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和米教學設計
厘米和米教學設計
篇一:《厘米和米》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P50–52。
【教材簡解】:
“認識厘米”是“空間與圖形”知識板塊中的內(nèi)容,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fā)現(xiàn)知識,形成技能。
本課是長度單位教學的開始。在此之前,學生已初步認識了線段,知道了量物體的長度,實際上就是量線段的長度,這些為本課建立長度觀念奠定了知識基礎。教材首先讓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猜、量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并為以后學習長度單位“米、千米、分米、毫米”以及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體會厘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估測。
3、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意識以及對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設計理念】:
“優(yōu)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鑒于此,我在教學設計上著重以下幾方面考慮:
1、充分借助形象直觀,運用多媒體的特殊功能,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3、重信息反饋,堅持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4、堅持面向全體,發(fā)展為本。
在教學中,本著“以發(fā)展為主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材為主源”的素質(zhì)教育課堂觀,準確把握知識的層次與深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索,通過看一看、比一比、估一估、找一找、量一量、畫一畫,想一想等實
踐操作活動,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從而主動認識新知。
【設計思路】:
結(jié)合本人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了解,本課的設計主要體現(xiàn)了:
一、在活動中體驗——建立表象。
從各種方法測量課桌邊的長到發(fā)現(xiàn)用尺量更好些,從認識尺到認識厘米,從量整厘米數(shù)的物體到量生活中接近整厘米數(shù)的物體的長度??都遵循了從直觀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由淺入深的認知規(guī)律,從而使學生始終處在探索—發(fā)展—再探索的氛圍中,讓學生在恰如其分的多維活動中建立表象。
二、在應用中拓展——理解概念。
皮亞杰說:“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痹诒菊n的教學中,我注重創(chuàng)設多種機會讓學生動手實踐與應用。通過看一看、比一比、估一估、找一找、量一量、畫一畫,想一想等系列活動,促進學生對厘米的內(nèi)化,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到學有所用,學有所得。
【教學過程】:
一、切入問題,誘發(fā)興趣。
1、教師激趣:“今天,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里來了一位愛學習的小伙伴,它是誰呢?(課件出示小螞蟻在課桌上爬行)
2、提問:“小螞蟻給大家?guī)砹藘蓚問題:它爬的是哪條課桌邊?你能用各種工具幫它量一量這條課桌邊有多長嗎?”
生:用手,大約有8拃長。
生:用文具盒量,大約有4個文具盒長。
生:用鉛筆量,大約有5枝鉛筆長???
師:為什么大家測量同一樣物體的長度量得的數(shù)卻不同呢?你知道更好更統(tǒng)一的測量方法嗎?
生:用尺量更好些。
師:對,我們可以根據(jù)尺上的刻度來確定要量的物體有多長。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尺。(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尺:學生尺、三角尺、米尺、卷尺??)
【設計意圖:將情境創(chuàng)設與生活經(jīng)驗有效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量一量、說一說中,喚醒他們頭腦里的已有生活經(jīng)驗,為下面的探究過程奠定了良好的心理準備和認知基礎!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認識尺。
(1)自主觀察。
師:請仔細觀察這些尺,你發(fā)現(xiàn)每把尺上都有些什么?
(2)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生:每把尺上都有數(shù)字,從0開始從小到大排列。
生:尺上有很多線段,有的長,有的短,長線段還對著數(shù)字。
生:尺上有的寫著“厘米”,有的寫著“cm”
師:誰來說說這些數(shù)字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介紹,教師及時補充或指正。
教師小結(jié):數(shù)字0對著的刻度線是0刻度線,表示起點;“cm”表示厘米的意思;0刻度線到1刻度線就是1厘米的長度。
(3)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厘米”
【設計意圖:在觀察與交流中,引導學生自主得出尺的特征,水到渠成的揭題,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下面的自主探索中】
2、認識1厘米。
。1)看一看
讓學生先在尺上找到刻度0到刻度1之間表示的1厘米,再讓學生看一看,還有哪兩個數(shù)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加強對1厘米的感受。
。2)比一比。
引導學生用手勢比一比1厘米的長度。
。3)估一估。
給學生提供長1厘米左右的學具,讓學生利用已有的1厘米表象進行估測,再量一量。
。4)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5)思考:量怎樣的物體用厘米做單位比較合適?
指出: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單位。
【設計意圖:不僅在看一看、比一比、估一估、找一找等多維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應用意識,更在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3、認識幾厘米
師:請你在學生尺上找一找2厘米、4厘米各有多長?
指名學生拿尺介紹兩者的長度,同時介紹認的方法,滲透量長度的方法。
4、探索測量方法。
。1)學生嘗試獨立測量。
師:用尺怎樣量出一根小棒的長度呢?
學生先嘗試量一量,再匯報交流。
(2)教師示范量法:小棒的左端對準0刻度線,尺放平,看小棒右端對著的數(shù)字是幾,就表示小棒長幾厘米。
。3)試一試:完成例題“量一量”。
。4)“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題中測量方法的正誤。(充分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5)練一練:
、倭空迕椎奈矬w長度;(“想想做做”第2題)
、诹糠钦迕椎奈矬w長度。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題。
量文具盒的寬大約長幾厘米。
指名量量老師食指、手掌的寬。
量量同桌食指、手掌的寬。
③延伸:你還想量什么?
小結(jié):食指、手掌的寬、一拃等的長都可以看做我們身上的“尺”
【設計意圖:層次鮮明的練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認知需要,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又使其享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成功感!
5、估一估、量一量。
師:下面,讓我們利用身上的“尺”或別的方法來估一估自己的中指長。注意啊,不能用尺量。
學生匯報后,將估計結(jié)果填入“想想做做”第5題相應“估計”欄。 追問:你是用什么方法估計的?
師:你的估計合理嗎?大家可用尺量來檢驗一下。
學生匯報后,再將各自量的結(jié)果填入“想想做做”第5題相應“量一量”欄。 學生獨立按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的方法完成剩下的填空。
匯報交流。
6、探索畫法。
(1)嘗試畫一條3厘米的線段。
師:你能根據(jù)剛才量的方法,畫出3厘米的線段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練習后,指定一名學生上實物投影儀演示,并讓其介紹畫法。
。2)茄子博士介紹畫法。
師:這個畫法對嗎?我們一起來聽聽茄子博士是怎么說的。(課件展示配音,在介紹0-3厘米方法的同時肯定多種正確的方法)
。3)練一練:想想做做第6題。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掌握了量法的基礎上,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探索畫法、鞏固畫法,重視了新知的現(xiàn)實應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三、拓展練習,豐富認知。
1、我是“火眼金睛”。
2、斷尺量小刀。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充分討論與交流,探索出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從而使其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四、總結(jié)評價,內(nèi)化延伸。
師: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和大家一起來商量的嗎?
暢所欲言。
延伸:希望同學們課后多做有心人,繼續(xù)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要用到厘米,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新的長度單位,請大家提前做好預習。
篇二:厘米和米單元教案
本單元是教學線段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用厘米和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100以內(nèi)數(shù)的意義,并能熟練進行100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比較。所有這些都是教學本單元的重要基礎。通過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一方面能使學生進一步增強從量的角度觀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現(xiàn)象的意識,拓寬用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范圍,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另一方面,也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nèi)容,學習長度、面積和體積的測量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線段的特征,能在一些簡單的圖中識別線段,會數(shù)線段的條數(shù),會選擇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2.結(jié)合實際問題,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tǒng)一計量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3.聯(lián)系具體情景認識厘米和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和米的實際長度表象,會用厘米和米作單位測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能估計它們的長度,會畫指定的線段,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4.使學生在相關的學習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的合作交流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重點、難點:
認識線段、會畫線段。
進度安排:
認識線段 1課時
認識厘米和米 2課時
我們身上的尺 1課時
單元練習 2課時
機動1課時
教學內(nèi)容:認識線段,教材第59、60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會用直尺畫不定長的線段。
2.通過實踐活動,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學會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準備:兩根線、直尺、一張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線段。
1、請學生拿出一根白線,隨意地放在桌上。
提問:這根線是直的嗎?(不是,是彎的)
找一找:這個線有幾頭?(兩頭)
說明:這兩頭也叫兩端。(板書)。請學生齊讀。
2、請學生再將一根紅線拉直,看一看,這時線怎么了?(直了)
3、揭示課題:
這時兩手之間一段直的線叫線段。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線段。(板書課題)
4、請學生觀察、比較,線段與桌上的白線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線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線是彎曲的)
5、請學生將拉緊的線豎起來。
提問:這叫不叫線段?為什么?
再將它斜拉。
提問:這叫不叫線段?為什么?
再將兩手放松。
提問:這是不是線段?為什么?
6、小結(jié):線段可長、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兩個端點,所以彎彎曲曲的線都不能說是線段。
7、請學生摸一摸課桌的邊,提問:是不是直的?兩個端點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條邊,說說從哪里到哪里是一條線段?
8、請學生舉一個例子: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
9、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說說圖中哪些是線段,哪些不是?
對能說明為什么不是線段的學生給予表揚。
二、教學畫線段。
1.說一說:線段有哪些特點?(說明: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些特點來畫線段)
2.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畫一條線段。
學生說說自己是用什么工具來畫的,是怎樣畫的?
3.師介紹:在眾多的工具中,我們一般用直尺畫線段比較漂亮。用直尺畫線段時,先用左手將直尺固定,再用筆緊貼直尺的一邊畫線段。當然在畫時千萬不能忘記線的兩端要各點上一點,表示兩端。(師邊說邊示范)
4.學生用直尺畫一條線段。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自己練習。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請學生把兩點連成一條線段。
。2)集體訂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四、課堂作業(yè):“想想做做”第2題。
五、全課總結(jié)。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61-63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學會用直尺畫定長線段。
教學準備:直尺。
1.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建立對1厘米的印象
教學難點:能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遷移導入。
1.請同學們看一看自己的課桌的寬。
提問:你們覺得這條邊有多長?再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問:想一想為什么他們說的數(shù)不同?
3.小結(jié):為了更加準確,我們一般情況下用尺子來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體的長度,首先要認識尺上的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較小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
二、探究研討。
1.認識厘米
(1)觀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圖,告訴學生:
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個又一個的刻度叫刻度線,刻度線的數(shù)字表示所對應的刻度長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數(shù)字寫著“0”。聲明刻度由此開始,從0到1是1厘米。從1到2也是1厘米……每一個這么長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書:1厘米)那么從0到3的長度就是3厘米,從0到7的長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長度是幾厘米?1到2是幾厘米?3到4呢?從刻度0到5是幾厘米?從0到10呢?
(3)請學生用食指、拇指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
。4)請每位學生觀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長,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長度。
3、教學量一量。
(1)出示一支鉛筆。
(2)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將鉛筆的一端與尺子的0刻度對齊,鉛筆的右邊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請學生說一說鉛筆的長度。
。3)想一想:在量的時候為什么鉛筆的左邊要對準0刻度?不對齊行嗎?
。4)打開書第62頁,學生看書將例題中括號填完整。
小結(jié):在量物體長度時,一般要把物體的左端與尺子的0刻度對齊,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提問:紅線長幾厘米?是整厘米數(shù)嗎?那么它接近幾厘米?為什么?藍線呢?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結(jié):在我們量一條線段或物體的長度時,不一定是整厘米數(shù),只要接近幾厘米,我們就說它大約幾厘米。
5、教學例4。
(1)教師示范,學生觀察。
分三步畫:先對著0刻度,點出一個端點。
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到所要的刻度4。
。2)學生按這樣的方式試一試,畫一畫。
。3)提問:我們怎樣畫一條線段?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
三、運用實踐。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估計。
。2)再測量。
。3)同學間交流數(shù)據(jù)。
2、完成“想想做做”第5、6、7題。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三課時:認識米
教學內(nèi)容:認識米,教材第64、65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通過實際的測量活動,初步學會用米尺測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難點:以米為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米尺,1米和3米長的繩子各一根。
教學過程:
一、遷移導入。
1、量比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單位。
2、量一量,我們的課本大約長( )厘米,寬( )厘米。
二、探究研討。
量比較短的物體,我們可以用厘米作單位,但要量教室、操場這些較大的物體,還用厘米作單位,這就麻煩了,這時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米(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它。
1、認識長度單位“米”。
。1)出示米尺。
介紹:這就是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寫作1m。
(2)請學生將1米長的繩子拉直,試著用兩只手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再用1米長的繩子量一量課桌的長、自己的身高、以及鉛筆的長度,進一步加深1米的實際長度。
(3)出示米尺,觀察刻度。
數(shù)一數(shù)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提問:1米是多少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說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第1題量一量。
。2)請學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注意在量的時候:應從物體的端點開始,一直量到另一個端點,尺子要擺平,這樣才能量出長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長度。
三、應用實踐。
1.完成“想想做做”1。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教師再加以總結(jié)。
2.完成“想想做做”2。學生實際進行測量,老師給予適當幫助。
3.完成“想想做做”3。學生填寫,教師提醒看清單位名稱。
4.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組完成下面的活動。
。2)提醒注意測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5。口答,并說明原因。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長度單位?它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時用米做單位?
五、課堂作業(yè):“想想做做”第6題。
【厘米和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通用10篇)10-18
教學設計的依據(jù)和原則11-10
比和比例復習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05-24
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教學設計(通用11篇)08-27
《因數(shù)和倍數(shù)》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04-17
《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的教學設計(精選11篇)04-13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10篇)05-09
等比數(shù)列的前n項和教學設計03-03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