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羊角辮的女孩》的教學片斷反思
《梳羊角辮的女孩》的教學片斷反思
在學習《梳羊角辮的女孩》一課中,我通過讓學生獨立自學、分角色朗讀、小組討論等步驟,充分激發(fā)了學生探究課文內涵的興趣,發(fā)現了語言文字中別具的人文意蘊,目睹了學生靈性閃射的思維之光。下面就把學生學習第一件事的片斷加以敘述和闡釋,從中體悟如何調動學生的個人經驗與文本對話,從而實現語文能力與人文精神的雙贏。
教學片斷:
師:現在請同學們默讀第一個故事,從課文的描寫中你覺得小女孩是怎樣一個人?劃出有關的詞句。
學生自學——小小組討論、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覺得小女孩是怎樣一個人?
生:我覺得小女孩是一個有禮貌的人。從“阿姨,您”“請您”“謝謝”等詞中就能感覺出來。
生:我從張麗“冷冷地”“不耐煩”等神情中也能體會到小姑娘很有禮貌。張麗的態(tài)度是那樣冷淡、生硬,可小姑娘卻一點兒也不在意,還是那么彬彬有禮。
生:我不同意XX同學的看法。我認為小姑娘是在意張麗的態(tài)度的,從“猶豫”中可以體會出來。她“猶豫”可能是因為擔心自己要求換短了半截的油條會讓張麗更不耐煩。
生:我要補充!蔼q豫” 還可能因為她擔心自己會耽誤后面排隊人的時間,而且從“低聲”也能體會到。(隨機朗讀,體會“猶豫”“低聲”。)
師:你們看到的小姑娘可真善解人意呀!
生:我從“數了兩遍”“一把硬幣”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做事非常認真、細心!耙话延矌拧币幌伦邮强床怀錾僬伊说,一般人可能拿了就走,而她卻數了兩遍,可見她做事多么認真!
生:我從“舉”字能體會到小姑娘很細心。她擔心張麗不相信,所以把籃子“舉”起來讓張麗看個清楚。
生:我想小姑娘原來是想換回整根的油條,可張麗 “扔”給她的卻還是半截油條,她就不再計較,說明她待人很寬容。
師:下面同桌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感受小姑娘的做事認真、有禮貌。
。ɡ首x結束后一生舉手,老師請他發(fā)言。)
生:剛才朗讀對話時,我感到小姑娘很有禮貌,而張麗是那樣的冷冰冰,兩個人的反差太大了。張麗的脾氣怎么這樣壞?
師:(短暫思考后)問:對呀,張麗的脾氣是不好,這是為什么呢?請小小組討論。
(小小組討論后指名集體交流。)
生:我認為張麗是怕小姑娘浪費了她的時間,影響了后面的生意,因為她忙得不可開交。
生:我爸爸媽媽是賣早點的,他們每天三、四點鐘就起來準備了。我想大概張麗起得很早,生意又忙,人早就累得精疲力盡了,所以她的脾氣就很不耐煩了。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透視上述教學片斷,我們可以發(fā)現整個過程是立足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堅持學生、文本、教師三者之間的平等對話,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關注文本意義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有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揚和語文能力的提升。
一、尊重個性體驗,展現思維過程
現代課程論認為,課堂教學的核心指向,不僅僅是學生在三個維度上有了什么“獨特體驗”,還更重視學生這些“獨特體驗”得以形成和深化的過程。在上述片斷中,由于教師問題的指向引導,學生在自學、小組討論后初步形成了對文字意義的個性解讀。通過集體交流,學生借助重點詞句表達了對“小姑娘是怎樣一個人”的認識。但這里的認識有孤立和聯系之分。如從“ 您、請您”等詞中感受到有禮貌是比較孤立、直接的認識,而從張麗態(tài)度的冷淡看出小女孩的禮貌是一種比較之后的認識,這種認識運用間接、聯系的方法,認識程度更深,思維更為深刻,個性體驗特征更加明顯!爸淙弧,更要“知其所以然!边@就要求學生展示思維的過程,使思維品質得到優(yōu)化。如學生從“數了兩遍”和“一把硬幣”的對比中想到小女孩做事非常認真、細心;卮鸩]有就此打住,而是進一步陳述了產生這樣認識的理由:“‘一把硬幣’一下子是看不出少找了的,一般人可能拿了就走,而她卻‘數了兩遍’,可見她做事多么認真!”在這個陳述中,展示了學生的思維過程,也是教師鼓勵性評價“你們看到的小姑娘可真善解人意呀!”的用意所在:真正善解人意的恰恰是學生自己。學生在這樣思維方式的導引下,從“舉”、“扔”等處也體會到了小女孩辦事的認真、對人有禮貌,使課堂顯示出獨立思考的尊嚴和個性體驗的深切。
二、動態(tài)生成中促成人文素養(yǎng)發(fā)展
上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給學生的學習要求是請學生“默讀第一個故事,從課文的描寫中你覺得小女孩是怎樣一個人?劃出有關的詞句!倍鴮W生循著這一思路卻生成了“小女孩是否在意張麗態(tài)度”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教師預設的,卻對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有積極意義。因為學生從“猶豫”一詞找到了小女孩在意張麗態(tài)度的佐證,并從在意“張麗和顧客”兩個方面的態(tài)度來闡釋她“猶豫”的原因,對人物的內心世界產生了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察。實際上,這是學生自主感悟的結果,動態(tài)生成的這個問題盡情釋放了他們對文本內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在她的“新基礎教育”理論中,早就提出了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教師只要思想上真正顧及了學生多方面成長、顧及了生命活動的多面性和師生共同活動中多種組合和發(fā)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發(fā)現課堂教學具有生成性的特征。”的確如此,后來學生在朗讀對話時,形成“小姑娘很有禮貌,而張麗是那樣的冷冰冰,兩個人的反差太大了。張麗的脾氣怎么這樣壞?”的問題,也是在主動感悟過程中自然生成的。這樣的追問,看似游離于老師預設的問題情境,卻恰恰是學生“身臨文境”時“披文以入情”的絕好例證。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積極地討論,并立足文本找到了答案:“我認為張麗是怕小姑娘浪費了她的時間,影響了后面的生意,因為她忙得不可開交。”而另一個學生聯系自己父母賣早點的生活感受所作的解釋則正體現了“動態(tài)生成是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開發(fā)、生成和積聚,以及對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理解和體驗過程!痹诤罄m(xù)的學習中,我們發(fā)現張麗對小姑娘態(tài)度的改變詮釋了展開這一問題探討的價值所在,那就是如何客觀公正地評價一個人。的確,“人不可貌相”。我們不敢奢望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掌握“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審視社會現象,評析人物特點,但這無疑有助于他們正確人生觀的架構和人文素養(yǎng)的豐厚。在我的理解中,學生在課堂中主動生成問題并加以積極體驗,是語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因為“它不是知識的灌輸與簡單積累,而是用科學、文化內含的創(chuàng)造力,去激發(fā)、促進學生個體生命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過程!
如何更高效、優(yōu)質地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正日益成為我們在實踐“新課程”、“新理念”中矚目的焦點。我們應積極更新教學觀念,站在新的水平上發(fā)揮教學過程“重組者”、動態(tài)生成“推進者”的重要角色,讓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煥發(fā)學生生命張力的樂園!
參考文獻和書籍:
1、《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華東師范大學葉瀾。
2、《語文》,浙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
【《梳羊角辮的女孩》的教學片斷反思】相關文章:
《天窗》公開課教學片斷反思(精選13篇)02-21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方虒W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