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俗優(yōu)秀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俗優(yōu)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民俗優(yōu)秀作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個國家,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不同的國家喜歡的衣著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帶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韓國人穿的“韓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在當?shù)乇环Q為“著物”,因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又叫“賞花幕”。和服不用紐扣,只用把結的腰帶,腰帶種類很多,打結方法也不同,廣泛使用的是“太鼓結”,就是在后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一個紙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結很費事,二戰(zhàn)后又出現(xiàn)了“改良帶”和“文化帶”。
“韓袍”是韓國人的傳統(tǒng)服裝,它的樣式適合韓國的氣候,和韓國人起坐習慣。女性的韓服短上衣搭配優(yōu)雅的長裙,上衣和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還加了明艷華麗的錦繡。
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風情畫,無不體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各個國家的獨特魅力。
篇二:春節(jié)的民風民俗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節(jié)有關的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lián),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lián)。今年選的上聯(lián)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lián)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說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fā)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征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戶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著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里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著五顏六色的節(jié)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民俗優(yōu)秀作文2
去年,爸爸帶我到大草原蒙古游玩,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達慕的民俗。
那達慕大會是中國蒙古族人民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活動,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tǒng)體育活動形式。
“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農歷六月初四(多在草綠花紅、馬壯羊肥的陽歷七、八月)開始的那達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盛會。
那達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游牧生活中,創(chuàng)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項目和游藝、體育項目。
“那達慕”有久遠的歷史。據(jù)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載,那達慕起源于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10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7~8月間舉行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后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在元朝時,那達慕已經在蒙古草原地區(qū)廣泛開展起來,并逐漸成為軍事體育項目。元朝統(tǒng)治者規(guī)定,蒙古族男子必須具備摔跤、騎馬、射箭這三項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達慕逐步變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組織、有目的的游藝活動,以鄉(xiāng)、旗、盟為單位,半年、一年或三年舉行一次。此俗沿習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舉行那達慕大會。
過去時那達慕大會期間要進行大規(guī)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念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F(xiàn)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tǒng)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臨,草原上飄蕩著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jié)日的歡樂之中。
那達慕的民俗已經深入我心,真希望下次有機會還能來這里游玩。
民俗優(yōu)秀作文3
1. …特寫鏡頭別開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滿童心童趣讀來倍感親切
2. 這篇文章充滿了激情從字里行間能體會到小作者對…的喜愛之情全文層次清晰語句流暢
3. 事例敘述生動具體趣味性強且與前面的比喻…一脈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數(shù)語表現(xiàn)出了自已對…的情感令人感動
4. 文章語言清新活潑描寫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讀
5. 內容緊貼現(xiàn)代生活,新穎別致,把握時代脈搏,盡現(xiàn)時代氣息。
6. 脈絡分明,層次感強,敘氣說井然有序,纖毫不亂。
7. 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細揀,素材似為主題量身定制。
8. 敘述詳細具體,細節(jié)描寫生動逼真,人物個性鮮明突出,形象豐滿,躍然紙上。
9. 以環(huán)境烘托人物的心情,情景交融,情現(xiàn)景中,景隨景現(xiàn)。
10. 想像豐富,構思奇特且不脫離生活的真實,扎跟于生活的聯(lián)想,拓寬了讀者的思維,讓人覺得生動有趣。
11. 景物描寫傳神逼真,遣詞造句貼切得體,景隨情生,情景交融,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動傳情的寫生畫。
12. 想像奇妙,既源于生活,不失生活的真實,又高于生活,開闊讀者的視野,充滿了藝術魅力。
13. 事件過程描述詳細具體,內容雖多但顯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體現(xiàn)了作者清晰的.思路與謀篇布局的能力。
14. 外貌描寫生動形象,人物容顏逼真穿著恰當合體,宛如反映人物性格的一面鏡子,真是所謂“相由人生”。
15. 環(huán)境描寫客觀真實,環(huán)境為人物的性格服務,更好地解釋了人物性格形成過程中的來龍去脈。
16. 神態(tài)描寫生動傳神,寥寥數(shù)語,將人物的性格特點勾勒得一覽無遺,人物的言談舉止具有了鮮明獨特的個性。
17. 前后內容關聯(lián)不夠緊密,部分內容過于孤立,與文章主體聯(lián)系不夠密切。
18. 敘述簡略粗糙,唯有框架式結構,人物缺乏鮮明的個性特征。
19. 詳略安排不當,主次不夠分明。
20. 內容多為線條式勾勒,缺乏點式的細描。與時代氣息不符,內容過于陳舊老化。
民俗優(yōu)秀作文4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
據(jù)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臺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jù)溫、臺、明三州時,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jié)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jié)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jié)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俗優(yōu)秀作文5
“啪,啪,啪”,我被一陣劇烈的聲音驚醒了,我迷迷糊糊地睜開朦朧的睡眼,向四周張望,只見弟弟妹妹捂著耳朵,不時還在交頭接耳,像在討論什么。
我起來問為什么外面那么吵。奶奶告訴我說:“今天是畬族民族村成立20周年,也是我們畬族民俗村五年一次的送王船民俗日!
原來如此,今天真是雙喜臨門啊!
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飯就帶著弟弟去看熱鬧。我們來到街上,只見一條“鞭炮長龍”在街上劈啪劈啪地響著。有些老人買了水果和食物放在街道中間的桌子上,人們都等著彩旗快到,希望神靈能保佑他們平安無事,或是保佑遠方的游子快回家看望他們。
到了中午,我急匆匆地吃完飯后就到了表弟家,邀表弟跟我一塊去游彩旗,表弟一下子就答應了。
時間如白駒過縫一樣,很快就到了下午,我興沖沖和表弟去觀音廟里拿彩旗,可是彩旗不在那。我們去了另外一個廟?扇钥帐侄鴼w。最后我們尋遍了每個廟,直到海邊的一個廟里,才發(fā)現(xiàn)彩旗,可是已經被人拿光了。我只好跟在后面,去觀看巡游表演的隊伍。
一開始是舞龍舞獅的表演,從遠處看,好象是真龍在那里耀武揚威。我看見獅子背上立著一個人,手里拿著搖鈴。只要他一搖,式子就會表演出很多有趣的動作。舞龍的人齊心協(xié)力地把龍舞起來,從外面看,像一只真龍騰空而起,要飛向云霄似的。
下一個節(jié)目是八仙巡游。八個“仙人”走路時大搖大擺的,像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只見他們手里分別拿著一件“寶物”:漢鐘離搖著團扇、張果老手持竹節(jié)、韓湘子吹著橫笛、鐵拐李手拄鐵杖、曹國舅拿著陰陽板、呂洞賓舞著寶劍、藍采和托著花籃、何仙姑手捧荷花。我覺得最漂亮的是藍采和,最帥氣的`是韓湘子。俗話說得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的表演迎來一陣喝彩聲。
最后出場的是一位揮著神鞭的爺爺,身穿黑色長袍,頭帶黑色的神帽,一臉嚴肅。他每到一個地方就用神鞭在那抽三下,嘴里還念念有詞。據(jù)說這樣能夠驅走那些邪惡的東西。
今天,我非常開心,因為我不僅看到了我們畬族的偉大成果,也感受到了人們的美好期望。
民俗優(yōu)秀作文6
親愛的美國朋友瑪麗:
你好!
瑪麗,你知道嗎,在我們中國,現(xiàn)在是最喜慶的節(jié)日——春節(jié),它呀,可是與你們的圣誕節(jié)有異曲同工之妙呢!那你想知道我們的春節(jié)是怎么過的嗎?哈哈,很好奇吧,是不是已經做好準備洗耳恭聽了呢!
我們中國過節(jié)可不像你們,拿著刀叉吃火雞,去教堂禱告。我們追求的可是紅火與古典!
在我們這,臘月二十三日是要祭祀灶王爺?shù),別小瞧了它,灶王爺在我們的傳說里,可是神靈,每到這一天,他都要上天去稟告每一戶家庭的善惡。我們當然希望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了,就拿出貢品,他吃了人家的嘴短,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嘻嘻,有意思吧,當然瑪麗,我們的活動還不止這一些呢!
在臘月二十七日,我們還要殺牲畜,趕大集!在過春節(jié)時,為了喜慶,我們這的人都要殺點家禽,或趕集買點肉,燒好放在飯桌上,而且每天的菜都要把飯桌放滿,直到春節(jié)結束!
最隆重,最開心,最喜慶的,當然要數(shù)屬臘月三十,除夕小年夜了。你不知道吧,在那一晚啊,我們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飯。而且,在飯桌上,可不像你們,斯斯文文、安安靜靜的。我們可是要“喧鬧”,越吵越好——大家互相開開玩笑,說說今年的好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要互相敬酒,以示友好。在這一天,我們大家都不能睡覺呵!要守歲,它可是表達了一種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美好寓意呢!
當十二時的鐘聲敲響時,我們這,頓時成了聲音的海洋,墨黑的天空,頓時形如白晝,猜,是什么在搞怪?嘿嘿,想不出來了吧,告訴你,這是我們全國,千千萬萬的煙花,一起燃放的`結果,在十二時,仰望著天空,你會發(fā)現(xiàn),無數(shù)的花兒在綻放,又悄然離開,正當你傷心時,旁邊又有許許多多的“花兒”綻放了。那感受,簡直就是無與倫比。
怎么樣,瑪麗,我們的春節(jié)有趣吧?古色古香,趣味盎然,相信你聽了一定怦然心動,想來過一次春節(jié)吧!看我耐心給你介紹的,什么時候你也把你們過圣誕節(jié)的過程也給我說說!
祝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中國朋友
民俗優(yōu)秀作文7
冬至節(jié)氣早過了,天氣異常陰冷,一連好幾天,難得見太陽。田地里的活早就歇了,人們貓在家里,也懶得出去。這些日子里,最要緊的事就是打糍粑。
打糍粑是平常農家的大事,也是喜事,打完糍粑就意味著要過年了。父親老早就說,機器打的糍粑有股子鐵腥味,不好吃。今年年成好,把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請來,一家人都出把力氣——自己打。
我長這么大了,還從來沒有見過自己打糍粑,特別好奇,于是天天跟著父親,看他在忙啥。
石頭鑿成的粑缸是現(xiàn)成的,就在老屋的門背后臥著。父親早就將它清理出來,并洗得干干凈凈。當他滿懷希望爬上堂屋的倒樓。翻出那些不知何年何月用過的粑棍時,才發(fā)現(xiàn)那些木頭棍子早就爛得不堪用力。不過這也難不倒父親,父親本就是一個半邊把式的木匠。他找出他的`大鋸、刨子,不到半天工夫,六根用桑樹新做的粑棍就妥妥當當了。
白得像雪一樣的糯米被母親淘洗干凈。父親一邊把一個人也難以抱得過來的木甑架在上滿水的鍋里,一邊讓我在灶下使勁地往灶膛里塞著棉稈、劈材,灶膛里一片光亮,紅紅的火苗撲哧撲哧地舔著黑乎乎的鍋底,時而沖出灶口,差點就燒到了我的眉毛。鍋里的水很快開了,騰騰地冒著熱氣,母親挽起袖口,用鐵瓢一瓢一瓢地把糯米舀進去,最后用木鍋蓋蓋好!
粑缸被移到了堂屋的中間,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脫了棉襖,拿起粑棍,摩拳擦掌。(優(yōu)秀作文 )米飯蒸好了,叔輩們抬出飯甑,將米飯倒人粑缸中,大家圍著粑缸一陣亂摁;摁了一陣,大家又圍起來左轉一轉,右轉一轉,末了又是一陣亂摁。
粑終于摁好了,父親從面盆里取出浸過水的白麻布,將粑缸中的粑扯成一團一團的,擱在案板上。案板上早就鋪好一層炒米粉,案子里面還擱著糖罐。我知道,這先揉出來的糍粑包上糖是要敬神敬客和送給左鄰右合的。到淀粉拿上來的時候,揉出來的糍粑才是留著過年及平時享用的。
大伯二伯、三叔四父,人多力量大,揉的揉,摁的摁,一甑米飯很快就變成了案板上大大小小、一塊又一塊的糍粑,讓人的心里覺得愜意和滿足!
屋外寒風冽冽,屋內紅紅火火,我想,這也許就是農家日子的味道吧!
民俗優(yōu)秀作文8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節(jié)有關的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lián),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lián)。今年選的上聯(lián)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lián)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說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fā)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征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戶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著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里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著五顏六色的節(jié)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我的家鄉(xiāng)——寧鄉(xiāng),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里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xiāng)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tǒng)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jié)日的氣氛最能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jié)日是春節(jié)。春節(jié)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xù)殺豬,特別是在農村里,殺豬后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xiāng)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jié)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jié)了。元宵節(jié)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jié)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xiāng)有一個持續(xù)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xiāng)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xiàn)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了。
民俗優(yōu)秀作文9
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它在歷史長河中煥發(fā)出獨特的光芒!}記
民俗就像一個城市的首本介紹書,彰顯城市獨一無二的魅力。不一樣的城市沉淀積累的文化都是博大精深的瑰寶——談起民俗,總會想起民俗的悠久,正是這般的質樸,卻有著令人沉浸其中的魅力……
每當打開家鄉(xiāng)的旅游區(qū)紀念冊,映入眼簾的是一篇篇生動有趣的介紹文章,心中對家鄉(xiāng)——湛江,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充滿了向往和自豪。照片上的海鷗在碼頭邊滑翔,帶來寧靜祥和的氣息。
忘不了,歲月給家鄉(xiāng)的美麗帶來裝扮,走進家鄉(xiāng),走近身邊的民俗文化,尋找曾經遺失的那份淳樸……
雷州歌——嘹亮號角
一聲聲的回音帶來聽覺上的震撼。雷州歌不同于北方漢子粗獷的嘶吼,也非南方細膩溫潤的小調,而是一種演繹著雷州人民獨特而富含魅力嗓音的異曲——男女老少,你來我和地唱著雷州歌,聲聲入耳,嘹亮而夾雜著他們心中的情感,讓人心間泛起波瀾,帶來獨特的韻味。
民俗中聲聲令人感觸心頭的哼唱,是湛江通俗而樸實的魅力。
遂洲醒獅——華麗出巡
一幕幕精彩絕倫的表演帶來視覺上的震撼。廣場上,一群浩浩蕩蕩的大部隊在前進著。列隊中奏響了激昂的`樂曲,人群已把廣場圍了個水泄不通,一聲聲歡呼令一頭頭威風的雄獅在向人群挑釁。時而眨眨大眼,時而甩甩獅尾,烈日下,亮麗的獅影愈加奪目,散發(fā)出昂揚向上的氣息。
民俗中幕幕令人贊嘆不已的獅舞,是湛江熱情而奔放的魅力。
雷州石狗——精致雕塑
一個個獨具特色的雕塑帶來心靈上的震撼。不一樣的它們來自不一樣的名匠之手,它們有著一種靈魂,令人心生敬畏——它們是在雷州人民心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的“保護神”,對于雷州人民來說,它們的意義重大。各地的游客無不為它們的傳神,悠久的歷史而感嘆!雷州石狗——這雷州的一大特色,在歲月中不斷發(fā)亮發(fā)熱。
民俗中個個令人賦予高尚評價的石狗,是湛江獨特而別致的魅力。
走近身邊的民俗文化,淡雅而悠久的它們?yōu)檎拷鎏砹苏渲榘銑Z目的光彩,如此獨特,令人陶醉!
民俗優(yōu)秀作文10
云南省大理市下關第四小學 四年級 趙璟瑞 火把節(jié)到了,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決定到周城去過火把節(jié)。
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連接著一個個依山傍海的村莊和一片片綠色的田野,駕車穿行在這條高速公路上,一陣陣濕潤的、清新的風從車窗外吹了進來,驅走了夏日的炎熱、吹散了我一天的疲勞和郁悶。我愜意地做了個深呼吸,。≌嫦,真宜人──那空氣中帶著洱海水的甘甜、帶著田野中稻花的清香、帶著蒼山上松香的濃郁。車窗前,一群群蜻蜓和彩蝶在飛舞,好象要和我們一起歡度佳節(jié)。
一路優(yōu)美的風景,一路艷麗的色彩,還沒看夠,還沒道完,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到了周城村。
周城村是聞名中外的古鎮(zhèn),這里有如詩如畫般的風景區(qū)──蝴蝶泉,勤勞善良的白族人民孕育了白族文化,一段段動人的傳說、一則則優(yōu)美的故事從這里流傳。
太陽落山了,天漸漸黑了,一把高高的大火把燃燒了起來,紅紅的火苗升騰著、飄動著,照亮了夜空、照亮了村莊、照亮了一張張幸福興奮的臉。點點火星在跳躍、在飛騰、在飄散;鸢焉蠏鞚M了象征豐收的水果,在火焰的照耀下,那桃子鮮艷、梨子晶瑩、葡萄透亮,空氣中彌漫著燒熟了的水果的濃香。
火把節(jié)是彝族、白族地區(qū)特有的節(jié)日,每年舉行一次。每到這天,人民就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豎起大火把,家家戶戶擺著豐盛的晚餐,老老少少都穿上鮮艷亮麗的民族服裝。每當夜幕降臨,村民們就聚在一中國燃大火把,圍著火把載歌載舞,并紛紛摘下火把上的水果吃。除了大火把,人們還舉著小火把,手中提著一袋松香,往火把上撒一把松香,火苗就砰的一聲騰開來,隨即又變成原來的樣子。當更多的小火把點燃,當孩子們舞動著火把在每條小巷中奔跑,那一條條小巷仿佛變成一條條將要騰飛的火龍。
在這一天,老人們在祈禱四季平安,祝福家庭和睦;成年人在希望五谷豐登,展望更好的`年景;而孩子們,則盡情地享受著節(jié)日的快樂。
回到家,躺在床上,可久久無法入睡,我回味著今天的所見所聞。大理,我的風景如畫的家鄉(xiāng);白族,我的勤勞善良的民族。這里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三月街、火把節(jié)、三塔寺、大理古城、周城古鎮(zhèn)這些都是大理歷史和白族文化的真實寫照。我為我是白族人而倍感自豪,我為我的家鄉(xiāng)感到驕傲。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后要當一名大理歷史、白族文化學者。
我喜歡火把節(jié),喜歡這火紅的夜晚,還有這火紅的日子。
民俗優(yōu)秀作文11
新年是上一年完美的句號,也是下一年美好的開始。人們認為,這是一個吉祥、重要的節(jié)日,它有各種各樣的民俗。
大年三十的晚餐,被稱為“年夜飯”!澳暌癸垺狈浅XS盛,必須有魚、年糕和圓子。魚代表“年年有余(魚)”,寓示富足美滿的生活;年糕代表“年高(糕)”,希望人們的'事業(yè)、學業(yè)“年年高”,都有更大的成就;圓子代表“團團圓圓”,寓示著人們會在這一天與親人團聚在一起,快樂無比。
一吃完年夜飯,鞭炮聲便不絕于耳!班枥锱纠!噼里啪啦!……”鞭炮聲此起彼伏,這邊還未放完,那邊又響起來了。那一整晚都燈火通明,鞭炮聲震耳欲聾,熱鬧非凡。關于三十晚上放鞭炮,有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
傳說,從前,山洞里有一只怪獸。叫“年”。它體型龐大,頭上長著牛角,眼睛又圓又大,像兩只大大的燈籠。血盆大口一次可以生吞一個人。每到嚴冬未盡、早春即來時,它便到山下的村子里肆虐,捉人吃。大家既恨它,又怕它。
據(jù)說有一天,有兩個膽大的小牧童在晚冬早春時到山上放牛,突然遇到了饑餓的“年”。當時,他們正揮動著趕牛的鞭子,發(fā)出一陣陣“噼啪”聲!澳辍币宦犚娏司吞樱瓦@樣,他們意外地得知“年”害怕“噼噼啪啪”的響聲。于是大家每到這時都會放鞭炮驅“年”,漸漸地,這成了一種民俗。
大年初一時,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會倒貼著一張紅色的“!。它代表著人人都幸福美滿、快快樂樂、萬事如意地生活?蔀槭裁匆怪N呢?原來“倒”與“到”同音,意思是“福到了”。它寓意吉祥。
你一定也還會注意到春節(jié)家家門上的對聯(lián)。對聯(lián)對得一定非常工整,而且一定是寓意新春快樂、新年吉祥的。它們代表了人們美好的愿望。
“小孩盼過年。大人盼種田。”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過年這天必不可少的就是——給小孩發(fā)壓歲錢。大人要給孩子壓歲錢,他們會把錢裝在一個紅包里,然后把它交給孩子,讓孩子去數(shù)錢。那可以說是孩子們一年之中最快樂的事了。
新年,是嶄新的一年。各個民族的新年風俗和習俗可是講也講不完。
民俗優(yōu)秀作文12
縈回長空的樂聲響遏行云,沉淀著根深蒂固的文化力量,源遠流長。
——題記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余音繞梁的音律回蕩在湛江安鋪的大街小巷,悠悠而行的民樂手,朗朗而奏的百般樂器,好似一首磅礴滂湃的敘事詩。不同于別處的民風民俗,八音獨具一格。家鄉(xiāng)那盛大輝麗的樂聲仍然子在我的腦海中深深銘刻。
小時候每當張燈結彩日,便手持一串冰糖葫蘆,坐在媽媽肩上。我在街角駐足,煙花焚遍,萬紫千紅,我側耳傾聽身邊八音,一種復古的鄉(xiāng)音韻味,自罄竹、木魚、橫蕭、琵琶中飛出。絲竹聲悅耳,鼓色清音,鈸瑟齊鳴,游行眾個個是喜氣洋洋,好一幅其樂融融的民族風情畫!
家鄉(xiāng)的八音,喧而不鬧,清而不冷,熱鬧的端午元宵,沒有八音實在單調。長大后我時常懷念兒時傾聽八音時內心綻放的淡淡喜悅。我被那雁歸長空,虹碎陡崖的音韻打動,更被那團結與幸福感動,這就是民俗文化的力量。
在原生態(tài)的文化根基下,代表的不僅是家鄉(xiāng)的歸屬感和幸福感,更能從中管中窺豹,看到家鄉(xiāng)的精神文化力量。八音對我而言,獨具一格的是集群體之力量,作繁盛之民音。
安靜聆聽身邊的民俗八音,我的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在家鄉(xiāng)溫柔奏著音律的大街小巷,又回想起和母親一起聽八音的時候,在樂音中,展現(xiàn)的是一番新的氣度,新的內涵。沉淀下新生力量,民俗文化執(zhí)著扎根生長。
凝聚起來的是湛江人團結一致的精神,流在血液里的是執(zhí)著向前,不屈脊梁洋溢精神風貌。每個湛江人都為了家鄉(xiāng)的幸福團結,連系起以八音為根的血脈。民俗文化的力量最真切地體現(xiàn)思鄉(xiāng)愛鄉(xiāng)情懷,它把每一寸家鄉(xiāng)的土地都變得鮮活,是所有家鄉(xiāng)人的精神骨髓。八音的.源起和發(fā)展,也是湛江人由信仰和情感所產生的文化。是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凝結成了八音,而八音又一次喚起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懷。這樣的螺旋式前進,再一次把民俗傳承下來。
因為八音有根深蒂固的精神力量,所以并非靡靡之音;因為八音有源遠流長的悠長歷史,所以并非鶯歌燕語。我傾聽身邊的民俗八音,聽出了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懷,縈回長空的音律,流淌在精神文明的長河,那盛大輝麗的樂聲,沉淀下文化力量,在我腦海深深銘刻。
民俗優(yōu)秀作文13
五十六個民族猶如五十六朵鮮花,朵朵競相開放。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其中潑水節(jié)是傣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也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shù)最多的節(jié)日。
潑水節(jié)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 要做許多“毫諾索”,(也就是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jié)日里食用。 節(jié)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jié)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jié)期間要進行劃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為節(jié)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放高升和孔明燈也是傣族地區(qū)特有的活動。人們在節(jié)前就搭好高射架,屆時將自制的土火箭點燃,讓它尖嘯著飛上藍天。入夜,人們又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以此來紀念古代的'圣賢孔明。
此外,傣族青年還要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伙子接不著輸了以后,小伙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可是,這樣一個隆重的節(jié)日是怎么來的呢?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于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并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xù)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jié)日——潑水節(jié)。
民俗優(yōu)秀作文14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
而中秋節(jié)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jié)又稱“團圓節(jié)”。
據(jù)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節(jié)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臺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jù)溫、臺、明三州時,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節(jié)”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節(jié)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節(jié)”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jié)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節(jié)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節(jié)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jié)節(jié)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節(jié)、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jié)節(jié)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