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族團結小故事征文
民族團結,才能齊心協(xié)力,才能永結同心,永遠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致對外。yuwenmi小編整理的作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民族團結小故事征文【篇一】
阿圖市松他克鄉(xiāng)什藝園場村住居維吾爾著漢、柯爾克孜族等、各村族民吐尼。汗沙·拉毛村婦聯(lián)是主,任也村里有是名的“專土”家。
0290,吐尼沙年帶汗頭在村里建大棚,起植種公無害蔬,菜得不取的經(jīng)錯濟益效。在她帶動下,村里的23村戶建民大棚起,玉劉鳳就其是中家。一在已是現(xiàn)村里蔬的菜植種手的能玉鳳劉到自己說的種經(jīng),句句菜離不尼沙吐汗。“我成村里的科為技種植富致戶全,是尼吐汗手把手沙教出的來。些這,年不論是家有困哪難吐,尼汗都沙盡盡心給予力助。”幫吐尼
沙汗,說民團族結就該應從邊點身小滴事做。起重各民族的尊俗風慣習互,相助幫都,民是團結的體現(xiàn)。族尼沙汗吐走哪到,里把就這些理帶到念里,不論哪是田地間,還是頭路邊、村民的門口家,都了成吐沙汗尼講民族團宣的小結堂。
民族團結小故事征文【篇二】
我叫黎光發(fā),壯族,今年36歲,原籍云南省文山苗族自治州廣南縣底圩鄉(xiāng)石堯村。
1992年,我家遷到了陽江市江城區(qū)白沙街道大崗村委會楊屋寨村。初來乍到,我們缺少致富啟動資金,家庭主要經(jīng)濟收入只能靠種水稻、花生、薯類,日子過得艱苦。當?shù)卣私獾轿覀兊睦щy后,在農(nóng)村土地承包、良種良法培訓、農(nóng)村小額貸款等方面給予我們許多支持和幫助。鄰居們對我們也很友善,農(nóng)閑時介紹我們到周邊的工廠打工。
1995年,我家迎來了兩件喜事,一是蓋起了占地80平方米的兩層小樓,二是我考上了縣一中當老師。我打心眼里感謝當?shù)卣?/p>
2014年,當?shù)卣I資近400萬元,全力實施扶貧“雙到”開發(fā)工程,將大崗村打造成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示范點,為群眾創(chuàng)造宜居宜業(yè)的環(huán)境,并投資15萬元建設全區(qū)首個村級公共服務平臺——大崗村公共服務站。
現(xiàn)在,我們村有了水泥硬化的道路,蓋起了漂亮的小洋樓,有了干凈的自來水,通了電視、電話和網(wǎng)絡,衛(wèi)生條件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工作閑暇之余,我還參加政府組織的少數(shù)民族群眾勞動技能培訓班,努力提高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從而增加收入、奔康致富。如今的大崗村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xiāng)。
民族團結小故事征文【篇三】
在陽江市江城區(qū)雙捷鎮(zhèn)樂安村325國道邊,有所由一對漢族夫婦創(chuàng)辦的云南移民小學。
10年前,這對夫妻跟著老鄉(xiāng)們來到陽江的一個磚廠打工。廠里的工人大多數(shù)是來自云南的苗族同胞,文化程度較低,只能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工作,而這對漢族夫婦的文化程度算是比較高的。由于當?shù)氐膶W校學費比較貴,苗族工友們的孩子上不起學,他們便鼓勵這對漢族夫妻開辦了一個學校。
因為資金短缺,這對夫婦只能租用當?shù)卮迕竦耐叻孔鳛榻淌。慢慢地,周邊一些移民過來的苗族同胞知道這里開辦了可以教授苗語的學校,都紛紛送自己的孩子到這里上學。學生最多的時候有一百多人,夫婦兩人忙不過來,還聘請了專職老師來教學。
移民小學的苗族學生剛上學時都聽不懂普通話,這對夫婦便先把漢語翻譯成苗族家鄉(xiāng)話,然后再一遍遍地教學生練習普通話發(fā)音。在這對夫婦看來,就算再苦再難教,只要孩子們能識字讀書,他們就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隨著學生的增多,夫婦倆最終還貸款買下了一棟兩層樓用于教學。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政策的實施,很多家長陸續(xù)把學生送回云南老家上學了,移民小學的學生越來越少。因為學生少,這對夫婦的收入也越來越低。迫于生活的壓力,他們課余時間不得不做一些兼職來補貼家用。盡管困難重重,可是這對夫婦沒有放棄,他們一如既往地默默為這些苗族孩子奉獻著,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愿告訴別人。
【民族團結小故事征文】相關文章:
民族團結故事征文10-04
2016年我身邊的民族團結小故事征文10-18
我身邊的民族團結小故事征文(精選21篇)04-25
我身邊的民族團結小故事征文1000字10-18
民族團結小故事作文08-19
關于民族團結故事征文2500字01-29
我身邊的民族團結小故事作文02-20
家風家訓小故事征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