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15年中考作文素材:少年真善美
1.高考滿分作文:我與真善美詩意棲居
當厚厚的一摞《格林童話》印成鉛字,成為兒童們手中的珍寶,當慈愛的父母為嬰兒朗誦那詩篇般的傳說,當童話中善良的公主為孩子五彩斑斕的夢增色這些傳說的真諦,格林兄弟們苦苦尋覓的與人類發(fā)展史的聯(lián)系,于無言處彰顯。那便是亙古以來不變的人之血脈真、善、美。
這是多少簡單的三個字,卻總是被數(shù)數(shù)然的我們輕易忽視。格林兄弟窮究傳說中的字句,希望找到隱藏其中的真理、律條,卻忽略了那連鄰家孩提都能總結(jié)的至真善至美。
我們總是如此,實用性的價值標準成了現(xiàn)代人的鼻環(huán),殊不知科學(xué)、技術(shù)、修辭終須美感、善念與真誠為線,前來縫合。沒有真善美為信仰的實用主義,只是清寂的舊代朝服,扣子滴滴答答地掉,散落滿地。是的,我們必須有充滿勞績的實用主義來領(lǐng)航,但人之為人,不能缺少信仰指南。
荷爾德林曾說,充滿勞績,人還是要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之上。若我們只是一味追求實用的勞績,縱使有豐碩的穗粒、有甜美的飯食,卻依舊只是匍匐于地的生靈。若當真如此,我亦要贊美人類謙卑的神態(tài)與豐厚的勞績,卻哀傷于靈魂的羈旅無依。你可曾聽說,靈魂,是大地上的異鄉(xiāng)者?是美,讓人的雙膝直立行走,傲然挑戰(zhàn)烈日!是真誠,讓人之間萌生稱之為愛的強韌紐帶,讓人性溢滿芬芳!是善,讓這群大地上的異鄉(xiāng)者將根基所向土地深處,卻始終向上生長,不生旁枝!海德格爾說,精神乃是涌向天空、追逐上帝的狂飚。是真善美創(chuàng)造了人的無限可能!人對內(nèi)在生命無數(shù)次的重生與再造,無不是以美為明亮的焰火,善為擺渡的舟身,真為手中的柱杖。
當我們翻讀《格林童話》,或是《同海經(jīng)》、《伊索寓言》,我們看到的人類歷史前行之指路燈,皆是人性的光芒。矢志不渝的愛情,星漢為之震懾的母子紐帶,抑或是一諾千金的友誼,都建立在無與倫比的人性之上,真善美之上,沒有公式的繁瑣,亦無關(guān)定律的教務(wù),她們真實存在,為人類鋪路助行。
實用主義的發(fā)展迷惑了我們的視線,越來越多的人崇尚于機件般的冷酷言行,我們忽略了美,遺失了真,摒棄了善,似乎惟有孩童依然未忘記那顆徇霞般的初心。
不,我要依然將根基深扎地下,引體向上接近太陽。我要同樹的主干一般強壯,善是我枝干中的瓊漿,我將現(xiàn)實的責難裁成片片綠葉貼于項間額前,真是豐沛的雨水,美是頭頂?shù)恼克{晴空。
點評:
這是一篇立意新穎,思想深刻的議論性散文,它的脫穎而出彰顯出一個寫作道理:文以意為先。思想成就人的尊嚴和價值,深刻決定議論的品味和意蘊。文章開頭從材料的引述中得出中心論點,并涉及了一個時代性的困惑:實用性的價值往往取代審美主義的價值成為主流,實在令人憂思。文章引述荷爾德林、海德格爾的詩思哲語,對人性的審美價值進行有效剖析,富有象征意味的結(jié)尾升華照應(yīng)主題,結(jié)構(gòu)嚴謹,韻味悠長。美中不足是中間論述事例略少,個別語句略顯生澀。
2.蘇軾的審美人生
秦觀有詩說:“人生異趣各有求”,對于蘇軾來說,他的異趣不是富貴,不是功名,而是讀書和創(chuàng)作,在文學(xué)藝術(shù)的瀚海中遨游,是蘇軾平生之快事。蘇軾自己所說的:“某平生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逾此者。”正可作為蘇軾審美人生的極好概括。
首先是讀書,對此,很多詩話有所記載。可以說,讀書是蘇軾終生不變的生活習(xí)慣,是蘇軾戰(zhàn)勝苦難的精神支柱之一。“公嘗言觀書之樂,夜常以三鼓為率,雖大醉歸,亦必披展至倦而寢。”有時,在貶謫的蠻荒之地,書籍的來源有限,蘇軾便會將有限的一本書反復(fù)閱讀。他曾有著名的 “八面受敵”讀書法:“每一書皆作數(shù)過盡之”,“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又答王庠書》)這看似是一種法則式的讀書方法,其實,這種法則多半是精神食糧短缺特殊情況所逼出來的。蘇軾晚年貶謫海外,無書可讀,偶得柳子厚文,于是,橫看側(cè)看,敲骨吸髓,何止八面,恐怕每個字都要反復(fù)玩味,如同荒漠中的饑渴者得到有限的一泓清水,是不肯一口吞盡的。有《詩話》記載,蘇軾在黃州時,生活極端艱苦,仍然每夜讀書,“一日讀杜牧之《阿房宮賦》,凡數(shù)遍;每讀徹一遍, 即再三咨嗟嘆惜,至夜分猶不寐。有二老兵,皆陜?nèi)耍o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長嘆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處,夜久寒甚,不肯睡!’連作冤苦聲。其一曰:‘也有兩句好(音吼)!’其人大怒,曰:“你又理會得甚底?”對曰:“我愛他道:‘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令人失笑,也可知蘇軾讀書之癡迷。”
在《讀孟郊詩二首》中,我們能感受到蘇軾的那種如饑似渴的閱讀,時而像是饑餓者的大快朵頤,時而又像是美食家的細細品味:“初如食小魚,所得不償勞”,饑渴之態(tài)、貪婪之態(tài)、尋覓之態(tài),躍然紙上。如果有美感的時候,蘇軾會感到極大的愉悅:“寒燈照昏花,佳處時一遭。”讀到佳處、美處,那種審美的愉悅,是無法言傳的,這種感覺西方的詩人曾經(jīng)說:“如果有一部書能使我讀過之后渾身發(fā)冷,而且沒有任何火把能把我暖和過來時,我知道那一定是詩”,(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語)蘇軾的感受卻是美感如佳肴美釀。讀書之于仕宦,就像是天涯倦客,忽然看到清清的溪水一樣,雖然不能從此徹底擺脫仕宦 的塵埃,但到底可以使心靈得到得到短暫的休憩:“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塵埃雖未脫,暫憩得一漱。”(蘇軾:《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
對于多才多藝的蘇軾來說,審美的愉悅,其范疇相當?shù)膹V泛,書法、繪畫、古董、金彝,無不在其彀中。初踏仕途的鳳翔時期,他就有《鳳翔八觀》,其中的《石鼓歌》《王維吳道子畫》,都是十分著名的?梢哉f,仕途為蘇軾的審美人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在《石蒼舒醉墨堂》中,蘇軾曾論說書法之樂:“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不異逍遙游”“如欲美酒消百憂”,“興來一揮白紙盡,駿馬倏忽踏九州”,那快意真如莊子筆下的逍遙游呀!所以,蘇軾人生的閃耀,便是在那“少焉蘇醒,落筆如風(fēng)雨,雖謔弄皆有意味,真神仙中人”的愉悅,是如同他自己所體會:“吾酒后,乘興作數(shù)千字,覺酒氣拂拂從十指出也”的體驗。
當然,蘇軾的審美人生,并不是與人類社會文明的隔絕,恰恰相反,蘇軾非常喜愛訪客聊天,在聊天會客中獲得樂趣并得到靈感和創(chuàng)造。有資料記載:“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所與游者,亦不盡擇,各隨其人高下,談謔放蕩,不復(fù)為畛畦。有不能談?wù),則強之說鬼。或辭無有,則曰姑妄言之,于是聞?wù)邿o不絕倒,皆盡歡后去。或一日無客,則歉然若有疾。其家子弟嘗為予言之如此也。”(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一)
蘇軾的審美人生,當然也包涵著對于大自然的審美,在仕宦倦游之時,對于大自然的審美愉悅,是蘇軾最好的休憩,因此,他陶醉于“歸來平地看跳丸,一點黃金鑄秋橘”的朝霞夕日,呼吸飲酌著湖光山綠:“呼吸湖光飲山綠”,他憐愛著一切美好的生命:“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有時,他對于仕宦生涯極端的悲哀:“君門深九重,墳?zāi)乖谌f里。也擬哭窮途,死灰吹不起”,大自然與他的詩文寫作,就成為唯一不棄的伴侶:“江云有態(tài)清自媚,竹露無聲浩如瀉”“清詩獨吟還自和,白酒已盡誰能借”。天人合一,與自然溶為一體,是華夏民族文化的傳統(tǒng),不獨蘇軾而然,但蘇軾代表的宋代士大夫之人生,其個體生命之于宇宙自然、社會生活之于自然世界之融合,更達到了新的境界,譬如余極愛東坡詞“我欲醉眠芳草”,因此,若見一片青青碧綠,便欲醉臥其間。詞作之感人,先在詞人之投入,非止形體,乃詞人之一片精魂,皆融化在芳草自然之懷抱,那“可惜一溪風(fēng)月,莫教踏碎瓊瑤”的惺惺相惜,那種陶醉美景的珍愛,那種 “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的歸依,都令我心醉。而詞序所記錄的此詞的創(chuàng)作過程,更是東坡以詩詞寫作為審美人生的極好例證:“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書此語橋柱上”,將詞作發(fā)表在大自然,則無異于一種泛神情感,將大自然視為可以閱讀,可以欣賞,可以交流情感的讀者。余少年時代,在沙漠中見西遼河水,視為天河,徘徊至暮色而歸,因?qū)⑿≡~以樹枝書寫在沙灘,故深解東坡之審美情結(jié);又如名篇《記承天寺夜游》中的: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則自然之景色,乃“一片風(fēng)景一個心情”,景物更多的是主體之關(guān)照,是社會化之自然,“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是幻覺之自然,想象之自然,自然之美,全在:“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閑人,只是相對仕宦人生而 言,對于審美來說,卻并不閑,因為蘇軾不但沉浸于美,而且創(chuàng)造了這一千古名篇。故“閑人”兩字,為關(guān)鍵詞,可以視為蘇軾審美人生的別樣說法。
相對于柳永式的為歌妓寫作,姜夔式的為生計寫作,蘇軾的審美人生的生命觀念,更多的是為興趣寫作,為審美寫作。這一點,對于蘇軾的詩文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有著內(nèi)在的深刻影響,也從根本上決定了蘇軾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種種特質(zhì)。譬如蘇軾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是更為隨意的,更為注重主體感受的,更為天馬行空不拘 一格的,更為不顧及法則之類的約束而偏重于創(chuàng)作剎那的美感的,是“所謂游刃有余,運斤成風(fēng)”的創(chuàng)造性的快感,與黃庭堅的法則式的寫作,蘇軾的創(chuàng)作更為重視的是靈感,是“奮袂如風(fēng),須臾而成的靈光一剎,是“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再難摹”。東坡論述書法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意造”兩字極好,也可以視為蘇軾藝術(shù)創(chuàng)造之概括;詩歌寫作也是如此,蘇軾曾說:“詩欲其好,則不能好矣”,頗有意味。所謂“詩欲其好”,指的是眾人之好,法則之好,“則不能好矣”,則是自我之好,審美之好。因此,以審美人生處來審視蘇軾,則蘇軾詩文藝術(shù)的種種怪怪奇奇的現(xiàn)象,都可以大致尋覓到源頭。東坡作詞,之所以能不理會所謂詞體的當行本色,出新意詩人雅詞于詞體別是一家的法度之中,寄士大夫精英文化于豪放風(fēng)格之外,都與蘇軾的這種審美人生觀念有著淵源關(guān)系。“以詩為詞”的文學(xué)破體創(chuàng)作,無視每種文學(xué)體裁的當行本色的規(guī)矩,是因為蘇軾原本就沒將這些法則規(guī)矩看得很重,詩文也好,繪畫也好,都不過是使我在創(chuàng)造中愉悅的載體而已,“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達心適意,正是審美與法則之間的極好說明。當然,蘇軾的達心適意,是在對于文學(xué)藝術(shù)基本法則的深諳嫻熟之后的自由,是總體法則之中的逾矩,是逾矩中的創(chuàng)新。
3.寫作素材---【真善美】
在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都永遠是美好的東西,那便是真理。(托爾斯泰《五月的塞瓦斯托波爾》)
真理是喜歡公開交易的。--莎士比亞《亨利八世》
真理和正義有多種形式,它們和人的種族一樣繁多,和時代、氣候一樣變化無常但它們的本質(zhì)到處都是一樣的;在翻天覆地的情況下,我需要抓住的正是這個不可摧毀的一致點。幸福的規(guī)律在一切人之間有它的共同之點,對于每個人來說,是他們道德發(fā)展的最高規(guī)律。這種發(fā)展經(jīng)常變化,但規(guī)律是不變的。--《羅曼•羅蘭回憶錄》
如果你想獨占真理,真理就是要嘲笑你了。--羅曼•羅蘭《哥拉•布勒尼翁》
最偉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托爾斯泰《世界名言錄》
拳頭是打不倒真理的。--高爾基《母親》
真理就像勞動汗水一樣,總是有一股強烈的氣味。--高爾基《意大利童話》
真理的一邊是自由,另一邊卻是限制。--《泰戈爾評傳》
如果你不等待著要說出完全的真理,那末把真話說出來是很容易的。--泰戈爾《飛鳥集》
如果你把所有的錯誤都關(guān)在門外,真理也要被關(guān)在外面了。--泰戈爾《飛鳥集》
真理若是穿多了衣服,它反而顯得俗不可耐了。--泰戈爾《春之循環(huán)》
無言純潔的天真,往往比說話更能打動人心。--莎士比亞《冬天的故事》
不管是多么值得尊敬的人,我也決不會為他而顛倒黑白,把好說成壞。--泰戈爾《一個女人的信》
惡往往是曇花一現(xiàn)的,都要和作惡者一同滅亡;而善,則永世長存。(狄更斯《我們共同的朋友》)
大量的善和大量的惡,總是混合在一起,交互錯綜著的。--狄更斯《游美札記》
與善人行善會使其更善,與惡人行善會使其更惡。--羅曼•羅蘭《彌蓋朗琪羅傳》
所有的人好象總是帶有兩重性的。在他們的胸腔里仿佛有一副天平,他們的心就好像天平的指針,在稱善的和惡的重量時,指針一會兒傾向這一邊,一會兒傾向那一邊。--高爾基《三人》
凡對別人有害的事都是錯的。--托爾斯泰《戰(zhàn)爭與和平》
啊,美呀,在愛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鏡子的諂諛中支找尋。(泰戈爾《飛鳥集》)
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樸素是美的必要條件。--托爾斯泰《名人名言錄》
認為美就是善,這完全是一種錯覺。--托爾斯泰《克萊采奏鳴曲》
人們是為著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誰能更虛懷若谷地擁抱世界,誰更深切地熱愛世界,誰說是最優(yōu)秀的;誰是最自由的,誰也就是最優(yōu)秀的,在他們身上,才會有最大的美。--高爾基《母親》
應(yīng)該學(xué)會在無價值的事物中尋找美好的東西。--高爾基《公墓》
只有那些無法把自己充分沉浸在美中的人們,才會鄙視美,把它看作一個感官的對象。--泰戈爾《孟加拉掠影》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留傳到遙遠的后世。(《莎士比亞戲劇集》)
莊嚴和高貴的氣質(zhì),只有蘊藏著豁達和崇高胸襟的人的靈魂才能表達出來。--狄更斯《圣誕故事集》
人類的生活對于德,正像對于才一樣,無疑是一個最終的考驗,一個更為美好的世界都需要它們。--巴爾扎克《鄉(xiāng)村醫(yī)生》
漂亮的詞句可以導(dǎo)致品德端正,但是品行不端正的人只能用漂亮的詞句來說謊。--羅曼•羅蘭《母與子》
保護一個受侮辱的女人是每一個男人的天職。--托爾斯泰《戰(zhàn)爭與和平》
樸素、平凡、善于在危險中看到同危險迥不相同的東西,這一切構(gòu)成了士兵的美質(zhì)和優(yōu)點。--《托爾斯泰傳》
一切美好的品質(zhì),都是從太陽的光線和母親的奶汁中生長出來的。--高爾基《意大利童話》
崇高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狂風(fēng)暴雨之中。--《泰戈爾評傳》
【中考作文素材:少年真善美】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中考作文素材10-18
中考的作文素材06-07
中考作文素材05-26
中考作文素材04-16
適合中考的作文素材06-10
中考好的作文素材06-10
歷代中考作文素材06-10
時間的中考作文素材06-10
面臨中考的作文素材06-10
優(yōu)秀的中考作文素材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