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歷史典故

        時間:2023-06-28 22:55:17 澤濱 歷史典故 我要投稿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典故吧,從典故中我們可以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你知道經(jīng)典的典故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歷史典故,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1、蛇鼠一窩

          蛇吃鼠半年,是說熱天,蛇到老鼠窩吃老鼠,鼠吃蛇半年,是說冷天,蛇冬眠了,老鼠到蛇窩吃蛇,老鼠和蛇是經(jīng)常共用一個窩的,因為老鼠打洞,地下窩很龐大很復雜的。所以可以這樣。

          人們在鼠洞捕鼠時往往趕出來的是蛇,原來蛇也在鼠洞內(nèi)捕鼠。人們卻認為老鼠與蛇住在一起-----“蛇鼠一窩”

          形容蛇和鼠住在同一個窩里,比喻現(xiàn)在的人與人之間同流合污,狼狽為奸。這個詞跟狼狽為奸、狐朋狗友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指壞蛋都是一家的,一個性子。

          2、匡衡鑿壁(匡衡鑿壁)

          出處: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西京雜記》卷二

          釋義:后以之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勤學

          近義詞:鑿壁偷光

          押韻詞:舳艫相繼、舍身取義、安心樂意、英英玉立、河山帶礪、率性任意、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義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干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墻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于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成語舉例:因效匡衡鑿壁之義,于墻上穴一小孔,置燈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書房壁》

          3、【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lǐng)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lǐng)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么強大的敵人啊!怎么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過于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yōu)勢扭轉(zhuǎn)戰(zhàn)局。這時晉軍將領(lǐng)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后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zhàn)。苻堅暗笑晉軍將領(lǐng)不懂作戰(zhàn)常識,想利用晉軍忙于渡河難于作戰(zhàn)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于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后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尸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4、【勢如破竹】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quán)以后,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xiàn)統(tǒng)一全中國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shù)人認為,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shù)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征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征南大將軍。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diào)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并進,攻打吳國,一路戰(zhàn)鼓齊鳴,戰(zhàn)旗飄揚,戰(zhàn)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lǐng)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yè)進發(fā)。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xiàn)在趁士氣高漲,斗志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jié)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lǐng)下,直沖向吳都建業(yè),不久就攻占建業(yè)滅了吳國。晉武帝統(tǒng)一了全國。

          5、【如火如荼】

          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xù)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雄心勃勃,又繼續(xù)向西北進軍,打算一鼓作氣征服晉國。

          可正在這個時候,越王勾踐抄了吳王的后路。他帶領(lǐng)軍隊一直打到吳國的國都姑蘇(蘇州),又派人馬占據(jù)淮河,把吳王的退路切斷了。

          這消息給吳王夫差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驚,立即召集文臣武將商量對策。大家說,現(xiàn)在退回去等于兩關(guān)打了敗仗,還會兩頭挨打;如果能打敗晉國,就等于在諸候國中當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踐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經(jīng)拿定,當務之急是盡快征服晉國?紤]再三,決定出奇制勝。

          一天傍晚,吳王下達了命令。全軍將士吃得飽飽的,馬也喂足了草料。從全軍中挑出三萬精兵強將。每一萬人擺成一個方陣,共擺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橫豎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頭的都是軍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個大夫負責。每項一個方陣由一名將軍率領(lǐng)。中間的方陣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幟,白弓箭,由吳王自己掌握,稱為中軍;左邊的方陣,紅盔紅甲、紅衣服、紅簡直就像深不可測;右邊的方陣則一水兒黑色。半夜出發(fā),黎明時分到達離晉軍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剛剛顯出亮色,吳軍鼓聲大作,歡呼之聲震天動工地。

          晉軍從夢中醒來,一看吳軍那三個方陣和聲威氣勢,簡直都驚呆了:那白色方陣,“望之如荼”--像開滿白花的茅草地;那紅色方陣,“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陣,簡直就象深不可測的大海。

          6、【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jīng)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shè)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7、【一夫當關(guān)】

          故事:《史記》載:公元前207年劉邦入咸陽,“守函谷關(guān),項羽至,不得入。”函谷關(guān)“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形勢,由此可見。古代,還有幾個與函谷關(guān)有聯(lián)系的成語故事。

          8、【圍魏救趙】

          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9、【出奇制勝】

          戰(zhàn)國時期,齊國將領(lǐng)田單用火牛陣出擊燕軍,使燕軍大敗。這就是孫子兵法勢篇中“凡戰(zhàn)者,以奇勝!

          10、【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11、【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shè)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12、【馬革裹尸】

          東漢馬援自南方還軍,故人多迎勞他,號稱有計謀的孟冀也向他祝賀。馬援說:"你怎么也同一般人一樣呢?方向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我想自請擊之,男兒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死在兒婦女婢中呢?"見《后漢書·馬援傳》。后以"馬革裹尸"等指為國而戰(zhàn)死沙場。清張貸《西湖夢尋·岳王墳》:"但恨和一成,國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馬革裹尸報君父,是為嘆耳!”

          13、【破釜沉舟】

          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戰(zhàn),當時項羽大敗章邯。這場戰(zhàn)爭有兩個意義:一是消滅了秦軍主力,農(nóng)民軍取得了戰(zhàn)爭的主動權(quán);二是項羽由一個將軍一躍成為聯(lián)軍統(tǒng)帥,戰(zhàn)爭開始由滅秦之戰(zhàn)逐漸向楚漢戰(zhàn)爭轉(zhuǎn)變。

          14、白虹貫日

          【注音】bái hóng guàn rì

          【釋義】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古人認為人間有不平凡的事,就會引起這種天象的變化。后引義為有較大變革發(fā)生之前上天所降示的吉兇之征兆。實際上這不是虹而是暈,是一種大氣光學現(xiàn)象。 “虹”實際上是“暈”,大氣中的光學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往往是天氣將要變化的預兆,可是古人卻把這種自然現(xiàn)象視作人間將要發(fā)生異常事情的預兆。

          【出處】《戰(zhàn)國策·魏策四》:“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薄妒酚洝斨龠B鄒陽列傳》:“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

          【示例】1、當代·殷謙《天廷秘傳》:“卻說三界初定,天斗靜養(yǎng)數(shù)日,精氣旺盛。時,女媧奉召前往玉京宮覿見天斗,為玉京宮美景折醉,但見玉京宮外云蒸霞蔚,白虹貫日!(殷謙·《天廷秘傳》第二回)2、且休說~,青龍藏池。(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異常的現(xiàn)象。 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華山派的劍招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期,韓國大臣嚴遂與相國韓傀結(jié)下怨仇,他到齊國去找屠狗為業(yè)的聶政去刺殺韓傀。聶政待母親去世后,為報答嚴遂的知遇之恩,就獨身仗劍闖入戒備森嚴的韓傀府并刺殺了他,然后自我毀容自殺,傳說當時有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

          15、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典故出自晉·苻朗《苻子·方外》,文載:“太公涓釣于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焉。太公涓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俛吟,及暮而釋竿。”

          今多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別人的謀劃。類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16、齊桓公的老馬——迷途知返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發(fā)覺自己犯了錯誤,知道改正。

          【出處】:《三國志·魏志·袁術(shù)傳》:“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是非常有名的。雖然其家世代為官,但他八歲喪父,十二歲喪母,家境非常貧寒。而陶淵明人窮志不短,勤奮讀書。后來,他在叔父的引薦下成為彭澤(今屬江西)縣令。然而,陶淵明本性熱愛自然,上任沒幾天便思念故土,想辭官歸去。他覺得,出來當官只是為了糊口,可衣食無憂之后卻由于所做之事違反了內(nèi)心本意,非常痛苦。不久,陶淵明的妹妹在武昌(今河北鄂城)去世。他想立刻去吊唁,于是辭去了官職。就這樣,陶淵明僅當了八十多天的官就又過上了田園生活。又據(jù)記載,陶淵明是因不肯屈從于郡里派來的一個盛氣凌人的督郵,才交出官印,隱居田園的。陶淵明隱居后,便寫下了《歸去來兮辭》,也就是成語迷途知返的出處。在這篇賦的序中,他總結(jié)了自己走過的生活道路,認識到過去雖已無可挽回,但未來的事還來得及彌補。意思是出來當官已錯,現(xiàn)在歸隱還來得及。自己確實迷失了道路,好在雖迷了路但還知道回來。他的許多田園詩正是在此之后創(chuàng)作出來的。

          17、趙括打仗——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惫唬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jīng)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后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zhàn)方案,結(jié)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18、魯班皺眉頭——別具匠心

          別:獨特的;具:具有;匠心:巧妙的心思。常指文學藝術(shù)上或其他方面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與眾不同的巧妙構(gòu)思。也作“獨具匠心”、“匠心獨運”。

          [語出]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19、陳勝扯旗——揭竿而起。

          陳勝字涉,陽城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漁陽,與陽夏人吳廣在蘄縣大澤鄉(xiāng)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舉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大旗。在陳縣(今淮陽)建立張楚政權(quán),聲勢浩大,震撼暴秦。起義失敗后,被車夫莊賈殺害,部將呂臣又斬莊賈,遷葬陳勝于芒碭山。西漢以陳勝首倡反秦之功,高祖時為涉置守冢30家,免其賦稅雜役,以守護墓地,東漢后漸廢。

          20、孟浩然和李白的故事

          孟浩然和李白都是唐朝有名的詩人,不過要論成就李白這個后輩要比孟浩然這個前輩強多了。李白,唐朝有名的詩人,號“青蓮居士”,有“詩仙”的稱號,他的詩即使是現(xiàn)在,仍被許多學者爭相研讀。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歲,兩人認識前,孟浩然的名字已經(jīng)被許多人熟知,李白就一直很仰慕他,渴望跟“偶像”見一面。有一次李白在黃鶴樓上喝酒,聽說孟浩然就在附近飛襄陽隱居,便立馬去拜訪他。孟浩然也早就聽說李白的大名,衣服都還來不及整理就出門迎接李白,兩人一見如故,從此成為了好朋友,經(jīng)常在一起飲酒、作詩、談人生、談抱負,人生好不快活。

          但是好景不長,孟浩然不久后便要去遠游,李白有事在身不同同去,不然照李白熱愛游歷山河的性格,鐵定會和孟浩然作伴。臨別前,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設(shè)宴踐行,酒過三巡,站在高樓上眺望遠處漸行漸遠的帆船,李白內(nèi)心百感交集,寫下了一首后世傳誦千年的千古名句送別孟浩然。

          21、夢中殺人

          為防止別人暗算,曹操他對照料、服侍自己飲食起居的侍從們說:“我有個毛病,或者說特殊功能,當我在睡夢中時,只要人稍一接近我,我就會跟夢游癥似的,馬上跳起身來殺死這個人,所以今后當我睡著、尤其是熟睡之際,千萬不要靠近我,以免誤殺!

          曹操為使眾人相信自己的話,于是在一天夜晚睡覺時,故意蹬開被子,裝作受凍而不知的酣睡狀態(tài)。

          一個平日深受曹操喜愛、對曹操的照料也十分精細入微的小男童,見主人在寒夜受凍,出于職責、更出于對曹操的愛戴,便小心翼翼、輕手輕腳地走到曹操臥床前,剛要伸手撿起地上的被子給主人蓋好,曹操突然翻身跳起,抽出床頭寶劍,狠命一揮,男童即刻身亡。曹操殺人之后,一言不發(fā),重新躺倒,呼呼大睡起來。

          其他侍從嚇得面無人色,都呆傻般一動不能動。很長時間才清醒過來,但誰也不敢再靠近曹操。那個被殺的小童也就一直橫在曹操床下。

          第二天清晨,曹操醒來,一見床頭床尾濺滿鮮血、床下又橫臥著已死的小童,大驚之后便大怒:“誰敢殺我所愛之人?!”

          曹操的這種伎倆,只有一人看得透明之極。這個人就是楊修。當曹操裝模做樣為小童送葬時,他扶棺苦笑道:“不是曹公在夢中,而是你在夢中!“曹操見楊修戳穿了自己的計謀,深恨楊修,后來終于找了個借口殺死了楊修。

          22、東窗事發(fā)(秦檜)

          宋代大奸臣秦檜,為降金國,嘗與其妻王氏,于東窗下密謀定計,以害民族英雄岳飛。據(jù)傳,檜先于帝前誣飛謀反。時有幾位大臣,如大理寺卿薛仁輔、樞密使韓世忠,皆為飛鳴冤,使之有所顧忌。一日,檜獨坐于東窗之下,為害飛之事,躊躇不定,委決不下。王氏適至,問曰:“夫君為何事愁眉苦臉,猶豫不決?”檜遂告以此事,并與之商議。王氏自袖中取出一柑,以手掰之,將一半遞與檜,曰:“此柑一掰即分,有何難哉?君不聞古語云:‘縱虎易兮擒虎難’乎?”檜一聞此言,其意遂決。不久,岳飛父子便遇害矣。后檜卒,未幾其子熺亦死。王氏請道士為其招魂。道士作法時,見熺與檜偕已故諫議大夫萬俟卨,均戴鐵枷,在地獄中備受諸苦。檜猶語道士曰:“煩傳語夫人,‘東窗事發(fā)’矣!”

          23、風聲鶴唳(苻堅)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lǐng)8萬精兵迎戰(zhàn)。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zhàn)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ji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后續(xù)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fā)動進攻。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扎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zhàn),而不是速戰(zhàn)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后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zhàn),不是更好嗎?”秦軍內(nèi)部討論時,眾將領(lǐng)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后續(xù)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lǐng)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后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于是,秦軍決定后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tǒng)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后潰逃。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shù)。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于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zhàn)”的重大勝利。

          24、口蜜腹劍(李林甫)

          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是宰相的職位。此人若論才藝倒也不錯,能書善畫。但若論品德,那是壞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的人,權(quán)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想方設(shè)法給以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有一套諂媚逢承的本領(lǐng)。他竭力遷就玄宗,并且采用種種手法,討好玄宗寵信的妃嬪以及心腹太監(jiān),取得他們的歡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和人接觸時,外貌上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嘴里盡說些動聽的“善意”話。但實際上,他的性格非常陰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裝做誠懇的樣子對同僚李適之說:“華山出產(chǎn)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采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還不知道!

          李適之以為這是真話,連忙跑去建議玄宗快點開采。玄宗一聽很高興,立刻把李林甫找來商議,李林甫卻說:“這件事我早知道了。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隨便開采呢?別人勸您開采,恐怕是不懷好意。我?guī)状蜗氚堰@件事告訴您,只是不敢開口!毙诒凰@番話所打動,認為他真是一位忠君愛國的臣子,反而對適之大不滿意,逐漸對他疏遠了。

          就這樣,李林甫憑借這套特殊“本領(lǐng)”,他一直做了十幾年宰相。

          25、雞犬升天(劉安)

          西漢時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名叫劉安。繼承了父親的封位為淮南王。

          淮南王劉安看了許多書,偏偏對道教的書籍入了迷。產(chǎn)生了煉丹成仙的念頭。于是他四處去尋訪有仙方神術(shù)的道人。

          有一天,他聽說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煉制仙丹的秘方,但是從不傳給別人,于是就去尋找八公。沒想到八公四處云游,劉安吃盡苦頭也沒能找到八公?墒莿踩匀灰恍囊灰獾膶ぴL,劉安的誠心感動了八公。一日,八公來到劉安家,把煉制仙丹的方法傳授給他,并告訴他,仙丹煉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劉安每天都虔誠的靜心修煉,后來他“真的”煉出了仙丹。這時他覺得身體輕盈,飄飄欲仙。那些仙丹,晶瑩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時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禱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劉安覺的身體輕飄飄的,低頭一看,原來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劉安成仙后,灑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雞和狗吃了,它們也都飄然升空,成了神仙。劉安在雞和狗簇擁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26、高山流水(俞伯牙)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于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于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巖石之下,心里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著,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鐘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由衷的贊賞。

          俞伯牙聽到贊語,趕緊起身和鐘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xù)彈了起來。伯牙凝神于高山,賦意在曲調(diào)之中,鐘子期在一旁聽后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鐘子期聽后,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鐘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非常驚喜。他放下了琴,嘆息著說:"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qū)嵲谑翘呙髁耍f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結(jié)為知音,并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鐘子期時,得知鐘子期不久前已經(jīng)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于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27、韋編三絕(孔子)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shù)闹亓俊?/p>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nèi)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zhì)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后,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zhì)了!

          28、破釜沉舟(項羽)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并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于是封宋義為上,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進軍決戰(zhàn),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zhàn)后待秦軍力竭之后才進攻。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并聲稱他叛國反楚。于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隨后,他率所有軍隊悉數(shù)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zhàn),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并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lián)的通道。楚軍戰(zhàn)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jīng)過九次的激戰(zhàn),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zhàn)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zhàn)勝后,項羽于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zhàn),決心很大。

          29、病入膏肓(蔡桓公)

          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yī)術(shù)很高明的醫(y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來。

          醫(y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

          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y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我們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么可怕的,我們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秦國的名醫(yī)到了,立刻被請進了晉景公的臥室替晉景公治病。診斷后,那醫(yī)生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是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y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yī)術(shù)真高明啊!”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y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

          30、響遏行云

          古代傳說:薛譚拜歌唱家秦青為師,學藝未成自以為得奧妙,而向老師告辭。秦青并不挽留,將他送到郊外,途中為他撫節(jié)悲歌,表達師生依依之情。其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知己之不足,于是懇求秦青允許他返回繼續(xù)學習,終身不敢言去。“響遏行云”,形容歌聲高亮,似乎能阻止行云的前進。蘇軾《減字木蘭花?詠慶姬》詞“響亮歌喉,遏住行云翠不收”,即用此典。(典見《列子?湯問》)

        【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歷史典故」08-11

        精選歷史典故01-30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9-23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4-07

        歷史典故05-20

        歷史的典故05-22

        無雙黃童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素材02-21

        歷史典故:旱魃拜夜叉-歷史典故素材03-2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