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小時候的故事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孔子小時候的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人物介紹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精通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是一位知識淵博、才華出眾的哲人。在他長達14年周游列國的生涯中,他曾率領弟子到過衛(wèi)、陳、宋、曹、鄭、蔡、楚七國,四處游說,但卻始終沒有得到諸侯的重用。晚年的孔子,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其教學內容以仁學為中心,以周禮為規(guī)范,著重培養(yǎng)忠、恕、孝、悌等倫理道德。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使許多過去根本無權受教育的平民子弟首次獲得了接受教育的機會。他還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注重復習、言教身教并重等。
逆境中勤學不止
孔子幼年喪父,受盡磨難,卻一直有慈母顏徵守護在身邊,盡管環(huán)境困苦,母親卻一直都教導孔子要做一個心存理想、不斷進取的人。
母親日夜為家務操勞,終因體力不支,病倒了。可是,就在母親臥床休息的第四天,孔子就被母親逼著上學去了。但每天放學后,他都會早早回家,一進門就忙著刨地、澆園、墊豬舍、喂雞、燒火、掃地,夜間則和養(yǎng)病的母親一起編草鞋。母親責怪他學習沒有以前用功,孔子微笑著解釋說,在鄉(xiāng)校里讀了一天書,腦子里混得像一盆糨糊,現(xiàn)在正需要休息,再說,干著活也能思考問題,也能背書。
孔子雖然年紀輕,但干起活來非常細致,干什么像什么,速度有時比那些經常做家務的老手還快。母親的重擔被孔子接去了許多,得到休息的身體也一天天在恢復。
母親顏徵在病中也未閑著,常常打起精神支撐著坐起身來,給兒子做了一件新上衣,準備過年穿。這天傍晚,新衣服做成,孔子放學回家,剛想抓起扁擔去挑水,顏徵就扯著兒子的手進了里屋,喜形于色地說:“來,丘兒,試試娘給你做的這件新上衣合身不?”
孔子見母親今天特別高興,乘機告訴她說:“娘,從明天起,孩兒不再上學了!
“這是為什么?”顏徵吃了一驚,臉上的笑容頓時消失。
“鄉(xiāng)學里的先生盡是些迂腐老頭,”孔子解釋說,“滿腹空空,教起書來比娘也相差很遠……”
“胡說!”母親顏徵打斷了兒子的話,“小小年紀,就這樣驕傲自滿,竟然連先生也不放在眼里。”
“就是嘛,先生還特別懶,根本不讓提問,你一問,他就吹胡子瞪眼睛。自打進了鄉(xiāng)學,孩兒什么新知識也沒學到,盡是自己溫故而知新!毙⌒】鬃硬环䴕獾剞q解著。
母親不相信孔子的話,于是找來鄰居家的孩子曼父,詢問鄉(xiāng)學教書先生的事情,曼父也不喜歡鄉(xiāng)學里的教書先生,就把學校里的情況講給顏徵聽,顏徵于是相信了兒子講的話全是實情。
即便是這樣,母親也不同意兒子的請求,她心平氣和地對孔子說:“不上學怎么能精通‘六藝’呢?不精通‘六藝’,將來何以能出人頭地呢?”
孔子告訴母親,自己可以跟曼父哥學趕馬車,跟吹鼓手學音樂,到校場去練習射箭。這些才是實實在在的本領,不像在鄉(xiāng)學里,先生盡是紙上談兵,什么也不會干,連長鞭都甩不響,更不用說駕馭烈馬了。他還打算到叔孫氏家里去放牛,因為他們家里有好多好多的藏書,可以借來閱讀。白天的時候,把牛趕到牧場里,讓它們吃草,自己就可以以草地為課堂,讀書學習。曠野里的空氣新鮮,又沒有同學吵鬧干擾,學習效果將比在課堂上好得多。再說,從事這些活動,也可以體驗人生哲理,為將來入世做事奠定基礎……
顏徵靜心地聽著兒子的講述,心底泛起了一股熱浪,眼圈濕潤。她知道,兒子這是為賺錢生活,為自己分擔憂愁,使自己今后少吃苦,才將輟學說得這樣天花亂墜——兒子長大了,知道體貼疼愛母親了,她心里感到無限欣慰……兒子的話確有道理,如果這樣做,自己的處境,這個家庭的狀況,將會有所改變,有所好轉。然而,這是斷然使不得的,她說:“丘兒,娘知道你這一片赤子之心,可是,咱不能那樣做。咱孔門是貴族出身,雖說后來敗落了,可你父親還是個陬邑大夫,他的兒那樣做。咱孔門是貴族出身,雖說后來敗落了,可你父親還是個陬邑大夫,他的兒子怎么能去干那些卑賤之事呢?孩子,只要你將來能成大器,娘再苦再累,心里也甜呀……”母親邊說邊扯起衣襟擦那濕潤的眼角。
孔子的故事
1、欲速則不達
子夏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現(xiàn)在的山東)去做地方官。臨走之前,他專門去拜望老師,向孔子請教說:"請問,怎樣才能治理好一個地方呢?"孔子十分熱情地對子夏說:"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復雜的事。
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簡單了。"孔子向子夏交代了應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囑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這段話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目的;只顧眼前小利,不講長遠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師的教導去做,就告別孔子上任去了。后來,"欲速則不達"作為諺語流傳下來,被人們經常用來說明過于性急圖快,反而適得其反,不能達到目的。
2、后生可畏
孔子在游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個小孩卻站在旁邊?鬃佑X得奇怪,就問站著的小孩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認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會傷人的身體;再退一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么好處。所以我不愿和他們玩。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過了一會幾,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來,也不給準備動身的孔子讓路?鬃尤滩蛔∮謫枺骸澳阕诶锩妫瑸槭裁床槐茏屲囎?”“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有聽說過城堡還要避車子的!”孩子說。
孔子非常驚訝,覺得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會說話,實在是了不起,于是贊嘆他說:“你這么小的年紀,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卻回答說:“我聽人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游泳,兔生下來,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馬生下來,三天就可跟著母馬行走。
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嘆他說:“好啊,我現(xiàn)在才知道少年人實在了不起呀!”
孔子的故事
楚國某縣尹問孔子弟子,請他談談對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訥小心,一言不發(fā),縣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興,怨道:你為什么不說:我的老師是個發(fā)憤忘食,樂而忘憂的好學者啊!弟子一聽馬上明白,愧道:"老師,是我糊涂啊,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問我,我必遵師囑答之。"孔子一聽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適當?shù)臅r候吹一把,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啊!形容聲討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準備試行新法,向孔子請教,孔子剛好是站在保守一邊,于是氣憤無比,把冉求罵個狗血淋頭,冉求一再堅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對眾徒發(fā)出追殺令:冉求不是我的門徒,你們一起向他攻擊吧!"[論語。先進篇] "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勝人少,以強凌弱的風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會關系如何?你有硬梆梆的后臺嗎?你的朋友多嗎?如果沒有,可得小心行事,潔身自好呀!憑借強力欺負弱小。跖,一奴隸起義首領,士大夫蔑稱起義者為盜?鬃酉胗握f盜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膽找了他,不料惹來盜跖一陣亂罵,罵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臉色如土,滿懷感羞啊!來,那些看著孔夫子就煩的人們有機會了,跟著盜跖英雄一起罵:"你這死夫子,你不勞動卻吃得香,不紡織卻穿得好,整日搖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虛假做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之舉,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貴,你就天下最大的盜。堯,舜興起后,設立百臣,商流放國君,周武王殺死商紂,從此社會都是以強凌弱。你所說的那一套,是我所唾棄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鉆營,虛偽巧詐的東西。
天下人為啥不叫你盜丘,而叫我盜跖!你這個罪大惡極的人,趕快滾回去,不然,我將用你的肝拿來加菜配酒吃了哈!"
孔子樂觀向上的的故事
公元前517年,35歲的孔子在齊國,因為一次會談,齊景公很欣賞他的業(yè)務能力和愿景設計。正當人生將大有起色時,晏子出來了,他的一番話阻止了孔子進入齊高層。歷史不可捉摸,孔子和晏子都是圣賢,然而,那個時代,需要的是晏子,暫時還不是孔子,因此,兩賢不能共事。齊拒絕了孔子。
公元前497年,孔子55歲,這是他最接近理想的一次。他已掌握魯公司管理大權,三個月的施政令魯公司的管理和業(yè)績大有起色。例如,賣牲口的不大肆提價了;外來客商不用去尋求幫助,魯公司的商務管理機構能主動提供服務。
魯公司好了,齊公司就緊張了,于是給魯送來女樂,擾亂孔經理的管理,孔子只得走人。這一回,魯拒絕了孔子,孔子也拒絕了魯。
公元前496年,孔子56歲,在衛(wèi)國,衛(wèi)靈公一方面對他很客氣,給他高薪,一方面卻不信任他?鬃幼吆,衛(wèi)靈公又想起孔子的好,再把他接回衛(wèi)國。但這一次,衛(wèi)靈公對孔子連基本的禮貌都沒有了,兩人開業(yè)務會時,董事會主席衛(wèi)靈公仰天看飛雁,“見蜚雁,仰視之,色不在孔子”。這種姿態(tài)很傷人,孔子只得再次走人。
除了吃閉門羹,還有嘲笑。公元前492年,孔子與學生們失散,獨自一人在鄭國國都東門外等學生。一個年已花甲的老人,旅途勞頓,神情疲憊地在城門外等人,當然光鮮不到哪里去,于是有人對子貢說:“東門那邊有個丑八怪,像喪家犬!
更有甚者,孔子的生命受到了威脅。公元前493年和公元前489年,前后在陳國和蔡國,曾經兩度被圍困,最危急的時候,斷糧七天。好在,子貢是個外交牛人,搬來了楚國的野戰(zhàn)軍團,才將老師救出重圍。這一回楚國要供養(yǎng)和重用孔子,然而,出于利益考量,最終還是拒絕了孔子。
孔子實在有太多的理由去悲觀生活,然而,他并不在意。例如,對于“喪家之狗”的描述,孔子居然認了:“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說我像喪家狗,確實如此。那天早上確實狼狽,別人能如實地描繪出來,干嘛不認呢?
關于孔子的故事:
1、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于各種知識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2、發(fā)憤忘食 樂以忘憂
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碑敃r孔子已帶領弟子周游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并不知難而退,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薄妒酚洝份d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于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边@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3、與人為善
孔子創(chuàng)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凹核挥闶┯谌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準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孔子小時候的故事】相關文章:
歷史名人故事:孔子小時候勤奮讀書01-29
孔子的故事02-03
名人孔子的故事09-23
名人的小時候的故事08-17
張衡小時候的故事07-21
莫扎特小時候的故事08-17
愛迪生小時候的故事01-17
孔子改錯名人故事08-09
孔子的忠信名人故事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