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讀《菜根譚》有感

        時間:2022-10-21 12:18:03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讀《菜根譚》有感(通用30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菜根譚》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菜根譚》有感 篇1

          很久沒有看《菜根譚》了,最近從書架上把它找出來,再次細細品味了一番!恫烁T》是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安烁T”三個字表達“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同時,此書也剖析了作者對人生的領悟,是一部有超脫、有感慨、有體會,集儒家思想和佛家義理的經典之作。

          書中包含許多哲理,讓你讀后豁然開朗,它能開闊思想、修養(yǎng)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边@兩句話告誡我們,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般明亮。擁有才能的人,要懂得如何分時間、分場合地展示才華且勿張揚。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yè),擺脫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解義是: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yè),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于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么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被名利所左右,只要專心致力于一項事業(yè),就能擺脫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志,志存高遠;也不要一味地追求榮華富貴,貪圖享樂,這樣就失去了活著的真正意義。

          “晴天白日的節(jié)義,自暗室漏屋中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身履薄處出。”解義是:晴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節(jié)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出來的,而扭轉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tài)度中磨練出來的。從這句話中,我讀懂了品格需要磨練,工作需要謹慎的道理。

          讀《菜根譚》有感 篇2

          “菜根”一詞出自北宋學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個人只要能適應清貧艱苦的生活,以后無論做什么事,都會有所成就。明代洪應明先生以“菜根”為本書命名,大概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yǎng)只有經過艱苦磨練才能獲得”,以“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為中心思想,在簡單質樸中體現樸素的智慧,在親切含蓄中體現人生哲理。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句話取自《菜根譚》體道篇,也是我們在曾經作文中經常引用的一句話。在應該盛開的時刻,花兒自然而然地綻放;在應該衰敗的時刻,花兒自然而然地凋落。在應該伸展的時候,花朵自然而然地肆意舒展著輕盈的身軀;在應該蜷縮的時候,云朵自然而然地收斂起身形;▋汉驮贫洳粸橥饨缢摾,有著隨意自然和愜意自由。但是,世人恐怕很難達到這種自由暢快的境界,因為世人擁有花兒和云朵所沒有的心念,不僅被外界事物所纏縛,會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見,會在乎名利得失,還會被自身的各種想法和情緒所困擾。若想像花兒和云朵一般自由地生活,我們就不能在意所謂的寵辱得失,而是要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培養(yǎng)自己豁達自在的胸襟和淡然平和的心態(tài)。世事雖然紛繁復雜,但是,只要我們保持一顆明朗豁達的心,認清人生其實是一場必經的旅途,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笑看人生。

          “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才可以彌意外之變;有事常如無事時鎮(zhèn)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边@是我在讀《菜根譚》時最有感觸的一句話!熬影菜嘉,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古代先賢們都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修養(yǎng)境界,而有了這種境界,便可以遇事泰然處之。沉著、理智是一種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和修養(yǎng)境界,它意味著一個人在認知活動及實踐活動中,不受喜怒哀樂情緒的影響,而我們現在需要的正是這種品質,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鎮(zhèn)定自若、頭腦冷靜,遇事不慌、處變不驚。

          培根曾說:“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倍蚁胝f,《菜根譚》使我遍歷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讀《菜根譚》有感 篇3

          《菜根譚》誕生于明萬歷年間,是一部有益于人們修身正心、磨煉意志、奮發(fā)向上的通俗讀物。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yǎng)只有經過艱苦磨煉才能獲得”。在這部書中,作者洪應明將儒家的自強不息、佛家的寬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脫玄妙融為一體。雖然已歷經數百年的滄桑變幻,卻始終讓人品味不盡。問世以來,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讀之,可當清涼散;萎靡不振者讀之,可當益智膏”的極高評價。毛澤東讀《菜根譚》時曾說過:“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讀《菜根譚》,感觸頗深:“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消息!钡诂F實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有不少同志卻整日怨天尤人,說沒有好爹娘給自己聰明的大腦、沒有好老師教會自己治世的學問、沒有好領導安排自己施展才華的陣地,等等。但就是忘了照照鏡子,看一看自己滿臉灰,拍一拍自己渾身泥啊。在我們的鄰國緬甸有這么一句俗語:海中的月亮再明也照不出海的深淺,自己的眼睛再亮也看不見自己的容顏。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但真正能夠找到和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卻很難很難。正因為如此,才要“吾日三省吾身”,通過內省找到和正視自己的缺點才是修身養(yǎng)性、壯大和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徑。

          自古以來,我國有注重內省的傳統。孔子在《論語》中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高德友檢察長在談到如何“嚴以修身”時強調,“內省是修身的重要方法”,“君子求諸己”,意思就是遇事首先要求自己,從自己做起,自我反省,而不是怨天尤人。只有經常內省,才能及時洗去思想上的灰塵污垢,凈化思想,提升人格,避免“積小惡為大惡”,認識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道理。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內?在我看來,作為檢察人員,內省就是要時刻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檢查、自我警醒、自我鞭策。要見賢思齊,對照英模找差距,對照政績看問題,對照宗旨看思想,對照要求看紀律。內省還要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正確看待和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正所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內省還要做到以史為鑒、以人為鑒,“聰明人以別人的教訓教育自己,愚蠢的人以自己的教訓教育別人”。

          今天,現代化的城市喧囂已湮沒了古代的風情,在享受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面對著與日俱增的物欲、焦慮、煩躁、戾氣,多少人迷失在燈紅酒綠之中,丟掉了最真的自己!恫烁T》能告訴我們的有很多很多,它就像一溪清泉、一縷清風,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在感覺到壓力繁重的時候,如能常常讀之、思之,定能幫我們滌洗心塵,吹去積煩,還我們一個寧靜的內心世界,幫助我們發(fā)現最真的自己。

          讀《菜根譚》有感 篇4

          近日讀《菜根譚》,很欣賞這樣的句子,“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痹洳惶枚,找個譯文看看,確實收益挺大的。

          這句話可翻譯為:“一塊堆滿了腐草和糞便的土地,才是能生長許多植物的好土壤;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流,常常不會有任何魚蝦來繁殖。所以一個有修養(yǎng)的君子,應該有容忍庸俗的氣度和寬宏他人的雅量,絕對不可孤芳自賞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來往,而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

          在生活中,我們要習慣看到崇高的事物,但也要習慣看到非正義的現象。因為正因為對立面的存在,才構成了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比如說人們多愛看美女,美女者,看之養(yǎng)眼,古人有語“秀色可餐”,再說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一行為是無可厚非的。正因為存在丑女,才襯托了美女的美,有比較才有鑒別。如果天底下的女子都一樣漂亮,那么,人們都會習慣了,也無所謂美與丑了。

          做老師的,當然喜歡那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因為這樣的學生管理起來不費勁,而且也能取得不錯的好成績,也適應應試教育的結果。心中常這樣想,所有的學生都如某某就好了,上課也輕松了,成績也能上來了。其實想一想,社會正是因為個性而顯得多姿多彩,這也只是一個愿望而矣。課堂也不是現代生產中的流水線,我們也無法生產出同樣的合格產品。

          有時候上課,因為個別搗亂的學生而確實把人氣得夠嗆的。現在學生、家長、教師的法律意識都挺強的,違犯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事情教師也堅決不做。因為如果把知識沒有教好,只是說明你這個老師能力有限,是小事;但是如果因為維護課堂秩序而做出非法的事來,那可是一輩子的事兒,是大事。因此,現在的學生很難管理,再加上有些家長維護自己孩子,有些事情確實很難處理。大多老師有同樣的一個感覺,現在看到有些學生,確實是有些害怕。

          有時候感覺教育的力量不是萬能的,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上起課來讓人頭痛,卻也無能為力,在課堂上還挺囂張的,用著挑釁的眼光邊說話邊看著你的眼神,老師卻無能為力。不能體罰,說教也顯得很蒼白,黔驢技窮也只是一個叫家長,來與不來還得看人家的心情。

          還是古人說得好“地穢生物,水清無魚”,不管是自我安慰消極逃避無可奈何也好,還是至理名言處世準則也罷,覺得說得的確挺在理。人們制定了規(guī)則,但是卻是由人們把規(guī)則打破。規(guī)定了法律,但是還會有人違法。有了規(guī)章制度但是還有人不遵守。

          人要有容忍庸俗的氣度和寬宏他人的雅量,師與生者之間,也同理。

          讀《菜根譚》有感 篇5

          “量寬福厚器小祿薄”這一則,書中是這樣解釋的:心地仁慈的人,胸懷寬闊舒暢,所以能享長久的福分,因此事事都顯得寬宏暢達;心胸狹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淺,所以得到的是短暫的利祿,因此事事都顯得緊迫倉促。讀到這里,我不由想起那些流芳百世的人物,哪一個不是胸懷大量的?

          想那司馬遷,他可以忍辱負重,在受過殘酷的宮刑后,還在監(jiān)獄里堅持寫史記,完成了我國最偉大的、完整的歷史記錄篇,如果他那時,如果他那時受完宮刑后,一時想不開,氣量小,上吊自殺的話,那就少了一個偉大的人。

          回想現在,我們不能因為一點小小的蠅頭小利,就鬧到自相殘殺,那真是太不值了,我們的胸襟再開闊一點,就少了好多不愉快的事了,也很少會有矛盾,大家都會高興。

          以后,我再也不會為了一塊糖,一塊雪糕,和弟弟妹妹吵得不可開交。我要學會大度,學會謙讓。

          退一步,海闊天空!

          讀《菜根譚》有感 篇6

          立場堅定,著眼高處。

          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這三處分別代表著逆境、順境和絕境!在狂風驟雨、風吹雨打的逆境中,要把腳站穩(wěn),這是說的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風一吹就倒,雨一來就滑。在逆境中站穩(wěn)腳跟,考驗一個人的能力,看得是他有沒有定力和功夫。

          逆境中是很容易左右搖擺喪失立場的,尤其是在失去方向,失去信念的時候!

          順境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作者提醒大家要高處著眼,正如白居易詩所云“亂花漸欲迷人眼”,在亂花叢中,最容易被美好的景象所迷惑。當企業(yè)一帆風順財源廣進的時候,正是花濃柳艷的時候。很多企業(yè)不是死在艱苦的創(chuàng)業(yè)初期,而是倒在蒸蒸日上的發(fā)展高峰。因為沒有更高的眼光,沒有更寬的格局,企業(yè)還沉寂在自己的享樂當中時,已經開始被市場淘汰!

          所以企業(yè)管理強調居安思危,越是花團錦簇,越需要將眼前放長遠,不要被眼前的艷麗所迷惑。

          而對于絕境和危境,要做到迷途知返。一些企業(yè)管理者在錯誤的事情上越陷越深,不是因為回不了頭,而是因舍不得面子,不愿意回頭。

          所謂的“人定勝天”,不是說硬碰硬,而是人有認知自然規(guī)律的能力。險惡境地,不能跟環(huán)境和規(guī)律作對,只能把握規(guī)律敬畏趨勢。

          讀《菜根譚》有感 篇7

          我隔三差五地要抄一段《菜根譚》文字,一方面是重溫文言文,感受古語的魅力,一方面是強化正確的理念。很多道理,說出來,大家都明白,但是做起來,卻困難重重。這究竟是為什么?我曾多次問過我自己,也問過他人。其實古人也是早已問過多次,并且答案也不統一。

          我們當今的科學水平已然比較發(fā)達,上能飛天,下能潛水,遠非古人能比,但是思想水平,在我看來,其實從未超越,這也是為何現代中國人普遍缺乏統一信仰的原因。當然,我所指的信仰,不局限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是追根溯源,究竟人之初,性如何?本善?本惡?本惰?本無?本空?……

          這個根本的問題,全世界從未統一過,但在科學方面,在一定時期內總還是基本統一的。人與一般動物相比,差異究竟為何如此之大?除了大腦,其他很多生理功能都不如動物。以我的淺薄之見,究竟人與動物,誰更高級,真不好說。

          因為從品德而言,不少人的境界遠遠不如一只狗,一條魚。甚至,我大膽的假設,若是把當今的各種法規(guī)制度都拋開,等上一年,這個地球會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

          我不敢想象,不過有一部電影倒是可以作為參考,就是黃渤執(zhí)導的《一出好戲》。影片我沒有看過,但從故事介紹和朋友表述得知大致情節(jié)是:

          “某公司員工團建出游,遭遇海難,眾人流落在荒島之上,為了生存,他們共同生活并面對一系列人性問題的寓言故事!彼^“寓言故事”,并非我的意思,而是度娘告訴我的,所以我用“引號”標注,此文非本人原創(chuàng),沒有知識產權。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人為什么需要那么多規(guī)則來要求自己,而動物卻不用。人既然有了那么多規(guī)則,可又為什么總是不按規(guī)則執(zhí)行?動物沒有制定規(guī)則,也不見他們亂成什么樣。而人要是沒有規(guī)則,卻不知亂成怎樣?人即便有了規(guī)則,還是可以亂成一團。

          人與動物,難道真的有高低之分嗎?難道因為高級,就可以讓地球大亂嗎?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知道,別人可以不守規(guī)則,而我不行。請不要問我為什么?因為我不如動物。

          讀《菜根譚》有感 篇8

          早起喉嚨有些神奇,以為說不出話的時候,還會有聲音發(fā)出。原來靈魂也會幫我們發(fā)聲,我們永遠可以按照內心的心意,分享和表達。

          昨晚看了菜根譚,有美妙的感受在心里流淌。浩然正氣,原來是禪宗說的氣就是能量。

          中華文化浩瀚五千年,在教化者解讀的時候往往會根據所處的當世警醒后人。但如果不是去恐懼抗拒,而是去接納去發(fā)現愛,看到光,那東方智慧就會變得有無限的能量。

          這也是很多國學大師在做解讀的時候就像我們讀阿卡西的方式一樣,第1層是故事與經歷,人性層面的不完美與源頭的完美完全融合在一起。核心是在渴望愛呼喚愛尋找愛,對愛的表達的過程。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經歷和體驗。當我們看到了他們正在發(fā)生什么,就能感受到這句話給那個時代帶來的力量。

          第2層去到原因與狀況,這句話或者故事發(fā)生的背后是因為什么?當下的選擇和決定如何成為那個時候的最佳利益和選擇。而不是以當今這個時代的評判和不理解陷入了一種二元對立,去覺得不適合現在這個時代的發(fā)展,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跨越漫長的歲月的洪流,去到每一個時代。

          第3層是看到靈魂背后的實相,最終回歸到光與愛。在宇宙中沒有任何的受害者和施害者。也可以看到所有的作者對后人的警醒也是因為愛。所以國學不是來限制我們的思維把我們禁錮在某一個年代,而是讓我們通過那個當下,去放眼未來。當我們無限次的鏈接到祖先的智慧,他們的能量會直接傳遞給到我們。

          在這個的過程中我們得以重新看待每一句話,和背后傳遞的愛的能量。過去一直在想早教如何去做國學的結合,而不是讓西方的早教完全取締掉東方式的教育。不是去到了硬著陸讓孩子卷入了限制性的思維當中,而是更有愛的傳遞祖先的那份智慧和力量。今天終于找到了這樣的方法,也需要現在的父母共同的成長!

          真正國學的集大成者正是有這樣的廣闊的胸襟,穿越每一個時代,去看到它的本質。每一個后世對前人智慧的解讀,都是一份傳遞的智慧,既是傳承,也是發(fā)展。

          當我們透過時代的洪流給這句話造成的影響,回歸到最初源頭在這個人身上活出的模樣,以靠近源頭的愛與光的方式去解讀,那么每一句話都充滿了智慧與力量,感恩這份驚喜的到來!

          此刻感受到了一種解鎖的感覺。同時看到了一幅畫面迷宮之門正在打開,當我們提高意識維度后得以看見迷宮的全貌。生活正是這樣,永遠有無數的寶藏藏在哪個角落等待我們。在鏈接高維智慧之后,在我們心之力驅使下找到踏實執(zhí)行的方法,我們也可像龍一樣奔騰而起。因為,這是我們的家,也是一生歸屬的地方。

          時刻可以鏈接到祖先的智慧也讓我得以重新去看待家。我們在源頭的家可以讓我們時刻的取得智慧與愛,源頭在三維世界的投射第1個家是我們的小家。家里的每一個人都有著靈魂的約定,守護家庭的每一個成員,支持彼此的生命成長和覺醒,讓我們不斷的在這個世界里有更多的愛與能量,并且活出我們本來的樣子。第2個家是這個家延伸出去的國家我們有著共同的文脈,有著共同的信念,有著共同的文化歸屬,也讓我們擁有國魂更大的力量。第2個家往下延伸就是世界,這個地球的家。我們有著共同的基因密碼,在DNA上我們會發(fā)現原來全世界的人血脈都是互相融合的,因為我們的靈魂生生世世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色去體驗,我們與地球所有的生靈本是共生的,源頭在三維世界的投影自然也是浩瀚無比的。

          科學的方式可以映照我們血液的密碼。當我們清晰的照見這一點,我們更感受到大愛無疆,宇宙的愛深情而浩瀚。愿我們不負使命和才華,也不因他人的偏離而蒙蔽自己,永遠記得來時的初心:一份誕生的喜悅和渴望來人間體驗的模樣!活出源頭應該有的樣子!

          讀《菜根譚》有感 篇9

          這本書很有意思,書名中的譚是淡的意思,菜根就是用菜的根基來比喻人生的根本。全書有368則中國古代格言,涵蓋了如何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釋家的出世和自身的體驗,將一套為人處世的方法留給了后人。整本書也沒有嚴密的邏輯性,讀起來比較輕松,讀后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有幾下幾方面:

          第一部分“修省”中講到的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做了好事還要有一顆平常心。行善時唯恐別人不知道,作惡時生怕人知道。讀到這我聯想到中國“首善”陳光標高調做慈善,他每次做慈善都請很多媒體為他曝光,生怕別人不知道,而周潤發(fā)卻低調裸捐全部56億家產,生活非常簡樸,和家周圍的小攤販非常熟絡,每次去買菜商販們都給他抹去零錢,他還經常吃大排檔,和檔口老板也是老朋友。為善是發(fā)自內心的幫助別人、不求回報,陳光標的為善還是有所圖的,想要名聲,想要全世界都知道,而這不是真心為善。

          第二部分“應酬”中講到世間的事既要能承擔負擔,又要善于解脫牽絆,既要勇于擔當道德事業(yè),又要善于擺脫塵俗羈絆,看起來矛盾,實際道出了生活的真諦---張弛相成,剛柔并濟,這是保持銳氣和活力的良方。一味強調擔當,就缺少從容和情趣,因而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而過分看重擺脫,則又缺少了熱情和進取,因而也就沒有創(chuàng)造力。我們一生在世會遇到很多事情,都要以包容、有度的心態(tài)去對待,凡事不能過于極端,要留有余地,儒家的中庸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四部分“閑適”中講到心胸寬廣,虛懷若谷,情趣高雅,自然就不會在意瑣碎的是非曲直。人的心寬廣了,世界就寬廣了,心明亮了,世界就明亮了。古人說修身就是修心,內心世界清凈了,世界就清凈了,內心淡泊,不被得失而煩惱,不受物質誘惑,做本色的自我是理想的人生境界。

          最后一部分“概論”中有一段“治家”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熬蛹矣卸Z曰:惟恕則情平,惟儉則足用!币馑际顷P于治家有兩句格言:“只有寬容才能心情平和,只有節(jié)儉家用才能富足。”一家人要有寬恕的心胸,要有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對家人和藹可親,這樣才能使全家人心平氣和,和睦相處,能夠勤儉持家,精打細算,才能使全家人過上富足生活。家和萬事興、儉以養(yǎng)德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其實不論對家人還是對外人都要心平氣和、求同存異。另外,儉樸了就不會鋪張浪費,生活自然就會富足。

          讀完之后,我認為本書總的思想也是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為人處世的精髓,即清白做人、與人為善、有道德自律、寵辱不驚、做一個內心安寧之人。

          讀《菜根譚》有感 篇10

          《菜根譚》第201篇說:“儉,美德也,過則為鏗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諮性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

          上文的意思是說:勤儉本是一種美德,但是如果過于節(jié)儉就會成為行為鄙下吝嗇的守財奴。謙讓也是一種美德,但是如果過于謙讓,就會給人一種好用心機的感覺。

          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這樣的。吝嗇者比如葛朗臺,吝嗇之態(tài),無人能及。影射出的不是他高尚的品德,而是他鄙下的靈魂,為了錢財失去了妻子女兒乃至他做人的資格。假謙的就更多了,有時自己甚至就不知不覺

          也成了個假謙者。過于謙讓者看似謙虛,實則給人一種虛偽的覺,比如有人稱贊我“你真能干”

          “哪里哪里”

          “不用謙虛”

          “真的沒什么啦”

          “……”其實我的謙讓是想讓別人多稱贊幾句哦!^_^

          我覺得在這方面西方人比較直率,當然,這也不是說中國人比外國人虛偽,只是因為在幾千年的傳統中中國人在這個方面已經習慣含蓄,不外漏,所謂的韜晦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國與世界的融合,我們的思想觀念也開始發(fā)生了變化,人們開始有了一種坦誠事實,公平競爭的意識。

          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所以為人不要過于吝嗇和諂媚,只要生活上處事妥當,不大手大腳,為人保持不亢不卑,就是最佳的方式。

          讀《菜根譚》有感 篇11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具有儒釋道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變的教人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yǎng)性育德有著潛移默化的力量。

          開篇第一文《天道忌盈,卦終未濟》就告訴我們,不論做什么事都應留有余地,不要做得太絕,這樣上帝才不會嫉妒我們,甚至惡鬼也不會傷害我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盡善盡美,一切功勞都要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即使不為此發(fā)生內亂,也必為此招致外患。

          又如《弄權一時,凄涼萬古》一文,告訴我們一個堅守道德規(guī)范的人,雖然有時會遇到短暫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卻會遭受永久的凄涼。大凡一個胸襟開闊的聰明人,能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價值,并且又能顧及到死后的名譽問題;所以,他們寧愿承受一時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涼。

          《菜根譚》一書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整部書似語錄,卻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卻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卻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一文告誡我們,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接受,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以希望過高,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做到。

          又如《伏魔先伏自心,馭橫先平此氣》一文,說的是要想制服邪惡,必先制服自己內心的邪惡,自己內心之惡制服后,一切其他邪惡自然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橫逆事件,必須先控制自己容易躁動的情緒,心平氣和了,外來的橫逆事物自然不會侵入。

          《菜根譚》是一部有益于人們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奮發(fā)向上的通俗讀物。本書文辭優(yōu)美,對仗工整,涵義深邃,耐人尋味。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yǎng)只有經過艱苦磨煉才能獲得”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一文中說“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超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圣!北闶俏霓o優(yōu)美,耐人尋味的絕句。在優(yōu)美的韻律中,我們可以感悟到一個人只有丟開功名富貴的思想左右,才可以超越庸俗的塵世雜念;一個人只有不受仁義道德等教條的束縛,才可以進入超凡絕俗的圣賢境界。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一文也一樣,“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痹诠ふ麑φ痰恼Z言中,我們明白關于欲念上的事,決不要貪圖方便,就可以順手占有一次,一旦占有一次就會跌入萬丈深淵;關于義理方面的事,絕不要因為暫時的困難而放棄,放棄一次就等于與真理遠隔千山萬水了。

          再如《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舍己毋處疑,施恩勿望報》《清濁并包,善惡兼容》《律己宜嚴,待人亦寬》《寧為小人所毀,勿為君子所容》等文,無不教育我們不計前嫌、不計得失、虛懷若谷、寬以待人、樂以忘憂。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沒有永遠的順境,也沒有永遠的不順。生活中即使遇到些許玩逆與小人,也不用太在意,莫若去慢嚼幾篇《菜根譚》,如《善根暗長,惡損潛消》《德怨兩忘,恩仇俱泯》《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春風解凍,和氣消冰》《厚德以積福,逸心以補勞,修道以解厄》《執(zhí)著是苦海,解脫是仙鄉(xiāng)》《躁極則昏,靜極則明》《處事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等,嚼著嚼著,便也欣然釋懷了。

          讀《菜根譚》有感 篇12

          人類社會的進步需要思想的提升和科技的發(fā)展共同助推。其中,思想的提升可以說是整個社會進步的基石,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本源。作為五千年中華文化傳承人的華夏子孫,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沉浸在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耳濡目染里。今所閱讀的《菜根譚》正是一本儒家通俗讀物,是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它是儒家真理的結晶,其中,不乏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對人的正心修身、養(yǎng)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接觸到《菜根譚》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在舊書攤淘書,偶然看到古色古香的封皮和有些泛黃的書頁,心想這書的名字也挺有趣,不知道書中內容為何,但是翻看幾頁后發(fā)現,書中很多字句簡練又很有深度,所以就買回家細細品讀。讀這本書并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因為是整理收集的,所以整書沒有大塊銜接的文段,基本都是以短句彰顯含義,利用少量的時間也能體會到書中的真諦。這本書分為修身、應酬、評議、閑適、概論五個部分,每一部分相對應有幾十折的篇幅,從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談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修身”這一部分,主要講從個人心智素質的方面整體提高!盀樯贫愿邉偃,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yè)而欲驚世駭俗,植節(jié)而欲標異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很多人做人做事都有很強的目的性,做善事是為了向別人彰顯自己的品德,施恩惠是為了結交朋好,事業(yè)出眾是為了驚世駭俗,甚至連養(yǎng)株植物都是要標新立異……這所有的目的,并不應是我們做這些事的本意,善念中存戈矛,理想路上存荊棘,拔除它們很難,但是這正是事物最應該被扶正的本源。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很多人說理想,但卻并不是真的理想,有人為了追求金錢,有人為了追求名利,不同的目的,讓我們喪失本應該單純的追求。本應是為實現自我認可而追求的理想,變成為了迎合世俗眼光和物質享樂的貪婪,這理想路上出現的荊棘,我們每個人都不敢否認自己有過。一生很長,成長的路上我們會面臨不同的誘惑、不同的陷阱,他們讓我們迷惑,讓我們迷茫,甚至讓我們迷失,而最能幫助我們的就是我們自己,那些心靈深處的小荊棘需要我們親手用刀斧修整或斬斷,腦海中出現的邪念需要我們自己去板正、去克服。

          修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性本善,但每個人成長的環(huán)境是不同的,所面臨的境遇和其中出現的挫折也是不同的。唯一相同的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是無往不利的。有些人會保持初心,有的人卻會被現實腐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最不能忽視的就是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應有的修養(yǎng)自身的性情的能力。圣人之所以為圣人,并不是從一出生就比平常人更有思想,而是在經歷過痛苦后努力地反思和糾正,才讓自己的精神得以提升。

          修身難,難就難在我們沒有去思考,沒有通過事情去質疑,沒有想從事件上得到提高。時刻保持著警醒,通過事情看到本質,只有刨除路上的荊棘,才能讓精神得到升華。

          第二部分所講的“應酬”,是待人接物和處世方面的道理!按硕粲杏,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系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盡之才智,則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在自身素質提高的前提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我們面對這個世界所做出的反應。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說的是人與人交往過程中,不要用十分的力,平和清淡順其自然才更能長久,而不是將力量全部用盡,這樣在日后的交往中反倒會有不利!恫烁T》里的這些文字,也是說萬事不能做盡,待人要留有余地,在恩惠和禮數上不要做盡才能維系雙方不厭煩,做事也要留有余地,不要每次都將智慧用盡,才能提防不測的發(fā)生,為自己留條后路。這是儒家思想的一個很明確的體現。中國人講究禮數,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萬事都講求周全,但在長久的生活中,我們也同樣悟出很多道理。我們懂得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剛剛認識就將萬事做盡,以后的相處便處處都是意料之中,久而久之就變成厭倦,為了避免這種厭倦我們懂得適可而止。做事情也是同樣的道理,事情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此時此刻將萬事做盡,接下來事情的發(fā)展也許就不會按照自己的預期進行,那么之前沒為后來留退路的做法就可能將自己置于不復之地。

          第三部分主講“評議”,對于世事及內心進行一定的分析和諫言,以達到身心的提升。“貪心勝者,逐獸而不見泰山在前,彈雀而不知深井在后;疑心勝者,見弓影而驚杯中之蛇,聽人言而信市上之虎。人心一偏,遂視有為無,造無作有。如此,心可妄動乎哉!”做人做官,最不能有的就是貪念,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掌握好自己的內心才能長久;客觀公正,不疑心偏頗,才能平衡好事物看清本質。

          《菜根譚》的第四部分講的是“閑適”。除了做人當官,我們作為活生生的人,同樣需要享受生活中的種種樂趣和培養(yǎng)一些閑適的性情!皶冮e人寂,聽數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頓令眼界俱空!弊鳛樯鐣囊环肿樱滋煳覀冃枰缪莺芏嘟巧,或是員工或是家人,晚上我們擁有的卻是自己的清幽和放松。生活忙碌、工作緊張,讓很多都市人忘記抬頭看看太陽和星星,但人生即使再繁忙,我們都應該時不時抬頭仰望星空,不要忘了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饋贈;蝰雎犱镐讣毩,或閑看花開花落,也同樣是一番滋味。

          “閑適”這部分的臻句讓我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我們對生活應該有怎樣的態(tài)度。讀書、飲酒、賞花、種樹……這些仿佛只有在書中能實現的生活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也無須做出過大的改變,其實細微的變化就能調整我們整個生活的節(jié)奏和質量。其中讀書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精神的成長和技能的成熟都離不開它。多讀書可以改變我們的氣質,讓我們變得更加有禮有節(jié),讀書可以讓我們變得更聰明,用智慧戰(zhàn)勝生活中面臨的困難,讀書也可以讓我們更快樂,調節(jié)我們身體的狀態(tài),用讀書來放松身體絕對是明智之舉,讀書更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變得更加高尚純潔。

          這本書的最后一部分是整書的概論,其中所包含的哲理正是我們生活中、工作中、精神上、物質上所能接觸到的方方面面的道理。剛剛來到工作單位,我對于工作剛剛有一定概念卻還沒有太多自身的理解,讀了《菜根譚》里面的這些警句,我對工作有了一些新鮮的定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盡全力做好本職工作,做領導的好助手、同事的好搭檔,一切以工作為重,處理好工作和生活的關系。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和教育細數不盡,對我精神的提升更是潛移默化的,我會將這本書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及待人接物上,努力融入工作環(huán)境中,成為一名合格的測繪人!

          讀《菜根譚》有感 篇13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被稱之為“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起初,我被這樣的高評價而吸引并且持懷疑態(tài)度,讀罷才覺如此評價毫不夸張。此篇僅表達對其中部分語錄的感悟體會。

          《菜根譚》文字簡練明雋,兼采雅俗。其似語錄、似訓誡又似隨筆,而亦有其獨特的趣味與力量。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yǎng)只有經過艱苦磨練才能獲得”。作為一本通俗讀物,其對仗工整而耐人尋味,便于記憶與理解。

          每一個尚未涉世的年輕人,都對未來抱有無限期待。在社會中,我們經歷磨練與挫折,并由此獲得經驗。然而,我們在不斷做加法的同時也在不經意中做了減法,失去了本性中珍貴的品性!氨闶刈,涉世之道。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边@是《菜根譚》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盡管我們尚未完全進入社會,但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或許已經失去了最初的純真與烈性。飽經世故的人或許從容而能干,卻也沾染了圓滑。社會中各行各業(yè)的“潛規(guī)則”被習以為常卻未必正確,這些“惡習”也在不經意中伴隨著成長而增加。與其講究做事的圓滑,倒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點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做一個有豐富內心世界的人,就要學會保留本性中的特質與閃光點。如此,才不至后悔迷失。

          現代的快節(jié)奏生活,讓許多人在忙碌中失去了生活的快樂與情趣。不論古今,好好生活才是幸福人生的主旋律!伴e里吃緊,忙里偷閑。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盡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惫湃丝偸巧瞄L從自然規(guī)律中摸索人生的道理。我們每天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動也不動,其實天地的活動一時一刻也沒有停止。早晨旭日東升,傍晚明月當空,可見日月晝夜都在奔馳,可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卻是永恒不變的。所以一個聰明睿智的人,平日閑暇時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應付意想不到的變化,忙碌時也要做到忙里偷閑,享受一點生活中的樂趣。于是又忽然想到陶淵明的豁達自由,向往“采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恬淡。雖然我們不能避世隱居,但是我們可以追求高質量的生活。高質量的生活不是追求享樂安逸,也不是追求朝乾夕惕,而是追求充實和快樂。

          “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大智慧。一個人經常保持開朗的心情,樂觀的態(tài)度,豁達的心胸是事業(yè)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礎。“和氣致祥,喜神多瑞。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梢娞斓夭豢梢蝗諢o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此處在描寫自然事物的情感時讓人不禁聯想到杜甫筆下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狂風暴雨的天氣中,連飛禽都感到哀傷憂慮;在晴空萬里的日子里,連草木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可以一天沒有和祥之氣,而人間也不可以一天沒有歡欣之氣。人們喜歡風和日麗的春景。同樣,人們也喜歡平和快樂的人生。一個人保持一種健康豁達的心態(tài),那么他周圍的世界就是一個歡快美麗的世界,一個和氣幸福的世界。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坐觀天外云卷云舒”“真味是淡,至人如!薄棵孔x到讓自己豁然開朗或眼前一亮頗有醍醐灌頂之意的至理名言,我都會摘抄記憶。雖然有些可能已經遺失至腦海中無法追尋的角落,但有些卻是永遠印刻在了心上。慢慢咀嚼,細細品味,靜靜思索,《菜根譚》是一本讀不盡閱不完的“心靈禮物”。

          讀《菜根譚》有感 篇14

          “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

          看到這兒,我想到了一個故事——

          有兩位很要好的人一起到遙遠的圣山朝圣,發(fā)誓不達圣山,絕不返家。走到一個路口時,他們遇見了一位白發(fā)年長之人,他告訴他們:“你們已走了半個多月,如今也只剩下十天的腳程,但非常遺憾,在這我就要和你們分開了,我可以完成你們的愿望,只要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愿他的愿望可以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兩倍!贝藭r,兩人心中都在想:這太棒國,我可得好好想清楚到底要什么。但我先不要講,那么我就有雙倍禮物了。兩人“客套”了一番后,兩人開始打架了。突然空中回蕩著響亮的一聲:“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而另一個人的兩只眼睛立刻瞎掉了!

          這個故事中的兩個人下場多么可悲,而導致他們悲慘結局的就是他們心中的那種揮之不去的欲望。

          其實,人人都有欲望,都想過美滿幸福的生活,這是人之常情。欲望與生俱來,人人皆有。但是若把這種欲望變成無止境的貪婪時,那我們便成了欲望的奴隸,世人為何不安心,更多的是人放縱欲望。

          貪婪是幸福的大敵,要想真正獲得幸福,就要學會淡定,學會知足。正是因為貪婪,許多本該有的美好事物煙消云散。人須時刻警惕自己欲望的煩擾,免得被它侵蝕,淪為不能準確認識自身的傻瓜。

          面對誘惑,需要保持堅定的心志。如果貪得無厭,就會帶來無盡的壓力、痛苦不安,甚至毀滅自己!睹突⑿小酚性疲骸翱什伙嫳I泉水,熱不息惡木蔭!敝v的就是在欲望面前的一種淡定和沉靜。

          欲望對于眾人而言是不懈追求的動力,成就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箴言;也詮釋了“有了千田想萬田,當了皇帝想成仙”“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弱點。故而我們應當常懷“有木石心,具云水趣”之心。

          讀《菜根譚》有感 篇15

          抱樸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含義解釋:一個剛踏入社會的青年人閱歷雖然很短淺,但是所受各種社會不良習慣的感染也比較少;一個飽經事故而閱歷很廣的人,各種惡習也隨著增加。所以一個有修養(yǎng)的君子,與其講究做事的圓滑,倒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點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

          菜根譚讀后感:我讀這句話的時候,會想到工作中接觸到的人,比我年齡小的剛踏入社會的、比我年齡大的飽經世故的。常聽人們說年輕人像一張白紙,可塑性強;而有一定閱歷的人,就很難調教,只能由著他去了。

          曾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好像成熟了,脫去稚氣了,其實現在想來不過是世故了、被社會染雜了。這有點像馬哲,否定之否定,從職場新人、社會小白,變成白骨精、被社會大染缸染的花布,然后再啟動自凈功能,回歸本性,成為一個既能在社會上立足,與眾多人相處、周旋,又能不被名利所迷、保持初心的人。有點像外圓內方的意思。

          而如何才能啟動自凈功能呢?從我的體會來看,自凈功能來自對社會的諸多反省,簡單點說就是來自我們對社會生活的不適應、煩惱、挫折,與其與人爭利、得失都煩惱、成天累心,不如放下,做好本分事,簡單一點好。

          讀《菜根譚》有感 篇16

          培根曾說過:“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弊x了融歷史與道德、詩歌與哲理、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于一爐的書籍——《菜根譚》,就好像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潤著我的心靈。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沖刷、洗禮中留下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薄恫烁T》思人間事,讀起來感覺內心很平和的,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一段段樸素無華的語言,在拉家常中娓娓道來,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哦,原來有些事情還可以這樣處理的。

          讀了《菜根譚》,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迪。作為一名乘務員,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先旅客之憂而憂,后旅客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tài),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飾,最時髦的往往最容易過時,而經久不變的,是那些式樣簡潔普通的衣服。對于一個人來說,物質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調劑,卻不能成為生活的主旋律。能讓我們百吃不厭的是粗茶淡飯,酸甜苦辣只是調味品,能讓我們活得充實、活得踏實的關鍵要有一種好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道德觀念。讀了“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弊屛殷w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實,而是一種感覺。在工作中、生活中經常保持喜悅的心情,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讀了“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欲不入”,讓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謙虛,謙虛才能讓正義真理進駐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實,充實才能使貪念物欲無法入侵。人在做學問和做人,要善于聽取不同人的意見,并改變自己,要保持“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狀態(tài),才能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告戒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讓自己的子女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孫自然也學得心地善良。如此類推,我們作為乘務員的如果具有無私奉獻、以身作則、精益求精的精神、旅客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常常反思自己:我的行為到底給予了旅客多少的快樂、自信、幸福的體驗?

          讀了“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弊屛叶米鍪虏灰螒{自己意氣用事,也不要帶著太多的情感去領悟道理,這樣才會少走彎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們作為乘務員,我們的工作是為了確保旅客安全的,當然也會為旅客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因為感性的熱情是干柴上的火,響起來是比比剝剝的,但片刻就會燒盡;理智卻是沉默的煤炭,能夠放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為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乘務員,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責任心外,關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嘩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fā),每一天能展現經過沉淀后的精華。

          作為一名乘務員首先應該做好自己,以身作則。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知識,服務旅客。讀書是我們?yōu)槿说母,也是發(fā)展自己、改變自己的力量源泉。雖然我書讀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種讀書的“境界”。一般說來,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tài)。初見《菜根譚》這部書,見其文字就如同與洪應明本人對話,一句話,足可受用一輩子。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

          讀《菜根譚》有感 篇17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

          讀《菜根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個名字。作者為何要用菜根做書名?認真了解后,這個名字也有一番故事。明朝明神宗萬歷年間,洪應明曾經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洪應明住的地方,土質很差,農民種的蔬菜收成很差,生活很苦。當時的農民一般都會把蔬菜拿到集市去賣,可菜根味道澀又壓秤,買的人一般會將它去掉。洪應明當時生活也非常清苦,看到大把的菜根被丟掉感覺很可惜,就想將菜根取走,但又不愿虧欠人家什么,就出一點錢將菜根買走。一日,洪應明友人到訪,洪應明用菜根咸菜和米粥招待,友人品嘗后卻拍桌叫好。只因菜根腌制的咸菜較普通咸菜別有一番風味。友人問其中道理,洪應明回答道:“普通人初嘗試就會因為菜根味道苦澀丟掉,而我知道美味急不得!焙閼鞯牟烁滩,是經過一道道工序才有了現在的味道。友人感概道:“性定菜根香”。菜根本是棄物,而菜根之香,只有心性澹泊沉靜的人,才能領會其中的真味。也只有如洪應明這樣淡泊之人,才能將菜根這丟棄之物,制作的如此美味。他的《菜根譚》最后以菜根命名,也正是緣于這一特殊的經歷。

          制作一道菜根咸菜尚且如此,需要心性沉靜淡泊才能領會其真正味道,而做人又何嘗不是?《菜根譚》中正有這樣一句話!皸氐赖抡,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庇腥藶榱嗣敻慌蕶喔劫F,有人卻恪守清貧只為不折自己的志氣。急功近利著未必能善終,但沉下心者、淡泊沉靜者一定有所收獲。

          歷史的發(fā)展充滿曲折,但古往今來從不缺明己志,淡名利者。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愿“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廣闊胸襟;蘇軾心有遠大卻不得施行,卻未因此消沉,揮筆寫下《赤壁賦》《后赤壁賦》等等千古名句,“一蓑煙雨任平生”正是他淡泊明志的寫照。這一位位人物,哪一個不是名垂千古?這不正如《菜根譚》所寫:大凡一個胸襟開闊的聰明人,能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價值,并且又能顧及到死后的名譽問題。所以他們寧愿承受一時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涼。

          而“依附權勢者,凄涼萬古”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中國歷史上的奸臣:慶父,趙高,董卓,秦檜等等,都沒有取得好的下場,可謂悲哀?梢姙橐粫r權貴,沽名釣譽更出賣本心,從來都不值得。

          而讀經典,觀歷史,更應望現實。在現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追求金錢名利之心看似更加明顯。在當前社會之下,人們行色匆匆,忙于賺錢工作,可我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讀一本《菜根譚》,靜下心來,反思本心,學習書中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精神,不正是對自己的一種提升嗎?我們更要堅守自己的操守和原則,向優(yōu)秀的人學習,保持良好品德,對于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及時改正,做一個浩然正氣之人。

          讀《菜根譚》有感 篇18

          好言者,是非多。謹言慎行、適時閉口,也是取靜通途之一。

          心有如泰山之穩(wěn)重者,從不人前人后侃侃而談,更不會言論他人是非。慎言者多心智安寧,處世不驚,生活自然也是閑庭看花,怡然自得。

          “言多必失”是每個時代都不會褪色的箴言,試問又有多少煩惱浮躁不是從口而入的?

          面對欲壑縱橫、人浮于事的現狀,人總得為自己閉門、閉口或閉心。不亂于心,方能將最純樸的快樂盡收心底。

          讀《菜根譚》有感 篇19

          有句話叫:“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菜根譚》是我國古代學者洪應明所撰寫的一部關于人生體驗的奇書。

          記得媽媽給我買得那一天晚上,由于缺乏親身體會,我還以為《菜根譚》就像人們所說的天書一樣難以理解。但在我認真閱讀以后才知道,這真的是一本教育意義深刻的書。上面把故事講得栩栩如生,仿佛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你身邊,它把我引入了一個新天地。從我閱讀得第一天起,我就把它當成了最好的朋友。

          而里面的故事更是讓你如癡如醉,回味無窮。里面有名揚千古、無欲則鋼的王安石;有兩袖清風的于謙;有鐵面無私的青天包拯。他們的清正廉明是我久久不能忘記的。里面還有人人皆知的磨杵成針、鑿壁偷光、孟母三遷。它們都是鼓勵我前進的航標燈。

          看了這本書會讓你感悟人生,擁有赤情俠心,還能讓你返樸歸真。作為一名小學生,你難道不應該閱讀這本書嗎

          從《菜根譚》的開始,經歷了幾百年世事滄桑,但《菜根譚》將永遠譜寫著它那永垂不朽的文化。正如學者洪應明所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讀《菜根譚》有感 篇20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采儒、佛、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學、禪學為核心,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篇篇內容短小精悍,句句簡明扼要。雖然《菜根譚》是一本古書,但是書中的內容對應到今天依舊具有普適性。這本書就像是是一位懂得處世的藝術家,有“登山耐側路,踏雪耐危橋”的世間人情冷暖,有“若無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的風流,有”事業(yè)文章,隨身銷毀,而精神萬古如新”的豪邁,也有“蘆花被下,臥雪眠云,保全得一窩夜氣;竹葉杯中,吟風弄月,躲離了萬丈紅塵”的詩情畫意。

          定云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景象。風狂雨驟處,有波瀾恬靜的目光。

          海明威說,冰山在海上之所以顯得莊嚴宏偉,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你對事物的認知,會被你生活的環(huán)境、你的學識、眼界等因素局限,這些因素會讓你只能看到事物的冰山一角。夏蟲不可語以冰者,篤于時也,正是因為存在認知盲區(qū),我們才無法真正的客觀,全面的看待問題,只有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知,才一直有動力去不斷的去學習,去不斷的探索更多的領域,去打破更多的認知盲區(qū)。人們對于缺乏認知的事物是很難理解其本質的,只做理論知識或者表象的理解是滑稽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本質上是對事物全面多維的認識,是反復的實踐與試錯,是認識的積累與總結,是對底層邏輯原理的理解,是對事物的解構然后再重新構建成自我認知,是對所需要認識的事物完成了這個過程才有的能力,這是知行合一的結果。認知不會僅僅由理論或者認知變成認知,如果缺乏實踐缺乏自身的思考與理解,那只是對他人理論認知重復的復讀機。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耳中常聽不中聽的話,心中常有不如意的事,是心性的磨刀石。逆境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能讓人清醒、謹慎,而順境卻讓人膨脹、放縱和喪失斗志。逆境會讓我們產生煩惱和痛苦,而煩惱和痛苦往往能引發(fā)我們的思考,因此才有“煩惱生菩提”的說法。但是逆境必須恰到好處,一旦超過了我們自身的承受能力,可能會適得其反,讓我們的人生永遠沉淪在黑暗之中。現實生活往往是多變的,無常的,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人生,命運的起伏變化就如K線圖一般,有高潮也有低谷。為了抵抗不可預知的無常,我們需要從逆境中尋求智慧,感想人生的真諦。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知妄窮而真獨露,每于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于此中得大慚忸。

          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坐下來,反思自己內心,才知道自己的一些私心,妄想,而把自己最原始善的真情流露出來,每到這個時候,都會從這個“反思”中得到很大的啟發(fā)、趣味。人應自我救贖,才能自我超越。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過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難,但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它,卻不容易。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智慧來源于承認無知,自省來源于直面自己。只有在錯誤中吸取教訓,才能在錯誤中成長。魯迅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的解剖自己。自省像是開啟了上帝視角在觀察自己,讓我們加深對當前狀態(tài)以及過去狀態(tài)的感知,我們意識到自己是否在做正確的事情,如果不是在做正確的事情,就可以馬上修改。然而,很多時候,由于思維不夠敏捷,或者情緒干擾沒有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在事情發(fā)生的當時想不到足夠多的選擇,或者甚至想不到還有其他選擇。但是在事后通過自省,下次做類似的事情的時候就會看到有很多選擇,而不是再次被情緒控制,做出下意識的選擇。

          讀《菜根譚》有感 篇21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是在陳眉公輯錄《幽窗小記》中記錄的明人洪應明的對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而精深,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的不斷洗禮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貴無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譚》就是其中的一本,洪應明是《菜根譚》的作者,因此,《菜根譚》中錄入了這句話!恫烁T》作為一本社會各個階層都可讀愛讀的書,被奉為修身養(yǎng)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評價此書:“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被ㄏ憧梢杂帽莵砥肺,果香可以用舌頭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細細咀嚼,其芳香自心底而出,散染而去,感動的是人的靈魂與精神。初看此書,就被其中道理深深吸引,這些道理在平時常被我們忽略,就如菜根一樣,一旦細細品味卻是有其獨特之處,讓人涉足于世,頓感輕松。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這三十二個字就是《菜根譚》的開場白。作者洪應明先生在書里闡明“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由根處發(f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說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沒有幾個人能滿足于一碟菜根。還記得在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里,顏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贊美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币馑际穷伝剡^著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里,但他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擾,所以被后人稱為“亞圣”!熬討n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這些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怎樣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畫面。

          現代社會里,恰恰相反,到處充斥著欲望和誘惑,我們的選擇多了,卻很少能選擇明智的。正如當我們習慣了吃、喝各種氣味濃烈的東西之后,已經完全喪失了欣賞涼水、清茶、淡飯的能力;當我們習慣了寶馬香車之后,卻浪費了上帝給我們用來腳踏實地走路的雙腿;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之后,卻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來過濾留不住的風聲的;當我們習慣了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之后,卻忽略了天空是藍色的,草兒是綠色的。太多太多的習慣,太多太多對美好事物的視而不見,也許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沒了綠色的草,藍色的天空,清凈的`耳根,甜美的味覺,靈活的雙腿。到那時,留下的不僅僅是一聲嘆息吧。為人做事能視榮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變幻,才能無意。一副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心態(tài);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現今的我們有時候感覺活得很累,不堪重負,是非、成敗、得失讓人或喜、或悲、或驚、或詫、或憂、或懼。一旦所欲難以實現,所想難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想,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志?磥碇挥凶龅健皩櫲璨惑@”“去留無意”方可心態(tài)平和,恬然自得,才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看完這本書,心情頓時感覺明亮了很多,書上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態(tài)等等,給我很多很多的啟示.正如書上所說,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欲望給蒙蔽,太多對物質的欲望會阻止理想的完成,牽絆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了工作,我們還希望工作是輕松的,能賺大錢的,其實手頭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樣樣都充滿意義;有了房子,我們還希望房子再大一點,再豪華一點,其實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場所么,能放下一張床足以,在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們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實,更遺忘了這份真實中我們擁有的幸福,于是,人生顯得越發(fā)不如意起來,在欲望的面前,我們成了一只可憐的搖頭乞尾的哈巴狗,一個會說話的奴隸。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極大的滿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這本書里闡述了為人應世、淡泊從容、修身養(yǎng)性、怡情適性、功業(yè)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歷世閱人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于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情畫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警世均在身邊,但又有幾人能獨善其中,受益于身呢?望諸君心態(tài)平和,笑看人生吧!

          讀《菜根譚》有感 篇22

          教育以育人為本,育人以育德為先。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就應有崇高的師德,為人師表、身正為范。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讀書是我們?yōu)槿说母,也是發(fā)展自己、改變自己的力量源泉。雖然我書讀得不多,但一向在追求一種讀書的“境界”。一般說來,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tài)。有一本書我經常喜歡讀,在書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時也能找到一種人生的寧靜。見其文字就如同與他本人對話,一句話,一輩子。有時候書中的一句話就能夠改變你命運中的很多東西。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著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這是一部讓歷史永遠不能忘卻的奇書。據我所知,明代洪應明所著的這本書,被后人翻印過無數次,可見喜歡此書的人之多。新中國的創(chuàng)始人——毛澤東也喜歡此書,他對此書的評價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見這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譚》全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能夠從其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鄙倘四軌蛘业綑C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fā)現博大和寬柔,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能夠節(jié)用,病能夠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擊得粉碎。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于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持續(xù)一顆冷靜的心。

          應對權貴呢他是這樣說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何謂真君子他告訴我們,“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游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

          還有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和智慧,所有這一切,讓我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慮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著暖意的警策。《菜根譚》靜靜的讀,細細的品,菜根才會越來越香,心智才會越來越高?墒谷藦母≡甑匠领o,從膚淺到深刻,從這種好處上能夠說,知識改變命運。

          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就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

          讀《菜根譚》有感 篇23

          我最喜歡讀《菜根譚》,它是一本被奉為修身養(yǎng)性的人生教材,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這本書包含的明智和智慧很多,對我最有啟發(fā)和鞭策的句子很多。如: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佛家語有“象由心生,象隨心滅”,當風來竹子就知風因緣遇合,風過去之后,緣盡又一切皆空。所以說“風過竹不留聲”,假如竹聲繼續(xù)不停,那就是萬世因緣永不散,一切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雖大也容不下?梢娨磺兄T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會飄然而過毫不留痕跡;“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個道理,這兩件事情使人看過以后有一種大覺和澈悟。也就是說萬事萬物不論是長是短是苦是樂,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所以應當抱有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事情來了就就應盡心去做,事情過去后,心象要立刻恢復到原先的虛空平靜,才能持續(xù)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

          我從畢業(yè)參加工作至今已有十個年頭,從一開始的陌生到此刻的熟悉,在自己本職工作的歷程中我也時刻用這句話來鞭策和提醒著自己,也在自己崗位變換的過程中不斷領悟這段話的含義。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yè),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于名流;工作也沒有什么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能夠到達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做好工作務必先做好人,做人的態(tài)度決定做事的態(tài)度,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專心致力于一項事業(yè),擺脫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一切隨遇而安就好。

          剛參加工作那幾年,我跟著老前輩們學習評估知識和技能,在實際的工作中和老前輩們一齊解決問題;隨后我發(fā)現自己的知識水平已經有所欠缺,在工作閑暇時間多看一些書,即使不能全部透徹,至少也是給自己的知識面和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和補充。我又一次感覺到自己在學習的過程更加能沉淀。接觸辦公室工作后,需要應付的是整個單位內部及對外的行政和業(yè)務工作聯絡,以及上傳下達的工作。更需要隨時持續(xù)思維清晰、條理性、計劃性的工作態(tài)度。對名利更加不去在乎,只是想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于我來說,精神的境界比物質的境界要重要許多、做好每一件工作的成就感比任何的物質獎勵都受用。

          “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

          菜根本是尋常普通之物,甚至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沒于泥土之中不為人眼所見,既沒有菜莖、菜葉的味美,也沒有菜花的艷麗,很容易被忽略。工作與菜根極像,因此務必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貧,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菜根自有其無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價格工作一般都細水長流,不能立竿見影,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感性的熱情,只是干柴上的火,響起來是比比剝剝,但片刻就會燒盡;而理智是沉默的煤炭,能夠放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為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更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油!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職責心外,關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嘩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己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fā),每一天能展現經過沉淀后的精華!

          讀《菜根譚》讓人明白:思想會被欲望蒙蔽,太多對物質的欲望會阻止理想的完成,牽絆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了工作,我們還期望工作是簡單的,能賺大錢的,其實手頭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樣樣都充滿好處;有了房子,我們還期望房子再大一點,再豪華一點,其實房子但是是休息的場所,能放下一張床足以,在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們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實,更遺忘了這份真實中我們擁有的幸福,于是,人生顯得越發(fā)不如意起來,在欲望的面前,我們成了一只可憐的搖頭乞尾的哈巴狗,一個會說話的奴隸。其實,人生真正的滋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淡泊的美妙。

          “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街上流行的服飾,最時髦的往往最容易過時,而經久不變的,是那些式樣簡潔普通的衣服。對于一個人來說,物質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調劑,卻不能成為生活的主旋律。能讓我百吃不厭的是粗茶淡飯,酸甜苦辣只是調味品,能讓我活得充實、活得踏實的關鍵要有一種好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道德觀念。讀了"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讓我體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實,而是一種感覺。在工作中、生活中經常持續(xù)喜悅的情緒,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

          "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欲不入"

          人心不能夠不謙虛,謙虛才能讓正義真理進駐心中;人心不能夠不充實,充實才能使貪念物欲無法入侵。人在做學問和做人,要善于聽取不同人的意見,并改變自己,要持續(xù)"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狀態(tài),才能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在這天,現代化的城市喧囂,已經湮沒了古代風情并帶給我們與日俱增的焦慮、煩躁和不安,這句話如山間之明月,江上之清風,會讓我獲得一份寧靜,會讓我找回自己,會教會我怎樣做好一名普通的工作者。

          "議事論事明曉利害"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評論事情的時候,應處在旁觀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zhèn)问寄┖褪欠乔;擔負事情的時候,應以當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個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一些讓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覺得不公平或者覺得不妥當,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去思考和決定,而不能總從自己的角度和出發(fā)點去思考。只有換位思考才能讓自己體會到別人的難處和處理的問題的緣由,以至于自己不會多想或者錯想。

          此刻的書籍、雜志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勵志文章也是到處都是,可我還是喜歡《菜根譚》,它樸實且厚重,一句句富有哲理名言都是古人在實踐中的寶貴積累和總結;一段段富于通變的處世哲學,對于從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鑒和參考好處。工作之余,我喜歡泡一杯清茶,讀上幾頁《菜根譚》,不強求自己一次讀多少,看上幾句、寫上幾筆,再結合自己的實際聯想一下,腦子豁然開朗;有時工作中遇到瓶頸,回家翻開《菜根譚》,找?guī)醉撃茏屪约横尫诺拿裕隳軐⑵款i慢慢打開,讓自己得以放松和解脫;有時在生活中遇到不順或者不解,回去還是翻開《菜根譚》,去讀幾頁,讓自己的心靈放松和平和,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還能夠這樣處理的。

          《菜根譚》對于我來說,已經不僅僅僅是一本書而已,她是我身邊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好的東西要讓大家分享,亦推薦給大家。

          讀《菜根譚》有感 篇24

          疫情期間根據當地防控要求,在家隔離不給大家添麻煩不外出串門。在家期間合理的安排時間,多讀書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便從老公眾多書籍里面來尋;雖然書籍眾多但是想讀的卻難尋幾本,突然《菜根譚》跳入眼前,初讀此書多次想放棄,因為書里許多繁體字使我望而卻步;盡管有許多文字已經有拼音注解,但是還是眾多的文字不認識。但是想來不可輕言放棄,就去找來新華字典,一邊看一邊翻看字典查找,堅持幾天之后,發(fā)現此書雖不如小說那般易懂,但卻自有其風采和韻味。慢慢地便愛上此書,放在枕邊每天翻看,細細品味,輕聲慢讀。

          讀“無過是功,無怨是德——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使我明白人生在世,無愧于心,樂于助人,不求感恩。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努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教育和幫助更多的學生,讓更多的家庭看到希望。

          讀“修德忘名,讀書深心——學者要收拾一精一神并歸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譽,必無實詣;讀書而寄興于吟詠風雅,定不深心!笔刮叶们笕W問拂除雜念;在追求道德修養(yǎng)上,別把功名利祿放在上面;閱讀書籍時,應該多多注重心得體會。

          讀“忘功念過,忘怨念恩——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使我想到幫助別人不必記在心上,若有過錯時刻反思自己。對于別人的幫助應時刻牢記,對于別人的過錯要懂得放下。

          讀“多病未羞,無病是憂——泛駕之馬可就馳驅,躍冶之金終歸型范;只一優(yōu)游不振,便終身無個進步。白沙云:“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無病是吾憂!闭娲_論也!笔刮曳此嫉接袉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更不用說及時改正了,作為教師教育和幫助學生,引導學生,發(fā)現他們犯錯誤時,及時提醒他們改正并引領走向正確的方向。

          書未讀完,但感受已經頗深,放在枕邊慢慢咀嚼,伴書香。悟心神,努力前行。

          讀《菜根譚》有感 篇25

          偶然之間,我遇見了洪應明先生寫的《菜根譚》,就像沙灘上玩耍的小孩偶拾得一明珠。菜根譚,這樣低調的名字卻蘊含著深刻的真理——譚者,談也;蛟弧白T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笔怯貌烁魅松尽V挥懈(wěn)了,人生才會有價值。

          假期里,在這個像按下了快進鍵的小城里,我像大多數人一樣在互聯網上快速的瀏覽各種信息以獲取瑣碎的知識,是《菜根譚》讓我“慢”下來,走出“一目十行”的快節(jié)奏。因為它是文言文體裁,在讀時不得不慢下來翻譯一遍,在這樣逐字逐句反復翻譯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慢閱讀的好處——慢下來才有自己更深入的思考。再者,洪應明先生寫的可謂句句金言。讀書其實是獲得知識的最快捷徑,我在讀《菜根譚》中,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正是這種感覺讓我著迷其中,一遍又一遍念著晦澀的文言文……

          《菜根譚》中提到“作人要脫俗,不可存一矯俗之心;應世要隨時,不可起一趨時之念”意思是做人要超凡脫俗,但是不要有故意違反世俗人情的心思,來顯示自己的清高。做事要順應時局,不能有一點刻意的趨炎附勢的想法。在讀到這句話之前我以為“脫俗”與“應世”是對立的,現在才懂得“脫俗”是指內心高的素質和涵養(yǎng)而不是主觀意識的擺脫世俗,它是一種從容;如果刻意標榜自己的清高是比世俗更低級的。真正懂的出世的人更懂得入世。這讓我想起“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水利萬物而不爭!蔽蚁,人最好的德行應該就像水一樣養(yǎng)育萬物,卻沒有與萬物去爭奪。修德是人的根基,人的素質和涵養(yǎng)提高了才能更從容面對生活的茍且。

          洪應明先生又提到“古人閑適處今人卻忙過了一生;古人實受處,今人反虛度了一世?偸堑⒖罩鹜磦色身不破,認個法身不真耳!币馑际牵湃碎e適之時,今人卻忙忙碌碌過了一生。古人實受之時,今人又恍恍惚惚虛度一生?偸浅聊缬谔摽,追逐妄想。看不破自身,認不清時事。閑的是什么?忙的是什么?看破什么?認清什么?這是我初讀時的疑問,也是我著迷于此的原因之一——自己思考獲得的東西往往比別人直接告訴你的更深刻。這句話是洪應明先生對明朝中后期奢靡享樂的社會現象的感嘆,同時也適用于現代,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要看破虛幻的欲望,認清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東西實實在在的享受生命。停下逐妄的腳步,看看自己擁有的,珍惜眼前。畢竟房子沒有最大只有更大,但舒適便好;錢沒有最多只有更多,但夠用就好。一昧去追求換房換車換名牌就容易忽略父母家庭孩子朋友,有些東西失去了便不可挽回,徒留遺憾。

          很多道理是身邊的人不能告訴你的,在沒有足夠的閱歷和經驗下,我們需要從大量閱讀中獲得!吧賶颜,事事當用意爾意反輕徒泛泛作水中鳧而已,何以振云霄之翮?衰老者,事事宜忘情而情反重,徒碌碌為轅下駒而已,何以脫韁鎖之身?”(翮,鳥羽根也,泛指鳥翅膀)你品,你細品。我們現在是不是有“當用意而意反輕”的情況。還記得毛主席的“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眴?我們青少年就應當有鴻鵠之志,有意氣風發(fā)的精神面貌,有奮斗拼搏的勇氣!而不是平靜的像吹不起一絲漣漪的死水。失血于杯中,堪笑猩猩之嗜酒;為巢于幕上,可憐燕燕之偷安。意思就是說:把自己的鮮血流在了酒杯中,猩猩嗜酒真令人可笑;為貪一時安逸把自己的窩搭在人的帳幔之上,燕子的茍且偷安真是可憐。青少年應當時刻有危機感,大的方面:當今世界仍不和平,發(fā)展靠青年,我們自己要發(fā)展要拼搏,國家大業(yè)才能完成。小的方面:大多數人都有中年危機,這最是要錢的時候,很多人會后悔青年沒奮斗或沒攢錢,現在我們就要把專業(yè)學精,工作后管理好金錢,但學習只是大學的冰山一角,很多人脈關系,口才,修養(yǎng)都是從大學積攢的。

          閑暇之余,我還是會細細讀幾頁《菜根譚》即使重復也不覺乏味,因為不同時期讀同一句也會有不同的收獲,不一定要有多么深刻的感悟,只求平靜心靈,撥開云霧。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家也可以看看《菜根譚》得到自己的理解。

          最后,我想將洪應明先生的這句話分享給大家——以積財貨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淵矣,人胡猛然轉念哉!轉變的是思想,改變的是人的修養(yǎng)境界。每個人都有積攢財貨的方法,何不把它用于積攢學問,要知道知識是通往財富的重要橋梁。像經商需要營銷策略要有金融知識,一份輕松的工作需要經過專業(yè)考核。讓我們以積財貨之心積學問,重視閱讀。

          讀《菜根譚》有感 篇26

          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本書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素材,深入淺出的講述了為人處世的智慧和哲學,以下兩句箴言讀完令我醍醐灌頂,受益良多。

          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爭利,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上善若水一詞,近來十分流行,處處可聞,但是很少有人能解釋為什么最高級的“善”會像水一樣。其實這四個字只是為了引出后文: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處的“善”不是狹義的善良,而是一種接近“道”的含義。首先,水是不爭不搶的,有企業(yè)家提出現在社會是“海洋法則”,不是“叢林法則”,意思類似。我認為真正的功業(yè),不是靠制定一個“小目標”然后去使勁做的,也不是以其他人為“小目標”去追逐傾軋的。真正想取得大成就需要一些無欲無求的松弛感,是以“核心價值”為目標,心安性定地去做事,之后名利也好,資源也好,影響力也好,都不請自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秲r值》一書中有言,流水不爭先而滔滔不絕,說的也是上善若水的道理。后半句講,水總是停留在眾人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當眾人都追名逐利時,如果有人能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當你更關注過程,在過程中默默輸出正向價值,反而更有可能獲得最好的結果,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二、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譯:雖深知什么是剛強,卻安于做弱勢的柔雌,甘做天下的溝溪。

          萬科曾經有一句名言:“人才就像河流,哪里有溝谷,就匯聚到哪里”。大部分企業(yè)都把自己比作山峰,而萬科卻將自己比作溝谷,在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中選擇去做君子成人之美的那一方,還是很有格局的。員工如果能被這種精神感召,把自己事業(yè)追求的方向從索取轉為奉獻,看待問題和做事情的角度就會不同,對于企業(yè)和個人都是雙贏。

          工作和讀書最大的不同就是,讀書的一切出發(fā)點都是自我發(fā)展自我提升,而工作更多地在考量你所提供的價值,更深層次講就是你的服務可以受益多少人,利他性其實是作為社會人一種重要意義。評估一件事的價值是它對社會的價值,用公式來寫就是:

          受益人數x人均時間x單位時間價值差

          這里能從一件事情受益的人數,和受益的人均時間是這件事的本身屬性。第三項取決于你這件事完成的好壞程度,如果你做得比別人做的類似的事情要好,從而受益人從你這里受益比從別人那里多,時間價值差就高。一個常見誤解是跟人合作會降低個人的貢獻,但是如果你和合作者配合不好,導致1+1遠小于2,那么你的平均貢獻確實降低了。但如果通過合作把項目價值做大了,那么你分到的貢獻也是大于個人單位價值的,水漲船高的道理就在此!叭耸巧鐣P系的總和”,找到穩(wěn)定的對他人的意義,自己的人生也能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即使從自我幸福角度考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也值得去倡導。

          不過,《菜根譚》著于明朝時期,程朱理學盛行,推崇存天理滅人欲,也有一些時代局限性,有一部分禁錮思想反對創(chuàng)新的封建主義語句。所以閱讀時要帶有一定批判思維,取其素材,去其糟粕。

          例如,書中言:“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還有言:“利欲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屏藩”。個人認為,這兩句話有推崇不作為的嫌疑,如果人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未有些高高掛起的意味,在團隊里,往往這種思想會導致無人敢言,無人敢做,互相傾軋,最終結果便是項目無人問津。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經典書籍穿越歷史還能帶來啟發(fā),足見其價值,但是作為現代人,有更多更廣的信息來源和思維角度,還應靈活運用,理性思考,將經典與現實結合,使其發(fā)揮最大效用。

          讀《菜根譚》有感 篇27

          讀菜根譚,就像走過了一遭人生似的,讀完頓時覺得世事皆洞明,人生的困頓都變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前些年,曾經讀過一遍《菜根譚》,那時年幼很多道理還不明朗,甚至覺得不對,時隔幾年再讀,突然能夠懂得了,也理解的更加深刻了,也明白了這本書真的是智慧的結晶啊。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作,是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成書于明代萬歷年間,四百多年來,廣為流傳,歷久不衰,人們對其評價頗高。古人云:“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又謂:“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庇种^:“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焙閼饕粫r有感而發(fā),變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為主旨,化大俗為大雅,化腐朽為神奇,清雅超逸,在洞察世情之余,點化人世間的萬事,寫下了幾百年傳世不衰的菜根箴言。

          這本書融儒、釋、道三家思想于一爐,菜根譚的這種智慧,使其有別于那些消極避世、空疏玄談的勸解箴言書;又因不同時代、不同國別、不同階層的人都能從中嚼出一番滋味來,所以本書能夠流傳于海內外,經久不衰。本書文辭優(yōu)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遠,耐人尋味,既保留了原著的精華,又彰顯了菜根譚的現代價值和文化魅力。它是一部有益于人們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奮發(fā)向上的經典讀物。無論是在閱讀中還是合上書本后,我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放松下來,開闊心胸,放慢腳步,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享受生活。

          我想只要大家隨意翻閱本書,就會被其中精彩絕倫的美妙語言所吸引,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愛上這本書,而且這本書只讀一遍是不夠的,就像那句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本書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值得我們反復咀嚼,值得我們贈送親朋好友的真正的好書。

          讀《菜根譚》有感 篇28

          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的存在,猶如暖春吹拂的微風逼退寒冬的冷意。

          一本《菜根譚》包含了人生的各種重大抉擇問題,但其根本也就是出世與入世的問題。讀完這一本書便像是經歷了一世,體味人生百種滋味,遇事時也可勉強達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著得眼高;路徑危險處,回得頭早”的境地。這是一部可以潤物一生的書,靜心閱讀,細細品味,菜根越嚼越香,心智自會越來越高。

          “糞土至穢,變?yōu)橄s而飲露于秋風”在糞土中生活的幼蟲是最為骯臟的東西,可是它一旦悅變成蟬,便在秋風中吸食潔凈的露水。潔凈的東西是從污穢之中誕生的,而光明的東西也常常在晦暗中孕育。即使我們處于困境,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現狀,改變境遇。“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而在世,難免遭受挫折,逆境之中的阻力不該成為自甘墮落的借口,反而可以使人走上成功之路的動力。遭受不如意的事打擊時,不能輕易放棄,千萬不可罷休,依然要繼續(xù)奮斗。

          人生而在世,豈能沒有執(zhí)念,或為名利所奔波,或為情愛而不舍,或為心中大義而執(zhí)著,得之為幸,不得則棄。昨日之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能!恫烁T》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一句便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肝膽煦若春風氣骨清如秋水,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立身處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安心做事。

          “貪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功名利祿并不如外人所視那般榮耀,不可過于趨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生活的質量本就取決于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知足就好。山林息塵心讀書消俗氣,多讀書,可靜心。讀圣賢書可知世事,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栽花種竹,心境無我,摒棄執(zhí)念。

          手捧一本《菜根譚》,其中各種良言猶如春風輕拂心田,細細讀之,慢慢思之,啟人心智,發(fā)人深省。

          讀《菜根譚》有感 篇29

          我最近看了一本叫做《菜根譚》的書。這本書很奇特,它不僅有許多古文,還有很多故事。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一個故事,借故事來譬喻古文的道理。真可謂是:人心有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須念凈境空,慮忘形釋,才得以游衍其中。

          這本書是明代洪應明的一本語錄作品,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千古不朽。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處事等方面提出的準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到了現代,又被日本商界人士奉為心理學教材。這本書里的道理非常深奧,有些竟是我們現在所不能理解的。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篇是:一位商人路過一個村莊,看到一孩童手持棍棒正鞭打一條小小的青蛇,那小蛇已經遍體流血。商人勸道:“你瞧,小蛇都流血了,不要再打了!”小孩好奇,向商人要了他的衣服后就走了。后來商人又經過那個村子,看到有一個白衣少年正牽馬在路邊等候他。原來少年是那條小青蛇的哥哥,小青蛇原本是一個小精靈,故而化身青蛇到人間去游玩,不料小孩子還以為他是條蚯蚓,就拿來樹枝打著玩。今天,他的哥哥來報答恩公了。

          其實我認為真的要做到事事以“行止在我”“進退有方”,還真是相當的困難的!書中有篇《多喜養(yǎng)福,去殺遠禍》中所寫道:福不可徼,養(yǎng)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意思就是說:人間幸福不可勉強追求,只要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就是追求人生的基礎;人間禍害實在難以避免,只要能消除怨恨的念頭,就是遠離禍害的法寶。但是要如何平橫和緩減那些壓力呢?我想這恰恰寫出了我的心聲!幸福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可以自產自余的!

          只有通過主觀的努力,通過辛勤勞動,才有可能獲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

          讀《菜根譚》有感 篇30

          《菜根譚》是一本以清言體為體例,集儒、道、釋三家思想為一體的格言式語錄世集。對于我們的正心修身,養(yǎng)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從前總是聽別人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自身身為國人,卻不以為然。直到我讀完了這本書后,才發(fā)現從前的自己真是“太傻太天真”。

          《菜根譚》修省篇第一句是這樣的:“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工,須向薄冰上履過。”其大意是:想擁有純金美玉一樣的人格品行,一定要從艱難困苦中磨練出來;想要干一番轟轟烈烈的豐功偉業(yè),必須要向危急險峻之處走去。聽著有幾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的意思。

          我越往下細讀,越是發(fā)現,書中有許多警句與平常在網上看到的“心靈雞湯”有相類似。不同的是,網絡上所謂的“雞湯”有許多都是為博人眼球而編寫的。而《菜根譚》是經歷了歷史長河不斷地沖刷洗禮流傳下來的,是千年前先人的智慧,留給我們的瑰寶。如此看來,“心靈雞湯”與《菜根譚》相比,差異程度高下立判。

          現代的年輕人大多都不喜愛看文言文書,一是太枯燥,二是不能理解其意。從前我看書時也是這樣的,不喜歡讀古文,略看幾眼便棄之?呻S著讀的書越來越來,也不知怎地,越覺索然無味。直至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書店里,我瞧見了這本書,覺得書名很有趣,便粗略看了幾眼。這幾眼,用“驚鴻一蹩”來形容不足為過。每一句話短小,卻精悍。讀完全書,回味無窮,醍醐灌頂,似撥開重重迷霧,豁然開朗。深深地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讀《菜根譚》有感】相關文章:

        讀《菜根譚》有感01-07

        讀菜根譚有感09-28

        讀《菜根譚》有感(14篇)03-15

        讀《菜根譚》有感(精選20篇)07-26

        讀菜根譚有感(14篇)09-28

        讀菜根譚有感14篇09-28

        讀《菜根譚》有感(通用20篇)08-17

        讀菜根譚的讀書筆記07-04

        讀匆匆有感_讀簡愛有感10-1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