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游洛陽橋的作文

        時間:2021-07-02 11:15:26 我要投稿

        游洛陽橋的作文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于泉州城東13公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下面是游洛陽橋的作文,歡迎參考閱讀!

        游洛陽橋的作文

          【篇一:游洛陽橋】

          洛陽橋是中國現在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于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伐形基礎的開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有時候,洛陽橋非常美,夕陽夕下,晚上燈火輝煌的時候。還有在龍眼熟透的金秋季節,水波瀲滟的洛陽江有如纖塵不染的明鏡,淡淡的煙霞籠罩下的洛陽古鎮,好像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

          一條一里半長的跨海梁式淺灰色花崗巖橋體在陽光下遍體磷光,遠望一條銀龍橫臥碧波一條銀練飄向大海。

          現橋長73·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護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橋之中亭附近石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碑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

          洛陽橋建成使洛陽天塹變通速,對泉州海外交通事業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篇二:洛陽之橋】

          如果說起惠安,你第一個會想起什么呢?有人說是石雕,有人說是惠安女,也有人說是崇武古城。要我說嘛,都對,但是大家總不會將那遠近馳名的洛陽橋忘了吧!

          據了解,洛陽橋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座海上大石橋。又稱為“萬安橋”。

          當你站在洛陽橋身邊時,你才能領悟到“洛陽之橋天下奇,飛虹千丈橫江垂”這句詩。洛陽橋它雖歷經千年滄桑,確保有當年那覆長

          波,垮江海,勢若飛虹的雄姿,仍然吸引著幕名而來的旅客。

          洛陽橋是惠安人民的驕傲,我為它感到自豪!

          【篇三:東亞文化之都——洛陽橋】

          中國諺語云:“閩中橋梁甲天下!比菀灿幸蛔鶜v史悠久的古橋——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洛陽橋。

          當我站在橋頭,才知道“洛陽橋之橋天下奇,飛虹千丈橫江垂”的真正意思。洛陽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海上石橋。它雖歷經千年滄桑,卻保存有當年好履長波,跨江海,勢若飛虹的雄姿,仍然吸引著慕名而來的游客。

          橋頭有一棵老榕樹。它枝葉郁郁蔥蔥的,像一個帳篷,這棵榕樹萬古長青,榕樹下有它悉心呵護的石碑,記載著有關洛陽橋的歷史文化。原來,據說古時洛陽江四周都是高低無律的民間住宅,雖然小屋只有黑白兩面色,但還是窗明幾凈,一塵不染。屋頂兩檐微微翹起,那層層疊疊的墨黑色磚瓦連綿不斷,時起時伏,遠遠望去,不正是像一條烏龍盤旋在上嗎?

          現在的洛陽和之前的洛陽真是天壤之別。在洛陽西北面建了一座新的洛陽橋。古橋是用石頭砌壘起來的,而新橋是用水泥和鋼筋造成的,架在獎賞,猶如彩虹臥波,十分壯觀。新橋與古橋更牢固,雖未經滄海桑田,但來來往往的車輛川流不息,江河的沖刷,橋仍毫發無損,正因為有了這座橋,才能保存著它經歷的興衰。

          洛陽在日新月異地變化,不只洛陽,泉州各地也崛起一幢幢高樓,廣廈拔地而起,商業區繁華似錦。寬闊的道路兩旁,滿眼綠色,像一條條別在道路腰間的綠色的綢帶,無不章顯東亞文化之都的魅力?,蔡襄雕像正遠遠地看著遠方……

          【篇四:游洛陽橋】

          星期天的早上,太陽出來了,藍色的天空中,白云浮動著,帶著一絲絲涼意,讓人不再浮躁。小鳥在枝頭上唱歌,空氣顯得那么清新、明朗。我們來到了久負盛名的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于泉州城東13公里,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漫步在洛陽橋上,兩旁風景盡收眼底。波光粼粼的江面泛著綠光,遠遠望去,像一塊光滑的綠色綢子在一瞬間鋪下、展開,映入眼席,涌入視線的綠讓人產生一種極大的心曠神怡之情。微風襲來,抬眼間便望見了太陽折射出的彩緞,染出一片紅,一片黃,相互纏綿。

          秋天的季節,漫步在洛陽古橋上,讓人思緒萬千?茨堑蛑x的樹葉,已一去不復還,而那古橋還是那么的光芒四射,這體現出古人的智慧。物是人非,山水依舊。古人留給我們的是寶貴財富,我們能留給后人的是什么呢……

          【篇五:游洛陽橋】

          今天是祖國的生日,今年是祖國成立65周年紀念日,舉國歡度。

          在祖國生日當天,我和姑姑一起去洛陽橋玩。我們坐上了去洛陽橋的19路公交車,窗外車水馬龍,車內也擠的沒有落腳的地方。車很快就駛到了橋南,我們下了車,我和姑姑由南至北地向洛陽橋走去。姑姑說:“我們到洛陽橋上走走,去感受一下橋上的風光!甭尻枠蚴俏覈糯钤绲目绾A菏酱笫瘶颍彩俏覈攸c文物保護單位。橋長834米,寬5米。走在洛陽橋上,每隔幾米就用五塊大石板鋪起來,鋪得整整齊齊。遠遠望去有一尊雕像,我沒看清是誰。我還看到幾只狗裝飾在橋欄桿邊上,走到洛陽橋的北盡頭,我終于看清了這是一尊蔡襄的雕像。這尊雕像很高,許多小朋友都在雕像下玩耍,我也湊上去玩了個不停。我們慢慢地從洛陽橋上往回走。我了解了洛陽橋上的歷史、文化。

          這次去洛陽橋,我也了解了蔡襄這位偉人的生平事跡。通過洛陽橋之行,我感觸很深,我又認識了一位泉州歷史人物。

          【篇六:雨中漫步洛陽橋】

          雨打在窗戶上,發出“噼哩啪啦”的聲音,驚動了趴在窗臺上癡癡看雨的我。

          “叮鈴!”屋里響起了急促的電話鈴聲。

          我慌忙地跳下窗臺,去接電話。電話是丹丹打來的,她邀請我與她一起去洛陽橋游玩。

          去洛陽古橋?太好了,我喜出望外,連連答應下來。

          因為修路,我們顛簸了近兩個小時,終于來到目的地——洛陽橋。我和亦丹一人撐著一把雨傘,撒腿就往橋上跑。

          橋太古老了。細細的紋路,清晰地刻在石條上,好像倒映出了閩南人親切的面孔,因為歲月的變化,這些面孔有的蒼老,有的清秀,但不管怎樣,面孔上都洋溢著濃濃的笑意。

          正當我全神貫注地研究石條的紋路時,亦丹突然發出了一聲驚叫,我的注意力全部傾到了她那一邊,鞋帶都沒來得及系好,就急忙站起來,“啪”地摔了個嘴肯泥。

          系好鞋帶,我才匆匆跑到亦丹身邊,順著她的目光向橋下看去。

          哎呀喂,我的天哪!就在河邊的淤泥上,滿河灘的小洞洞跟著它們的主人——螃蟹鋪天蓋地向我飛來,嚇得我立刻閉上了眼睛。

          是一陣鳥鳴聲把我叫醒的。我睜開眼睛,朝著聲音傳來的地方看——哦,是一只體型修長的白鷺哪。飛行時,它把兩腳并攏縮起,張開寬大的雙翅,露出下面黑色的羽毛,轉了幾個圓圈之后,它便落在了一顆紅樹上,用它那潔白的翅膀輕巧地拍打著水面。

          我正要拍攝白鷺在紅樹林漫步的過程時,我的背突然碰到了一個冰冷的東西,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只張開血盆大口的獅子。再仔細一看,原來還有踩著繡球的小獅子,抱著小獅子的母獅子,齜牙咧嘴的公獅子呢!

          那這座古香古色的洛陽橋到底是何人所建?據媽媽說,這是一位聰明至極的人創建出來的,此人名叫蔡襄,他發明了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種蠣固基法”,人們根據他的想法,在巖石和橋基側面都種上了牡蠣,用它們來填補巖石間的縫隙,使橋更加牢固。當人們發現這些種在巖石上的牡蠣特別肥嫩時,便突發奇想,將牡蠣全部種在巖石下面,不夠胡就用小石板來代替。以至于我們今天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在紅樹林的周圍,插著一塊塊長短不一的石板,上面長滿了牡蠣,當浪花輕輕拍打石板的時候,牡蠣心里也許會升起一團幸福的微笑和滿足感……

          這次洛陽橋之行,不僅加深了我對家鄉歷史文化知識的理解,更讓我和丹丹之間的友誼橋梁更加結實、堅固。

          【篇七:游洛陽橋】

          四月中旬,我旅游到了福建泉州,有幸在小弟陪同下觀賞了位于福建泉州東郊13公里處,聞名中外,歷史悠久,氣勢宏偉,中國宋代以來的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橋——洛陽橋。洛陽橋原名萬安渡,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這么巨大的建筑工程,在經歷千年滄桑的今天,它仍然是福建人民的驕傲,也是中國歷史的魂寶。它以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參觀展覽千年歷史文化。它流傳下許多古老優美的民間傳說,為泉州名城增添了奇麗的光彩。

          當我站立橋頭,才知道“洛陽橋之橋天下奇,飛虹千丈橫江垂”的真正含義。她雖歷經千年滄桑,卻保存有當年好履長波、跨越江海、勢若飛虹的雄姿。橋頭古老的榕樹,枝繁葉茂,千古長青,像一把巨大的傘罩著,仿佛是悉心呵護著榕樹下的石碑,和那見證著洛陽橋建造的歷史文化、亭臺、巨石。

          雨絲微涼,我與弟打著傘從橋的這端走到另一端,再返回原點。弟解說:這座橋是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歷史有記載),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式大石橋。洛陽橋全部由堅硬的花崗巖筑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橋。不僅首創“筏型基礎”建橋墩,而且因地制宜種植海蠣固橋墩,既科學又經濟,是我國古代遣橋工程的重要發明,在施工中,利用潮汐運按梁橋的“浮運法”,到今天還沿用。初建時橋長360丈,寬1.5丈,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四海,記載:當年花費多兩銀子,全是人民自動捐獻的。蔡襄也賣了家里160多畝地,捐獻洛陽橋。建橋九百多年以來,先后修復十七次。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

          江南的細雨下起來毫不吝嗇,我們在煙雨朦朦中行走,但絲毫沒有影響我們觀賞古橋的興致。此刻,煙雨中的千年洛陽橋,更顯朦朧而神秘,幸而我是和福建泉州的弟一起來的。弟在福建泉州已生活二十多年,是個本地通。弟知識淵博,講起蔡襄建橋歷史頭頭是道,引人入勝,連我這個木訥的游客都聽得在心入神了。說他是個優秀的“導游”一點也不為過。這座石板橋如此堅固、宏偉、壯觀、深深吸引了我。我想:現代人也建橋,且投巨資建橋多如牛毛,數不勝數。但是,有哪一座橋的堅固性能與這座歷經千年滄桑的石板橋有可比性呢?

          品味洛陽古橋的滄桑與魅力,感悟我們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與偉大。我們都應自豪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于隋,興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筑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這座洛陽的千年石板橋是我國四大古橋之一。

          順著弟手指劃下的方向,一眼望去,看見橋下叫牡蠣的生物為古橋的堅固生息繁衍延用至今的痕跡,作為一個西北人,自幼對海類生物毫無概念。不論弟用其閩南話講也好,還是國語講也好,我仍然疑惑地向弟問個不停。我想搞清楚叫牡蠣的生物到底是怎么樣的,這么神奇,在千年以來能為堅固橋墩起決定性作用呢?弟看我還是不懂,就在橋的一角抓起幾片牡蠣的殼讓我看,我伸出手指摸摸,就是個硬硬的殼,怎么就有這么大的堅固性呢?我依然似懂非懂。

          我想能把這種生物活用在石橋的堅固上,這是一種何等的智慧!我絞盡腦汁也無法想象這么厚重且的石板在千年以前是怎么利用潮起潮落的時機將其一條條石板架在這么高的橋墩上的,而且雖然歷經千年滄桑,可它依然堅固無比,如一條巨龍橫跨在洛陽江水之上。我敬佩!更多的是驚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

          煙雨如詩,我靜靜地置身于橋上,展望這座美麗富饒的歷史文化名城,煙雨中的福建泉州洛陽橋滄桑壯觀,朦朧神奇!任心靈穿越時空,追尋千年古橋的建造奇跡!

          福建泉州的洛陽石板橋的建造集我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勤勞為一體,這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放眼遙望,橋兩側的紅樹林一眼望不到邊,仿佛與天際相接,茂密碧綠,在煙雨中更顯綠的光亮鮮活。紅樹林為這古老民族的豐碑——洛陽橋,靜靜地守候著……春天綠了,秋天紅了,冬天黃了,歲歲年年。

          洛陽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遺址。橋墩下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巖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立于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一絕是工程艱苦浩大,二絕是《萬安橋記》簡潔,三絕是碑石、碑字藝術精雕。

          蔡襄書寫的《萬安橋記》全文僅153字,碑文極其簡潔。記述了建橋始起時間、意義、資金來源,及其主要職員和竣工通行時間,郡民歡樂情況,碑文洗練粹美,是篇絕妙好詞。碑文曰:福建泉州萬安渡石橋,始造于皇祜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祜四年十二月年來訖功。累趾于淵,釃水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長三千六百尺,廣丈有五尺,翼以扶欄,如其長之數而兩之,靡金錢一千四百萬,求諸施者。渡實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職其事:廬錫、王實、許忠、浮圖義陂,善宗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陽蔡襄為之合樂宴飲而落之,明年秋,蒙召還京,道由是出,因紀所作,勒于岸左。

          全文不贅一詞,不脫一意,精簡凝煉,抑楊鏗鏘,充分體現了蔡襄文風上要言不繁的特點。碑文分別刻在兩塊石碑上,每方碑高2.98米,寬1.64米,厚0.30米,碑字六行,除一行10字外,其余均為13字,每字1.5×1.8公寸。

          緬懷古人蔡襄書寫的`碑文,深刻感受古人蔡襄的書法的絕筆。 蔡襄品格謙虛,碑文一點也不吹噓自己的功勞。他是宋四大書法法家之一,此碑文是他的杰出之作。其書法渾宏勁道,刻工精細傳神,手藝高超,冠絕一時。歷史上評價極高,《皇宋書錄》說:“蔡公萬安橋記,大字刻石最佳。”南宋周必大說:“蔡忠惠公大字端重沉著,宜為本朝第一!甭尻枠蛏辖匀霑ü诿嵋。故明代王世貞說:“萬安橋天下第一橋,君謨此書雄偉遒麗。當與橋爭勝!

          美麗富饒的泉州,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若來了福建泉州,沒有參觀這千年歷史的洛陽石板橋——泉州的地標,那可以說等于白來泉州!雖然我的衣服被雨淋濕了,身體被冷風吹得嘚瑟,可我慶幸千里迢迢來了,真真切切地走在這千年石板橋上,感受體味它的風雨滄桑,目睹“筏型基礎”的建橋墩、海蠣堅固橋墩的科學壯舉,這是何等的幸運!

          福建泉州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也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和發祥地。泉州地處祖國東南沿海,北承省會福州,南接廈門特區,東望臺灣寶島,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泉州刺桐港被譽為“世界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同時泉州也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泉州是福建省的經濟中心,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稱贊。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古閩越人就已開始。在如此美麗富饒的歷史文化名城,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閩南民族的萬種風情,體會我國東南沿海的文化底蘊的深邃,不虛此行!

          【篇八:游洛陽橋】

          洛陽橋,乍見這個名字,還以為是在河南洛陽市呢。其實,它離洛陽市有幾千里遠。它架在福建省的泉州市附近的泉州灣和洛陽江匯合的地方。

          洛陽橋是我國這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橋。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六年時間才建成。石橋一共有1200米長,5米寬,有44座橋墩。橋上兩邊有扶欄。如今石橋只剩下31座橋墩,1188米長了。

          洛陽橋在建筑上許多創新。它采用“筏型橋基”,在沿橋梁中線的河底下,用許多大石條壘成橋墩。這里水深流急,石條拋下去后就會被大水沖走。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能工巧匠們反復試驗,尋找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們等待風平浪靜,潮水低落時,同時出動許許多多裝滿石條的船只,把它們同時填進江里。就這樣,在水底壘起了一座長500米,寬25米的橋基,長長的橋基宛如一條水下長龍,靜臥江底。

          為了把水底那些堆積在一起的石條凝聚成為一體,使之不被大水沖塌,造橋的工匠們又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海底有一種長有貝殼的軟體動物,名叫牡蠣。它有兩個殼,一個殼附在巖礁上或者另一個牡蠣上,互相交結在一起,另一個殼則蓋著自己的軟體。牡蠣繁殖能力很強,而且無孔不入,一旦跟石膠成一片后,用鐵鏟也鏟不下來。工匠們利用牡蠣的這個特性,在橋基上種牡蠣。

          果然,沒出幾年,牡蠣把零散的石條、石頭連成一個整體,又把沖散的石頭也膠合在一起。洛陽橋基歷時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蠣功勞不小。這件事,可以說是建筑史的一大創造。

          鋪設在洛陽橋上的都是10米多長、又厚又大的石板,據估測,每一塊重達二三十噸。怎樣把這么重的石塊運到高高的橋墩上去呢?修筑橋梁的工匠們又從潮漲潮落中受到啟發,采用浮運法。

          工匠們等到漲潮時,把石塊用木排運到橋墩跟前,借用漲潮的浮力,把石塊放置在石墩上。洛陽橋上的300多塊石板和上萬塊石料,都是采用這種方法架上去的。

          洛陽橋被人譽為“天下奇”,由此看來,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陽橋頭有一塊匾額,上面寫著“海內第一橋”。

          洛陽橋的建成,促進了海上貿易的發展,為我國石橋建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游洛陽橋的作文】相關文章:

        游洛陽橋作文11-13

        洛陽橋半日游作文800字08-10

        洛陽橋作文07-19

        洛陽橋作文07-08

        家鄉洛陽橋作文09-07

        關于洛陽橋的作文08-31

        描寫洛陽橋的作文05-04

        洛陽橋_小學作文09-06

        洛陽橋初中作文08-0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