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明月觀后感
根據(jù)武華老師電影散文《一輪明月》改編的同名電影《一輪明月》在央視播出,觀后頗有感想。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一輪明月觀后感,歡迎閱讀參考。
一輪明月觀后感(一)
根據(jù)武華老師電影散文《一輪明月》改編的同名電影《一輪明月》在央視播出,觀后頗有感想。
當年電影《城南舊事》插曲:"送別",以其優(yōu)美哀婉的詞曲深深地吸引了自己。也因此知道了其詞曲作者是才華橫溢的李叔同先生。
電影《一輪明月》,以樸素抒情還有淡淡的感傷的敘事手法,講述展現(xiàn)了李叔同先生如何成為弘一大師的獨特人生故事。
出生在天津富庶家庭的李叔同,父母都信佛,影響著他從小就有著悲天憫人的佛緣情懷。清末王朝的腐敗使得民不聊生,辛亥革命的曙光稍縱即逝,收入眼底的苦難讓少年李叔同深感震驚失望。游戲一段生命后,開始躊躇滿志地探索時代人生。關注國家民族命運前途。
留學日本,李叔同組織文化社賑災義演,話劇《茶花女》的成功演出,讓他名聲大噪;貒螅黄笧榻處煹乃,一面像清泉似的潤澤教化學生的心靈,一面編刊物,搞創(chuàng)新,宣傳民主改革。對書法篆刻繪畫詩文音樂無所不通的李叔同,希望從文化藝術方面喚起民眾改變國勢。
只是當時的年代環(huán)境當權者們?nèi)莶幌乱庾R超前的啟蒙人士。悵然若失的李叔同,苦悶之中越發(fā)親近佛事。
"恨年來絮飄萍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皆海內(nèi),畢竟空談何有。"思考再三,()李叔同毅然了斷塵緣,默默踏上了自己內(nèi)心的朝圣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從此便是經(jīng)年往事。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成了名副其實的人生境遇。
兩幕同在西湖上的剪影:電影上半部,留學歸來躊躇滿志的李叔同攜美麗的雪子一同回國蕩舟西湖。幸福甜蜜。
后半部,二人各乘一葉扁舟,已是僧俗界線分明。不免悵然苦澀
李叔同塵世上的日本夫人雪子問已出家的弘一:"愛是什么?"
再無兒女情長的弘一淡定地說"愛就是慈悲".
信仰,怎樣虔誠篤定的信仰呵,讓文采斐然的李叔同轉念之間成了心如止水的弘一?
影片凄美婉約詳略得當留白處給人們無限的自由遐思。
任何宗教都有慈悲的一面。慣常思維中,只有走投無路萬念俱灰的人才會逃避現(xiàn)實,遁入空門。身為中國近代文化藝術先驅的李叔同,何等智慧的一個人,其抉擇與儒家的"窮則自修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無關聯(lián)吧。
皈依后的弘一。閉關撰寫經(jīng)書。使失傳多年的南山律宗再度興起,被佛門后代尊稱為律宗第11代祖師。
紅塵里潮起潮落,寺廟中晨鐘暮鼓,僧俗兩界都獲有很高聲望,豐富傳奇的一生,為后人留下了很多話題。
李叔同的學生后來的漫畫家豐子愷說:人的生命過程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三種生活比喻三層樓梯。李叔同老師就是第三個階梯上的人。他做一樣像一樣,是十分像人的一個人。他放棄教育藝術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遷于喬木。他出家而非出世,不是為了自我解脫,而是"度群生"乃教育的繼續(xù)。李叔同的同事?lián)从严膩D尊,說李叔同從事教育事業(yè)是以人格作背景的。夏丏尊本人譯作《愛的.教育》序言中提出的辦學校好比挖池塘一說至今仍是那么受用。
"深悲早現(xiàn)茶花女,盛愿終成苦行僧。無數(shù)珍奇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
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的著名民主人士趙樸初先生的獻詞,為弘一大師的一生做了恰如其分的注腳。
弘一大師生命最后的遺言:"悲欣交集"該是靈魂的升華人生的真正圓滿吧?
為了獲取資料,尊重史實,寫出佛法的真精神,武華老師先后沿著弘一法師的出生到出家圓寂的人生足跡自費行走多個省市。寄宿寺廟,拜訪禪師。并親見并采訪了和弘一大師生前非常友好密切的妙蓮法師。幾經(jīng)修補校正,寫就散文體電影文學劇本《一輪明月》。由此改編得非常成功的電影《一輪明月》,以其真實沉穩(wěn)蘊藉的故事情節(jié)及其人文氣息宗教氛圍贏得了觀眾的喜愛認可。榮獲了第七屆夏衍電影文學二等獎和第十一屆華表獎優(yōu)秀故事片獎。
"最尊重自己的心,心是供佛的殿堂。" 從《佛夢》到《一輪明月》,十年磨一劍的武華老師,不趨勢不媚俗,有膽有識獨抒己見,一如既往地堅持走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路。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那份寵辱不驚的寧靜淡泊,實在值得敬佩。
景仰李叔同---弘一大師的人格魅力,欣賞武華老師的人品作品,喜歡知性演員濮存昕儒雅質樸的演繹,遂成小文。
一輪明月觀后感(二)
人似乎都是要給自己找一些可以執(zhí)著的東西然后將自己的生命投入在里面,才覺得人生有價值。事業(yè),或者情感,家人或者朋友。然后說,這是我的愛。畢生的愛。
其實,又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愛。
以前看到過一句話,說所有的執(zhí)著都是自私。因為你一直想得到,所以這種執(zhí)著不是愛,是對自己的不滿足,企圖用外在的事物來彌補自己不完善的內(nèi)心,和無明間的空虛和寂寞。
凡是有貪愛的時候,都是在自私。
當時瞬間就放下了許多糾纏很久的事情。
愛是什么?圣經(jīng)里面說,愛是不自私,不嫉妒,只做有益的事,愛是永不止息。我不知道這個詮釋對不對,但是我經(jīng)常看到的,常常是人們因為各種執(zhí)著而痛苦,卻常常說,因愛生恨。
這里的愛,都只是一晌貪愛一陣執(zhí)著罷了。
看《一輪明月》,弘一法師出家之前,對于自己真心愛的人,那些過往的回憶,事業(yè)起步時的支撐和輔助,那些耳邊呢喃的"你我因緣前定"的山盟,那西湖上泛舟依偎在懷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幸福,還是毅然走上了出家的道路。
再在西湖湖心相遇,夫人淚眼婆娑,顫聲問道:法師,請你告訴我,什么叫愛。
法師淡淡的說:愛,就是慈悲。
愛,就是慈悲。
有位師姐頃刻間淚如雨下。
就像有位師兄說,你愛的只不過是你圓滿的自己的投影,就像一輪江中明月一樣?墒悄悴恢。你以為世界上只有這條江有這樣一輪明月,于是對江起了執(zhí)著?墒墙质嵌嗝吹淖兓媚獪y啊。
更何況千江有水千江月,你又執(zhí)著的了幾何?
如果執(zhí)著的.圓滿的自性,本來就有的,何必向外苦苦追尋而不得呢?
體悟到空性,升起大悲心,才會知道,什么叫愛!
回寢室的路上,抱著曬好的被子,看著周圍匆匆行人,再仰頭看看漫天的浮云,一陣悲涼,眼前景致突然模糊。這么苦的人生,其實執(zhí)著的到底是什么?
希望有緣人,不要再以愛的名義來執(zhí)著。
愛,是慈悲。
《一輪明月》觀后感(三)
大概十年前,工作之余閑聊時,一位朋友問過我一個問題,如果知道自己只剩三天的生命,比如地球三天后毀滅了,這三天你會怎么度過。按照冒到頭腦里的第一個想法,我回答,暴打三天三國。
朋友是名記,提出來的問題也厲害。這個問題很嚴重,是關系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所以回答也很嚴重,象一面鏡子一樣映射出平素看不見的自己。那時我的單位正處在一場金融風暴的臺風中心,作為一個普通文員,無干大事,感受著臺風眼里一樣的平靜。那時的生活也平淡,除了上班工作外,三國游戲是唯一讓我投入的一件事,不談女朋友,也沒什么其他興趣愛好。三國類游戲,運籌著一堆虛擬的人物和資源,無論通關還是GAME OVER,人生如游戲,游戲如人生,很沒追求的。要說理想,那就是周游中國,至于周游世界那個太遙遠了沒敢當成理想。
然后大約是五年前,那時已是一個標準的`背包客,辭了工作到處轉悠,也是實踐少年時的理想。人生如游戲的理解太虛幻了,人生是個實驗場。又有人問起我同樣的問題,記不清楚是誰了,沒準是我自己問的。念頭是,登上一處高山之巔,看看風云山月。回想想,魂歸自然,就象海明威的那頭豹子。理想可以隨便實現(xiàn),而沒有新的理想是痛苦的,那種痛苦,甚至超過理想得不到滿足時,就象在虛空里一樣,想用勁都踩不到實地,有根稻草也得抓住。
抓稻草的過程中,念頭生生息息,又經(jīng)歷過兩份工作,結婚生女,然后來到這個小城市安頓下來。社會的變遷很快,就象蒼山后吹來的云,這云似乎永遠是往一個方向吹的。談理想的朋友少了,這次是自己問自己這個問題了。第一個念頭是,還是跟平日一樣過吧。還有些火氣,但生活和心靈總算安定些了。歸納來看,三個時代的三個回答都是偏消極的,無關功名利祿,好處是沒有求不得之苦,選擇不同,本性難改。
回到那個嚴重的問題。有句西方諺語說: People live as if they will never die, and they die as if they have never lived. 同樣的意思,朋友中有位會計學博士如此表述:大部分的人生,是按照持續(xù)經(jīng)營的假設來進行的。我來替他繼續(xù)闡釋,如果抽去了持續(xù)經(jīng)營假設,看似牢固的整個架構就倒了,得重新找個假設來建立新架構。但如果真的把每天當成末日來活,就算沒有衣食之憂,也會有脫離現(xiàn)實的煩惱。要平衡,要平衡,不知死焉知生,不知生又焉知死。
昨晚看了影片《一輪明月》,想起寫點人生的感受,與影片沒什么直接關系,但有點前后的因緣,且作觀后感。
【一輪明月觀后感】相關文章:
母愛是一輪明月作文09-08
寬容是一輪明月作文08-16
一輪明月高中作文05-22
小學作文:一輪明月08-29
一輪明月小學作文09-17
一輪明月寫景作文09-15
中秋一輪明月作文09-14
送你一輪明月作文08-15
給自己一輪明月作文10-25
天空升起一輪明月作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