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美學》讀后感1500字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華夏美學》讀后感15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華夏美學》由李澤厚先生在20xx年出版,全文共六章,二十個小結,從儒釋道佛等方向,講述了中國哲學或文人們對華夏美學潛移默化的影響。作者認為中國美學建立在心理主義上,是以情感為本體的哲學命題。
和西方美學大同小異的是,美學依舊是在哲學的基礎上做出的發(fā)展,且最開始的形式也是因為祭祀和神話。上古部落的圖騰和為了祈福而設計的舞蹈,給華夏美學奠定了基礎!把蛉藶槊,羊大則美!笔侵袊鴮τ诿赖恼f文解字,其中有物質方面的“羊大為美”,關乎著生產和祭祀,也有以繁衍為主的“羊人為美”?梢园l(fā)現(xiàn),以前的美學還是與生活有關,但也可以說這是最早期的禮樂。
隨著人們對神明的信仰加深,華夏美學開始了對人與宇宙的思考。他們以五為數,發(fā)展出了五味,五色,五感等基于人身體感知的歸類。當時間發(fā)展到春秋戰(zhàn)國,儒家興起,禮開始成為華夏美學綿延至今的關鍵詞。
值得說的是,華夏美學與西方美學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西方美學隨著時間和人物不斷變化,推成出新。而華夏美學歷經時代更迭,只是不斷的融合疊加,時至今日,仍然可以從美中看出千年前的痕跡。
儒家最講禮樂,他們講究“發(fā)乎情止于禮”,將理性與感性合一,用禮束縛著人的行為,規(guī)定著人的行動。但這不是宗教,這應該算是一種社會規(guī)矩。禮樂建立了中國的藝術形式,也奠定了華夏詩的基礎。中國的詩人們以詩賦情,以詩入畫,七律,七絕等格式,獨特的韻腳和意象讓華夏的詩簡潔卻復雜,讀出來“唇齒留香”。
除了儒家,道家思想也在中國有深厚的影響。道家瀟灑,肆意,不爭名利,只顧自身的態(tài)度,成為很多文人政客們在逆境時候的精神能為界,替儒家略微有些嚴肅的禮樂制度增添了一抹自由的色彩。
莊子作為華夏美學中的代表,他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和西方美學中的移情說大同小異,同時《莊子》中也講述了很多人與自然的哲學命題,這也是道家的主旨--研究人與自然、人與宇宙。道家試圖將美學與自然同化,認為自然的美好過人造美。且將美丑融合,解除兩者的對立關系,認為丑也可以美。這極具浪漫特色的態(tài)度補足了儒家“自然的人化”,使得人與自然高度統(tǒng)一,讓華夏美學擁有了無窮的變化。
而這里不得不說一下屈原,這個可以說是中國最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人。他甚至用自己的死亡將死亡升華,將華夏哲學對死亡的理念融合!八郎啻笠,豈不痛哉!边@種對死亡的曠達正是儒家沒有而道家發(fā)揚的,莊子在妻子靈堂上放聲而歌,便也是如此。
從屈原開始,到魏晉時期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文人們,道家思想美學被徹底融合。他們用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詩詞,用及瀟灑,狂放或是離經叛道的行為來抒發(fā)自己的郁郁不得志,闡述自己對家國的抱負,對死亡的思考。很難不說,屈原因國亡而投江自盡,嵇康在刑前奏《廣陵散》,這種死之前的悲憤哀傷,從容淡然對近代乃至如今的中國文人沒有影響。這使得中國人在潛移默化中不要害怕死亡,甚至甘愿以身殉國。
我并不是不喜儒家,但老莊易,莊屈儒確實互相交織,互相融合成華夏美學。華夏美學中以物與人,以物比德,最有代表的便是梅蘭竹菊四君子。這種比德行為,既是禮樂的體現(xiàn),也是人與生命宇宙化,自然化的表現(xiàn)。
通過儒道,自然景物被賦予意義,從而失去了神秘性和威嚇,成為眾多藝術作品中的藝術意境。因此,除去少數民族,我們很難在漢族社會看到自然崇拜,甚至很少在佛教以外的地方看到神話崇拜。因為以道家和沒什么關系的道教的說法,人可長生,人可成仙。甚至在佛教傳入中國后,人也可以成佛。而儒家,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不信佛,他所支持的祭祀,都是基于對家族和祖先的禮儀。正因為天人感應和人神轉換,天道在華夏中徹底成為了帶有神秘色彩的唯物主義。
慢慢的在宋代,經過唐朝對與佛教的大力發(fā)展,佛教中的禪也融入了中國!爸裾让⑿p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边@種對于境界的追求,對于意境的尋找,對于身外物的無所求,在禪上發(fā)展到了高峰。他們不講究屈莊的風骨和神理,也不在意儒家的比德,只在乎山水之間,天人之間的妙語,以一物而窺世界。
到了明朝,理學心學的.興起又給華夏美學注入了新的變化。他們開始更多的關心人的自身,而不是人與自然。他們回到個人的血肉與情欲上,以至創(chuàng)造出四大名著及《金瓶梅》此類的小說,傳奇。他們在儒家的道德束縛下,顯示了自己的個性,更加貼近生活。這種奇、異、巧、怪、俗等基本等于與傳統(tǒng)詩學背道而馳。在儒家思想依舊是主體的社會中,小說家們只能文道分開,成為野史雜書。但不得不說承認,正是離經叛道的小說家們,才能給華夏美學創(chuàng)造這濃墨重彩,千古流傳的一筆。
等到西方文化傳入中國,非常厲害的是,華夏美學不僅沒有被西方美學同化,反而尋求到了融合共生。
華夏美學使用漢字,漢語等作為載體,中文本就是華夏美學的一種表達,無論是書法還是詩詞的韻律。故而當英文的東西轉化成中文,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時,難免會因為語言而被轉化。那些翻譯不出的東西,西方沒有的東西,也成為華夏美學獨特的存在,使得中華文明在全世界擁有一席之地。
也正是這一代代發(fā)展的本土哲學和一個個傳入又被融入的外來文化形成了今日的華夏美學。“美”是何?它們都沒有給予定義,在世界中,在天地間,在心里,獨一無二,從一而終。
【《華夏美學》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華夏美學》讀后感01-19
游歷華夏說課稿11-13
華夏樂韻說課稿11-02
華夏吟原文欣賞12-14
華夏文明優(yōu)秀作文12-24
《周易》美學思想11-28
華夏族的人文初祖說課稿11-04
清華夏令營作文11-24
華夏文明優(yōu)秀作文2篇12-24
贊美學生的話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