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精選16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精選1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1
莫里教授得了肌萎縮側束硬化癥。比腫瘤更殘酷的絕癥。
如果還有一個完全健康的一天,你會做什么?這是學生在莫里教授臨終前幾天提的一個問題。教授想來想去,最滿意的安排竟然是這樣的:“早晨起床,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一次只請一兩個,可以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友情。然后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的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晚上,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剩下的時間就用來跳舞。教授說,我會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個好覺。”莫里最后的愿望,在我們看來是很容易實現的,我們每天過的不正這樣平凡的一天嗎?人在健康活著的時候,每天都在做著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而奢華的夢,或許是住上小別墅,開上寶馬車,或許是功成名就……就在我們每天在忙于追夢的時刻,
不要去無謂地把自己搞的很痛苦。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感覺。一個人并不是除了偉大就是卑賤,絕大部分就是平凡,偶然來到這個世界,平平凡凡活著,安安靜靜離開。其實幸福很簡單,就在平凡之中。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2
我不喜歡莫里,盡管他那樣的人很難得,如果碰到的話我肯定也會為那樣的人所觸動、引發(fā)各樣的情緒,被他的魅力所折服。還好書籍給了“離他很遠”這種理所當然的心理距離。他看似完美,因為他正是非常邪惡,他的真誠為目的服務:永生。一個終生的教師,這看起來很感人,我在其中看到的卻是“一個總是試圖教化他人的人”,這是很危險的。人必然會受自己的經歷所限,也總有與主流追求的價值觀相悖的時刻,“沉迷物欲”與“追求情感”并不總是主流,甚至“成為一個正直的人”“幸福的人”也不總是主流。人們在現實里多有掩飾,一個追求精神的人也可能表現出沉迷物欲的樣子,說到底用語言將行為道德化分類本就是不合理的,那意味著總有人被否定。
這本書讓人不安的也在于此:看似你無法否認的真理,又時常顯示出對另一些的壓迫。而作為擁有話語權的人,他的聲音必然使另一些聲音被淹沒,即便另一些聲音并不主流,甚至卑劣,那也是人類的情感,并且某個時刻表現出不被主流認可的卑劣的人,并不是那個人的全部,他也不應該因為那樣的時刻而被予以一種俯視的同情。舉個例子大概是:你覺得嫉妒不好,為了幸福我應該避免將它看得太重。而我理解的是:你覺得嫉妒不好,我也覺得,但為了幸福我不會選擇避免與它接觸,而是為擁有這份人類的情感而感到一絲甜蜜,不幸是人的一部分,不幸的情感也是,究竟是承認它更容易達到幸福還是否定它更容易,就像“為什么非得追求幸!币粯,如果將語言用于純粹分類,而與道德分割開來,一切會不會變得更加容易呢?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3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
——題記
米奇和大部分人一樣每天忙于枯燥的工作中,如果不是偶然調換電視頻道,看到一擋節(jié)目,他的生活可能會繼續(xù)下去。那檔節(jié)目的嘉賓竟是十幾年前與自己相約再見的教授—莫奇。當得知莫老患上AlS時間不多時,他去找了教授。從他們相擁那刻起,時間為十四周的必修課,上課鈴聲便已敲響。他們相約在每個星期二見面。莫里說:“我們都是星期二人”。課堂上不需要課本,但討論的題目很多。設計到愛情、工作、社會、年齡、原諒,以及死亡。這堂課親切、嚴和、幽默。莫里老人對死亡的理解也令人敬佩。
莫里老人逼視著自己如何一部分一部分的衰亡。這比死亡殘酷的多。他不能動,活著全靠別人幫忙。他是怎樣對待的呢?對別人的照顧開始覺的不便,但又很快釋然了。他說:“我感覺到了依靠別人的樂趣,此刻當他們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長瘡的乳霜時,我感到了一種享受。當他們替我擦臉或按摩腿部時,我同樣覺得很受用。我會閉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顯得習以為常了。就像回到了嬰兒時期。有人給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們都有當孩子的經歷,它留在了你的大腦深處。對我而言,這只是再重新回憶起兒時的那份樂趣罷了。這種心態(tài)足以化解一切人生悲劇。他還說:“你就應懂得一個道理,拒絕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正因你終究會變老的!碑斚,青年人揮霍青春,中年人攬鏡自悲,老年人追悔莫及,這一切不過都是在浪費時間生命而已。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用心去感受不同的階段,不同階段下的美好事物。就算衰老已經在不遠處等你,就算病痛已經纏上你,你都有權享受幸福和快樂,而不是誠惶誠恐的度過余生。
我們的人生總在不停的奔波當中。上學、就業(yè)、升職、結婚、生子、創(chuàng)業(yè)、賺錢,太多的羈絆使我們感到勞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需要,大多數人都毫不懷疑這一點。但是莫里老人告訴我們: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說:“擁有的越多越好,錢越多越好,財富越多越好,商業(yè)行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們反復地對別人這么說—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認為這是真理。大多數人都會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方向。簡單來說,我們總落入他人的圈套,超出自己能力之外買的東西是你的需要還是品牌圈套;追逐名利不擇手段是你的需要還是世俗的脅迫。最快樂的是人而不是神。只要你肯,你就可以摘下面具。放松別人,放飛自己。
莫里選擇了在他昏迷后第一次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候停止呼吸。他走了,走的令人心痛。我堅信他是有意識這么做的。他想安寧的離去,就像安寧的活著。我仍記得他說的那句話:“只要我們彼此相愛,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們即使死了也不會真正的消亡,你創(chuàng)造的愛依然存在著,所有的記憶依然存在著,你仍然活著,活在每一個你觸摸過,愛撫過的人心中!
而這門課,還在繼續(xù)。你說,我聽。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4
當我終日忙碌,在生活的風雨里疲于奔命;當我恐于衰老、畏懼死亡,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中迷失方向,莫里老人總會在書香氤氳里款款走來,讓我由疲憊困惑、心悸沉寂歸于平靜。
讀完這本《相約星期二》已過了余日,那些文字卻依舊像漸漸彌散的芬香,久久駐留在心房,帶給我溫暖的感動。書中講述一位名叫莫里的教授不幸患了絕癥,步步為營,生命的燭光即將熄滅。病重期間,莫里與來看望自己的學生米奇·阿爾博姆相約,要為米奇在每周星期二上一堂課,課程關于人生。其中莫里老人談到生活,他詮釋了一生的真理,使人透徹又沉思。
我們曾經認為的一切艱難、坎坷,一旦釋然便晴空萬里。莫里老人面對死亡那份從容、鎮(zhèn)定與適應,使人無法不對這個甚至無法行走的老人肅然起敬!爱斈阍诖采蠒r,你是個死人”“我的意識還活著……我成了宇宙的一部分”甚至“千萬別把我燒過了頭”。一個承受痛苦,被絕癥一點點侵蝕的人對生活如此樂觀,這正是莫里說過的“最難的事”——與生活講和。他最終做到了。他雖在無盡疼痛與折磨中度過,但他擁有過愛,擁有過青春,也擁有過一切正常人擁有的東西,他已釋然,所以他并不羨慕健全的人。每個人亦可以做到放寬一切,仔細想想,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不如意,是否只像蠶繭外薄薄的絲衣——看似是牢不可破的囚籠,其實只需輕輕一下便可輕易化解?
什么是我們夢想中完美的一天?與莫里老人比起來,我們是在上帝的寵幸中誕生的孩子,不應再對這無比美好的一切無止境地進行物質索求,闊氣的豪宅,嶄新的鈔票,高檔的晚宴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學著試著去追求內心深處真正的幸福,在自然的懷抱里講和吧,不是平庸倒退,而是一種幸福的境界。“早上去散步,去健身房,與朋友共進晚餐,晚上去跳舞!蹦锵胍摹巴昝赖囊惶臁弊屓瞬幻獬泽@,F在,你驚訝的同時,請好好質問自己。在這里,莫里老人所陳述的生活的追求,每個人學了一輩子,但沒有人全部理解。學得多的人總是快樂的,他們會很享受、滿足而不奢求。奇怪的是,幾乎所有人都只會在生命最后一刻看開一切,認為自己生而有幸。這大概是面對死亡,一切都太渺小了,一切都可以看得不那么重,或許真實的生活不需要金玉其外的華麗彩飾,簡簡單單的快樂足矣。
這個故事,這些課,這段話,都是生命的樂章在彈奏,是靈魂牽出了漣漪。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一堂人生課,它們在紙上的厚度莫非太重,重到誰都無法承擔。每當我將目光灑落在素雅的封皮上,心靈便會被洗滌一次。甚至想忘記繁重的學業(yè),拋棄生活的煩惱,再次拿起這本曾帶給我感動與感悟,透徹與深刻的書,再次與莫里,與米奇一起上的一節(jié)人生的必修課。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5
乍一看這標題像是一部愛情小說吧!其實不是!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臨終老人和他的學生的故事。老人是社會學教授,他已年邁,患了絕癥,他的學生是一名記者、作家,老人每星期給這個學生上最后一門課,時間是星期二。這便是這本書書名的由來。
這門課上了十四個星期,每個星期學生都如約而至。他們談論的話題有:世界、自憐、遺憾、死亡、家庭、感情、對衰老的恐懼、金錢、愛的永恒、婚姻、我們的文化、原涼。最后一堂課是老人的葬禮。每上一次課老人的病情就會加重,說話就會更困難。到最后,要靠學生不停地用力地敲打背部才能說出話來。他是一名終生的教師。他留給了人們無限的思考!也許談人生太大、太空洞,但是人生的確很玄!誰也不知道下一妙會發(fā)生什么。誰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有怎樣的故事發(fā)生。那么還在等待什么、猶豫什么、好好把握今天!每一個今天都是精彩的!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6
很早以前就聽人說過《相約星期二》這本書,書中說的是"一個老人"向"一個年輕人"講的"一堂人生課。拿來一讀,里面的道理還真值得回味……
書中講的是一個年逾七旬的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絕癥以后,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給他的學生米奇約定每周的星期二聽他講課。老教授的談吐非常親切,幽默,對自己即將死去毫無忌諱,勇敢的面對死亡,讓人們對死亡消除了恐懼,他講的都是些生命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這堂課講了十四個星期,最后一堂課是葬禮。
他說:"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要有同情心,要有責任感,只要我們學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他說,你應該發(fā)現你現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實的東西。回首過去使你產生競爭的意識,而年齡是無法競爭的,當我們應該是個孩子時,我樂于做個孩子,當我們應該是個聰明的老頭時,我也樂于做個聰明的老頭,我樂于接受自己賦予我的一切權利,我屬于任何一個年齡,直到現在的我,我不會羨慕你的人生階段——因為我也有過這個人生階段。他說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低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無所適從,惟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的面對整個社會……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許不經常討論這些問題,但我認為老教授的話很樸實,很耐人尋味,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該向莫里老教授那樣,把握好自己的生命權利,有一顆健康的心態(tài),博大的胸懷,審視我們自己,不要一味的索取,一味的埋怨,不要怕,不要悔,要有同情心和責任感。這樣我們才活的更有意義。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7
《相約星期二》是行將去世的社會學教授莫里在每個星期二教給他最喜歡的學生米奇的最后一課,沒有書本沒有時限,是有關人生的話題!跋鄲刍蛘咚劳觥笔悄锝淌诘亩\文,貫穿他的整個課堂。
莫里教授認為現在的社會文化是灌輸人賺錢、養(yǎng)家、買房、買車……等一大堆的瑣事,而沒有教人學會照顧自己的真正所需,重視物質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滿足。對于這樣的文化不要逃避,唯一的辦法是不相信原有的文化,努力建立自己的文化。
對于自己的夢想,也許在現實生活里實現很困難,但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被周圍人的思想所影響,爭取取的家人朋友的支持。
在自己的文化中,莫里教授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
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沒有了愛,我們便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
把自己奉獻給愛,把自己奉獻給社區(qū),把自己奉獻給能給予你目標和意義的創(chuàng)造。
莫里教授樂于與人交談,活著就要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同他人交談,去感受他們的思想。
我想我要學著象莫里老人一樣建立自己的文化,學著去愛,學著去給予,學著去交流,學著去關心,建立自己愛的文化,堅持自己的夢想,獲得生活的真正意義。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8
《相約星期二》講的是一位患有重病的老人,同時也是一位執(zhí)掌教壇一輩子的大學教授,在自己為數不多的歲月中,不是在感慨命運不幸,不是在惋惜自己的一生,而是思考人生,將自己的感悟以每星期二相約的形式,講給一位曾經教授過的學生,那里沒有繁瑣的公式,有的只是對生活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對人性的解剖……
老人的情況一天天變遭,但他仍然關注外界,他會為遠在他國的難民的困難而憂慮,而傷心落淚,那時他不是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而是一位有憐憫之心的老者;他從不自怨自艾,他會因為由于他的開導使他人舒展眉頭而快樂,從而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他愛他的家人,愛他的朋友,愛他身邊的所有人,當大家都陰沉著臉給他舉行葬禮時,他會說:到時不要燒過頭了哦。他就是這么一位樂觀,豁達,超脫的老人。我認為的超脫是游離于生活之外,超然脫俗的感覺,其實呢,不然,是經歷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后看淡所謂的挫折,困難,有種“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怡然心境。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還沒來得及反應,它已經從身邊悄然而逝。有時老是感慨:時間都去哪了?時間從指間溜走,從發(fā)絲間飛過,增加了我們的年輪,親吻了我們的臉頰,觸碰了我們的額頭,豐富了我們的思想……有時總是回憶那美好的青蔥歲月,不想讓時間在臉上留下痕跡,可是在回憶的過程中時間已飛馳而過,要做的是珍惜當下,關愛親人。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未來還未出現,唯有今天掌握在手中,是上天的恩賜……
在未來的道路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保持花開靜好的心境,追求樂觀、開朗、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學習愛和對生活的不懈追求。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9
《相約星期二》這一書名在眾多推薦書目中引起了我的注意,帶著些許輕松的氣味。于是也沒多了解便從網上購買回來了。拿到書,題目下還有一行小字: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于是便猜想應該是一個老人與一個年輕人相約每個星期二探討人生這一話題吧。帶著這樣的猜想打開書頁,簡介讓我更進一步了解到這是怎樣一個老人,帶著怎樣的狀態(tài)怎樣講述著人生這堂課。而余秋雨先生娓娓道來的序言讓我又多了層感動。人生不是用來研究的課題,而是每個人活出的精彩,無法炮制,無法重來。莫里·施瓦茨,一個社會學教授,一生奉獻于教育,在與世長辭前不忘傾其所有,與自己曾經的得意門生,也就是本書作者米奇·阿爾博姆探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多個話題。學生將其整理成文,也給我們讀書人上了一課。
這堂課每個星期二上,吃了早餐后就開始,課的內容是討論生活的意義,是用老人的親身經歷來教授的。老人遭受著病痛的折磨,生活一日日無法自理,為何還要接受電臺采訪,還要每個星期二和學生探討這些話題?我在書中讀到這樣一段文字:老人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問自己:“我就這樣枯竭下去直到消亡?還是不虛度剩下的時光?”他的決定是要把死亡作為他最后的一門課程,作為他生活的主要課題。他可以讓別人去研究,可以成為一本人的教科書。老人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但他的腦子卻仍活躍地思維,他要證明一件事:來日無多和毫無價值不是同義詞。帶著一絲傷感,多了一份好奇與期待,我繼續(xù)往下讀,去聆聽這位老人的教授。
幾乎是一氣呵成地讀完了這本書,我的腦中充盈著兩個詞:愛和坦然。愛貫穿著老人的一生,他說:“你要使生活有意義,你就得獻身于愛,獻身于你周圍的群體,去創(chuàng)造一種能給你目標和意義的價值觀。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崩先嘶疾∏爸贫艘粋名叫綠屋的計劃,為貧困的人們提供心理治療。他博覽群書為他的課尋找新的思想內容。他走訪同事們,與畢業(yè)的學生們保持聯(lián)系,給遠方的朋友寫信。他情愿花時間去想想口福和賞玩自然,而從不浪費在電視喜劇或周末電影上。他建立了一種人類活動的模式——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愛護——這一模式充實著他的生活。這更是他施愛于人的表現。而病后,他也毫不避諱地接受他人的關愛。老人對愛的理解和詮釋,對生活的珍惜和和時間的利用,讓我備受感染。而他對于死亡前的那份坦然,更讓我汗顏。他欣然的接受生老病死,誰都必須經歷這一關,那你是選擇在病痛折磨中慢慢死去還是抓住最后的尾巴再精彩一回呢?老人選擇了后者,他到最后一刻還要去奉獻出一份力,去啟發(fā)身體健康而內心迷茫的人們。莫里說:“拒絕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因為衰老和病痛總會來,你為此擔驚受怕,卻又拒絕不了它,那還會有幸福嗎?”那么面對這個讓我們無法拒絕而又害怕的時刻,我們該怎么辦呢?莫里的答案就是:與生活講和。一個平靜而有震撼力的結論。他認為:“死亡是一種自然,人平?傆X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實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罷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懷抱里講和吧!彼^續(xù)說到:“只是當你還健康的時候,你應該發(fā)現你現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實的東西。當我應該是個孩子時,我樂于做個孩子;當我應該是個聰明的老頭時,我也樂于做個聰明的老頭。我樂于接受自己賦予我的一切權力。我屬于任何一個年齡,直到現在的我。我不會羨慕你的人生階段——因為我也有過這個人生階段!杯h(huán)顧我們周遭,青年人揮霍青春;中年人攬鏡自悲;老年人追悔過往……這一切都是在浪費有限的生命而已,我們真正該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不同階段、不同環(huán)境下所有美好事物,就算衰老已經在不遠處等著你,就算病痛已經纏上了你,你都有權力去享受快樂和幸福,而不是誠惶誠恐地度過余生。
讀完這本書,不再是看題目時的輕松了,而是覺得在輕松的同時還要加上一份沉重些的思考。輕松的是要學老人面對人生的態(tài)度,坦然的接受順境或逆境,生老病死。沉重的是這樣一位老人慢慢離開了我們的視線,沉重的是我們該如何正確地去看待死亡,去看待人生的一次次的抉擇。如何才能像老人一樣活出那份豁達,也無私地去奉獻一生。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10
人總是傾向于為自己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在看到別人談論深刻的或者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話題時,總會滋生出“此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想法,而這一切,也許只是自己缺乏改變的勇氣,我們的教育教授給我們的并不總是正確的,只有堅強的人才敢勇敢的拒絕接受,而我無疑是個懦夫。沒有自己的想法,每天的'忙碌只是為了以后的車子、房子、票子,每個人都在追求的生活,從來不會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過去的兩年里,日子過的渾渾噩噩,毫無意義可言。
關于世界——我的眼界是如此的狹隘,我的心是如此的小,我對他們毫不關心,即使同情也不走心,愛,這個話題過于深刻,我不知道如何去愛也不知道如何接受被愛,也許這并不是我失去了愛的能力,而是我處于愛中而不自知。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也許是該多出去走走,看看這個未知的世界。
關于自憐——只有你覺得可怕時才是真正的可怕,每個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人都需要這份醒豁。
如何思想,如何評判,都必須自己選擇,不能由任何人替你做決定。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11
剛開始看沒有多大感觸,直到第49頁看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我合上書,想想自己,發(fā)現這27年我很樂于享受后半句,卻很少去做前半句。還記得父親曾跟我說過:“只有你先對別人好,別人才會對你好!备赣H說的和莫里教授所傳達的意思一致。但是我們又能真正做到多少呢?
翻到第57頁,當我看到莫里說:“如果你想讓別人相信你,你首先應該感到你能信任他——即使你是在黑暗中,即使你是在向后倒去!边@句話對我的工作很受用,初次接觸的合作伙伴總是充滿了疑慮,總是不相信對方,其實猜疑都是多余的,在你不相信別人的同時又如何讓別人相信你?
看完第79頁時,是我對整本書感觸最深的一處,也是我唯一反對莫里之處。他說:“如果你能接受隨時死去的事實,你就不會像現在這樣耽于抱負了,你為此而付出時間和精力的事,你所做的工作也許就不再顯得那么重要了!焙仙蠒蚁耄骸叭祟悓ξ镔|的要求不是絕對的,看你處于什么樣的人生境遇,當你處于將死之時,物質便已然顯得微不足道,精神上的愛會成為你的第一要求,在親人的陪伴,愛人的守護面前,金錢就如糞土。但是當你依然處于健康的狀態(tài)時,物質便不可或缺,你的滿足感不僅僅只來源于精神,也來源于事業(yè)上以及物質上帶來的成就感,為了這份成就感這份滿足感,你不得不付出時間精力,而不是像莫言教授所說的“你為此付出的時間精力就不那么重要”。當你處于一個旺盛生命力的階段為什么要過一個瀕死的生活狀態(tài)。把握一個度,不要完全杜絕物質,也不要完全不在乎精神。不管在人生的哪個時刻,都不要放棄愛,愛別人也愛自己。
只想說《相約星期二》對我的生活、感情、事業(yè)都很適用,看完第97頁的時候,我笑了,因為發(fā)現我和莫言教授共同的思維方式,“你一旦投入進去,就能充分的體驗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傷,你認識了這份感情,現在我要超脫它!闭f的真好,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處理情緒的方式,當傷心難受的時候,任由自己這個情緒的抒發(fā),最后告訴自己這也是情緒的一種,沒有人一定要天天開心。超脫它,感受它,所有的情緒、感覺都被莫里教授描述成一場游戲——好了,哥不跟你玩了,哥要離開你。很灑脫,身為人,不就是像教授所說的一樣,就是來體味這世界的百態(tài),開心、傷心、痛苦、嫉妒、憎恨。感受每一種情緒,經歷每一件痛苦的開心的事情,告訴自己這是屬于我這輩子獨有的經歷。不要被自己的負面情緒牽著走。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12
沒人能否認死的必然性,就像沒人能否認地球是圓的一樣。
AlS一種殘酷的絕癥,這種病從腿部神經麻痹開始,一點點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時為止——靈魂將眼睜睜地看著軀體一點點死去。當然時間還在繼續(xù),地球還在轉,不會因為一個人的痛苦而有所改變,陷入黑暗的只有你一個。莫里教授不甘就這樣枯竭下去直到消亡,他決定勇敢地去面對死亡。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四個星期他與米奇一起探討人生。他們并沒有說多少很深奧的東西,只是生活,很真實,很有意義。(真理其實都是樸實而簡單的。┠锢先嗽谂R死前還是幽默風趣,他不會自憐自哀,頂多早上醒來時想起自己的病流下幾滴眼淚,起來后就恢復了活力。書中并沒有特別著重地寫莫里是怎么可憐,更讓人覺得被人照顧很好,如同回到了出生時。像孩子那般被關愛。莫里老人與米奇的課上充滿了人間溫情,米奇和莫里曾談輪到輪回轉世,莫里說自己想要做一頭羚羊,那么優(yōu)美,那么迅捷。這個想法和他的身體比起來是那么格格不入,但這也是有他喜歡跳舞的因素吧。不過誰又能說真的有輪回呢?
“死和太陽一樣不可直視,盡管掉轉頭不去看他,卻還是知道它的存在。”但莫里卻能正視他,他們談論遺憾談論死亡。人都會死,活著的人懼怕死亡,然而死亡來臨時又不會感到痛苦了。在某個夜晚莫名地斷了氣,會有什么痛?留下的只有親人的思念。突然覺得莫里教授的活著的葬禮是無比的明智。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13
“死亡,是令人悲哀的一件事?墒遣恍业幕钪餐瑯恿钊吮А!弊x完《相約星期二》這本書,莫里教授的這句話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腦海里。
也許,不幸的活著會比死亡更加悲哀。
世上總有這樣的一部分人,他們總是汲汲營營忙忙碌碌,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他們試著努力關注一大堆世俗標準下的重大問題,卻又不時受著能言善辯者的鼓動誘惑,輕易放棄初衷和堅持,終于也沒有了自己的判斷。他們迷茫,他們不知道生活的意義在哪里,常常忽略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當歲月流逝,他們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開始珍愛身邊的一切,開始發(fā)現自己還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沒有做,有著千千萬萬個所謂的“來不及”。但到了那刻,也許他們已經到了莫里的那個時候了。于是他們便懺悔、哭泣……
所以,對于我們來說,不管以前的生活是怎樣,從此刻開始我們都應該用莫里教授的那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去珍惜生命,珍愛生活與他人,讓自己過得充實有意義,不要等到生命的終點再回頭感嘆,那時哪怕你表現得再樂觀、再豁達,結局都不會再完美。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14
最近在看中國古代的喪葬文化?還一知半解又有點震撼?沒有一種統(tǒng)治能如思想統(tǒng)治這般強大從恐懼、茫然、自我懷疑到現在的慢慢釋然,只有你想明白死的問題以后,才能好好地活,我們都害怕死亡,究其原因,是害怕自己還沒有愛夠,怕自己還沒來得及去愛,來不及去道歉,來不及償還,來不及看看未來。相信沒有人會說是因為我還沒來得及去賺錢和玩手機吧。
很顯然,我們曾想破腦袋的生命價值,其實就在于和愛的人建立聯(lián)系,共同生活。物質名利是基礎和保障,也是一個虛榮心,甚至是一個逃避責任的借口罷了。當死亡來臨時,你會發(fā)現一切都那么可笑。
這本書十天前看完的,一直沒寫書評,現在是時候了,我想,最好的直面死亡的辦法,是做好現在該做的事,無愧你可能會說,就這么簡單?這算什么答案。就這么簡單,也很難。無愧于自己,意味著克制自律又要取悅自己,讓自己保持快樂積極健康的生命狀態(tài)。無愧于別人,意味著對所有人坦蕩,時刻尊重溫柔相待,從不敷衍。對自己很好很好,每天都會有感恩;對愛的人很好很好,每天都坦坦蕩蕩;哪怕有一天,有些人要離開,也不會太遺憾。人生就是一班觀光車,到了某個地方,一些人就下車了,不舍但無悔,就足夠了。
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他們從此一直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話。
最好的直面死的方法,是今日無悔,這也是最好的直面活的方法。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15
《相約星期二》內容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断嗉s星期二》,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聲音”,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魂,是一個幽默的精神導師。
看著自己的身體漸漸衰敗,主人公莫里卻以特有的樂觀和達觀,痛苦而清醒地面對,并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光作為教案,展現著一個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過程中的樂觀,幽默、痛苦、掙扎以及坦然。
回顧我們的現狀,生活在上海這個大都市,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做著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做著美好而奢華的夢。每天鍥而不舍地追求,時間悄然逝去而我們卻渾然不覺。我們有太多的借口,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活著……因為這些都是構成我們生命的元素,所以我們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時間。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抵擋不住時間的腳步。當歲月流逝,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勇氣以坦然的心去面對。于是,我們不知不覺地陷入了了迷茫,開始浪費生命……
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開始珍愛身邊的一切。但到了那是,我們已經到了莫里那個時候了,我們便懺悔、哭泣,可是誰都不會像莫里那樣達觀、坦然……
所以,我們現在就應該珍惜生命,珍愛生活,讓自己過得充實有意義,不要等到生命的終點在回頭感嘆,那是哪怕你表現得再樂觀、再豁達,結局都不會是完美!断嗉s星期二》還告訴了我很多……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16
有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钡窃谶@本書中的這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說出的話又何止只是“善”?莫里在他生命垂危時,繼續(xù)完成作為教授的最后一課。
如果,你說,這只是一本書,那么就大錯特錯了,準確的說這又何止是一本書、一堂課。這是莫里教授與心靈的對話,這十四節(jié)課又何償不是對于人生的一番徹底醒悟?他無私的把這些分享給了我們,在他的面前,我們都是人生這門課程的學生。▽Γ∥覀兌加行页蔀檫@樣的學生。┧劳鲇肋h讓我們恐懼,當我們知道生命快要結束了的時候,又會做些什么呢?也許現在我們無從得知。但是顯然莫里教授選擇的是好好的活下去,帶著樂觀和笑容繼續(xù)活下去!
面對他我們是多么的渺小,甚至到現在還有那么多人拼命想結束這看似毫無意義的生命,這種人是可恥的、無知的,他們從來不會感恩,從來不會學會去愛別人,這種人茍活在世界上又有什么意義?就這樣結束了,他們想過家人的感受嗎,以為以這種方式結束就可以擺脫一切嗎?不,當看到家人悲痛欲絕的時候,你逃得了心靈的譴責嗎,面對生命與愛,這一切都太渺小了。
莫里依舊活著,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上著這個關于人生與死亡的大課!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精選16篇)】相關文章:
相約星期二英文讀后感10-10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800字02-09
星期二祝福語06-22
相約世博會說課稿12-04
相約生態(tài)園02-08
相約在夏季作文02-25
與你相約歌詞06-25
關于相約的中考滿分作文07-30
相約科技館作文11-24
相約冬天手抄報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