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茶作文
物終有所歸,歸于自然,歸于乾坤。茶終有所歸,歸于一葉靈氣,秉天與地精華,落香于一盅水中。
人若悟道,必學會守心;煦鐗m世,滿目君高臣底,利欲熏心,就有了虜殺,奸淫,算計和狡詐。守心即如午后的一杯茶水,整整的一個世界只有一葉茶的苦、茶的香與色。而后會品出一杯之外的山水,一春早露的滋潤,滿是靜謐謙安,最后梳理自己的過往光陰,如茶清淡,如水純澈。
正月初一,我會到大理寺上香,說是上香其實更多的只是去感受虔誠佛門的人敬香的場景,聞幽幽一柱香氣,聽著琴漁侵心之音,如心神飛去,看俗世便覺得禪經(jīng)喚我,我欲鳴經(jīng)。我算不上信佛之人,卻生生暗合了禪心,愿意久久面對佛祖,猜佛的心意,愿從佛的低垂眼角悟塵世的苦和佛的安靜。
那天,見一香客到香壇點香,一轉(zhuǎn)身,香頭觸了一穿白色皮草的少婦,兩人理論,香客自然覺得理虧,低聲小氣連陪不是,說本來大年初一求財敬香,哪寬想點了你的衣服。而那少婦只呼要賠,我不禁啞然:佛啊佛,你該是在此佛門之地考驗這兩常人,還是有意點化其中一人?
生命如一晨露水,升于草根結(jié)于草尖,原本就一脈地氣合陽光溫度所成,來的匆忙去時隨風,如禪。禪是什么?白落梅的文字中讀的讓我心靜而且疼,她說:禪是寂靜山林撿盡寒枝,在孤舟柳岸江雪獨釣,也是在紅塵路上來往匆匆,風雨江湖快意恩仇,而人在塵外,心在禪間。是否是說不必嘴念佛而心不靜,如那寺中點香婦人和著皮草少婦,必沒悟沒醒。
禪是感悟,不是信仰。我出行的車中一直帶有一書,名為《圣經(jīng)》,也如佛,我不入佛門但一直心欲修禪,而耶穌恰和佛祖不同不通,當年一幼時同窗在上海傳道,她回家見到我后,便于上海寄我此書,我讀過幾章,說實話我可能又與耶穌無緣,翻過那些文字入我心的只是教導信徒待人接物之舉是我頷首信之的。但我一直將書帶在車中,也算與書結(jié)了緣。
生命脆弱的'讓人慨嘆,都說如吹燈之火,雀嘴之蟲,所謂瞬間也就丟了身邊榮華,入沙土為一粒塵埃,化一青煙融進輪回,空空空……,無人能阻,該淺笑對之淡如風過。想到多年前我身體不適住院,一同室病友查出根本就不是要命的病,可這三十幾歲的漢子竟哭泣一晚,精神早早的就垮了。他一定不知道生命本就輪回,該去時只是如水面的一圈圈漣漪波靜紋消,不該悲痛的!
一日到如真寺,更多的是為了看風景,說看風景絕無對佛不敬之意。天藍的如海,微微的風輕碰銀鈴,我讀過寺前經(jīng)文,就懷這一種虔誠之心走向主寺。寺內(nèi)香火不是太盛,門兩邊放有功德箱,兩張香桌前分別坐有一僧。我便駐足,看一香客求僧點化,香客看著也絕非富人,從神情上看定是家中遇了什么難處,語言小心翼翼,低眉順眼。開頭僧人就吩咐香客奉上香火錢,身邊似是他妻子見要錢便面露難色,不想僧人態(tài)度立刻變得讓我不敢相信的兇怪。我長嘆一聲轉(zhuǎn)身離去,此僧辱佛,何談點化?我決然不信個個僧人必有禪心,這和路遇乞丐而不是都窮是一個道理。
想必該懂,修行即為自己靜心,悟禪也非一定入遁佛門。禪就是有了愛意,有了慈悲,即為俗人有了美德。雅量容人便為靜,靜如一杯禪茶來的簡單。
一杯禪茶純凈清朗,不論晴雨,不管春秋,靜飲茶水,水中便融萬物精魂。不欲不貪即哀怨煩惱都會云散煙消,寂靜歸塵。一切利欲榮辱只是戲而已。
所以喜歡了茶,飲的清靜隨和,合娓娓琴音,我想一定是生命本如禪,禪茶靜中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