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鄉(xiāng)愁的優(yōu)秀作文
秋風掠過,黃葉飄飄。此時,詩人多么想借這陣陣秋風向家鄉(xiāng)的親人送去自己美好的祝福!唉,那一縷剪不斷理還亂的鄉(xiāng)愁,小編收集關于鄉(xiāng)愁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鄉(xiāng)愁
層林盡染,北雁南飛,啊!又是一年秋來到。洛陽城里人們行色匆匆,一陣秋風裹著寒意迎面撲來,片片黃葉翩翩起舞。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客居洛陽的詩人張籍漫步街頭,眼望秋葉紛紛,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已近眼前,可是自己遠離家鄉(xiāng),回鄉(xiāng)的日子似乎遙遙無期……想著想著,一滴思鄉(xiāng)的淚水不知不覺滾落下來,唉,那一縷鄉(xiāng)愁……
就在這時,一個背著包袱的送信人正策馬而過。張籍受到了啟發(fā),忙叫住送信人:“請等一等,也幫我?guī)Х饧視?rdquo;張籍三步并作兩步,回到家中鋪開紙硯,提筆蘸墨,剛要下筆時卻又停了下來。千言萬語涌上心頭,一時之間不知從何說起。思慮再三,終于寫到:“年邁的父母大人身體還好嗎?幼小的弟弟妹妹長大了吧?……我在外地一切都好,請不要擔心……”可這短短的幾頁紙又怎能表達出張籍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牽掛呢?無奈時間緊迫,只好匆匆收筆。張籍小心地把信封好,交給送信人。
正當送信人騎上馬準備出發(fā)時,張籍又擔心起來:這么匆忙寫成的信會不會遺漏什么?他急忙攔住送信人,拆開信封,仔仔細細檢查了一遍,發(fā)現(xiàn)想說的都寫到了,才重新封好信封,遞給早已等得著急的送信人。張籍不放心,又千叮嚀萬囑咐送信人一定要親手交到家人手里。送信人快馬加鞭,塵土飛揚中傳來一句話:“放心吧,我一定會送到!”望著送信人遠去的背影,詩人仍然呆立不動。此時,詩人的心已隨著送信人回到了故鄉(xiāng)蘇州,見到了日思夜想的父母親人……
秋風掠過,黃葉飄飄。此時,詩人多么想借這陣陣秋風向家鄉(xiāng)的親人送去自己美好的祝福!唉,那一縷剪不斷理還亂的鄉(xiāng)愁……
第二篇:鄉(xiāng)愁
曾經(jīng),我在母親的懷抱里安然酣睡。有一天,我離開了那溫暖的家。家!隔著海,似近又遠,又遠似近。“夷州、琉求……”夢里,有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喚我的乳名,是母親!是祖國!我離家太久了,母親喲,我盼著回家!
——題記
我提著筆,在《鄉(xiāng)愁四韻》的音樂中構思這篇充滿著萬般情感的文章。我傾聽著,在這濃濃的華歆中浸透了思鄉(xiāng)之情:“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xiāng)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在這如泣如訴的樂聲中彌散著憂傷的氛圍和凄美的意境。思念,那種“綠葉對根的思念”,化成字里行間遣不散、理還亂的鄉(xiāng)愁。
多少次,我們看到那些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吟誦余光中先生的詩篇時,每一句都會讓他們老淚縱橫。多少往事,多少骨肉,都被那道淺淺的海峽隔在彼岸。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一灣淺淺的海峽橫亙在兩岸之間,卻又維系著臺胞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不管是聶華苓“走到千山外,鄉(xiāng)情水長流”;抑或三毛“無根的流浪p夢在故鄉(xiāng)”;還是林清玄“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他們的情感都有一種“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的無奈,更有一種“關山云外夢故里”的期盼。他們那解不開的鄉(xiāng)愁也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愈拉愈遠,愈遠愈濃。
其實,維系兩岸的,更有那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浸染著兩岸的炎黃子孫。我們共同吟誦著曹操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舒蘭的“三十年前/你從柳樹梢頭望我/我正年少/你圓/人也圓/三十年后/我從椰樹林望你/你是一杯鄉(xiāng)色酒/你滿/鄉(xiāng)愁也滿。”……
這一首首哀怨的思鄉(xiāng)情曲,深深灼痛了海峽兩岸所有互相凝望的眼睛,這一段段濃濃的鄉(xiāng)愁,牽引著對祖國故土夢牽魂繞的無盡思念。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據(jù)說,臺灣產(chǎn)的相思豆比大陸的相思豆個大,質地更堅硬,而且臺灣相思豆內緣有心型紋路,被人們稱做“心心相印”。每一顆相思豆都分黑紅兩色,紅色的一端代表赤子之心,黑色的一端象征著黑土地;蛟S這相思豆正是相思積累成的而用以寄托相思的吧!
一顆紅豆,帶來濃情似酒,愁腸怎生禁受?
或許鄉(xiāng)愁就是這樣的觸景生情,就是讓我們的心泛起漣漪,跳躍著永不枯竭的悸動,揮灑著無邊無際的情傷。
這一依帶水的小島寄托了我們幾代人的多少情思。無論是在遠古時代因地殼運動而導致的臺灣大陸忍痛分離,還是近代因人為因素而致的兩岸同胞隔海相望,都割不斷那份一脈相承的血系,都阻擋不了歷史的進程,阻擋不了統(tǒng)一團圓的共同心愿。
黃山、泰山連著阿里山,黃河、長江映著日月潭。我們有個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中華。我們無限感慨憂傷的過去,更有理由憧憬美好的未來,臺灣思鄉(xiāng)的人啊,將不再是只有空嘆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而是與大陸親人共同撥奏一曲江南絲竹《花好月圓》。
第三篇:鄉(xiāng)愁
古典詩歌猶如一泓清泉,沁人心脾;猶如空谷幽蘭,綻放香馨;猶如一壇陳酒,耐人尋味……
“天生我材必有用”寫的是瀟灑;“不教胡馬度陰山”寫的是豪邁;“梧桐更兼細雨”寫的是婉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訴的是情懷……古典詩歌講亙古不變之情描繪得艷麗多彩,而鄉(xiāng)愁更是逆旅天涯的牽絆。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滾滾紅塵之中不羈的逆旅時刻思念家鄉(xiāng),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夜深人靜時候,望著窗外的燈火輝煌,心中苦不堪言,只得和衣憑欄獨吟除卻巫山不是云。蠟燭流著眼淚,爆出哧哧的響聲,又念起燭光下“慈母手中線”,不禁摸摸“游子身上衣”。淚水模糊雙眼,提筆寫家書,奈何錦書易成,無處寄,唯有淚千行。心中情何去何從,咫尺天涯誰可容?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風高天黑的夜,皎潔的月光灑滿地,這不速之客在無意中帶來了一股低落。游子的落寞身影在月色下拉得修長,微涼的夜風中又想起那遠方的溫暖。月是故鄉(xiāng)明,此刻的月就是再明,也比不得故鄉(xiāng)那一輪明月吧……如此的情境,恐怕也唯有蘇軾才能發(fā)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感慨了,而這,又是另一種鄉(xiāng)愁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一番波折,逆旅留戀于家鄉(xiāng),終于踏上那久違的土地。夢中泥土的清香,花兒的顏色,孩童的笑臉終浮現(xiàn)在眼前了,可歲月蹉跎,滿鬢白絲赫然現(xiàn),孩子們笑問:“客從何處來啊,尋何人啊?”那一刻,逆旅顫抖了,歲月悄無聲息的走過,孩童們也都不認識自己了。哀傷只是一瞬,逆旅旋即一笑,便急切地奔走鄉(xiāng)間,找尋著夢中出現(xiàn)的影子?v然無人相掛,心中亦是一片溫暖。家是港灣,無論漂泊多久,船都會靠岸,正是港灣的力量指引著船直掛云帆濟滄海。詩歌亦是如此,思鄉(xiāng)之情指引著鄉(xiāng)愁的吟詠。
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刹⒉蝗缛艘,況且無情何來的人生?有種樸素的情叫鄉(xiāng)愁,無論歲月變遷,都是世間吟詠喟嘆的永恒,F(xiàn)今的人們依舊在月夜吟詠著古典詩歌,小酌著清酒,揮灑著鄉(xiāng)愁,找尋著自己的根,找尋著心中的向往。思鄉(xiāng)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家了,也是心中的一種向往,心中的幸福所在。
古典詩歌的美麗與哀愁,古典詩歌的追求與念憂,讓人們從歷史的長河中沉吟至今,為鄉(xiāng)愁而狂,為情而狂,為詩歌而狂!
第四篇:鄉(xiāng)愁
從小我是被奶奶養(yǎng)大的,一直到七歲,要上學了,我才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搬回了“我家”。那時候開始我便很少回去,因為沒有人送我,長大了,學業(yè)很緊,假期少之又少,更少回去。剛搬來時,每逢放假,我獨自一人被關在家里,只得望著窗外,想念著我的小伙伴們,想念著我的小小村莊。但孩子始終是孩子,融入新生活不需很久。但是我從未忘記過我的家鄉(xiāng),即使那只有我七年的影子。
剛上高中時,同桌是個住宿生。她總是對我說我很幸福,原因是我每天都可以回家。她說她很想家,她的家在一個小村子里。那時我們總是會聊起她的家,她的村子,說起:春天剛剛抽出新芽的小樹,從樹上飄落的柳絮,她說那像花瓣一樣美麗;夏天可以釣魚,陽光下的水面像有一層金網(wǎng),她說小魚常常會歡快地跳出水面;秋天可以摘果子,她說那果子盡管沒有商場的大卻比商場里的好吃,她總坐在樹樁上一邊吃果子一邊看遠處的人們割稻子,很快樂;冬天可以溜冰,她說村尾有一條大水溝,她以前總和小伙伴去滑冰,堆雪人,打雪仗……每次聽到她說這些我都會沉默好一會兒,因為我的家也不在這,我的家也在一個小村子里,在那個我和爺爺奶奶共同生活,熱愛了七年的地方。在那里,我也有很多的朋友很多的樂事:我也曾伸手接住過柳絮,只是那時我不知道它很溫暖;我也曾用自己做的魚竿釣過魚,只是那時我老釣不上來很失落;我也曾摘過果子,只是那時我不喜歡那又小又丑的果子;我也曾在我們村子里的水溝溜過冰,堆過雪人,打過雪仗,只是那時我不懂得珍惜……
十年來不曾有機會仔細回味,小時候不懂得什么是懷念,長大了又沒有時間懷念,我想等到將來應該就沒有機會懷念了吧!我的小村子啊,十年來我不曾有機會感謝你,你用愛和身體養(yǎng)育了我整個的童年。總有一天我會回到你身邊,靠在那棵村頭小時候我最愛爬的樹下給你講你的孩子,我,對你的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