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1
《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部經(jīng)典之作。這篇小說十分的短,但從幾個方面寫出了當時我們國人的靈魂,阿Q他有些卑怯,善于投機取巧,自高自大,狡猾。
阿Q是一個落后的雇農(nóng)。作為一個落后的流浪的雇農(nóng)。他的個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個性、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不僅與趙太爺迥然不同,就是與王胡、小D等也顯然有別。正想魯迅先生所說的,阿Q有著“農(nóng)民式的質(zhì)樸,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搖船便搖船”。這不僅正面說明了阿Q作為一個流浪雇農(nóng)的貧困生活,而且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阿Q從本質(zhì)上說來那種勤勞、老實、淳樸的農(nóng)民性格。當然,阿Q也有一些流氣,但這除了社會的影響以外,應該說主要是受了壓迫的結(jié)果。這些地方都很簡單,也很明顯,一般人也都承認的。一個難于解決的問題是:阿Q是一個農(nóng)民,但阿Q精神卻是一個消極的可恥的現(xiàn)象,應該如何理解呢?這確實是一個矛盾。要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從當時的現(xiàn)實社會和阿Q本身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上去找答案。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一些理解,希望大家能批評!
小學生《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2
如今,細細解讀《阿Q正傳》又讓我認識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想到過的地方。阿Q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既高傲卻又卑賤,在別人瞧不起他的同時,他卻又瞧不起自認為比自己還低賤的人-----王胡、小D。阿Q是悲哀的。阿Q并不懶惰,他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女人,有一個家;阿Q想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
這正如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每個人都在為生活而忙忙碌碌,巨大的壓力侵蝕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沒有本事,沒有手藝,沒有知識就不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達爾文的《進化論》殘酷的說明了這一切,F(xiàn)在的我們,需要的正是阿Q的這種精神勝利法,在遇到挫折時,我們能自我安慰,自我振作。很多的人就是不能進行自我精神的解放,從而選擇了自殺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是生活的弱者,他們不能勇敢地面對自己,社會淘汰了他們。我們應該學會阿Q的那種精神,讓我們更好的適應生活。
小學生《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3
今天再看魯迅全集的時候,看到了阿Q正傳這篇文章雖然很短,但告訴了我們深刻的道理。我很感興趣。
這篇文章講了是一個叫阿Q的整個生活。他是一個落魄的.農(nóng)民,沒有家么有地,是一個天天被人你欺負,卻又不敢還手的人。他很自卑,但自尊心又很強,很自大的人。每當有人欺負他,便用自我安慰法來緩出憤憤不平的心。阿Q的地位低下,是他很歡迎革命,但他又不了解革命。使他付出了代價——
阿Q的嫉妒心很強,比如小D他認為搶了他的飯碗。其實他也想有一份工作,但是——唉。他在餓急的情況下才去偷果子,可見他還是有道德的人。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一個早起墮落的中國人的縮影,是一個自卑自傲的人,是一個被別人欺負只會用‘精神利法’的人,是在別人背后罵別人的人。
魯迅先生用諷刺的手法寫了這篇文章,諷刺了當時中國人的墮落,揭露漏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人們心中的善良與丑惡。來逃避生活中的現(xiàn)實,這種人是永遠都站不起來,都成功不了的人。
【小學生《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魯迅《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08-06
魯迅阿Q正傳的讀后感范文08-24
魯迅阿q正傳個人讀后感09-12
魯迅的《阿Q正傳》的讀后感10-02
魯迅《阿Q正傳》讀書筆記10-14
魯迅先生《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10-30
讀魯迅先生《阿Q正傳》有感650字11-03
阿Q再傳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