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給教師一百條新建議》讀后感(通用6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給教師一百條新建議》讀后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給教師一百條新建議》讀后感1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干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教師,的確發(fā)現(xiàn)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制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獲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jié)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志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后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fā)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后的一些感想,其實它里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一百條新建議》讀后感2
六月份,我靜下心來讀了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
書中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教育獨到的見解,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仍然具有強烈的指導意義,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首先談談“因材施教”的問題。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常常會面對班里許多令人頭疼的問題:為什么在一年級就會出現(xiàn)一些落伍的的學生,老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呢?很多教師都從學生身上找原因,什么不知道學習了,腦子笨了,家長不配合等等;從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后,直接了當?shù)貜慕處煹慕嵌茸隽私忉專哼@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的緣故。也就是缺乏“因材施教”。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因材施教”,教師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致的了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并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
在閱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為: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我平時不應該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
其次,“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guī)椭艽。讀了這本書后,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里認可了“后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蘇霍姆林斯基給一位后進生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于智力訓練的。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
后來,這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趕上來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我也從中得到啟發(fā),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fā)展智力,為他們今后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另外,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間洋溢出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與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整天對待學生冷冰冰的態(tài)度鮮明的對比,也讓我反思。
《給教師一百條新建議》讀后感3
最近,我開始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讀著他的《給老師的建議》一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難,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guī)椭,讓我充滿信心……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我覺得找到學生和老師發(fā)生的現(xiàn)象的根源,有益于我們開闊眼界。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老師的時間從那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币豢催@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逼匠N乙彩沁@樣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各小時擠的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輔導學生、給學生談心等,還要抽出時間搞教研;下班回家還要忙家務。
可是教師的時間到底從哪里來呢?帶著這樣的問題和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jié)。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天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另外,我還明白閱讀不但對老師有益,而且讓每一個孩子能夠自由支配時間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過于喜歡閱讀。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fā)源地,應當教會每一個學生怎樣在書籍的世界里旅游。閱讀是為了能讓孩子們擴大視野,汲取更多的精神營養(yǎng)。
面對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面對新時代的學生,要做一位好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需要我們老師有較好的心理素質來適應這個多彩紛繁的世界。書中作者的建議、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我們來說,如同一條條歡快清澈的小溪,匯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讀常新。
《給教師一百條新建議》讀后感4
《給教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根據年輕教師的來信,針對教師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編寫的一本“教育問答”,是他30多年教育實踐的經驗總結。如“什么是從事教師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樣形成的?”“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怎樣才能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呢?”“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他的教學中的實例。下面就談談我感觸最深的:
課堂上學生學習注意力是否集中關系到整節(jié)課的成敗。“要掌握學生的注意力,就應深刻地了解兒童的心理和他們的年齡特點!
注意是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生和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tài),沒有注意的參加,不可能有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難以完成認知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因此,注意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
據專家調查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要長時間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必須把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相結合。當學生一邊聽講一邊思考的時候,才能出現(xiàn)這種結合。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使學生意識里有一點“思維的引火線”,也就是說,“在所講的學科中,應當使學生有某些已知的東西,在感知教材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越積極,他學起來就越輕松!
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對于訓練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勞動能力和在集體生活中的適應力和自控力都有很大意義。怎樣培養(yǎng)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壞習慣呢?
一、讓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
效率低的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注意力容易轉移,干著這個,想著那個;一會兒干這,一會兒干那。因此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在某一時間內只做好一件事,如認真閱讀課文,思考某一個問題或完成某一項練習,培養(yǎng)孩子做事的專注性。
二、對學生講話不要老是重復。
有些教師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復交待好幾遍,唯恐學生記不住或聽不清。卻不知這樣學生反會常常忽視教師所講的話。因為他已經習慣于一件事反復地聽好多遍,當教師只講一遍時,他便當作耳旁風,養(yǎng)成漫不經心的習慣,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談不上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孩子談事情只說一遍,是培養(yǎng)學生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三、訓練學生善于“聽”的能力。
“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對于學生來說,誰要是上課善于聽,能理解并記住聽過的東西,誰就占優(yōu)勢。教師要以通過聽的途徑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如鼓勵學生復述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yǎng)專心聽講的習慣。
四、要讓學生有很強的時間觀念。
有的家長以為,讀書做作業(yè)的時間越長,學習成績就會越好。其實,時間太多也有負作用。造成許多學生對于時間沒有緊迫感,學習起來慢騰騰的,本來一小時可以做完的事,二三小時還沒完成,而且養(yǎng)成注意力渙散的毛病。時間不多,反倒會逼著學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們在課余時間從事一些有意義的訓練和活動,如學習掌握某種樂器、學繪畫等,這些活動本身就具有鍛煉學生注意力的功能。
五、訓練自我控制能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排除主客觀因素的干擾,才能專心致志。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從控制外部因素做起。如學生的書桌上不要擺放帶有裝飾品的文具,看書寫字時保持正確的姿勢,不亂動、不亂摸,字要寫工整等等,學生如果能控制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行為,就比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緒。同時還可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加以培養(yǎng)。如聚精會神地下棋,這是集中思想,訓練有條理地思維的良好方法。學生學會專心致志,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注意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常抓不懈和相互配合。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有很多,“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有人說老師是種植孩子美好感覺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靈的明燈。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向大師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一百條新建議》讀后感5
在閱讀教育類書籍時,經?吹揭粋響亮的名字——蘇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經典名句,可從未真正靜下心來閱讀過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剛好遇得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它真是一本好書!
其中一篇文章《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中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就應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后,我真的觸動很大。我也常抱怨沒有時間,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離開學校。備課、上課、改作業(yè)、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問題,已有點應接不暇,還要忙著生活中瑣碎的事情。正當我看不清方向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答案——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爸挥忻恳惶觳婚g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笨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為什么那么多優(yōu)秀教師,課堂上總是那么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學生出現(xiàn)什么突發(fā)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fā)精彩。想想自己的課堂,也做了精心準備,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但課堂上卻總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費力。這才恍然大悟,優(yōu)秀教師是平時的點點積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練,借鑒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用一輩子來備課,而我只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書到用時方恨少”,效果當然不一樣。
一位優(yōu)秀的高級教師曾說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優(yōu)秀教師的”。讀書能夠提升自己的教育的愛心和社會的良心。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說‘沒時間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愛讀書的精神!
讀書吧,讀蘇霍姆林斯基,你會感到教育能夠一生追求。老師們,你不讀書,怎能讓你的學生與書為友?讀書吧!
《給教師一百條新建議》讀后感6
假期,重新拜讀了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次是逐字逐句細致又系統(tǒng)的閱讀,雖然是還不能全然領會其中的要義,但確實使自己對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豐富的認識。這位上世紀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箴言,在半個世界后的今天讓讀者依舊感受到熠熠生輝的教育智慧,另我深思和警醒。
閱讀的重要性,多次被蘇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教育主題中強調。從注意力的培養(yǎng),到對后進生的工作,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抽象思維的發(fā)展等等,不一而足。反觀現(xiàn)實,許多家庭、許多學校卻依舊不夠重視,或者是有形無實的開展,或者是有心無術的引導。這的確是現(xiàn)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當然,我們在引導學生們好讀書、讀好書的同時,也要以身作則,對學生形成耳濡目染的影響。“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教師能夠讀書破萬卷,勢必也能做到上課如有神。
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也是蘇霍姆林斯基書中提到的核心概念。而“到大自然中去”被蘇霍姆林斯基成為“思維的活的源泉”。這對于當代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青少年們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
現(xiàn)在的學生在室內待得時間太久,在室外待得時間太短;在教室內待得時間太久,在野外待得時間太短。而神奇的大自然其實是一本更巨大的教科書,大自然中更有著無限待開發(fā)的課程,我們應該為學生們提供更多這樣的場所,提供參觀、研究大自然的機會,而我們教師要做好引導者,帶領學生們從中學到更多的智慧。在大自然中,學生們可以觀察到很多,感受到更強烈的萬事萬物的聯(lián)系,從而使思維得到更好的開發(fā)。
“閱讀”與到“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說應該成為學生們行走的兩條腿。古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不也是這個道理嗎?閱讀給予學生們成長的陽光,而到自然中去則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空氣,唯有二者俱全,才能孕育出更有生命力的個體。
【關于《給教師一百條新建議》讀后感(通用6篇)】相關文章:
教師關于《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4篇02-14
《給英語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7-13
有關《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02-14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篇02-14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實用范文4篇02-14
《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讀后感范文10-01
星新一《建議》11-30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02-12
關于給學校的建議書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