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客從何處來》觀后感
《客從何處來》通過闡釋個體與家庭、宗族、民族之間的關系,復原我們的故土牽掛、追思念舊、家國情懷的精神線索。下面是有關 《客從何處來》觀后感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客從何處來》觀后感一
《客從何處來》這種題材的紀錄片是我沒有看過的,所以一開始就有一種新鮮感。并且這部片子是以明星為主人公,就更加吸引人。我們都知道,當今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欣賞紀錄片的人越來越少,但是追星的人確是越來越多,所以讓明星變成主人公能吸引很大一部分的追星族。
從明星的家族史回顧那個動蕩的年代,從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了解那個時代人的生活。除了易中天那一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生活和真情。 不可能每個人的家族史都有易中天那樣厲害,我們只是小人物,但是小人物也有自己的過去,比如曾寶儀的外公那樣,更加貼近我們普通人。阿丘的外公外婆在南洋討生活,結果外公外婆好像是在游擊隊跟英軍斗爭中死掉了,外公的姐姐來接阿丘媽媽四姐弟時,由于回國路費不夠,將阿丘媽媽的姐姐賣掉了。然后阿丘的姨媽真是受折磨了10多年,先是被主人折磨,后又被惡霸官員霸占,27歲才結婚,好在晚年生活還不錯,子孫滿堂。
雖然是一個家族的故事,但何嘗不是我中華民族的苦難史啊,兩岸斗了這么多年,真正開心的是美日,是那幫猴子;苦的是兩岸人民,是海外華人(兩岸斗,海外華人也斗,不團結)。我也不指望臺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獻什么力了,只要不搗亂就行了。希望我大中華早日重返NO1,主宰東亞和東南亞。以后盡量少關注點臺灣事情了,努力提高自己,不拖民族復興的后腿。
本來,追尋一個先人的旅程不會是這么一個偵探片一樣的故事。中國人對于血緣傳承和家族勢力的執(zhí)念在某種程度上一直戰(zhàn)勝著改朝換代的戰(zhàn)火離亂。你家有家譜,你村里有祠堂,你看見小伙伴們兩個字的名里頭一個字跟你一樣,所以你知道你們是一輩的人。但是現(xiàn)在,你得靠著躺在善本室里好多年沒人看過的,因為拍電視的噱頭才拿出來的只字片語來確認你爺爺奶奶甚至爹媽的事跡。中國人對于歷史的尊重,用孔子的話說,是“慎終追遠”,對于過去的學習和尊重,最早來自于祭祀時候對于祖先故事的恭敬了解。
《客從何處來》觀后感二
終日奔波,各種忙亂。等時光匆匆流逝,回首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每一段過往就是一場兵荒馬亂。
從英語的學習中短暫抽出身來,靜下心看完了這一季的中國網友原創(chuàng)投遞大型尋根紀錄片——《客從何處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對于我來說,這首短短的小詩是在熟悉不過了,甚至今日背起,依然會在眼前浮現(xiàn)出當年那種青蔥的散發(fā)著香草芬芳的童年時光。記得第一次接觸,是在小學四五年級的課本上,攤開課本跟著老師,笨拙的用手指著字,一個個的念。時不時旁邊還有一個調皮的二愣子少年發(fā)出一聲怪叫,惹得全班哄堂大笑.總之,這就是我關于這首詩的全部童年回憶.
然而,現(xiàn)在,眼下,當我看完這部紀錄片,所思所想當中卻已經不是那么簡單了.什么是血?什么是緣?什么是親?什么是戚?什么是家?什么是國?這一切的一切,被裹挾在風馳電逝的歷史中,從眼前飛馳而過,我來不及驚嘆,來不及感慨,甚至來不及擦拭一下眼角的淚滴:易中天的十八氏祖易先奮勇守衛(wèi)交趾縣城,終因孤立無援城破自殺;阿丘無辜的外祖父祖母被士兵拉到橡膠林斬首,匆匆消逝在了歷史的塵埃;曾寶儀的外祖父被迫遠離大陸半個世紀,而后返鄉(xiāng)撲倒在父母的墓前失聲痛哭;馬未都的父親因為胞弟之死而頓悟生命的價值,背著家人毅然參軍抗日......這一個個歷史事件對我來說都是那么親切,仿佛就發(fā)生在我眼前,和歷史書上的寥寥數(shù)行不同,畢竟當年的傷亡人數(shù)變成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個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甚至當你靜下心來細細聆聽、觀察,都可以感受到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歷史,一個所有人都無法繞開的壁壘,如此真實的矗立在了面前。
觀看片子時,發(fā)現(xiàn)有一句話在彈幕中反復滾動出現(xiàn):大歷史中的小人物。起初看到這句話很感慨,但是現(xiàn)在再想卻覺得這種想法有一些膚淺。要我來說,反而是大人物從小歷史中走來。因為在我看來,這次節(jié)目的價值不單單是讓我們回顧歷史,揭開那些多年無人問津的先祖的傳說,比起這些,我感受更強烈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在生存,頑強生存,以一種無法預料的命運同自己、同自己同時代的人、同自己的祖先、同自己的后代在時間的夾縫中相遇,自己的每一個決定,不論重大或是輕微,都對他人產生了影響,輕者是觥籌交錯,相忘江湖,重者則是命運悲喜,沉浮此生。
在這一整個尋根過程中,是人,被擺到了我們的面前。不論是權傾朝野、烜赫一時的名門望族,還是卑微低賤、埋沒荒野的布衣平民,他們無一例外,都通過自己頑強的生存方式,在歷史上留下了一筆,以饗后人。作為后人的我們,在千百年后,面對祖上遺留下來的”財富“,無需多言,稍稍鞠上一躬,奉上一炷香即可,畢竟時間留給我們的沉思也還不夠,歷史帶給我們的細節(jié)也還太少。甚至再仔細回想一下,豈止是祖先,我們又對自己了解多少?
茫茫人海,身世浮沉,不知道明天自己將要往何方。如果這時候再有一個人從幾個世紀后穿越而來,指著你的鼻子大罵,因你的無所作為而害的后世顛沛流離時,不知心里究竟作何滋味?前朝陳子昂有詩云: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 歷史所給予每個人的滄桑感,都需要我們獨自來背負。然后在我們行將就木時,把這個包袱鄭重的交給下一代,順便捎上一句囑托:”小子,你給我好好活!“
最后,簡單談論下其他的細節(jié)方面。陳沖的兩集略感不滿,有充數(shù)之嫌,陳沖自己貌似也是完全一直在出戲狀態(tài),獨白貧乏且缺少真情實感。剪輯有些確實啰唆,不過總體瑕不掩瑜,還是四星好評。在評論區(qū)發(fā)現(xiàn)一句經典:“王侯將相確有種乎”,很值得一贊!
《客從何處來》觀后感三
央視播出的一檔紀錄片節(jié)目《客從何處來》,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視角去尋訪自己的家史,去走近自己的先輩。紀錄片中每集片子講述一位嘉賓的故事,通過闡釋個體與家庭、民族之間的關系,還原我們的家國情懷精神線索。我覺得它是一部有趣的紀錄片,也是一部可以真正具體的,真切的,無法被篡改的,關于我們自己的家國史、民族史。
從紀錄片里可以看得出來,《客從何處來》的制作團隊在搜集材料上下了很大功夫,遍布全國乃至全球的尋覓,常常會有驚人的發(fā)現(xiàn)。紀錄片中易中天第一次發(fā)現(xiàn),爺爺易翰鼎當年寫的書在湖北省圖書館里,而自己之前住的地方,離那里幾步之遙,他卻從不知道。曾寶儀第一次得知,少年漂泊來臺、對自己的家史從來不提的外公,曾是經歷了龍應臺筆下的千里大撤退。也許直到這一次,先輩們才真正被了解,他們才第一次與先輩心靈相通。其實,他們并沒有遠去,他們依然在我們的血脈里。只是我們并沒有去發(fā)現(xiàn)他們。
但本人覺得有一點小感受就是,紀錄片中僅靠一份死亡名單就做足噱頭去吊足觀眾的胃口,或許能吸引人,但后來證實真實的大部分信息是從僅兩年沒見的姑媽那里得到?吹竭@里我有點疑惑,這或許算是紀錄片的紀實表現(xiàn)手法,但我認為這不免有用紀錄片的模式做真人秀的內容,故作高深,反而讓人有點看著不太舒服。
在該片試映會后,易中天說,之前忙于各種事物,從來沒有想過要追溯一下自己家族的往事。當節(jié)目組找到他的時候,他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就欣然接受。而在追溯家族歷史的過程中,內心受到的震撼和感動前所未有,"通過參與這個節(jié)目,我搞明白了我的十八代祖宗是誰,也讓我有機會真正認識自己。"一部好的紀錄片不僅能讓人有所思,而且要能讓人有所為。
我們國人歷來有孝敬長輩的傳統(tǒng),今天我們理解孝順,絕不僅僅是在物質上贍養(yǎng)老人,更要關注老人的精神需求,再進一步說,還要努力把先輩良好的精神品質傳承下去。做到這些,不容易,也才是真正的孝順。這也是這部優(yōu)秀紀錄片帶給我們的閃光之處。
【央視紀錄片《客從何處來》觀后感】相關文章:
紀錄片《客從何處來》觀后感04-15
觀看紀錄片《客從何處來》有感04-15
國內首檔真人秀紀錄片《客從何處來》觀后感04-15
《客從何處來》觀后感精選04-15
客從何處來觀后感201704-15
《客從何處來》曾寶儀觀后感04-15
最新客從何處來易中天觀后感04-15
客從何處來謝娜觀后感「薦」04-15
客從何處來第二季觀后感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