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專題片《鑒史問廉》觀后感
“廉”者,官德也;“政”者,清正也。縱觀歷史,廉政二字可穿越中華上下五千年興衰浮沉,追溯到原始氏族部落中的萌芽,與國家的興盛和滅亡休戚相關。一個個王朝的興亡更替反復證明了:“清正廉潔之日,則國家昌盛;腐敗猖獗之時,則國事衰微”。“廉則興,貪則衰”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一個治國之道,《鑒史問廉》的開篇之作——興衰之思所講述的西晉王朝、唐、北宋的興衰史便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廉政文化,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揭示了以民為本、順應民心的傳統(tǒng);是勇于進諫和善于納諫的經(jīng)驗;是不畏強權、公正執(zhí)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嚴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潔奉公的官德與政風。為政以德,是安邦治國的準則。而在今天,廉政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和國家追求的廉政新風就是要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人人講求廉政,事事要求清廉,一方面在干部中弘揚廉正干練之風氣,加強官員自身官德修養(yǎng),另一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強化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力關進籠子里”。
“子率以正,孰敢不正”?鬃邮肿⒅亓幕偷赖滦扌,他認為掌權者自身修養(yǎng)、自律精神對正確用權有著相當重大的作用,品德良好的官員能將權力運用于為社會和人民謀幸福。官員是群眾的榜樣、公眾的表率,官員之行事是一方公論之尖,官員之作風是一方效仿之范。部分影響整體,個人影響集體,而在中國社會和官場起模范帶頭作用的黨員干部的影響力尤為重大。注重個人官德修養(yǎng),弘揚清正廉潔之風,應當成為每一名官員干部的為官之本、做事之則。歷史具有公正性品格和終極性審判的能力。以公正廉明之名深入人心的宋朝明官包拯曾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廉政的反義詞是腐敗。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中,腐敗從來都是被唾棄和否定的對象,只有清正廉明、嚴于律己、儉以養(yǎng)身的官員才能被人民和歷史銘記。詩經(jīng)之中《詩經(jīng)·甘棠》一篇便是西周時期的人民為紀念一位勤政愛民的官員召公而作,滿溢著人民群眾對于有德之官的深切緬懷之情。那些恪守為政之德,始終堅定自己立場,堅持自身操守的政治家們在歷代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中樹立了一座座豐碑,至今感動著我們。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其中的第三維“廉”指的就是廉潔方正。廉政對于國家命運之重大影響決定了它不經(jīng)要從個人品德方面進行強化,更要從制度法律方面予以保障。從秦漢到明清,法律對腐敗的懲處越來越嚴厲;而越來越嚴密系統(tǒng)的法律,也成為懲治貪腐的有力武器,而如何遏制腐敗和濫用權力,歷朝歷代也在制度建設上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嘗試和努力。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研究和借鑒歷史經(jīng)驗的珍貴財富。廉政制度建設是政治制度的基礎工程,是廉政建設的根本保證,也是構建懲防體系的核心內(nèi)容和根本途徑。制度建設的根本性地位確定了,制度建設靠得住,廉政建設才靠得住。面對日益加大的反腐強度和日益嚴峻的反腐形勢,制度建設既是反腐倡廉建設的一項根本性建設,也是反腐倡廉建設的一項保障性建設,必須貫穿始終,互為促進,共同提高。
“政者正也”。正人要先正己,做廉政建設表率。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如果自己都不正,如何去講別人、去管別人、去監(jiān)督別人?所以我們必須要以身作則,模范遵守上級關于廉潔從業(yè)的各項規(guī)定,要帶頭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把本單位的廉政工作抓好,以自己的言行去帶動他人一起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反腐倡廉,把廉政真正地建設好。
【專題片《鑒史問廉》觀后感】相關文章:
鑒史問廉觀后感-歷史為鑒08-06
《鑒史問廉》觀后感08-08
鑒史問廉觀后感08-30
《鑒史問廉》觀后感01-31
《鑒史問廉》觀后感06-13
鑒史問廉觀后感08-13
《鑒史問廉》觀后感精選08-06
《鑒史問廉》觀后感02-03
《鑒史問廉》觀后感08-06