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傲慢與偏見》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后感《傲慢與偏見》,歡迎閱讀與收藏。
認真讀完《傲慢與偏見》是在這個炎熱的夏季。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是在高中,只是,那時候并沒有那樣打的耐心讀完。面對故事里的一群待嫁女人的閨中繁瑣,總是覺得沒有讀下去的欲望。
簡奧斯汀擅長書寫女人,在那個封建思想禁錮的年代,她想要用文字來反抗,她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而對于女人來說,愛情與婚姻總是關乎一輩子的幸福,這就成為簡奧斯汀用以反抗的工具。金錢和門第至上,是那個年代普遍流行的婚姻觀。待字閨中的簡奧斯汀卻不以為然,《傲慢與偏見》中隱含的婚姻觀是建立在愛情基礎上的婚姻。
作者劃定了婚姻的好壞標準。不幸的婚姻大致有兩種:一種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樣,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生存之道;一種像莉迪亞和威克姆那樣,純粹是建立在美貌與情欲的基礎上。
夏洛特本是伊麗莎白的密友,卻在伊麗莎白拒絕柯林斯的求婚之后答應了柯林斯的求婚。她是一個老處女,她的財產很少,嫁人是她的一貫目標。她認為“嫁人不一定會叫人幸福,但是,總歸是女人適意的保險箱,能確保他們不挨餓受凍,她不大看重男人和婚姻生活”?梢哉f,夏洛特代表了剩女的思想。評論者們總是說,夏洛特的婚姻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似乎他們對夏洛特的想法表示出一種批判的態(tài)度。但是,我總以為夏洛特是處于那個時代下的犧牲者,也由于自身條件(沒有美貌、才華、財產)的有限而做出的選擇。應該說,夏洛特的選擇是另一種形式的反抗:她不愿意繼續(xù)住在父兄家,依靠父兄的救濟而孤獨終老,所以她要找一張終身可靠的飯票。
而莉迪亞的行為,則讓我感覺到一個問題少女的產生。莉迪亞的輕佻、放蕩、風流、自私自利、愛慕虛榮……簡直是為所有人所不齒的缺點集于一身。莉迪亞這一形象是當時社會的一種縮影吧!一個想要嫁一個相貌漂亮體面丈夫的女人,她熱愛軍人,最后與威克姆私奔。依靠達西的救助之后才得以結婚,但是,卻沒有一絲懊悔與羞恥之心。
請珍惜那個甘愿為你改變的人。相比較而言,伊麗莎白與達西、簡與賓利這兩對的結合,則是建立在愛情基礎上的婚姻,他們彼此相愛,彼此寬容!俺醮斡∠蟆笔遣豢煽康,而偏見又比無知更可怕。伊麗莎白因為達西的怠慢而對達西產生偏見,后又聽信小人讒言,更是信誓旦旦絕對不會嫁給達西。而達西也從對伊麗莎白的平凡相貌中漸漸地發(fā)現那隱藏在她身上的魅力。
說真的,兩個人化解誤會和偏見之后,性格都改變了。他們?yōu)楸舜硕淖儯切愿窭锏娜毕菰诟星榈纳A中逐漸消除。這樣的感情發(fā)展起來更加牢靠。從伊麗莎白的身上當然能夠看到簡奧斯汀的影子,那是簡奧斯汀對理想生活的幻想。她把自己的理想幻化為伊麗莎白,獲得了幸福;但是,卻在現實的殘酷下,終身不嫁。
對于簡奧斯汀的終身不嫁,我總覺得是一個一定程度上的.悲劇。她希望用理智來處理情感,所以,她認為“沒有愛情,千萬不能結婚”;但是,她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寧愿期盼一份真摯的愛情而終身不嫁。這個倔強的女人,面對現實的殘酷時,不屈從的同時也浪漫了一把。
毫無疑問,簡奧斯汀小說中所提出的婚姻問題:經濟與愛情的平衡。其實更是當今這個社會所關注的問題。人們總是希望在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上談感情,有了面包之后,才會有力氣去談愛情。我們不得不關注到一個問題,簡奧斯汀的小說中,人物都是中產階級,而非底層人物,他們都有一定的經濟收入,有一定的身份與學識。如若不然,怎么能夠有仆人和那么多的“強加的休閑”?如果忽略了這樣的背景去談金錢與愛情,都只是代表一部分人罷了。那些生活在底層的、生活無望的人呢?金錢與愛情,他們又會怎樣選擇?
當然,愛情和面包能夠兼得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就像伊麗莎白與達西。但是,當今社會,不是每一個伊麗莎白都能有幸遇上一個達西。
我無法做出判定,金錢與愛情該怎樣取舍。選擇應該是建立在一定的條件之上的吧!就像考試時候的選擇題,你只能從給定的選項中選擇,而這就是選擇的條件。
【讀后感《傲慢與偏見》】相關文章: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08-21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05-23
精選傲慢與偏見讀后感02-25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06-29
傲慢與偏見的讀后感06-29
《傲慢與偏見》 讀后感06-29
傲慢與偏見 讀后感03-30
《傲慢與偏見》的讀后感06-29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12-30
傲慢與偏見的讀后感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