng)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大于物體的重力,這種現(xiàn)象叫超重現(xiàn)象。

          當(dāng)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小于物體的重力,這種現(xiàn)象叫失重現(xiàn)象。對其理解應(yīng)注意以下三點:

          (1)當(dāng)物體處于超重和失重狀態(tài)時,物體的重力并沒有變化

          (2)物體是否處于超重狀態(tài)或失重狀態(tài),不在于物體向上運動還是向下運動,即不取決于速度方向,而是取決于加速度方向

          (3)當(dāng)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a=g)時,平常一切由重力產(chǎn)生的物理現(xiàn)象都會完全消失,如單擺停擺、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再受浮力、液體柱不再產(chǎn)生向下的壓強等

          易錯現(xiàn)象:

          (1)當(dāng)外力發(fā)生變化時,若引起兩物體間的彈力變化,則兩物體間的滑動摩擦力一定發(fā)生變化,往往有些同學(xué)解題時仍誤認(rèn)為滑動摩擦力不變。

          (2)些同學(xué)在解比較復(fù)雜的問題時不認(rèn)真審清題意,不注意題目條件的變化,不能正確分析物理過程,導(dǎo)致解題錯誤。

          (3)一些同學(xué)對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誤認(rèn)為超重就是物體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體的重力減少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5

          1、受力分析:

          要根據(jù)力的概念,從物體所處的環(huán)境(與多少物體接觸,處于什么場中)和運動狀態(tài)著手,其常規(guī)如下:

          (1)確定研究對象,并隔離出來;

          (2)先畫重力,然后彈力、摩擦力,再畫電、磁場力;

          (3)檢查受力圖,找出所畫力的施力物體,分析結(jié)果能否使物體處于題設(shè)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或加速),否則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復(fù)列為物體所受的力

          2、整體法和隔離體法

          (1)整體法:就是把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受力分析時,只分析這一整體之外的物體對整體的作用力,不考慮整體內(nèi)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2)隔離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體從相關(guān)的物體系中假想地隔離出來,只分析該物體以外的物體對該物體的作用力,不考慮物體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

          (3)方法選擇

          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整體與外界作用時,應(yīng)用整體分析法,可使問題簡單明了,而不必考慮內(nèi)力的作用;當(dāng)涉及的物理問題是物體間的作用時,要應(yīng)用隔離分析法,這時原整體中相互作用的內(nèi)力就會變?yōu)楦鱾獨立物體的外力。

          3、注意事項:

          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解決力學(xué)問題的基礎(chǔ)和關(guān)鍵,在具體操作時應(yīng)注意:

          (1)彈力和摩擦力都是產(chǎn)生于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因此要從接觸點處判斷彈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根據(jù)彈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畫好這兩個力

          (2)畫受力圖時要逐一檢查各個力,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一定是無中生有的同時應(yīng)只畫物體的受力,不能把對象對其它物體的施力也畫進(jìn)去

          易錯現(xiàn)象:

          1.不能正確判定彈力和摩擦力的有無;

          2.不能靈活選取研究對象;

          3.受力分析時受力與施力分不清。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6

          1.α粒子散射試驗結(jié)果

          大多數(shù)的α粒子不發(fā)生偏轉(zhuǎn);

          少數(shù)α粒子發(fā)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zhuǎn);

          極少數(shù)α粒子出現(xiàn)大角度的偏轉(zhuǎn)(甚至反彈回來)

          2.原子核的大。10-15~10-14m,原子的半徑約10-10m(原子的核式結(jié)構(gòu))

          3.光子的發(fā)射與吸收:原子發(fā)生定態(tài)躍遷時,要輻射(或吸收)一定頻率的光子:hν=E初-E末{能級躍遷}

          4.原子核的組成:質(zhì)子和中子(統(tǒng)稱為核子),{A=質(zhì)量數(shù)=質(zhì)子數(shù)+中子數(shù),Z=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

          5.天然放射現(xiàn)象:α射線(α粒子是氦原子核)、β射線(高速運動的電子流)、γ射線(波長極短的電磁波)、α衰變與β衰變、半衰期(有半數(shù)以上的原子核發(fā)生了衰變所用的時間)。γ射線是伴隨α射線和β射線產(chǎn)生的。

          6.愛因斯坦的質(zhì)能方程:E=mc2{E:能量(J),m:質(zhì)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計算ΔE=Δmc2{當(dāng)Δm的單位用kg時,ΔE的單位為J;當(dāng)Δm用原子質(zhì)量單位u時,算出的ΔE單位為uc2;1uc2=931.5MeV}。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7

          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fù)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fā)生變化)。

         。3)、縱坐標(biāo)表示速度?v坐標(biāo)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坐標(biāo)的正負(fù)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fù)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fù)位移。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1、兩種打點即使器的異同點

          2、紙帶分析;

         。1)、從紙帶上可直接判斷時間間隔,用刻度尺可以測量位移。

         。2)、可計算出經(jīng)過某點的瞬時速度

         。3)、可計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6

          1、功

         。1)功的概念: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計算式: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夾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積:W=Fscosα。

         。3)功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計算

          ⑴恒力的功:根據(jù)公式W=Fscosα,當(dāng)00≤a<9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正功;當(dāng)α=900時,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與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當(dāng)900<α<18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負(fù)功,或者說物體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個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shù)和,即:W合=W1+W2+W3+……

          (3)用動能定理W=ΔEk或功能關(guān)系求功。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做功過程一定伴隨能量的轉(zhuǎn)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fā)生轉(zhuǎn)化。

          3、功和沖量的比較

          (1)功和沖量都是過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間上的積累效果,沖量表示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果。

         。2)功是標(biāo)量,其正、負(fù)表示是動力對物體做功還是物體克服阻力做功。沖量是矢量,其正、負(fù)號表示方向,計算沖量時要先規(guī)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夾角三個因素決定。沖量的大小只由力的大小和時間兩個因素決定。力作用在物體上一段時間,力的沖量不為零,但力對物體做的功可能為零。

          4、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點

         、乓粚ψ饔昧头醋饔昧υ谕欢螘r間內(nèi)做的總功可能為正、可能為負(fù)、也可能為零。

          ⑵一對互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總功可能為零(靜摩擦力)、可能為負(fù)(滑動摩擦力),但不可能為正。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8

          一、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guān)系

          時間間隔能展示運動的一個過程,時刻只能顯示運動的一個瞬間。對一些關(guān)于時間間隔和時刻的表述,能夠正確理解。例如:第3s末、3s時、第4s初……均為時刻;3s內(nèi)、第3s、第2s至第3s內(nèi)……均為時間間隔。區(qū)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與位移的關(guān)系

          位移表示位置變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biāo)量。只有當(dāng)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運動圖像的含義和應(yīng)用

          由于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的關(guān)系,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被廣泛應(yīng)用。在運動學(xué)中,經(jīng)常用到的有x-t圖象和v—t圖象。

          1.理解圖象的含義:(1)x-t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2)v—t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2.了解圖象斜率的含義:(1)x-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04-24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09-18

        高一數(shù)學(xu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03-08

        高一數(shù)學(xu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04-20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07-27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04-24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jié)03-24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02-20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03-3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