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缺陷的哲理故事
古往今來,眾人均公推諸葛孔明為第一智者,然而他固是聰穎異常,卻未能盡展才智,一統(tǒng)天下,光復漢劉江山,此卻是何故?
原因自是多方面的,但我以為卻是諸葛自身的性格缺陷,決定了他的抱憾終生,論孔明之失,有如下數(shù)方面。
一是識人不明,用人未得其法。識人不明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馬謖了。此人就連劉備,都早已看出他是那紙上談兵精通、陣前作戰(zhàn)稀松的戰(zhàn)國時趙括一般的人物,不堪大用;孔明卻被他的談吐所惑,委以重任,結果錯失要塞街亭,讓魏兵打通了入蜀要道,罪過大極?酌魅粲凶R人之明,焉會犯下如此大錯?
第二個大缺陷,處事不當,不分輕重緩急。就以關羽華容道上放走曹操一事為例?酌魇孪纫阎狸P羽定會放走曹操,卻仍讓他把守最后一道關隘,終于還是成全了關羽的義名,但卻為日后蜀漢的敗亡留下了隱患。當日孔明為何要這么做?僅僅是為了成全關羽之義而讓他放走曹操,似乎不大符合孔明智者之名,該是料敵不明,誤以為東吳才是劉漢的頭號敵人,而周瑜則是他的最大勁敵;至于曹操,慘敗于赤壁之后,已如官渡之敗后的袁紹一般,再不足為患,是以并沒有把曹操的生死看得很重要,轉而全力圖謀孫吳,方才出現(xiàn)了后來的計取荊州、三氣周瑜等事。
孔明性格上的第三個缺陷,是有些小富即安,缺乏必要的野心與魄力。早在玄德三顧茅廬、孔明縱論天下大勢之時,孔明的三分天下之說已可明證此點,雖說身處茅廬之中,能明天下大勢,孔明之智,確實非同小可;然則亦可旁證此點,他缺乏一統(tǒng)天下所必需的野心和魄力。
這諸多性格上的缺陷加在一起,便造就了一個史實:蜀漢終不能統(tǒng)一天下,而孔明也終究只能以一個智者身份揚名,而不是一代梟雄,開國之尊!
【缺陷的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哲理故事:向缺陷挑戰(zhàn)05-05
哲理故事:“功夫之王”也有先天缺陷05-03
哲理的故事及哲理03-22
哲理故事及蘊含的哲理01-28
哲理故事大全-經典哲理故事三篇03-15
哲理故事大全-經典哲理故事3篇03-15
哲理的故事01-13
哲理故事01-14
哲理故事精選01-28
經典哲理故事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