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學(xué)家廢名及其作品
廢名,湖北黃梅人,原名馮文炳,中國現(xiàn)代作家、詩人、小說家,在文學(xué)史上被視為“京派文學(xué)”的鼻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近代文學(xué)家廢名及其作品,歡迎大家分享。
一、人物介紹
廢名(1901-1967),原名馮文炳,20世紀(jì)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學(xué)家之一,曾為語絲社成員,師從周作人,在文學(xué)史上被視為“京派文學(xué)”的鼻祖。
1925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說集,其后,相繼創(chuàng)作有長篇小說《莫須有先生傳》(1932年)、《橋》(1926-1937年)、《莫須有先生坐飛機(jī)以后》(1947年)(后兩部都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說、散文、詩歌若干,且后三者皆有極高的造詣。
廢名的小說以“散文化”聞名,將六朝文、唐詩、宋詞以及現(xiàn)代派等觀念熔于一爐,并加以實(shí)踐,文辭簡約幽深,兼具平淡樸訥和生辣奇僻之美。
二、文學(xué)作品
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版,廢名:《棗》
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版,廢名:《橋》
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版,廢名:《莫須有先生傳》
北京新民印書館1944年版,廢名:《談新詩》
北京新民印書館1944年版,廢名、開元:《水邊》
漢口大楚報(bào)社1945年版,廢名著、開元編:《招隱集》
中國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廢名著、開元編:《跟青年談魯迅》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版,廢名著、開元編:《廢名小說選》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版,馮文炳:《談新詩》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5年版,馮文炳:《馮文炳選集》
四川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馮文炳:《廢名選集》
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馮文炳:《廢名散文選》
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馮思純編:《廢名短篇小說集》
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廢名:《阿賴耶識論》
東方出版社2000年版,止庵編:《廢名文集》[5]
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版,廢名著,黎娜編《菱蕩》[6]
三、世人評價(jià)
馮文炳的現(xiàn)代詩也獨(dú)具風(fēng)格,許多詩可說是上世紀(jì)80年代朦朧詩的濫觴。但由于比較晦澀,在當(dāng)時不大為人注意。如作于1931年的《夢中》:“夢中我畫得一個太陽/人間的影子我想我將不恐怖/一切在一個光明底下/人間的光明也是一個夢”。
《竹林的故事》、《桃園》、《橋》等小說多以未受西方文明和現(xiàn)代文明沖擊的他的故鄉(xiāng)農(nóng)村為背景。這里的故事沒有波瀾壯闊的場面,沒有驚心動魄的斗爭,也沒有你死我活的矛盾沖突,展示的大都是鄉(xiāng)間的老翁、婦人和小兒女的天真善良的靈魂,以及古樸淳厚的風(fēng)俗民情,給人一種凈化心靈的力量。他的這類小說,尤其受傳統(tǒng)隱逸文化的影響,有一種出世的`色彩,彌漫著淡淡的憂郁和悲哀的氣氛。他的小說語言深受中國古典詩文的影響,精煉,濃縮,惜墨如金。如《橋》中的文字:“一匹白馬,好天氣,仰天打滾,草色青青!背錆M了跳躍、省略和空白,讓人回味。就像他自述的那樣:“就表現(xiàn)的手法說,我分明地受了中國詩詞的影響,我寫小說同唐人寫絕句一樣。”朱光潛說:“《橋》里充滿的是詩境,是畫境,是禪趣。每境自成一趣,可以離開前后所寫境界而獨(dú)立。”
廢名作品《竹林的故事》范文
出城一條河,過河西走,壩腳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兩邊都是菜園:十二年前,它們的主人是一個很和氣的漢子,大家呼他老程。老程有一個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愛笑,我們都叫她三姑娘。
老程除了種菜,也還打魚賣。四五月間,霪雨之后,搓衣的石頭沉在河底,呈現(xiàn)綠團(tuán)團(tuán)的坡。老程把搖網(wǎng)朝水里兜來兜去,倘若兜著了魚,三姑娘小小的手掌,便跟著她歡躍的叫聲熱鬧起來。
流水潺潺,搖網(wǎng)從水里探起,一滴滴的水點(diǎn)打在水上,浸在水當(dāng)中的枝條也沖擊著嚓嚓作響。老程從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紅頭繩:“阿三,這個打辮好嗎?”三姑娘搶在手上,一面還接下酒壺,奔向灶角里去。見了媽媽抽筷子,便趕快拿出杯子。“爸爸喝酒,我吃豆腐干!”老程便對著三姑娘慢慢的喝了酒。
三姑娘八歲的時候,就能夠替媽媽洗衣。然而綠團(tuán)團(tuán)的坡上,從此也不見老程了——這只要看竹林的那邊河壩上面,高聳著一個不毛的戒方一般模樣的土堆,堆前豎著三四根吊著被雨粘住的紙幡殘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義。
便看見三姑娘的黑地綠花鞋的尖頭蒙上一層白布,雖然更顯得好看,卻叫人見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樣懶懶的沒有話可說了。
春天來了,林里的竹子,園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綠得可愛。老程的死卻正相反,一天比一天淡漠起來。
正二月間城里賽龍燈,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還要算鄰近各村上的女人,她們像一陣旋風(fēng),大大小小牽成一串從這街沖到那街。然而鑼鼓喧天,驚不了三姑娘母女兩個,正如驚不了棲在竹林的雀子。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樣,雀子在奏他們的晚歌,然而對于聽?wèi)T了的人只能夠增加靜寂。
三姑娘不再上街看燈,然而當(dāng)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過了多少次的!霸偈巧蠔|門,再是在衙門口領(lǐng)賞……”尋著聲音所來的地方自言自語的這樣猜。
三姑娘最后留給我的印象,也就在賣菜這一件事。
三姑娘這時已經(jīng)是十二三歲的姑娘,因?yàn)槭鞘钐,穿的是竹布單衣,顏色淡得同月色一般。三姑娘是這樣淑靜,愈走近我們,我們的熱鬧便愈是消滅下去。而三姑娘始終是很習(xí)慣的,接下銅子又把菜籃肩上。
一天三姑娘是賣青椒,我們大家商議買四兩來煮魚吃。其中有一位是最會說笑的,向著三姑娘道:
“三姑娘,你多稱一兩,回頭我們的飯熟了,你也來吃,好不好呢?”
三姑娘笑了:“吃先生們的一餐飯使不得?難道就要我出東西?”
我們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從籃子里抓起一把擲在原來稱就了的堆里。
“三姑娘是不吃我們的飯的。我們沒有什么謝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將來碰一個好姑爺!蔽疫@樣說。然而三姑娘也就趕緊跑了。
從此我沒有見到三姑娘。到今年,我遠(yuǎn)道回家過清明,遠(yuǎn)遠(yuǎn)望見竹林,我的記憶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風(fēng)吐起波皺了。正在徘徊,從竹林上壩的小徑,走來兩個婦人,一個站住了,前面的一個且走且回應(yīng),而我即刻認(rèn)定了是三姑娘!
“我的三姐,就有這樣忙,端午中秋接不來,為得先人來了飯也不吃!”
再沒有別的聲息;三姑娘的鞋踏著沙土。我急于要走過竹林看看,然而也暫時面對流水,讓三姑娘低頭過去。
(選自廢名小說集《竹林的故事》,有刪改)
【近代文學(xué)家廢名及其作品】相關(guān)文章:
近代文學(xué)家臧克家及其作品02-22
近代文學(xué)家魯迅及其作品02-20
近代文學(xué)家蕭紅及其作品02-20
近代文學(xué)家朱自清及其作品02-20
近代文學(xué)家徐志摩及其作品02-20
近代文學(xué)家老舍及其作品02-20
近代文學(xué)家周作人及其作品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