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的作文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的作文1
諸葛亮——上天的寵兒,他似乎擁有揮不盡的才華和無盡的智慧,以至于劉備三顧先生于草廬之中,赤壁之戰(zhàn),他舌戰(zhàn)群儒,分析戰(zhàn)事,以少勝多,逼得曹操敗走華容道。公元223年劉備內憂無患,憂忿成疾死后,他又效忠于劉禪,前后六次出師北伐曹魏,最終死于軍中。
一曲高亢的《出師表》,牽動了多少人的心,這篇表文寫于蜀漢建興(后主劉禪年號)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師伐魏之前,他寫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國內政治修明,有一個穩(wěn)定的戰(zhàn)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計劃得以實現,對于后主,諸葛亮既是忠貞不一的臣子又是受托孤之重任的長輩。表文中興國安邦之理既要講的透,語氣又不可用重;既要循循善透的開導,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寸。諸葛亮以形勢使對方震動;以情感使對方感動;并且以措施教之,告知治國理政的具體辦法。
如果說,天空的湛藍離不開云的陪襯,那么,蜀漢地興盛必然離不開諸葛亮的智慧;如果說,魚兒的暢流離不開水的滋潤,那么,赤壁的勝敗必然離不開諸葛亮的策劃。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的作文2
在我們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里,有這麼一個人,他既機智過人又愚不可及,既坦率真誠有狡猾奸詐,既心胸豁達有小肚雞腸,既是菩薩心腸又是小人嘴臉,沒錯,如此自相矛盾的人,正是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千古風流人物——曹操。
曹操出身于官宦之家,年輕時便當上了官,他厭惡官場的陰險狡詐,憎恨那些貪了官污吏,年輕氣盛的他,有著鴻鵠之志,所以他不愿意與那些人同流合污。執(zhí)政為民。見義勇為,為名除害,兩袖清風。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
東漢年間,天下大亂,烽火連天,民不聊生。他親眼目睹這個動蕩不安的社會,便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統(tǒng)一天下,并且已經牢牢的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深根。從此,他為了這個夢想開始在這條漫漫之路上艱苦跋涉
可是,他的人格卻發(fā)生了巨變。竟忘恩負義的殺死了救他多次的項羽,殘忍的殺害了神醫(yī)華佗,而且對自己的手下的人疑心重重,消滅了大量軍人隊,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這足以說明他是何等的奸,但是,在更多的時候,他表現的是雄。因為,就連親劉貶曹的羅貫中,都無不贊嘆他獨特的智慧和英勇的膽魄!
有的人一生揮毫潑墨,也有的人一生與刀槍為伴。而曹操呢,卻是文武雙全。一生征戰(zhàn)于沙場,卻懂得廣開言路,開張圣聽,重視人才,而且滿腹珠璣,難得一個全能之才。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足以可見他的狼子野心,他曾只身行刺暴君董卓,可見他那非凡的膽魄。他還大膽的使用空城計虛張聲勢并打敗呂布,而且取得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這是歷史上典型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可見他擁有多么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
然而,一想做事嚴密的他,卻在赤壁之戰(zhàn)大敗,這是他敗得最慘的一回。面對人生最大的失敗,劉備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最終因病崩逝。周瑜心胸狹隘被諸葛亮活活氣死。楊儀也是畏了罪自己殺。然而,此時年近花甲的他,面對茫茫大海,發(fā)出強有力的感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然后又積極的投入到沙場,英勇作戰(zhàn)。如果他沒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和強鍵的體魄,在如此大年齡又怎能會作出那麼驚人的舉動!
有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孫權的江山是繼承下來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靠自己打出來的!我想,這句話對于曹操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的作文3
我看劉邦
叱咤風云,英勇善戰(zhàn)的項羽是英雄;一心為國卻不得重用的屈原是英雄;在我看來,開創(chuàng)漢朝,能屈能伸的劉邦也是英雄。
我欣賞他英雄的性格。他可以在項羽把他獨自放在南邊時欣然前往,他可以在鴻門宴中安然脫身,他也可以在占領城池時與百姓約法三章,他還可以在入關后不稱王,對后來的項羽畢恭畢敬。
也許,沒有幾個是他心甘情愿的,但他可以為了大業(yè)著想,而把自己的本性隱藏。他用張良而不疑,坦誠相待才會使那么多人效忠他。
人無完人,這樣的劉邦也會有缺點,他好酒及色,不事生產,他的嗜酒,無賴,都讓人所不喜歡,但他知錯就改,知道顧全大局。
其實,英雄不一定沒有缺點,也不一定都是完人。像劉邦這樣的英雄,我們敬佩,我們崇拜。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的作文4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歷史,千年的時光在這片黃土地上留下了段段佳話。
回首古代歷史長河,那一聲仰天質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帶領農民揭竿而起;那一番千古奇策未出茅廬就知天下三分使諸葛亮流芳百世;那一笑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笑出了風流;那一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道出了曹操心中的宏圖。他們是忠肝義膽的英雄,他們是聰明過人的智者,他們是才華橫溢的文人。
我敬佩他們,但要說得上崇拜,還是孔明當之無愧。三顧茅廬,使諸葛亮現身風起云涌的亂世,卷入了這場江湖風波。
諸葛亮的博學智慧令我驚嘆。周公瑾精心巧計的給曹孟德上演一場痛打黃蓋的戲碼,可只被孔明一眼識破。七日之內早出三千箭,本想為難孔明的周公瑾,卻不想孔明的智慧遠勝自己。三天之內就輕而易舉的從孟德處騙到三千箭弩;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公瑾急的積勞成疾,可孔明卻一語道破天機,巧借天時借來東風;既生瑜,何生亮?周公瑾被孔明三氣吐血身亡,臨死之前仰天質問。
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才智足以遠勝任何一位君王,可為報劉玄德的知遇之恩,他把一生都服務于興復漢室之中。
他,為人公正嚴明。大意失街亭,孔明揮淚斬馬謖,陳壽的父親也因此連坐?申悏蹍s對諸葛亮依舊高度評價: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他,是忠臣的楷模。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道出了孔明的忠心耿耿。不僅如此,自擔任丞相,他凡事親力親為,直至最后在出軍途中,病死五丈原。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對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你,當之無愧。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的作文5
話說天下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蜀、魏、吳這三個國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人們把它叫做三國。蘇東坡一曲:‘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是何等的無奈與感傷呀!無數的英雄好漢隨著長江的奔流,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的消失。
三國是個戰(zhàn)爭時期,血染紅了江水,同樣也染紅了藍藍的天。蜀、魏、吳,相爭著能讓天下被統(tǒng)一,同樣也引出了無數的英雄豪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同北方,有著天時。蜀國皇帝劉備統(tǒng)一西川,擁有著人和。再說吳國皇帝孫權統(tǒng)一江南,有著父親與哥哥創(chuàng)下的事業(yè),又占著地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又不如人和。戰(zhàn)士們浴血奮戰(zhàn)、披堅執(zhí)銳,有著高超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三國時最聰明的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初出茅廬就火燒撥望坡,讓眾人心服口服。他對人開誠布公,誠心誠意的輔佐劉備、阿斗,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總有著高明的計謀,像草船借箭、巧擺空城計、七擒孟獲……
流傳千古的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又是那么英勇頑強。他們三英曾同心協(xié)力齊戰(zhàn)呂布,呂布招架不住,撥馬而逃。劉備經過諸葛亮、張飛、關羽、趙云等五虎猛將即大臣們的協(xié)助打下了一片藍天。后來關羽被孫權生擒活捉,而他仍不投降,最后被殺。劉備要為關云長報仇率領大軍找孫權報仇,但不幸中計元氣大傷,不久死去,而張飛則喝醉酒后被人割去頭顱。
長坂坡之戰(zhàn)時,劉備把妻子與阿斗交給趙云照看,趙云在曹操的圍困下,拼死殺出重圍,但卻每把二位嫂嫂救出,他又殺進重圍,救出阿斗與一位嫂嫂。之后他披荊斬棘,克服種種困難,沖出重圍。無數的敵人死于他的刀下,鮮血染紅了他的戰(zhàn)袍,他就是五虎猛將之一的趙云,他那忠義讓我感動。
終于,蜀國、吳國、魏國與天下無緣,司馬炎最終取得天下,滅掉了魏國,建立了晉國,他就是晉國的第一位皇帝。從此三國維持差不多一個世紀后滅亡。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的作文6
沒有易水送別的豪情,沒有烏江自刎的悲壯,卻是一聲驚天地泣鬼神的“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造就了一代圣人,也留下了那風騷萬種。
回想當年,輔佐懷王。議國事,出號令,應諸侯,忠肝義膽,義薄云天。有臥龍的智謀,魏征的直言。卻不想,君王無道,官場渾濁,空感嘆:世間險,人情惡,欲箋心事,獨語斜闌!冥冥之中早也注定,君無用武之地,英雄終歸末路。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鐵血男兒,錚錚傲骨。生亦何歡,死亦何懼,但為君故,可拋頭顱。然而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卻了你一腔熱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夢醒后的屈公無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滿腹冤屈更與何人說!月光皎潔灑銀鬢,眉宇深鎖吟《九歌》。
屈公才調更無論,外修內美勝世人:綻放出浪漫主義的奇葩,文采風流;引出傳世之《離騷》,光華萬丈!感動于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傾倒于你“扈江離與辟芷兮,忍秋蘭以為佩”的完美;折服于你“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的堅毅!滔滔歷史長河,留下了你不滅的精神,永恒的身影。
屈公雖無關羽之勇猛善戰(zhàn),卻有他的忠肝義膽;雖無陶潛的恨世嫉俗,卻有他的高潔傲岸。然而你痛苦終結了曾經輝煌的一生。曾知否?沒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壯美的人生,而沉醉于夢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了屈公悲劇的一生!
從左使到囚徒,從郢城到汨羅,屈公之心,為君而發(fā),為國而搏,為天下而奔!卻終絕筆《懷沙》,魂歸汨羅,不為人杰為鬼雄!
悲哉,風雨一生!
痛哉,多情一生!
壯哉,九死未悔的一生!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的作文7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關于屈原,連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夠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國家滅亡,投至泊羅江。上歷史課,說屈原大無畏,擁有大膽質疑的理性精神,屢次勸說楚王莫信秦?商嶙h不被認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間,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傳屈原投江前遇一漁夫,漁夫驚訝:“子非三閭大夫也?”可想當時屈原苦笑,淺淺搖頭。遇問之為何落得如此田地時,無奈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夫反問:“何不與世推移?”屈原不從,大嘆:“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塵埃乎?”至此稍覺屈原似乎太過自負,而且暗想屈原也傻,為何不看大局之勢而行,非得自尋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沒柴,日后再細想怎樣挽局不好嗎?
關于疑問,自看前人評價屈大夫,至王逸嘆:“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如石砥,顏如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苦心。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五月初五,泊羅江畔一聲水響,既而化為寧靜。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為何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一直不見尸體,于是后人為寄哀思,于此日蕩舟之上,投擲米團,免遭魚蝦攻其身。
細想屈原投江時,又是怎樣一種情懷?是心中大釋?還是含悔而死?想到漁夫走時的莞爾笑歌環(huán)繞江前,便明屈原帶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離。他笑嘆今朝,笑看釋懷。不與多言,只以《離騷》獻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上磳⒄胬砬蟪,自先奔赴湘江,留下離騷,讓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紅塵一瞬,兩千多年的歲月也是轉眼即逝。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那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允世俗塵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終將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釋懷一切,淡然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