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后感1
由呂侯生總顧問、王寶玉總策劃、孫建鐸策劃、王獻青編劇、張惠民總監(jiān)制的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今日發(fā)布概念海報和定檔預告,正式定檔12月6日。這部由李正偉導演,白志迪、吳迪、孫蘇雅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位曾經參與紅旗渠建設的老人,多年后在孫輩的陪伴下重返紅旗渠,一路騎行、克服困難,終于和老朋友匯合,一起完成夢想的故事。影片故事跨越幾十年,再現了60年代修建紅旗渠的艱苦卓絕,也展現了新時代林州的嶄新面貌。概念海報著重突出了勞動人民不畏險阻的奮斗精神,定檔預告片從時代背景出發(fā),展現了興修紅旗渠的震撼場面,引人入勝。
正式定檔12月6日《紅旗渠》再現60年代場景
紅旗渠是一個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林州處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歷史上嚴重干旱缺水。新中國建立后,在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和指示下,林州人民在縣委書記楊貴指揮下團結起來“劈開太行山”、建設“紅旗渠”。影片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講述了隊長石天林在帶領村民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與危險。
拍攝這樣一部關于建設紅旗渠的偉大壯舉的電影,需要大量的搜集資料以及極為準確的考證。這對于導演李正偉這個土生土長的林州人來說,顯得十分得心應手。導演在拍攝之初就做了大量工作,考察紅旗渠紀念館,走訪當初參與修建紅旗渠的老人,從這些親歷者的口中,試圖還原一個有關那個時代的真實情況。通過影片的預告片可以看出,導演和劇組的努力是成功的,電影極為真實的刻畫了上世紀60年代“建設紅旗渠”的場景。
重走紅旗渠之路祖孫兩人的冒險
電影的主人公石天林由著名演員白志迪飾演,他和飾演孫子栓柱的小演員阿斯卡兩人通過默契的配合,上演了一幕幕讓人忍俊不禁的戲份。兩人在騎行路上遇到了許多故人,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和危險,在拍攝過程中,白志迪親身上陣,克服環(huán)境的艱苦和體力的不足,敬業(yè)精神值得敬佩。
電影中祖孫二人的重走紅旗渠之路,一老一少代表著光榮與傳承,用一個尋找的故事,回溯歷史和先烈,在有趣的電影故事中寓教于樂,教導年輕人繼承先輩的遺志,弘揚紅旗渠精神。難能可貴的是,電影也對紅旗渠精神在新時代的意義以自己的視角提出探討意見,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學習。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后感2
由呂侯生總顧問、王寶玉總策劃、孫建鐸策劃、王獻青編劇、張惠民總監(jiān)制的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今日發(fā)布終極預告,影片即將于12月6日全國上映。這部由李正偉導演,白志迪、吳迪、孫蘇雅、恩美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位曾經參與紅旗渠建設的老人,多年后在孫輩的陪伴下重返紅旗渠,一路騎行、克服困難,終于和老朋友匯合,一起完成夢想的故事。影片故事跨越幾十年,再現了60年代修建紅旗渠的艱苦卓絕,也展現了新時代林州的嶄新面貌。終極預告場面宏大,再現了修渠過程中遇到的災難和險情,凸顯了在攻堅克難過程中紅旗渠人的團結斗志和舍己為人的人性光輝。預告片結尾重申了紅旗渠精神的深層含義,也留下懸念,留待觀眾觀看影片后,揭曉劇情謎底。
展現大愛精神修渠人是不能被遺忘的平民英雄
“一生只洗三次臉”,這樣的話很多人聽了一定不敢相信,可是在河南林州這個地方,老人們一定會告訴你這不是一句玩笑話。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就講述了這群可愛可敬的修渠人的傳奇故事。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的“紅旗渠工程”,這條人工水渠被后人贊頌為偉大的“人工天河”。
工程歷時十余年才全面完成,在當時艱難的施工條件下,林縣人民靠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奮戰(zhàn)于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溝架橋?赡芪覀兒苌儆腥四苡浀盟麄兊拿,但是他們用十年的青春和汗水創(chuàng)造了中國的驕傲,世界的奇跡!他們不僅僅引來了珍貴的水源,更是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無畏群像真情實感展現逆境中的人性光輝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是根據真實故事和背景改編的電影,現實里的紅旗渠解決了林州地區(qū)的水源問題,紅旗渠工程更是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是林州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出修渠工作的兇險,但是不管是作為外鄉(xiāng)人的技術員、當地的除險小隊,還是鐵姑娘隊,他們始終都有一種無畏的精神。
電影為了呈現當年修渠場景,服化道可謂高度還原,隧道、山石、打鐵、推車、工帽、墊肩、棉襖、百雀羚香脂……將觀眾帶回了那個艱苦樸素的六十年代。從今日曝光的預告片可以看出,影片除了呈現紅旗渠工程外,還刻畫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真實生動的情感故事,以此來致敬勇敢無畏的紅旗渠人。電影將于12月6日上映。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后感3
電影根據王獻青小說《大國工匠》改編,以“追夢”為主題,以巍巍太行、壯美紅旗渠為元素,以“重走紅旗渠”為線索,講述了垂暮老人石頭為了追憶參與修建紅旗渠的難忘歲月,決定帶孫子騎行重走紅旗渠,并探訪當年修渠老友,然而他們在路上卻遇到了來自各方面的重重障礙,為實現心愿,他們克服了一切困難,終于完成了追夢之旅的過程。
影片中,“隧洞塌方”“凌空除險”等當年修渠的大事件一一再現,太行山風景、紅旗渠飄帶等現代林州的新風貌、新發(fā)展也一一展現。紅旗渠的修建改變的不僅是林州缺水的面貌,更是重新塑造了我們林州人民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鍛造了“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譜寫了“戰(zhàn)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壯麗詩篇。
“紅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精神。創(chuàng)業(yè)時期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生活條件好了同樣需要這種精神。“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
習紅旗渠精神,就要堅持群眾路線。什么是群眾路線,就是要一切為了人民,要了解群眾的疾苦,幫助群眾去解決問題,是我們黨在做每一件事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每一個共產黨員,每個國家工作人員,只要秉持著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信念,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就沒有干不成的工作。
學習紅旗渠精神,就要敢于擔當。當人民需要集中辦大事的時候,楊貴書記所展現出的是共產黨人的擔當精神,從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到大量細致的群眾工作,充分發(fā)揮群眾的力量,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始終圍繞一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奮斗。
學習紅旗渠精神,就要勇于開拓。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有著勇敢、不畏艱難的開拓精神,修建紅旗渠就是一個充分的佐證。通過紅旗渠建設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我們認識了技術骨干吳祖太,他一心撲在建設工地,忍受著喪妻之痛精心勘測設計出一張又一張施工圖紙,當王家莊隧洞施工出現塌方時,他冒著生命危險入洞查險,不幸被坍塌奪去了年輕的生命。沒有這勇敢無畏的精神,就不會有今日的偉大的紅旗渠工程。
我們這代人雖然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但不能忘記那些吃苦的歲月,紅旗渠精神讓我們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要努力工作,擔當起我們這代人應有的責任,奉獻出我們青春和力量。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后感】相關文章:
歸來仍是少年初二作文09-26
愿能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作文600字09-08
關于哥哥的高三作文:愿你歸來仍是少年04-22
愿你過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作文700字(通用13篇)04-24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觀后感06-19
少年的自信歸來作文11-14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觀后感作文08-24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觀后感匯編09-06
《歸來》觀后感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