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名人愛國故事:周恩來的外交小故事
周恩來是偉大的外交家。他作為新中國尋求人類和平友好的使者,開展了頻繁的外交活動,成功出訪了許多國家,他的足跡遍布亞洲、歐洲和非洲。
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稱贊周恩來:他的敏捷機智大大超過了我所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領(lǐng)袖。
加拿大著名學者羅納德更是贊嘆:周恩來是本世紀最偉大的外交家,國際上公認哦完美的外交家。
下面幾個小故事是小編從網(wǎng)上整理出來的,僅供參考。
1、空酒杯
一九五四年,周恩來訪問波蘭即將結(jié)束時,我駐波使館借用波方剛剛修復的一個大廳,以周恩來的名義舉辦了一個辭行招待會。那天,周恩來儀表堂堂,風度翩翩,征服了所有的來賓,人們都看呆了!以致發(fā)生了一個誰也沒有料到的情況:當周恩來致詞已畢,舉杯敬酒時,酒杯里竟空空如也。周恩來的隨員急忙跑去,把聘請的波方招待員們從呆滯狀態(tài)中喚醒,去斟酒。原來,當周恩來陪波方貴賓入場時,把人們的視線和注意力完全吸引住了,人們只顧看啊,鼓掌啊,……招待員們竟忘了及時斟酒。后來,客人邀周恩來跳舞,他那嫻熟的舞步,多采的舞姿,使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傾倒。一些西方國家的大使不斷地點頭,紛紛贊嘆道:“妙極了,妙極了!”
2、巧妙應對: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七日,周恩來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參加完亞非會議后,來到首都雅加達。這天下午,在雅加達中國大使館舉行招待會,中國代表團同六百多名華僑代表見面。對于這個招待會,一名外國記者做了兩則報導,一則是:“有人說,‘在共產(chǎn)中國’老年人是得不到尊重的。四月二十七日,在大使館舉行的招待會上,周恩來所留住的或與之談話的都是年紀最老的來賓們。不是地位最高的、最有錢或最有名望的,而是頭發(fā)最白、臉皮皺縮的。”另一則是:“周恩來也招呼在大使館幫忙守衛(wèi)的軍警們進去坐一下,并且跟他們談很多話,還請他們吃東西,以致他們之中大都受了感動。”
3、主動握手:
一九五五年四月,第一次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會議期間,周恩來利用各種機會開展外交活動,促進我國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guān)系。一次,中印友好協(xié)會到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向周恩來呈獻禮物。在呈獻禮物的儀式進行過程中,周恩來趨前與中印友協(xié)全體工作人員握手。印尼交通部高級職員達希爾·打益勃的手因受傷而扎了紗布。由于藥水的滲透作用,包扎的紗布看起來有點臟。當周恩來向他伸手時,他不敢伸出手來。周恩來卻微笑著主動握住他的手,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放下。
4、骨肉情深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勝利結(jié)束,周恩來參加亞非會議后,從萬隆來到印尼首都雅加達。整個印度尼西亞二百多萬華僑,不分地區(qū)和階層,共推選出六百多名代表來到雅加達,要見一見從偉大祖國來的親人。二十七日下午二點,在中國大使館舉行招待會,中國代表團和華僑代表見面。激動的講話,熱烈的掌聲,眼中的淚水,都使人感到一種骨肉團聚的激情。三點左右,招待會結(jié)束了,六百多名華僑代表向站在大門口的周恩來握手道別,這是需要花許多時間的,而且他的右臂活動不便。有關(guān)方面通知華僑代表不要等待握手,可以走了。但是周恩來一邊微笑著說:“不要緊”,一邊依然和跟他辭別的來賓們握手。
5、頂風冒雨
一九五七年,周恩來應邀訪問斯里蘭卡,當他在群眾歡迎大會上講話時,突然下起雨,主人立刻給他打上了傘。周恩來看到群眾并沒有雨具,就堅決推辭開了。他精神抖擻地站在風雨中發(fā)表了支持斯里蘭卡人民反殖民主義斗爭的長篇演說。第二天,幾乎當?shù)厮械膱蠹埖拇髽祟}都是:“周頂風冒雨。”
6、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在日內(nèi)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先是主動和周恩來握手,周總理出于禮節(jié)沒有拒絕,但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說:“我怎么跟中國的好戰(zhàn)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恩來握過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進褲兜。這時很多人在圍觀,看周總理如何處理。周恩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他從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后——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痰盂。他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干凈了!” ——盡管中美當時處于敵對狀態(tài),但周總理一貫的思想,還是把當權(quán)者和普通美國民眾分開。在談判桌上橫眉冷對,那是一點情面也不講的。但會場外,他可是統(tǒng)戰(zhàn)高手,盡量做工作,力圖潛移默化。他對普通美國民眾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聞記者在內(nèi)。所以,在那個美國記者主動要和周總理握手時,周總理沒有拒絕。但這個記者看來純粹要使周總理難堪,否則不會自己主動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總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會意識到他會這樣做。當時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來下不下得了臺。所以周總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請注意兩人做法不同的是:記者擦完手后仍把手帕塞回褲兜,而周總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進了痰盂。周總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還能用,我的手帕因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細胞,你這無恥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凈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7、巧妙應答,不亢不卑
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 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并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美國官員的話里顯然包含著對中國人的極大侮辱。在場的中國工作人員都十分氣憤,但囿于外交場合難以強烈斥責對方的無禮。如果忍氣吞聲,聽任對方的羞辱,那么國威何在?周總理的回答讓美國人領(lǐng)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帶剛,最終尷尬、窘迫的是美國人自己。
8、為什么叫“馬路”
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問周恩來總理:“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為什么卻要叫‘馬路’呢?”周總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這位記者的用意是把中國人比作牛馬,和牲口走一樣的路。如果你真的從“馬路”這種叫法的來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確也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周總理把“馬路”的“馬”解釋成馬克思主義,恐怕是這位記者始料不及的。
【名人愛國故事:周恩來的外交小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周恩來的故事11-10
名人愛國故事:齊白石的愛國故事10-31
經(jīng)典名人故事大全小故事09-22
中國愛國名人故事07-18
愛國名人故事大全05-23
名人尊師小故事12-01
經(jīng)典名人勵志小故事09-24
名人成功的小故事02-21
經(jīng)典的名人勤奮小故事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