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5最新端午節(jié)典故:乾隆吃九子粽龍顏大悅
相傳清乾隆皇帝端午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后龍顏大悅,欣然賦詩:“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粽子有南粽北粽之分,從古至今,做粽子都非常講究。
北方粽子多以葦葉做粽衣,葦葉葉片細長而窄,通常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南方粽子喜歡采用新鮮箬葉,其中的水分足以保持粽肉的鮮香。在形狀上,北方粽子個頭較大,外形多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簡單、質樸;南方粽子流派相對多一點,廣東粽子多為錐子狀正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江浙粽子呈長而細的四角形,透著細膩柔美。
北方粽子一般用的就是糯米,間或雜以赤豆、棗,蘸白糖食用。南方粽子能夠想到的食品都能成為它的餡料,如鮮肉、豆沙、蛋黃、蓮蓉、蜜棗、排骨等,“肚”小乾坤大。
有的地方就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還有九子粽,九只粽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并且用九種顏色的絲線扎成,五彩繽紛。
粽也來“爭春”
搭乘時尚快車,粽子這種傳統(tǒng)食品也“潮”了起來,不斷玩出新意,上演別樣的“粽”藝大觀。
粽子追“月”之勢非常明顯。這“月”就是月餅,如同月餅餡料菜肴化一樣,粽子似乎也在朝這個方向發(fā)展,盡管親民、回歸傳統(tǒng)依舊是主題,但這個傳統(tǒng)食品也希望通過某種嬗變爭奪年輕人市場。
在超市逛一逛,各種新口味的粽子讓人應接不暇。巧克力、香橙豆沙、田園豌豆、綠茶棗泥、養(yǎng)生山藥、海鮮鮑魚……天下食材好像都被粽子“一網打盡”。養(yǎng)生紫米粽以紫米等五谷雜糧為材料,注重高纖低脂低糖的雜糧配比。菖蒲粽外裹菖蒲葉,以日本白玉粉為主料,內餡為山藥和赤豆,既沿襲端午解毒的傳統(tǒng)習俗,又可助腸胃消化。
有一種冰粽創(chuàng)意十足。它用幾乎透明的木薯淀粉替代了黏黏的糯米,蔓越莓、咖啡醬、抹茶等低糖低脂餡料替代了豆沙、鮮肉和紅棗,小巧玲瓏而又晶瑩剔透,中外融合,散發(fā)絲絲涼意,初夏吃正對胃口。
荊楚“粽”有情
湖北是端午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又是“魚米之鄉(xiāng)”,漢派粽子自古就自成一格,近幾年又有新發(fā)展。
武昌魚是荊楚的標志性美食,時下也“游”入到粽子中。武昌魚粽把鄂州的團頭魴洗凈風干,用胡椒、花椒、陳皮、茴香等二十幾種調料腌制,再油炸、高壓蒸煮,骨酥肉爛,混入清香的糯米中。濃郁的魚香融入米香中,胡椒和花椒的辣似隱似現,粽子的口感和味道煥然一新,美味層層跳躍。
洪湖香蓮粽用野生洪湖蓮子加冰糖熬制,搗成泥后包入粽子中,煮熟的粽子晶亮甜美,蓮子的清香、蜂蜜的幽香、芝麻的醇香充盈于口。
鹵藕肉粽的“主角”是蔡甸的九孔藕和孝感柳條糯米,湖北兩種土特產以粽葉為媒共舞芬芳,乍看有點怪味奇思,香辣中卻有一種纏綿,叫人欲罷不能。
排骨粽香美酥滑的恩施野豬肉和烏黑油潤的黃陂豆豉,撞出了奇妙的滋味,香咸從舌根深處向整個口腔緩緩彌漫開,軟軟糯糯一路鉆到心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