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時間:2023-11-06 09:00:25 曉麗 報告 我要投稿

        2023年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通用19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3年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年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通用19篇)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1

          《普通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普通初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币虼耍瑲v史教育的目標、內涵和本色,就是在通過對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歷史發展的基礎脈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基本史實呈現的基礎上,充分地闡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于能夠打開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了解和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尤其是掌握認識歷史、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即能夠全面地、辯證地、客觀地、歷史地、發展地認識社會事物,他人和自我!焙喍灾,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要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發展能力,更要學會關心社會、他人和自己的內心,學會理解社會、他人,從而能夠正確地看待、處理自身的、身邊的、社會上的事和物。

          初中歷史新課標是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依據,它與原來的'初中歷史教學大綱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新課標規定了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歷史學習的基本要求,以新課標為靈魂而編寫的初中歷史新教材是歷史教學的主要素材。

          新課程下,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是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同時,合適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歷史教學,也應是新課程下,教師教學方式的重要轉變之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歷史教學,可以充分增強歷史的直觀性、有助于學生感性的認識歷史。如:在講授新中國初期的外交這一內容時,通過播放相關的視頻,可以讓學生感性地認識新中國初期外交的概況。然而,對于一些抽象的歷史概念的講解,仍可采用傳統的歷史講授法,如:在講解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時,對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這一內容,如果缺乏教師深入淺出地的講解,會大大增加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實踐證明,實施新課程,不應該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徹底否定,而應是一種發展和超越。畢竟,再高明的現代教育技術,也只是歷史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再新穎的教學方式,都不能取代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歷史新課程下,教師既要用好啟發式、討論式的學方法。

          新課程倡導教師使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同時,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些新型的學習方式的核心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新課程也提倡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稍不甚就容易異化成“以學生為中心”,整節課都是圍繞學生展開,接二連三的提問,紛繁復雜的活動……這些很容易導致課堂教學的形式化、片面化和絕對化,這也背離了新課程的初衷。因而,在中學歷史新課程的課堂上,學生“學”歷史的主體地位的確定,應該是以教師“教”歷史的主導地位為前提的。

          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實踐,努力適應性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摸索,在教學中改革,不斷創新,要求學生轉變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2

          來到師大參加培訓已經5天了,突然間感覺到培訓就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十五天的培訓學習是短暫的,但是給我的記憶和思考卻是永恒的。通過這次培訓,相信可以使我提高認識,理清思路,學到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綜觀目前我的教學,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簡單的說就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它就是我們教師的生命。于是整天圍著學生轉,課內效益不高,就利用課外補,花了大量時間,出現了學生累我更累的局面。

          反思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審視嚴謹系統的教學,并以自己多年習慣了的教學方式將歷史“成人化”地呈現在孩子們面前。

          如何使我們的歷史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著人情味,作為歷史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蘊藏在歷史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著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歷史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歷史大餐”!

          此外,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歷史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后續。一節好的歷史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歷史:抓住歷史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歷史思維方法的滲透。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歷史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使數學課上出“歷史味”!而教師的“裝糊涂、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我覺得我還是一個小學生,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和新老師一樣,不能因為自己新而原諒自己教育教學上的不足,因為對學生來說小學教育也只有一次。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的。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失。

          第二,不斷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斷學習,成為長流水。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諱的意見與建議可能是發現不足、認識“廬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徑。要聽真言,要想聽真言,更要會聽真言,久而久之對我大有裨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我們必須是著眼于未來,采取科學的方法應對隨時出現的新問題,努力使自己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還必須給自己定好位,必須走“學習,反思——研究——實踐”相結合的專業發展之路。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感謝新師大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學習空間,感謝“國培”為我們提供這么難得的學習機會,促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軌道上大步前進。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3

          教學設計是為了支持有效的學習而預先對教學所進行的規劃與組織,是對學生學習業績的解決方案或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它是一種改進教學的藝術,也可稱為“教學策劃”。本文談點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體會。本人認為教學設計大體可分為四個過程:備課—授課—提問—反思。

          一、首要任務——備課

          1、備課時應認真研讀課標,對教材進行有針對性地整合與處理,主語也應以學生為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要求,采用“體會、體驗、認同、感悟、感受”等心態詞匯。在課堂教學中,更要能始終貫穿目標,充分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課堂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不僅包括學生知識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應包含學習方法與情感體驗等方面。

          3、教學開始時首先展示單元或本課總體結構。

          4、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層次性強,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及開放性的問題。

          二、第二點任務——講授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必須選擇科學化、合理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講授法、情景復現教學模式、問題探究法等等。各種教學方法之間相互聯系,互為補充。具體來說比如“講授法”是一種最傳統最基本的歷史教學方式了,在新課程背景下,這種方式仍然有它的特點和優點。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根據教師的特點和可行性選擇教學方法,確定教學步驟,而科學的教學設計則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選擇適合學習任務和學生特點的教學策略和媒體,因此教學設計要根據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第三點任務——提問

          “提問”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要想成為學生主動參和的、交互的、和諧的、高效的、完整的學習過程,“提問”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新問題是聯系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紐帶,是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手段之一,因為許多教師僅僅將提問看作是一種很簡單而隨意的教學方式,沒有深入地思索運用時應遵循的一系列原則,在提問的科學性、啟發性、目的'性、交互性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失誤。結合高中歷史課程的特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心理差異和教師教學的個人素質,從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出發,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出發,教師亟待對課堂提問的策略加以探究。

          四、最后一個任務——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指教師對自己已完成的教學實踐活動有目的地進行審視,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導日后的教學。教學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為任何教學設計,都有“紙上談兵”“理論脫離實際”之嫌。因為課堂是動態的,“每一堂課都是一條不同的河”。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后對課堂教學從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為、學習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總結和反思教與學的得與失。因此可以說,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沒有反思的教學設計是不完整、不科學、不合理的設計,從此層意義上講,反思教學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以重視。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4

          隨著對“新課標”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對新課標的認識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注重師生雙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溝通與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肯定和贊賞。提倡、引導并促進學生建立“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征的新的學習方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體育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體育知識,所以體育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體育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小學體育教育并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運動員,在體育課中把體育技巧作為每課必學的內容,并且把會不會技巧作為學生會不會體育的標準,不但偏離了教學體育的方向,而且由于純技術訓練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體育 懼怕心理,進而造成了學生和體育之間的距離,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體育熱情和信心。心理學家卡格安在觀察兒童的行為時發現"只有那些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們"。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體育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體育感受,逐漸地喜歡體育。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單純的說教,死板的講述體育知識,那只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也無法令孩子們喜歡。 我在對低年級學生教學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了許多與傳授體育技能有關的小游戲,并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創想的內容。引導學生做一些小動物的外形模仿。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練習,逐步發展下去,可以自由發揮。學生自編的動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由于個性和愛好的不同,每個學生創想的動作各不相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動作已不僅僅局限于模仿動物了,甚至連劉翔跨欄的動作都出現在了課堂上。不知不覺中既培養了形式的記憶力,模仿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二、設計好課堂教學的環節

          一堂課四十分鐘,是老師和學生相處的最重要時光,把握住這四十分鐘是十分重要的。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好“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 個環節,讓學生像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視片那樣津津有味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更能使課堂教學具有“磁性效應”。

          首先,一個良好的開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開頭的設計上應該注重新穎,吸引與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讓他們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課堂上來;其次,各環節的銜接要巧妙,使課堂教學流暢自然,各環節自然過度,保持課堂教學的整體性。且不中斷學生的思路,易于學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結果的處理,讓學生有一種精彩的感覺,就如同一出戲,一部電影,必定有高潮。同樣,一堂體育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這個“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課的結尾前夕!案叱薄蓖钦n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推敲再三,精心設計,使學生意猶未盡,期待著下節課的到來。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認為現在的教學重要的是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們要使學生樂意與自己合作,不應把目光盯在道路盡頭教學結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導學生在道路上如何前進。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把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找到自己在這場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我們的根本出發點,在教學中,讓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盡快適應“新課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讓我們為自己和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5

          這次的遠程研修,時間雖短,但是收獲頗多,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給各位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內容豐富,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的找到所需要的知識,也給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暢所欲言,專家指導老師也給與及時點評,把其他老師的優秀作品及時展現出來,可以說,這些天的閱讀量是從來沒有達到過的,收獲也是巨大的,無論從知識,還是教學方法,都學到了很多,可以肯定地說,對以后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次的遠程研修也給我很大啟發,以后要加強學習。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如何順利走進新課程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通過研修學習,我對新課程改革有幾點認識,在此提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轉變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先導,又是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提。在我國現行基礎教育課程的指導思想指引下,各門學科的目標主要是為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需要做準備,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學科知識的“專家”。這種培養目標并沒有使學生的能力發展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強化。它過分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正是由于現行教育存在種種弊端,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我國沒有培養出一個獲諾貝爾獎的杰出人才;很顯然,這種培養目標已遠遠不符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針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教師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關注知識的獲得,更要關注學生態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充分利用實地觀察與調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幾種學習方式,注重歸納學習與演繹學習的有機結合,鼓勵學生積極探究歷史問題,形成主動學習歷史的態度,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高度重視史學的教育功能,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世界的了解,構建學生的健全人格,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二、轉變教學方式:

          傳統歷史課的基本定位是以教師為主,即教師是主講,而學生是主聽,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它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很少關注。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窒息學生的思維和智力,壓抑學生的個性,導致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逐漸喪失。課堂教學喪失素質教育的功能,不可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拋棄落后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倬脑O計教學環節,在啟發、質疑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參與解決問題,探索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做發現者、探索者。

         、谂撛O最佳情境,諸如角色模擬、情景創設、模仿制作等,在師生間、生生間平等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感受,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親自去體驗、去發現那些新奇的有趣的東西,讓學生做參與者、合作者。

         、圩鹬孛恳晃粚W生,決不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看法、想法,使學生始終處于對知識的渴望、研究、探索問題的喜悅中,在不斷探索中有所發現,在進一步參與中發展自我,讓學生做自主者、探究者。

          三、轉變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歷史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進歷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評價是為了發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傳統的評價方式,由于受“應試教育”的誤導,教學評價基本上等同于考試,考試幾乎成了教師提高學生歷史成績的惟一方法。其結果是學生的“成績”提高了,記住了許多歷史人物和事件,但在簡單的歷史和現實問題面前卻顯得無能為力,至于情感和價值觀,則基本上沒有得到培養和發展。很顯然,這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很不適應,所以,要真正搞好新課程的教學,歷史教師必須轉變評價方式。

         、偻怀鲈u價的發展性功能,認真把握學生發展性評價的每一個環節。在評價中,既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更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要發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特長,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集中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

         、谡_地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不僅要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通過多種方法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過程與方法進行評價。

         、矍‘斶\用多種評價方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改變將紙筆測驗作為惟一或主要的評價手段的現象,運用問卷評價、小論文、成長記錄袋等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發揮學生特長,使所有學生都應得到合適的機會來展現他們的才華和成就。

          總之,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改革對歷史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新的課程形式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形象,而是學生成長的知心人,學生發展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開發者,課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學藝術的探索者,照此要求,雖任重道遠,卻無限光榮,而我們的歷史教師,惟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和研究,才能擔當起時代發展賦予的重任。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6

          為期二十多天的教育研修走進尾聲,短短的幾十天,我們經歷了耕耘和收獲,作為一名教師,我很慶幸自己有這樣好的一個機會能夠分享到專家們的成果、心得和經驗。在這個平臺上暢所欲言,談自己對語文教學的觀點和想法,交流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思路,同仁們之間的研討以及老師們所提供的視頻和各種信息,這些都開拓了我的視野,充實了我的思想,同時也給我提供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得到同仁們的指點,真的是獲益匪淺!所以在這里首先感謝提供這個平臺的老師們和參與這次培訓的各學校的老師們,讓大家有了共同學習和共同進步的機會。下面是我的感悟和收獲。

          1、教學中師生角色的轉換、對教材的理解與運用、對學生的激勵與鞭策也都是今后需要進一步關注和探究的問題,做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更是時代的召喚 。十天來我收獲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技能,還收獲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從專家老師認真批閱每一篇作業中,從班主任對每一個學員的認真負責的態度中,從每一位學員認真對待每一篇作業中,我進一步領悟了責任意識、敬業精神、進取精神,遠程研修真可謂是教師的精神家園。

          2、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思考、探索,才能掌握和運用這門藝術。教師要用愛心去熏陶學生,要用恒心去對待學生,要用耐心去教育學生。

          3、聆聽、學習了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對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提高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討論學習了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積累、內化以及語言的準確性和規范性的問題。

          4、了解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積累與梳理中存在的問題,學習、掌握了積累的內容與梳理知識點的方法,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更新了思想,改變了觀念。

          5、 課后反思進步的基石,經驗積累的過程。教師的反省是我們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沒有反省何來進步。每一節教案,每一節課都要反思,總結優缺點,站在課堂外看自己的課,以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我們課堂,更重要的是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對于每個問題應該用什么樣的思路,什么樣的方法講解,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甚至我們在課堂中的每句話都是我們反思的內容,因為反思的過程就是經驗積累的過程,通過反思我們能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6、 通過閱讀、積累、內化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教學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得以充分重視和發揮。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已經成為教學理論界的共識。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收益無窮!痹诖嘶A上培養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創新能力和知識的運用遷移能力。 要求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積累。作為教師,我們要讀比學生多幾十倍的書,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這樣才能做到在課堂中游刃有余,學無止境,要想我們的學生會學習,教師應該首先會學習,學會教學,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必須有源頭活水。

          7、用心實踐。研修學習,但那也只是給我們的日常教學的一個指導作用,具體如何實施?那就要靠我們將專家門的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將其轉變為能真正服務于我們日常教學的有效元素而不是一味生搬硬套,關鍵是看你如何將你所學到的理論性知識用來指導實際教學,真正做到“在學中用,在用中學”。使學生樂學、好學、善學,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全面提高 教學質量。

          8、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課堂上讓學生有發表觀點感受的機會。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意識,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在研修中我這樣不斷在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真正領略到了培訓的精彩:既有理論的高屋建瓴,也有實踐的品鑒入微;既有專家的專業引領,也有同伴的經驗互助……在學習中明白了這樣一種理念:課堂需要解決實際問題;學習不是以學科為中心,而是以問題為中心。討論、辯論等參與方式,促進了交流與分享。整個培訓過程清晰流暢,引人入勝,美不勝收,總是讓人戀戀不舍,流連忘返。研修的活動環環相扣,不看視頻,就無法有針對性的交流,不交流就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業。

          在學習中激發了自己的興趣,擴寬了自己的視野;在教學中激活了自己的思維,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遠程研修雖然結束了但是我相信我的學習遠沒有結束,我要有“教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感謝指導老師,感謝所有為此次研修默默奉獻的人們!

          以上是我在這次遠程培訓中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同行繼續指導和交流,使我們獲得更大的收獲,使我們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

          研修的日子里我們思考著,成長著,收獲著,快樂著!享受著遠程研修的智慧大餐,方才明白,教育原來可以如此精彩,夢想與智慧的相逢原來可以如此激情澎湃!

          在這二十多天里,我們交流出了經驗,交流出感情,雖然研修結束了,但希望老師們能多交流,多聯系,繼續共同品味教育事業中的苦與樂!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7

          市教育局教研室各位教研員老師來我校聽課,三種課型各聽了一節,借此機會,我們全體地理組成員也跟隨魯老師聽了三節課,并聽取魯老師評課,收獲甚多。

          在聽課過程中,我深感市教育局深化課堂改革和我校提出課堂效率最大化要求之后,老師們的課與原來所聽到的有所不同。

          1、教師的激情投入,創設了良好的課堂“場效應”。

          老師的形象、語言、體態、動作、情感充滿了魅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并在一節課中,根據自主性探究性教學策略,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恰當教學情境,激發并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2、以學生為中心,把教材、教師、學生融為一體,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

          在傳統教育理論和實踐中,文字教材是教學之本,教師的作用是講解教材,指導學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為教學成敗的標志。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是“學生帶著教材和問題走向教師”,教師更多時間是成長發展中的觀察者,活動過程的設計者,解決疑難問題的幫助者,是向導和顧問。

          3、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對學生來說不僅是掌握,更重要是運用,讓教材成為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工具,由“教本”轉為“學本”。 賀貴山老師在本節課教學中,真正把教材當作了資源,根據教學需要,調整了教材順序。

          4、教師不再獨霸課堂,留下時間和空間給學生。

          老師“講”的時間在減少,給學生留出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自我思考、理解的空間,師生互動有序,課堂效率提高。

          5、靈活組織、調控課堂,波瀾不驚中見智慧。

          劉洋的復習課上,能夠在學生區域地理知識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授人以漁”,講方法、理思路、歸納模式和規律,有講有練,突出重點,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懂學透一個區域可以面對全世界的任何區域,實屬不易。

          教研室魯老師聽過課之后,提出建議,把預習的環節提前布置給學生,課堂上讓學生更多地討論和回答,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只要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老師絕不插手,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兩年的前提下,我一定通過各種學習渠道,努力鉆研新課改的精神,把新課改的精神應用到我的教學中,進一步發揮學生自主性、探究性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各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習。我一定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做一名合格的素質教育的先鋒。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8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整節課,教者的語言充滿詩意,聲音動聽,教態優美,再加上各種教學情境的創設,讓聽者如沐春風,在這樣一個美妙的氛圍中,孩子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學習的快樂?又怎能不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呢?聽完這一節課,我的收獲也滿滿,王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一節很有價值的課堂,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

          一、教學亮點:

          文中有許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1、抓重點句段,培養閱讀能力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痹谕趵蠋煹恼n堂上,有方法的回顧,有方法的指導。首先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在你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然后指導把這幾個畫面連起來,即組合畫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畫重點句子,思考感悟安靜觸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并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暢所欲言,抓關鍵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發表對句子的體會。王老師正是在閱讀過程中滲透、學習、掌握,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關注細節生成,培養良好習慣

          眾所周知,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課堂的每個細節都是一節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課中,王老師很關注細節,沒有放棄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從課題入手抓住 “觸摸” 這一個詞,引導學生理解、感知。當學生回答不夠自信的時候,她會用鼓勵,用溫馨的話語引導學生。課堂中,她還特別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比如學生書寫的習慣、傾聽的習慣,說完整句子的習慣等。

          二、教學建議:

          對教學重點中體會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而王老師的課堂朗讀指導較少。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需要在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情況下,通過范讀、指導讀、評價讀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習也是一種指導。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9

          通過一整天的時間,我主要聆聽了朱紅甫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的幾位名師執教的幾節精彩紛呈的課。 這次聽課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以讀會詩,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師們特別重視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根據教學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誦讀方式:齊讀、范讀、唱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大聲讀出節奏,小聲品出詩情,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熱忱,點燃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引導學生直接與古詩詞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聲斷而氣連的古詩詞朗讀讓人回味無窮;聲情并茂的情境朗讀更是把學生帶回了作者的時代;生動有趣的吟詩更是平添了學詩詞的樂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讀出了詩詞的雋永的意境,更讀出了作者的感情。

          二、馳騁想象,引領學生翱翔于古詩詞的天地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當想象的大門被打開,學生就有了飛翔的翅膀,既能飛入文本體會作者的想象,又能飛出文本,說出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就像我們沈錫云校長所執教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她讓孩子們想象每逢佳節,作者王維會看到些什么景象使他特別想家?還讓孩子們想象在重陽節的時候,家鄉的兄弟們會對遠方的王維說些什么……從而啟發孩子們的想象,進而理解作者深切的思鄉之情以及家鄉親人對王維的思念之情。

          三、營造意境,讓詩意在音樂和畫面中流淌

          以朱紅甫老師執教的《清平樂﹒村居》為例,別具匠心的教學設計,精美簡約的課件,詩意的解讀,豐富的想象,更突出了翁媼的幸福,在體會情感上使人耳目一新。他通過不同的方法創設情境營造出濃郁的古詩詞氛圍。同時,充分挖掘古詩詞特有的韻律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啟迪,自然而然就對古詩詞感興趣。

          四、有目的地寫,固化知識,培養學生寫話能力

          寫也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劉永霞老師所執教的《觀書有感》,她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設計了小練筆,即寫一寫自己眼中的美麗方塘。通過寫的過程,教師使學生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如此有效的小練筆,既使教師拋出的知識有了落腳點,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五、文字遷移,詩詞積累,提升語文素養

          古詩詞教學中,老師們在品詩誦美的同時,著眼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如劉永霞老師在課堂結束之余出示了另一首宋代朱熹的《觀書有感》,這就注重了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讓學生積累了相關的課外古詩詞。

          這次的聽課對我的啟發和觸動很大。在那些老師的循循善誘下,一首首古詩詞仿佛回到了它們當時所處的時代,充滿靈性而富有詩情畫意。真所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其次,通過學習,我更加認識到老師引導的重要性,往往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意識。如果我們也能如此去上古詩詞的話,必能把古詩詞的枯燥教學局面扭轉,使學生樂于學習古詩,樂于背誦古詩詞。語文教學正像是這一首首意境優美的詩詞,教師們的優秀更讓我反思自己的不足。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10

          13天的培訓很快就結束了。班里一百多名同學,兩位指導老師。做學生的感想多多。

          興趣和熱情:

          培訓也貼近現實,關注新課程理念和教學,用的是情景導入法,職業話題激發了我們,興趣和熱情高漲,我們一直很投入認真。

          收獲和感悟:

          學習了公共課和歷史六個專題的。

          1、《新課程下的歷史教學設計》,包括圍繞新課程目標的教學設計如何進行,如何圍繞課程目標處理教材,如何圍繞課程目標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

          2、《新課程下的專題教學研討》包括新課程標準條件下高中歷史專題設計的特點,高中歷史專題教學的應對策略。

          3、《如何實施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包括基于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從教師如何把握歷史的敘事性特點的角度,闡述如何實現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有效性的角度,探討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深入分析一線老師如何在課堂教學當中真正實現有效性。

          4、《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學習歷史》包括歷史課堂中的學習指導,歷史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研究性學習的探討。

          5、《如何健全歷史課堂的發展性評價》包括什么是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評什么,發展性評價怎樣評,發展性評價與高考矛盾嗎。

          6、《高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包括中學歷史教師的歷史學科專業素養,一線教師的教學研究,歷史教師的教學風格,歷史教學的反思。

          通過錄像中專家的講解,一線優秀教師的案例分析,深刻領會到了歷史教學三維目標設計、方法手段、教學效果中的新理念,以及如何更有效進行課堂設計,更加積極地調動學生,更多角度的評價學生,給他們以更多人文關懷,以促進他們的發展作為職業生涯的最高目標。

          共完成7次作業,9篇文章,(不算培訓前的兩篇),寫過不少評論,也從和同班同學交流研討中得到啟發。

          反思和希望:許多反思感悟和下一步對自己教學展望在作業和文章已有用心地闡述過。這里只有三句。

          第一, 希望教學反思成為成為習慣,希望自己堅持寫反思日記。

          第二, 盡可能多讀專業前沿書籍,開闊眼界,提升專業素養。

          第三, 希望還有這樣培訓的機會。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11

          20xx年7月13-14號,我參加了寧夏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培訓,觀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關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訓工作的講話視頻;聆聽了張靜老師有關于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介紹和教學建議;同時學習了丁丁老師關于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學案例展示及評析。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通過講解及教學案例的展示,了解新教材與舊教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教材內容生動,教師的啟迪作用更加凸顯,真正體現了過程與方法的理念

          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以知識傳承為主”。在新理念指導下要 “以學生發展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把教材變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本”。發揮教材資源優勢:利用導語、正文、資料、“史料研讀”、“相關史事”、“課后活動”、“課后知識拓展”。

          在學生學習方式上,要倡導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要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凋接受性學習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

          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相關史事、史料研讀等欄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將學生活動直接引入教科書體系和課堂學習過程之中。利用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啟發性和開放性,突出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學習方式體現在每一節歷史課教學中。

          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也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在授課中注意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注意運用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某一問題,并能用所學內容解答與材料有關的歷史問題。

          經過這次培訓,我對教學方法與技能,以及部編歷史教材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中,無論教學思路、教材處理、能力培養、師生關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開拓進取,內容上要推陳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爭取將部編歷史教材的理念充分的融入到以后的教學工作中。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12

          20xx年7月13至14日,我有幸參加了20xx年寧夏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培訓。本次培訓內容詳實,在培訓中觀看了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關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訓工作的講話視頻;聆聽了部編初中歷史教材的專家張靜老師對七年級《中國歷史》新教材的介紹及教材分析、教學建議;還聆聽了北京市東城區骨干教師丁丁老師對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學經驗介紹及教學案例展示及評析。這次培訓活動對初中歷史教學及新教材的使用具有效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張靜老師和丁丁老師充分結合歷史課堂及教材的實用性,對典型的教學案例加以闡述,給帶來了新的理念和具體的實施建議,這對于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具有更好的指導意義。

          通過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它使我的教育教學理念得以進一步更新,對于自己今后的教學工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回顧對新教材的學習培訓,收獲頗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更新了歷史教學理念。作為一名在初中歷史教學崗位已有近三十年歷程的教師,在去年使用新教材中,對于新教材的刪、減、增有很多的困惑,一直都期待著能有機會的學習交流,和教師同仁們一起研討,解決各種困惑,這次的培訓給我們一線的教師搭建了一個方便、高效的平臺,讓我們可以聆聽專家的指導。原來的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以知識傳承為主”。在新理念指導下要 “以學生發展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把教材變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本”。通過專家的講解及教學案例的`展示,我才發現新教材與舊教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教材內容生動,利用我們學校實施的高效課堂模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主動探究意識加強,因此教師的啟迪作用更加突顯,所以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教師尤其應該當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

          二是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初中教學的重要任務,作為初中歷史學科來說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目前歷史教學的發展方向。

          張靜老師告訴我們,使用部編教材的理念,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在課標指導下認真鉆研教材;二是理清邏輯,形成歷史認識;三是用教材教歷史,發展核心素養。讓我明白了實施歷史課堂教學,必要的講述是不可少,應該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落實核心素養。更讓我理解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歷史教育過程中(歷史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特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培養家國情懷,所以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把關注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歷史教學的首要任務。

          三是充分合理運用史料組織教學。歷史教學離不開史料,對于教材中的輔助部分,張靜老師根據課例清楚地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課文前設、旁設、后設。在我們觀看了《秦統一中國》課堂實錄,張靜老師在進行評析的時候,對課堂中使用史料史證上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尤其是課本中提供的豐富的文字材料和地圖插圖,經過長時期的驗證對課堂教學具有較好的輔助作用。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史料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分析史料,并學會概括提取有效信息,另外注意史料的選擇,不要過多,要結合教材和學情進行選擇,使材料發揮應有的作用,真正發揮史料的作用,促進學生史料論證能力的提高。

          總之,這次培訓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培訓活動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教學理念,新教材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每個歷史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他給每位教師提供了發揮舞臺,要求我們要做專家型的教師,而非照本宣科的教書匠,因此我們在歷史教學中要不斷實踐和探索,不斷學習和研究,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努力。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13

          為期兩天的培訓結束了,捫心自問,你收獲了什么?給你心靈最大的沖擊是什么?

          通過各種記憶碎片,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種滲透到教材始終、課堂始終的史證精神。教師嚴謹治學的精神,學生嚴謹探索的精神。不管哪種嚴謹都落腳于準確,翔實的史料。有幾分史料說幾分話!從教材的變化到教學案例展示,表達的都是一種嚴謹的“科學”氣息。歷史不再是傳統的講述歷史史實的一門學科而是培養學生嚴謹史證精神的一門“科學”。這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始就講史證精神扎根課堂、扎根靈魂!

          中國古代歷史多次證實“要立國,先俢史”,西漢有《史記》、北宋有《太平御覽》。本世紀我國提出要實現偉大中國的復興夢,最根本的是要培養足以扛起歷史重任的接班人,他們必須具備過硬的素質與強大的精神。歷史學科要培養的就是科學嚴謹的.史證精神!新編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集中體現了這一精神。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認識。

          看教材細節。對部編初中歷史教材的再次研讀,發現教材的變化甚至都落實到了細節。如,七(下)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教材第34頁中講黨項族首領李元昊(人教版)更改為黨項族首領元昊。原因是大量史料只證實元昊是大宋皇帝賜姓李,但為證實他曾自稱為李元昊。同時元昊還曾自創姓氏,因此從更嚴謹的史學觀點出發改為元昊。第35頁澶淵之盟的時間因史學界就簽約具體時間有爭議,謹慎考慮時間模糊處理。窺一處而知全部,足以看出部編教材落實于細節的.史證精神。

          看教材中的新概念。七(上)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一次提出民族交融的概念。以往民族融合的提法不準確,過于強調各民族的合而弱化了各民族還保留自己民族特征、文化的史實。因而交融的表達更嚴謹科學。結論必須有科學的史料論證,當然結論本身也要科學、嚴謹以傳達史學的科學態度。

          看經典課例。北京文匯中學教師的第9課 秦統一中國,這是一節史料論證貫穿始終的經典課。

          一、在史料史證上有突破。課堂中先普及史料的分類,告知學生各類史料的特點,再讓學生從圖片、文獻、實物三類史料出發找材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史證能力,授之以漁。

          二、隨后訓練學生這一能力。提問:你找的是什么類型的史料?論證的是什么?用學生尋找的史料編成歷史劇本創設情境。

          三、通過課后作業的形式鞏固落實課堂的史學方法——史料實證,講課上探究的方法適度延伸。這節課不是已往的將史料論證做點綴的課,而是將史證作為線索貫穿課堂,有始有終。

          導入有史料,問題有史料,結論有史料,課堂有歷史的厚重感但輕松可控,學生史料論證能力實實在在得到訓練。這節課備受推崇是因為它是一節常態課,未經任何后期雕琢,因此最真實的反映了老師與學生對史料的使用狀態。由課堂呈現效果看出,史證能力、史證精神已深刻扎根課堂與學生的學習日常,它已成為一種能力,或者說是一種學習的內驅力。

          由以上三點可看出,本次部編教材所傳達的新號,歷史不再是單純講述歷史史實的學科而應該是注重史學能力,培養史證精神的一門“科學”。讓史學觀念、史證精神滲透課堂,最終融入學生血液與靈魂。

          通過本次培訓,作為一線歷史教師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應提高認識,有高度才能有深度,廣度。從備課起就應重視史料,在教學過程中就應用史料解決問題,課后學業應訓練史證能力。總之,有計劃,分步驟,將學生史證能力、史證精神作為歷史教學的一項任務來踐行。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14

          7月13-14日,我參加了在銀川市第九中學舉行的為期兩天的20xx年寧夏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會。本次教材培訓內容詳實,高屋建瓴,對當今初中歷史教學及新教材的使用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第一天,部編初中歷史教材編寫人員張靜老師針對部編新教材作了全面又細致的說明,從新教材的編寫背景和經過,新教材的內容、體例及重點核心,以及如何使用新教材進行了具體的解讀,讓大家明確了教材改革的方向。我也收獲頗豐,尤其是對新教材的特點有了深刻的認識:

          點線結合,呈現歷史整體面貌。這次部編歷史教科書采用“點——線”結合的方式編寫,“點”是指重要的歷史史實,“線”是指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以線穿點,以點連線,使教材內容依據人類發展的階段和順序,循序漸進地展開。并且貫通解釋了中國古代史上各個發展階段以至整個古代歷史的整體面貌,這就構成了我們習慣上所說的“面”。這樣,就能收到“點線結合”,“以點帶面”的功效。

          精心謀劃,構建教學完整平臺。新教材在每一單元的前面都設有單元導語,概述本單元的內容。如:中國古代史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課文是教材的主體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現一節課教學的基本內容,涵蓋了課標所要求的主干知識。除此還有課文前設,課文旁設,課文后設等,這些課文輔助部分的欄目設計,是新教材作為“教本”與“學本”相結合的體現,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強了教材的可讀性,可學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學生的思考和閱讀,為師生提供了開展教學活動的契機。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如何運用這些欄目引導學生的學習,以發揮出各類欄目在教學實際中的作用,促進學生更好地認識歷史。

          重要問題,準確闡述正面教育。在編寫和審查部編歷史教材的過程中,處理一些重要問題的表述時,既要符合歷史實際,史事準確,更要符合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對學生有正面的教育意義,充分發揮歷史課程的教育功能。

          這個問題,既關乎歷史觀,又涉及到歷史發展的`主線,所以我們一線教師在分析教材、使用教材時需要特別注意,在教學中應正確的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客觀的理解,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使歷史教育的功能很好地發揮,使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科學、正確的歷史意識。

          史料教學,培養學生證據意識。張靜老師還給我們帶來了一節錄像觀摩課,這節課注重史料的解讀,應用史料教學,擴展教材內容,給在座老師以深刻的啟發。我們知道歷史教學離不開史料,尤其是課本中提供的豐富的文字材料和地圖插圖,經過長期的驗證,這些材料對課堂教學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為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注重史料的運用,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分析史料,并學會概括提取有效信息,使材料發揮應有的作用,促進學生史料論證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

          第二天,北京匯文中學歷史教研組組長丁丁老師針對部編新教材七年級歷史課例進行了評析。丁老師的講座充分結合歷史課堂及教材的實用性,并結合一系列典型的教學案例加以闡述,給與會者帶來了新的理念和具體的實施建議,尤其是對于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具有更好的指導意義。丁老師帶來的《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與《遼、西夏和北宋的.`建立》等四節示范課各具特色,教學方法先進,教學流程清晰順暢,問題設計獨特而巧妙,師生互動積極而熱烈,知識點落實到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真正實現了有效教學、高效課堂。這四節課,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與我們分享了使用新教材的體會與經歷,引發了我們對如何使用新教材的深刻思考,我相信,我們將與新教材共同成長。通過具體的課例分析,我更細致的了解了教材的編寫思路,也清楚的意識到這套教材將給我們一線教師教學帶來更多拓展的空間,我已經迫不及待與新教材美麗相遇。

          這次部編版歷史教材在呈現方式、學習要求等各個方面與《歷史課程標準》高度契合,與過去的教材相比,它有一些新的歷史教育理念。這些新理念在某種程度上吸收了多年來歷史教育改革中的經驗教訓,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在強調基本史實的同時,更注重通過歷史學科的教育達到“育人為本,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的教育理念”,注重歷史學科的文化內涵。

          兩天的培訓活動,我仔細聆聽認真記錄。通過學習,我開始真正感悟新教材的新理念;通過學習,我沉寂的思維被喚醒;通過學習,為我打開了一個個新的視角。新教材培訓,引領我們每一位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切實用好教材,激勵我們成長為掌握教學真諦的優秀教師。不需揚鞭自奮蹄,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不斷前行,相信前進的路上,風景會更加美麗。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15

          作為一名從事初中歷史教學二十三年的歷史教師來說,20xx年7月13日——14日,我有幸參加了在銀川舉行的全區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培訓會。在為期兩天的培訓中,先后觀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關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訓工作的講話視頻,現場聆聽了北京教科院張靜老師所做的關于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介紹和教材分析、建議,以及來自北京匯文中學的一線教師丁丁帶來的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學案例展示及評析。在這兩天里,伴隨著專家對新編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的解讀,我感受到了長期處于被動地位的初中歷史課堂將迎來生機勃勃的春天;同時,從事初中歷史教學的教育工作者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長期以來,初中歷史課是學生、家長眼中的“副課”,是教師眼中的“尷尬學科”;雖然每所學校都開設歷史課,但是初中歷史課堂所肩負的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并沒有真正發揮出來。朱之文副部長關于“三科”教材培訓工作的講話中,強調統編三科教材是提升義務教育的戰略工程。初中歷史是義務教育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課程,每位初中歷史教師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面對自己所擔當的這份責任,都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正如張靜老師在新編七年級教材分析與建議中所提出的,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們要思考:“以新教材為依托,該給學生怎樣的歷史課堂?”“在新一輪課改中學生在歷史學科中所思、所獲是什么?”

          在兩天的培訓中,通過認真聆聽張靜老師所做的關于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介紹和教材分析、建議,以及北京匯文中學的一線教師丁丁帶領大家經歷了自己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四節課的教學設計過程中的所思所想,以一名初中歷史教師的身份示范了如何將新課改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歷史課堂中去,積極創建“有趣、思考、開放、創造”的歷史課堂。我真正感悟到:只有我們歷史教師在新一輪課程改革面前,積極地迎接挑戰,開拓視野,發展自我,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才能夠駕馭課堂,構建“有趣、思考、開放、創造的” 歷史課堂,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通過所思、所學和所獲,真正形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初中歷史課所肩負的立德樹人、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任務才能完成,初中歷史課堂將真正迎來生機勃勃的春天!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16

          這次的遠程研修,時間雖短,但是收獲頗多,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給各位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內容豐富,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的找到所需要的知識,也給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暢所欲言,專家指導老師也給與及時點評,把其他老師的優秀作品及時展現出來,可以說,這些天的閱讀量是從來沒有達到過的,收獲也是巨大的.,無論從知識,還是教學方法,都學到了很多,可以肯定地說,對以后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次的遠程研修也給我很大啟發,以后要加強學習。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如何順利走進新課程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通過研修學習,我對新課程改革有幾點認識,在此提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轉變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先導,又是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提。在我國現行基礎教育課程的指導思想指引下,各門學科的目標主要是為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需要做準備,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學科知識的“專家”。這種培養目標并沒有使學生的能力發展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強化。它過分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正是由于現行教育存在種種弊端,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我國沒有培養出一個獲諾貝爾獎的杰出人才;很顯然,這種培養目標已遠遠不符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針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教師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關注知識的獲得,更要關注學生態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充分利用實地觀察與調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幾種學習方式,注重歸納學習與演繹學習的有機結合,鼓勵學生積極探究歷史問題,形成主動學習歷史的態度,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高度重視史學的教育功能,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世界的了解,構建學生的健全人格,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二、轉變教學方式:

          傳統歷史課的基本定位是以教師為主,即教師是主講,而學生是主聽,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它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很少關注。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窒息學生的思維和智力,壓抑學生的個性,導致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逐漸喪失。課堂教學喪失素質教育的功能,不可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拋棄落后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倬脑O計教學環節,在啟發、質疑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參與解決問題,探索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做發現者、探索者。

         、谂撛O最佳情境,諸如角色模擬、情景創設、模仿制作等,在師生間、生生間平等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感受,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親自去體驗、去發現那些新奇的有趣的東西,讓學生做參與者、合作者。

         、圩鹬孛恳晃粚W生,決不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看法、想法,使學生始終處于對知識的渴望、研究、探索問題的喜悅中,在不斷探索中有所發現,在進一步參與中發展自我,讓學生做自主者、探究者。

          三、轉變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歷史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進歷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評價是為了發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傳統的評價方式,由于受“應試教育”的誤導,教學評價基本上等同于考試,考試幾乎成了教師提高學生歷史成績的惟一方法。其結果是學生的“成績”提高了,記住了許多歷史人物和事件,但在簡單的歷史和現實問題面前卻顯得無能為力,至于情感和價值觀,則基本上沒有得到培養和發展。很顯然,這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很不適應,所以,要真正搞好新課程的教學,歷史教師必須轉變評價方式。

         、偻怀鲈u價的發展性功能,認真把握學生發展性評價的每一個環節。在評價中,既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更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要發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特長,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集中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

         、谡_地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不僅要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通過多種方法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過程與方法進行評價。

         、矍‘斶\用多種評價方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改變將紙筆測驗作為惟一或主要的評價手段的現象,運用問卷評價、小論文、成長記錄袋等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發揮學生特長,使所有學生都應得到合適的機會來展現他們的才華和成就。

          總之,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改革對歷史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新的課程形式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形象,而是學生成長的知心人,學生發展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開發者,課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學藝術的探索者,照此要求,雖任重道遠,卻無限光榮,而我們的歷史教師,惟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和研究,才能擔當起時代發展賦予的重任。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17

          20xx年初中歷史遠程教育培訓馬上就要結束了,通過收看視頻,聆聽專家們的講解,以及和有經驗的教師們的交流,使我感觸頗多;仡欉@段學習的日子,倍感喜悅和欣慰,也引導著自己不斷思考歷史教學中的問題。下面,簡單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轉變教學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學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二、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更新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為師生交往的過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把自己變為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自身發展。

          對于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征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提供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1、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到的這張圖片(屏幕顯示)是福煦車廂,這節火車雖然不在了,但非常著名,它曾經是一戰德國簽訂停戰協定、正式投降的地方,

          回顧一戰的歷史思考:

          如此大的戰爭給世界帶來了什么?它的性質、結果如何?戰爭結束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是否也隨之煙消云散了呢?(戰后由于德奧成為戰敗國,英法雖然實力削弱但仍是歐洲強國,美日經濟實力得到增強,它們企圖依據變化的各國實力來重新分割世界,所以他們的矛盾斗爭又從戰場上轉移到會議桌上),為了結束廝殺,共謀對策,一場會議上、談判桌前的唇槍舌戰開幕了。

          2、簡介會議的基本情況。出示巴黎和會三巨頭圖片

          講述蘇維埃俄國被剝奪了參加和會的權利,德國及其盟國則成為受審者等候發落。

          組織討論,探究:“參加和會的27個國家是否有平等的權利?”認識:帝國主義召開巴黎和會的目的是掠奪戰敗國和弱小國家、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會議由少數幾個帝國主義大國所操縱。

          3、展示圖片:《凡爾賽和約》。指出《凡爾賽和約》是巴黎和會簽署的最重要的條約,有關內容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這個條約不論哪方面對德國進行了壓制,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對德國的`實力進行了保留,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牽制法國,保持歐洲大陸的均勢)4、中國山東問題:①回顧山東問題的由來。②視頻播放:《五四運動》。③聯系史實,設問總結:巴黎和會關于中國山東問題的規定對中國歷史有何重要影響?④分析和約對中國主權的踐踏,增強情感體驗,激發民族情感。

          5、(出示地圖)總結一下“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哪些地區統治的新秩序?怎樣看待凡爾賽體系?

          6、組織學生討論

          法國元帥福煦在聽到《凡爾賽和約》簽訂的消息后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

          列寧說:“靠《凡爾賽和約》來維持的整個國際關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討論提示因為依靠《凡爾賽和約》所建立的一戰后帝國主義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極不穩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妥協分贓的產物,它不僅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而且還加深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

          7、為維護這一體系,根據《凡爾賽和約》還建立了什么樣的國際組織?(被英、法控制的“國際聯盟”)世界上第一個政治性的國際組織,1946年宣告結束。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18

          20xx年11月10日,帶著一份激動,帶著一份期待,帶著一份新奇,我走進了20xx年“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平臺,成為了國培計劃澄邁初中歷史遠程培訓8班的一名學員,我感到自己很幸運。本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作業、專題研討與交流等。培訓過程中充分重視了學員的參與和體驗,無論是學員與專家之間的互動交流、學員與學員之間的思想碰撞,還是學員對課堂教學實錄的觀摩與評析,都極大地調動了學員主動參與到培訓中的積極性,讓學員在親身體驗、深入思考中得到提升。在國培學習中,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明確了厚實文化底蘊、提高專業素養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認識、提升了學習理念、豐富了專業理論。一路走來,細數研修生活的點點滴滴,我收獲了成長,收獲了友誼,也收獲了快樂。

          一、聆聽專家講座,自覺走進新課程

          這次培訓,專家們的精辟講解,名師的精彩課堂,都給了我深深的感悟。各位知名專家、同行從自己切身的.經驗體會出發,暢談了他們對初中歷史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給我們展示未來中國教育的遠景,在這些專家的引領下,我的思想受到極大的震撼:作為一個普通農村鄉鎮中學的教師,我們平時思考的太少。平常我們在學校中,考慮的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課,對于學生的長期發展考慮的并不多,更沒有著眼于教育的發展遠景。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多年來,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講,學生聽,這已經成為固定的教學模式,新課改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次培訓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為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使我認識到: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改變了課堂的面貌,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更加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關系融洽。

          二、與學員互動,從中進步

          在每一次的交流研討中,我們都會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體會。每一個話題都會引發班級成員的熱議,每天都有不小的收獲。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見,使我有了更寬闊的視野,掌握更高的教學技能。因此研討交流充實了我,讓我獲得了進步。我將把自己學到的、感悟到的`應用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使教學效果更上新臺階。

          三、享受教育,收獲快樂

          這次網絡培訓學習雖然辛苦勞累,但是讓我獲得了快樂。我懂得了只有不斷地為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現在的一桶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我們要給孩子們注入源頭活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動中研究,這將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標。例如“課例研究”,通過參加此次培訓活動,實際操作和理論知識使我明白了其真正內涵,對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特定教學問題的深刻反思及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的過程。

          今后我將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情況,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滿腔的熱情,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去,在運用和總結中轉變教育觀念,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做快樂教師,教快樂學生。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19

          不知不覺中,為期6天的研修培訓學習結束了。本著提升自己教學能力、新課程理念、理論水平等,因此我非常珍惜這次的培訓機會,在這次的培訓過程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一、積極參與學習。

          在這次的培訓中,我認真收看視頻,并做好筆記;寫出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和反思。

          二、積極的查閱各種資料,進行培訓學習。

          我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上網查閱一些資料先對專題的內容、外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學習時旁邊總有幾本書以便及時的進行查閱。

          三、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的進行反思。

          在培訓的過程中,對于各位教授的專題講座內容聯系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案例等積極的進行及時的反思;并將自己的反思寫成文章上網與各位同仁進交流,以提高自己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

          四、積極的參與互動學習。

          在培訓的過程中,每天我都用一定的`時間去閱讀別人的文章,發表自己的評論。通過閱讀來學習別人的教學方法,“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五、積極參與每一培訓課程結束后的集體反思活動。

          隨著遠程研修尾聲的到來,滿心都是深深的不舍,這些天來,享受著遠程研修的智慧大餐,方才明白,教育原來可以如此精彩,夢想與智慧的相逢原來可以如此激情澎湃!研修的日子里我們思考著,成長著,收獲著,快樂著!然縱有千般留戀萬般不舍,我們終要分手,只能在心靈一隅,在三尺講臺,在每一寸教育的土地把遠程研修珍藏!雖然再學習使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但更讓我看到我自己的更多不足,這將督促我必須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學生共同成長。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相關文章:

        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1-26

        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1-26

        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800字(精選13篇)11-29

        2022初中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通用13篇)08-03

        遠程研修的觀評課報告01-21

        語文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4-21

        美術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2-04

        體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2-07

        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11-26

        最新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5-2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