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寫故宮的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故宮的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寫故宮的作文 篇1
7月26日這天,我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踏上了去北京的旅程。經過幾個小時的路程,我到達了首都北京。從未離北京這樣近,只是環(huán)顧四周,便能感受到它偉大的氣勢,從每一扇舊窗溢出,從每一塊古磚溢出,從每一道彩畫溢出,從每一棵古樹溢出。
故宮,這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曾經只在課本上讀到過。如今我親身來到了這里。站在大門外,頭頂上的陽光正散發(fā)著金色的光芒,晨曦中的紫禁城神秘而誘惑,它莊嚴地立在這朗朗乾坤下,以一種傲視群雄的王者風范,無聲地向人們宣告它的威嚴。
走進故宮,映入眼簾的是紅墻黃瓦,雕梁畫棟,琉璃照壁。那高大的城墻,厚重的城門,莊嚴的圣殿,其雄偉莊嚴,恢宏厚重的氣勢震撼了我,噤若寒蟬是最好的解釋。據介紹,故宮有宮殿九千多間,全部為木質結構,以青白石為底座,屋脊、琉璃瓦上到處是龍的圖案,并飾以金碧輝煌的色彩。所有的宮殿,都沿著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貫穿紫禁城內,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三大殿、后三宮、御花園都位于中軸線上。
沿著中軸線,故宮被平分成兩部分,就像數學里幾何圖形的對稱軸一樣,左右相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威嚴肅靜,大有雄視天下之氣,極具大丈夫之氣概。憑欄而望,一切盡收眼底。琉璃瓦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顯得格外晶瑩柔和。煙云起浮金黃的瓦脊,清風拂過微翹的房檐,印證著紫禁城亙古不變的悠悠歲月。不變的.是白玉般精美的雕塑,是金水橋下的潺潺流水,是廊間精彩的壁畫,是碩大豪邁的斗拱。原來這歷盡滄桑的宮殿里,還藏著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它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流逝,而且經過時光的考驗,愈加充滿了無法遮掩的光輝。
夕陽西下,最后的一抹余暉斜射在故宮金色的琉璃瓦上,雖已暗淡,卻絲毫掩蓋不了那里溢出的王者氣度。歸巢的倦鳥擦過黃昏,與那道溫柔絢爛的云霞一道,構成了故宮蒼涼的華麗。高大的城墻,威嚴的殿堂,厚重的城門……五百多年的歷史,古老的故宮見證了一個國度的滄桑變幻,讓人扼腕嘆息,讓人浮想聯翩。
繁華落盡終有時,而今邁步創(chuàng)輝煌。古老的血脈,將永遠流淌在中華大地上……
寫故宮的作文 篇2
如今,在繁華的北京市中,有一座特殊且泛著濃郁古色古香氣味的城中之城——紫禁城。這樣一座擁有六百歲歷史的皇家故宮,成為了中國歷史宏圖中一個展現的最絢麗的點睛之筆!
從明清兩朝中,這座龐大有又雄偉的建筑經歷過無數次翻修,每一次卻都在原本基礎上增添了新的奇觀和元素,倒是不影響前景中那分古韻與那抹歷史的淡痕。這樣的皇宮,凝聚了千萬中華古代先人的智慧結晶,才讓它能夠延續(xù)至今而依然璀璨不朽。
而打造最為莊嚴宏偉的建筑,便是在紫禁城核心的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殿。從金水橋的潺潺流水開始,再到太和門,一切精心打造出來的前景建筑都是為了后邊大殿的序幕布局。這些都是三大殿畫卷的伏筆,愈發(fā)令人好奇這三大殿的模樣。
太和、中和、保和三座大殿是前后排列而成,三層臺基上的大殿旁都有都有漢白玉的欄桿圍成,整個布局十分突出,就算站在殿前,也能體會到皇家政治的嚴肅與華麗的建筑體系。讓我不禁感到中國匠木工程中古建筑的博大精深。兩旁對稱的樓閣翼門,兩角間特有的角樓,充分展現了我國建筑原有的傳統(tǒng)與物質。贊嘆故宮建筑之中,我心里也在為建造故宮,心思別樣,手巧樣妙的中國先人,建筑家們打上一個大大的贊。然而故宮在故事還在繼續(xù),紫禁城也還在演變著歷史,賞過了古人的智慧,閱遍了這一人類文明杰作,相信我們對建筑藝術品鑒能力也再一步步提升。
寫故宮的作文 篇3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到故宮游玩。故宮是明清時期20多位皇帝家。午門城墻高大,城門巍峨壯觀,威嚴無比,站在那里,我不由地感覺自己十分渺小。午門是故宮大門,位于紫禁城南北軸線。此門居中向陽,位于子午,故名午門。
當我們進入午門時,我就被它那威武氣勢震住了:真想不到在好幾百年以前人類竟然能造出這么宏偉建筑!來時在車上,聽同學說太和殿前大路只有皇上能天天走,還有是皇帝大婚時新皇后一生可走一次,每年大考“狀元、探花、榜眼”能騎著大馬昂首挺胸地走過之外,別人是不能走,所以我一進太和門就在那又長又寬大路上走了一圈,嘗嘗當皇上滋味。
過午門,首先映入眼簾就是太和殿,接著是中和殿和保和殿。故宮最具吸引力建筑就是這三座寶殿,人稱“三大殿”。聽導游說:他們都是建在漢白玉石基上,猶如一座人間仙境。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三殿中最富麗堂皇建筑,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兩朝皇上舉行大典地方。太和殿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臺子上,前有造型精美仙鶴、爐、鼎,后有精雕細刻書法圍屏,真是美不勝收。
往事如煙過,始知今非昨,壯我少年志,興我大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