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態(tài)度作文匯編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態(tài)度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態(tài)度作文 篇1
馬年央視春晚結(jié)束了,與籌備春晚劇組時的大張旗鼓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馮小剛的態(tài)度。那天的發(fā)布會筆者至今記憶猶新,馮小剛當天不改其“小鋼炮”本色,許多金句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讓人聽著心里“咯噔”一下。但讓人想不到的是,春晚結(jié)束了,馮小剛卻一聲不響地回家了。
其實從上任之初馮小剛就曾多次表達“再也不會執(zhí)導春晚”的想法。也許是被寄予太多期望而“壓力山大”,到最后離春晚播出十多天的時間里馮小剛還說著“我對春晚的改變不及春晚對我的改變”。盡管對春晚馮小剛一直低調(diào)保密,但他在不知不覺間給我們傳達了很多他的想法,甚至整臺春晚都能看出馮小剛的影子。開篇短片《春晚是什么》的臺詞有很多出自馮小剛之筆,很多節(jié)目也都是馮小剛的“私人定制”,其中《英雄組歌》深深包含了馮小剛的某種情結(jié)。此外,整臺晚會哪怕細枝末節(jié)都是他都親自上陣。他曾說過,“宏觀調(diào)控是領(lǐng)導干的事,我干的就是最具體的事!彼餐虏圻^,“不當春晚導演不知道。接了這個活兒之后,迫切地想要找到好節(jié)目。”“春晚遠不是一個春晚導演的能力決定的……”仔細對比這些話,再看看他接手春晚后的一舉一動,可以說,他把想說的話全都融入了這臺晚會中。
在電影領(lǐng)域干得風生水起的馮小剛接這個活兒時就明確說:“一不為名,二不為利;飧蛇@個事是為了回饋觀眾,相當于做義工。”如今“春晚導演”的帽子終于可以摘掉。既然是義工,他已盡力做好該做的事兒,是好是壞,就任由他人評說吧!
態(tài)度作文 篇2
小時候放假,我和妹妹很喜歡去外婆家做客。節(jié)日,去的人就更多。那時的晚上很熱鬧的,里里外外的親戚一大堆,坐滿兩個大方桌,然后一盤盤地上菜,閩南話叫吃桌,俗語叫吃大餐。
暴飲暴食之后,對第二天的早餐也就沒什么奢望了。
可能是因為這樣,外婆的早餐經(jīng)常是變化的。如果昨夜吃桌,那么早上會再回鍋混炒下,咸飯、米粉、魷魚絲、菜花等,然后用潤餅包著,放在手里,香香的,暖暖的,含著各種驚喜。不過,這樣的潤餅菜還是比較適合中午或晚飯吃。早上大多換個口味,很平常,卻很入口,那便是稀飯配蘿卜頭。溫溫的稀飯,咸咸脆脆又甜甜的蘿卜頭,可是油膩大餐后的絕配。
早餐里,最有特色的還數(shù)地瓜粉團,地瓜粉裹著花生、菜花、偶爾夾著塊小肉末。等開水煮沸,地瓜粉團放下去,沒幾分鐘,那粉團便從鍋底浮上來,一粒一粒,上上下下蕩著,點上麻油、鹽巴、味精,便可快速入碗。白瓷的碗底,晶瑩剔透的地瓜粉,泛著油光,裹狹著顆菜花,鑲嵌著;ㄉ,入口爽滑,花生香脆,菜花軟綿,一道在嘴里爆發(fā),滿滿地要溢出來。而對于孩童,最好玩的莫過是地瓜粉團如溜溜球般地四下逃竄,筷子抓不住,湯匙乘不下的囧樣。
外婆家的早餐特別好吃的一點是吃的人特多,一過節(jié),熊孩子們就會出現(xiàn),,熱熱鬧鬧地。早餐后,便可以放肆地捕知了,抓魚、游泳,那樣的早餐似乎成了一個歡樂世界開啟的標志。
母親繼承了外婆的手藝,簡簡單單的早餐也是變著花樣做。小時候的早餐,會喚醒睡懶覺的小孩,香香的,混著松木噼啪的聲音。在閩南灶頭紅磚的映襯下,色澤艷麗,口感美味。記憶中的稀飯,總是飄著一層奶白的如云朵狀的泡沫,帶著奶的香味和草木的清香。
隨著閩南灶頭的被更新,早餐的美味似乎也在流逝。有時候我跟母親抱怨:“怎么早餐不如以前的好吃?”
母親總說“小時候窮,當然覺得什么東西都好吃,現(xiàn)在東西多了,你就不稀罕”
其實還是稀罕的,對于住宿的我而言,母親的早餐是很難得的。每周一的一大早要趕車,母親就先把我一人的早餐煮好。一大碗,通常是面食,泡面或鹵面打底,配上魚丸、蝦米、青菜,重點是肉粉團,似曾相似的地瓜粉加小三層肉,入口爽滑即化加上三層肉不同層次的口感,每每吃起來,我的心就不由得滿滿的,要是能在多點時間品嘗多好啊。
其實我也算是起得比較早的人。對于我而言,起早的那段時間,是一天中最奢侈的時間。陽光透過門縫灑進來,音樂中,舒展身姿、洗漱、疊被,然后汲拉著拖鞋下樓買菜,回來時候,就著陽光清風炒個西紅柿炒蛋,苦瓜炒蛋,然后悠悠地盛上稀飯,在陽光清風里就餐,自得其樂。
說實話,我的廚藝真心只能應付自己,但也已足夠。在陽光灑向廚房的那片天地里,任何動作似乎充滿愛的光輝和自我美的體驗。給自己一份美美的早餐,身體和心都得到充實和撫慰。在陽光中就餐,在清風里喝湯,用時間光陰善待自己,應是最奢侈。
母親有句口頭禪以前常常用來寬慰我。那就是“吃好、睡好,一切都會好”。一度我以為那是母親對兒女最低的要求,只要你好好的,就可以了。
后來,漸漸地,我開始體會這句話。它不僅僅是寬慰,更像是生活的態(tài)度。如同外婆一樣,母親對于早餐也有很慎重的一面。他們的地瓜粉團喜歡把簡陋往豐富里變化,他們的潤餅菜習慣把復雜往簡單里處理,他們的稀飯粥喜歡香到極致,讓生活的水歡快地流動著,讓生命的各種可能性延展著,用生活的智慧和熱情,讓生活更加美好,用時間用愛善待自己,善待家人。
母親說吃好了,身體就好,睡好了,精神就好,人好了,一切才會好。而要吃好,那就得花時間好好愛自己,慢下來、停下來感受生活。要睡好,那就得做到心無掛礙,心無虧欠。而這一些就是生活好的態(tài)度。
愿你我,吃好了,睡好了, 一切都好。
態(tài)度作文 篇3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中,“學而優(yōu)則仕”是儒家向來的提倡,既是身懷才學,那么便應為天下蒼生的太平和樂貢獻自己的力量;而老莊的“清靜無為”,又倡導著人們順應自然,超然世外以達到人生的逍遙云鏡。而在今天的社會,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個“入世”和“隱世”的選擇呢?對此我認為:一味地追求“入世”和消極的選擇旁觀都中有其弊端,“置身事外”不如“躬身入局”,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才是妥當。
曾國藩曾講過一個故事,故事中負重的人兩人各不相讓,正僵持之時,一名旁觀者介入幫忙,方才破此僵局。這故事也確是告訴了我們天下之事,只選擇“置身事外”的旁觀肯定是不成的,需得有人擔起這份職責使命,親身的為事情去謀劃調(diào)停,這才方可解決問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必須要有這“躬身入局”的責任意識,作為新時代的人們,處于祖國正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更應“任以為己任”,擔當起時代建設的使命。
但“躬身入局”之后,想要不被紛繁復雜的世事喧囂所迷惑本心,我們就又得拿出“置身事外”的態(tài)度了,這所謂的“置身事外”自然不是讓人“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而是一種超脫世外,清凈無為的心境。如莊周《逍遙游》中所講“安乎內(nèi)外之華,辯乎榮辱之境”“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這自然不是什么消極避世的思想,而是一種寵辱不驚的大氣度,想要看清塵世,就應當同它保持必要的`距離。只有以置身事外的眼光,才能不被當局者迷,以更好的躬身入局,不被外界功名利祿所惑失了本心。
觀現(xiàn)實之中,不少卓有成就之人也正是持此態(tài)度來為人處世,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她所研制的青蒿素拯救了世界百萬人的生命,正是心懷天下,她才會以這份責任擔當積極進行相關(guān)研究,也正是“置身事外”才讓她避開外界塵囂,以十余年的堅守去完成一件事,這同樣也是無數(shù)在默默奉獻的科研工作者的堅守,以“出世”的精神于“入世”的事。
觀歷史之中,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亦有逍遙一生的清凈自在,以“置身事外”的精神來“躬身入局”,用“出世”的精神于“入世”的事,正是我們時代所需要的擔當與堅守。
態(tài)度作文 篇4
一個人的知識永遠都是有限的,所以,一生都要“不恥下問”,虛心地學習。我想,倡導學習,推動學習,形成學習的風氣,這應該是校信通網(wǎng)站的宗旨吧。
“不恥下問”這個成語出自孔子的話:“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當時,衛(wèi)國有個大夫叫孔圉,一生虛心好學。他死后,衛(wèi)國國君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就是為了讓后代人學習和發(fā)揚他的好學精神?墒,孔子的學生子貢很不理解,就問孔子原因。孔子微笑著說:“孔圉勤奮好學,腦瓜聰明靈活,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qū)W問不如他,他都會大方而謙虛地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笨奏龅摹安粣u下問”的品質(zhì)是值得我們學習并發(fā)揚的。
我平時就能做到不恥下問,遇到問題,就問老師,問同學,問父母,問身邊的人。一次,我在書中看到一個成語“吹毛求疵”,不認識那個“疵”字。就問身邊的同學,那個同學說:“念吹毛求屁。”我感到不大對勁,就去問老師。這才知道它的正確讀音念cí。不只是字詞,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遇到不懂的就應該問。我想起了人們常說的“*屁不通”,這里面就有問題,你想,*屁怎能不通呢?我去問爺爺,爺爺告訴我:“不是‘*屁不通’,應該是‘狗皮不通’,狗的汗腺在舌頭上,它的皮是不通氣的,說‘*屁不通’是一種誤傳!蹦憧,要是不問,到現(xiàn)在我也不知道呀。
無論什么人,都不是天生就有學問的,因此,應該做到“不恥下問”,不斷學習,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tài)度。
態(tài)度作文 篇5
張無忌與周芷若都曾有機會修煉上層武功,張無忌修煉的是九陽神功,周芷若修煉的是九陰真經(jīng)。他們兩個人有兩種不同的修煉態(tài)度,一個是為了治病,一個是迫于壓力,結(jié)果也眾所周知,張無忌獲得成功,而周芷若卻修煉失敗。
我很欣賞金庸先生的這種處理方式。金庸先生描寫的是兩人修煉武功的態(tài)度以及成果情況。我曾經(jīng)對學術(shù)產(chǎn)生過興趣。在我看來,這兩人修煉武功的前后情形其實也是兩種治學態(tài)度以及能否獲得成果的形象寫照。
張無忌從小不幸中了玄冥神掌,患有重病,且病情不斷加重,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所以,他一直希望能夠找到治病的辦法。而九陽神功能夠是他治病的良藥。也就是說,他煉九陽神功是為了治病,他煉九陽神功是出于內(nèi)心的需要,而不是為了獲得天下第一,稱霸武林之類的。因此,他修煉的時候,便沒有雜念,一心鉆研該武學,就能更好的理解武功的精髓所在,從而獲得成功。
做學問也是同一個道理,一個人必須是出于內(nèi)心的需要而做學問,出于真正喜歡而做學問,才可能有所成就。
周芷若卻一直沒有修煉九陰真經(jīng)的愿望。她這樣做,是因為受到了她師父滅絕師太的逼迫。滅絕師太逼她修煉九陰真經(jīng),并要求她光大峨嵋派,還要求她爭奪天下第一的名號。周芷若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修煉九陰真經(jīng)的。
她對這門武功并無興趣,之所以修煉,完全是因為被人逼迫和追求名利。因此,她急于求成,硬逼著自己煉會,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并未理解九陰真經(jīng)武功的精髓所在,只是學到了外形而已。做學問也是一個道理。如果一個人做學問,不是因為真正喜歡這門學問,而是被逼迫,或者是為了名和利,那他將難以成功,只能學到皮毛而已。
相信大家有過這樣的聽歌經(jīng)歷。有某種經(jīng)歷的人會被某個歌曲所感動,它是為你療傷的良藥,你會把它視作知心朋友,甚至為它癡迷,你能真正的理解這首歌所表達的意思。相反,如果你沒有這種經(jīng)歷,就可能會它無動于衷,或者只是一知半解。
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出于內(nèi)心的需要而去做學問,才可能有所成就。反之,如果是迫于別人的壓力,或者是為了名和利而做學問,那將很難得到學問的真諦,學到的也只能是皮毛而已。
其實又何止是張無忌覺得幸運,當九陽神功遇到張無忌的時候,它不也得覺得遇到了自己真正的主人嗎?
【【推薦】態(tài)度作文匯編5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