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民風民俗作文合集九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xiāng)——寧鄉(xiāng),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里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xiāng)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jié)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jié)日就是春節(jié)。春節(jié)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xù)殺豬,特別就是在農村里,殺豬后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xiāng)除夕定會吃雞、魚 、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jié)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jié)了。元宵節(jié)吃元宵,當然就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jié)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xiāng)有一個持續(xù)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xiāng)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就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了。
……
我的家鄉(xiāng)雖是個小縣,但卻有著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滿族進入遼、沈以前,具有精于騎射的特長。7歲左右的兒童即以木制弓箭練習射鵠,女子執(zhí)鞭不亞于男子。滿族的服飾,男子剃去周圍頭發(fā),束辮和垂于腦后,穿馬蹄袖袍褂,兩側開叉,腰中束帶,便于騎射。女子在頭頂盤髻,佩戴耳環(huán),穿寬大的直統旗袍,足著高底花鞋。入關以后,滿、漢服裝逐漸趨于一致。曾有一個時期各地婦女穿旗袍甚為流行。滿族的住房,過去一般院內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羅桿”。住房一般有兩間正房,門向南開,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滿族的飲食,過去喜吃小米、黃米干飯與黃米餑餑(豆包);逢年過節(jié)吃餃子,農歷除夕必吃手扒肉。滿族的具有獨特風味的“薩其瑪”至今仍是廣大人民愛吃的點心。滿族實行一夫一妻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十六、七歲即可訂婚,由父母包辦。結婚時,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帳一日,稱為“坐!。滿族居民過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人死入棺后由窗戶抬出;一般行土葬。
滿族重視禮節(jié)。過去,平時見長輩行“打干”禮,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婦女雙手扶膝下蹲。平輩親友相見,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禮。滿族以西為上,室內西炕不得隨便坐人和堆放雜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據說主是因為狗在滿族先人的長期漁獵生活中起到了幫手作用,人們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漸形成這個習俗。
清代以來的300多年間,滿、漢長期雜居共處,關內的滿族已在語言、服飾、習俗等方面與漢族無差異;居于關外各地的滿族人民,只是在滿族聚居的偏僻鄉(xiāng)村中,仍有一部分滿族居民使用滿語,保持滿族的一些固有習俗。同時,從漢族習俗(包括漢語詞匯)中也可找出一些滿族民風民俗的成份,但滿族群眾模仿漢俗,比漢族群眾模仿滿俗的更多。滿族是一個既善于學習又善于創(chuàng)造的民族,為發(fā)揚祖國文化作出了貢獻。
滿族的重要節(jié)日與漢族差不多,春節(jié)、元宵節(jié)、二月二、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
滿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薩滿教,早期分宮廷薩滿和民間薩滿兩種。清代歷朝皇帝舉行各種祭神祭天典禮,如宮廷薩滿設“堂子”祭天,都用滿語誦經跳神。直到20世紀40年代,在東北的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和愛琿等地,滿族民間仍保有薩滿教。民間薩滿又分以跳神為職業(yè)的薩滿和管祭祀的家薩滿兩種,現已消失。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老師曾經說過:“如果只是這種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那么學生只能學到總量百分之四十的知識。如果在老師講的基礎上學生還能互相交流合作,那么能學到百分之六十的知識。究竟怎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呢?就是讓學生先自己學會再教其他人,這樣能吸收百分之八十的知識!睘榱藢W會更多東西,我們全班舉行了一次民俗風情的主題研究活動。
老師并沒有直接教我們這次研究的重點知識,而是教會我們學習方法。這好比古人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教會了我們方法,接下來,我們就要一起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里抓捕智慧的魚兒。其實我們整個研究的過程都非常簡單,雖然遇到過不少困難,但收獲頗豐。
我學會了感恩。
我感謝我的組員在集合的時候等待遲到的我;我感謝我的組員在排練時就算一次次重來也從來沒有抱怨;我感謝我的組員就算得知結果差強人意也盡可能的安慰我;我感謝我的組員在修改幻燈片時給的一次次建議;我感謝我的.組員與我分享成功時的喜悅。
我學會了探索。
剛開始的我們就猶如雛鳥一般懵懂,對藥王節(jié)一無所知。直到后來,我們知道了它是壯族人所通曉的節(jié)日;知道了它是一年一度舉辦于四月二十八日節(jié)日;知道了它是為了紀念藥王所創(chuàng)辦的;知道了它對于壯族人有著特殊的意義;知道了······
通過這次活動,我主要學會的就是兩點,感恩和探索。在這個世界里,有太多太多危險和謎團,所以我要感謝那些在困難時曾經幫我一把的人,盡管有的熟悉,有的只是打過一個照面的陌生人。我還要探索那些謎團,在探索出結果時,我會突然發(fā)現收獲的不僅僅是成功的喜悅,還有自身能力的提升與一種境界的升華。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歷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獲之際,人們?yōu)榱舜鹬x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顒,稱為“秋報”。中秋時節(jié),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后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jié)慶活動卻延續(xù)下來,并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在中秋節(jié)的演變過程中,古老的禮俗與眾多神話傳說及中華傳統文化中其他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的重要節(jié)慶。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圍繞著月宮的一系列神話,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唐明皇游月宮等,它們給月宮掛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絢麗的光環(huán),使之充滿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賞月宴飲之俗已頗為盛行。從流傳下來的眾多描寫中秋的詩句中,可以看到當時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話與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可能已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不過,當時中秋節(jié)似乎還是以賞月和玩月為主,還沒有在民間廣泛流行。
中秋節(jié)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并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jié)令食品,賞月、吃月餅、賞桂、觀潮等節(jié)慶活動蔚然成風。明清時期,中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節(jié)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設“月光位”,準備瓜果月餅,“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神和玉兔搗藥等圖案。祭月后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個成員。中秋節(jié)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人們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愿,很多人家還要設宴賞月,一片佳節(jié)盛況。
明清以來,中秋節(jié)日益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不僅全國各地,甚至在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和東南亞等地逐漸傳播開來。在賞月、吃月餅等活動的基礎上,各地還逐漸發(fā)展出“賣兔兒爺”、“樹中秋”、“舞火龍”、“走月亮”等豐富多彩的節(jié)慶活動,使得中秋節(jié)作為我國傳統節(jié)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迷人。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按照家鄉(xiāng)過年的習俗,春節(jié)在正月初旬就開始了。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在臘八的前一天姥姥就將大白云豆提前泡在水盆里;把白蓮子用熱水漲發(fā),再去掉綠色芯。到了第二天,豆子就變得又圓又大了。熬粥時把白云豆先下入煮20分鐘。,然后再放些大米、糯米、麥仁、葛仙米、小棗、飯豆和栗子。這不是粥,仿佛是在展示一年的收成。
這之后,街上便有小販擺攤賣東西了,各種蔬菜,各式各樣的玩具,顏色各異的衣服和形狀大小都不同的各色爆竹、煙火,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臘月二十三的小年似乎就是春節(jié)的前奏。在這一天,全家上下都要打掃房子。小年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大街上也掛起了紅燈籠。按照姥姥的話說,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要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了我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愿動一動。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這一天,還要守歲,除了比較小的孩子,人們都是徹夜不眠。
現在的除夕,人們一般都在家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晚會結束后,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也隨之到來了。這時各家都燃放起了煙花、爆竹。整個小鎮(zhèn)沉浸在無限的歡樂之中了。
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早上,整個小鎮(zhèn)都顯得格外寧靜。到了中午,人們就開始相繼走訪拜年了。拜年一般從家里先開始。初一的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一些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也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姥姥總是大年夜將屋子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到了正月初五,姥姥和姨媽們要“送窮”,聽她們說:“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陜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fā)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元宵剛一上市,就被人們搶購一空。春節(jié)的熱浪再次掀起了一個高潮。春節(jié)雖然很熱鬧,卻沒有月亮,在元宵節(jié)的這天晚上,月亮像一輪月盤,嵌在黑色的天幕上,樸實的大地被月光照的紅火而美麗。吃過團圓飯后,大家便一起出去賞燈,大街上的燈各式各樣,漂亮極了。
轉瞬間,已到正月十六,春節(jié)也在這一天結束了。大人們又去忙自己的工作,小孩子也都去上學了。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雖不是過得那么繁華、氣派。但卻使久別的家人重逢到了一起,老人的臉上堆滿了笑容,孩子的心里樂開了一朵朵幸福、快樂的花!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特色。今天,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蕭山的民風民俗吧!
麻糍——俗稱麻團。我和許多小朋友一樣,只吃過麻糍,可沒看見過麻糍是怎么做的。每年的冬至,每戶人家都要做麻團,因為吃了麻團之后,就意味著我們又長了一歲。
今年冬至回到老家,我終于看見麻糍是怎么做的了。我們全家正在吃晚飯的時候,隔壁的四奶奶來串門了,告訴我們他們晚飯后要“搓麻團”。奶奶說等會兒帶我們去看看,讓我去見識一下麻團是怎么做的。媽媽很興奮地說她小時候家里每到冬至前夕或者家里有喜事時,都會有“搓麻團”的風俗習慣,那時媽媽和她的姐妹一起圍著大人們“搓麻團”,等待享受這糯糯的、香噴噴的麻糍,這是媽媽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我們匆匆忙忙地吃完晚飯,興高采烈地跟著媽媽和奶奶,來到四奶奶家里,看見灶上的鍋里正燒著水,不過一會兒,水就開了,只見四奶奶把半臉盆水的糯米粉全部倒了進去,用一雙筷子不停的攪拌,這時鍋里的粉都像橡皮泥一樣一塊一塊的,我問奶奶這是在干嗎,奶奶說:“著叫作打欠頭!蹦棠陶f著,拿起鏟子把它們撈到臉盆里,然后放上幾碗粉,最后用雙手不停地把它揉成團,直到粉團有點韌性為止四奶奶教我把粉團搓成長條,然后把它截成乒乓球大小的一個個球,放在手心里,用兩手把它搓圓,再放到水里去煮,直到一個個圓球浮出水面為止。最后一步,在一個盆里撒上黃豆粉和白糖,把圓球撈起來放進去,然后不停的旋轉,直到圓球上裹滿為止,香噴噴的麻糍就新鮮出爐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顆就吃,好香好燙呀!
這就是我們蕭山的民風民俗之一。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边@句諺語可謂是家喻戶曉,眾人皆知?墒悄阒浪囊馑紗?你又知道那些民俗民風?我們地處中原,只了解本地的民俗習慣,你們知道藏族節(jié)日嗎?如果不知道,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藏族是一個多節(jié)日的民族,按照他們的日歷——藏歷來算,月月有節(jié)日。藏歷元月,是節(jié)日最多也是最隆重的月份。新年是最主要的節(jié)日,人們從十二月初就開始準備過年,人們先用青稞苗供奉佛祖,然后各家就各自做。炒青稞,摘人參果等品。到了十二月二十九日,人們打掃房間,傍晚時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種叫古吐(一種面疙瘩)。初一那天人們喝青稞酒,初二人們拜年。初四拉薩舉行大規(guī)模的傳召大會,此后一直活動直至二十六日。
此后的節(jié)目數不勝數,五月十五林卡節(jié)是世界焚香日,七月一日是雪頓節(jié),意思是“吃酸奶的節(jié)日!斑演藏戲;望果節(jié)是豐收節(jié),沒有固定的日子;十月十五日“吉祥天母節(jié);”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燈節(jié)。”
中原的節(jié)日豐富多彩,但西藏的節(jié)日更是多種多樣,愿節(jié)日越來越多,人們越過越紅火,祝大家在這些節(jié)日里紅紅火火,團團圓圓,健健康康,日子越過越好!
民風民俗作文 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guī)Т蠹易哌M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就是身體的保險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就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全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四時感冒、頭痛發(fā)熱等積滯之癥。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小兒感冒發(fā)熱、煩躁咬牙等癥。適用于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jié)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就是除夕前三天.各區(qū)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樓,拱起花架,四鄉(xiāng)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yè),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后,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jié)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
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fā)現它呢!
民風民俗作文 篇9
湖南侗鄉(xiāng)的中秋之夜,流行著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風俗。
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里的仙女要降臨下界,她們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人們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給這種風俗,取名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著花傘,選取自己心愛后生的園圃,去采摘瓜菜,而不會被人看成是“偷盜”。她們還要有意地高聲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來,她們這是借助月宮仙女傳遞紅線呢。如果能摘到一個并蒂的瓜果,這表示她們能有幸福的愛情。因此,成雙生長的豆角便成了她們采摘的對象。嫂子們這夜也同樣到別家園圃里去“偷月亮菜”,不過,她們希望能采到一個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鮮青翠的毛豆,因為,這象征著小孩的肥壯,毛頭的健康(毛豆的諧音,指小孩)。小伙子們也有“偷月亮菜”的習俗,因為他們也希望月宮仙女賜給他們幸福。不過,他們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帶回家去!巴翟铝敛恕保苟闭闹星镏,增添了無限歡樂和神奇異彩。
苗族——跳 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團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跳月”活動。
苗族的古老傳說,月亮是個忠誠憨厚、勤勞勇敢的青年。有個年輕美麗的水清姑娘,她拒絕了來自九十九州九十九個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愛上了月亮。最后,她還經歷了太陽制造的種種磨難,終于和月亮幸福地結合一起。
苗族父老為對他們幸福愛情的懷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著月亮的光輝,跳起苗家歌舞,并把這一風俗稱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尋找心上人,傾吐愛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白頭之好。
【【精品】民風民俗作文合集九篇】相關文章:
【精品】民風民俗作文合集6篇01-07
【精品】民風民俗作文合集六篇03-10
【精品】民俗民風的作文合集8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