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精選11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 1
廉政建設,似乎聽起來很高大上,離我們很遙遠,只有和那些高官才能能聯(lián)系起來。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廉政建設和我們息息相關,滲透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細胞中,清和濁常常成為忠與奸、正與邪、廉與貪以及君子與小人的代名詞。清廉更成為一種人格的魅力,一種道德的體現(xiàn)。
邪不壓正,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中,腐敗從來都是被唾棄和否定的對象。在貪與廉、清與濁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發(fā)展的條件。國家的興衰、吏治的清廉與否,不僅僅決定于高居廟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級官吏,而是需要全體國人共同的努力。中華文明的前途,取決于這個文明共同體的所有成員。幾千年來,正是無數(shù)中國人的堅守和戮力犧牲,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才得以不斷發(fā)展興旺。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之中。
在古代就有學生拜師時給老師送“束修”;侍、國子監(jiān)生、四門學學生、律學、算學、書學學生拜師所送的禮物,都是帛五匹、酒二斗、修(肉干)五脡;州縣學生僅須奉帛一匹,酒與修則相同。這些禮物包含著家長與學生對老師的感激之情。然而現(xiàn)在這種感情味道卻變了。原本的好意變成壞心。成為了“糖衣炮彈”每一次的腐敗都是幕后的那雙“溫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潔的意識,從而打開廉潔的堤口,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今天看《鑒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守作為一名教師的節(jié)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為社會的安定團結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 2
無論何種行業(yè),無論何種情況,制度永遠都是制約所有人的準繩。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制度就是這個規(guī)矩。為官之人,更應遵守制度。
廉政制度建設是政治制度的基礎工程,對反腐懲貪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如何遏制腐敗和濫用權力,歷朝歷代在制度建設上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嘗試和努力?v觀歷代王朝,在選任以廉、考核以廉、依法監(jiān)察(官吏選舉任用、官吏考核管理、官吏監(jiān)察監(jiān)督)三方面都出現(xiàn)過科學規(guī)范的廉政立法,一些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制度,對于今天仍然有借鑒意義。
廉政制度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改善了古代政治道德環(huán)境,造就了一大批為官公正廉潔、為人剛直不阿的.清官廉吏,他們廉潔清正、奉法循理、剛直無私、勤政愛民的政治品質與操守作風,不但深受后世為政者的推崇和民眾的愛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吨贫戎亍吠ㄟ^挖掘古人在廉政制度上的探索和努力,將這些歷史的鏡鑒展示給觀眾。
廉政制度是每個為官之人都應遵守的,仔細思考廉政制度,探索如何廉政,如何遵守廉政制度,古人給了我們很多例子,我們還需要繼續(xù)探索,繼續(xù)努力。
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 3
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雖然只有八集,卻讓觀者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用歷史的終極審判功能警醒我們鑒史勵志,慎思篤行。
步入歷史深處,撲面而來的是千百年來人們對青天和盛世的強烈渴望。在這渴望中,我們看到了強項令董宣、懸魚太守羊續(xù)、四知太守楊震、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旋馬家聲的李沆、訓儉示康的司馬光、不持一硯歸的`包拯、造就六尺巷的張英、在任只飲江南一杯水的張伯行、為母過生日買肉成新聞的海瑞……他們生活在不同時代,卻在歷史的傳承中有同樣的名字:清官。他們正直廉明、不畏強權、嫉惡如仇,他們不貪物欲、勤儉訓家、天下為公,他們愛民如子、執(zhí)法如山、匡扶正義,代表了人們心目中官者的最高形象,更打造了流芳千古的克己修身崇德尚禮的道德典范。
這些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清官們,被后人崇敬被歷史銘記,也給如今的為官從政者以當頭棒喝:百姓之追崇官清,乃世間有不清之官;百姓之愛戴青天,乃世間有遮云蔽日之地。你之為官,是否拷問己心:我是誰,我又為了誰?
愚以為所謂清官之標準,實是為官之基準。清勤慎,理應為做官者的三字經。無清,則不公正;無勤,則易懈。粺o慎,則難律己。為國為民,才是為官從政的本分。官出于民而高于民,高在學識,高在才能,高在修養(yǎng),高在道德,更高在自覺自愿地承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民之為官者,如無忠國愛民之真心,只求一己榮華富貴之享樂,必被人民唾棄被律令嚴懲被歷史審判。
老子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緬懷往圣先賢時,當今官者能正心自問“我是誰,為了誰”的有多少?敢言自己“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的又有幾何?
鑒史既是問廉,又是興廉,更是養(yǎng)廉。廉是明,是清,是正。廉,不僅應是從政為官的操守,還要成為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氣節(jié)。以歷史為鏡鑒,今人追思古人,學廉問廉;他日現(xiàn)實成為歷史,后人思慕今人,亦應為今人之崇廉敬廉,做千秋之定論。
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 4
廉政建設,似乎聽起來很高大上,離我們很遙遠,只有和那些高官才能聯(lián)系起來。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廉政建設和我們息息相關,滲透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細胞中。清和濁常常成為忠與奸、正與邪、廉與貪以及君子與小人的代名詞,清廉更成為一種人格的魅力,一種道德的體現(xiàn)。
邪不壓正,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中,腐敗從來都是被唾棄和否定的對象。在貪與廉、清與濁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發(fā)展的條件。國家的興衰、吏治的清廉與否,不僅僅決定于高居廟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級官吏,而是需要全體國人共同的努力。中華文明的前途,取決于這個文明共同體的所有成員。幾千年來,正是由于無數(shù)中國人的堅守和戮力犧牲,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才得以不斷發(fā)展興旺。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之中。
作為教職人員,我談談為教之中的廉。在古代就有學生拜師時給老師送“束修”;侍、國子監(jiān)生、律學、算學、書學學生拜師所送的禮物,都是帛五匹、酒二斗、修(肉干)五?;州縣學生僅須奉帛一匹,酒與修則相同。這些禮物包含著家長與學生對老師的感激之情。然而現(xiàn)在這種感情味道卻變了。原本的好意變成壞心,成為了“糖衣炮彈”。每一次的腐敗都是幕后的那雙“溫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潔的意識,從而打開廉潔的堤口,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今天看《鑒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們教育者就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才能為社會的安定團結盡一份力。不然為師不正則不尊,師風不正,學風也就不正,那么又怎么能培養(yǎng)出清正廉潔的人才呢?值得深思。
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 5
觀看了央視九套推出的八集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第四集《道德之擇》,全片圍繞一個以廉政為核心的為官之道!度龂疚褐纠钔▊鳌罚骸盀楣匍L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從此,清,慎,勤,便成為官箴,也是對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所謂清,慎,勤,就是為政做事要清廉,謹慎,勤勉。
片中提到清朝的于成龍,這位有著卓越的政績和廉潔刻苦一生的大臣,是如何用清,慎,勤來詮釋著“天下廉吏第一”的美名。從邊荒之地的知縣到兩江總督,他的政績自然是名留青史,而作為當權者,他得民心的程度也處處在彰顯著他崇高的官德。早期,他總是拿著自己的俸祿廣施民眾,常常自己都不能吃飽,而后作為當時的兩江總督,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百姓皆叫他于青菜。最后他死在任上,死后只有一套官服,“士民男女無少長,皆巷哭罷市。持香楮立者日數(shù)萬人,下至萊庸負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滴跗评H為其撰寫碑文。這是怎樣的德,才讓上至君王,下至市井百姓無不對其離去痛徹心扉。
同為百姓的父母官,有的'選擇了清正廉潔,有的選擇了富貴享受,有的選擇了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有的選擇了庸碌無為甚至魚肉百姓,有的流芳百世,有的卻是遺臭萬年。
以史為鑒,知古鑒今。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為官者擁有怎樣的德,是對自己的考驗,也是對我們中華民族百年大計步伐進度的考驗!皥(zhí)政為民,廉潔自律”是官員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在眾多利益誘惑面前,要學會拒絕,以清廉的作風打造高效廉潔的政府,凈化社會不良風氣,還一個風清氣正的世界。
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 6
有思想的人讓人崇敬,而有道德的人則讓人尊敬!鑒史問廉第四集中,通過一系列廉吏面對利誘時的選擇,生動鮮明的給我們展現(xiàn)了道德力量。
道德的力量是強大的,這種力量是可以感染、可以傳播的。這種力量,有時可以立竿見影,有時可以潤物無聲,甚至可以化干戈為玉帛。道德是社會關系的調節(jié)器,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的向導。隨著“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華十大慈孝人物”、“中國好人”等有關道德節(jié)目的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道德模范不斷涌現(xiàn),讓廣大人民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道德楷模們平凡的名字和平凡的面容背后,卻是不平凡的堅持和不平凡的勇氣,他們的善良讓人感動,他們的勇氣讓人欽佩。他們或助人為樂,或見義勇為,或誠實守信,或敬業(yè)奉獻,或孝老愛親,他們是我們道德之路上的前行者,是時代精神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社會的發(fā)展需要道德的調節(jié),人類的進步需要道德的支撐。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那些恪守為官之德的政治家們用自己的選擇和堅守,譜寫了中華文明的不朽篇章。在漫長的歷史中,那些面對利誘、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的浩然正氣,已經成為中國人精神家園里的一座豐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作為一名黨員,作為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作為人民的公仆,更要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將明德守法作為自己做人做事的首要準則,真誠的對待每個人民群眾,這樣才會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溫暖,去自覺的弘揚社會主義美德,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愿我們能夠高舉“道德”這面精神大旗,在全社會大力宣傳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德,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追求先進、崇尚先進、學習先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為祖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要不斷加強修養(yǎng),磨練意志,砥礪品格,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去踐行,讓道德的力量溫暖每一個人。
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 7
看《鑒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黨員領導干部首先要遵守《廉政準則》、“八項規(guī)定”、“六條禁令”等制度。要做到這個,需要常懷三種“心”。
一是對制度要常懷“敬畏心”。《廉政準則》、“八項規(guī)定”、“六條禁令”等制度是規(guī)范黨員領導干部的重要基礎性法規(guī),涵蓋了行政權力行使中極易滋生腐敗的各個領域,可以說,制度明確了哪里是不能入的禁區(qū),哪些是不能觸的“高壓線”。如果黨政干部財迷心竅、官迷心竅、色迷心竅,走入禁區(qū),觸動“高壓線”,就必然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罰,輕則名譽受損,重則身敗名裂、斷送前程、禍及家人。因此,每位干部必須對制度心存敬畏,抓好制度的宣傳學習,把制度熟記于心,全面、透徹、深入地領會其精神實質,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二是對權力要常懷“平常心”。制度約束的主要對象是領導干部,規(guī)范的主要是領導干部的從政行為。一言以蔽之,就是對權力的約束和規(guī)范,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領導干部要規(guī)范、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就必須用一顆“平常心”看待自己手中的權力。要清楚認識到權力是柄雙刃劍。正確地行使權力,則群眾喜,事業(yè)興,己光榮;錯誤地行使權力,甚至濫用權力,則群眾怨,事業(yè)損,聲名敗,甚至成為人民的罪人。每一個領導干部只有常懷這種“平常心”,牢固樹立掌權為民的思想,始終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fā)點,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認識和處理問題,才能自覺當好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三是對誘惑要常懷“明白心”。作為領導干部,經常要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如果不能頭腦清醒,保持一顆“明白心”,就會為物欲所惑,為名利所困。領導干部如果不能正確對待誘惑,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利令智昏,勢必走上以權謀私的邪路,最終誤黨、傷國、損民、害己。所以,作為領導干部,要經常用“制度”為自己的行為敲警鐘。管住自己的腦,不該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眼,不該看的不要看;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該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該去的不要去。要像古人那樣“一日三省吾身”,正確對待個人利益,自覺防止私欲膨脹;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時刻關心群眾的疾苦冷暖,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這樣才能做到“絕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不為物欲所惑,成為一個堂堂正正,廉潔奉公的人民公仆。
只有領導干部敬畏制度,以平常心對待權力,以明白心對待誘惑,才能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 8
《鑒史問廉》這部紀錄片是用情景再現(xiàn)和專家講述相結合的手法把中國的興衰史一覽無遺的展現(xiàn)在國人面前。先從秦朝說起,秦始皇是第一個統(tǒng)一中國的封建帝王,秦朝的亡國是因為修長城、修馳道、建驪山,老百姓徭役太重,不堪重負。秦始皇還集全國之力,用百姓血汗修筑"阿房宮",是中國歷史上奢侈浪費的恥辱代表。秦始皇好大喜功,橫征暴斂,弄得民怨沸騰,只傳二世。
西晉王朝,從皇帝到大臣人人都在比闊斗富。在當時的西晉王朝,無論是石崇還是與他斗富的富豪,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官員".后世的歷史學家認為西晉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敗最拜金的政權之一。西晉文學家魯褒在《錢神論》中辛辣的譏諷道,"錢之所在,?墒拱玻揽墒够;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西晉王朝迅速陷入整體性腐敗和社會潰敗之中還有另外的因素:政治上,它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用人只看門第,看血統(tǒng),而不看才能,把做正事干實事的這些人當作俗官,濁流,被社會看不起。經濟上,它施行占田制。所謂占田制就是當?shù)墓僭酱,經濟利益就越大。所以,這樣一個王朝,它不可能長久。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老百姓愛戴的明君,他對能臣廉吏愛戴有加,當一生清廉節(jié)儉的魏徵去世時,唐太宗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慨的講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去世,我失掉了一面鏡子。唐太宗以身作則,提倡節(jié)儉,嚴格要求朝中的貴族和大臣,同時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監(jiān)察制度來預防貪污,皇帝率先垂范,官吏安守本分,貪腐和濫用職權的現(xiàn)象沒有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出現(xiàn)在了中國的大地上,這個中國歷史上空前的盛世,被后世的歷史學家稱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一個政治清明的時代,是一個國家安寧的'時代,是一個和諧向上的時代,是一個賢臣輩出、國泰民安的盛世時代,也是一個讓現(xiàn)代的中國人懷念的時代。
唐玄宗在位期間,任命一位不學無術,卻精通音樂的李林普做宰相,把朝中大事交給李林普掌管,從此沉溺享樂不理朝政。在李林普的掌控下,正直有才能的大臣遭到排斥,小人得到重用。在腐敗的全面侵蝕下,各級官吏貪污受賄成風,唐帝國逐漸消亡。
北宋初年,國家百廢待興。那么北宋王朝是如何選賢任能再創(chuàng)盛世繁華的呢?北宋的官員都是經過嚴格的科舉考試進入朝廷的,朝廷對于官員的婚喪、宴飲、車馬、服飾、有著嚴格的限制,對違反者嚴加制裁,終身不得為官,對于貪污受賄的則處于極刑。宋真宗即位后,任用端莊持重、勤政廉潔的李沆做宰相,旋馬家聲的故事就出在李沆身上。在皇帝和賢臣們的共同努力下,北宋進入了一個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時期,這是中國古代又一個盛世。但是,這個空前盛世的朝代是如何走向衰敗的呢?宋徽宗,這是一位在書畫方面造詣極高的皇帝,他是一位真正有才華的藝術家,尊信道教,當上皇帝后,他開始在開封建一個供自己修道的園林艮岳。奸臣蔡京是他的宰相,朱勔為修艮岳運送奇花異石,贏得了皇帝的歡心,很快從一個平民晉升為節(jié)度使。朱勔的快速晉升掀起了一股采辦花石的狂潮,各地官員爭先恐后向皇帝進獻花石。宋徽宗這種追求享樂,追求奢華、不顧民生的做法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縱觀歷史,可以說,廉潔和腐敗是決定國家興衰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們國家正處在大繁榮大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不能任憑腐敗現(xiàn)象蔓延。腐敗是私有制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的毒瘤,社會要發(fā)展,就必須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根除毒瘤。在社會主義中國,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黨紀面前沒有特殊黨員。一個黨員干部,不管地位有多高,權利有多大,只要違法亂紀,終究逃脫不了黨紀國法的嚴厲制裁,以身試法者必亡!
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 9
近日,我認真觀看了由中央電視臺、河南省紀委、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lián)合攝制的8集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詳實的史料,讓人警醒的故事,振聾發(fā)聵,震撼人心,使我深受教育,備受啟發(fā)。在當前反腐倡廉的新形勢下,央視播出《鑒史問廉》,無疑是對當前全國反腐敗斗爭形勢的有力配合,是從文化根源上對我們反腐倡廉進行的總結和認知。作為一名紀檢干部,《鑒史問廉》使我更加增強了反腐倡廉的責任擔當和憂患意識。
《鑒史問廉》善于選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故事,讓我們在娓娓道來的故事講述中,得到警示和啟迪。尤其是隨著劇情的不斷深入,在背景音樂的映托下,片子里多次出現(xiàn)的"清勤慎"匾額總能震撼人的心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清勤慎"三字,出自晉武帝司馬炎訓長吏之言:為官者,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意思是說,當官的如果能做到清正廉潔、勤勉政務、謹慎處事,國家哪有不長治久安的呢?宋代以后,清、勤、慎三字即成為官場普遍流行的當官箴言,多置匾額懸于衙署,以警戒為官者。在《鑒史問廉》中我們得知,包拯當政的開封府衙門外,甚至刻有"清勤慎"的墻雕銘文。
"清勤慎"雖是封建官吏的為官標準,但卻如一股政治清風,亙古千年綿延至今,與我們一些黨員干部普遍存在的"庸懶散"、"懶官懶政"、"為官不為"等渾濁之氣形成鮮明對比。"清勤慎"中的"清"指的是清正、清醒、清廉,它對應的是"庸懶散"中的"庸":昏庸、平庸、庸腐;"勤",指的是勤官勤政,有擔當,它對應的是"懶":懶官懶政,不作為;"慎",指的是謹慎、用心、善始善終,它對應的是"散":自由、散漫、得過且過。"清勤慎"與"庸懶散"宛若官風的兩極,為官者秉持任何一方,帶來的施政成效確是天壤之別。
河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尹晉華指出,"為官不為"也是腐敗,"懶官懶政"照樣禍國殃民?v觀歷史,凡是吏治嚴明、官風清正的朝代,必然繁榮昌盛;凡是吏治混亂、官風墮落的朝代,必然衰敗不堪,甚至走向滅亡。正是因為魏徵、房玄齡等一批賢臣能吏,清廉節(jié)儉,勵精圖治,才會有空前盛世的"貞觀之治";正是擁有李沆、范仲淹、包拯、歐陽修等清廉功臣前赴后繼,勤政有為,才會有舉世富裕的宋家王朝。而對于一些為官不為,只顧斗玩蟋蟀的賈似道之徒,卻只能置百姓于水火,推國家于深淵,引萬世唾罵。
當前,我們三門峽正在下猛藥治理"懶官懶政"和"為官不為".我認為,治理"慵懶散",應當倡導"清勤慎".因為,"清勤慎"是一劑良方,倘若我們黨員干部能常思之念之并落實到行動中,定能保證政治清明有序、政府清廉有信、干部清正有為。
"清"能治"庸"."清"是為官的品質,提醒我們黨員干部要講道德,重品行,不逾矩。首先要以"清廉"治理貪庸。把牢欲望閘門,堅守心靈"防護堤",不貪不義之財,不存非份之想,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制各種物欲的誘惑。其次要以"清醒"治理昏庸。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善于明辨是非,遇大事不糊涂,遇邪惡不低頭,與不良風氣和違紀違法行為作堅決的斗爭。同時要以"清正"治理平庸。要以人民利益為重,敢于說真話,辦實事,執(zhí)法客觀公正,做人辦事公道正派。最后要以"清靜"治理庸俗。要志存高遠,保持平常心,常懷敬畏,遠離是非,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勤"能克"懶"."勤"是為官的'責任,"實干興邦、空談誤國",它告誡我們黨員干部多想事、多干事、干實事、干成事。曾國藩稱"勤之道有五,為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和心勤。五者皆到,無不盡之職。"當下,我們黨員干部惟有勤勉工作,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不懈怠,不膚淺,多解群眾難題,多為民辦實事,才能談得上履職盡責。
"慎"能祛"散"."慎"是為官的態(tài)度,警示我們黨員干部為官就應小心謹慎,面對人民的重托,要有如履薄冰、如臨身淵的感覺,不能自由散漫,隨波逐流?謶稚,理智存。只有時刻感受到人民的監(jiān)督,感受到權力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才能用好權、掌好權和管好權。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中曾諄諄告誡我們:即使獨立工作,無人監(jiān)督也要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這種慎始善終,就是我們黨員干部應當恪守遵循的一種美德,一種品行,惟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維護好、發(fā)展好、實現(xiàn)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為官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一種負擔。如果我們所有黨員干部都能以"當清,當勤,當慎"為座右銘,那么政治生態(tài)必將引領社會風氣,"何患不治乎"也就不是一句古人的喟嘆和百姓的期望了。
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 10
千百年來,百姓心中始終蘊含著一種清官情結,這也是人們對清廉、正義的不懈追求。
走進七朝古都開封的包公祠,我們見到了中國公平正義的化身――大宋丞相包拯,他是自宋至今一直被民間崇拜的精神偶像,他那代表正義、堅定的黑色臉譜,代表清正的月牙兒的形象已經深深根植在百姓心中。但最根本的是他自身始終堅持的“為公正直才能一心為公,明察秋毫才能斷案公正”的為官理念和出任大理寺拯一年內清理歷年積案、處理一萬七千多人無一人申訴的敬業(yè)精神和才干,這樣才能使他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為百姓帶來福祉的清官。張伯行(1650-1725),宇孝先。號恕齋,晚年更號敬庵,河南儀封(今蘭考縣)人?滴跄觊g進士。歷任中書舍人、濟寧道、江蘇按察使福建巡撫、江蘇巡撫、倉場侍郎、戶部右侍郎、禮部尚書。他勘于為政造福于百姓;他疾惡如仇,恥于與貪官污吏為伍,他居官清正廉明,“止飲江南一杯水”,深受百姓愛戴?滴趸实鄯Q贊他為“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稱譽他為“天下第一清宮”。張伯行的“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至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币蛔衷姲萘斯磐駚眄频Z道德、提高修養(yǎng)的廉政警言,而他在上任伊始所書《卻贈檄文》更是從根本上堵塞了一切有可能發(fā)生的貪贓枉法、行賄的路徑。
一條明星微博可能瞬間有上萬條的回復,一個影星的生活照點擊量可達上萬條,但這些曾經為中國歷史的發(fā)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清官卻漸漸湮沒在人們的記憶中,甚至今晚在《鑒史問廉》中緬懷他們的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也已經忘了這些歷史上清正廉潔的標志性人物。
而事實上,近年來不斷出現(xiàn)的官二代、富二代在公眾場合從事有悖社會公義道德甚至法律的舉動而能毫發(fā)無損,缺少的正是董宣這樣的敢于嚴格執(zhí)法、不畏上、只為法的強項令!包公祠里的仿北宋時期的題名碑上包拯的名字已經被萬千景仰者摩挲的幾近不見,希望一代能吏廉臣的清官形象不會隕滅在當代從政者心中。忠于職守、清正廉明、懲惡揚善,應該是我們每一個從政者畢生的追求!
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 11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歷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衰。近日來再次觀看八集紀錄片《鑒史問廉》,重溫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興衰更迭,從歷史的興衰之道中探尋廉潔文化的力量。如今恰逢中秋、國慶雙節(jié)期間,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導廉潔正能量,學習《鑒史問廉》,第二次觀看較第一次觀之則感受更深,更覺震撼。
從《興衰之思》中思考廉則興,貪則衰的真諦——廉潔和腐敗,是決定國家興衰的關鍵因素;從《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結的力量,為官正直才能一心為公;從《清濁之辨》中辨識清濁是非,堅信正義可以遲到,卻從不會缺席;從《道德之擇》中學習克偏,戒巫,范家,全節(jié),修身,清慎勤的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從《文化之力》中感受民眾通過文化藝術頌揚光明與希望,鞭笞黑暗與腐朽;從《律令之矩》中觀吏治清明對國家的影響,對制度心存敬畏之心;從《制度之重》中見識歷朝歷代的監(jiān)察制度,見識歷朝歷代在遏制腐敗和濫用權力上做的種種努力和嘗試;從《千秋之評》中領略歷史的重量,歷史在歲月的長河中承擔起了終極審判的功能,公正地記錄著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員們的是非功過。
幾千年來,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許多清官廉吏,他們?yōu)楣偾辶,?zhí)法公正,一直受到人們的景仰。他們的共同特征就是忠于職守,報國為民,清正廉明,懲惡揚善。古往今來,清正廉明是官員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對清官的價值判斷與價值期待。由此可見,廉潔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源遠流長,為官者清廉與否是興衰更迭的'直接誘因。
在CC汽車工作十余載,從入職至今,深受公司廉潔文化的影響。學習《鑒史問廉》以來,深有對文化的傳承之感。廉潔,是CC汽車的企業(yè)文化支柱。《廉潔體系制度》是CC汽車員工的行為準則,自2008年正式頒布實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時間。該制度嚴明清晰,在打擊腐敗維護員工利益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為企業(yè)的健康和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廉潔文化是CC汽車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文化建設是管理者的本職工作,縱使時代變遷,廉潔文化建設仍需始終如一,堅定不移,腳踏實地。
一、堅決打擊硬腐敗,持續(xù)遏制軟腐敗
CC汽車對于硬腐敗的打擊力度從歷年的廉潔大事跡中可見一斑,不論是管理者還是員工,均須時刻牢記腐敗是第一高壓線,堅決不能觸碰。與合作方的業(yè)務往來嚴格遵守《陽光協(xié)議》,日常行為時刻謹記和踐行《廉潔體系制度》,對內對外宣傳牢記歷史教訓。而軟腐敗較之硬腐敗則危害度更甚,遏制軟性腐敗更需從我們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知職知責,做職做責,盡職盡責,這是博信內外飾目前對于職責的最佳詮釋,是我們工作的基本準則,也是遏制軟腐敗的有效方法。遇到問題正視問題而非掩蓋,解決問題盡全力而不推諉,態(tài)度決定一切。
環(huán)境是影響人員行為的重要因素,創(chuàng)造廉潔公正,遠離腐敗的工作環(huán)境,讓員工從意識上認可起來,從行為上規(guī)范起來。廉潔文化推行需傳承歷史文化精髓,亦需隨著時代變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但反腐倡廉始終是我們工作的基本準則。必須未雨綢繆,做好腐敗預防;腳踏實地,建設廉潔文化。我想遏制軟腐敗更需要從管理者自身做起,管理者用自身行動去踐行,做到率先垂范。
二、以史為鏡,以身作則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對錯。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這堪稱是對魏征人生價值的最佳注釋。
歷史是最明亮的鏡子,不論是中華文化史,還是CC汽車迄今以來推行廉潔文化的歷史,都足以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前車之鑒,后事之師。腐敗是一切禍事的根源,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而作為管理者,必須從自身做起,嚴格遵守制度,正確行使職責,積極對待問題,提升危機意識、風險意識,用負責任的態(tài)度去帶領團隊健康成長。
自古以來,貪贓枉法者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清正廉明者則垂名青史。歷史賦予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各自的使命,面對歷史的是非成敗,正如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所說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之也。今天的我們當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tài)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讓歷史的智慧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鑒史問廉《制度之重》觀后感】相關文章:
觀看《鑒史問廉》第七集“制度之重”有感02-03
《鑒史問廉之四·道德之擇》觀后感02-03
《鑒史問廉之八千秋之評》觀后感07-19
觀《鑒史問廉之四道德之擇》有感07-19
鑒史問廉觀后感-歷史為鑒07-19
《鑒史問廉六·律令之矩》觀后感07-19
《鑒史問廉》觀后感02-03
《鑒史問廉》觀后感02-03
《鑒史問廉》觀后感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