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1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是一個在“維珍利亞”號船上的棄嬰——1900在輪船上成長的故事,他在鋼琴上的天賦和造詣讓我嘆為觀止。然而,才華橫溢的他最終未離開輪船,并選擇與船同歸于盡。這似乎是一個悲劇,常人無法理解,我覺得這與他的身份——棄嬰有很大的關系。父母的拋棄,與母親的分離,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最大的創(chuàng)傷,而鋼琴成了他的過渡客體,充當著母性客體的代理人。我們看到,以后這一生他都與鋼琴相伴。
1900一出生就沒看到媽媽,一出生就沒有愛。他遭受了兩次被拋棄,第一次是他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放棄了他,后來雖然有丹尼撫養(yǎng)他,丹尼在他8歲時也死掉了,未成年就遭受如此創(chuàng)傷。丹尼雖然非常愛他,但丹尼向來傳遞給他的信息就是說船以外的世界有多么可怕,讓1900不要離開船,1900由于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因此始終不敢走下船。在丹尼的葬禮上聽到了音樂,從此音樂成了他能依戀的客體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個鋼琴大師,彈琴,是他生命中唯一可做的事情,然而,1900兩次能依戀的客體都離他而去,他無法相信這世界還有什么安全感,無法感受那種愛。1900留在船上,他的生命意義在那里,他與船構成了緊密的關系,船是證明他存在的客體,假如他下了船,而船被炸毀,和他有關系的客體也就隨之一起都會消失,那么他就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一個完成“自我同一性”的人,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是我認為的這個人。但1900沒有真正出生,由于一個人的出生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1900在生理、心理上出生了,也成熟了。但在社會層面上沒有出生過,他從來沒有走入過真正的社會,不敢走下船,人是社會的,他沒有走進真正的社會過,也無法扮演他的社會角色,因此他走在懸梯的半中就不敢往下走了,他感到了恐懼,他不是一個真正的人,他從來沒有出生過。
影片一開始就有句旁白“他沒有國籍,沒有出世紙,連生日也沒有,能說還未出世”從心理層面,1900確實還停留在未出世的嬰兒狀態(tài)。呆在母親的子宮里,感覺肯定是最安全舒適的,他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姑娘離開之后,他改變人生的動力徹底被激活,決定下船。也許對于普通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1900,下船是一個重生的過程,1900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他走下舷梯,卻又慢慢地停下來,整個世界在他的眼中變得黑暗,恐懼充滿了內心。最終他選擇與船同歸于盡,這是偶然,但卻也是命運的安排。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2
大海、游輪、鋼琴如果只這三個事物就構筑起一個人的一生,那將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藍中顛簸飄泊,在悠揚的音樂中領悟人生。世界很小,從船頭到船尾,在舞廳中的那架鋼琴前,從左到右,總共88個琴鍵;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藍天下,用心靈演繹出的樂曲融入世間百態(tài),寬廣無邊。朱賽佩:托那托雷的《海上鋼琴師》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段詩意浪漫的人生傳奇。
《海上鋼琴師》描述了男主角1900,一個被遺棄在豪華的“弗吉尼亞人號”郵輪上的嬰兒,由一個黑人船工丹尼撫養(yǎng)長大,因此取名1900。他有一個傳奇的名字,他也有一段傳奇的身世,他出生在船上,成長于船上,他死于船上,他的一生與陸地無緣。
1900從小在丹尼細心的關懷和善意的謊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長。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 1900一次無意間鬼使神差地來到一等艙舞廳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見到了那與他一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樂器——鋼琴。
隨著1900的長大,他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鋼琴天賦,誰也說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反正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他的琴聲給深深的打動,音符仿佛是自他的血液里流出一樣,隨性而至,信手拈來,卻每每動人心弦。
后來,1900有機會登上城市,但是最后他卻放棄了,當他看到又邊界的城市時,他說道:“我出生在這艘船上,在這里,世界流動,每次兩千人。這里也有欲望,但無法超越從船頭到船尾的空間。你彈奏自己的幸福,在那并非沒有邊際的鍵盤上。 對我來說,大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段太漫長的旅程。是一個太漂亮的女人。是一種太強烈的香水。是一種我無法彈奏的音樂。請原諒我。我不會下船。讓我回去吧。 拜托了。 現(xiàn)在,朋友,請你試著去體會,試著去體會,如果你可以。 眼中的整個世界。 美麗,可怕。”一艘輪船是他的一生;一架鋼琴,是他的一切。
1900始終明白自己內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無論代價如何,他都選擇聽從內心,這種平凡的偉大,最難能可貴,這也帶給我們思考,面對燈紅酒綠和紙醉金迷的時代,我們也會迷茫,能做的也都有限;在面對不順的處境時,我們能始終堅持做真實的自我,找到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我們要面對的誘惑太多,只有勇敢追隨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才能不忘初心。
在故事的最后,游輪廢棄,被裝滿了炸藥,有機會逃跑的他,卻選擇了留在船上,麥克斯的勸說也無法使他回心轉意,在巨輪炸毀的前一刻,1900雙手災憑空彈奏,這個落入凡間的天使要回歸天堂了。
1900雖然死了,但他避免了被世俗玷污,被磨去棱角,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也應該如1900般追隨自己的內心,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被世俗所誘惑!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3
兩個鐘頭陪主人公1900度過了一生,又是一部經典。
主人公1900從船上一出生便被拋棄成為孤兒,由好心的燒煤工丹尼收養(yǎng)。童年時一次意外丹尼喪生,1900再次成為孤兒。不經意的接觸鋼琴,讓人驚訝的發(fā)現(xiàn)原來他竟是無師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開始了一生的鋼琴生涯。
1900一輩子沒下過這艘船,他也曾經決定離開,當站在甲板上看見所謂大城市那無窮無盡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說:“鋼琴鍵有限,但是創(chuàng)造出的音樂無限,如果鍵無限,那就創(chuàng)造不出音樂。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見盡頭,盡頭在哪里?—世界的盡頭?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電影感覺處處是經典,每個鏡頭都恰到好處,細節(jié)處理不多不少,剛剛好。
1900和麥克斯在隨狂風暴雨搖擺的船上彈奏鋼琴的那一幕,在腦海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在輕快的鋼琴曲下,兩人似乎與鋼琴融為一體,優(yōu)美而流暢在大廳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著溜冰鞋伴隨著悠揚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極!
接受挑戰(zhàn)的那一場也印象深刻,前兩場比賽不知是有意無意發(fā)揮平平,甚至在對手表演時竟然感動的流淚。最后一場開始前,1900向朋友要來一支煙放在鋼琴上,說了一句話:“你自取其辱!”接下來狂風驟雨般彈奏出《群峰亂舞》,震驚在座所有人。一曲完畢,1900將煙的一頭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議的事發(fā)生了,經過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頻率震動而發(fā)熱,竟將煙點燃了······
影片介紹:“男主角1900的整個人生都已經是一場悲劇了。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yǎng),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沒有安全感。縱使后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于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于海底!
我不知道為什么說他是悲劇,但也許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悲劇的生活。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4
最近我看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
故事講的是一個叫1900的人,他出生在船上,不知怎的就被父母遺留在了船上,無意中被船上的挖煤工丹尼撿到了,并取名為1900。有一次在挖煤時,丹尼遭遇意外去世了。1900在丹尼的葬禮上聽到了樓上的鋼琴聲,從此愛上了彈鋼琴,他一直沒有下船,甚至有關部門準備炸掉船之前,他還是死活不肯下去,最后被活活炸死。我認為他是一個極度矛盾的人。
在他短暫的一生里,有一件事讓他變得非常出色,那就是彈鋼琴。1900在丹尼去世后開始迷戀鋼琴,他有著極好的天賦,一摸就通。音樂就是1900的世界,在這個小小的世界里,他感覺自由自在。他通過不停地觀察別人,挖掘他們身上的故事來了解人世間的感情,并體現(xiàn)到音樂當中。
我認為1900在彈鋼琴時非常自信和無所畏懼。由于1900鋼琴彈得太好了,人們很崇拜他,甚至爵士樂的創(chuàng)始人杰利都向他發(fā)起挑戰(zhàn)。在挑戰(zhàn)時杰利非常傲慢,但1900卻沉著應戰(zhàn),在發(fā)揮自己最強實力之前,他甚至冒出了一句:這都是你自找的,混蛋。他最后出人意料的表現(xiàn)使大家都震驚了,包括杰利在內。
1900的無所畏懼還體現(xiàn)在他從容面對死亡。1900的好朋友麥克斯經常勸他下船去看看世界。1900每次都說我連個出生證明也沒有,哪個人會讓一個連名字也不確定的人上岸呢?炸船之前麥克斯勸1900下船,他最終選擇了留在船上,和船同歸于盡。
同時1900又是一個懦弱的人。炸船前他告訴了麥克斯他一直以來都不肯下船的根本原因:世界那么大,有成千上萬種路可以走。我要是下去,就面臨著重要抉擇。一架鋼琴有八十八個琴鍵,數量是有限的?捎眠@八十八個琴鍵所能創(chuàng)造出來的音樂卻是無限的,而我在船上就好比只有八十八個琴鍵,我可以在上面活出各種各樣的人生,甚至每天都不一樣。如果我真的下了船,琴鍵的數量是無限的,那么音樂就更加無限,甚至每一秒都是各不相同的,我到底該怎么選呢?面對下船之后的角色,他害怕了,退縮了,他感到有壓力了。他不知道如何面對陌生的世界,很難跨出自己熟悉的小空間?吹竭@一處的鏡頭,我難過地為他流下了眼淚。
1900在面對彈琴挑戰(zhàn)的時候非常勇敢。面對下船時,他又感到有些害怕。從這幾個事例就不難看出,1900是一個矛盾的人。當然,留在船上可以讓他心思更加單純,更好地發(fā)揮他的音樂才華,這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5
我是深夜一口氣看完這部片子的。海上鋼琴師所在的郵輪,就像是一座移動的海上孤島長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時離大陸才近在咫尺,人們之所以選擇這座孤島之旅,多半是慕名而來親身感受這位鋼琴大師杰出表演,按理說他應該有一大群粉絲和知音的,但命運對他確實不公,他就像貝多芬一樣一生追求他的音樂夢想,卻不為名利所動,當他被迫應戰(zhàn)贏了大陸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謂鋼琴家,博得了在場所有人目瞪口呆的驚嘆和經久不息的掌聲同時,卻沒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樂和知音,而有的只是為了復制他作品的資本逐利者,其實藝術是無價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錢衡量的,他為什么一刻都不離開這艘船,在他眼里大陸就是名利場,只有他的孤島才是塊凈土,才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滿誘惑的城市街道無邊無際,而關鍵是他在這座孤島奮斗的幾十年中居然沒有遇上一位真愛自己的紅顏知己,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時,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愛自己的愛人,不是嗎?當今這個現(xiàn)實世界像這類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這不禁讓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畫家梵高凄美的愛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蘭鹿特丹市的一對牧師夫婦生下了他們的長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預言家對尚是嬰兒的梵高說出了可怕的預言:你會到巴黎,英格蘭,當店員,當教師;你會戀愛,遭到拒絕,成為傳教士,再戀愛,再遭到拒絕,成為藝術家,你會和x女結合畫800幅畫,在普羅旺斯變瘋,37歲時自殺,你一生只賣出一幅畫……事實真的如這位預言家說的那樣,從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歲的弟弟提奧做朋友,長大后做過傳教士,畫商,教師,足跡遍布歐洲的許多地方,感情生活非常不順,連著向三個女人求愛,遭到三次殘酷的拒絕。被拒絕后的他再也不相信還有誰會追求自己這樣窮困潦倒的瘋子,居然拒絕了一位莊園主的女兒的瘋狂追求,最終雙雙變成了真的瘋子,真是讓人扼腕嘆息命運對他的不公,他死時很年輕和徐志摩一樣都是37歲,但他們都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偉大的經典作品。
這同樣不禁讓人想起為了崇高理想而奮斗且多次與愛情擦肩而過的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由于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由于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的充分的生活,由于意外的疾病和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能結束他的生命。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6
在這個時光飛逝的歲月里,我有著一顆飄蕩的靈魂,我將人生看成一種漂流。然而很多時候,我總會發(fā)問自己,漂過歲月之河——家是什么?
家是一只船
看《海上鋼琴師》,名叫“1900”的主人翁對于這艘船的愛戀與不舍,就是一種對家的眷戀。
生于斯,長于斯,家賦予我們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這艘船同樣賦予他人生的全部價值和情感。對于1900——一個孤兒——他的全部世界就是這艘船,這里就是他的家——他的全部快樂、悲傷、夢幻、激情?梢哉f他對于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個人來的都更深沉、更灼熱,這艘船載著他穿過漫長的歲月。
家是溫暖的港灣
家太平凡,每天對著的都是那一抹藍,不停地飄著。然而遠航的水手都知道,當海平線上出現(xiàn)港口朦朧的影子時,他們的心跳是歡快的。在人生的航行中,我們需要冒險,也需要休憩,家就是最好的溫暖港灣。
他在船上,可以隨心所欲地彈奏美妙的樂曲,想到哪里彈到哪里。人們在他歡快的琴聲中度過一次次難忘的旅程,而他一如這艘船上的主人,用自己的熱情迎來送往,不知疲倦,他的內心深處一直被溫暖包圍著。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獨白,他說他不走,不是因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讓他感到畏懼,而是因為他看不到世界的盡頭。是啊,鋼琴的鍵有始有終,船的甲板有始有終,他可以用有限的鍵盤奏出無限的樂曲,他可以駕馭這種“有限”,在這里,他就是他。而這個世界呢,沒有開始,沒有結束。錯綜復雜的街道,星羅棋布的高樓大廈,有太多的路可以選擇,他沒有辦法去駕馭,駕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樂。他只能選擇自己可以選擇的、可以駕馭的方式生活,這種方式與世無爭,平靜自如,不受功名利祿的紛擾。如果一種生活方式,他無法駕馭,他寧可不要!他呆在了海上,選擇了家。
家是永遠的岸
家是永遠的岸。作為一個普通人,或早或遲,都需要一個家。記得奧運會經典語錄里就有菲爾普斯獲獎之后的一句:“我要找媽媽!”媽媽就代表著一個家。不論成功與否,家都是倦鳥歸巢、落葉歸根的最佳場所。當船要被拆卸、炸毀的時候,他依舊沒有登上岸,他是屬于那里的,那里才是他的家,那里有他魂牽夢縈的永遠的岸。他赤條條被人拋到了海上,就注定了他的家在那里。油輪天地里的那份獨有的情感,讓他覺得無論外邊的世界多么紛擾,家,才是一個默默護佑著自己也銘記著自己生命的岸,才是他登上世界的岸。
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情淚。海上鋼琴師觀后感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000字海上鋼琴師觀后感2000字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7
《鋼琴家》是根據符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WladyslawSzpilman)1946年出版的回憶錄改編的作品。德軍突然入侵波蘭,二戰(zhàn)爆發(fā)。電臺鋼琴師斯皮爾曼還沒來得及開始他的感情,就被混亂的人群沖散。納粹開始剝奪猶太人的一切,房屋、家庭、生命……當斯皮爾曼在一名猶奸的幫忙下幸存下來時,他務必要躲藏起來。緊之后,死亡和饑餓的陰影時刻纏繞的他。羅曼·波蘭斯基以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講述了鋼琴家在一個充滿敵意和荒謬的世界中掙扎的超道德故事。
長達150分鐘的《鋼琴師》,始終在二戰(zhàn)中華沙的廢墟上徘徊,你的情緒也隨之不斷起伏。因為那是人類在應對死亡時堅忍不懈的告白書,是在沒有人性的年代尋找人性光芒的旅程。波蘭斯基使用一種殘酷的方式制造節(jié)奏。他先來一點悲慘的東西,跟著再展示一點惡劣環(huán)境中的人性,然后再來點更慘的。比如先講猶太區(qū)傳言德國人要把沒有工作卡的人送走,男主角就滿世界替家里人找工作卡,之后最后湊齊,但給他卡的德國人或者波蘭人卻說“這東西幫不了你們”。果然,他們全家都被送到火車站,要運走。就在他要上開往滅絕集中營的火車時,一個替納粹干活的猶太人救了他,讓他去找地方躲起來。直到結尾,我們看到主人公重新西裝筆挺地坐在廣播電臺里彈琴,然后跟著他的一個朋友去臨時戰(zhàn)俘營尋找那個最后救他一命的德國軍官。那里來了壓軸的一筆:他們沒有找到。直到德國人上世紀五十年代死在了蘇聯(lián)的戰(zhàn)俘營里后,人們才最后明白他的名字:威姆·豪森菲德上尉。這短短一行字幕,卻帶出了二戰(zhàn)結束后仍然無處不在的冷酷現(xiàn)實。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影片中那一幕:鋼琴師來到一座被廢棄的房子,這是德國人臨時辦公的地方。鋼琴師踉踉蹌蹌走進那座房子,死神在那里等著他,還有鋼琴。他躲在閣樓里,聽到一陣輕微的鋼琴聲從底樓傳來,是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他去樓下偷罐頭,要靠它維生,被一個德國軍官發(fā)現(xiàn)了。他,就是那個彈貝多芬的人。鋼琴師告訴德國軍官自我也會彈琴。蕭邦第四敘事曲在他手指下飄然而出,音樂先是生疏的,漸漸流暢起來,鋼琴師的手指恢復了記憶。蕭邦出現(xiàn)了,這個波蘭人,他出現(xiàn)了,站在一個德國人和一個波蘭人之間。而一向躲在故事幕后的導演站出來講話了,他說:“我要用一個波蘭人來感動一個德國人,然后用這個德國人的感動來拯救一個波蘭人;用音樂來拯救一個鋼琴師,用音樂來抹去國家和種族的界線,來超越偏見和仇恨。”我想,這就是《鋼琴師》如此震撼人心的原因吧。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8
《海上鋼琴師》,一部教科書級別的經典影片。如果要向別人推薦此生必看電影,母庸質疑,它一定會被列入名單之上。該影片首映于1998年。近日,其在我國各大影院上映,反響良好。多虧這次4K修復版的引進,觀眾終于能在大銀幕上重溫這部經典電影。
影片由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逗I箱撉賻煛肥且獯罄麑а葜烊濉ね屑{多雷的“時空三部曲”之一。這部影片可以算得上是封神杰作。豆瓣評分達9。2分之高。沒有看過的觀眾可不要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海上鋼琴師》中國區(qū)紀念版海報,由黃海操刀設計,靈感來自于電影中的經典一幕:“時隔多年,依然清楚記得,棧橋上的1900,選擇放棄、扔出帽子、揮別紐約的一幕!
影片以宏大的時間線勾勒出一個時代的滄桑變幻,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199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yǎng)長大,取名1990。1990慢慢長大,有著無師自通的非凡的鋼琴天賦的他,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
爵士樂鼻祖杰尼聽說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后自嘆不如,黯然離去?上,這一切的事情都發(fā)生在海上,1900從不愿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隨著女孩的下船離去,1900的心開始波動。
這部影片堪稱是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終極浪漫,每一幀畫面都是藝術。全片音樂和故事內核完美結合,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其中最精彩的是斗琴片段,全程高能。當1900彈奏著激昂的曲子,突然在玻璃窗上看見女孩的面容時,連曲子都不知不覺變得溫柔的一幕令人心悸。
也許大部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的直觀感受便是:孤獨。擁有著一顆孤獨而又自由的靈魂的1990獨居于他的海上烏托邦。影片最后,殉身于大海的1990真正詮釋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的真意。或許我們不需要為1990的孤獨而傷神扼腕,1990只是忠于自我,他堅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這種孤獨反倒成就了他生命的豐盈。
不得不說,《海上鋼琴師》連臺詞都極為經典!斑B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薄皩幵敢簧陋,我不愿隨波逐流。”“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銷魂的船長,但是可以讓夢想起航!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9
《鋼琴師》是根據符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WladyslawSzpilman)1946年出版的回憶錄改編的作品。德軍突然入侵波蘭,二戰(zhàn)爆發(fā)。電臺鋼琴師斯皮爾曼還沒來得及開始他的愛情,就被混亂的人群沖散。納粹開始剝奪猶太人的一切,房屋、家庭、生命……當斯皮爾曼在一名猶奸的幫助下幸存下來時,他必須要躲藏起來。緊接著,死亡和饑餓的陰影時刻纏繞的他。羅曼·波蘭斯基以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講述了鋼琴家在一個充滿敵意和荒謬的世界中掙扎的超道德故事。
長達150分鐘的《鋼琴師》,始終在二戰(zhàn)中華沙的廢墟上徘徊,你的情緒也隨之不斷起伏。因為那是人類在面對死亡時堅忍不懈的告白書,是在沒有人性的年代尋找人性光芒的旅程。波蘭斯基使用一種殘酷的方式制造節(jié)奏。他先來一點悲慘的東西,跟著再展示一點惡劣環(huán)境中的人性,然后再來點更慘的。比如先講猶太區(qū)傳言德國人要把沒有工作卡的人送走,男主角就滿世界替家里人找工作卡,后來終于湊齊,但給他卡的德國人或者波蘭人卻說“這東西幫不了你們”。果然,他們全家都被送到火車站,要運走。就在他要上開往滅絕集中營的火車時,一個替納粹干活的猶太人救了他,讓他去找地方躲起來。直到結尾,我們看到主人公重新西裝筆挺地坐在廣播電臺里彈琴,然后跟著他的一個朋友去臨時戰(zhàn)俘營尋找那個最后救他一命的德國軍官。這里來了壓軸的一筆:他們沒有找到。直到德國人上世紀五十年代死在了蘇聯(lián)的戰(zhàn)俘營里后,人們才終于知道他的名字:威姆·豪森菲德上尉。這短短一行字幕,卻帶出了二戰(zhàn)結束后仍然無處不在的冷酷現(xiàn)實。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影片中那一幕:鋼琴師來到一座被廢棄的房子,這是德國人臨時辦公的地方。鋼琴師踉踉蹌蹌走進那座房子,死神在那里等著他,還有鋼琴。他躲在閣樓里,聽到一陣輕微的鋼琴聲從底樓傳來,是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他去樓下偷罐頭,要靠它維生,被一個德國軍官發(fā)現(xiàn)了。他,就是那個彈貝多芬的人。鋼琴師告訴德國軍官自己也會彈琴。蕭邦第四敘事曲在他手指下飄然而出,音樂先是生疏的,漸漸流暢起來,鋼琴師的手指恢復了記憶。蕭邦出現(xiàn)了,這個波蘭人,他出現(xiàn)了,站在一個德國人和一個波蘭人之間。而一直躲在故事幕后的導演站出來講話了,他說:“我要用一個波蘭人來感動一個德國人,然后用這個德國人的感動來拯救一個波蘭人;用音樂來拯救一個鋼琴師,用音樂來抹去國家和種族的界線,來超越偏見和仇恨!蔽蚁,這就是《鋼琴師》如此震撼人心的原因吧。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10
我覺得《海上鋼琴師》真的是一部好電影,但是我不太明白為什么這個時候他在電影院放,以前為啥不放呢?被禁?為啥?這樣的片子,又有什么理由被禁呢?
不用糾結這些,還是多關注影片吧。挺好的故事,當然了,我作為一個外行人,首先看的肯定是劇情。說到劇情,我特別佩服這個片子的編劇、導演。佩服編劇,是他把故事設定的特別完美,從一個官方都不承認的人的歷程,從被人撿到,到取名,到天賦被發(fā)現(xiàn),彈琴,中間還有愛情,這樣的故事。
佩服導演,是這樣的故事,他用了兩個視覺的感覺。一個是從1900這位偉大的鋼琴師的角度來經歷這一切;另一個視覺就是尋找鋼琴師的小號手,姑且叫肖恩吧,因為他的小號是肖恩牌的,他真實的姓名我還真記不住。
看到最后,鋼琴師還是選擇留在即將炸毀的船上,我覺得整個片子就提升了。反正我看到那兒,特別感動。那個船,可以理解為是鋼琴師的故鄉(xiāng)、故國,畢竟從他的時間跨度來說,肯定是經歷了一戰(zhàn)二戰(zhàn)的嘛,不管這個故鄉(xiāng)是多么顛沛流離,不管官方是否承認他,他眷戀這個故鄉(xiāng),愿意與之共存亡。他站在下面,肖恩站在臺階上,位置略高,他仰著頭,描述他缺胳膊短腿去見上帝的時候,真的特別感人,有種哀而不傷的惆悵,看得我內心唏噓不已……
故事當中可能最有意思是那種含蓄、沒有結果的愛情。但是我覺得,這段愛情,只是男主角蓬勃的感情世界的一次外露而已。在我看來,他其實一直都有豐富的感情,他總是如同旁觀者一樣,看著船上的人。并且通過對這些人的觀察,來編寫曲子,宣泄他的感情。終于,在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一個干凈、純潔、單純的姑娘,他心動了。就有了這部電影比較高潮的一件事,他曾經想過要離開這艘船——當然我把這艘船理解為主角的故鄉(xiāng)、家國。
我最喜歡的肯定不是主角和爵士樂的大咖茬琴那一段,那肯定是電影最大的高潮,鋼琴演奏最精彩,但是我不懂音樂,沒太在意這些音樂、彈奏這些。在乎的是主角恬淡,無招勝有招的,這個金庸的令狐沖已經很極致了,我就不多說了。
我最喜歡的關于彈琴、音樂方面的片段,肯定是主角帶著肖恩在顛簸的船上,鋼琴的滑輪被打開,他們隨著鋼琴的滑動彈琴,就像是一首冰上舞蹈的鋼琴曲,像極了奔放的青春,自由的青春。在撞開了船長的寢室門時,都是那么輕松、自然、又讓人有種青春惡作劇的快樂。
看完了,我都要感嘆:我啥時候能寫出這樣的劇本,能有這么縝密的故事情節(jié),從樸素的情節(jié)里凸顯出不同人看有不同體會、感悟的“故事”呢?也許還是來生吧,今生就好好修煉吧。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11
兩天內看了兩遍《海上鋼琴師》雖然是一部老片,但還是讓人推薦才知道。個人所言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看完后的感受沒有其他電影結束時的壓抑、難受或者開懷大笑,而是直擊靈魂,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所以今天想寫點東西。
看完以后看了評論有的人說很好有些人說很一般 我想這就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 而1900他是什么樣的人,他是被人丟棄在頭等艙的孤兒 被鍋爐工“媽媽”收養(yǎng) 一生中都生活在船上從未踏進大陸半步 有著天賦異稟的音樂細胞 卻因為從小的封閉環(huán)境讓他成為了一個不敢直面未知事物的人 哪怕他遇見了心愛的人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走回甲板。
最后1900說的話直戳淚點 眼淚跟著情不自禁 最后他告訴觀眾為什么走了一半他又回去了 他這樣說的 站在那里并不是我看見了什么 而是我什么也看不見 我看不見盡頭盡頭?拜托!拜托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chuàng)作的音樂。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原諒我當時看到之處已經哭的稀里嘩啦 你能說他是懦弱嗎 很明顯不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哪怕是他遇見了心愛的女人知道了她的地址 可他還是沒有下船的勇氣 他害怕看不見的盡頭 他害怕數不盡的街道 琴鍵是有限的 創(chuàng)作是無限的 在他的眼中要想讓他變成凡人 寧可拋棄他的生命 這也許就是我們凡人無法理解的幸福 只要踏上陸地他可以擁有普通人無法企及的一切可他不在乎名與利 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的世界神奇浪漫 他的世界自由安寧,這也許就夠了 我希望你會喜歡這部影片 我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可以抱著心愛的人再去回味這部影片 希望她也能喜歡!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12
我是深夜一口氣看完這部片子的。海上鋼琴師所在的郵輪,就像是一座移動的海上孤島長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時離大陸才近在咫尺,人們之所以選擇這座孤島之旅,多半是慕名而來親身感受這位鋼琴大師杰出表演,按理說他應該有一大群粉絲和知音的,但命運對他確實不公,他就像貝多芬一樣一生追求他的音樂夢想,卻不為名利所動,當他被迫應戰(zhàn)贏了大陸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謂鋼琴家,博得了在場所有人目瞪口呆的驚嘆和經久不息的掌聲同時,卻沒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樂和知音,而有的只是為了復制他作品的資本逐利者,其實藝術是無價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錢衡量的,他為什么一刻都不離開這艘船,在他眼里大陸就是名利場,只有他的孤島才是塊凈土,才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滿誘惑的城市街道無邊無際,而關鍵是他在這座孤島奮斗的幾十年中居然沒有遇上一位真愛自己的`紅顏知己,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時,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愛自己的愛人,不是嗎?當今這個現(xiàn)實世界像這類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這不禁讓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畫家梵高凄美的愛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蘭鹿特丹市的一對牧師夫婦生下了他們的長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預言家對尚是嬰兒的梵高說出了可怕的預言:你會到巴黎,英格蘭,當店員,當教師;你會戀愛,遭到拒絕,成為傳教士,再戀愛,再遭到拒絕,成為藝術家,你會和姬女結合畫800幅畫,在普羅旺斯變瘋,37歲時自殺,你一生只賣出一幅畫……事實真的如這位預言家說的那樣,從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歲的弟弟提奧做朋友,長大后做過傳教士,畫商,教師,足跡遍布歐洲的許多地方,感情生活非常不順,連著向三個女人求愛,遭到三次殘酷的拒絕。被拒絕后的他再也不相信還有誰會追求自己這樣窮困潦倒的瘋子,居然拒絕了一位莊園主的女兒的瘋狂追求,最終雙雙變成了真的瘋子,真是讓人扼腕嘆息命運對他的不公,他死時很年輕和徐志摩一樣都是37歲,但他們都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偉大的經典作品。
這同樣不禁讓人想起為了崇高理想而奮斗且多次與愛情擦肩而過的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的充分的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和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能結束他的生命。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13
我覺得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為觀看了一部精彩的電影——〈海上鋼琴師〉。
在一艘來往于歐洲和美國之間的油輪上,誕生了一個鋼琴天才,他是一個棄嬰,被黑人鍋爐工收養(yǎng),取名“1900”。1900漸漸長大,一個深夜里他來到輪船的豪華大廳,坐在鋼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鍵上跳動,美妙的音樂流動出來,吸引了船上的人們。從此,1900成了海上鋼琴師。從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斷的送走又迎來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過這些人看這個世界。多年過去,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他心愛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這艘比他還年老的大船也即將報廢了,人們把成噸的炸藥運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東西,準備炸船?墒撬羧盏睦吓笥褏s斷定1900還在船上,他固執(zhí)地說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尋找,終于在廢墟中發(fā)現(xiàn)了1900。但是他卻拒絕下船,最后在一聲巨響后告別了這個世界!
1900沒有戶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離開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和他同臺演奏多年的小號手朋友知道他的存在與消失?赐赀@個故事讓人覺得心酸和惋惜。雖然他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人們無暇顧及他的存在,但是他的音樂、他的故事卻提醒人們這位偉大的鋼琴師曾經那么真實地給人們帶來過歡樂。
他是那樣的善良而富有個性,他用琴聲表達著自己豐富的情感。人們是否會驚訝:這樣一位音樂天才為什么會選擇與一艘舊船一起被炸毀卻不和好朋友下船尋找新生活呢?
那時候我想:他從小生活在海上,適應了船上的生活,陸地上的生活對于他來說是未知的,這就是導致他選擇生命終結的根本原因。就好象從小掉進狼群里的孩子喪失了人的本性一樣,也許與生俱來的東西并不能代替環(huán)境的影響,1900恐懼這未知的世界。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鯊魚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來的鯊魚,兇猛異常。被關在海洋館等待馴化,訓獸員把他放在玻璃罩著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個水池,里面有許許多多的魚。一開始,鯊魚拼命的撞擊玻璃,企圖游過去覓食,但是每次都是徒勞。日子久了,它慢慢放棄了這個愚蠢的念頭,開始等待訓獸員的喂養(yǎng)。又過了很久,隔著兩個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兩個水池變成了一個,可是鯊魚卻從不肯游到那邊?梢,多年的生活環(huán)境一旦改變,適應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影片不僅構思有其獨到之處,以感人至深的友情為主線,還貫穿著優(yōu)美的音樂。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14
我是深夜一口氣看完這部片子的。海上鋼琴師所在的郵輪,就像是一座移動的海上孤島長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時離大陸才近在咫尺,人們之所以選取這座孤島之旅,多半是慕名而來親身感受這位鋼琴大師杰出表演,按理說他就應有一大群粉絲和知音的,但命運對他確實不公,他就像貝多芬一樣一生追求他的音樂夢想,卻不為名利所動,當他被迫應戰(zhàn)贏了大陸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謂鋼琴家,博得了在場所有人目瞪口呆的驚嘆和經久不息的掌聲同時,卻沒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樂和知音,而有的只是為了復制他作品的資本逐利者,其實藝術是無價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錢衡量的,他為什么一刻都不離開這艘船,在他眼里大陸就是名利場,只有他的孤島才是塊凈土,才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滿誘惑的城市街道無邊無際,而關鍵是他在這座孤島奮斗的幾十年中居然沒有遇上一位真愛自我的紅顏知己,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我功成名就之時,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愛自我的愛人,不是嗎?當今這個現(xiàn)實世界像這類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這不禁讓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畫家梵高凄美的感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蘭鹿特丹市的一對牧師夫婦生下了他們的長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預言家對尚是嬰兒的梵高說出了可怕的預言:你會到巴黎,英格蘭,當店員,當教師;你會戀愛,遭到拒絕,成為傳教士,再戀愛,再遭到拒絕,成為藝術家,你會和妓女結合畫800幅畫,在普羅旺斯變瘋,37歲時自殺,你一生只賣出一幅畫……事實真的如這位預言家說的那樣,從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歲的弟弟提奧做朋友,長大后做過傳教士,畫商,教師,足跡遍布歐洲的許多地方,感情生活十分不順,連著向三個女人求愛,遭到三次殘酷的拒絕。被拒絕后的他再也不相信還有誰會追求自我這樣窮困潦倒的瘋子,居然拒絕了一位莊園主的女兒的瘋狂追求,最終雙雙變成了真的瘋子,真是讓人扼腕嘆息命運對他的不公,他死時很年輕和徐志摩一樣都是37歲,但他們都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偉大的經典作品。
這同樣不禁讓人想起為了崇高理想而奮斗且多次與感情擦肩而過的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的充分的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和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能結束他的生命。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15
一九零零出生在船上,也從來沒有下過船,雖然它有無數個時機可以如許做。直到末了這艘服役的老船即將用六噸半的炸藥被炸掉時,他也沒有選擇下船,雖然Max實驗過勸說!罢鞘心敲创,一眼忘不了盡頭。無量無盡,貧苦你告訴我,它的盡頭在哪里?
海上鋼琴師,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其實似乎很難用一句話說清楚,可能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總愛問一篇文章或者一個故事有什么教育意義或者什么道理,而這部影片看完之后的混沌感讓我徹底有點崩潰,崩潰的不僅是我的思想,還有對傳統(tǒng)教育的信任危機。好的作品就是“人人心中皆有,個個筆下全無”那樣的絕筆,電影《海上鋼琴師》就具有這樣的特點。
其實,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需要封閉和退守的天地,就如鋼琴師的世界“船、鋼琴”每一個人都離不開自己的習慣,而且對制度和習慣產生著無限的依賴甚至與之共生死,如鋼琴師一樣與大船同歸于盡。
鋼琴師喜歡船,喜歡搖擺和漂浮的大陸,喜歡那些匆匆的過客從眼前走過,因為他已經徹底的習慣了,已經與船和鋼琴融為了一體,一旦離開哪里,他會感覺到陸地在搖晃和顫抖,習慣了動蕩,是不是也就拒絕和厭惡和平和寧靜呢?
喜歡看別人實現(xiàn)夢想的人生匆匆來去,喜歡自己在鋼琴前獨唱主角,這種喜歡是不是也說明了一個人思維定式對人生觀簡直觀的禁錮?一個不能適應環(huán)境變化、不能隨環(huán)境變化而改變自己角色的人注定與那個時代一起消亡,這是社會的也是自然的生存法則,那么鋼琴師的結局是不是一種歷史時代消亡的寓意?鋼琴師是依賴那個時代還是被那個時代拋棄了?只知道他的故事變成了另一個朋友的傳說!
鋼琴師是喜歡自由的,喜歡自由的彈奏自己的鋼琴,喜歡自己的生活表達方式,喜歡船上那種世外桃源的自由和恬淡,可是世外桃源畢竟是世外桃源,這是不是導演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抑或是對戰(zhàn)爭世界的一種逃避心態(tài)?因為片中,小號手離開船之后,像鋼琴師那樣說了“讓戰(zhàn)爭滾蛋!”的臺詞,可惜沒有鋼琴師的氣勢。
鋼琴師代表的是一種童真和純潔?代表的是人類對大同世界的向往?代表的是對人類繁文縟節(jié)的不屑?還是代表人類對自身無窮無盡的欲望的恐懼?當鋼琴師站在舷梯上猶豫不決的時候,面對塵煙四起的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鋼琴師終于下定決心從此不再離開自己漂浮的世界。
1900有著驚世駭俗的才華,但也有著另人難以想像的孤單,仿佛他的世界僅有他一個人。也許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就算被世人遺忘,但只要自己覺得美好就是值得的。
【電影觀后感900字 鋼琴師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鋼琴師觀后感03-15
電影《小丑》觀后感04-02
電影《奪冠》觀后感悟03-29
電影《時間》觀后感03-26
《畫皮》電影觀后感03-17
電影上甘嶺觀后感03-16
小飛象電影觀后感03-15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06-26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06-26
電影《全城高考》觀后感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