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精選17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精選1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1
藏族有一個很隆重的節(jié)日,叫沐浴節(jié)。你知道沐浴節(jié)是怎么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個很出名的醫(yī)生,叫宇托·云旦貢布。他的醫(yī)術(shù)十分高明,什么疑難雜癥都能治好。所以藏王赤松德請他去做御醫(yī),專門給妃子們和自己治病。但是宇托進宮后,心中仍然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經(jīng)常借外出采藥的功夫去給百姓治病。
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了起來,許多牧民臥床不起,嚴重的還被奪去了生命。這時,宇托醫(yī)生奔跑在遼闊的草原上,為一家家患病的人們治病。他從雪山上和森林中采來各種藥材,煎藥給百姓們服下。許多瀕臨死亡的病人恢復(fù)了健康。人們都稱他為“藥王”。
不幸的事發(fā)生了,宇托醫(yī)生去世了。草原又發(fā)生了瘟疫,比上次更加嚴重。生命垂危的牧民只好跪在地上,祈求上天保佑。
說來也巧,一天,一個快要病死的婦女做了一個夢。夢見宇托醫(yī)生對她說:明晚,當東南天空出現(xiàn)一顆明亮的星星,你去吉馬亞河洗澡,病就會好的。果然,當這個婦女洗完澡,馬上就恢復(fù)健康了。
這件傳開后,家家戶戶都來到了吉馬亞河洗澡。凡是洗過澡的病人,每一個都變得紅光滿面,健健康康了。
人們說,這是宇托醫(yī)生化作了一顆星星,用星光把河水變成藥水。因為上天只給他7天的時間,所以這顆星星也只出現(xiàn)7天。
從此,藏族人民便把這個7天定為藏族的沐浴節(jié),每年的這個時間,人們都去附近的河里洗澡。據(jù)說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其實,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而已。真正使人民的病好起來的,是宇托醫(yī)生那顆永遠牽掛著、愛著人們的心。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2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藏族就是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qū)及青海海北、海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東地區(qū)。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nèi)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擺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qū)皮袍、色袖袍、農(nóng)區(qū)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lǐng)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lǐng)女式多翻領(lǐng),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態(tài)優(yōu)雅。
藏族有著各種各樣的禮儀。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guī)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厘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于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這就是藏族,一個少數(shù)民族。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3
苗族是怎樣的?他的民風民俗是什么。
踏入苗家門坎,映入眼簾的首先是掛在屋梁上的各種糧食,它們是苗家人的驕傲,是五谷豐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稱作“每人靠”,意思是每個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門口掛著的牛角是用于驅(qū)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來敬酒的工具。在苗家眾多的迎賓禮儀中,最隆重、最具風格的莫過于敬牛角酒。傳說到苗家做客時,只要摸摸牛角就會給你帶來好運,同時還得踩踩堂屋中間的木板,這塊木板稱“平安橋”,能讓人平平安安,萬事如意
苗族的禮儀有: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有的地方還要在寨前擺酒迎接。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里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還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興。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時,主人會穿上節(jié)日盛裝。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臨。有時甚至還擺下酒席?腿说郊议T口時,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門,告知女主人貴客已經(jīng)臨門,女主人唱著歌開門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來了客人要殺雞宰鴨,由家長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將雞心或鴨心敬給客人。按苗家風俗,客人不能馬上一個人吃完,須與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無私。
幼輩見長輩。凡是幼輩見了長輩,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識還是初次相見,都必須說話誠懇,行為恭敬,笑臉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詞語相稱。若是幼輩正在行走,見了老人或長輩,必須立定;若是幼輩正在坐著,長輩來了,應(yīng)該立即起立讓坐。眼睛要平視,雙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識的長輩,對方年齡比自己大一二十歲的,男的稱呼為“得訥”,女的稱呼為“得目”。如年齡再大一點的,男的稱呼為“阿打”(外公)或“阿內(nèi)能共”“阿內(nèi)能果”(老人家),女的稱呼為“阿達”(外婆)或“阿內(nèi)能共”。稱呼完畢后,幼輩才能坐下或相辭而去。平輩見平輩。凡是平輩相見,必須點頭招呼。苗族的.風俗習慣作文。若是相識的,要用固定稱謂相呼;如果不相識,男的可稱之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稱之為“阿婭”(大姐)。長輩見幼輩。凡是長輩見幼輩,一般都要行點頭禮。相識的按固定稱謂相呼;不相識的,如果是壯年,男的可稱呼為“得那”,女的可稱呼為“阿婭”。如果對方是幼年。無論男女,都可稱呼為“得茍”(小弟弟、小妹妹)。
雜禮。老人或長者與青年或幼輩一起走路時,青年人或幼輩必須讓老人或長輩走在前頭。老幼同桌吃飯時,上坐老人,下坐壯年,兩邊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樓上的火坑邊入座烤火敘談時,靠近中柱的那一方,習慣讓客人、長輩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隨意自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飛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4
彝族文化藝術(shù)源遠流長,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yī)學、歷法等著作中,不乏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獻!队钪嫒宋恼摗酚脝柎鹦问秸撌鲎匀挥^,是彝族哲學思想史上的重要論著;《西南夷志》對研究彝族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還有被譯為多種文字并在國內(nèi)外廣為流傳的.《梅葛》、《查姆》、《阿魯舉熱》等史詩。流行的民間集體舞是“跳樂”。傳統(tǒng)工藝美術(shù)有漆繪、刺繡、銀飾、雕刻、繪畫等。
彝族服飾形式眾多,男子喜穿黑色窄袖左斜襟上衣和多褶寬大長褲,纏包頭,并在包頭右前方扎一細長錐形的“英雄結(jié)”;女子喜穿鑲邊或繡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長裙,有的系圍裙和腰帶,纏包頭;男女外出時,喜披“擦爾瓦”,“擦爾瓦”形如斗篷,長可及膝,下端綴以長穗,用羊毛織成,多為黑色。住房有明顯的地方特色,涼山地區(qū)多為土木結(jié)構(gòu),俗稱“瓦板屋”。云南則平頂土房較多,俗稱“土掌房”。廣西是形似“干欄”式的住宅。
彝族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是副業(yè),手工業(yè)生產(chǎn)也相當發(fā)達。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5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jié)從萌芽到定型,不斷發(fā)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春節(jié)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nèi)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苗族這個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讓我們?nèi)プ呓,了解它吧?/p>
苗族大約有740多萬人口,分布在貴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廣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帶氣候溫和,山環(huán)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在山嶺之中,給人一種祥和的氣氛。
苗族人認為萬物有靈,崇拜自然。他們擁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種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tǒng)社會則迷信鬼神和巫術(shù)。苗族人對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認為是靈性的體現(xiàn),如果遇到,就會對其頂禮參拜。他們大多數(shù)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極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苗族人還認為世上有鬼神,他們認為鬼有兩個種類,一種為善鬼,也就是神,會給人帶來幸福、好運。而另一種則是惡鬼,他們認為,死去的人或動物的怨恨化做的`惡鬼,會帶來霉氣、厄運、災(zāi)禍。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認為盤瓠(一種神犬)或楓樹楓木為他們的始祖,把它們當作祖先來崇拜。很有意思吧!
他們的飲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則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里面包著鮮肉或酸菜,味道極為鮮美。苗族人還愛吃酸、辣味的食物,他們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xiāng)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介紹完飲食,就要介紹服飾了。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愛戴銀飾。銀飾的種類也很多:有銀花冠、銀牛角、銀花帶、小銀花墜……
這就是苗族,一個獨特的民族,聽了我的介紹后,你熟悉它了嗎?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6
漢族居房建筑的民族形式為斗拱挑檐的木結(jié)構(gòu),俗稱“大屋頂”。這種民族形式的住房建筑,最早萌芽于半坡遺址草泥木柱網(wǎng)結(jié)構(gòu)和河姆渡遺址干欄式榫卯結(jié)構(gòu)的房屋。經(jīng)過長期的交流和融會,西漢時形成了以“秦磚漢瓦”和木結(jié)構(gòu)的完整的建筑結(jié)構(gòu)體系,史稱之為“土木之功”。這種斗拱既起支撐的力學作用,又有裝飾的藝術(shù)效果,體現(xiàn)了漢族住房建筑濃厚的`民族風格。在歷史發(fā)展中,這種大屋頂?shù)拿褡逍问接址殖闪鹆、雕梁畫棟的宮殿形式和青磚黑瓦、樸素簡易的民居形式。
漢族建筑布局的特點一般是平而向縱深發(fā)展,分上房下房、正房側(cè)房、內(nèi)院外院,樓最高不過二層,往往形成左右嚴格對稱,庭院與建筑物融為一體,封閉獨立的住宅建筑群。
漢族建筑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園林建筑。
現(xiàn)在,城市雖出現(xiàn)不少高層住房建筑,但重要的建筑物往往采用漢族傳統(tǒng)的民族建筑形式,如北京的十大建筑就保留了濃厚的民族風格。在農(nóng)村,北方仍流行四合院,南方還興建五間堂。新的建筑材料雖已出現(xiàn)和普遍使用,但大量的、基本的還是“秦磚漢瓦”的磚木結(jié)構(gòu)或泥木結(jié)構(gòu)的房屋。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個國家,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不同的國家喜歡的衣著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帶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韓國人穿的韓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在當?shù)乇环Q為著物,因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又叫賞花幕。和服不用紐扣,只用把結(jié)的腰帶,腰帶種類很多,打結(jié)方法也不同,廣泛使用的'是太鼓結(jié),就是在后腰打結(jié)處的腰帶內(nèi)墊一個紙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結(jié)很費事,二戰(zhàn)后又出現(xiàn)了改良帶和文化帶。
韓袍是韓國人的傳統(tǒng)服裝,它的樣式適合韓國的氣候,和韓國人起坐習慣,女性的韓服短上衣搭配優(yōu)雅的長裙,上衣和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還加了明艷華麗的錦繡。
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風情畫,無不體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各個國家的獨特魅力。
提起陜南安康農(nóng)村喝的酒,好多人都知道,這一帶的農(nóng)村喜歡喝一種自家燒的酒,這種純糧食或者純果酒,喝起來酒勁兒柔和,不上頭,不傷身,同時還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原來農(nóng)村條件差,一般招待人只有用自己燒的酒來招待,后來招待貴客一定要用瓶裝酒,顯得氣派有檔次,現(xiàn)在隨著人民飲食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無論走到那里,高度酒接受的人越來越少,人們都喜歡喝一口農(nóng)村燒的酒,尤其是縣城的人,有機會就去農(nóng)家樂游玩,順便來上一罐苞谷酒或者柿子酒等,而農(nóng)村人則以自家燒的酒拿出來招待貴客,一是珍貴和尊敬。
說到酒,不能不提醪糟,一種米酒,家里來了人,好客的主人趕緊走進廚房,先給客人煮上一碗雞蛋醪糟,所謂“燒喝的”,然后才收拾做飯,把好菜和燒酒拿出來敬奉客人。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8
說到民俗文化,自然少不了過年時的習俗。而山東作為一只幫過年時的習俗十分多樣,今年過年回到老家,剛剛到村口我便感受到了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
家家戶戶的門前都貼著嶄新的對聯(lián)。春聯(lián)已對賬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的形象,抒發(fā)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貼春聯(lián)是中國人過年的重要習俗。當人們在自己家的.門口貼著春聯(lián)的時候,意味著春節(jié)正式拉開序幕。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貼漂亮的紅春聯(lián)于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jié)日氛圍。春聯(lián)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辟邪除災(zāi)、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到了除夕下午,大家就要上山祭祖。除夕祭祖是中國流傳至今的傳統(tǒng)風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為先”和“慎終追遠”的傳統(tǒng)觀念,在辭舊迎新之際對祖宗先輩表示孝敬之意和表達懷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們相信祖先神靈可以保佑子孫后代,使子孫后代興旺發(fā)達。這一傳統(tǒng)習俗代代相傳,人們每逢除夕總要進行祭祀儀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聽爺爺說,在過去,祭祖儀式一般在除夕下午族人祠堂舉行。身穿盛裝的同一姓氏家族參加儀式,較為隆重。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團圓飯之前在家中的先祖圖譜前擺起美酒佳肴進行祭拜。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在外地工作的人們都回到了家中,與家人團圓。團圓飯十分豐盛,美酒佳肴通通上桌。團圓飯自然少不了餃子,吃餃子寓意著團團圓圓、平安如意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最后,在一聲聲鞭炮中人們結(jié)束了舊的一年,開啟新的一年的生活。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9
幾粒星子墜入星河,一會便沒了蹤影,悄悄然,轉(zhuǎn)瞬即逝。與星子作伴的是月亮,皎潔似玉,亙古不變。它記載著太多,太多,太多揮之不去的記憶與相見的感歡。
故鄉(xiāng)的明月是潔白的。它就像我的照相機,記錄著我在家鄉(xiāng)的點點滴滴。身在浙江,每每看著傍晚的青黛漸漸褪色,變成了一片漆黑,那發(fā)著光的明月又讓我感受到了溫暖,讓我眼前浮現(xiàn)出許多相冊與照片。
念念不忘,不忘的是故鄉(xiāng)的戲臺子。元宵節(jié)是最讓孩子們歡喜的,因為就算只顧著玩兒都不會遭大人的罵。每至正月十五,故鄉(xiāng)再熱鬧不過了。街市上都是吃的,玩的,人群擠滿了整條街,連根針都穿不進這人群。這都是要干嘛去啊?
戲臺子就搭在街市的最頭上,挨家挨戶每到晚上七點,搬上椅子就走!白呃,看戲去哩,再晚會兒去,保準沒位子!”于是便成了一幅人山人海的景象。我和弟弟吃飯快,吃完就去占位子,總能挑到一個好位子,得逞了就哈哈大笑,帶著瓜子兒嗑起來了。
我不喜歡聽戲,但我喜歡看戲,喜歡關(guān)注他們的衣著、打扮。年年總有那么一兩個打扮的`令我吃驚的;氐郊椅揖桶阉麄兌籍嬒聛砹。所以,這念念不忘的戲臺子也被我記錄下來了。大人們在聽戲,我們前排的小孩只是圖個熱鬧罷了,經(jīng)常圍坐在戲臺前的空地上玩起游戲,打打鬧鬧,歡喜極了。
戲結(jié)束了,我們也就跟著回家去了……月光照耀著回家的小路,為我記下了太多,太多。
念念不忘,不忘的是故鄉(xiāng)的戲臺子,是故鄉(xiāng)的人情世故,是故鄉(xiāng)的那條擠滿了人的街。被月光記載著,故事穿梭在戲詞間,歡喜佇立在酒窩上。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10
我的家鄉(xiāng)就在這一片,具體是哪,我也不太清楚。在家鄉(xiāng)中有很多風俗,例如:在過年時。
過年時的凌晨0點0分,是要放煙花的,每家都爭著放,比誰放的時間早,據(jù)說是放的時越早,這一年的財運就越順。不過,大部分兒童可就遭殃了,畢竟兒童可堅持不到這個時間啊,基本上到白天都成了“熊貓眼”。早晨的空氣中仍然彌漫著一股仍未消散的硝煙味。
大年初一,要去奶奶家拜年,還要去的很早,因為要包餃子,在我家,基本上人人都會包餃子,就連我上三年級的妹妹也會。全家總動員,每個人各司其職抓緊干活,沒多長時間就做好中午吃的.了。餃子一次做一頓飯的,有時也做許多。在吃餃子之前,我和妹妹要先給大人們拜年,才能拿到壓歲錢。相傳,故事有一種怪獸名為“祟”,每到晚上便會出來,找到小孩,令其生病,整宿的哭鬧。有一戶人家將銅錢放入紅紙袋中,“祟”出現(xiàn)后被那紅紙袋嚇跑了,便多用這種方法。
大年初二則去姥姥家,姥姥在初一便做好餃子,我們一回去就可以開吃了。下午,大部分時間就是放鞭炮了,有五百響的,一千響的,多時有兩千響的大致沒什么不同,就是拉著的炮數(shù)量不一樣罷了。但家中最后還是要留一部分要等到晚上和十五放的,意思是開始了新的一年。下午放完炮,就要開始走街串巷的拜年了,我對這是沒有多大興趣的,走來走去的多累啊!所以我大多是去尋找小伙伴玩耍,把擦炮埋入雪里、放入下水道什么的。我最鐘愛的還是那種煙霧彈,就是味道刺鼻了些。
以上所述,便是我家鄉(xiāng)過年的風俗了,雖然不是多有趣,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風俗。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11
說起家鄉(xiāng)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jié)來說吧!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又重要的節(jié)日,為了慶賀這個節(jié)日,家家戶戶都會認真對待。
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也叫對聯(lián),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還有的人要在門楣上將“!弊值惯^來貼表示“福氣已到”。
拜年: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分壓歲錢給晚輩,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F(xiàn)在更多的有用手機發(fā)短信拜年、打電話拜年。
放鞭炮:“爆竹聲中一歲除”,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辭舊迎新。放完鞭炮之后,就是新年了。人們都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早早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隨后初三到初十便是一家家的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興旺發(fā)達。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娛樂活動一般要鬧到正月十五才結(jié)束。舞龍、舞獅是過去鬧新春的主打戲。現(xiàn)在,我們那兒也偶爾還有。過了元宵節(jié),春節(jié)才真正結(jié)束。
我覺得家鄉(xiāng)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diào)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12
在春秋山腳下,杭清河南岸,是我美麗富饒的家鄉(xiāng)。在那里,有我難以忘懷的皖南風情,尤其是那一年一度的高蹺大會。
高蹺大會一般在正月初六舉行。屆時,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熱鬧非凡。
到了初六這天,人們早早地起床,不約而同地聚集到村前的空地上。有的還帶上小椅子,靜坐一邊,等待大會的開始。隨著村主任一聲令下,大會開始了。一個個高蹺選手在場上鉆出來了。他們裝扮得花花綠綠,頭戴高帽,穿著斗篷狀的衣服,腳下踩著二尺來高的.高蹺。一出場,便迎來人們雷動的掌聲。
大會的主要內(nèi)容是高蹺競走和雜技表演。我最喜歡的是雜技,一個個演員踩著高蹺,如履平地。騰空、翻飛、旋轉(zhuǎn);豎蜻蜓,疊羅漢,甩大刀。一個個動作讓人驚心動魄。觀眾們不住地鼓起掌。
演員們下了臺,便迎來一堆小孩子,他們圍上去,嘰嘰喳喳地索要糖果。演員們大口袋里抓出一大把糖,高高拋向空中,迎來孩子們爭相搶奪。還有頑皮的孩子直接扒他們的口袋,從中掏出大把大把的糖。演員們也不生氣,樂呵呵地驅(qū)趕著孩子,呈現(xiàn)出一派和諧的畫面。
大會進行時,場外的小攤販也不閑著。賣茶葉的,賣零食的,賣糖畫的,不用吆喝,便吸引來一大片人。人們看著表演,吃著零食,互相交談著家常,以往難得聚得這么齊,唯有這高蹺大會,將家家戶戶牽掛在一起,人們才有足夠的時間互相聯(lián)系。
表演到了尾聲,小孩子們上場了。學著大人的樣子踩高蹺,往往一屁股摔倒在地上,迎來一大片哄笑。孩子們也不覺得尷尬,笑著爬起來,笑著,笑著。
在孩子們的笑聲中,高蹺大會才算正式收尾。有些人還意猶未盡,喃喃說著什么。而我,又在期待著明年的高蹺大會,向往著使我念念不忘的高蹺。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1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jié)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就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jīng)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就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fā)大利。不過,據(jù)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fā)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xiāng)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
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xiāng)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這就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yù)兆來年豐收。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14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五十六個不一樣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xiāng)上海,就有許多不一樣的習俗。其中,元宵節(jié)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鄉(xiāng),總是異常重視元宵節(jié)。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吃元宵。因為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圓就意味著團團圓圓,它能夠祈福家人團聚,每一天都能幸福圓滿。
吃完元宵,接下來就是元宵節(jié)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耍龍燈等元宵節(jié)特有的節(jié)目。在表演時,每一個觀眾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
說起元宵節(jié),最負盛名的便是觀花燈、猜燈謎。在元宵節(jié)那天晚上,每一天街上都張燈結(jié)彩,處處顯示出元宵節(jié)特有的氣氛。就像《東京夢華錄》中說的那樣:每逢燈節(jié),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游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shù)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熱鬧的氣氛足以構(gòu)成一條河流,讓所有看到的人們都跟他們一起歡呼起來。
正月十五之夜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觀月。正如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币贿呅蕾p著天空中美麗的.月亮,一邊看著人們歡慶元宵佳節(jié)的樣貌,此時還有誰能坐得住呢?趕緊出來和人們一起慶祝象征美滿的元宵佳節(jié)。
!這是一派多么祥和、熱鬧的景象!這就是我家鄉(xiāng)最獨一無二的習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愛家鄉(xiāng)獨有的習俗!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15
所謂“百里不一樣風,千里不一樣俗”。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家紹興的民風和民俗吧。
紹興是水鄉(xiāng),魚米之鄉(xiāng),我們紹興有許多風俗和特產(chǎn),都是很好玩、很趣味的。
那里的風俗是相當趣味的。正月十五的時候要鬧元宵的所謂鬧元宵就是看花燈、猜燈謎。在四月一日是我們的愚人節(jié),在這一天里,就是要開開心心得過,無論怎樣也不能生氣,尤其是上當受騙是,比如別人約你吃飯,到了相約的時間,別人還沒來,你只能自認倒霉一個人吃飯了。六月一日是兒童節(jié),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日子,在這一天里孩子們能夠瘋狂玩耍,無拘無束。九月十日是教師節(jié),所有的學生都給教師送花送禮物,這是教師最幸福的一天。十月一日是國慶節(jié),每年的國慶節(jié)都會有一個典禮,那是為慶祝建國才搞的.儀式。十二月又稱臘月,在臘月三十,是大家最忙的日子,這一天大家團聚在一起。
不僅僅那里的風俗異常趣味,那里的特產(chǎn)也異常豐富。紹興最有名的兩個字是“臭”和“霉”,臭是一臭,臭豆腐;霉不是倒霉的意思,霉是二霉,一霉是霉千張,二霉是霉干菜。紹興還有幾件特產(chǎn),一件是扯白糖,你別聽它名字里有“白”,但它一開始是黃色的,白是扯出來的。還有一件是臘腸,是用豬肉和豬腸在臘月做的,所以叫臘腸。我們不能光顧著吃,紹興還有一些好玩的特產(chǎn),一是烏氈帽,二是烏篷船,我把它們稱為“二烏”,第二烏最好玩。能夠邊劃邊看風景。
紹興真是一個好城市,作為紹興人,生長在如此美麗而又富有個性的地方,我感到榮幸,我要保護我們的土地,保護我們的家園。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16
“吃年糕,年年高”,這是大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也是我兒時最快樂的一段記憶。
還記得從前每逢新春佳節(jié),家里面就會熱鬧得不得了。七大姑、八大姨都來到外公家中做客,一起準備著晚上的佳肴。
爸爸在院中砍柴,媽媽在廚房大戰(zhàn),與阿姨們切磋著廚藝。叔叔們在門口貼著春聯(lián),比我小幾輩的孩子們則在院中玩著鞭炮。而我對這些都不感興趣。最讓我興奮的事就是打年糕。
在外公的村中有一口很大的石缸子,每到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帶著米和水來這打年糕。在我還小的`時候,我經(jīng)常會跑去觀看?粗笕藗儼衙椎谷敫字校偌尤胍恍┧,用手把米粉揉成一團。我好奇極了,以至于自己也會偷偷抓一把稻米依樣照葫蘆地做。常把自己全身上下弄得都是米粉,活像一只小花貓。等米粉差不多成團后,大人們就揮起手中的杵子打年糕。你一下,我一下,一個人打累了就換一個人打,一村子的人其樂融融,年也就在這一下下的捶打中融入年糕中去了。
等我再長大一些,外公就給我做了一把小杵子,帶著我一起加入打年糕的行列。我用力揮動著杵子打年糕,把自己的祝福和期望也一起打入年糕之中。每當打完年糕之后,心情就會十分地暢快。雖然累得筋疲力盡,但只要吃上一口年糕,不愉快的心情也便拋到腦后去了。
我就在這一聲聲、一下下的捶打聲中慢慢長大。相反,外公卻在這捶打聲中漸漸變老。于是,哥哥、叔叔們便接起這個杵子,打著年糕,讓打年糕的聲音一直回蕩下去,讓年一直過下去。
如今,我上了初中,學業(yè)也忙了起來。心中的煩惱也多了起來。不能常與外公一同生活。但是,只要春節(jié)一到,我們便會準時在缸前相聚,揮起杵子打年糕,打掉生活中的一切不幸,打來來年的好兆頭!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 17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著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tǒng)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著久遠的歷史。據(jù)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于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lǐng)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jié)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jié)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后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nèi)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jīng)濟生活大體可分為游牧經(jīng)濟和狩獵經(jīng)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以后,雖然狩獵經(jīng)濟的部落逐漸轉(zhuǎn)向了游牧經(jīng)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lǐng)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群。射箭比賽的規(guī)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shù)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至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描寫民族民俗民風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描寫民俗民風的作文02-28
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02-26
描寫民風民俗作文05-07
少數(shù)民族民風民俗作文大全02-08
關(guān)于描寫民風民俗作文05-15
少數(shù)民族民風民俗作文匯總12-27
描寫民風民俗的優(yōu)秀作文通用11-09
【精選】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7篇02-29
關(guān)于描寫民風民俗作文(精華)07-01
描寫民風民俗的小學作文(精選15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